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5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B.家中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可以在同一插线板上同时使用C.光缆通信中光在光纤里一直沿直线传播D.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2.市面上有一款音乐控制器,可以用它来创作音乐,人拿着控制器,触摸的位置、晃动的方向或幅度不同时都能产生不同的数据,通过蓝牙将这些数据传给主机,主机将数据编译成声音并输出。
关于该音乐控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乐控制器是声源B.音乐控制器与主机的数据传输利用的是声波C.主机输出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D.有规律地摇晃音乐控制器时,主机输出的声音一定为乐音3.关于电与磁的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发出回到北极附近B.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C.在真空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光的传播速度D.集成电路中的三极管是利用超导体材料制成的4.2018年5月21日,我国“鹊桥”号卫星由长征火箭发射升空,将搭建地月信息联通之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升空时没有惯性B.卫星进入轨道后靠电磁波与地面联系C.火箭加速上升,其动能保持不变D.火箭发动机采用热值小的燃料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倒车雷达”、“手机接打电话”都是利用了蝙蝠回声定位原理B.图乙,盆景自动供水装置是根据液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原理,使得水不会全部流掉而保留在瓶中C.图丙,发生双线触电事故时,漏电保护器会自动断开开关切断电源,对人体进行保护D.图丁,当带有磁条的卡在刷卡机上刷过时,刷卡机的检测头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读出磁条上的信息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红光不属于电磁波C.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5km/s D.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7.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下列有关轿车的说法错误的是()A.轿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与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相等B.车载GPS导航仪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C.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D.紧急刹车时,车轮停止转动,此时轮胎表面温度会急剧升高产生冒烟现象,并在地面上留下黑色痕迹,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8.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5G网络通信在不断应用到生活中,下列有关5G网络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5G网络通信在传递信息时通过光导纤维传输B.5G技术和4G技术都是采用数字信号传递信息C.5G信号不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的D.5G信号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4G信号快9.2020年初,无锡一家企业自主研发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移动通讯系统信号收发的核心器件,实现了5G核心器件“无锡造”。
1.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B.糖类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 m(H2O)nC.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D.符合通式C m(H2O)n的一定是糖2. 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B. 是一种多羟基醛,有还原性C. 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酒精D. 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3. 医疗上葡萄糖被用于病人输液的原因是 ( )A. 葡萄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B. 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 葡萄糖在人体内能直接进入新陈代谢D. 葡萄糖被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同质量油脂被氧化时放出的能量多4. 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有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5. 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人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A. 氧化反应B. 取代反应C. 加成反应D. 水解反应1.下列关于淀粉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淀粉属于糖类,有甜味 B.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淀粉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D.淀粉在人体内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
2. 下列物质在常温下易溶于水,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 淀粉B. 葡萄糖C. 蔗糖D. 乙酸乙酯3.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 过多食用糖类物质如淀粉等不会致人发胖C. 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D. 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4. 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的有害物质。
从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 )A. 二糖B. 多糖C. 氨基酸D. 脂肪5. 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新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热等。
“绿色能源”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新能源之一,把高粱、玉米等绿色植物的种子经发酵、蒸馏就可以得到“绿色能源”中的一种。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100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从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5%C.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D.将100g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t2℃时, 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2℃时,在100 g水中放入60 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3.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理解错误的是()A、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B、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C 将10g食盐溶于90g水中形成的溶液D 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04.t℃时,用水稀释溶液,则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质的质量C.