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从国内来看,随着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学者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结合到电子商务上,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出发的研究和探讨。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产品电子商务理论研究

焦琳(2004) 19]对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我国网络营销出现的比较晚,但发展的很快,但是农产品在网上进行营销还很少,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发达国家农产品网络营销和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环境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模式构想。夏文汇(2003) [10]研究了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认为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要实现的目标是:①多功能化;②一流的服务;③信息化;④全球化。并阐述了电子商务的平台价值,从生产者到供应商以及顾客可以在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上共同协作,从而使农产品物流的运作更有效率。胡天石(2005) 人为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显著落后于实践,并在交易成本和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产品的贸易特点和对电子商务的适应性,通过大量总结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概括归纳出了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一般模式。于宏新(2010) 认为传统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没能顺畅的搭接好,而是相互分离的,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型,并对如何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李青,刘冰露(2011) [13]对大连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

为大连近年来的农产品物流虽然已经发展的有了一定规模,但是电子商务农产品

物流却发展滞后,另外还分析了电子商务下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张京卫(2007) 认为农产品流通不畅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搭建农业信息应用平台,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极大的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分析了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物流中应用的可能性和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何飞,黄体允,李英艳(2009) [isi从提高农产品流通的

速度和效益,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产品物流的特征以及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并重点归纳总结出农产品物流体系在电子商务下构建的几个要点。郑颖杰,刘燕妮,胡列格(2008) ['6]从组织模式构建的角度研究了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并提出了电子商务平台下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充分结合电子商务的平台优势和第三方物流的专业性。李穗豫(2008) 「i7H 人为我国交互式立体运输网络尚未形成,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就有很大的必要性。而构建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由农户、企业、政府、消费者共建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可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程整体无缝对接。

1.2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理论研究

李明学(2008) ['8]分析了造成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并回顾总结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相关理论,认为随着食品安全事故频出,加强农产品全面质量安全管理不仅仅是需要法律层面上的强制要求,更应该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自发行为,而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基于RFID技术的可追溯系统的应用,证明了 RFID技术是很有效的用来追踪和回溯的技术。袁涛(2007) ['9]同样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溯体系的构建,认为农产品安全体系主要两方面组成,分别是农产品安全监控与管理体系和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食品安全监控与管理体系主要是采取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体系以及HACCP (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认证等;而农产品追溯系统可以对物流过程各关键环节的信息流进行监控管理,如果出现问题,能快速找到源头。郭艳丽(2006) 对农产品追溯系统的编码进了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认为信息的收集和交换是实现编码的关键,而相关的技术包括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等,然后把自动识别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1.3农产品物流配送理论研究

陈林华(2009) [2]对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做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在选址时,应该考虑供应链整体成本最小化,基于这个出发点,构建了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李小飞(2007) [22]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来对生鲜农产品配送组织模式进行深入

研究,这些实证分析是从供应链上不同的参与方作为主体分别予以阐述的,这些可以作为主体的不同的参与方有:批发商,生产基地,连锁超市,第三方物流企业。鲍婧(2007) [23]研究了农产品物流配送决策问题,具体包括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配送车辆路线规划等问题,并结合了 GIS(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王红玲,郑纲,何剑锋(2010)[24]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建立了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创新的地方在于,模型的优化目标不仅是配送成本最低,而且还有生鲜能产品在途时间最短,从而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李莉(2010) [25]认为生鲜农产品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其配送的复杂性,而对生鲜农产品配送绩效的评价就比较困难,首先应该分析生鲜农产品配送的特点,然后选取指标,建立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于航(2007)[26]研究了鲜活农产品物流的问题,分析了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诸多限制因素,考虑其特点,用ABC法选取指标,并对其配送绩效评价设计了软件系统。司银霞(2011) [27]分析归纳了生鲜农产品不同类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并分析了在这几种模式下物流业务操作的差异和优劣势,总结出影响因素,并给出了在选择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建议。

2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比较早,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也日益广泛和深入,主要从农产品安全角度、农产品供应链以及农产品配送的角度出发。

