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大学生化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南昌大学生化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南昌大学生化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南昌大学生化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一、判断正误

1、反混指不同物料间有混合的现象。(×)

2、PFR反应器中,沿轴向的反应速度是常数。(×)

3、动态法测量Kla不能用于有菌体繁殖的发酵液。(×)

4、连续反应器中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用F/V来计算。(×)

5、限制性底物指微生物的碳源。(×)

6、间歇培养好氧微生物时,菌体的对数生长期到来时,菌体的摄氧率大幅度增加。(√)

7、微生物营养细胞易于受热死灭,其比热死亡速率常数K值很高。(√)

8、建立Kla与设备参数及操作变数之间关系式的重要性在于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9、单级连续培养中,如果调整成μ(比生长速率)> D(稀释速率),最终将发生“冲出”现象。(×)

10、单级恒化器连续培养某种酵母达一稳态后,流出液中菌体浓度是培养时间的函数。(×)

11、CSTR反应器中物料的返混程度最小。(×)

12、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菌体的增量。(×)

13、限制性底物是指培养基中浓度最小的物质。(×)

14、控制好氧发酵的溶氧浓度一定小于微生物的临界溶氧值。(×)

15、单级连续培养中,如果调整成D(稀释速率)>μ(比生长速率),最终将发生“冲出”现象。(√)

16、一定温度下,微生物营养细胞的均相热死灭动力学符合化学反应的一级反应动力学。(√)

17、在活塞流反应器中进行恒温热灭菌,沿物料流动方向菌体热死灭速率逐渐下降。(√)

18、单级恒化器的稀释速率可以任意调整大小。(×)

19、任何微生物培养过程的YATP均等于10g/mol左右。(×)

20、连续培养反应器中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和稀释速率互为倒数。(√)

21、间歇培养微生物的减速生长期,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小于零。(×)

22、亚硫酸盐氧化法可以用于测量真实发酵液的Kla。(×)

23、活塞流反应器中,沿径向的反应速度是常数。(√)

24、连续反应器中物料的稀释速率用F/V来计算。(√)

25、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多种限制性底物。(√)

26、返混是指不同停留时间物料之间的混合。(√)

27、间歇培养好氧微生物时,菌体耗氧速率是常数。(×)

28、对培养基进行热灭菌必须以霉菌的孢子为杀灭对象。(×)

29、在一定温度下,各种不同微生物的比热死亡速率常数值相等。(×)

30、在有细胞回流的单级恒化器中,总的出口处菌体浓度与恒化器中的菌体浓度完全相等。(×)

二、填空

1、反应器的D/H越大,越接近全混流型反应器。

2、单纤维捕集效率中,重要的三个机制是惯性冲撞拦截和布朗扩散。

3、评价好氧发酵罐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Kla 和溶氧效率指标。

4、酶或细胞的固定化方法有包埋法、交联法和载体结合法。

5、发酵产物的生成速率与菌体生长速率之间大致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关联,它们是生长偶联型、混合生长偶联型和非生长偶联型。

6、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有间歇灭菌和连续灭菌。

7、发酵罐比拟放大时需要确定的操作参数主要是空气流量、搅拌功率和搅拌转数,需要确定的罐几何尺寸主要是直径和高度。

8、生物反应器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产品成本底,质量高。

9、微生物的比热死亡速率常数由微生物菌体的抗热性能和灭菌温度两个因素决定。

10、传氧速率指标是指每溶解1kg溶氧消耗的电能。

11、Monod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μ=μmS/(Ks+S)。

12、微生物细胞的比耗氧速率Q O2(呼吸强度)是指单位重量的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量,单位是molO2/kg干细胞,Q O2与溶氧浓度的关系为Q O2= (Q O2)max ·C/(Ko+ C)。

13、动物细胞培养的反应器主要有悬浮培养反应器、贴壁培养反应器和微载体悬浮培养反应器。

14、经验和半经验的发酵罐比拟放大方法中,模型罐和生产罐一般以几何似原则为前提。

15、用CSTR反应器同时连续培养两种微生物A和B,已知μA>μB,最后在反应器中存留的是微生物 A 。

16、用载体结合法固定化细胞是指把细胞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吸附作用结合到水不溶性载体上的方法。

17、固定化酶的半衰期是指固定化酶活力降低一半的使用时间。

18、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与菌体生长速率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关联,它们是生长偶联型、混合生长偶联型和非生长偶联型。