溶解度 D.溶剂的质量5.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B.盛石灰水的瓶口有一层白膜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D.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霜”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A.t1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时,往100g水中加入9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190g甲的溶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D.要使t1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C.将10﹪的KNO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3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8.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8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减少 B.溶液质量减少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溶液仍为饱和溶液9.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10.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KNO3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11.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B. 豆奶C. 白醋D. 碘酒12.把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碱面B. 植物油C. 食盐D. 酒精13.向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200g水,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倒掉一半后,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A. 10%B. 5%C. 2.5%D. 0.5%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 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B. t 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仍是饱和溶液C. t 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 2℃降至t 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15.现有50mL 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它的密度为1.2/g 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溶液含溶质10gB.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 C.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16.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100g 水中溶解20g 食盐,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B. 从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g 溶液,则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C. 乳化作用后形成的比较稳定、不易分层的液体是溶液D. 碘酒中,溶质为碘17.用葡萄糖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0g 5 %的葡萄糖溶液,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A. 玻璃棒B. 烧杯C. 天平D. 漏斗18.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 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得到75g a的饱和溶液C. 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D. c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19.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红楼梦》练习1-20回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
《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
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D.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E.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
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2.请选择不正确的两项()()A.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比黛玉更得贾府上下喜爱。
这令黛玉感到了一丝不平,因此经常与宝玉闹别扭。
B.宝玉的那块玉正面写着“通灵宝玉”四个字,反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永昌”八个字。
C.贾府的“四春”分别是:精明的贾元春、孤僻的贾迎春、孤独的贾探春、懦弱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D.为了尽早和秦钟相聚,宝玉择定了上学的日期。
当日早晨收拾完毕,宝玉分别拜见了贾母、贾政和王夫人等人,最后来到林黛玉处辞行,遭到林黛玉善意的嘲笑。
E.贾雨村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林黛玉读书。
得知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他的岳父家荣国府帮助。
正好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到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
不久金陵应天府缺出,贾家便帮他谋补了此缺,贾雨村又上任去了。
3.请选择不正确的两项()()A.下列各位都属于“金陵十二钗”:黛玉、宝钗、迎春、岫烟。
B.“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堂金作马”分别是说.薛家、史家。
第一章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棱柱的面中,至少有两个面互相平行B.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C.棱柱中一条侧棱就是棱柱的高D.棱柱的侧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答案:A2.一长方体木料,沿图①所示平面EFGH截长方体,若AB⊥CD,那么图②所示的四个图形中是截面的是()图①图②解析:因为AB,MN两条交线所在平面(侧面)互相平行,故AB,MN无公共点,又AB,MN在平面EFGH内,故AB∥MN,同理易知AN∥BM.又AB⊥CD,∴截面必为矩形.答案:A3.如图所示,△O'A'B'是水平放置的△OAB的直观图,则△OAB的面积是()A.6B.3√2C.6√2D.12解析:△OAB是直角三角形,其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4和6,则其面积是12.答案:D4.若球的表面积为16π,则用与球心距离为√3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的面积为()A.4πB.√3πC.2πD.π解析:如图所示,由球的表面积为16π,可得球的半径R=2.设截面圆的半径为r,球心到截面的距离为h,则R2=h2+r2,∴r2=R2-h2=4-3=1.∴截面圆的面积为S=πr2=π.答案:D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90 cm2B.129 cm2C.132 cm2D.138 cm2解析:由题干中的三视图可得原几何体如图所示.