2.1从农产品安全角度的研究

国外学者认为农产品安全要做到质量控制、可追溯性两方面。质量控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HACCP (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和ISO质量管理体系,可追溯性包括从上游到下游的追踪以及从下游到上游的回溯。

F. Schwagele (2005) ['1介绍了欧洲的可追溯性发展,自2004年欧洲爆发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后,欧洲开始立法,规定食品企业必须有追溯系统,保证食品全程透明、可查询;介绍了欧洲当前用于追溯的技术,像电子数据管理系统AIDC(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编码系统EAN-UCC (2002)条码以及RFI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G. C. Smith, J.D. Tatum等人(2005) [2]回顾了美国的食品追溯发展,认为美国在这方面落

后于欧洲和日本,而在RFID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肉类识别上采取单体识别IAID (individual animalidentification)和群体识另ij AGID (animal group identification)两种方法。MaitriThakur等人(20U) [3]介绍了一种新的构建食品追溯系统的技术EPCIS (产品电子代码信息系统),利用EPC技术可以更好的自动化的追溯、记录供应链中的每一件农产品,从而方便查询、认证,并为未来农产品物联网的发展做铺垫。

2.2从农产品供应链角度的研究

F. Dabbene, P. Gay和N. Sacco (2008) [4I认为农产品原材料从离开种植者或者肉类离开屠宰场到终端消费者的这一过程对成本和品质的影响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作充分的研究。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方法,并把生鲜农产品易腐的特性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考虑在内,把保证农产品品质和控制物流成本作为目标,对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流程进行了优化。OmarAhumada,J. Rene Villaobos (2009) [5]认为由于一系列的公共健康问题的发生,农产品供应链将面临更严格的规定和更严密的监控。他们回顾了之前在农产品供应链规划方面的主要研究贡献,并得出结论,发现在操作环节的规划模型并不多,另外在易腐烂的生鲜农产品上的规划研究也比较少,但近几年有明显增长的趋势。AiyingRong, RenzoAkkerman和Martin Gmnow (2011) [61认为当今食品行业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食品供应链上控制产品的质量,他们在食品供应链的生产和配送流程的决策中整合了食品质量,并提供了一个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应用于实例中,证明可以有效的控制食品质量和成本。

2.3从农产品配送角度的研究

Ana Osvald, Lidija Zadnik Stirn (2008) [71研究了生鲜蔬菜配送的车辆路径优化算法,他们提出的模型考虑了时间窗、行车时间以及蔬菜易腐烂的特性对成本的影响。Omar Ahumada, J. Rene Villalobos (2009) 研究了生鲜农作物在收割和配送两个环节的规划问题,他们提出的模型旨在为种植者提供最大化的收益。

3关于目前研究的评价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企业经营物流理论、区域物流不断完善同时,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物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迅速。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农产品物流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

目前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性质及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从物流理论的角度进地深化研究,有待于深入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与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研究等重大农业发展问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如何应用先进的物流理论来研究农业物流是热点。如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研究农业环保物流、绿色物流等将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Ahumada 0, Villalobos J. Application of planning models in the agri-food supply chain:

A re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9, 195:1-20.

[2] Rong A, Akkerman R, Grunow M. An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managing fresh food quality throughout the supply ch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1, 131:421-429.

[3] Osvald A, Stirn L. Z. A vehicle routing algorithm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fresh vegetables and similar perishable food.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8, 85:285-295.

[4] Ahumada 0, Villaobos J. Operational model for planning the harvest and distribution of perish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1, 133:677-687.

[5]焦琳.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4.

[6]夏文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农村经济,2003, (7):5-6.

[7]胡天石.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8]于宏新.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21):

11532-11533.

[9]李青,刘冰露.电子商务视角下的大连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1, (15):116.

[10]张京卫.电子商务条件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07, (5) : 99-102.

[11]何飞,黄体允,李英艳.电子商务条件下农产品物流体系研究.市场论坛,2009, (9):40-41.

[12]于宏新.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21):

[13]李莉.生鲜农产品配送绩效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中国商贸,2010, (9) : 129-130.

[14]于航.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绩效评价及评价系统的设计,(硕士学位论文).长舂:吉林大

学,2007.

