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

发表时间:2017-10-17T18:32:36.8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作者:徐聪

[导读] 摘要:随着国家林业绿化与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的增大,营养繁殖育苗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概念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嫁接育苗与扦插育苗两种常见的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并对其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阐述。

上海康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1319

摘要:随着国家林业绿化与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的增大,营养繁殖育苗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概念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嫁接育苗与扦插育苗两种常见的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并对其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营养繁殖;育苗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生态自然环境方面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自然环境被大肆破坏,其中林业资源首当其冲。近年来国家在生态保护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重视,开始大力推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林业保护及改善措施。为了有效地实现林业绿化成果,开展良好的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实现健康可持续的林业发展,能改善幼苗基因、提升幼苗成活率的科学育苗是关键。

一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概述及优缺点

(一)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的概念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也叫作无性繁殖,主要是通过对某一些树种上的树芽、根部、枝桠等再次生长的特性,将这些特性进过人为的处理,采用嫁接的方法来进行幼苗培育,经过人为分条、扦插的手段使幼苗得以重新存活并繁殖的方式就是营养繁殖育苗技术[1]。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是当前繁育林业种苗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能够大幅提升苗木的成活率与生长率,相对于普通的育苗技术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在林业建设及生态工程建设中能够发挥出极大的功用,因此值得大力推广与普及。

(二)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的优点

首先,营养繁殖育苗技术采用的是无性繁殖的方法,能将母株上的优良基因完好保留并继承至幼苗上,从而有效提升幼苗的质量,使得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得到增强,有助于幼苗的成长。其次,营养繁殖育苗技术采用嫁接的方式,能够省略培育消毒、选取种子等一系列耗时较长的工作,从而有效提升林业育苗的工作效率;在此,营养繁殖育苗技术能够有效缩短育苗的时间,使得育苗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在加快林业的发展与建设速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以及物力的投入。

(三)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的缺点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虽然有着众多的有点,但同样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首先并非所有的树种都能够采用营养繁殖技术,因此在适用范围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次由于是通过人为嫁接的方式来让幼苗生存,所以在幼苗存活及生长的期间很容易发生衰老退化的问题,从而造成幼苗的存活时间周期短,不利于林业的建设与发展;再次,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整个繁殖过程中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相对比较高,对整个繁殖过程的所有环节都必须规范到位地处理等,繁殖过程相对比较复杂。

二林业育苗中常用的营养繁殖技术

在我国目前的林业育苗中,经常使用的营养繁殖技术有两种,分别是嫁接育苗和扦插育苗[2]。营养繁殖技术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一旦关键技术掌握不到位或者某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营养繁殖的结果不佳,并造成人员及材料的浪费。下文将对嫁接育苗与扦插育苗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一)嫁接育苗的技术要点

(1)采用嫁接育苗的方式来进行苗木的营养繁殖,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接穗或者砧木,并在嫁接之前对二者的亲和性进行试验与测试。在嫁接时,应注意当地的土壤类型以及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来选择合适的嫁接方法。

(2)由于在嫁接之后,接穗母体与砧木母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营养需求,因此要合理、及时地为其添加有机肥,使二者能够在土壤中获取自身成活及生长必须的养分,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接穗母体与砧木母体之间的连接。

(3)接穗应做好相应的接穗截取、接穗运输、以及接穗保存工作。在切割接穗时,要尽量保证表面的平整,并在切割后立即对接穗的切割面进行包扎处理,以有效防止营养从切割的截面流失走。在运输过程中也要做好接穗的保存工作,以免出现接穗截取部分严重失水的问题。

(4)通常而言,春季接穗尚未萌芽,砧木的树液开始流动,因此通常不适宜进行嫁接育苗的工作。而秋季往往是嫁接育苗最适合的季节。在嫁接完成之后,要做好对苗木的养护工作。除了做好立支柱、抹芽、剪砧等工作,还应当重视解绑的工作。若是采用枝接的育苗方法,则一般要在新枝长出20-30cm左右对其进行解绑;若是采用芽接的育苗方法,则通常要在新芽萌出2-3cm时进行解绑。

(二)扦插育苗的技术要点

(1)采用扦插育苗的方法,可以根据插条生根的操作步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有效提升插条的成活率。首先,应根据不同的插条母本树种来具体分析,选择相应的扦插方式。如对于松树、银杏等具有休眠期的树种,则要选择嫩枝来作为扦插的目标;而对于柳树、杨树等根部生命力旺盛、根系发达的树种而言,则要选取硬枝来作为扦插目标。其次,根据不同的扦插时间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扦插方法。在此,在扦插工作完成之后,还应做好相应的后续观察与养护工作。

(2)在扦插育苗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来最大限度提高插条生根的成功率:首先,应选择适当的母树树龄。母树的树龄对于插条能够成功生根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一旦母树的树龄过大,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扦插育苗的成功率;其次,不同的扦插部位、不同的母本营养器官位置选择,也会对插条后续的生长发育情况造成不同的影响,若是插条自身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其后续的生长发育情况也就越好;再次,土壤的土质以及培养基的环境对于扦插育苗的成功率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扦插过程中,要尽量选择一个良好的扎根环境,以便能满足插条成活及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条件。

三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

(一)有效满足了林木生产实践的需要

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且技术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常常作为大面积造林的方法。采用营养繁殖技术来培育的林木,往往在成林后能够保持相对比较一致的品质,且排列整齐,与现代企业的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的理念十分吻合,有效地缓解了我国林木市场的供需矛盾。此外,采用营养繁殖技术培育起来的种子园,与普通的林木种子园相比,其结实时间更早、结实的种子