故该几何体的表面积S=2×4×6+2×3×4+3×6+3×3+3×4+3×5+2×1×3×4=138(cm2).故选D.2答案:D6.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α⊥γ,α⊥β,则γ∥βB.若m∥n,m⫋α,n⫋β,则α∥βC.若m∥n,m∥α,则n∥αD.若m∥n,m⊥α,n⊥β,则α∥β解析:满足选项A,B条件的两个平面也可能相交;选项C中n也可能在平面α内;故选D.答案:D7.一个几何体按比例绘制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73 m 3 B.92 m 3C.72 m 3D.94 m 3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如图所示,故V=3×13+12×13=3+12=72(m 3).答案:C8.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 ,则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如果直线a ⫋α,那么直线a 必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B.如果直线a ⫋α,那么直线a 不可能与平面β平行C.如果直线a ⫋α,a ⊥l ,那么直线a ⊥平面βD.平面α内一定存在无数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所有直线解析:A 选项中直线a 必定与平面β内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故正确;B 选项中如果a ⫋α,a ∥l ,则a ∥β,故错误;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C 选项正确;在平面α内,垂直于交线l 的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也就垂直于平面β内的所有直线,故D 选项正确. 答案:B 9.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为A1C1上的一点,则直线CE一定垂直于() A.AC B.BDC.A1DD.A1D1解析:由BD⊥AC,BD⊥AA1易知BD⊥平面A1ACC1,而CE⫋平面A1ACC1,则BD⊥CE.故选B.答案:B10.如图所示是无盖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则线段AB,CD在原正方体中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且垂直C.异面D.相交成60°角线段AB,CD在原正方体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CD在原正方体中相交成60°角.答案:D11.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所得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是1∶3,则截面把圆锥母线分为两段的比是() A.1∶3 B.1∶(√3-1)C.1∶9D.√3∶2解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O1与☉O2面积之比为1∶3,∴半径O1A1与O2A之比为1∶√3,∴PA1∶PA=1∶√3,∴PA1∶AA1=1∶(√3-1).答案:B12.,则下列结论中错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12误的是()A.AC⊥BEB.EF∥平面ABCDC.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D.△AEF的面积与△BEF的面积相等解析:由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得B 1B ⊥平面AC ,∴AC ⊥B 1B ,又AC ⊥BD ,BD ∩B 1B=B , ∴AC ⊥平面BDD 1B 1,BE ⫋平面BDD 1B 1, ∴AC ⊥BE ,故A 正确.∵B 1D 1∥BD ,B 1D 1⊈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 ∴B 1D 1∥平面ABCD ,∴EF ∥平面ABCD ,故B 正确.V A-BEF =13×12AC×12BB 1×EF=13×12×12×√22=√224.∴三棱锥A-BEF 的体积为定值,故C 正确.因线段B 1D 1上两个动点E ,F ,且EF=12,当E ,F 移动时,点A 到EF 的距离与点B 到EF 的距离不相等,∴△AEF 的面积与△BEF 的面积不相等,故D 不正确. 答案: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若正三棱柱的所有棱长均为a ,且其体积为16√3,则a= .解析:依题意,12×a×a×√32×a=16√3,解得a=4.答案:414.(2016四川高考)已知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三棱锥,且底面积为S=12×2√3×1=√3,高为1,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13Sh=13×√3×1=√33.答案:√3315.(2015江苏高考)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 . 解析:设新的底面半径为r ,根据题意得13×π×52×4+π×22×8=13πr 2×4+πr 2×8, 即28r 2=196,解得r=√7. 答案:√716.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边AB ,BC ,CD ,DA 的中点,对角线AC=BD=2,且AC ⊥BD ,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 .如图所示,由题意易判断EH FG 12BD ,所以EH=FG=1,同样有EF GH 12AC ,EF=GH=1,又BD ⊥AC ,所以EF ⊥EH ,所以四边形EFGH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面积S=12=1. 答案: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轴截面的面积等于392,母线与轴的夹角为45°,求这个圆台的高、母线长和底面半径.作出圆台的轴截面如图所示.设O'A'=r,因为一底面周长是另一底面周长的3倍,所以OA=3r,SA'=√2r,SA=3√2r,OO'=2r.由轴截面的面积为1(2r+6r)·2r=392,得r=7.故上底面半径为7,下底面半径为21,高为14,母线长为14√2.218.(12分)如图所示,A1A是圆柱的母线,AB是圆柱底面圆的直径,C是底面圆周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A1A=AB=2.(1)求证:BC⊥平面A1AC;(2)求三棱锥A1-ABC的体积的最大值.(1)证明∵C是底面圆周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且AB是圆柱底面圆的直径,∴BC⊥AC.由题意知,AA1⊥平面ABC,BC⫋平面ABC,∴AA1⊥BC.∵AA1∩AC=A,AA1⫋平面A1AC,AC⫋平面A1AC,∴BC⊥平面A1AC.(2)解设AC=x (0<x<2),在Rt △ABC 中,BC=√AB 2-AC 2=√4-x 2(0<x<2),故V A 1-ABC =13S △ABC ·AA 1=13·12·AC ·BC ·AA 1=13x √4-x 2=13√x 2(4-x 2)=13√-(x 2-2)2+4.∵0<x<2,∴0<x 2<4,∴当x 2=2,即x=√2时,三棱锥A 1-ABC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23.19.(12分)(2016全国丙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AB=AD=AC=3,PA=BC=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2MD ,N 为PC 的中点. (1)求证:MN ∥平面PAB ; (2)求四面体NBCM 的体积.(1)证明 由已知得AM=23AD=2.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中点知TN ∥BC ,TN=12BC=2.又AD ∥BC ,故TN AM ,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 于是MN ∥AT.因为AT ⫋平面PAB ,MN ⊈平面PAB ,所以MN ∥平面PAB.(2)解 因为PA ⊥平面ABCD ,N 为PC 的中点,所以N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12PA.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由AB=AC=3得AE ⊥BC ,AE=√AB 2-BE 2=√5.由AM ∥BC 得M 到BC 的距离为√5,故S △BCM =12×4×√5=2√5. 所以四面体N-BCM 的体积V N-BCM =13×S △BCM ×PA 2=4√53.20.