[15]司银霞.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 (7) : 69-71.

[16]刘斐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安全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

[17]刘东英.我国生鲜蔬菜物流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路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114239017.html,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路径探究 作者:刘晓梅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4期 [摘要]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农产品的消费观也从过去单一化向多样性和便捷性转变。这种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压力使得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从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特点出发,阐明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然后通过对当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探讨,探究了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路径。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特点;发展路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搭乘我国市场经济以及现代科技这两趟列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拓展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但是我们在看到农产品物流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较晚,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较为复杂,不仅受到国家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约束和限制,而且在技术水平以及人才培养和储备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就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与发展路径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探讨。 1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1 农产品物流的规模巨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跨度之大,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多样性的气候特点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具有产量大、品种繁多的特点。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农产品物流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关系着我国国家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对于农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基础性支撑的作用。 1.2 较高的技术要求 第一,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如季节性、时鲜期短和不易保存等特点,在进行物流运输、包装和仓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像水果、时蔬以及水产品等都需要运输过程具备较好的冷藏系统。第二,粮食类农产品对于储存的要求也很高,既要占据大量的仓储面积,还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储存,这就使农产品物流储存环节的难度加大。第三,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较多,且具有不均衡性的特点,尤其是一些地域跨度较大的农产品运输,不仅需要经过集中运输、分销包装环节,还需要历经集装箱、火车、飞机等交通运输设备的运输,这一复杂的运输过程对以时蔬、水果为主的农产品质量易造成影响。

