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课程设计-定

精品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课程设计-定

精品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课程设计-定
精品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课程设计-定

2014 ~2015学年第1 学期《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设计

题目: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的设计班级: 12电子信息工程(2)班

姓名:

指导教师:

电气工程系

2014年12月6日

1、任务书

课题名称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的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

执行时间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16 周学生姓名学号承担任务

整体布局设计以及排版

调频工作原理

电路设计

电路元器件参数设置

提出问题整理资料

原理图绘制以及仿真

设计目的1.原理分析及电路图设计

2.用相关仿真软件画出电路并对电路进行分析与测试

设计要求(1)输入1KHz大小为200Mv的正弦电压(也可以用1KHz的方波);

(2)主振频率为f0大于15MHz;

(3)最大频偏△fm= 20KHz。

摘要

调频电路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声音清晰等优点,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主要应用于调频广播、广播电视、通信及遥控。调频电台的频带通常大约是200~250kHz,其频带宽度是调幅电台的数十倍,便于传送高保真立体声信号。由于调幅波受到频带宽度的限制,在接收机中存在着通带宽度与干扰的矛盾,因此音频信号的频率局限于30~8000Hz的范围内。在调频时,可以将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扩大至30~15000Hz,使音频信号的频谱分量更为丰富,声音质量大为提高。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直接调频电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和自动频率微调系统。其优点是工作频率高,固有损耗小且线路简单,能获得较大的频偏,其缺点是中心频率稳定度较低。较之中频调制和倍频方法,这种方法的电路简单、性能良好、副波少、维修方便,是一种较先进的频率调制方案。

本课题载波由LC电容反馈三端振荡器组成主振回路,振荡频率有电路电感和电容决定,当受调制信号控制的变容二极管接入载波振荡器的振荡回路,则振荡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从而实现调频。

关键字: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LC振荡电路。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思路 (1)

第二章调频电路工作原理 (2)

2.1 间接调频原理 (2)

2.2 直接调频原理 (2)

2.3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原理 (2)

第三章电路设计 (5)

3.1 主振电路设计原理分析 (5)

3.2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设计原理分析 (6)

第四章电路元器件参数设置 (8)

4.1 LC震荡电路直流参数设置 (8)

4.2 变容管调频电路参数设置 (8)

4.3 T2管参数设置 (8)

5.1 mulitisim11软件介绍 (9)

5.2 电路仿真 (9)

小结 (12)

附录一元器件清单 (13)

附录二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设计思路

变容二极管为特殊二极管的一种。当外加顺向偏压时,有大量电流产生,PN(正负极)接面的耗尽区变窄,电容变大,产生扩散电容效应;当外加反向偏压时,则会产生过渡电容效应。但因加顺向偏压时会有漏电流的产生,所以在应用上均供给反向偏压。在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中,变容二极管作为一压控电容接入到谐振回路中,当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随加到变容二极管上的电压变化时,由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和其他回路元件决定的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也就随之变化,若此时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与加到变容二极管上的调制信号呈线性关系,就完成了调频的功能,这也是变容二极管调频的原理。

第二章调频电路工作原理

频率调制是对调制信号频谱进行非线性频率变换,而不是线性搬移,因而不能简单地用乘法器和滤波器来实现。实现调频的方法分为两大类:直接调频法和间接调频法。

2.1 间接调频原理

先将调制信号进行积分处理,然后用它控制载波的瞬时相位变化,从而实现间接控制载波的瞬时频率变化的方法,称为间接调频法。

根据前述调频与调相波之间的关系可知,调频波可看成将调制信号积分后的调相波。这样,调相输出的信号相对积分后的调制信号而言是调相波,但对原调制信号而言则为调频波。这种实现调相的电路独立于高频载波振荡器以外,所以这种调频波突出的优点是载波中心频率的稳定性可以做得较高,但可能得到的最大频偏较小。

2.2 直接调频原理

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振荡器的瞬时频率变化的方法称为直接调频法。如果受控振荡器是产生正弦波的LC 振荡器,则振荡频率主要取决于谐振回路的电感和电容。将受到调制信号控制的可变电抗与谐振回路连接,就可以使振荡频率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实现直接调频。

可变电抗器件的种类很多,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变容二极管。作为电压控制的可变电容元件,它有工作频率高、损耗小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铁氧体磁芯的电感线圈,可以作为电流控制的可变电感元件。此外,由场效应管或其它有源器件组成的电抗管电路,可以等效为可控电容或可控电感。

直接调频法原理简单,频偏较大,但中心频率不易稳定。在正弦振荡器中,若使可控电抗器连接于晶体振荡器中,可以提高频率稳定度,但频偏减小。

2.3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原理

变容二极管具有PN结,利用PN结反向偏置时势垒电容随外加反向偏压变化的机理,在制作半导体二极管的工艺上进行特殊处理,以控制半导体的掺杂浓度和掺杂分布,可以使二极管的势垒电容灵敏地随反偏电压变化且呈现较大的变化,这样就制作成了变容二极管。

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Cj,与在其而端所加反向电压u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n

B V

u Cj Cj ???

? ?

?+=

10 (Ⅰ)

式中,V B 为PN 结的势垒位差(硅管约为0.7V,锗管约为0.3V),C j0为变容二极管在零偏置时的结电容值,n 为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变化指数,它取决于PN 结的杂质分布规律:n=1/3对于缓变结,扩散型管多属此种; n=1/2为突变结,合金型管属于此类。采用特殊工艺制程的超突变结的n 在1~5之间。

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变化曲线如所示。

图2.1 变容二极管的Cj-u 特性曲线

加到变容二极管上的反向电压包括直流偏压V0和调制信号电压V Ω(t)= V Ωcos Ωt ,即t cos V V m Q ΩΩΩ+=+=V V u Q ……………………………………(Ⅱ) 将式(Ⅱ)带入(Ⅰ),得

()

n

Q m V Cj Cj -+=?

??

? ??++???

?

?

?+=

???? ??++=

t cos 1Cj t cos V V V 11

V

V 1Cj V t cos 1Q n

B Q m

n

B Q 0n

B 0

ΩΩΩΩ

式中,n

B Q Q V V Cj Cj ?

?? ?