繁殖母牛在饲养过程中的营养需要20200308

繁殖母牛在饲养过程中的营养需要 搞母牛繁育的养殖场,都很清楚一个事情:母牛的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养殖场的效益。而,能让基础母牛、后备母牛、空怀母牛正常发qing,怀孕母牛营养充足,产后母牛奶水充足以及产下的犊牛健壮,是需要养殖人付出很多时间、精力、财力。 在小编接触的种牛养殖场中,普遍认为母牛理应喂的少,消瘦一点也没关系,这句话没什么毛病,对于只想让母牛活着的养殖场来说,这是可行的,但对于迫切想让母牛繁殖的养殖场来说,还是应该科学配料,按时按量饲喂母牛,确保营养摄入量,对于已经出现母牛不能正常发qing配种、怀孕母牛出现各种营养缺乏症、产后母牛奶水太少不足以满足产下的犊牛吃,产下的犊牛体质差、不够健壮、看上去精神不济等等,都因该义无反顾的给这部分母牛补充饲料营养,不能懈怠。 怎样判断母牛缺乏营养? 母牛不易发qing,发qing迟缓,配种率低,屡配不孕,母牛生产后奶水少,犊牛软摊精神不济,犊牛不够健壮,犊牛出生体重小,犊牛发育慢,犊牛死亡率高。 后备母牛营养需要以及初配年龄 后备母牛的精饲料饲喂量:每天的精料饲喂量按照体重的0.3%计算,也就是说假如700斤的后备母牛,每天吃2斤1两的精料,同时,料槽里保持一直有草,有条件的话,zui好是干草和鲜草搭配饲喂。后备母牛不需要太高的营养,若是能量蛋白质过高,会导致母牛体态过肥,初情推迟,还有,过高的能量摄入会使母牛卵巢发育受阻,过多的脂肪沉积于卵巢,会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生长。特别值的注意的是,尽管后备母牛对日粮的营养水平要求不高,可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还是很重要的。所以,该阶段的母牛也要使用充足的预混料。 什么是后备母牛?就是准备用于生产的母牛叫做后备母牛,后备母牛的配种时间怎么计算呢?什么时候安排配种是zui合适的呢?后备母牛的初配时间可以根据体重来计算,当体重达到成年牛体重的45-70%,就可以安排配种了,假如你养的是西门塔尔牛,西门塔尔成年牛体重在1400斤,那么后备母牛起码要长到700斤左右才能配种,因为西门塔尔牛属于中大型品种,如果在700斤以前配种可不可以?不可以,因为这个阶段的牛生殖系统还处于生长阶段,过早安排配种,母牛的使用年限会缩短,如果按照年龄计算的话,一般母牛的适配年龄在1.5岁-2岁。 怀孕母牛的营养需要 有人该说了,怀孕期间的母牛一定要给吃好的,多吃好的,对也不对,应该分时段的喂,怀孕母牛前三个月的营养水平保持中下等就足够了,保持精料科学配比同时,喂充足的干净无霉变的草料。四五个月的怀孕母牛,在中下等的营养基础上适当提高,每天的精料饲喂量按照体重计算保持在0.5%就可以了,怀孕六个月的母牛,因为犊牛在肚子里的生长速度很快,所以,营养摄入也要再提高一点,精料饲喂量按照体重的0.8-1%计算,多补充草料。妊shen 母牛精料配方:玉米60斤、豆粕21斤、麦麸13斤、小苏打1斤、母犊安康预混料5斤;注意:整个孕期严禁饲喂酒糟,最好不喂青贮,容易造成畸形胎儿或者流产。对妊shen期的牛要做到,一不混群养,二不打冷鞭,三不吃霜冻变质草料,四不饮冷水,五不急赶,六不过度使用。

第四章营养繁殖

第四章营养繁殖 第一节营养繁殖概述 一、营养繁殖的概念 1、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一部分来进行繁殖,从而获得全新个体的方法。 2、营养繁殖的方法包括:分株、压条、扦插、嫁接、组培 二、营养繁殖的特点 1、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的遗传性状。 2、对园林植物中不能结实的品种可以用营养繁殖。 3、繁殖速度快。 4、可制造一些特殊造型的植物。 5、简便、经济 第二节分株繁殖 一、分株繁殖的概念 分株繁殖是将植物营养体从母株分离单栽借以繁殖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

特点:优:成活率高、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大苗 缺:繁殖系数小、不方便大面积生产、苗木不整齐,只适用于少量苗木繁殖或名贵花木的繁殖 二、分株繁殖的树种选择 1、易生根蘖的树种:如银杏、毛白杨、泡桐、玫瑰 2、易生茎蘖的树种:如珍珠梅、黄刺玫、迎春等 三、分株的时期 春季:对于辖秋开花的植物在早春萌芽前进行,如木槿 秋季:对春天开花的植物在秋季落叶后进行,如迎春 四、方法 1、灌丛分株:把母株一侧或两侧土挖开,露出根系,把带有茎干(1-3个)和根系的萌株带根挖出,另行栽植。 2、根蘖分株:把母株的根蘖挖开,露出根系,用斧头或铁锹把根蘖珠带根挖出,另行栽植。 3、掘起栽植:把母株全部带根挖出,用斧头或刀把植株根的部分分成几份,每份地上部分都要有1-3个茎干,有利于幼苗生长。

第三节压条繁殖 一、概念 压条繁殖是将未脱离母体的枝条压入土内或空中包以湿润物,待生根后把枝条切离母体,成为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 二、压条种类和方法 1、低压法:根据压条的状态不同分为普通压条、水平压条、波状压条和对土压条等方法。 (1)、普通压条法: 时间: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或雨季 枝条:1-2年生的成熟枝条或当年生枝条(雨季) 树种:普通压条法适用于枝条离地面比较近又容易弯曲的树种,如迎春、木兰、大叶黄杨 方法:将母株上近地面的1-2年生的枝条弯到地面,挖一个深10-15厘米,宽10厘米左右的沟,靠母株一侧的沟挖成斜坡状,把枝条压入沟中埋好 (2)、波状压条法: 时间:秋季落叶后进行

