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各人物判词

红楼梦各人物判词

红楼梦各人物判词
红楼梦各人物判词

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晴雯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解析:

林黛玉薛宝钗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史湘云

富贵又如何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作品注释:

"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官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作品注释: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

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贾迎春

子孙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梁.

作品注释: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

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贾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作品注释: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作品注释: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

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

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

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作品注释:

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作品注释: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作品注释:

此为妙玉的判词.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的惩罚吧.

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作品注释: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

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红楼梦判词赏析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赏析】:

这一首说的是贾元春。

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弓字谐“宫”字,表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an,谐“元”字音)。

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二十年”,大约是说元春懂事以来的年龄。她从贵族之家到宫廷,政治上的是非兴衰见的多了。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为了她归家省亲,竟然修造一座规模宏丽的皇家式的大观园,再看她元宵节归省时烈烈轰轰的盛大场面,简直无与伦比了。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命运无法与元春相比,可是元春的结局也不妙,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靠山倒了,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元春虽然在书中出现的机会很少,但她的存在与否与这个大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着。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

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

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贾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赏析】:

这一首说的是探春。

判词前"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这副画象征着探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离别故土,船和海是暗示她远嫁的情景。

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在贾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说她志向高,是她想有一

番作为。“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写她代凤姐管理一段大观园,把那么纷繁的事务,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几乎不在凤姐之下。

她在封建观念影响下,以自己是“庶出”为耻;加上赵姨娘为人卑琐,她就干脆不认她作娘。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称“玫瑰花”,又鲜艳又有刺。在“抄检大观园”一回,她居然敢打那个大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嘴巴!多么令人痛快!凤姐随意作践赵姨娘,可是对其生的这个出众的女儿却丝毫不敢小看,还要“畏她五分”,独表敬重。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娇小姐,随着家族末落,命运也一样令人悲哀,年轻轻的就远嫁异乡,路远山遥,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判词前的画里画着两人放风筝,可能还有一个女孩儿同她一起嫁走,因曹雪芹没写完全书,不知是谁了。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

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赏析】:

这一首说的是贾迎春。

判词前“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这是暗示迎春要落在一个恶人手里被毁掉。

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的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很美,虽然没有才华,但心地纯洁善良。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称“二木头”。后来她被其父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的先人因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贾家门下,靠贾家的势力起家的。这个孙绍祖家资饶富,并且“应酬权变”,在官场中很走运,正在兵部等待提升,所以贾赦就选他做了“东床快婿”。孙绍祖品质恶劣,连贾政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贾赦不听。迎春嫁过去之后,受尽种种虐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了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

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赏析】:

这一首说的是史湘云。

判词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飞云”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隐“湘”字。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

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

“水逝云飞”,可能是预示她早死或早寡,或者命运蹇涩。“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写她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从回目“双星”的字样看,这肯定是对她未来婚姻生活的暗示。那么她的配偶是谁?是宝玉吗?似乎是,其实又不是。有些研究者根据“庚辰本”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断她可能同一个叫卫若兰的人结婚(第十四回秦可卿出丧时送葬的队伍里出现过一次“卫若兰”的名字)。或许后来宝玉把那只金麒麟再赠给卫若兰(犹如把袭人的汗巾赠给蒋玉菡一样),也未可知。因曹雪芹的书的全貌已不可窥,上述推测也只是推测罢了。又有一则清人笔记说,有一种续书写贾家势败后,宝玉几经沦落,最后同史湘云结婚。这可能就是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推衍出来的,聊备谈资。

