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

课题第五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1.知道什么是光源,那些是自然光源那些事人造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3.知道有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4.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

1.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同学了解有关光源的知识。

2.通过小实验和其他实验成果的展示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确结论。

3.通过提问、学生讨论与老师讲解的方式让同学会用光的直线传

播解释有关问题。

4.给出不同介质中的光速,介绍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了解日食、月食的成因对学生进行

反迷信教育。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学习和

研究物理的态度。

重点难点理解光源概念中的“自行发光”探讨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教具空心可弯曲的细管、图片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光随处可见。例如教室的电灯、路边的路灯、夜晚的霓虹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如果没有光我们的生活将一片黑暗,如果没有光植物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不能进行粮食生产。光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现在让我们开始学习第五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过程(1).光源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发光的物体,有些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有些是人造的。

老师提问:同学们谁能给我们举几个可以发光的物体例子?

同学回答:太阳、闪电、电灯、蜡烛、萤火虫……

老师提问:我们在请一位同学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那些是人造的、那些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

同学回答:太阳、闪电、萤火虫,是自然界原本存在的。电灯、蜡烛是人造的。

老师给出概念:同学刚才已经举出了很多发光物体的例子。像这样的可以自行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光源。光源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造光源,是指那些人造的可以发光的物体,例如电灯、蜡烛。另一种是自然界原本存在的,比如太阳、闪电、萤火虫。

老师提问:同学们是不是所有“亮”的物体都是光源呢?月亮、反光的镜子、冰面是不是光源呢?

同学回答:…………

老师强调:只有那些自行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月亮、镜子、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本身并不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由光源发出进入我们的眼睛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在前面第二章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运动的知识,运动有一定的轨迹、运动有快慢。下来我们学习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光的传播。

我们知道运动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那光的运动是直线的还是曲线的呢?下来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来探究光是如何运动的。

1.通过直的细管请同学们实验看能不能通过细管看到细管另一头的物体。

2. 细管弯曲请同学实验看还能不能看到细管另一头的物体。

3.请同学回答两次观察的结论,并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还是曲线。

4.给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让学生观看准备好的图片,指出光不一定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5.给出最后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知道了光的直线传播现在请几位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转第四部分随堂练习)

(3).光速及光线

在研究有关光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径画一条线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在这条线上画一个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这样的一条带箭头的线我们称之为光线。

刚刚提过光的传播是有快慢的那光速到底是多少呢?

老师提问:声音的速度好是多少?闪电式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打雷? 同学回到:声速是340米每秒,先看到闪电在听到打雷。

声音的速度是340米每秒,先看到闪电说明光的速度要比声音的速度快。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s m c /1038?=,在空气中的速度与在正空中的接近,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

43,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3

2。 (4).随堂练习

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光直线传播例证)

(1)影子:大家想一想,在灯光下、阳光、月光、下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影子的出现不恰恰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吗?如果光能拐弯,它就能绕过物体跑到物体的背后去,物体背光的一方就会亮起来,那还会有影子吗?

(2)影子为什么会随着人与光

源位置的改变?试画图说明

(3)日、月食(图件课后第二

题) (4)小孔成

第二题图

第四题图

板书设计

光的传播

1.光源:可以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都是光沿直线传播3.光线:一条带有箭头的线

光速:在空气或真空中s

m

c/

10

38

?

=

水中光速为c

4

3

玻璃中光速c

3

2

作业布置课后总结

光的传播与反射

光的传播与反射 一、 知识点睛 1.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_______________。 2.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 、 、 。 (1)日食的形成原理: 月球转到了______和______之间,且处于_____________;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使地球上的某个区域没有太阳光到达,出现日食。 1区域:_________;2区域:_________;3区域:_______。 (2)月食的形成原理: 当地球转到了______和_____之间,且处于___________; 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使月球上的某个区域有能反射太阳光,出现月食。 月球位于1区域:_______;月球位于1、2区域之间:________。 (3)小孔成像的原理: 小孔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与小孔的形状____。 物距<像距,成_______的像;反之,成_______的像。 3.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 像距 物距

