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 +(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 +(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 -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

(※注:①与收回坏帐无关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 +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 +(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 +(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 +库存商品盘亏损失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理费 -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 =(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 +(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 -(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当题目只给出本期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福利,期初无在建工程的工资及福利时,公式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应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初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中在建工程期末数)

6、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 +消费费+营业税 +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 +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8、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 =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

9、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长期股权投资及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现金股

利及利息

10、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现金-相关费用的净额(包括灾害造成固定资产及长期资产损失收到的保险赔偿)(如为负数,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11、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股利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上述投资活动项目以外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

12、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按实际办理该项事项支付的现金(不包括固定资产借款利息资本化及融资租赁租赁费,其在筹资活动中反映)

13、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本期(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及手续费、佣金

14、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购买时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购买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5、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发行股票债券收到的现金 -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不能减去支付的审计、咨询费用,其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

16、借款所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

17、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各项筹资活动以外的其他与筹资活动相关的现(如现金捐赠)

18、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偿还借款本金+债券本金

19、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现金股利+利润+借款利息+债券利息)

20、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现金 =除上述筹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以外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融资租赁租赁费)

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审计报告科目附注部分):

1、净利润。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一般无数据。

一、以净利润为基础的编制原理

补充资料中的“净利润”项目来自利润表,该表的净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理计算得出的。而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则要求以净利润为基础,根据“收付实现制”原理,增减有关项目后求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此,需要对利润表中的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投资筹资活动的收入、成本费用等予以剔除。如:(1)其他业务中的固定资产出租的收入和成本费用;(2)投资收益和损失;(3)财务费用中的筹资活动的利息支出、购置进口设备和外币借款中产生的汇兑收益和损失,以及期末所持外币现金因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汇兑损益;(4)营业外收支中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及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和损失等等。经过以上调整后,利润表中的收支项目均属于经营活动范畴。在此基础上再将利润表中的经营活动事项从“权责发生制”调整为“收付实现制”,如提取的财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长期资产的摊销等,虽已记入成本费用,但没有付现,所以要调增净利润,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二、各项目具体编制方法

1、“净利润”项目,根据利润表中列示的净利润数额直接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根据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有关费用并减少利润的数额填列。如资产市价上扬,冲减已提减值准备减少“管理费用”时,则以扣除冲减数填列。又如本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共30000元,同时冲减上期已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00元,则该项目应填为20000元。

3、“固定资产折旧”项目,根据“累计折旧”科目贷方当期提取、直接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而减少了利润的数额填列,不包括因固定资产盘盈、接受捐赠、投资收回和评估增值时增加的“累计折旧”科目贷方发生额,也不扣除盘亏、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和评估减值时冲减的“累计折旧”科目借方发生额。

4、“无形资产摊销”项目,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贷方发生额、每月摊销计入“管理费用”减少了利润的数额填列,不包括处置无形资产时的贷方减少额。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和“待摊费用减少”项目。“长期待摊费用”发生时,其借方发生额已在主表投资活动中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而摊销时则记入了当期成本费用减少了利润,属于经营活动。因此,在填列该项目时只填摊销数,不填该科目期末减期初余额的增减数;“待摊费用”是指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各项费用,其支付和摊销均属于经营活动。其借方发生额说明现金已支付,但不影响当

期利润,贷方摊销数虽无现金流出,但已记入当期成本费用减少了利润。根据“收付实现制”原理,在填制“待摊费用减少”项目时,可根据“待摊费用”科目期末减期初余额填列,减少填正数,增加填负数。

6、“预提费用增加”项目,其中:属于经营活动的有预提房屋租金、预提固定资产经常修理费;属于筹资活动的有预提借款利息等。属于经营活动的预提费用,虽没有发生现金流出,但在预提时记入了成本费用,减少了利润,而在支付时有了现金流出,但不影响利润。此外,预提利息虽然减少了利润,但属于筹资活动。因此,在企业没有预提利息的情况下,填列“预提费用”增加(或减少)项目时,可按预提费用科目的期末减期初余额填列;在企业有预提利息的情况下,则应按预提费用总账科目剔除预提利息明细科目后的期末减期初余额填列。

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项目。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属于投资活动,它产生的损益计入了净利润。所以,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支出中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净损失减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净收益填列。损失填正数、收益填负数。

8、“固定资产报废损失”项目,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报废、盘亏的损失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损失,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本项目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填列: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营业外支出中固定资产盘亏损失和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营业外收入中固定资产盘盈收益和固定资产报废净收益。损失填正数,收益填负数。

9、“财务费用”项目,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和筹资时发生的佣金、手续费等属筹资活动;购置进口固定资产和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损益则分别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银行汇款手续费和货款结算的汇兑损益则属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发生的佣金、手续费应该在净利润中扣除,而不应该在净利润中扣除的投资、筹资活动的利息和汇兑损益等也都计人“财务费用”,减少了净利润,所以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本项目可根据以下公式填列:“财务费用”科目中利息支出项目(不扣除利息收入)+期末调整现金外币账户的汇兑损失(减:收益)+进口设备发生的汇兑损失(减:收益)+外币借款发生的汇兑损失(减:收益)+筹资时发生的佣金、手续费+融资租赁所支付的手续费和利息支出。损失填正数,收益填负数。

10、“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企业发生的投资损益属于投资活动,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要予以剔除。本项目可根据“投资收益”科目余额直接填列。损失填正数,收益填负数。

11、“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项目,递延税款是指采用纳税影响法下,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递延税款借项”、“递延税款贷项”的期初减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递延税款借项”的期末小于期初的差额以及“递延税款贷项”的期末大于期初的差额填正数,反之填负数。

12、“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存货的减少(期初减期末)说明本期生产耗费的存货有一部分是上期的,虽未发生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扣除,所以在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流量时应当加回。存货的增加(期末减期初),说明本期购人的存货除耗用外还遗留了一部份,这部份存货已发生了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利润时没有包括在内,所以要予以扣除。值得注意的是,存货增减除生产领用外还涉及到在建工程领用、盘盈、对外投资和接受投资、捐赠以及固定资产

报废残料入库等因素。本项目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存货的减少(减:增加):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期初余额减期末余额—在建工程领用对外投资减少的存货+存货盘盈+报废固定资产时的残料入库+在建工程完工转入的材料+接受捐赠转入的材料+接受投资转入的材料。

13、“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期初余额减期末余额)说明本期收回的现金大于损益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收入,应当加回。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则说明本期收回的现金少于损益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收入,应当以予剔除。本项目可根据上述科目的期初减期末的数额填列。减少填正数,增加填负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应收项目中,如果是由于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投资、筹资活动而增加或减少的,则在计算经营性应收项目时要予以扣除。如抵入固定资产而减少的应收账款、购买固定资产时增加或减少的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中收到的股利利息的增减等。

14、“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等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说明本期购入的存货中有一部份没有支付现金,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却通过销售成本将其包括在内,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要予以加回;若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说明本期支付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成本,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要加以扣除。本项目可根据上述科目的期末减期初的数额填列。增加填正数,减少填负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应付项目中如果包含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投资、筹资活动事项而引起的增加或减少,则应在计算经营性应付项目时要予以扣除,主要有:(1)由于购买固定资产而增减的应付账款;(2)债务重组中由于转入资本公积而减少的应付款项;(3)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账户中提取和发放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4)其他应付款中核算在建工程人员应付和交纳的工会经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5)应交税金账户中由于转让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而应交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