红楼梦判词及人物简析

红楼梦判词及人物简析 判词旧称女子为“裙钗”或“金钗”。“十二钗”就是十二个女子。在这里,“十二钗”即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册有正、副、又副之分。正册都是贵族小姐奶奶。又副册是丫头,即家务奴隶,如晴雯、袭人等。香菱生于官宦人家,沦而为妾,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入副册。图册判词和后面的《红楼梦曲》一样,使我们能从中窥察到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以及在安排她们的命运和小说全部情节发展上的完整艺术构思,这在原稿后半已散失的情况下,特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我们读的后四十回续书,不少情节的构想就是以此为依据的。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巧姐: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孽海情深厚地天高,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虽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有着众多儿孙,但这些不过是一群混账儿孙罢了,游手好闲,依傍偌大的家族便可以高位厚禄。但当这颗大树倒下后,便树倒猢猴散,纵使往日吃喝嫖赌,此刻也脱下昔日华丽的外衣。金陵十二衩,这混杂尘世中不凡的女子,死后也将化作一抔黄土。1、头一页上便画了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见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贾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虽然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多愁善感。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王夫人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①“咏絮才”源自才女谢道韫,后来用于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②“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也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咏絮才,指林黛玉敏捷的才思。有人不喜她的敏感与尖酸,但寄人篱下的她必须对一举一动都多几分思量,由其贾府是大家,处处需谨慎,所以她的性格敏感多疑,虽然初入府时讨得老太太的欢心,但却因为体弱多病成了哄宝玉成亲的借口,金玉良缘礼成之际,带着怨恨香销玉散。2、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家族没落,不久便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①“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②“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3、贾元春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

红楼梦人物简介及判词解释

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金陵十二钗”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金陵”是“南京”的法定同义词,所以《金陵十二钗》又可以称为《南京十二钗》。这部巨著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为引子,作者曹雪芹以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为主线,描写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制度、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等层面。全书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描写与戏谑。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玉良缘》、《警幻仙记》、《大观锁录》),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也指书中与主人公贾宝玉(沙中土)有密切关系的十二名女子,号称太虚幻境薄命司厨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子鼠大林木)薛宝钗(丑牛钗钏金) 贾元春(寅虎正月)贾迎春(卯兔二月) 贾探春(辰龙三月)贾惜春(巳蛇四月) 王熙凤(午马五月霹雳火)贾巧姐(未羊六月) 史湘云(申猴七月)妙玉(酉鸡八月) 李纨(戌狗九月)秦可卿(亥猪十月)。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作者以十二个女子这样的拟人手法阐释了周易理论中的十二地支的轮回关系,是《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所在。 【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又副册】 除了正册外,金陵十二钗还有副册及又副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书中只点香菱一人,其余根据香菱的特征猜想)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袭人、平儿、鸳鸯、紫鹃、莺儿、玉钏、金钏、彩云、司棋、芳官、麝月;(书中只点名袭人、晴雯二人,其余根据她们的特征猜想) 其中副册之中的香菱、尤二姐、秋桐、娇杏是妾;其余之宝琴、三姐、岫烟、李纹、李绮、金桂是亲戚,而小红因为贾芸,龄官因为贾蔷之故,也都可归入亲戚之行列;又副册之十二人皆为比较重要之大丫鬟。 人物介绍 林黛玉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今世林如海与贾敏的独生女,贾母心爱的外孙女。少时因其母贾敏患重病身故,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后又因其父林如海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绝丽脱俗,雅若天仙,丝毫不沾染人间烟火。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更是群芳之冠。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心思敏感,才华横溢,个性纯真灵净,说话率直有时却也刻薄。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因懂得宝玉的精神内核,深得宝玉之心。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2《红楼梦》教学素材 红楼梦判词解析 1.正册判词之钗黛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 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 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正册判词之元春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 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 逢大梦归。