4. 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光的反射光路图中的七要素: 、 、 、 、 、 、 。 6.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将一束光射入一杯白糖水中,发现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 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你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 如图是某中学两根旗杆在路灯照射下的影子,请画出第三根旗杆的影子。 3. 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立一根杆,地面上 OA 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子,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 ,如图所示。则AB 箭头所指的方向是______(选填“东”或“西”)。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发生月食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 B . 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月球挡住 C . 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在中间 D . 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 5. 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日环食”奇景,图甲是厦门天文爱好者拍摄 的一张日环食照片。请在图乙中画出人在其中能观察到日环食的阴影区,并在该影区内写入字母“HS ”。 6.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 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 蜡烛的正立像 B . 蜡烛的倒立像 C . 三角形光斑 第1题图 第3题图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参赛)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陈水云 广东云浮市罗定廷锴纪念中学 一、教学背景: 光的传播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但他们对光有非常丰富的感性认识,虽然他们整体实力不强,但是他们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的、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光的传播是光学的基础,是在小学科学课学过的有关基础知识上的延续与补充,是学习光现象以及相关知识所必须的首先要知道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五、教学难点: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的能力 六、教具仪器: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 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牛奶)、果冻。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实验和演示实验、板书 八、教学过程: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光速。学习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实现了教学目标介绍或启发学生如何让光在水中、空气中现形,水中加入少许牛奶或粉笔灰,空气中喷洒烟雾,观察光在水或空气中的传播路线。并且在课堂中除了丰富的探究实验以外,还增加了很多唯美的图片和视频,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光的传播的理解和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去解决相关的物理现象。 不足之处是,学生演示的实验效果不太好,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较弱,实验器材较为简陋,由于课堂容量较多,加上图片、视频有点过多,所以巩固练习练得较少。

光的传播教案

光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是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教材首先介绍了光源,并通过图5—1说明光源的确切含义.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光现象: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等归纳得出光的传播是直线进行的,从而引出光线的概念;然后以激光准直为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影子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材通过对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鉴于学生的能力教材并未对日食和月食进行过多的论述,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避免冲淡重点知识的教学.本节的最后介绍了光速,并指出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法建议 1)加强演示实验 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再用自然光进行演示,从而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射击、排队等.日食和月食的讲解可配合以录像电脑模拟加强感性认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解释现象. 影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影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投影仪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日食和月食进行简单的说明.增加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进行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3)适当设疑强化概念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对此可通过设疑进行强化,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证明. 4)进行学史教育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对光速的教学不要紧限结果,要增加一些学史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具: 装有水的大水槽、激光演示器或激光笔、浇花用喷雾器、方木板、白纸、大头针、直尺、图钉

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一、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