?+=

10

为静态工作点的结电容,()

Q m

B Q

m

V V V Ω≈+=

V

V m Ω为反映

结电容调深度的调制指数。结电容在u(t)的控制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把受到调制信号

控制的变容二级管接入载波振荡器的振荡回路,则振荡回路的频率已收到调制信号的控制。适当选择调频二极管的特性和工作状态,这样就实现了调频。设电路工作在线性调制状态,在静态工作点Q 处,曲线的斜率为V C k ΔΔC =。

第三章 电路设计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主要是由主振电路和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构成,电路如图所示。

C 14100n F

C9100pF

C10330pF

C82330pF

C724pF

C330pF

C12

33pF C13

10nF

R42kΩ

R51kΩ

R615kΩ

R78.2kΩ

R23.9kΩR3

180kΩ

R120kΩ

R88.2kΩ

R910kΩ

R101.5kΩ

C14.7uF W2

20kΩKey=A 50%CC1

100pF

Key=A

50%W1

5kΩ

Key=A

50%

L41.2uH L1

47uH Key=A 50%D1BB910

V112 V

C85pF

2

1

C1110nF

8

XFG1

XSC1

A B

Ext Trig

+

+

_

_

+_

Q1

2N3391

Q2

2N339110

12

14

5

9

6

16

18130

3

图 3.1 总体电路图

3.1 主振电路设计原理分析

端口通过滤直电容C82输入频率为1KHz 大小为200mv 的调制信号,并且频率由零慢慢增大,端口12输出调频信号。T1,T2为3DG12C 三极管,C9、C10、C7、L4、CC1、C8为主振回路,D1为Bb910变容二极管。为了减小三极管的极间电容Cce 、Cbe 、Ccb 这些不稳定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要求C9>C7,C10>C7,且C7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小,回路的标准性也就越高。则回路的谐振频率是

C

f o L 21π

本电路采用常见的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实现LC 振荡,简便易行。式中,L 为LC 振荡

电路的总电感量,C 为振荡电路中的总电容,主要取决于C3、C7、C8、Cc1及变容二极管反偏时的结电容Cj 。,变容二极管电容Cj 作为组成LC 振荡电路的一部分,电容值会随加在其而端的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变频的目的。R4、R5、R6、R7和W2调节并设置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中T1管的静态工作点,R8、R9、R10调节并设置T2管的静态工作

点,C7、C9、C10以及L4、CC1、C8构成LC 振荡电路。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T33DG12C

C9100pF

C10330pF

L 1.2uH 6117

图3.2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等效电路

3.2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设计原理分析

图3.1中,直接调频电路由变容二极管(Bb910)D1,耦合电容C1、C3、C82,偏置电

阻R1、R2,隔离电阻R3和电位器W1构成。接入系数Cj C C p +=

33

,(C3由不同电容值

的电容代

替,保证接入系数不同)其中等效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L

Ca

CJ C3

2

1

3

图3.3 变容二极管部分接入等效图

无调制时,谐振回路的总电容为:

式中()718C CC C Ca +=,(由于C9和C10电容值远大于C7,C9和C10可串联忽略) CQ 为静态工作点是所对应的变容二极管结电容。

调频电路中,R1、R2、R3和W1调节并设置变容二极管的反偏工作点电压VQ ,,调制信号v Ω经C82和高频扼流圈L1加到二极管上。为了使VQ 和v Ω能有效的加到变容管上,而不至于被振荡回路中L4所短路,C1为高频滤波电容,要求它对高频的容抗很小,近似短路,而对调制频率的容抗很大,近似开路。信号V 须在变容管和L4之间接入隔直流电容C3,要求它对高频接近短路,而对调制频率接近开路。Ω从端口通过C82输入,

Q

3Q

3Q C C C C C C a ++

=∑

C82为隔直电容,滤除输入信号中掺杂的直流成分。电感L1为高频扼流圈,要求它对高频的感抗很大,近似开路,而对直流和调制频率近似短路。对高频而言,L1相当于断路,C3相当于短路,因而C3和二极管D1接入LC振荡电路,并组成振荡器中的电抗分量,等效电路如下左图所示。对直流和调制频率而言,由于C3的阻断,因而VQ和vΩ可以有效的加到变容管上,不受振荡回路的影响,等效电路如下右图所示。

L

Ca

CJ

C3

2

1

3

D1

VQ

2

1

3

图3.4 高频通路图3.5 直流和调制频率通路

第四章 电路元器件参数设置

4.1 LC 震荡电路直流参数设置

ICQ 一般为1~4mA 。若ICQ 偏大,振荡幅度增加,但波形失真加重,频率稳定性变差。

取ICQ1=2mA 。取VCEQ1=(1/2)VCC=6V 。可以求出R4+R5=3K Ω,取R4=2K Ω,R5=1K Ω;β=60,IBQ=β×IBQ ,为使减小IBQ 对偏执电阻的电位偏执效果的影响,取R6和R7上流过的电流IB>>IBQ ,取R6=15K Ω,R7=8.2K Ω,W2的可调最大阻值为20K 。实验实际测得T1管Vc1=7.8V ,Vce1=5.6V ,Vbe=0.64V ,基本接近理论值。

4.2 变容管调频电路参数设置

由LC 震荡频率的计算公式可求出

LC f π21

0=

若取()718C CC C Ca C +==,本次实验中可调电容CC1规格为5~120pF ,计算时取5pF ,C7=24pF 。L4≈1.2 H 。实验中可适当调整CC1的值。电容C9、C10由反馈系数 F 及电路条件C7<

C10=330 pF ,取耦合电容 C1=4.7 F ,C14=0.1uF 。图1.3为变容二极管部分接入振荡回路的等效电路,接入系数p 及回路总电容C ∑分别为

Cj C C p +=33 Cj C Cj

C Ca C ++=∑33

为减小振荡回路高频电压对变容管的影响, p 应取小,但p 过小又会使频偏达不到指

标要求。可以先取p=0.2,然后在实验中调试。取C3=30pF ,C82=330pF ,电位器W1规格为5K 。R1与R2为变容二极管提供静态时的反向直流偏置电压VQ ,电阻R3称为隔离电阻,常取R3>>R2,R3>>R1,以减小调制信号V Ω对VQ 的影响。取 R2=3.9k ,隔离电阻R3=180k Ω,R1=20K Ω。实际调试时,L1用1.2uH 代替,测得C3与L1之间节点对地电压为0.5V ,较理论值偏小。R1与R2之间节点对地电压为2.7V 。

4.3 T2管参数设置

对输出电路,为保证T2管正常工作,可取R8=8.2K ,R9=10K ,R10=1.5K ,实验实测得R8与R9间节点对地电压为6.4V ,Ve2=5.69V ,则Vbe2≈0.7V ,基本符合理论值。取耦合电容C12=33pF ,C13=0.01uF

第五章电路仿真

5.1 mulitisim11软件介绍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5.2 电路仿真

在mulitisim中连接测试电路,按下仿真开始按钮,开始仿真。

(1)用万用表分别测量Q1管Vcb,Vce和Vbe,调试T1管的静态工作点。测得Vcb1=7.8V,Vce1=5.6V,Vbe1=0.64V,说明T1管正常工作。

(a)Vcb1 (b)Vce1 (c)Vbe1

图5.1 T1管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2)用万用表测得R8与R9间节点对地电压即Vb为6.4V,Ve2=5.69V,则Vbe2≈0.7V