解析: 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 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 皇亲国戚。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 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 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但是,这一切还不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 离,其实已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因而,写元春显贵所 带来的贾府盛况,也是为了预示后来她的死是庇护着贾府大树的摧倒,为贾府事败、抄没后的凄惨景况作了反衬。脂批点出元妃之死也与贾家之败、黛玉之死一样,“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不过,在现存的后四十回续书中,这种成 为“大过节,大关键”的转折作用,并没有加以表现。相反的,续书倒通过元春之死称功颂德一番,说什么因为“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才“多痰”致疾,仿佛她的死也足以显示皇恩浩荡似的。 《红楼梦》人物中,短命的都有令人信服的原因,唯独元春青春早卒的原因不明不白。这本身就足以引人深思。作者究竟怎样写的,从“虎兔相逢”四个字是无法推断的。《恨无常》中有些话也很蹊跷,如说元春“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倘元春后来死于宫中,对筑于“帝城西”的贾府并不算远,“路远山高”、“相寻告”云云,都是很难解通的。这现在也只能成为悬案。不过,有一点,曲子中写得比较明确,即写元春以托梦的形式向爹娘哭诉说“儿 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岂不是明明白白地要亲人以她自己 的含恨而死作为前车之鉴,赶快从官场脱身,避开即将临头的灾祸吗?由此可知,元春之死,不仅标志着四大家族所代表的那一派在政治上的失势,敲响了贾家败亡的丧钟,而且她自己也完全是封建统治阶级宫闱内部互相倾轧的牺牲品。这样,

红楼梦人物简介及判词解释

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是名着《红楼梦》的别名,“金陵十二钗”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金陵”是“南京”的法定同义词,所以《金陵十二钗》又可以称为《南京十二钗》。这部巨着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为引子,作者曹雪芹以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为主线,描写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制度、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等层面。全书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描写与戏谑。 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即中国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玉良缘》、《警幻仙记》、《大观锁录》),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 也指书中与主人公贾宝玉(沙中土)有密切关系的十二名女子,号称太虚幻境薄命司厨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子鼠大林木)薛宝钗(丑牛钗钏金) 贾元春(寅虎正月)贾迎春(卯兔二月) 贾探春(辰龙三月)贾惜春(巳蛇四月)王熙凤(午马五月霹雳火)贾巧姐(未羊六月)史湘云(申猴七月)妙玉(酉鸡八月)李纨(戌狗九月)秦可卿(亥猪十月)。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作者以十二个女子这样的拟人手法阐释了周易理论中的十二地支的轮回关系,是《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所在。 【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又副册】 除了正册外,金陵十二钗还有副册及又副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书中只点香菱一人,其余根据香菱的特征猜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袭人、平儿、鸳鸯、紫鹃、莺儿、玉钏、金钏、彩云、司棋、芳官、麝月;(书中只点名袭人、晴雯二人,其余根据她们的特征猜想) 其中副册之中的香菱、尤二姐、秋桐、娇杏是妾;其余之宝琴、三姐、岫烟、李纹、李绮、金桂是亲戚,而小红因为贾芸,龄官因为贾蔷之故,也都可归入亲戚之行列;又副册之十二人皆为比较重要之大丫鬟。 人物介绍 林黛玉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今世林如海与贾敏的独生女,贾母心爱的外孙女。少时因其母贾敏患重病身故,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后又因其父林如海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绝丽脱俗,雅若天仙,丝毫不沾染人间烟火。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更是群芳之冠。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心思敏感,才华横溢,个性纯真灵净,说话率直有时却也刻薄。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因懂得宝玉的精神内核,深得宝玉之心。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她爱得纯粹,因而爱得高贵。江南贵族小姐,又经诗词陶冶过,林黛玉爱起人来就像李清照。林黛玉是情爱至上主义者,她爱贾宝玉,包含极大的理想性,但这一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后来黛玉病重终于将最后一滴泪还尽,只剩了一句痛苦的呻吟:“宝玉,你好……!” (高鹗续书的结局)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派别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红楼梦判词及人物简析复习课程