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11-04-06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DZ2250400。 作者简介:应俊(1987-),男,浙江丽水人,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工程。 Logistics Sci-Tech No.6,2011物流科技2011年第6期摘要:应急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因而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作者围绕应急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应急物流物资筹集、应急物资调运配送、应急物资库存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近一两年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应急物流;突发事件;灾害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can reduce the harm caused by emerge-ncy,which received widespread concern among theorists.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emergency logistics,centering on several aspects which include basic theory of emer-gency logistics management,emergency logistics supplies raising,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supplies,and storage of emergency supplies.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emergency logistics in the last two years is given in the end. Key words:emergency logistics;unexpected incidents;disaster logistics 近年来,伴随我国频繁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SARS 、地震、雪灾、恐怖主义,应急物流管理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突发事件造成的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以解决或处理伤者救助、灾后重建、卫生防疫、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问题,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应急物流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 国外对应急物流的研究起步早,研究文献也非常丰富。Aikens (1985)[1]通过线性规划、0~1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九种基本形式的选址模型和方法,对应急物流以及配送选址进行了研究。Cart (1992)[2]将应急物流描述为以正确的数量、顺序、地点与时间将应急救援物资运达应急需求点的行为。Vladimir Marianov 和Charles Rovelle (1994)[3]在传统的确定性集合覆盖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服务设施经常处于服务状态的情况,提出了随机性集合覆盖模型。Suleyman Tufekci 和Wallam A.Wallace (1998)[4]作为权威的应急管理专家指出,应急管理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应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解决资源的折中利用问题。Antoine G.Hobeika 和Changkyun kim (1998)[5]提出了利用先进的知识模型来支持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知识模型),并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西班牙的水灾管理中。Masood A. B.,Amr K.Mortagy 和Colnel Ali Alsayed (1998)[6]建立了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多目标数学模型,该模型涉及运输目的地的确定及运输路线的选择,其中考虑了出现事故时的应急反应问题。S.M.Hong-Minh 等(2000)[7]运用仿真的方法对供应链中的突发性物流进行了研究。Sydney C.K Chu 和Lisa Chu (2000)[8]提出了香港医院的选址及其资源配置模型的框架,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优化决策:新医院地址的选择以及旧医院地址的重新分布;资源的配置规划,包括新医院床位数量的设置以及旧医院床位数量的重新设置,他们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香港的医院管理局。Wlodzimierz (2001)[9]考虑了应急服务设施选址的双目标模型———综合考虑中心点和中位点目标函数,将它转化为λ参数的Cent-dian 单目标模型,并将它转化为Chebyschev 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这种Chebyschev 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可以产生所有的Pareto 优化解。同时讨论了如何将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的算法转化为Chebyschev 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算法。Luis (2003)[10]在MCLP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HCLP (hierarchical cowering location problem ),该模型事实上是MCLP 模型的两层推广。Rus -sell (2005)[11]对2004年印度洋地震与海啸爆发后的救援物资供应链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救援物资供应链的流程按顺序包括:物资准备→灾害爆发后进行物资评估及救援请求→物资调度和捐赠→货物取得→运输→交付过程中的跟踪记录→存货管理→交付。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翟晓敏等(1998)[12]结合辅助应急管理系统(CEMS )研制实例,从系统结构、推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图形系统、继承网络系统等重要方面对实现快速、有效的辅助应急管理系统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为今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Review on Emergency Logistics 应 俊(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上海200135)YING Jun (School of Science Research,Shanghai Maritime Univ.,Shanghai 200135,China)誗基金项目誗 文章编号:1002-3100(2011)06-0007-04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范例)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 主题词: 物流农产品物流评价 一、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 1、物流热的兴起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运筹学在应急物流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应急物流系统的优化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因而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在综合近几年我国应急物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基本理论、系统构建及相关模型几个方面对应急物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并且可以看出运筹学中的建模思想对应急物流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运筹学;应急物流;选址―定位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各地突发事件频发,其中自然灾害的发生的占比非常高,如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2014年7月云南发生洪涝泥石流灾害、2013年3月西藏墨竹工卡县发生山体滑坡灾害、2013年7月甘肃岷县漳县发生6.6级地震灾害、2014年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灾害、2015年9月江西福建等地发生洪涝风雹灾害、2015年8月陕西山阳发生滑坡灾害等。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甚至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尽快地将赈灾物资送至灾区以减少灾害损失是应急物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应急物流lrp问题的研究。应急救援部门必须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时间、合理地选择物资存储点将存储物资科学地安排车辆对受灾点进行物资的配送服务以减少伤亡,提高受灾地区民众的抗灾信心。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一般lrp问题的研究比较具体深入,比如min等[1](1998)、nagy等[2](2007)、陈久梅等[3](2014)都做过一般lrp问题的优化研究,当前应急物流的优化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对于应急物流的lrp研究(定位―路径)还相对较少。现有文献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单独研究其中一个问题,即单独研究应急物流中心选址问题或单独研究应急资源调度问题;另外一种是将这两个问题集成起来进行研究。然而应急物流中物流中心点的选择和运输路径安排是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效率的两个关键问题,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和影响,有必要结合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紧急性等特点,从整体系统优化的角度,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故近年来,大部分对于应急物流问题的研究均是对选址―配送这两个问题集成起来进行研究。根据现有的研究,应急物流lrp问题基本可以按照信息是否确定分为以下两类:确定信息下的应急救援问题研究和不确定信息下的应急救援问题研究。 1 确定信息下的应急物流lrp研究 确定性的应急物流lrp问题,通常考虑的问题中信息基本都是确定的,即不存在任何风险因素,并且受灾点的需求是确定的。针对确定性的应急物流lrp问题的研究,张玲[4](2008)考虑到由于灾区范围比较广泛进而灾区存在不同的级别,针对该实际情况,通过对灾区进行分组,并运用场景分析的发放,考虑其资源的布局和选址问题,引入多类0-1变量来表述该优化问题,构建了基于多级别的资源布局多目标规划模型。黄向荣等[5](2009)在考虑食品物流的相关特点和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以及弱经济性等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食品的应急物资分发中心选址决策的评价体系,并且结合蚁群算法(aca)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构建了应急物流物资分发点选址决策模型。曾敏刚等[6](2009)针对应急服务应急物资分发点定位以及物资配送路径这两个子问题,引入多个0-1决策变量去表述该优化问题,建立了以最小化总成本为目标的选址―定位模型。葛春景等[7](2011)研究了应急设施选址中的多重覆盖问题,并以在满足需求点的多次覆盖需求和多需求点同时需求的条件下覆盖的人口期望最大为目标,建立了确定性的应急物流优化模型,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郑斌、马祖军等[8](2013)针对两级应急物流系统中的中转站选址和上下级进行联运调度的集成优化问题,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并根据该模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混合遗传算法。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可知,在运用运筹学建立应急物流lrp模型过程中,通常引入0-1决策变量去解决应急物资分发点选址问题和车辆物资配送问题,引入三类决策变量,第一类0-1