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X°,反射光旋转2X°)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0°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确定入(反)射点;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光的传播》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什么是光线,会画光线。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4、列举光沿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会解释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5、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多彩多姿的光的世界里,天天沐浴着太阳的光辉长大。这一节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光。 二、预习新课 1、请同学们自主看书34页到35页,完成预习导学案上的学点一和学点二。时间10分钟。 2、学生讨论:光源和光的传播两个学点。 3、教师点拨:光源https://www.doczj.com/doc/f114708619.html,/view/56137.htm的关键点是自身能够发光。有些物体不发光我们也能看见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的:学生举例说明。 下雨的时候看到打开的车灯,雾天看到开着的车灯 https://www.doczj.com/doc/f114708619.html,/view/48013.htm,有灰尘的时候看到的灯光,夜晚看到的手电筒的光。 光线https://www.doczj.com/doc/f114708619.html,/view/48013.htm:理想模型法。 三、学生探究: 1、学点一:光源 。由于光源较为简单,所以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点拨一下就可以过去了,不再做详细讲解。 2、学点二:光的传播。 通过学生的举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看到的这些光线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情况下看到的,为什么在白天或是晴天的时候我们看不见这些光线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如何才能在透明的空气和透明的水中能更清晰的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呢?从而让学生想到用牛奶和香来观察光的路径。 3、学生合作探究实验: 结论: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砖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二、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三、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及支架、能弯曲的粗吸管、香、大饮料瓶、弯管、激光笔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探究问题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光源?(灯光、太阳光……)课件 (教师适时贴出太阳和手电筒的图。) 2、这些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照亮了周围的物体,你觉得这些光线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呢? (学生猜想直线、曲线) 3、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课件出示探究问题(板书课题) 二、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1、根据刚才的猜想谁能来画出光的传播路线。以手电筒和太阳发出的光为例,光是怎样照亮草地上的呢?(两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2、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光传播的景象可以证实你的猜想。 (舞台上的灯光、透过云缝的阳光,透过树林的阳光、车灯、透过门缝的光) 三、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刚才我们对光的传播进行了猜想,要得出结论,科学家们往往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得到结论,下面我们就像科学家们那样设计一些实验验证我们猜想是否正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实验材料)吸管、白纸、弯管,小孔成像的材料。 2、任选其中一种或两种,根据材料的特点,在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法验证光是怎

光的传播

第五讲光的传播 光学和几何学、天文学、力学一样,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重点研究光的发生、光的本性、光的传播规律、光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在讨论光的传播路径时使用了很多的几何知识和方法,所以常将这部分光学称为几何光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源 我们周围的大多数物体自己不发光,但能反射从别处射来的光.有些物体,像太阳、恒星、蜡烛、白炽灯、荧光灯、霓虹灯和激光器等,能够发光。这种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其中,太阳和恒星是天然光源,其他是人造光源。无论哪种光源,发光时都要消耗其他能量.光源是把其他能量转化为光能的物体或装置。只要这种转化过程不停止,光源就不断地把光辐射出去。 【例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面的8种物体中, 一定是光源的有 ; 一定不是光源的有;可能是光源的有。 A.太阳;B.月亮;C.星星;D.流星;E.钻石;F.蜡烛的火焰;G.发光的电灯;H.打开的电视机。 2.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能够在真空中或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称为介质)中传播。大量事实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光学中,常用一条线说明光的传播情况,这条线叫做光线,在光线上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光线为带箭头的直线。小孔成像和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有趣现象。 从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一个光线照射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图5-1为点光源所形成的影;图5-2则为较大光源所形成的影,1区为本影区、2区为半影区、3区为伪本影区。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介质是均匀的”。折射率是表示物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两种介质是否均匀的标志,是它们的折射率是否相同。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就会沿弯曲的路径传播。 声音只能在介质中传播。与声音不同,光除了在介质中传播外,还能够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光也沿直线传播。 【例2】有关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小孔所成的像可以是彩色的B.像的清晰程度跟小孔的大小无关 C.将照相底片放在光屏处可以拍摄到像D.成像用的小孔必须是圆形的 【例3】将一根蜡烛点燃,放在具有针孔的纸板前面,在纸板后面屏幕上,可以看见一个倒立的蜡烛像。试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这个现象。 【例4】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说明日食、月食的形成。 【例5】一根50cm长的木棍,竖直地立在水平地面上,影子的长度是40cm。与此同时,一根旗杆的影长为16m。由此可知这个旗杆的高度为。 3.光的速度 图5-1 图5-2

小学科学1.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整理有关实验信息,认识水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通过模拟彩虹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珠可以分解阳光。 3.能在教材引领下完成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实验,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尝试初步推测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本组实验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细致的观察,客观的记录。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天上的彩虹是阳光射向空中的小水珠后形成的。 2.知道水能像镜子一样反光,也能像玻璃一样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 与水有关的光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美发用或杀虫用喷雾器、不透明水盆、滴管、胶纸或玻璃片、手电筒、投影机、白纸、小剪刀、玻璃烧杯等。 一.教学导入