红楼梦判词及人物简 析

判词 孽海情深 厚地天高,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虽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有着众多儿孙,但这些不过是一群混账儿孙罢了,游手好闲,依傍偌大的家族便可以高位厚禄。但当这颗大树倒下后,便树倒猢猴散,纵使往日吃喝嫖赌,此刻也脱下昔日华丽的外衣。 金陵十二衩,这混杂尘世中不凡的女子,死后也将化作一抔黄土。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了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见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也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咏絮才,指林黛玉敏捷的才思。有人不喜她的敏感与尖酸,但寄人篱下的她必须对一举一动都多几分思量,由其贾府是大家,处处需谨慎,所以她的性格敏感多疑,虽然初入府时讨得老太太的欢心,但却因为体弱多病成了哄宝玉成亲的借口,金玉良缘礼成之际,带着怨恨香销玉散。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暗寓其结局之冷落凄苦。停机德,指她劝说宝玉考取功名。她圆滑世故,这也是寄人篱下所造成的,但她有母亲兄弟,纵然哥哥再不成器,但至少还有一处停泊的港湾,就连亲事也有母亲来操持。宝玉出家后,她便带着肚子里的孩子,走了李纨的旧路。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放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元春是家族的荣耀,荣升贵妃的她却暴殂。她生活在政治漩涡中,有人解读说她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虎兕相逢,政治斗争中,她被绞死,和贾府一起消失在历史中。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预示着荣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人物判词

红楼梦人物判词 正册判词之: 秦可卿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遇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起头实在宁。 李纨判词: 桃李东风硬朗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别人作笑谈。 巧姐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王熙凤判词: 凡鸟恰恰从末世来,都知恋慕今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惜春判词: 勘破三春光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迎春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獗。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贾探春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恰恰消。清明涕送江边瞧,千里东风一梦远。 贾元春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早春光,虎兔相遇大梦回。 钗黛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史湘云判词: 崇高又作甚?襁褓之间怙恃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副册判词之: 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以致香魂返故里。 又副册判词之: 晴雯判词: 霁月难遇,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雄子空牵念。 袭人判词: 枉自热和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雄子无缘。 判词解析: 林黛玉薛宝钗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相符封建品德准则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代夸奖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

红楼梦十二金钗人物介绍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 【人物介绍】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受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今世为巡盐御史与贾府千金的独生女,少时其母因病辞世,怜其孤独,接来抚养,后又因其父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她生性孤傲,,才思敏捷。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林黛玉之于,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判词与黛玉合二为一,故不究一二),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促成“”——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宝钗真正的结局也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与之长女,自幼由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元春之死乃是从荣耀转衰败的一个转折点。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与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之诨名。她个性刚烈,庶出的身份是她最大的心结。抄检时,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丫鬟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不懂得这一点,对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的改革来挽救,改革成功,但无济大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最终印证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悲惨结局。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金陵四大家中史家的千金小姐,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但从小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