农产品物流结课论文

浅析蔬菜的物流环节价格之谜 姓名:王磊班级:物流一班学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摘要:蔬菜从田间地头的生产到市民餐桌消费,至少要经历4个环节,最终 导致高额菜价,市场价甚至比田间要贵10倍。蔬菜的身价飙升,成为供需双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蔬菜市场现状及多级流通的影响 1.蔬菜市场现状 进入春季以来,山东、河南、浙江等多个地区部分品种的蔬菜出现滞销。山东一些地方的大白菜,甚至出现了卖2分钱一斤也无人收购的现象。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蔬菜终端价格居高不下虽然蔬菜批发价持续走低,市民却感觉菜价居高不下,造成了“种菜难赚钱,买菜不便宜”的现象。有报道显示,在田间地头收购的卷心菜8分一斤,到市区菜市场卖价就达到8-9毛一斤,近10倍差距主要来自菜农-收购商-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超市或农贸市场等一系列环节以及运输上的各种成本、人工成本、天气影响下的蔬菜自身消耗成本、菜市场的摊位成本等各种因素。 2.蔬菜多级流通对菜价影响 上图为蔬菜的多级流通过程,大致经历四个部分,而导致田间蔬菜从“平民”变为餐桌上的“贵族”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过多的流通环节导致菜价较高。汽柴油价格在涨,运输成本就高;即使是农超对接,也有很多费用,比如进场费、促销费、堆头费、条码费,还有其他莫名其妙的费用。这样的话,超市蔬菜价格也低不下来。 由于农超没有对接,超市的蔬菜经过多道贩子,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即使田间菜价格下跌,菜贩也不会轻易降价,为保本,他们宁可少收或者不收。 二、流通环节优化

由单一渠道多环节①,变为多渠道①②③④少环节的物流模式。对蔬菜流通环节优化的具体措施: (1)通过加大农产品协会的建设与完善信息系统,解决农产品物流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盲目生产的问题。超市通过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费用,蔬菜价格保持较低水平。“农超对接”方式,既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又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2)严格执行绿色通道整层。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降低过路过桥费,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解决配送难送货难停靠难等问题。 (3)与第三方企业如食品加工企业与蔬菜主产区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于有相应的需求网络,根据订单牵拉模式可以定性定量生产,当然从新鲜时期到深加工阶段也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4)事业单位,政府,高校等团体组织通过建立消费者联盟,实现大批量地价格的供销模式。 三、总结 虽然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模式还不能被完全取代,在未来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减少是必然趋势,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模式将会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并行,加之第三方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的重视,相信蔬菜的不会再菜贱伤农,菜贵伤民。 参考文献 [1]方凯.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经营战略,2008(5):68-69 [2]胡娟,余淑均.农超对接:一种农业产业化的创新安排[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6):6-10 . [3]张浩,安玉发.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展望[J].农业展望,2010(1):39-42 .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知识分享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 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

送成本的各种因素。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 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他们认为与单纯地进行市场开发相比较,将食品链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及加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M.F.Stringer 和M.N.hall(2006)结合英国食品标准机构资助项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集成食品供应链模型,通过层级分解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故障。 A.J.M.Beulens 等人(2005)提出了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许多举措,给出了通过供应链网络合作来实现食品安全和透明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二)国内研究动态 关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我国才刚刚起步,从文献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物流模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还有物流体系建设及优化、物流安全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如下:

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及认识

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及认识 1引言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约占全国1/10。目前,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是制约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瓶颈。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加快农产品流通,可以降低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增值,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和农产品物流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位于东亚的日本,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但却有着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借鉴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先进经验,对发展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业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目前,世界上农产品物流模式有很多种,但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1)以大型超级市场为主的流通模式。主要以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为代表,由于近几年超级市场发展迅速,农产品物流出现市场外流通趋势扩大。(2)以批发市场为主的流通模式。主要以日本和东亚一些国家为代表,由于这些国家人多地少,生产规模较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的小规模与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的矛盾。因此,以日本为代表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更适合河南省人多、地少的实际,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有效促进河南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经验 物流基础设施完善 日本具有十分发达、完善的交通设施,公路、铁路、水运各种运输方式四通八达,高速公路星罗棋布,遍布城乡各地,运输工具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铁路运输同样十分方便,一些还建有专门的铁路专线,可以保证直达农产品收购站、仓库和加工厂。同时,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十分完备,基本都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配送设施、冷风冷藏设施、加工设施等,而且还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业务处理,在日本80多个大中城市的中心批发市场建立有一定的分支机构,批发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日本农产品物流中心,物流功能十分强大。此外,日本还逐步发展形成了一个以包装、储运等物流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物流装备体系。 物流主体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高 对分散农户进行有效组织,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因素。在日本,化经营的农场主和农协是农产品物流的核心主体,尤其是农协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有核心地位,是组织日本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组织。日本约有98%

农产品物流分析及案例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现代物流案例分析作业 我国农产品物流研究及案例分析 姓名:杨如川 学号: 1003201115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1004班 老师:李娇 2013年 1月 4日

摘要 农产品物流一直是物流当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分支,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产品物流相关概念,其次,提到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成本过高、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冷链技术水平落后、市场主体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接下来,主要讲述了为解决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法,包括努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培育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加强教育与培训等解决方法。然后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关对策,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说明我国农产品物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录 一、农产品物流相关概念 (4) (一)农产品物流的定义 (4) (二)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4) (三)农超对接 (4)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及现状 (4)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5)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 (5)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6)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低 (6)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水平落后 (7) (五)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不够成熟 (7) (六)我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 (7) (七)我国农产品物流缺乏专业人才 (7)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8) (一)努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8) (二)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8) (三)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8) (四)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 (9) (五)培育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 (9) (六)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9) (七)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人才建设 (10) 四、案例分析 (10) 五、结束语 (13) 六、参考文献 (13)

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研究综述.

Logistics Sci-Tech 2008.12 收稿日期 :2008-07-10 作者简介 :陈丽群 (1984-, 女 , 福建莆田人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科技 2008年第 12期 Logistics Sci-Tech No.12, 2008摘要 :在灾害的救助过程中 , 合理地调运应急物资 , 对有效减轻灾害程度 , 减少灾害影响范围 , 缩短受害持续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 指出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 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关键词 :应急 ; 应急物流 ; 物资调运中图分类号 :F25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 3100(200812-0004-03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isaster salvage, one reasonable allocate and transport of emergency supplies is very important to misstate the degree and range of the damage, at the same time it could be help to shorten the time of be hit by the natural ad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 logistic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ithin the field of 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 logistics, and then advance prospects of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emergency respons; emergency logistics; material distribution 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研究综述

农产品物流管理发展趋势论文(共2篇)

农产品物流管理发展趋势论文(共2篇) 第1篇:高职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涉农人才,其就业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资料、农民日常消费品输入;二是农产品从农户手中或专业合作社输出至流通领域直至消费者。前者在我国已经有较完善的流通体系,从业人员相对较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等已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本文将重点研究农产品输出领域中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与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1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1.1农产品物流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

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近年来我国每年大约有4亿吨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且逐年上升。由于农产品运输与储存的特殊性,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冷链物流的规模正快速增长。 1.2发展冷链物流可大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果蔬就有8000万吨腐烂,占果蔬总量的20%~40%,浪费总资金达800亿人民币,高居世界榜首。如湖南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30%左右,肉类和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了10%和12%以上。归根结底,这都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不发达,大多数果蔬、肉类和水产品都采用以常温物流为主的普通运输方式,较长的运输时间使农产品物流损耗大,给食品安全也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1.3在政府推动下农产品冷链物流有了较大发展