营养繁殖苗的培育

营养繁殖苗的培育 出苗整齐、幼苗健壮生长和预防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还要进行捐盖、搭荫棚、施肥浇 水、间苗移栽、叶面喷肥、防治病虫、松土除草、截根、越冬防寒等一系列培育管理。 营养繁殖苗的培育 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干、枝、根、茎、叶、芽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培育成一个独 立的新个体的繁殖方法称为营养繁殖或无性繁殖。用营养繁殖法培育的苗木称为营养繁殖苗 或天性繁殖苗。营养繁殖主要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再生能力、分生能力以及与另一株植物通过 嫁接生长合为一体的能力来进行繁殖的。营养繁殖是经济林木的主要繁殖方法,除在育苗实 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外,同时在优良无性系选育、基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采穆圃与种子园的 建立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曲作用。 营养蟹殖育苗的意义及其方法 (一3营苏繁殖育苗的震义 1.保持丹本优良的遗传性状 营养繁殖不经过减数分裂和染色体重组,而是由分生组织直接分裂的体细胞形成新的个 体,所以其亲本的全部遗传信息可得以再现,从而保持母本原有的优良性状。这样就可以将 不同类型、品种的植物加以繁殖,保持其优良性状,而不致产生像种子繁殖那样的性状分离 现象。 2.解决种子困难问题 许多植物的种类或品种不结种子或种子很少,如重瓣花、无核果、多年不开花以及雌雄 异株植物等。对于这些植物来讲,营养繁殖就成为它们的惟一或主要的繁殖方法。 3.提早开花结实 用营养器官繁殖个体,其发育阶段是母体营养器官发育阶段的延续实。如盆栽金稿,如采用实生繁殖,3。5年才能开花结实,但嫁接苗,开花结实。因此,营养繁殖在园林植物及花卉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4.育苗方法简单 所以能提早开花结 当年或第二年即可 常规的营养繁殖技术,简单易行,可省去破除种子体眠,促进种子发芽等比较复杂的程 序。此外,它比较省工,容易掌握,很受群众的欢迎。 营养繁殖法的缺点是:一般情况下,营养繁殖苗的根系不如实生苗的根系发达(嫁接 苗除外),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且寿命较短;对于一些树种长期进行营养繁殖,生长 势会逐渐减弱或发生退化现象;某些树种种条来源不足,大量培育营养繁殖苗受到一定的限 制。经济林木长期采用营养繁殖,植株易感染病毒、类病毒,需对苗木进行脱毒处理。 (二)营养蟹殖育苗的方法 在经济苗木的培育中,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 1.扦插法 扦插繁殖是利用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如根、茎或芽、叶等的再生性能,在一定条件下, 经过人工培育使其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插条可在当年生带叶枝条和落叶

植物的营养生殖

植物的无性生殖 【学习目标】 1.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举例说出什么是营养繁殖;列举常见的营养繁殖现象;说明嫁接成功的关键;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2.尝试完成一种植物的扦插、嫁接或压条繁殖。 3.通过比较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辩证地认识生命现象;关注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 探点一植物的营养生殖 一、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39—40页,并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甘薯、草莓、落叶生根分别是如何产生新个体的? 甘薯、草莓、落叶生根。 2.什么是营养生殖? 植物用、、进行繁殖的方式。 3.你所知道的植物营养生殖的例子还有哪些? 4.常见的营养生殖的方式有、和等。 5. 什么是嫁接?嫁接是直接把一种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在另一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可以分为和,是是接穗,是砧木,嫁接成功的关键是

阅读课本第41-42页,并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6. 什么是扦插?在适宜条件下,剪取一段带有的枝条,将其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枝条下部长出,上部,从而发育成一个新植物体。扦插时,枝条下部长出的根是。通常、、用扦插的方法繁殖后代。 3.什么是压条?对于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以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 去,埋进土壤,让枝条的顶端露出地面,等买入的枝条长出、和后,再将其与母体分离。通常、、用压条的方法繁殖后代。 探点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6页,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 的,通过细胞的和,使它们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组织培养包括、、、四个步骤。 3.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人们可在短时间内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体, 另外该技术还可以防止的危害,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反馈检测】第一关我夯基、我达标 1.园艺师将一株野生的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的“塔菊”,采用的技术是 ( )A.扦插 B.种子繁殖 C.压条D.嫁接 2.“无心插柳柳成荫”是说柳树能进行 ( ) A. 嫁接繁殖 B. 扦插繁殖 C. 有性生殖 D. 压条繁殖

植物的营养生殖教案设计

植物的营养生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用茎繁殖的主要方法; 2、了解嫁接的意义; 3、了解组织培养的意义、原理和在实践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植物营养繁殖操作的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组织培养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实例,增强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嫁接的概念、方法和意义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从茎繁殖的种类看:嫁接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是,和其它两种比较(压条、扦插)操作起来较复杂,技术性相对较强。 从嫁接的意义上看:嫁接又是果树栽培上一种广泛运用的方法。它能使一些通过种子繁殖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品质的植物,利用嫁接而保持下去。还可以通过嫁接提高植物的

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通过嫁接还可以改善果实的品质。所以说:嫁接的技术在农村是有用武之地的。 2、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从概念上讲,组织培养指的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物上(培养基)、在无菌的条件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这种技术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但真正成熟和大规模发展及利用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它是植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植物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 从原理上讲: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离体情况下,培养植物体上的一个体细胞使其生长发育成为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从意义上讲:组织培养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植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植物快速繁殖、植物品种改良和细胞大量培养上。 3、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和准备营养繁殖的教具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学生一般认为: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而植物体上的一个细胞在特定的环境中也能培养出一株植物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教师要设法使学生能够明白:植物体上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含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产生完整的植株。 教法建议