(a)Vb2 (b)Ve2 (c)Vbe2

图5.2 T2管静态工作点调试

(3)用万用表测得C3与L1之间节点对地电压为0.5V,较理论值偏小。R1与R2之间节点对地电压为2.7V。

(a)C3与L1之间节点对地电压(b)R1与R2之间节点对地电压

图5.3 变容二极管反向电压的设置

说明加在变容二极管两端的反向电压为0.5V,变容二极管正常工作。

(4)不加调制信号,使用示波器测电路的输出波形,即振荡回路的载波信号的波形。

图5.4 载波信号波形

(4)然后在c82处加入频率为1KHz,幅度为200MV的调制信号,此时示波器输出的即为调制后的FM信号。

图5.5 加入调制信号后的输出波形

根据所得数据及已知参数计算可得

LC

f π21

0=

?-=?Q o

m 21C C f f

计算以上各式可得MHz f 945.200≈,△fm ≈±20KHz ,满足实验要求。

小结

通过本周的课程设计,我认识到课本上的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做课程设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了三年大学,学了三年电子,发觉自己竟然连一只三极管还没有学会。看来做什么都要有追根求底的精神。不然什么都只是知道,却什么都不精通,这是将来走上社会最忌讳的。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周,但在这期间,却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认识到了知识和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牢固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才能有清晰的思路,知道每一步该怎样走。才能顺利的解决每一个问题。就以这次课程设计为例,刚拿到题目的时候,大致看一下要求,根据平时所学的知识,脑海中就立刻会想到应该用到的元器件,然后再去图书馆去查这些元器件的资料,很快地初步方案以及大概的电路原理图就出来了。但是,在具体的细节设计上,我却不知道为什么,从而明白了自己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所以,这次课程设计在让我认识了知识的重要性之外,更让我明白了自己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欠缺。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

附录一元器件清单

名称规格数量备注

电阻20K,3.9K,180K,2K,1K,15K,

8.2K,10K,1.5K

8.2K 2个

其余各一个

电位器5K,20K 各一个

电容4.7UF,30PF,0.1UF,

330PF,5PF,24PF,

100PF,33PF,0.01UF

5-120PF

30PF二个;

0.01UF二个

其余电容各一个

4.7UF为耦合电容

5-120PF为可调电

电感 1.2UH 2 变容二极管BB910 1 三极管3DG6C 2

附录二参考文献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R].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代先,高频电路原理及应用[R].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沈伟慈.通信电路[R].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邬国扬,顾涵铮,周雪娇.高频电路原理[R].浙江大学出版社

[5]谭琦耀,韦忠善.高频电子线路[R].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6] 曾兴文、刘乃安、陈健.高频电子线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 张肃文等.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聂典等.Multisim 10计算机仿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7、答辩记录及评分表

课题名称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

答辩教师(职称)

答辩时间2014-2015学年第1学期第13周

答辩记录1.输出的调频波的特性?

答:打开电源,在示波器上观察到调频波,而且疏密程度不同,当调制信号大于零时,调频信号的频率高于载波频率,单位时间能的波形数比载波多:当调制信号小于零时,调频信号的频率低于载波频率,单位时间能的波形数比载波少,由此可见,调制信号的信息寄托在高频载波频率变化中,调频信号时一恒定振幅信号,其振幅不变。

2.为了使VQ和vΩ能有效的加到变容管上,而不至于被振荡回路中L4所短路,应该怎么做?

答:C1为高频滤波电容,要求它对高频的容抗很小,近似短路,而对调制频率的容抗很大,近似开路。信号V须在变容管和L4之间接入隔直流电容C3,要求它对高频接近短路,而对调制频率接近开路。Ω从端口通过C82输入,C82为隔直电容,滤除输入信号中掺杂的直流成分。电感L1为高频扼流圈,要求它对高频的感抗很大,近似开路,而对直流和调制频率近似短路。对高频而言,L1相当于断路,C3相当于短路,因而C3和二极管D1接入LC振荡电路,并组成振荡器中的电抗分量,等效电路如下左图所示。对直流和调制频率而言,由于C3的阻断,因而VQ和vΩ可以有效的加到变容管上,不受振荡回路的影响。

3.为减小振荡回路高频电压对变容管的影响,应该怎么做?答:p应取小,但p过小又会使频偏达不到指标要求。

4.怎样就可以使振荡频率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实现直接调频?

答:将受到调制信号控制的可变电抗与谐振回路连接。

变容二极管调频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摘要 (4) 1.引言 (5) 2. Protel 99 SE 简介 (6) 3.实验步骤 (7) 3.1 Protel 99 SE 绘图环境设置 (7) 3.1.1新建一个设计库 (7) 3.1.2添加元件库 (10) 3.2绘制原理图 (12) 3.2.1选取元件 (12) 3.2.2摆放元件 (13) 3.2.3元件连接 (13) 3.2.4放置输入/输出点 (14) 3.2.5更改元件属性 (15) 3.2.6 ERC(电气规则检查) (16) 3.3 PCB制图 (16) 3.3.1自动生成PCB文件 (16) 3.3.2自动布线 (18) 3.4仿真应用 (20) 4.课设总结 (22) 5.参考文献 (22)

摘要 本次课设的要求和目的是掌握Protel的应用。本文以Protel99SE为例,详细具体地介绍这个软件的用法与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Protel99SE基本知识,然后提出需用该软件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实际问题一步步介绍Protel99SE的用法,如:基础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基础,PCB元件的制作,电路仿真分析,综合案例演练等。接着分析应用Protel99SE软件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一些应对方法。课设最后进行总结,检查课设的完整性和彻底性,检验自己对Protel99SE软件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情况。

Protel 99 SE应用课程设计 ——变容二极管的调频电路 1·引言 人类社会已进入到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信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产品的进步。现代电子产品在性能提高、复杂度增大的同时,价格却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实现这种进步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制造技术和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前者以微细加工技术为代表,目前已进展到深亚微米阶段,可以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集成数千万个晶体管;后者的核心就是EDA技术。EDA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最新成果而研制成的电子CAD通用软件包,主要能辅助进行三方面的设计工作:IC设计,电子电路设计以及PCB设计。其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是以PCB设计为目的的电路设计、仿真和验证技术。 PCB设计业界称为电子装联设计。从最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大陆的电子装联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第一。Protel软件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其PCB设计功能。其中Protel 99 SE 版本在PCB设计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价廉物美、容易上手、功能满足基本需求,这是用户选择它的真正原因。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变容二极管调频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测控1001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四 变容二极管调频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的工作原理; 2、学会测量变容二极管的Cj ~V 特性曲线; 3、学会测量调频信号的频偏及调制灵敏度。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一台 2、频率特性扫频仪(选项)一台 三、实验原理与线路 1、实验原理 (1)变容二极管调频原理 所谓调频,就是把要传送的信息(例如语言、音乐)作为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高频振荡信号)的瞬 时频率,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设调制信号:()t V t Ω=ΩΩcos υ ,载波振荡电压为:()t A t a o o ωcos = 根据定义,调频时载波的瞬时频率()t ω随()t Ωυ成线性变化,即 ()t t V K t o f o Ω?+=Ω+=Ωcos cos ωωωω (6-1) 则调频波的数字表达式如下: ()??? ? ?? ΩΩ+=Ωt V K t A t a f o o f sin cos ω 或 ()() t m t A t a f o o f Ω+=sin cos ω (6-2) 式中:Ω=?V K f ω 是调频波瞬时频率的最大偏移,简称频偏,它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比例常 数Kf 亦称调制灵敏度,代表单位调制电压所产生的频偏。 式中:F f V K m f f ?=Ω?=Ω=Ωω称为调频指数,是调频瞬时相位的最大偏移,它的大小反映了 调制深度。由上公式可见,调频波是一等幅的疏密波,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其波形。 如何产生调频信号?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变容二极管的特性直接产生调频波,其原理电路 图6—1所示。