(整理)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部分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以往活跃在B2B的电子商务平台,但近两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也促进冷链物流加入到了B2C的行列之中,伴随着京东、淘宝、1好店、亚马逊等纷纷推出生鲜产品业务,冷链物流宅配市场热络一时,各方都瞄准了这片蓝海,2010年~2012年其市场增速120%,预计2015年,冷链宅配规模达40亿元。本文针对冷链物流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的现状、问题给予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对合理的解决办法。 本文根据冷链物流的发展,例如产生的物流断链、信息化、冷链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围绕“建立冷链物流联盟体系”、“实施园区化管理”、“设定第三方冷链高效服务策略”和“节约成本”,这四大方法,进行归纳与阐述。 编者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1.冷链物流 (3) 1.1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3) 1.2冷链物流的具体生产过程 (3) 1.3作用及重要性 (4) 2.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4) 3.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5) 3.1物流信息化问题 (5) 3.2冷链体系问题 (5) 3.3断链问题 (6) 4.解决方法 (6) 4.1建设“冷链物流联盟体系” (6) 4.2建立“第三方冷链高效服务策略” (7) 4.3“冷链物流园区化管理” (8) 4.4“节约成本” (9) 参考文献 (10)

冷链物流研究 【摘要】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物流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是指冷藏冷冻食品再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在低温环境中,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高速增长,虽然公认是宅配市场的一片新的“蓝海”,但却存在着系统技术落后、资源浪费、法制法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与国外差距较大。本文总结了国内关于冷链物流研究方面的文章中相关观点和做法,并对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关键词】 冷链物流联盟体系;断链;第三方;园区化;信息化 【正文】 1.冷链物流 1.1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目前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蛋奶、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杉品等包装熟食;冰激凌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等等。 1.2冷链物流的具体生产过程 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消费即: 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 初加工、屠宰、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 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运、物流信息) 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物理性流通过程。农产品物流的起源、发展与成熟均在国外,我国引入这一概念相对较迟,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均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模式和经验,指出国外先进理论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现代物流;国外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国外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历史从物流的概念产生时就已经开始, 它起源于美国、发展在日本、成熟在欧洲。物流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至今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 从目前所能发现的文献看,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901年J.F.Growell 提交给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的报告”中。1916年, L.H.Weld 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中正式对物流进行了定义: 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 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所包含的种种经济活动。组织上, 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农业输送物流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Traffic Logistics ),通过该组织, 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资格认定, 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从事物流研究的主要国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物流概念的初步认识上, 认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部分, 将其作为附属功能定位, 并未对物流概念进行系统化的延伸。”(韩一军 2007)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 各国纷纷开展对农产品物流的系统研究, 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美国的 E.Smykny 和 D.Bowersox(1961)第一次从系统的角度论述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分析的概念。向欣(2004)则指出,农产品物流于1956年首次被引入日本,并在1970年成立了两个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学术团体“日本农产品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农产品运输促进交流会”。欧共体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与日本同时起步, 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英、德、法等国家。“建立在美国物流理念基础上, 欧共体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很快。”(张宇萍 2009) “20世纪80年代是农产品物流飞速发展的阶段, 产生了物流管理的系统化思想, 一体化概念得到了广泛应用。”(黄勇 2010)1984年G.Sharman 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物流的再认识”一文, 指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物流在企业规划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其对农业领域内的大型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1985年,W.D.Harries 和 J.R.Stock 也发表了《市场营销与物流的重组——历史与未来的展望》, 从历史经验证明了市场营销与物流活动的相关性, 首次提出了营销与物流的一体化概念, 该文的发表推动了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的开展。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农产品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距离交易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增加, 农产品物流开始了全球化运行的新阶段。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 即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 GPS )

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研究初探

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 研究初探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研究初探 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 从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评析中,可以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经验教训:一是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分析,政策的出台必须经过慎重的讨论,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二是针对我国地域辽阔,社会情况复杂,要求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经验,不可盲目的强行推进;三是要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探索不同的物流发展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四是在发展农产品物流中,坚持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调控,培育广大物流主体,尽量减少运用行政手段。 二、农产品物流与“三农”的关系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物流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降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不仅能为经营主体提供真实、准确的有效信息,减少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增值,而且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低和杜绝农产品公共安全事件的爆发,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的根本利益,稳定增加