12第十二章 繁殖的营养需要

第十二章繁殖的营养需要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孕期合成代谢(妊娠效应)标准奶乳脂校正乳(FCM)非脂固形物(SNF)固形物校正奶(SCM) 孕期合成代谢(妊娠效应):指妊娠母猪喂以与空怀母猪相同的维持日粮时,除能满足一窝仔猪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本身增重也高于空怀母猪的现象。 标准奶:通常将乳脂含量为4%的乳称为标准乳或标准奶。 乳脂校正乳(FCM):为了比较不同奶牛产奶量的高低,计算不同条件下产乳的能量需要,通常将不同乳脂含量的产奶量校正到含乳脂4%的标准状态,校正后含乳脂4%的奶叫乳脂校正乳(FCM) 非脂固形物(SNF):指牛乳总固形物除去脂肪而所剩余的蛋白质、乳糖及矿物质的总称 固形物校正奶(SCM):当乳脂率低于 2.5%时,用乳脂校正乳(FCM)公式得到的结果不够准确。此时可根据乳脂量(F,kg)及非脂固形物含量(SNF,kg),折算成含乳脂4%和非脂固形物8.9%的产奶量,即固形物校正乳(SCM),或称为非脂固形物校正奶。 二.简述利用析因法确定妊娠母猪能量需要的估算过程? 妊娠期间母猪能量的总需要可以剖分为维持需要、妊娠产物需要和母体增重需要三大部分,按照以下公式进行析因估测。 ME(kJ/d)=MEm+MEc+MEs 其中ME为妊娠期间母猪代谢能的总需要,MEm为维持代谢能需要,MEc为妊娠产物代谢能需要,MEs为母体增重代谢能需要。 母体增重的代谢能(MEs)需要,通过母体脂肪和蛋白质沉积量进行估计。母体脂肪组织(F)和瘦肉组织增重量(L)一般通过母体自身增重量(Gs)进行估算,其中F= Gs× 0.638 – 9.08,L= Gs-F。脂肪组织含脂肪90%,瘦肉组织含蛋白质23%。每沉积1g脂肪和蛋白质分别需52.3和44.4 kJ ME。具体估算过程参考以下过程。 配种体重为175kg、妊娠增重45kg、预期产仔数10头的母猪ME日需要量: a.维持代谢能需要MEm=443.5 W 0.75=443.5×(175 + 45/2)0.75 =23365 kJ/d b.妊娠产物代谢能需要MEc=3.67×20×10÷49%= 1498 kJ/d c.母体增重需要 母体自身增重量Gs=45-2.28×10=22.2 kg 母体脂肪组织增重量F= Gs× 0.638 – 9.08=22.2×0.638-9.08=5.1 kg 母体瘦肉组织增重量L= Gs-F=22.2-5.1=17.1 kg 母体每日脂肪沉积量=F/114=5.1/114×90%=0.0403 kg/d=40.3g/d 母体每日蛋白沉积量=L/114=17.1/114×23%=0.0345 kg/d=34.5g/d 母体增重代谢能需要=脂肪沉积需要+蛋白沉积需要=40.3×52.3+34.5×44.4=3640 kJ/d d. 该母猪的ME日需要量=MEm+MEc+MEs=23365+1498+3640=28503 kJ/d=28.5MJ/d

《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过程,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习农业生产上一些植物的生殖过程,概述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3.在学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4.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并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选讲)。 5.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6.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对前两节讲述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加以归纳,进而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以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为例,阐述了无性生殖的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营养繁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并要求学生参加有关实践活动。因此,在教材地位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生物学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生物的生殖”这部分知识尚处于空白阶段。通过第19章前面2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生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有关其他生物生殖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 营养繁殖的过程与实践活动 2.教学难点: 植物营养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与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1.比较分析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理解植物的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3.通过实例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压条等) 4.通过植物营养繁殖的实践活动,了解植物营养繁殖的过程,体会无性生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5.通过图片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和意义 6.通过分组讨论,比较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人、鸟类、蛙类和昆虫的生殖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动物与人的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以及有性生殖后代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此处采用问答法结合讲授法。 1.有性生殖:由亲体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有性生殖特点:

第十八章繁殖的营养需要

第十八章繁殖的营养需要 自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50分) 1母畜的繁殖周期可分为配种准备期及配种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三个阶段。 2配种前对母畜的基本要求是身体健康、膘情适中、按期发情、受胎率高。 3生长上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猪提供较高的能量水平(一般在维持能量需要水平的基础上提高30%-100%)的饲粮以促进排卵,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 4母体的营养条件,特别是能量摄入水平是引起胚胎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5母畜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母畜瘦弱综合征”。 6 繁殖周期中母畜体重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妊娠期增重和哺乳期失重。 7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8 妊娠母猪的能量需要按析因法确定,包括母猪维持需要、母体增重需要和妊娠产物需要三大部分。 9 母猪在整个繁殖周期中的能量供给以妊娠期占1/3和哺乳期占2/3较为合理。 10 妊娠母牛对蛋白质的需要,包括瘤胃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两部分。 11 每天每头胎儿妊娠产物的ME需要量为149.7KJ。 12 猪初情期一般在5-6月龄。 13短期优饲开始时间以配种前10-14d为宜。 14母牛在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一般在产后40-45d发情。 15母畜低营养水平时“孕期合成代谢”强度高于高营养水平。 二选择题(每题2分,20分) 1妊娠母猪的维持能量需要占总需要量的(C) A 70%-80% B 65%-70% C 75%-80% D 80%-85% 2 比较屠宰实验表明,母猪在不同营养水平下每胎妊娠产物的总增重比较恒定,为(C) A 23kg B 24kg C 22.8kg D 22.7kg 3 NRC(1998)推荐妊娠母猪氯化钠的需要量为(C) A 0.3% B 0.35% C 0.4% D 0.45% 4(B)是甲状腺素的组成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七节 植物的营养繁殖》同步练习1