测控电路电子秤课设报告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人体电子秤设计 院系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1102 学号 2011010652 学生姓名丁向友 指导老师刘国忠 实验时间 2014.06-2014.07 实验成绩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3)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3) 三、总体方案设计 (3) 四、电路设计及调试 (4) 4.1称重传感器电路 (4) 4.2信号调理电路 (5) 4.2.1放大电路 (5) 4.2.2调零电路 (7) 4.3比较电路 (7) 4.4或非电路 (9) 4.5显示模块 (10) 4.6报警系统 (10) 五、电路调节 (10) 六、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11) 6.1准确性 (11) 6.2稳定性 (12) 6.3关键点电压 (13) 七、总结 (14) 八、参考文献 (14)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是测控电路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独立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测控电路》理论部分的必要补充。 课程设计内容为典型测控系统电路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完成测控系统任务分析、电路总体设计、单元电路设计以及电路调试等各个环节。掌握有关传感器接口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运算电路、显示电路以及执行部件驱动电路等内容在测控系统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有关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课程设计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以AD620、LM741、LM339为核心,进行智能人体电子秤的设计,并详述该系统硬件的设计方法。该系统集称重、显示、报警于一体,功能齐全,实用性强,充分利用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测控电路、信号分析与处理、传感器等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机的将所学到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投入到实际运用中,便于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及运用。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任务:设计一个人体电子秤测量系统。 要求: 1)基本要求 最大称重:150KG 用3位半数字显示表头显示体重,输入电压范围0-2V, 当体重大于W1时,点亮LED1,发出声音提示; 当体重小于W2时,点亮LED2,发出声音提示。 2)提高部分 提高线性度 可以设置W1和W2; 语音提示; 自由发挥 三、总体方案设计 本系统主要由称重传感器模块、滤波放大电路模块、调零模块、报警电路模块、LCD显示模块等部分组成。人体的体重信息由称重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测量电路进行滤波放大,通过显示电路进行显示,如体重超出设定范围系统还会报警。

常用变容二极管

常用变容二极管 变容二极管(Varactors ),又称为电压调谐电容(Voltage variable Capactors ,VVC )或调谐二极管(Tuning Diodes ),当在二极管两端加上反向偏压时,会产生电容效应,通常变容二极管的电容量,随反向偏压增大而减小。变容二极管优点主要表现在:(1)体型小巧易于安装;(2)易于实现自动电子调谐(Auto Electronic Tuning ),方便遥控的电子调谐器的设计。如今的电视系统或通信系统中的频道选择及呼叫等电路,基本上都由变容二极管完成。 1、 变容二极管工作原理 变容二极管的等效电路如图1(a )所示。 图1 (a )变容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b )变容二极管的简化等效电路 其中,R p ——反向偏压的结电阻(Junction Resistance ); 's L ——外部引线电感; s L ——内部引线电感; c C ——封装电容; s R ——二极管体电阻; j C ——结电容。 通常,等效电路中的电感与封装电容等都可略去不计,简化后的等效电路如图1(b )所示。一般地,变容二极管与外加电压的关系可表示为 (1) j j D C C v V γ = - (1) j C 为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0j C 为变容管加零偏压时的结电容;V D 为变容管PN 结内建 电位差(硅管V D =0.7V ,锗管V D =0.3V );γ为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变化指数,与频偏的大小有关;v 为变容管两端所加的反向电压。在小频偏情况下,选γ=1的变容二极管可近似实现线性调频;在大频偏情况下,必须选γ=2的超突变结变容二极管,才能实现较好的线性调频。 变容二极管的j C v - 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当加入的反向电压为 cos Q Q m v V v V V t ΩΩ=+=+Ω时,设电路工作在线性调制状态,在静态工作点Q 处,可得曲线的斜率为/c k C V =??。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FM)发射机的设计

高频课程设计论文题目:高频(FM)发射机的设计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通信工程

摘要:作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线电技术越来越重要。本文研制一种调频发射机,介绍了调频发射机的制作方法及其工作原理,同时给出了系统的组成框图及系统各部分功能,设计了PCB电路板,并且对所设计的发射机的功能进行了安装与调试。本文中的发射机发射的频率可在66-109MHz频段内进行调制,并可用普通的调频收音机接收。 关键词:小功率调频发射机音频信号调制波载波

目录 1设计课题 2实践目的 3设计要求 4基本原理 4.1 系统方案选择 4.2 整体系统描述 4.3 单元电路设计 4.3.1 音频放大电路 4.3.2 高频振荡电路 4.3.3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5系统调试 5.1 PCB板的设计 5.2 系统调式 6结论 7参考文献 8附录

1设计课题 调频发射机设计 2实践目的 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设备是高频电子线路的综合应用,是现代化通信系统、广播与电视系统、无线安全防范系统、无线遥控和遥测系统、雷达系统、电子对抗系统、无线电制导系统等必不可少的设备。本次设计要求达到以下目的: 1.进一步认识射频发射与接收系统; 2.掌握调频无线电发射机的设计; 3.学习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3设计要求 1.发射机采用FM的调制方式; 2.发射频率覆盖范围为88-108MHz,传输距离大于10m; 3.为了加深对调制系统的认识,发射机采用分立元件设计; 4.已调信号采用通用的AM/FM多波段收音机进行接收测试。 4 基本原理 4.1 系统方案选择 方案一:以晶体振荡器做成高精度高稳定度的调频发射机 以晶体振荡器做成高精度高稳定度的调频电路,这完全可以达到我们的要求,但是这种方案比较复杂,能过搜索我们有另外一种方案,见方案二。 方案二:以调频方式做成三级发射机 这种方案的性能是比较好的,这种发射机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第一级是音频放大电路;第二级是高频振荡电路;第三级是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4.2 整体系统描述 本调频发射机的总体电路如下:声--电转换、音频放大、高频振荡调制和高频功率放大等。声--电转换由驻极体话筒担任,它拾取周围环境声波信号后即输出相就应电信号,经电容C2输入到晶体管Q1,Q1担任音频放大功能,对音频信号进行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与要求 (3) 1 .设计内容: (3) 本小组选择的题目 (3) 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一、课设背景: (3) 二、系统设计方案 (4) 1、结构框图: (4) 2、系统原理与原理图: (4) 3、系统的功能 (4) 三、传感器选择: (5)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E200B (5) 选择的原因: (5) 工作原理: (5) 参数 (6) 四、单元电路设计 (6) 红外线采集接收电路 (6) 红外线采集接收电路电路图 (6) 信号的放大处理电路 (7) 信号的放大处理电路电路图 (7) 信号的比较电路 (7) 信号的比较电路电路图 (7) 信号的取反电路 (8)

信号的取反电路电路图 (8) 蜂鸣器报警电路 (8) 五、元器件选择 (8) LM741 (8) LM339 (9) HD74LS00P与非门芯片 (10) 六、电路接线图 (11) 七、调试过程: (12) 八、结果(数据、图表等) (12) 光照度测量 (14) 一、课设背景 (14) 二、系统设计方案 (14) 1、结构框图 (14) 2、系统的功能 (15) 3、系统原理与原理图 (15) 三、单元电路设计 (15) 1.Led发光和光电转换电路 (15) 2.I/V转换放大输出电路以及数字表头显示电路 (16) 3.比较电路及其发光报警电路 (16) 电路接线图 (16) 调试过程: (17) 结果(数据、图表等) (17)