1.观察教材中的四幅插图:反射、折射、色散…… 2.列举看到过的类似的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谈谈教材中图片中的光现象和自己列举光现象分别说明水对光可以产生什么作用 3.质疑:在水中为什么可看到月亮? 天上的彩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放大镜也可能用水来制作吗? …… 二.活动水放大镜 1.准备材料:滴管、水。 2.学生实验。 3.交流、评价:比一比,谁的放大镜效果更好。 4.齐读小指南车卡通人的话。 三.活动水中的小石子 1.把小石子放在盆子中眼睛刚好看不到的位置,保持眼睛的位置不动,逐渐往盆中加水。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3.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四.活动人造彩虹 1.过渡:天上的彩虹在我们的心中是既美丽又神秘,如果我们能用一定的方法把彩虹造出来,那将是多么愉快的事! 2.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那么水是否也可以?我们可以做

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 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 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 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 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 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 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 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山东省汶上县郭楼镇中学张明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学生实验器材 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粉笔末)。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伴随着舒缓的音乐,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 2、导入新课 让学生谈感受: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才把世界装扮得如此美丽。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传播》。 3、新授 (一)光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光,那么,这些把世界点缀的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 生:阅读课本常见的人造光源,然后讨论交流。 师:是的,是从光源发出来的。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 生:讨论交流。 师:展示课件。我们就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师:展示课件,观察图片,猜猜看:光是如何传播的? 2.猜想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 生:需要实验去检验。 师:好,今天,同学们就用实验桌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让激光电筒沿白屏射出,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得结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线。 探究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结论: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探究光在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结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引导学生评估:不正确。 实验: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玻璃中的传播路径。结论: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媒体展示我们能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 引导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光线 师:知道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我们如何描述光呢?我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及对光的认识画出光的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画的都很好,我们就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代表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表示方法体现了我们物理学上的简单之美。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准直: 让一纵队学生起立,向最后一名学生提问:你怎样判断你和前面的同学对齐了呢?(两眼盯住前面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如果看不见前面一位同学前面的同学就表示对齐的)

《光是怎样传播的》优秀教案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1)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 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 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 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2)2人一组自行操作 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 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提示注意用眼 2)书上资料的介绍 作业设计 一、选择 1.光在空气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 曲线 B 直线 C 折线 2.光在空气中以每秒约()的速度传播。 A 30千米 B 30万千米 C 340米 3.下面对物体产生影子的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B 光传播时,遇到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4.影子总是在物体()的一面。 A 对光 B 背光 5.在日常生活中,下列现象能证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是() A 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笔直的光 B 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 二、讨论: 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总在背光的一面? 三、思考: 光能在水里传播吗?如果能,还是直线传播吗?如果能,它的传播速度和空气中传播一样吗?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了解光的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通过讨论“光传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传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的片面性。 二、重点与难点 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过程 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和折射;(2)了解光的应用;(3)了解光的传播速度。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实验前可以展示一些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等优美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绚丽景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知道,因此我们对光传播规律的探究不能简单重复,所以教材提出“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的问题,即要引导学生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应该让学生讨论光在哪些情况下会改变传播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三种可能情况:(1)光在遇到其他物体,在界面处发生反射;(2)光遇到其他透明物体,在界面处发生折射:(3)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光线可能发生弯曲。 光遇到其他物体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做一做。做这些实验的方法较多,以下对实验作几点说明: (1)在探究活动中要求给每组学生配备激光笔,教师要强调激光束一定不能直射入眼睛。 (2)可以把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光滑的桌面以及小平面镜上,观察反射现象。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水中或玻璃中,观察激光束在玻璃或水中的传播路径。为了能看到水中的光路,可以在水槽的里面铺一张白纸作衬,也可以在水中滴少许牛乳或墨水。 (3)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实验难度较大,建议课上放一段实验的视频,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下探究。 通过以上探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作出总结,并得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一结论。 2.教学过程说明 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的同时,还应注重以下环节: (1)光线的概念较抽象,我们在更多的地方用光束来描述。整个光学教学中,我们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从光束到光线的认识过程,教材图4-1-1和4-1-2的(b)中,要求学生自己画出光传播的路径,开始不要统一画法,关键是要学生经历“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过程。最后让学生在比较中统一光线的画法,但对光线不一定要下严格的定义。 (2)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光传播的是什么?”在讨论交流中,可以通过教材中图4-1-6的四幅图片,向学生说明光具有能量,可以传播信息。同时也可以以此作为进一