(12分)四面体ABCD 及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平行于棱AD ,BC 的平面分别交四面体的棱AB ,BD ,DC ,CA 于点E ,F ,G ,H.(1)求四面体ABCD 的体积;(2)证明:四边形EFGH 是矩形.分析在第(1)问中,由三视图可知,四面体ABCD 中棱DA ,DB ,DC 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三条棱的长度,然后套用锥体体积公式可求得该四面体的体积;在第(2)问中,应先证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这可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得,然后再证两相邻边垂直,这可由线面垂直的性质证得.(1)解由该四面体的三视图可知,四面体ABCD 如图所示,且BD ⊥DC ,BD ⊥AD ,AD ⊥DC ,BD=DC=2,AD=1,∴AD⊥平面BDC.∴四面体的体积V=13×12×2×2×1=23.(2)证明∵BC∥平面EFGH,平面EFGH∩平面BDC=FG,平面EFGH∩平面ABC=EH,∴BC∥FG,BC∥EH.∴FG∥EH.同理EF∥AD,HG∥AD,∴EF∥H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又AD⊥平面BDC,∴AD⊥BC.∴EF⊥FG.∴四边形EFGH是矩形.21.(12分)(2016全国乙高考)如图,已知正三棱锥P-ABC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PA=6.顶点P在平面ABC内的正投影为点D,D在平面PAB内的正投影为点E,连接PE并延长交AB于点G.(1)求证:G是AB的中点;(2)在图中作出点E在平面PAC内的正投影F(说明作法及理由),并求四面体PDEF的体积.(1)证明因为P在平面ABC内的正投影为D,所以AB⊥PD.因为D在平面PAB内的正投影为E,所以AB⊥DE.因为PD∩DE=D,所以AB⊥平面PED,故AB⊥PG.又由已知可得,PA=PB,从而G是AB的中点.(2)解在平面PAB内,过点E作PB的平行线交PA于点F,F即为E在平面PAC内的正投影.理由如下:由已知可得PB⊥PA,PB⊥PC,又EF∥PB,所以EF⊥PA,EF⊥PC.因此EF⊥平面PAC,即点F为E在平面PAC内的正投影.连接CG ,因为P 在平面ABC 内的正投影为D ,所以D 是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由(1)知,G 是AB 的中点,所以D 在CG 上,故CD=23CG.由题设可得PC ⊥平面PAB ,DE ⊥平面PAB ,所以DE ∥PC ,因此PE=23PG ,DE=13PC. 由已知,正三棱锥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且PA=6,可得DE=2,PE=2√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EFP 中,可得EF=PF=2.所以四面体PDEF 的体积V=13×12×2×2×2=43.22.(12分)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C=BC=AA 1=a ,∠ACB=90°,D 是A 1B 1的中点.(1)求证:C 1D ⊥平面A 1B 1BA.(2)当点F 在BB 1上什么位置时,会使得AB 1⊥平面C 1DF ?并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AC=BC ,∴△ABC 和△A 1B 1C 1均为等腰三角形,∵A 1D=DB 1,∴C 1D ⊥A 1B 1.∵AA 1⊥底面A 1B 1C 1,∴AA 1⊥C 1D ,又AA 1∩A 1B 1=A 1,∴C 1D ⊥平面A 1B 1BA.(2)解当点F 与点B 重合时,AB 1⊥平面C 1DF.证明如下:由(1)可得C 1D ⊥AB 1,若要使AB 1⊥平面C 1DF ,只要DF ⊥AB 1即可.∵∠ACB=∠A 1C 1B 1=90°,且AA 1=AC=BC=a ,∴A 1B 1=√2a.∵△DEB 1∽△AA 1B 1∽△DB 1F ,∴DB 1AA 1=B 1FA 1B 1, ∴B 1F=a ,即当点F与点B重合时,AB1⊥平面C1DF.。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温度相同,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都相同B. 分子动能指的是由于分子定向运动具有的能C.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就是这个分子的内能D. 物体温度升高时每一个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增大2.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氧气和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每个氧分子的动能都比氢分子的动能大B. 每个氢分子的速率都比氧分子的速率大C. 两种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D. 两种气体的分子势能一定相等3.如下图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在分子力的作用下靠近甲,乙在b点合外力表现为引力,且为引力最大处,d点是乙距甲最近处。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分子在a点势能最小B. 乙分子在b点动能最大C. 乙分子在c点动能最大D. 乙分子在d点的加速度为零4.100℃的沸水和100℃的水蒸气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00℃的沸水和100℃的水蒸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一样B. 100℃的沸水和100℃的水蒸气分子的平均势能一样C. 100℃的沸水的内能可能小于100℃的水蒸气D. 100℃的沸水的内能不可能与100℃的水蒸气的内能一样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相同的同种气体,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B. 体积相同的同种气体,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C.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D. 物体的机械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大6.分子力F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如图所示。
将两分子从相距r=r2处释放,仅考虑这两个分子间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r=r2到r=r0分子间引力、斥力都在减小B. 从r=r2到r=r1分子力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C. 从r=r2到r=r0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从r=r2到r=r1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 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 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D. 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和氮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速率不同B. 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大,则分子势能越大C.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体积为V,分子数为N,则气体分子体积为VND. 在两分子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减小9.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分子力,而分子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因此分子间存在与其相对距离有关的分子势能。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可将运动员看作质点B.研究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的位置及其变化时,可将卫星看作质点C.“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运动所选取的参考系是“青山”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中的“一秒”是时刻2.如图所示,乘坐索道缆车除了可以观赏怡人的风景,还能感受悬挂在高空的刺激感。