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内容: 室内环境参数测量及安防报警电路设计 温度、湿度、照度测量与显示、报警电路设计; 破门入室、破窗入室、室内防盗、火灾,燃气泄露等报警电路设计。 2.基本要求: 用电路实现,不用软件; 用数字表头实现测量值的显示; 能够设置环境参数测量值报警上下限,并实现声、光报警; 从1和2中各选一项完成; 3.提高部分: 完成1和2中功能或其它自选功能。 本小组选择的题目 室内环境参数测量及安防报警电路设计: 我们选择的是分别是光照度测量和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课设背景: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电子电器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种高档家电产品和贵重物品为许多家庭所拥有。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是越来越多。这点就是看到了大部分人防盗意识还不够强.造成偷盗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对财产安全问题十分担忧。 报警器这时正为人们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市场上的报警器大部分都是用于一些大公司财政机构。价格高昂,一般人们难以接受。如果再设计和生产一种价廉、性能灵敏可靠的防盗报警器,必将在防盗和保证财产安全方面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由于红外线是不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在电子防盗、人体探测等领域中, 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也以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欢迎。 红外报警器大多数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其功能也非常先进。其中包括被动

(整理)常用变容二极管

常用变容二极管变容二极管(Varactors ),又称为电压调谐电容(Voltage variable Capactors ,VVC )或调谐二极管(Tuning Diodes ),当在二极管两端加上反向偏压时,会产生电容效应,通常变容二极管的电容量,随反向偏压增大而减小。变容二极管优点主要表现在:(1)体型小巧易于安装;(2)易于实现自动电子调谐(Auto Electronic Tuning ),方便遥控的电子调谐器的设计。如今的电视系统或通信系统中的频道选择及呼叫等电路,基本上都由变容二极管完成。 1、 变容二极管工作原理 变容二极管的等效电路如图1(a )所示。 图1 (a )变容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b )变容二极管的简化等效电路 其中,R p ——反向偏压的结电阻(Junction Resistance ); 's L ——外部引线电感; s L ——内部引线电感; c C ——封装电容; s R ——二极管体电阻; j C ——结电容。 通常,等效电路中的电感与封装电容等都可略去不计,简化后的等效电路如图1(b )所示。一般地,变容二极管与外加电压的关系可表示为 (1) j j D C C v V γ = - (1) j C 为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0j C 为变容管加零偏压时的结电容;V D 为变容管PN 结内建 电位差(硅管V D =0.7V ,锗管V D =0.3V );γ为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变化指数,与频偏的大小有关;v 为变容管两端所加的反向电压。在小频偏情况下,选γ=1的变容二极管可近似实现线性调频;在大频偏情况下,必须选γ=2的超突变结变容二极管,才能实现较好的线性调频。 变容二极管的j C v - 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当加入的反向电压为 cos Q Q m v V v V V t ΩΩ=+=+Ω时,设电路工作在线性调制状态,在静态工作点Q 处,可得曲线的斜率为/c k C V =??。

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

摘要 频率调制又称调频,它是使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按调制信号振幅的规律变化,即使瞬时频率变化的大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而振幅保持基本恒定的一种调制方式。调频发射机作为一种简单的通信工具,由于它不需要中转站和地面交换机站支持,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移动通信,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目前它广泛的用于生产、保安、野外工程等领域的小范围移动通信工程中。本文主要讨论了调频发射机的原理实现方式并设计了电路图,将调频发射机的电路分为了振荡器、调制器、混频电路、倍频电路和功率放大器几部分,分别讨论它们的原理及其特性。 关键字:调频振荡器混频倍频功放

一、前言 调频电路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声音清晰等优点,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主要应用于调频广播、广播电视、通信及遥控。调频电台的频带通常大约是200~250kHz,其频带宽度是调幅电台的数十倍,便于传送高保真立体声信号。 调频发射机作为一种简单的通信工具,它首先将音频信号和高频载波调制为调频波,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音频信号发生变化,再对所产生的高频信号进行混频,倍频,功放和一系列的阻抗匹配,使信号输出到天线,发送出去的装置。本文主要讨论了调频发射机的原理实现方式并设计了电路图,将调频发射机的电路分为了载波振荡器、调制器、混频电路、倍频电路和功率放大器等部分组成,分别讨论它们的原理及其特性。 通过调频发射机电路的设计,使得建立无线电发射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发射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发射的各个单元电路:包括晶体振荡电路、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二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三极管倍频电路、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发射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电子器件,研究本课题既可以了解调频发射机电路,又可以提高对于Multisim的应用能力和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课程设计-精品

2014 ~2015学年第 1 学期 《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设计 题目: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的设计 班级: 12电子信息工程(2)班 姓名: 指导教师: 电气工程系 2014年12月6日

1、任务书

摘要 调频电路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声音清晰等优点,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主要应用于调频广播、广播电视、通信及遥控。调频电台的频带通常大约是200~250kHz,其频带宽度是调幅电台的数十倍,便于传送高保真立体声信号。由于调幅波受到频带宽度的限制,在接收机中存在着通带宽度与干扰的矛盾,因此音频信号的频率局限于30~8000Hz的围。在调频时,可以将音频信号的频率围扩大至30~15000Hz,使音频信号的频谱分量更为丰富,声音质量大为提高。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直接调频电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和自动频率微调系统。其优点是工作频率高,固有损耗小且线路简单,能获得较大的频偏,其缺点是中心频率稳定度较低。较之中频调制和倍频方法,这种方法的电路简单、性能良好、副波少、维修方便,是一种较先进的频率调制方案。 本课题载波由LC电容反馈三端振荡器组成主振回路,振荡频率有电路电感和电容决定,当受调制信号控制的变容二极管接入载波振荡器的振荡回路,则振荡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从而实现调频。 关键字: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LC振荡电路。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思路 (1) 第二章调频电路工作原理 (2) 2.1 间接调频原理 (2) 2.2 直接调频原理 (2) 2.3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原理 (2) 第三章电路设计 (5) 3.1 主振电路设计原理分析 (5) 3.2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设计原理分析 (6) 第四章电路元器件参数设置 (8) 4.1 LC震荡电路直流参数设置 (8) 4.2 变容管调频电路参数设置 (8) 4.3 T2管参数设置 (8) 5.1 mulitisim11软件介绍 (9) 5.2 电路仿真 (9) 小结 (12) 附录一元器件清单 (13) 附录二参考文献 (14)