《第七节植物的营养繁殖》同步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利用根繁殖 B、利用茎繁殖 C、利用叶繁殖 D、利用种子繁殖 2、下列哪种繁殖方式不是营养繁殖() A、把藕种到河塘里,使之长成新个体 B、把甘薯的块根种下,使之长成新个体 C、把蒜瓣种下,使之长成新个体 D、把花生种下,使之长成新个体 3、切取一段葡萄的枝条,插入潮湿的沙土中,不久枝条的下端长出了根,这种繁殖方法叫()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组织培养 4、园艺师将一株野生的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个花朵的“塔菊”,采用的技术是()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植物组织培养 5、(2013·滨州模拟)如图所示为无性生殖的几种方式,其中属于嫁接的是() 6、用嫁接的方法来培育新品种,嫁接的关键是() A、接穗要保持湿润 B、嫁接的时间要选好 C、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D、选择好砧木和接穗 7、鸭梨味甜、香脆;野生梨味酸,但适应性强。将鸭梨的枝条嫁接到野生梨的砧木上,成活后所结果实的果味是() A、与鸭梨一样香甜 B、与野生梨一样酸 C、酸甜各半 D、不酸也不甜 8、素有“茶族皇后”之称的金花茶是一种古老的植物,与银杉、桫椤、珙桐等珍贵植物齐名,有很高的观赏、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要大量快速地繁殖金花茶,以下哪种方法最好() A、扦插 B、嫁接 C、压条 D、组织培养 9、( 2012·济宁学业考)下列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是嫁接,是人工营养繁殖 B、②是组织培养,植物繁殖的速度很快 C、③中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胚芽 D、①②是无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 10、如图是仙人掌嫁接蟹爪兰的图片,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这种生殖方式是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方式,属于生殖。 (2)图中的蟹爪兰是,仙人掌是。要使二者的紧密 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新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 (3)(列举一例)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这种方式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11、塘栖枇杷是全国享有盛名的杭州特产,其果形美观,果肉柔软多汁,酸甜可口,风味较佳。为了获得优质果实,需用科学的繁殖和管理方法。请分析以下内容: (1)枇杷可用种子繁殖,而果农一般采用嫁接或压条的方法来繁殖,嫁接或压 条的方法在生殖类型上属于,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 是。 (2)平头大红袍、宝珠、夹脚、软条白沙等都是塘栖枇杷的优良新品种。如果 以平头大红袍为砧木,以软条白沙为接穗进行嫁接,则此枝条上长出的枇杷品种应 是。

育苗中营养繁殖技术探讨

育苗中营养繁殖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9-05-20T14:40:31.5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作者:赵永想[导读] 本文从营养繁殖角度,对该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而为日后的林业育苗工作提供巨大帮助。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自然资源局河南南乐 457400 摘要:随着我国逐渐朝着可持续化发展方向不断迈进,相应的造林绿化工作也取得了巨大进展,造林规模越来越大,对苗木的需求量和苗木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作为绿化造林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科学合理化的育苗方法,能够为绿化造林工作提供品质更为优良的苗种,从而促进林业工作的迅速发展。本文从营养繁殖角度,对该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而为日后的林业育 苗工作提供巨大帮助。 关键词:林业育苗;营养繁殖技术;应用分析 1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的优势就营养繁殖育苗工作来说,能够确保苗木的品质与质量,实现遗传增益的目标。在营养繁殖技术的影响下,也可以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确保苗木能够提前开花或是结实,所以说在经济林木的培育中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借助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可以实现高接换种的目标,提升林木的抗逆性,或是转变树冠的形态。得到营养繁殖后苗木的生长速度不断提升,栽培初期也是比较迅速的,加之繁育技术上相对较为简单,所以与普通的育苗技术技术进行对比,能够减少培育的环节,提升培育的质量。 1.1生态林业育苗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逐步推进与发展,林业育苗工作已成为生态林业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传统的林业育苗技术无论在树苗存活率、生长率还是在树苗培养等方面均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对生物及物种多样性、稳定性等方面的高标准要求。同时,传统育苗工作中的管理也存在较多问题,因管理缺乏科学性、有效性而影响了树苗、树根的生长发育,进而出现较多细小、质劣的树苗,最终,导致林业树木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为了更好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各生态林业部门不仅要加大对育苗技术的投入与研究,还要对育苗技术的管理手段进行探究,进而提升我国生态林业技术水平,加快生态林业发展。 2林业育苗营养繁殖方式的关键技术想要通过营养繁殖方式来实现更加具有经济效益的育种结果需要对繁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进行深入掌握,否则不但不能通过营养繁殖的方式降低成本,反而会造成材料以及人员的浪费。虽然养繁殖的操作过程比较简单,但是对后期的繁殖条件有非常高的要求,必须加强多方面的掌握和熟悉。一般来说,在我国目前的林业育苗过程中主要有扦插育苗以及嫁接育苗两种营养繁殖方式。 2.1扦插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扦插育苗是营养繁殖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类型,影响这种育苗方式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首先是树木自身的特性因素,比如说扦插的营养器官如果;来自于一个年龄较大的植株就可能导致扦插生根过程比较困难,如果来自比较强壮的植株且截取的营养器官本身生长情况较好就能够提高生根的成功率。扦插的土壤条件也会影响扦插的成功率,所以在土壤选择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挑选。其次,在扦插育苗过程中为营养器官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也能够促进扦插育苗的成功,良好的生长环境能够提高营养器官中物质的转化,提高对外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有利于育苗细胞的生长分裂。 2.2嫁接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嫁接育苗方式的主要原理如下:将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器官嫁接到性状不太优良的植株上,再施加一定的条件,是两者生长到一起。嫁接育苗方式的好处就是利用生长能力较强,但是果实及枝条不具有很大作用的植株进行利用,使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嫁接育苗的成活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了,首先是嫁接双方的亲和力,比如说同种植株比同属的植株更容易嫁接成功,因此,操作人员需要选取合适的两种植株进行嫁接育苗。其次,嫁接后的生长条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嫁接的成功率,包括外界湿度、温度以及光照情况等等。最后,嫁接时机的选取也会影响嫁接育苗的成功与否,根据我国长期林业育苗的经验而言,在秋季进行嫁接育苗的成功率比较高。虽然嫁接育苗的形式对于我国林业育苗而言已经并不陌生,但是操作人员仍然要对嫁接育苗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引起重视,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林业育苗工程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3营养繁殖育苗的主要技术应用方式 3.1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森林中的应用 在东北地区的灌木丛中,对即将培养的幼苗的成长来说,其气候条件相对比较严峻。同时,灌木丛的枝干、根、芽等具有适应这种环境的优良基因,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将灌木丛中母株的这些优良基因传承下去,不仅有助于幼苗快速开花结果,而且能提高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将灌木丛母株具有的优良基因逐渐遗传给幼苗,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森林的灌木的生存能力,从而确保林业事业的发展。 3.2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改良林木中的应用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植树造林”也是社会极力呼吁的,而且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我们有责任确保幼苗的良好性状。在选择好母株时,营养繁殖育苗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母株的基因遗传给幼苗,而且能够有效缩减幼苗开花结果的周期,提高其存活率,同时,再利用这种技术时,能够有效降低母株的性状分离,将优良的基因全部遗传给幼苗。因此,营养繁殖育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改良林木的性状中。 3.3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应用中的要点描述 在应用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时,不管是嫁接育苗、扦插育苗还是插根育苗、埋条育苗等都需要控制其中的育苗要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将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在嫁接育苗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选择适应东北的气候环境的接穗和砧木品质,然后,才能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嫁接时,我们要选择性状优良的接穗进行嫁接;再者,在嫁接的过程中,要确保土壤的温度、施肥程度、嫁接口的湿度等,避免接穗发霉;并且,砧木与接穗的亲和程度也要考虑到,然后再结合品种内的亲和度以及不同品种之间的亲和度,选择最有利于接穗成活的温度进行嫁接。最后,在嫁接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接穗削面的平滑程度,并且尽量缩短接穗以及砧木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接口处的松紧也要适中。