红楼梦人物 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 多因毁谤出,多情公子空牵念。 雨后或雪后新晴为霁,成花纹的云彩为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已隐含了晴雯之名,及其悲剧性的命运。 “心比天高”,十岁的时候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像礼物一般孝敬了贾母,但却没有一点奴性。她的爽直莽撞针对的是每一个人:宝玉、黛玉、袭人,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她实在不是一位好丫头,她从来没有摆正奴才的位置,即便要求宝玉爱自己,也是站在“人”这一个同样对等的高度上,不是奴颜婢膝,也没有温柔和顺。我们已经看到了弱小如晴雯是怎样为这不公平的命而抗挣,她不愿服侍宝玉洗澡,她也看不惯别人的鬼鬼祟祟,她如此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果真使最明白女儿的宝玉另眼相看,由亲昵而升为心爱。看宝玉挨打支走袭人却让晴雯送手绢,我们已经明白晴雯与宝玉更贴心了。 “风流灵巧”是晴雯的又一大罪状,晴雯的灵巧确实给她惹了不了麻烦,对于她暴炭一样的性子,有如平儿般的人物知道体贴,能够理解,有如宝玉一样的主人知道敬重,多方维护。也有因挨打受骂吃了亏的,难免要背后下蛆。看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的一番话便知。她告晴雯,无非是说她掐尖要强。但王夫人触动的心思却是“长得几分像林妹妹”的晴雯清狂太过,一口咬定她是妖精,再怀疑她与芳官、四儿等人私情蜜意,勾引宝玉。 正因如此,晴雯后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抱屈长终。宝玉感伤不已,作《芙蓉女儿诔》以祭之。 是服侍故事主人公贾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之一,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点像林妹妹。书中暗示她映衬的角色是林黛玉,又称黛副。口齿伶俐,聪明过顶,个性刚烈,敢爱敢恨,有”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一回,极言其心灵手巧,神情跃然纸上。她死后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她,其中一句是与黛玉争论后改的:“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有人认为这是暗示黛玉的命运。 袭人: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画面寓“花气袭(谐音席)人”四字,隐喻花袭人姓名。优伶:旧时对歌舞戏剧艺人的称谓,这里指蒋玉函。公子,指贾宝玉。根据脂砚斋批注,袭人出嫁先于宝玉出家,故有末两句判词,续书写她在贾宝玉出嫁后才“不得已”嫁给蒋玉函,似与曹雪芹原意不符。 袭人,贾宝玉的大丫头。为人心胸狭窄,机心深重。书中重要人物之一。她与宝玉的关系既有亲昵、体贴的一面,又充当了宝玉身边时时规箴防范的卫道角色。历来有“袭为钗副”之说。袭人姓花,原为贾母之婢,本名“珍珠”,程本及原人文通行本作“蕊珠”,宝玉据“花气袭人”之句更其名为“袭人”。始见于第三回。第五回判词“枉自温柔和顺”一首,隐含袭人命运和结局。第六回“宝玉初试云雨情”,可知袭人是丫鬟之中唯一和宝玉有私情的一个。全书中关于袭人的描写很多,重要的有: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借赎身之论,规劝宝玉百事检点,

红楼梦人物及相关判词

红楼梦人物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秦钟、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画、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 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 贾探春——侍画、翠墨、小蝉 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 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 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 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红楼梦十二首判词教学提纲

红楼梦十二首判词

《红楼梦》十二首判词:说尽金陵十二钗一生命运 林黛玉 【判词】钗黛合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林黛玉前世是一株绛珠仙草,为了还泪而来了人间。在贾府,林黛玉确是最爱流泪的那一个,因为情,她为宝玉流了不知多少泪水。正合曲子中所云:从春流到夏。 黛玉早亡,最终并没有和宝玉走在一起。 薛宝钗 【判词】钗黛合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在《红楼梦》小说中,贾宝玉有一个生而带来的玉,薛宝钗有一个金项圈,正所谓金玉良缘。可宝玉心中想的却是黛玉,正是曲子中所说: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在红楼梦中,宝玉和宝钗结合后,宝玉依然对黛玉念念不忘,正所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贾元春 【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曲】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 须要退步抽身早! 贾元春是贾家最大的政治靠山,她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她很小就被送入宫廷,与父母骨肉分离。《红楼梦》中“贾元春归省元宵”大篇幅写她在元宵节这天回家省亲,骨肉亲情让人落泪。 贾元春的判词中,“虎兕相逢大梦归”也预示着她最后死于残酷的政治斗争。 贾探春 【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曲】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

红楼梦中人物判词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作品注释: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注释: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

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史湘云 富贵又如何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作品注释: "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官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作品注释: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

《红楼梦》中判词和第一回简介

金陵十二钗判词 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红楼梦》主要人物判词与命运

《红楼梦》主要人物判词与命运 1.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注释】"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评介] 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迟发公费月例放债。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王熙凤这样心机、手腕、权术、色相都过人的女性,因为生于“末世”,也逃不脱悲剧的命运。她当作靠山的封建贵州阶级,这时已经成了冰山,她这只“雌凤”,自然没有了立足之地。她的失败,象征着贾府的衰亡,她的遭遇和下场,是封建社会末期地主阶级没落的必然结果。 2.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红楼梦人物判词