实验五FM调频波信调制

实验五 FM 调频波信号调制 一、仿真实验目的 (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原理。 (2)了解调频电路的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3)观察调频波波形,观察调制信号振幅对频偏的影响。 (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及消除的方法。 二、FM 调制原理(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 调频即为载波的瞬时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许多中小功率的发射机都采用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技术,直接调频法即在工作于发射载频的LC 振荡回路上直接调频,具体采用的方法是用模拟基带信号控制振荡回路变容二极管的大小,使振荡器输出信号的瞬时频率随基带信号做线性变化。其频率的变化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 变容二极管j C 通过耦合电容1C 并接在N LC 回路的两端,形成振荡回路总电容的一部分。因而,振荡回路的总电容C 为:j N C C C += 振荡频率为: ) (2121j N C C L LC f +==ππ 变容二极管是一种电抗可变的非线性元件,通过改变外加反向电压可以改变空间电荷区的宽度,从而改变势垒电容的大小。变容二极管在反向偏置直接调频电路中,不能工作于正向偏压区,必须加上一个大于调制信号振幅的反向直流偏压。 变容二极管调频产生的调频信号的调制指数较大,但载频稳定性较差。除了这种方法还可直接用锁相环产生调制指数较大,载频很稳定的调频信号。 三、仿真电路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如图所示。该电路为一种针对克拉泼电路做的一种改进型电容三端式电路——西勒电路。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以部分接入的形式纳入在回路中。该高频等效电路未考虑负载电阻。 所以,振荡频率f 0=1/2πN LC 。西勒电路在分立元件系统或集成高频电路系统中均获得广泛的应用。 调频波:从示波器上看到的波形频率变化不明显,从频率计(XFC1)可看出频率不停变化。载波信号80kHz ,调制信号3kHz ,从示波器看不出明显的调频波频率的变化。调频广播载波频率范围是(88~108)MHz ,低频调制信号最高20kHz,从载波波形也看不出频率的变化。 FM 调频波信号调制电路图 FM 调频波信号波形图 四、实验步骤和测试内容 (1) 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即拿掉3V ,保留直流电压1V ,观察02=V 以及取其它值时振荡频率的变化,这时的振荡器属于压控振荡器。 (2)观察调频波波 形。 (3)观察调制 信号振幅对频偏的影响,观察寄生调幅现象。 五、实验报告要求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测控电路 题目名称:PT100温度变送器设计学生学院:物信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号:B13072021 学生组员:YU 指导老师:范志顺 2015-12-2

课程设计报告 一、实验要求:1.说明温度变送器的参数范围0~400度,经电压放大后为0.5-2.5V,经V/I转换成4~20mA输出的电流源。 二、实验原理: 1.同相放大及差分放大部分 2.电流源电路:

V/I 转换电路 对同相放大器有: 对差分放大器有: 三、实验准备: 参考文献:

PT100温度变送器:P t100温度变送器用于Pt100铂电阻信号需要 远距离传送、现场有较强干扰源存在或信号需要接入DCS系统时使用。SWP-TR-08铂电阻温度变送器采用独特的双层电路板结构,下层是信号调理电路,上层电路可定义传感器类 型和测量范围。 产品特点:1、线性化输出两线制4-20mA标准电流信号,模块化结构 2、热电阻温度变送器为引进英国温度计变送器散件组装,保持电路、制造工艺、结构和性能与原装温度变送器不变。 3、变送器有电源极性反接保护电路,当输出接线接反时对线路起保护作用(此时回路电流为零);传感器的不正确接线无论是高限或低限都将导致变送器输出饱和;产品具有 RFI/EMI保护,有利于提高了测量的稳定性。 4、SWP-TR全部采用进口电子元件,性能可靠,低温度漂移。 5、SWP-TR温度变送器量程用户不能自由修改,由生产商出厂时确认生产。 6、热电阻温度变送器电磁兼容性符合欧洲电工委员会(EC)的BS EN 50081-1和BS EN 50082-1标准。 7、热电阻变送器的接线通过壳体顶部的螺丝端子完成。为符合CE认证,信号输入接线长度不能超过3米,输出接线必须是屏蔽电缆,屏蔽线只能在一端接地。 8、变送器的中心孔用于热电阻信号接线,热电阻信号线通过螺丝直接拧在变送器的输入端子上。设计的螺丝端子接受内部或外部接线方式 技术指标:1、输入信号:Pt100铂电阻信号输入

变容二极管模型

Varactor SPICE Models for RF VCO Applications APN1004 Varactor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Definitions A simplified equivalent circuit of varactor is shown in Figure 1. This varactor model is useful for RF VCO applications although it neglects some parasitic components often needed for higher frequency microwave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distributed line package model and some capacitance due to ground proximity.For most RF VCO applications, to about 2.5 GHz, these parasitic components would not be important unless higher harmonics generated by the varactor affects performance of the VCO.In this case, a more detailed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is needed.The technique used should be based on the varactor model extraction procedure from S-parameter data. A SPICE model, defined for the Libra IV environment, is shown in Figure 2,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arameters employed.It neglects the package capacitance, C P , its typical 0.10 pF value is absorbed within the junction capacitance C V . Application Note Parallel Capacitance Figure 1.Simplified Equivalent Circuit of Varactor Figure 2.Libra IV SPICE Model

调频器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 2FSK调制与解调设计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 班级13信Y 学号13120226 姓名薛新旺 指导教师张刚兵 时间 2017.1.3

目录 一、摘要 (3) 二、2FSK信号的调制原理 (3) 三、2FSK信号的解调原理 (5) 四、 Quartus介绍 (6) 五、 Quartus实操介绍 (7) 六、程序仿真结果 (10) 七、总结 (14) 附录 (15) 1)2FSK信号的调制 (15) 2)2FSK信号的解调 (16)

一、摘要 数字调频又称移频键控,它是用不同的载波来传送数字信号的。 FSK信号的产生有两种方法:直接调频法和频率键控法。2FSK信号的产生可利用一个矩形脉冲序列对一个载波进行调频而获得。这正是频率键控通信方式早期采用的实现方法,也是利用模拟调频法实现数字调频的方法。 2FSK信号的另一产生方法便是采用键控法,即利用受矩形脉冲序列控制的开关电路对两个不同的独立频率源进行选择。2FSK是利用载频频率变化来传输数字信息。 数字载频信号又可分为相位离散和相位连续两种情形。若两个振荡频率分别由不同的独立振荡器提供,它们之间的相位互不相关,这就叫相位离散的数字调频信号;若两个振荡频率由同一振荡信号源提供,是对其中一个载频进行分频,这样产生的两个载波就是相位连续的数字调频信号。 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大部分信道不能直接传输基带信号,必须用基带信号对载波波形的参量进行控制,使载波的这些参量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即以正弦波作为载波的数字调制系统。 与模拟调制一样,数字调制也有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基本形式。调频信号即2FSK信号是数字通信系统使用较早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这种通信方式容易实现,抗噪声和抗衰减性能较强,因此在低速数据传输通信系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键控法产生的FSK信号频率稳定度高,并且没有过渡频率,它的转换速度快、波形好。 所以本课设电路利用移频键控法,由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两个不同的载波,即为相位不一定连续的数字调频信号,由基带信号对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进行选择。 二、2FSK信号的调制原理 FSK信号的产生有两种方法:直接调频法和频移键控法。 (1)直接调频法。直接调频法是用数字基带信号直接控制载频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直接调频法实现电路有许多。一般采用的控制方法是:当基带信号为正时(相当于‘1’码),改变振荡器谐振回路的参数·(电容或电感数值),使振荡器的振荡频率提高(设为f1);当基带信号为负时(相当于‘0’码),改变振荡器谐振回路的参数,使振荡器的频率降低(设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与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设计