对于正在乘坐索追缆车观光的某游客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自己为参考系,同一缆车里的人是运动的B.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自己静止不动C.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而来D.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绿树在向前运动3.请根据所学知识对以下几种情境进行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火箭刚点火时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0B.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飞机经过某段时间后速度变化量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D.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B.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描述运动时无须选定参考系C.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D.平均速度的大小称为平均速率5.智能手机的导航软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图是某驾驶员利用手机导航的界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1小时27分指的是时刻B.图中52.8公里指的是位移大小C.图中上午10:40到达指的是时间间隔D.交警在判断前方40米是否压线时,汽车不可看作质点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可以用速度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B.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D.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7.测得某短跑运动员在100m跑步比赛中5s末的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此运动员在这100m中的平均速度为()A.10.4m/s B.10.3m/sC.10.2m/s D.10m/s8.一辆小车沿某一方向做变速直线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m/s。
第一节反应热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C.Ba(OH)2·8H2O与NH4Cl反应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3.下列反应中ΔH<0的是( )A.氯酸钾分解制氧气B.氯化铵加热制备氨气C.碳与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D.实验室制备氢气4.已知强酸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ΔH=-57.3 kJ·mol-1,下列反应放热为57.3 kJ的是( )A.含1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稀氨水反应生成1 mol H2O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D.稀NaOH溶液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 mol H2O5.对于放热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B.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C.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1 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D.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6.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 )A BC D图L1-1-17.在25 ℃、101 kPa下,1 mol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4 mol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关系如图L1-1-2所示。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L1-1-2A.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高,白磷比红磷稳定B.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低,红磷比白磷稳定C.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高,白磷比红磷稳定D.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低,红磷比白磷稳定8.某学生用如图L1-1-3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
超重和失重【学习目标】1.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含义。
2.能通过牛顿定律对超重和失重进行定量地分析。
【要点梳理】要点一、超重与失重(1)提出问题你乘过垂直升降式电梯吗?当电梯开始启动上升时,你会心慌同时也会充分体验到“脚踏实地”的感觉,电梯即将停止上升时,则会头晕同时有种“飘飘然”的感觉,这就是失重和超重造成的.(2)实重与视重①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物体所受重力不会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②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即a ≠0),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叫物体的视重.【说明】正因为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时视重不再等于实重,所以我们在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时,强调应在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下进行.(3)超重和失重现象①超重现象:当人在电梯中开始上升时,感觉对底板的压力增大,即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这个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绳的拉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称为超重现象.如用弹簧竖直悬挂一重物静止,当用力提弹簧使重物加速上升时,弹簧伸长,弹力就会变大,这就是一种超重现象.②失重现象:当人在电梯中开始下降时,感觉对底板的压力减小,即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这个物体对支持而的压力(或悬挂绳的拉力)小于它所受的重力,称为失重现象.如果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绳的拉力)等于零,叫完全失重现象.如用弹簧竖直悬挂着一重物保持静止,人拿着悬挂点加速下移时,弹簧会缩短,说明弹力变小,这就是一种失重现象.若人松手,让弹簧和重物一起自由下落,则弹簧的示数为零,此为完全失重现象.【注意】a .超重与失重现象,仅仅是一种表象,好像物体的重力时大时小.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支持力或拉力,但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加速运动时,重力和支持力(或托力)的大小就不相等了.所谓超重与失重,只是拉力(或支持力)的增大或减小,是视重的改变.b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不一定是竖直向上做加速运动,也可以是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即只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物体都处于超重状态.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同理,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物体既可以做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也可以做竖直向上的减速运动.c .