1.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光源;2.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课堂导学] 自读课本98--99页内容,完成: 1.能够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月亮______光源(是/不是)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传播;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在物体后面形成______.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都是____________ 造成的。 3.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可以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______. 4.光的传播是需要______的.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相同/不同)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一般取c= m/s= km/s 。空气中的光速略小于真空中光速,但我们一般认为与真空中光速一样大,也取 ______ m/s ;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 [课堂导练] 1.下列物体:①电灯、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交通路牌、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烛光鱼。上述物体中 ____ 是光源, ______ 不是光源 2、在开凿大山隧道是,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的原理。 3.紫金山天文台2009年6月13日通报: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 ___________传播理论。如图1所示, 位于地球上A 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 ____食,位于B 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 ____食。 【举一反三】2009年7月22日上午9∶30,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将发生“日全食”现象。如图3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图中 所示的位置。(甲/乙) 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株洲长江北路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光的 现象,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 5.过路的人经过一盏路灯下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可以在任何均匀介质中传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列光的现象中,不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 A .日食、月食现象 B .小孔成像 C .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D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图1 图 2

光的传播(几何光学)规律

/ 光的传播(几何光学)规律 课题: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一、光源 1.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2.特点:光源具有能量且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光在介质中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3×108m/s ; 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 v

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 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 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 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 孔,实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 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 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

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 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1)法线:通过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虚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 反射角随之增大。 (5)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光路图(要求会作):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与反思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3.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如下: 一、趣味活动引入: 1、科学课非常注重观察,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你们看看,今天的黑板和平常一样吗? 2、悄悄打开镭射笔,光斑落在黑板中间,问:再仔细观察一次,现在的黑板和刚才的黑板一样吗?老师手中的镭射笔发出的光,是怎么跑到黑板上的呢? 3、这位同学认为这条路线是直的,大家同意吗?那我说,也许它是弧线形,或者是S形、螺旋形的呢?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自由发言。(并引导:科学观察一定要实事求是。),学生观察到光斑,讨论。找生演示。 二、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联系生活实际) 1、你们说光是直线传播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2、老师也找了些图片,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出示幻灯片) 学生自由发表。(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学生自由说自己生活中相关的感受。 三、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指导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提示注意用眼) 1、仔细阅读书,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2、请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 3、小组合作组自行操作。 4、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 5、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你怎样能通过吸管看到日光灯?怎样通过吸管看不到日光灯?我们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

[第2讲]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与应用

一、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二、光沿直线传播 1.条件:光在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与应用: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应用:激光准直3.传播速度 在真空中:c=3×108m/s 在空气中近似认为等于c 在水中是真空中的 在玻璃中是真空中的 1光年即__________________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___________________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_________________。(两角相等) 2.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定律适用于一切光的反射现象。 【例1】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所有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108m/s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只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

(多选)(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B.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规律 C.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 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时,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例3】 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很小的“△”形孔上,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A.“△”形B.“”形 C.方形D.圆形 【例4】 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如果依据发令枪的声音而不是看发令枪的白烟按下秒表,则记录的成绩跟运动员的真实成绩相比( ) A.会提高B.会降低 C.准确D.看不看白烟对记录成绩无影响 【例5】 (多选)关于月食现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B.月食的形成与光的折射有关 C.月食是地球的影子落在了月亮上 D.月食是月亮的影子落在了地球上 【例6】 树荫下,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圆形的亮斑,这是( ) A.树叶的像 B.树叶的影子 C.太阳的像 D.太阳的影子 【例7】 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下不少水坑。为了不致踩在水坑里,有下面几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①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坑 ②迎着月光走时,地同上暗处是水坑 ③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坑 ④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坑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光的传播与反射(讲义)