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有哪几种

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有哪几种 营养繁殖就是指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某一部分脱离母体后,重新长成为一个新植物体的繁殖方式。许多植物的营养器官具有再生能力,脱离母体的部分能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并进一步长成为能够独立生活的新植株。有些长期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有性器官也退化,不能发生作用。 植物不经人工辅助,在自然情况下进行营养繁殖产生新植株的方式,称为自然营养繁殖。自然营养繁殖通常借助于鳞茎、块茎、球茎、根茎、块根等变态的营养器官来进行。如,百合、水仙等植物鳞茎的鳞叶内贮有大量养分,作为植物次年开花结实时的养料;马铃薯、菊芋等植物块茎上的顶芽和芽眼内的腋芽都可以在来年生长发育,长成新植株;慈菇、荸荠等利用球茎繁殖的方式与块茎相似;竹、姜和田间杂草如白茅、小蓟等植物以地下的根茎来繁殖;甘薯、大丽菊等植物的营养繁殖常在块根的近茎端长出不定芽,在块根的尾端长出须状不定根;洋槐、白杨等木本植物的一般根上,会生出许多不定芽,这些不定芽长成后,也能达到繁殖的目的;草莓等植物以地面蔓延的匍匐茎来进行营养繁殖;落地生根则从落叶的边缘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 在生产上,人们为了保存植物的优良品系或是创造新的品种,通常利用人工的方法来进行营养繁殖,称为人工营养繁殖。人工营养繁殖在农、林、园艺等生产实践中被广泛采用。生产实践中经常采用的人工营养繁殖措施有分离、扦插、压条和嫁接等。 【分离繁殖】 分离繁殖是指将由植物体的根茎、匍匐枝等器官长成的新植株,人为地加以分割,使之与母体分离,移栽在适当场所任其发育长大的方法,如草莓、苹果、樱桃、银杏等的繁殖。【扦插】 扦插就是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一段根或一张叶片,插入湿润的土壤或其他排水良好的基质上,经过一定时间以后,从插入的枝段、根段或叶片上长出不定根,并由后来的芽体,或新长成的不定芽发展为新个体。如柳、杨的插枝繁殖;梨、苹果、无花果的根插繁殖;秋海棠、柑桔的叶扦插繁殖等。 【压条】 压条是将采用一定措施长成不定根后的新植株,从母体上剥离栽植的方法,通常用于生根比较缓慢的植物。如葡萄、茶、白兰花、桂花等。

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组织培养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实例,增强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从茎繁殖的种类看:嫁接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是,和其它两种比较(压条、扦插)操作起来较复杂,技术性相对较强。 从嫁接的意义上看:嫁接又是果树栽培上一种广泛运用的方法。它能使一些通过种子繁殖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品质的植物,利用嫁接而保持下去。还可以通过嫁接提高植物的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通过嫁接还可以改善果实的品质。所以说:嫁接的技术在农村是有用武之地的。 从概念上讲,组织培养指的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物上(培养基)、在无菌的条件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这种技术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但真正成熟和大规模发展及利用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它是植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植物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 从原理上讲: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离体情况下,培养植物体上的一个体细胞使其生长发育成为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从意义上讲:组织培养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植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植物快速繁殖、植物品种改良和细胞大量培养上。 3、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和准备营养繁殖的教具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学生一般认为: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而植物体上的一个细胞在特定的环境中也能培养出一株植物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教师要设法使学生能够明白:植物体上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含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产生完整的植株。

本节课的重点,不是要求学生学会营养繁殖的具体技术,而是把营养繁殖与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扦插时为什么要选择健壮的枝条?这可以联系有机物的贮藏。 关于扦插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剪取健壮的月季、天竺葵等的枝条,将枝条的下部浸在清水里,在温暖向阳的条件下,不久就在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课时可以展示长有不定根的枝条。 关于嫁接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对红梅、碧桃、菊花等进行嫁接,上课时展示嫁接成活的植物体。 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本章还安排了一节实习。为了便于上好实习课,也可以指导学生用番茄、菊花以及仙人掌科的植物等进行操作练习。 关于组织培养,最好在课前收集一些图片资料,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组织培养具有多项用途,千万不能让学生得出片面的结论,以为组织培养只是一项用来进行营养繁殖的先进技术。 设计思想: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像介绍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解,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营养繁殖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绿色开花植物是靠种子来繁殖的。那么,你能举出不靠种子繁殖的例子吗?”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