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从农产品物流自身的功能作用分析,已经由单纯的产品计划调运与供求调节转变为价值实现、产业经济和平衡供求三重功能。新时期农产品物流的三重功能,是与经济转轨时期的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地位相适应的,关系到稳定与发展的大局。价值实现功能关系到农民收益的实现、农村社会稳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经济功能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保障;平衡供求功能关系到社会与经济全局,是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新体制的创新与延续,赋予了农产品物流新的功能;新功能的完善与发展,也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市场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具体表现在:一是能够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二是能够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三是能够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损失,增加商品供应量;四是能够提高质量标准,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五是能够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流通服务环节增值;六是能够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七是能够改善农村物流条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八是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适应迎接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利弊分析 1.直销型物流模式。这种模式是最原始和最初级的物流形式,由农户或农产品基地自营配送,将农产品送到批发市场或用户手中。这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对应急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欠完善 我国把构建高效、快捷的应急物流提上了日程,但相应的行动还显得十分罕见,与之配套的构建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还十分少,各类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够系统、全面,且各类预案的可操作性与真实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又缺乏足够的经验还没有总结出科学的理论。 (二)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指挥绩效低并且不能充分利用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力量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不能做到统一领导、行动就会给组织救援工作带来难以逾越的阻碍。无组织或组织混乱致使救援人员等待前序应急物资、装备的到达而错失最佳的救援时机,救援延迟。“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可是无数的非政府人员奔赴救灾现场,却没有相应的组织或人员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救援工作。 (三)军民结合性不好,专业队伍和救援装备缺乏,派遣程序相对复杂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军、民都急切的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却不能有效地实现两者的结合达到“1+1>2”的效果。如果能有效地集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的投入到灾害救援工作中来,可以有效的实现救援工作中的应急物流。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如资质认证、征用补偿等,难以有效调动物流企业投入应急物流建设的积极性,无法发挥管理运营、资源整合和服务运营网络等方面所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承担重大自然灾害救灾任务的主要是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等,缺乏专业的救援队伍,在灾害发生是一般只有航空和管道的受破坏度最小,而空中救援力量的申请和派遣程序过于繁琐。 (四)不能有效与新闻媒体进行有效沟通,致使虚假的、引起恐慌的舆论导向 新闻媒体是社会的耳目和喉舌,不断报道公众关心的热点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应能充分发挥其主导舆论的强大功能,但新闻记者并非专业人士,对危机的发生及处理带有个人的主观判断,化解危机的专家如果不能有效地与媒体沟通,舆论报道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给一些恐怖分子空隙可乘破坏国家的安定,另外一些不法商贩借机制造舆论致使一些商品工供不应求,给人民增加巨大的不安、恐慌,甚至是动乱和暴力。 (五)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缺乏应急物流“绿色通道”机制 交通网络欠发达,信息网络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利用EDI、GPS、GIS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灾害营救工作。信息网络是救援各部进行信息传递、共享、效协调沟通的平台,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信息传递产生错误,进而致使救援工作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给人员营救、灾害处理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绿色通道”是保证应急物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受灾地区重要保障,然而在2010年的西南抗旱、玉树抗震救灾及舟曲泥石流灾后救援等突发事件中,却相继有多家物流公司致电本报,反映我国仍缺乏救灾绿色通道机制的问题。(六)忽略能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 大学是培养应急物流人才,进行应急物流研究的地方,可是我们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应急物流人才培养、科研的投资力度不够。专门对应急物流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专业应急物流人才的高校很少,真难以想象国家重点扶植的、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校如何为国家、人民培养急需的应急物流人才。 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应急物流立法,完善应急预案 对现有应急物流法规中的空白、不足之处作进一步的完善,明确自然灾害应对责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各种应急事件预演。对应急物流研究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保证自然灾害发生后,主要责任主体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最快速反应。 (二)建立统一的应急组织、管理机构,充分利用非政府民间力量 针对各种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的组织各种救援力量。杜绝出现无人组织或组织不力出现的现象,使各个部门做到有序衔接,各种救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一、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 1、物流热的兴起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