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639.60 KB
- 文档页数:25
其一、二:黛玉宝钗。
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
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
林黛玉有咏絮之才。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
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
宝钗有停机之德。
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
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
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像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
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其三:元春。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
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九十五回,元妃死。
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
名义上死在虎年,实则死在兔年,便是所谓的虎兔相逢。
而这点点知识,可不是谁都知道的,只有对阴阳八卦天干地支都通晓的作者本身,才会有此笔墨,只有懂得算卦打命的先生,才会用这样言辞。
其四:迎春。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有欲啖之意。
其下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梦黄梁。
迎春是贾家二小姐,当然是金闺花柳了。
可结果如何?仍是走向反面,不如人意。
恶狼是孙绍祖,迎春之夫。
贾家对他家有恩,他却忘恩负义,虐待迎春。
不足一载,迎春被折磨而死。
其五:探春。
画着两个人放风筝。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判词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如下:1、林黛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二三句指的是以林黛玉的才情本应得到怜惜,但无奈她活在这封建社会当中,他的才情终将被忽视,命运也会相对凄凉的情景。
2、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一四句指的是对薛宝钗的才情表示赞许,同时也表明她犹如一般,终将被埋在雪里暗示薛宝钗后期冷落孤寒的境遇。
3、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意思是贾元春一路从女史到贵妃的步步高升像极了石榴花开的场景。
在宫中生活的二十多年来虽看惯人情世态,但依然对官场的腐败等是非曲直看的明白。
她的三给妹妹是争不过她当年的荣华富贵,但元春入宫为妃必将卷入宫廷恶斗,最后死于宫中,仿佛一场大梦归来。
4、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指的是贾探春的才情志向高远,但是生于封建社会衰亡晚期,同时又是庶出所以运气稍微差一些,才志不得舒。
在清明十分在江边船上与家人对望,远嫁他乡,千里东风也只能在梦中团聚。
5、史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指的是史湘云畜生富贵人家又有什么用呢?自己襁褓之时父母就已经去世了,孤苦无依。
转眼之间看着落日,史家如湘江水般快速衰落消逝,家庭生活也没了。
6、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指的是妙玉想要高洁环境何曾给过她高洁的环境呢,云空也未必就是空的。
可怜她读书仕宦之后的身份却陷入当今社会的污泥中。
7、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指的是王熙凤出生在这封建社会衰亡晚期,世人都知道她攫取权力、窃积财富。
但他的夫君刚开始对他言听计从,到开始对她发号施令到最后休掉她,王熙凤哭着回到娘家何其悲哀。
8、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金陵十二钗判词副册及解析注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只写了晴雯和袭人的判词,如果您在其他地方看到所谓的判词,难免是他人创作不符合作者原意。
1、晴雯宝玉房中小丫环。
一生十分凄惨,她心比天高,却身兼低贱。
在晴雯斯扇一分散,她敢于跟主子宝玉责骂。
最后王夫人把她逐出园子。
她monoclonal重病凄惨死。
将晴雯放在金陵十二又副册之首可以窥见曹老存有多么钟爱晴雯,更能够意谓曹老钟爱黛玉。
2、袭人-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宝玉的大丫鬟,原名花掉珍珠,她已经开始时服侍贾母,因贾母喜开怀他心地善良,所以把迎人给了宝玉。
宝玉将珍珠改名为迎人。
后来迎人娶蒋玉函。
3、平儿王熙凤的陪房丫头,贾琏之妾。
她就是个极精明、极瘦硬的女孩儿。
虽就是凤姐的心腹,必须本明凤姐甜点事务,但她为人较好,心地善良,常背着王熙凤搞些好事。
4、鸳鸯她自重自爱,从不以此高傲,仗势欺人,因此甚得上下各色人等的好感和认同。
她紫带蜂腰削肩,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
贾赦看上她,非要萨她为妾,使邢夫人、鸳鸯的哥嫂去力劝她,胁迫她,但她极力不从,誓言说道∶ “我这一辈子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T5800我,一刀子涂死去了,也无法轻举妄动!”贾母死后,她奈何逃不过贾赦等人的操弄,悬梁自尽。
5、紫鹃紫鹃原来就是贾母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为鹦哥,后来林黛玉入贾府以后,贾母使鹦哥回去侍奉黛玉,并更名为紫鹃。
后来就变成了黛玉身边十几个女仆当中,地位最低的一个。
6、莺儿薛宝钗的丫头。
原名黄金莺,因薛宝钗疑拗口,Puiseaux莺儿。
她甚是调皮,薛宝钗在观赏通灵宝玉,默念玉上所镌之文“莫失勿忘,仙寿恒昌”时,她马上想起这和小姐项圈上的两句话就是一对儿。
她手特巧,擅于踢络子、编成花篮等,还颇懂得色彩的配搭。
薛宝钗娶宝玉后,她就变成了薛宝钗的陪房丫头。
7、玉钏与姐姐金钏同为王夫人房中丫头,她与姐姐感情很深,金钏被逼跳井自杀,她晓得与贾宝玉有关,心中甚恨宝玉。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及解释1、正册判词之钗黛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
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正册判词之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
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
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
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
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3、正册判词之迎春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解析:贾府的二小姐迎春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相反,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所以有“二木头”的浑名。
她不但做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道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
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自己去看。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林黛玉薛宝钗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
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作品注释:"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谢安)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贾元春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字谐“宫”字,表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an,谐“元”字音)。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不容错过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及赏析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原文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并没有明指谁是“金陵十二钗”中之人,仅是通过第五回的“判词”向人们暗示。
正册“判词”共十一首,隐指12个女子,即通常所说的“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一首,隐指1个女子;又副册“判词”二首,隐指2个女子。
金陵十二钗正册——宝钗、黛玉林黛玉薛宝钗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赏析】: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第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
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
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
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
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
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
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
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
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
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
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
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
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
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
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2《红楼梦》教学素材红楼梦判词解析1.正册判词之钗黛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
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正册判词之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
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
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
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
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但是,这一切还不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
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离,其实已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
因而,写元春显贵所带来的贾府盛况,也是为了预示后来她的死是庇护着贾府大树的摧倒,为贾府事败、抄没后的凄惨景况作了反衬。
脂批点出元妃之死也与贾家之败、黛玉之死一样,“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