开花结果和营养繁殖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第四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理解受精和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通过学习受精和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学生继续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 3.结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向学生介绍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种方面的贡献,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①“双受精”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前提。只有彻底弄清楚“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②“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它是指: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进入胚囊后,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融合后,受精卵和受精的极核就要发育变化,它们变化的同时,也就是子房发育的过程,子房发育的结果,就意味着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不论是双受精过程,还是子房发育的过程,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内容又都较为抽象,学生不能观察到。因此,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2.双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 (1)学生对“受精”“极核”“胚囊”“胚孔”等这些名词很陌生,要马上记住,而且还要知道它们的发育变化情况,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2)如前所述,双受精过程和子房发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接受起来确有难度,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尽量配合一些教具(如:投影片、动画片,或自制移动教具、自画板书等)辅助讲解,使学生把这部分知识理解透彻。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关于引言:上节课讲的内容是“开花和传粉”。所以,教师在讲新课前,可以先复习提问如①什么叫开花?什么叫传粉?②传粉的方式有几种?③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结构特点?然后,教师可以这佯说:“不论什么样的传粉方

七年级生物营养繁殖

第五节营养繁殖 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用茎繁殖的主要方法;了解嫁接的意义;了解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在实践上的应用。 2.通过植物营养繁殖操作的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3.通过了解我国组织培养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实例,增强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分析 1.嫁接的概念、方法和意义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因为: (1)从茎繁殖的种类看:嫁接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是,和其它两种比较(压条、扦插)操作起来较复杂,技术性相对较强。 (2)从嫁接的意义上看:嫁接又是果树栽培上一种广泛运用的方法。它能使一些通过种子繁殖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品质的植物,利用嫁接而保持下去。还可以通过嫁接提高植物的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通过嫁接还可以改善果实的品质,所以说:嫁接的技术在农村是有用武之地的。 2.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从概念上讲,组织培养指的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物上(培养基)、在无菌的条件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这种技术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但真正成熟和大规模发展及利用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它是植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植物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 (2)从原理上讲: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离体情况下,培养植物体上的一个体细胞使其生长发育成为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3)从意义上讲:组织培养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植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植物快速繁殖、植物品种改良和细胞大量培养上。 因此,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意义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3.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和准备营养繁殖的教具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 (1)学生一般认为: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是由种于发育而来的。而植物体上的一个细胞在特定的环境中也能培养出一株植物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教师要设法使学生能够明白:植物体上的任何一个细胞

营养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

营养繁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贵州省长顺县鼓扬中学伍绍敏 关键词: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方法注意事项 在农业生产,园艺栽培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用的方式有嫁接、扦插和压条。无性生殖有很多优点,首先是繁殖速度快,其次是后代性状均匀一致,保留了母本的优良性状,短期内能大量繁殖。如甘薯、葡萄、月季、杨树等常用扦插的方法;苹果、梨子、柑桔很多果树都是用嫁接来繁殖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到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为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本。嫁接成活的关键:一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双方的形成层分裂出来的新细胞才能愈合,接穂才能成活;二是同一科的植物嫁接容易成活。 扦插是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 为了保证扦插的成活,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剪取插穂时,上方切口水平,能减少水份的蒸发;下方切口斜向,能增加吸水面积,插穂容易成活。同时也容易辩认方向。 2、上面适当留一二片叶,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下面的叶去掉,使愈伤组织容易产生不定根。

3、控制温度。一般植物扦插保持在20--250C生根最快,温度过低生根慢,温度过高则容易引起插穂切口腐烂。在自然条件下,扦插以春秋两季温度为宜。 4、选好的插穂如果是嫩枝条采后应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响成活;对于多浆植物,剪起后放在通风处晾几天,或用微火略烧烤下面切口,以防止腐烂。农村扦插甘薯时,将剪好甘薯茎段下面蘸上草木灰,能有效防止茎段腐烂,提高甘薯的成活率。 5、扦插时用比插穂略大的尖木棒做好插孔,再将插穂轻轻插入,用手压紧。如果直接用插穂扦插,会使插穂剪口反卷,易引起伤口感染而引起插穂腐烂,降低成活率。 在实际的繁殖过程中,为了减少不良环境对插穂的影响,特别在缺水的季节或地区扦插柳树、白杨、月季等,因为土壤水份的不足,插穂难以成活,经过多次试验,采用以下的方法能提高插穂的成活率,取得满意的结果。 1、根据要扦插的插穂数量,准备好相同数量的矿泉水瓶(视插穂大小或用可乐瓶)洗干净装满水备用。 2、选取一年以上成熟的枝条作为插穂,茎段长度40--50厘米,插穂上端保留二到三个叶或芽。 3、在准备种植的环境挖深40厘米左右的坑,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或可乐瓶放入坑内。 4、将准备好的插穂插入瓶中,回土填坑压紧,使插穂在地面上有一到两个叶或芽。