物体不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即y a ≠0时,则当y a 方向竖直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y a 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念.d .当物体正好以向下的大小为g 的加速度运动时,这时物体对支持面、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即视重为零,称为完全失重.完全失重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假若地球上重力消失,则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所有现象都将消失,如天平失效、体重计不能使用、小球不会下落等等.③超重和失重的判断方法:若物体加速度已知,看加速度的方向,方向向上超重,方向向下失重.若物体的视重已知,看视重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视重大于重力,超重;视重小于重力,失重. 要点二、超重、失重问题的处理方法超重、失重现象的产生条件是具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我们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分析到其本质,故对超重、失重问题的处理方法有:(1)用牛顿第二定律去定量地列方程分析,以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列方程,注意使用牛顿第三定律,因为压力和支持力并不是一回事,同时注意物体具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2)对连接体问题的求解,如测力计、台秤示数变化的问题,对于其中一物体(或物体中的一部分)所处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导致系统是否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的判断,若用“隔离法”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再通过对系统整体的运动状态的分析推理而得出结论固然可以,但繁琐费力.如果从整体观点出发,用系统的重心发生的超重、失重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则会更加简捷方便.【典型例题】类型一、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思路点拨】超重的本质是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失重的本质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气体摩尔体积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都约是22.4 L B.1 mol H2O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C.1 mol气体体积为22.4 L,则一定是标准状况D.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 L/mol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标准状况下18 g H2O的体积是22.4 LB.标准状况下22.4 L的H2和O2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A D.1 mol SO2的体积是22.4 L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2 g 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 B.22g二氧化碳与标况下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22.4 L N2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D.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质量约为18 g 4.下列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的是()A.标准状况下1mol H2O B.20℃、101kPa时36.5g HClC.常温常压下17g NH3 D.0℃、101kPa时0.4mol H2和0.6mol O2的混合气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5 mol O2体积是33.6 LB.在标准状况下,2 mol H2的体积是44.8 L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1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D.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是32 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 L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0.1 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B.11.2 L CO2中含有11NA个电子C.NH3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氨分子的质量之和D.101 kPa、0℃时,18 mL水和202 kPa、27℃时32 g O2所含分子数均为NA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B.0.5 mol H2所占的体积是11.2 L C.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4 L D.标准状况下,28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10.所含分子数相同的一组物质是()A.1g H2和1g N2 B.1mol H2O和1g H2OC.3.2g O2和标况下2.24L的空气D.44gCO2和6.02×1022个O211.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则它们必然()A.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B.都占22.4 LC.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D.具有相同摩尔质量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28 g N2和28 g CO所含的分子数都是NAB.98 g H2SO4和98 g H3PO4所含的氧原子数都是NAC.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0.5 NAD .在标准状况下,1 L 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22.4A N 13.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 )A .2L CO 和2L CO2B .9g H2O 和标准状况下11.2L CO2C .标准状况下1mol O2和22.4L H2OD .0.2mol H2和4.48L HCl 气体14(多选).用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mol 锌粒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11.2L H2B .标准状况下,11.2L P2O5所含分子数为0.5NAC .0.1mol CH4所含氢原子数为0.4NAD .常温常压下,28g N2中所含分子个数为NA15.在0℃和1.01×105 Pa 条件下,将0.1 g H2、3.2 g SO2、2.2 g CO2混合,该混合气的体积是( )A .2.24 LB .3.36 LC .4.48 LD .6.72 L16.在标准状况下,W L 氮气含有n 个氮气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 .WnB .22.4n C.22.4n W D.7n 5.617.现有mg 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 -1。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为单选,9-12为多选。
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由于做圆周运动而产生了向心力
B.若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总在同一直线上,则该物体可能做曲线运动
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大,角速度一定大,周期一定小
2如图所示,以9.8 m/s的水平初速度v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
30°的斜面上,这段飞行所用的时间为(g取9.8 m/s2)( )