咼频实验报告(二) ---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与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设计 组员 座位号16 __________________ i

实验时间__________ 周一上午 ________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2.1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基本原理 (3) 2.2 变容二极管调频原理 (5) 2.3 寄生调制现象 (8) 2.4 主要性能参数及其测试方法 (9) 三、实验内容 (10) 四、实验参数设计 (11) 五、实验参数测试 (14) 六、思考题 (15) ii

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容三点式LC 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电容三点式LC 振荡电路的工程设计方法。 3. 了解高频电路中分布参数的影响及高频电路的测量方法。 4. 熟悉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等效 Q 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谱纯度的影响。 5. 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基本原理、调频基本参数及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 2.1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基本原理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在谐振频率上,必有 X i + X 2 + X 3 =0,由于晶体管的 V b 与V c 反相,而根据振荡器的 振荡条件|T| = 1,要求V be = — V ce ,即i X i = i X 2,所以要求 X i 与X 2为同性质的电抗。 综合上述两个条件,可以得到晶体管 LC 振荡器的一般构成法则如下:在发射极上连 接的两个电抗为同性质电抗,另一个为异性质电抗。 原理电路如图3.2所示: 图3.2原理电路 共基极实际电路如图3.3所示: Xi ―I X 2 I — 图3.1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基本结构 C1 C2 图3.3共基极实际电路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原理。 2、了解调频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3、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及消除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 2、观察调频波波形。 3、观察调制信号振幅时对频偏的影响。 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 三、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1块 2、频率计模块1块 3、 3 号板1块 4、双踪示波器1台 5、万用表1块 6、频偏仪(选用)1台 四、实验原理及电路 1、变容二极管工作原理 调频即为载波的瞬时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其频率的变化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常用变容二极管实现调频。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如图1所示。从P3处加入调制信号,使变容二极管的瞬时反向偏置电压在静态反向偏置电压的基础上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从而使振荡频率也随调制电压的规律变化,此时从P2处输出为调频波(FM)。C15为变容二级管的高频通路,L2为音频信号提供低频通路,L2可阻止外部的高频信号进入振荡回路。本电路中使用的是飞利浦公司的BB910型变容二极管,其电压-容值特性曲线见图12-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到10V的区间内,变容二极管的容值可由35P到8P左右的变化。电压和容值成反比,也就是TP6的电平越高,振荡频率越高。

图2表示出了当变容二极管在低频简谐波调制信号作用情况下,电容和振荡频率的变化示意图。在(a )中,U 0是加到二极管的直流电压,当u =U 0时,电容值为C 0。u Ω是调制电压,当u Ω为正半周时,变容二极管负极电位升高,即反向偏压增大;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减小;当u Ω为负半周时,变容二极管负极电位降低,即反向偏压减小,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增大。在图(b )中,对应于静止状态,变容二极管的电容为C 0,此时振荡频率为f 0。 因为LC f π21= ,所以电容小时,振荡频率高,而电容大时,振荡频率低。从图(a ) 中可以看到,由于C-u 曲线的非线性,虽然调制电压是一个简谐波,但电容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简谐波形,但是由于LC f π21= ,f 和C 的关系也是非线性。不难看出,C-u 和f-C 的 非线性关系起着抵消作用,即得到f-u 的关系趋于线性(见图(c ))。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开关型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学院:电信学院 班级:测控122班 姓名:张小旭 学号:201206040235

目录 一:实验任务、要求及内容 (3) 二:实验过程及原理 (3) 三:分析误差原因 (11) 四:分析电路中产生的故障 (13) 五:实验总结 (13)

一:实验任务、要求及内容 1任务:利用场效应管的开关特性,实现低频信号的幅值调制与解调,以抑制噪声干扰,提高信噪比。 2要求:参考指定的资料,设计出相应的各部分电路,组装与调试该电路,试验其抗干扰性能。 3内容:(1).分析各部分电路工作原理,选择相应的参数。 (2).画出完整的电路图。 (3).分析电路实验中产生的故障。 (4).分析误差原因。 4电路参数:调制信号:正弦波频率<500HZ 幅值<0.1v 。 载波:方波频率:5——10KHZ 幅值:5——7v 占空比:50%。 调制后信号幅值>5v。 5时间安排建议:全部时间一周。其中:设计1-2天,调试2-3天,总结1天安排1天。 二:实验过程及原理 (一)元器件的可靠性检验: 1.运放的可靠性检验:先用运放搭成跟随器,输入正弦信号,用示波器检验器是否跟随;之后用运放搭成反向放大器,输入正弦信号看输出幅值与相位; 2.稳压管的匹配:将稳压二极管串联电阻构成稳压电路,接入电源,测其性能参数,选择稳压值相近的两个稳压管。

3导线的可靠性检验:把将要用到的导线全部用万用表检测其通断; (二)原理方框图: (三)方波发生电路: 原理图如下: 方波发生电路中,积分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 001u [()]t o c Q i t dt Q C C ==+? 其中0Q 是t=0时电容器已存储的电荷,由ic=-Ii=-ui/R,得到: 001()t o i o u u t dt U RC =-+? 常量0o U 根据初始条件确定,即t=0时,o u (0)=0o U =Q0/C. 当输入为常量时,输出为: 0()i o o u u t t U RC =-+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

摘要 调频广播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声音清晰等优点,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调频电台的频带通常大约是200~250kHz,其频带宽度是调幅电台的数十倍,便于传送高保真立体声信号。由于调幅波受到频带宽度的限制,在接收机中存在着通带宽度与干扰的矛盾,因此音频信号的频率局限于30~8000Hz的范围内。在调频时,可以将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扩大至30~15000Hz,使音频信号的频谱分量更为丰富,声音质量大为提高。 目前,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直接调频电路,它是利用变容二极管反向所呈现的可变电容特性实现调频的,具有工作频率高固有损耗小等特点。现有的对于调频电路的研究与仿真主要集中在锁相环电路,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研究较少,对于变容二极管静态调制特性的研究更是几乎无人涉及。 变容二极管为特殊二极管的一种。当外加顺向偏压时,有大量电流产生,PN(正负极)接面的耗尽区变窄,电容变大,产生扩散电容效应;当外加反向偏压时,则会产生过渡电容效应。但因加顺向偏压时会有漏电流的产生,所以在应用上均供给反向偏压。 在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中,变容二极管作为一压控电容接入到谐振回路中,有所学的正弦波振荡器章节中,我们知道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决定。因此,当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随加到变容二极管上的电压变化时,由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和其他回路元件决定的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也就随之变化,若此时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与加到变容二极管上的调制信号呈线性关系,就完成了调频的功能,这也是变容二极管调频的原理。 关键词:LC振荡电路、变容二极管、调频