红楼梦人物判词

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正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看,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正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表示薛宝钗一定遭到冷落孤冷的境遇. 王熙凤 凡鸟恰恰从末世来, 都知恋慕今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正文: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无能的女强者生于末世的倒霉,"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意味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改变.新婚后先"从",对她视为亲信,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端对她发号令;"三 人木"以"测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外家的悲痛的写照.正在卖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史湘云 崇高又如何 襁褓之间怙恃违. 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作品正文: "崇高又如何襁褓之间怙恃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崇高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样样湘云正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怙恃便走世了.固然崇高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热和.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要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慨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正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败落以及湘云匹俦生活的片刻,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官闱. 三春争及早春光, 虎兔相遇大梦回. 作品正文: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正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人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熟识,觉得本人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走处","终无意趣".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光荣一时,像石榴花怒放时一般火红.正在外人瞧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该卖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了解了"辨是非",熟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对本人的生活门路接纳了否

红楼梦判词及人物简析知识分享

判词 孽海情深 厚地天高,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虽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有着众多儿孙,但这些不过是一群混账儿孙罢了,游手好闲,依傍偌大的家族便可以高位厚禄。但当这颗大树倒下后,便树倒猢猴散,纵使往日吃喝嫖赌,此刻也脱下昔日华丽的外衣。 金陵十二衩,这混杂尘世中不凡的女子,死后也将化作一抔黄土。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了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见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也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咏絮才,指林黛玉敏捷的才思。有人不喜她的敏感与尖酸,但寄人篱下的她必须对一举一动都多几分思量,由其贾府是大家,处处需谨慎,所以她的性格敏感多疑,虽然初入府时讨得老太太的欢心,但却因为体弱多病成了哄宝玉成亲的借口,金玉良缘礼成之际,带着怨恨香销玉散。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暗寓其结局之冷落凄苦。停机德,指她劝说宝玉考取功名。她圆滑世故,这也是寄人篱下所造成的,但她有母亲兄弟,纵然哥哥再不成器,但至少还有一处停泊的港湾,就连亲事也有母亲来操持。宝玉出家后,她便带着肚子里的孩子,走了李纨的旧路。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放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人物命运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人物命运! 金陵十二钗图册出现在《红楼梦》第5回,宝玉在警幻仙姑的指引下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看到有大橱装载着各省薄命女子的生平判词,遂找到自己家乡金陵的柜子取册观看,有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3册。册中有图画有判词,但无有名姓,但读者自己可以看出所指之人均为宝玉身边女子。 旧称女子为“裙钗”或“金钗”。“十二钗”就是十二个女子。在这里,“十二钗”即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大观园里女儿们的命运虽然各有不同,但在作者看来都是可悲的,因而统归太虚幻境薄命司。图册判词和后面的《红楼梦曲》一样,使我们能从中窥察到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以及在安排她们的命运和小说全部情节发展上的完整艺术构思,这在原稿后半已散失的情况下,特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我们读的后四十回续书,不少情节的构想就是以此为依据的。 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 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一、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贾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虽然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多愁善感。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 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王夫人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黛玉/宝钗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红楼梦人物判词

红楼梦人物判词? 正册判词之:? 秦可卿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遇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起头实在宁。? 李纨判词:? 桃李东风硬朗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别人作笑谈。? 巧姐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王熙凤判词:? 凡鸟恰恰从末世来,都知恋慕今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惜春判词:? 勘破三春光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迎春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獗。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贾探春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恰恰消。清明涕送江边瞧,千里东风一梦远。? 贾元春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早春光,虎兔相遇大梦回。? 钗黛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史湘云判词:? 崇高又作甚襁褓之间怙恃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副册判词之:? 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以致香魂返故里。? 又副册判词之:? 晴雯判词:? 霁月难遇,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雄子空牵念。? 袭人判词:? 枉自热和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雄子无缘。 判词解析: 林黛玉?薛宝钗?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相符封建品德准则?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代夸奖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

红楼梦各人物判词

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晴雯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解析: 林黛玉薛宝钗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史湘云 富贵又如何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