A. B.
C. D. 2 s
3如图所示,两个皮带轮的转轴分别是O1和O2,设转动时皮带不打滑,则皮带轮上A、B、C
三点运动快慢关系是( )
A
.vA=vB、ωA<ωB
B
.vA<vB、ωA=ωB
C
.vA>vB、ωB=ωC
D
.vA=vB、ωA>ω
B
4如图所示,有一个水平大圆盘绕过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小强站在距圆心为r处的P点
不动.关于小强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强在P点不动,因此不受摩擦力作用
B. 若使圆盘以较小的转速转动时,小强在P点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C. 小强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盘对他的摩擦力充当向心力
D. 如果小强随圆盘一起做变速圆周运动,那么其所受摩擦力仍指向圆心
5如图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
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 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角速度
B. 球A的线速度大于球B的线速度
C. 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
D. 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
6 荡秋千是儿童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右图为小孩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的示意图,(不计空
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孩运动到最高点时,小孩的合力为零
B.小孩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过程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C.小孩运动到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
D.小孩运动到最低点时,小孩的重力和绳子拉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杆的一端,在竖直面内绕杆的另一端O做圆周运动.当
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即时速度为v= ,L是球心到O点的距离,则球对杆的作用力
是( )
A. mg的拉力
B. mg的压力
C. 零
D. mg的压力
8 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半圆形碗的光滑表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角速度ω在水平
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该平面离碗底的距h为( )
A.R
B.R+gω2
C.R-gω
D.R-gω
2
9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
速率为
v
c
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车速只要低于v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车速虽然高于v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高度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当路面结冰时,和未结冰时相比,vc 的值变小
10 如图所示,一条小船过河,河宽d=120 m,河水流速v1=3 m/s,船在静水中速度v2=4 m/s,
关于小船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船合运动的速度大小一定是5 m/s
B. 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30 s
C. 小船若以最短时间渡河,则其实际运动轨迹和河岸垂直
D. 小船实际运动轨迹的最短位移是120 m
11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通过定滑轮将重物A竖直吊起,在吊起重
物的过程中,关于重物的运动及受力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重物匀速上升
B. 重物加速上升
C. 重物所受重力等于拉力
D. 重物所受重力小于拉力
12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和转轴OO′的
距离为l,b和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和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
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
B.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C.ω=是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D.当ω=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13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
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 (填“相同”或者“不同”)
C.每次必须由 释放小球(“运动”或者“静止”)
D.小球运动时不应和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
E.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将点连成 (“折线”或“直线”或“光
滑曲线”)
(2)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抛出点的位置O,如图所
示,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g取10m/s2,根据图象,可知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为 ;小球抛出点的位置O的坐标为 。
三、计算题(14题8分,15题10分,16题12分,共30分。)
14长为L的细线,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一端固定于O点.让其在水平面内做匀
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通常称为圆锥摆运动),如图所示.当摆线L和竖直方向的夹
角是α时,求:
(1)线的拉力F;
(2)小球运动的线速度的大小;
(3)小球运动的角速度及周期.
15一玩滚轴溜冰的小孩(可视作质点)质量为m=30kg,他在左侧平台上滑行一段距
离后平抛,恰能沿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A、B为
圆弧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为R=1.0m,对应圆心角为,平台
和AB连线的高度差为(计算中取,不
计摩擦)。求:
(1)小孩平抛的初速度大小?
(2)小孩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O时的速度为VX= ,则小孩对轨道的压力为多大?
16如图所示,M是水平放置的半径足够大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规定
经过圆心O点且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在O点正上方距盘面高为h=1.25m处有一个可间断
滴水的容器,从t=0时刻开始,容器沿水平轨道向x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已知t=0时刻滴下第一滴水,以后每当前一滴水刚好落到盘面时再滴下一滴水。则:(取
)
(1)每一滴水离开容器后经过多长时间滴落到盘面上?
(2)要使每一滴水在盘面上的落点都位于同一直线上,圆盘的角速度应为多大?
(3)当圆盘的角速度为6.28时,第二滴水和第三滴水在盘面上落点间的距离2m,求容器的
加速度a为多少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为单选,9-12为多选。
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13 (1)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
三、计算题
(14题8分,15题10分,16题12分,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
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4(1)
(2)
(3)
15(1)
(2)
16(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