1.设计要求 (1)主振频率=8MHZ (2)频率稳定度/≤0.0005/h (3)主振级的输出电压 (4)最大频偏 (5)电源电压= 5V 2.电路原理分析 变容二极管为特殊二极管的一种。当外加顺向偏压时,有大量电流产生,PN(正负极)接面的耗尽区变窄,电容变大,产生扩散电容效应;当外加反向偏压时,则会产生过渡电容效应。但因加顺向偏压时会有漏电流的产生,所以在应用上均供给反向偏压。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由于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变化范围大,因而工作频率变化就大,可以得到较大的频偏,且调制灵敏度高、固有损耗小、使用方便、构成的调频器电路简单。 在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中,变容二极管作为一压控电容接入到谐振回路中,有所学的正弦波振荡器章节中,我们知道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决定。因此,党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随加到变容二极管上的电压变化时,由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和其他回路元件决定的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也就随之变化,若此时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与加到变容二极管上的调制信号呈线性关系,就完成了调频的功能,这也是变容二极管调频的原理。 3.电路设计 3.1 主振电路设计 本文中所用电路采用常见的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实现LC振荡,简便易行。式中,L为LC振荡电路的总电感量,C为振荡电路中的总电容,主要取决于C3、C7、C8、Cc1及变容二极管反偏时的结电容Cj。,变容二极管电容Cj作为组成LC振荡电路的一部分,电容值会随加在其而端的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变频的目的。R4、R5、R6、R7和W2调节并设置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中T1管的静态工作点,R8、R9、R10调节并设置T2管的静态工作点,C7、C9、C10以及L4、

实验十三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

实验十三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原理。 2.了解调频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3.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及消除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 2.观察调频波波形。 3.观察调制信号振幅时对频偏的影响。 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 1.变容二极管工作原理 调频即为载波的瞬时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其频率的变化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常用变容二极管实现调频。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如图13-1所示。从J2处加入调制信号,使变容二 图13-1 变容二极管调频 极管的瞬时反向偏置电压在静态反向偏置电压的基础上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从而使振荡频率也随调制电压的规律变化,此时从J1处输出为调频 70

71 f f

72 波(FM )。C 15为变容二级管的高频通路,L 1为音频信号提供低频通路,L 1和C 23又可阻止高频振荡进入调制信号源。 图13-2示出了当变容二极管在低频简谐波调制信号作用情况下,电容和振荡频率的变化示意图。在(a )中,U 0是加到二极管的直流电压,当u =U 0时,电容值为C 0。u Ω是调制电压,当u Ω为正半周时,变容二极管负极电位升高,即反向偏压增大;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减小;当u Ω为负半周时,变容二极管负极电位降低,即反向偏压减小,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增大。在图(b )中,对应于静止状态,变容二极管的电容为C 0,此时振荡频率为f 0。 因为LC f π21= ,所以电容小时,振荡频率高,而电容大时,振荡频率 低。从图(a )中可以看到,由于C-u 曲线的非线性,虽然调制电压是一个简谐波,但电容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简谐波形,但是由于LC f π21= ,f 和C 的关系也是非线性。不难看出,C-u 和f-C 的非线性关系起着抵消作用,即得到f-u 的关系趋于线性(见图(c ))。 2. 变容二极管调频器获得线性调制的条件 设回路电感为L ,回路的电容是变容二极管的电容C (暂时不考虑杂散电容及其它与变容二极管相串联或并联电容的影响),则振荡频率为 LC f π21= 。为了获得线性调制,频率振荡应该与调制电压成线性关系, 用数学表示为Au f =,式中A 是一个常数。由以上二式可得 LC Au π21 = ,将上式两边平方并移项可得2 2 22)2(1-== Bu u LA C π,这即是变容二极管调频器获得线性调制的条件。这就是说,当电容C 与电压u 的平方成反比时,振荡频率就与调制电压成正比。 3. 调频灵敏度 调频灵敏度f S 定义为每单位调制电压所产生的频偏。 设回路电容的C-u 曲线可表示为n Bu C -=,式中B 为一管子结构即电路串、并固定电容有关的参数。将上式代入振荡频率的表示式LC f π21=中,可得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光照强度测量显示电路

测控电路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光照强度测量显示电路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刘建娟 同组人姓名: 课程设计时间:2013.12.25—2014.01.03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题目光照强度测量显示电路 课题性质工程设计课题来源参考书指导教师刘建娟 主要内容(参数) 参考期刊、文献等资料设计光照强度测量显示电路,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放大电路;(2)设计A/D转换电路;(3)设计单片机程序;(4)设计数码管显示电路; 根据以上内容要求来设计电路图并具体分析电路图的特性。 任务要求(进度)第1-2天:确定课程设计题目,查阅相关技术资料; 第3-6天:确定设计内容及方案,并按照确定的方案设计单元电路,对各单元电路进行功能分析; 第7-8天:进一步修正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第9-10天: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将各部分内容完整地呈现在报告中,并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总结。 主要参考资料[1] 张国雄. 《测控电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 陈磊.单片机控制数字光强检测计的设计[J].大学物理实验.2009.4. [4] 孙圣和,王廷云,徐影..光纤测量与传感技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审查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引言 照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充足的光照,可防止人们免遭意外事故的发生。反之,过暗的光线可引起人体疲劳的程度远远超过眼睛的本身。因此,不适或较差的照明条件是造成事故和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统计资料表明,在所有职业劳动的事故中约有30%是直接或间接因光线不足所造成的。对体育场(馆)的光照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光照过强或过暗都会影响比赛的效果。 那么,人们居住的室内对照度的卫生学要求是如何呢?照度是在卫生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光是指能引起人眼睛光亮感觉的电磁辐射,当光线进入眼睛后可产生的知觉称为视觉。人们所见的光是指可见光,其波长范围在380~760nm (纳米)之间。 采光可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光源两大类。自然采光是指室内和地区的天然照度,有直接的日光照散射光和周围物体的反射光,常用采光系数和自然照度表示。而采光系数是指采光口的有效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一般住宅的采光系数在1/5~1/15之间,居住面积比在1/8~1/10之间(窗面积/室内地面面积)。自然照度系数是用于评价自然光的照度水平。它是反映室内的和同时从室外来的光照射关系。也反映出当地光气候(自然光能源和气候的阳光照度指标的总和)。 本设计采用AT89C51单片机组成光照强度测量显示系统,可以实现对光强的测量和显示。光强传感器采用光敏三极管,对光照强度进行实时采样。设计传感器放大电路,将太阳的强弱转变为电信号,并将强度值显示出来。将光敏三极管接入电路,受光照度不同时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将采集的信号接入运算放大电路,再输入到ADC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单片机中,通过数码显示器显示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电路电压的变化值。光敏三极管和普通三极管的结构相类似。不同之处是光敏三极管必须有一个对光敏感的PN结作为感光面,一般用集电结作为受光结,因此,光敏二极管实质上是一种相当于在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有光敏二极管的普通二极管。 设计开始先查阅资料,如元器件资料,方案选择等,可以使用单片机方案,也可以使用模拟电路方案,设计显示电路时注意按照国标显示,并有相应的手动校正电路。其中运用到了许多基本知识,如:电路理论中电阻电路的分析、模拟电子线路中运算放大器、比较器、功率放大器等知识,数字电子线路中开关特性及数字信号等知识,传感器技术中的光电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量电路等部分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