光的传播与反射(讲义) 一、知识点睛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_______________。 2.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1)日食的形成原理: 月球转到了______和______之间,且处于_____________;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使地球上的某个区域没有太阳光到达,出现日食。 1区域:_________;2区域:_________;3区域:_______。 (2)月食的形成原理: 当地球转到了______和_____之间,且处于___________; 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使月球上的某个区域有能反射太阳光,出现月食。 月球位于1区域:_______;月球位于1、2区域之间:________。 (3)小孔成像的原理: 物距 像距 小孔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与小孔的形状____。 物距<像距,成_______的像;反之,成_______的像。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4.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的反射光路图中的七要素: 、、、、、

、 。 6.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将一束光射入一杯白糖水中,发现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 如图所示,你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 如图是某中学两根旗杆在路灯照射下的影子,请画出第三根旗杆的影子。 3. 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立一根杆,地面上OA 是这根 杆在阳光下的影子,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 ,如图所示。则AB 箭头所指的方向是______(选填“东”或“西”)。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发生月食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 B . 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月球挡住 C . 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在中间 D . 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 5. 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日环食”奇景,图甲是厦门天 文爱好者拍摄的一张日环食照片。请在图乙中画出人在其中能观察到日环食的阴影区,并在该影区内写入字母“HS ”。 6.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 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 蜡烛的正立像 B . 蜡烛的倒立像 C . 三角形光斑 D . 圆形光斑 7.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 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第3题图 第1题图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完)

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初中光学的入门课,主要知识体系是:(1)识别光源。(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4)光的传播速度。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按排教材教学内容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对于光在水中和玻璃中的传播情况不清楚。但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设计实验、分析、归纳等方面的的能力,所以可以通过探究实验加以说明。 光线是一个物理模型,是今后分析和作图的基础,这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学生在现阶段将具体变为抽象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这里不需要重点强调,可以简单教授,点到即可。 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协作的科学态度。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3.光速及简单的计算。 难点:光直线传播的探究及应用。 教具准备 烧杯,水,激光器,香,果冻,自制小孔成像,影音资料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归纳法 学法:观察法,探究实验法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课题引入问1:美丽的夜景如何形 成的?是单纯依靠高大 的建筑物吗? 通过观看过的一些光 现象思考它们产生的 原因。 通过视频感受光 现象的神奇,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课题。 二、探究光的来源2.通过多媒体给出一些 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辨 认是否是光源;简述自 然光源与人造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放电影 的银幕、云层间的闪电、 点燃的蜡烛等) 观看光的来源,识别常 见的光源。 通过生活实例了 解光源的概念。 三、探究光的传播问1:光从光源发出后是 怎样到达我们眼睛的 呢?让学生思考。 2:探究实验:光在均匀 介质中传播的路径?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 进行探究。 3: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情 况补充演示光在不均匀 物质中传播的情况。 学生探究实验,如何呈 现光的传播路径,同种 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 播的结论。 这是本节课的重 点之一,培养学生 的探究能力。从探 究中得出光沿直 线传播的条件是: 同种均匀介质。 四:引导学生建立光线的概念)问:光是一种无形的物 质,如果我们要对它进 行研究很困难,你能想 个办法把一束光的传播 路线和方向表示出来 吗? 光的传播是实际存在 的,光线只是人们为了 形象表示光的传播而画 的带箭头的直线,它是 表示光的一种模型,实 际上是不存在的。这种 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 叫:物理模型法。 建立光线模型。 光线这个概念虽 然简单,但其建立 的方法却是物理 学中常用的模型 法,学生第一次接 触,老师只需要点 明它的研究方法 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