生物七年级下册《营养繁殖》教案

生物七年级下册《营养繁殖》教案 为了让同学们对学习的新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首先应当做好设计工作,下面给大家准备了生物七年级下册《营养繁殖》教案,欢迎阅读。 重点:嫁接的概念、方式和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在生产实践上的意义。 难点:通过演示实物或直观教具,让学生增加对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的感性认识。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相结合。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像介绍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解,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营养繁殖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绿色开花植物是靠种子来繁殖的。那么,你能举出不靠种子繁殖的例子吗?”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引入新课题:植物体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繁殖,称为营养繁殖。 二、讲授新课: (一)用茎繁殖: 播放录像:介绍扦插、嫁接、压条的具体操作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 讲解三种营养繁殖的特点。 提出问题:你认为这种营养繁殖的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 总结:用营养繁殖可以保持植物体的优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讲解: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录像:介绍组织培养的过程。 讲解: 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 提问:你认为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讲解: 1、利用组织培养,快速、大量地生产有经济价值试管苗,移入苗圃栽培,供应市场需要。 2、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工厂化育苗。 3、大量生产无毒苗,改善苗木的质量,提高经济产量。 板书设计: 第四节营养繁殖 一、用茎繁殖: 1、扦插 2、嫁接 3、压条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 发表时间:2017-10-17T18:32:36.8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作者:徐聪 [导读] 摘要:随着国家林业绿化与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的增大,营养繁殖育苗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概念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嫁接育苗与扦插育苗两种常见的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并对其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阐述。 上海康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1319 摘要:随着国家林业绿化与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的增大,营养繁殖育苗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概念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嫁接育苗与扦插育苗两种常见的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并对其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营养繁殖;育苗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生态自然环境方面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自然环境被大肆破坏,其中林业资源首当其冲。近年来国家在生态保护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重视,开始大力推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林业保护及改善措施。为了有效地实现林业绿化成果,开展良好的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实现健康可持续的林业发展,能改善幼苗基因、提升幼苗成活率的科学育苗是关键。 一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概述及优缺点 (一)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的概念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也叫作无性繁殖,主要是通过对某一些树种上的树芽、根部、枝桠等再次生长的特性,将这些特性进过人为的处理,采用嫁接的方法来进行幼苗培育,经过人为分条、扦插的手段使幼苗得以重新存活并繁殖的方式就是营养繁殖育苗技术[1]。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是当前繁育林业种苗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能够大幅提升苗木的成活率与生长率,相对于普通的育苗技术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在林业建设及生态工程建设中能够发挥出极大的功用,因此值得大力推广与普及。 (二)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的优点 首先,营养繁殖育苗技术采用的是无性繁殖的方法,能将母株上的优良基因完好保留并继承至幼苗上,从而有效提升幼苗的质量,使得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得到增强,有助于幼苗的成长。其次,营养繁殖育苗技术采用嫁接的方式,能够省略培育消毒、选取种子等一系列耗时较长的工作,从而有效提升林业育苗的工作效率;在此,营养繁殖育苗技术能够有效缩短育苗的时间,使得育苗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在加快林业的发展与建设速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以及物力的投入。 (三)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的缺点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虽然有着众多的有点,但同样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首先并非所有的树种都能够采用营养繁殖技术,因此在适用范围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次由于是通过人为嫁接的方式来让幼苗生存,所以在幼苗存活及生长的期间很容易发生衰老退化的问题,从而造成幼苗的存活时间周期短,不利于林业的建设与发展;再次,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整个繁殖过程中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相对比较高,对整个繁殖过程的所有环节都必须规范到位地处理等,繁殖过程相对比较复杂。 二林业育苗中常用的营养繁殖技术 在我国目前的林业育苗中,经常使用的营养繁殖技术有两种,分别是嫁接育苗和扦插育苗[2]。营养繁殖技术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一旦关键技术掌握不到位或者某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营养繁殖的结果不佳,并造成人员及材料的浪费。下文将对嫁接育苗与扦插育苗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一)嫁接育苗的技术要点 (1)采用嫁接育苗的方式来进行苗木的营养繁殖,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接穗或者砧木,并在嫁接之前对二者的亲和性进行试验与测试。在嫁接时,应注意当地的土壤类型以及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来选择合适的嫁接方法。 (2)由于在嫁接之后,接穗母体与砧木母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营养需求,因此要合理、及时地为其添加有机肥,使二者能够在土壤中获取自身成活及生长必须的养分,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接穗母体与砧木母体之间的连接。 (3)接穗应做好相应的接穗截取、接穗运输、以及接穗保存工作。在切割接穗时,要尽量保证表面的平整,并在切割后立即对接穗的切割面进行包扎处理,以有效防止营养从切割的截面流失走。在运输过程中也要做好接穗的保存工作,以免出现接穗截取部分严重失水的问题。 (4)通常而言,春季接穗尚未萌芽,砧木的树液开始流动,因此通常不适宜进行嫁接育苗的工作。而秋季往往是嫁接育苗最适合的季节。在嫁接完成之后,要做好对苗木的养护工作。除了做好立支柱、抹芽、剪砧等工作,还应当重视解绑的工作。若是采用枝接的育苗方法,则一般要在新枝长出20-30cm左右对其进行解绑;若是采用芽接的育苗方法,则通常要在新芽萌出2-3cm时进行解绑。 (二)扦插育苗的技术要点 (1)采用扦插育苗的方法,可以根据插条生根的操作步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有效提升插条的成活率。首先,应根据不同的插条母本树种来具体分析,选择相应的扦插方式。如对于松树、银杏等具有休眠期的树种,则要选择嫩枝来作为扦插的目标;而对于柳树、杨树等根部生命力旺盛、根系发达的树种而言,则要选取硬枝来作为扦插目标。其次,根据不同的扦插时间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扦插方法。在此,在扦插工作完成之后,还应做好相应的后续观察与养护工作。 (2)在扦插育苗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来最大限度提高插条生根的成功率:首先,应选择适当的母树树龄。母树的树龄对于插条能够成功生根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一旦母树的树龄过大,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扦插育苗的成功率;其次,不同的扦插部位、不同的母本营养器官位置选择,也会对插条后续的生长发育情况造成不同的影响,若是插条自身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其后续的生长发育情况也就越好;再次,土壤的土质以及培养基的环境对于扦插育苗的成功率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扦插过程中,要尽量选择一个良好的扎根环境,以便能满足插条成活及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条件。 三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 (一)有效满足了林木生产实践的需要 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且技术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常常作为大面积造林的方法。采用营养繁殖技术来培育的林木,往往在成林后能够保持相对比较一致的品质,且排列整齐,与现代企业的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的理念十分吻合,有效地缓解了我国林木市场的供需矛盾。此外,采用营养繁殖技术培育起来的种子园,与普通的林木种子园相比,其结实时间更早、结实的种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