19、发酵罐比拟放大时,搅拌功率及转数放大常采用的三个原则是Po/V相等、Pg/V相等和Kla相等。

20、发酵罐的比拟放大中,空气流量放大常采用的三个原则是VVM 相等、空截面气速Vs 相等和Kla 相等。

21、深层过滤器的设计中,最重要的设计参数是滤层厚度。

22、Monod方程中动力学常数的求算常采用双倒数作图或线性回归方法。

23、丝状菌培养用的发酵罐比拟放大后,常需校核搅拌叶轮尖端线速度指标。

24、流加式操作特别适合于有底物抑制的培养过程。

25、乳酸菌生长和乳酸生成之间的关系符合混合生长偶联型。

26、用CSTR反应器同时连续培养三种微生物A、B、C,已知μA<μB< μc,最后在反应器中存留的是微生物 C 。

27、多级连续培养中,第二级反应器的菌体浓度和底物浓度分别大于和小于第一级反应器的菌体浓度和底物浓度。

28、酶反应器的操作参数有空间时间、转化率和生产率。

29、发酵罐通气条件下的搅拌功率通常小于不通气条件下的搅拌功率。

30、当发生底物抑制时,要获得同样的底物转化率,PFR的反应时间比CSTR的长。

31、缩短混合时间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反应器不同部位的进液点。

三、解释概念

1、均衡生长:在细胞的生长过程中,细胞内各组分均以相同的比例增加时称为均衡生长。

2、氧的满足度:溶解氧浓度与临界溶氧浓度之比。

3、基质消耗比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菌体对基质的消耗量。

4、流加培养:在间歇培养的基础上,流加一种或几种底物或前体物进行培养的过程。

5、结构模型:在考虑细胞组成变化基础上建立的微生物生长或相关的动力学模型。

6、细胞回流的单级恒化器:在反应器的出口处安装细胞分离器,分离出一部分细胞,进行浓缩后打回到反应器中的单级恒化器。

7、联法固定化酶:使酶与具有两个以上功能团的试剂进行反应,应用化学键把酶固定的方法。

8、补料培养法:在间歇培养的基础上,流加一种或几种底物或前体物进行培养的过程。

9、包埋法固定化酶:将酶包在凝胶微小格子内,或是将酶包裹在半透性聚合物膜内的固定化方法。

10、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发酵液中菌体的增量。

11、反复分批补料培养法:在间歇培养的基础上,流加一种或几种底物或前体物进行培养,培养结束时不取出全部的发酵液,留下一部分发酵液作为种子,然后开始下一个补料培养过程的发酵方法。

12、氧的满足度:溶解氧浓度与临界溶氧浓度之比。

13、生化工程: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经工艺及工程开发,成为可供工业生产的工艺过程

14、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料或设备中的一切生命物质的过程

15、惯性冲撞机制:气流中运动的颗粒有一定质量,以一定速度前进,具有惯性,当微粒随气流以一定的速度向着纤维垂直运动时,空气受阻改变方向,绕过纤维前进,微粒由于惯性的作用,不能及时改变方向,便冲向纤维表面,并滞留在纤维表面

16、细胞得率Y C:考虑碳源基质时,无论是需氧还是厌氧培养,宏观上碳源的一部分被同化为细胞组成物质,其余部分分别被异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及其它代谢产物。为了表示由碳源同化为细胞组成物质过程的转化效益,采用对碳的细胞得率Y C。

17、生物反应动力学:描述在一定条件下大量聚集的细胞群体动力学行为。

18、返混:反应器中停留时间不同的物料之间的混合称为返混

19、非结构模型:如果把菌体视为单组分,则环境的变化对菌体组成的影响可被忽略,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模型称为非结构模型

20、限制性底物:是培养基中任何一种与微生物生长有关的营养物,只要该营养物相对贫乏时,就可能成为限制微生物生长的因子,可以是C源、N源、无机或有机因子。

21、微分细胞得率(瞬时细胞得率):在分批培养时,培养基的组分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在培养过程中细胞得率系数不能视为常数,在某一瞬时的细胞得率称为微分细胞得率

22、均衡生长:在细胞的生长过程中,如果细胞内各种成分均以相同的比例增加,则称为均衡生长;

23、非均衡生长:细胞生长时胞内各组分增加的比例不同,称为非均衡生长。

24、临界溶氧浓度:微生物的比耗氧速率(比呼吸速率)随溶氧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溶解氧增加到一定值时,不再增加,这时的[DO]值称为临界溶氧浓度。

四、问答题

1、生物反应器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使产品的质量最高,生产成本最低。

2、生物反应器有哪几种操作方式?各如何操作?

间歇操作:将反应物和催化剂(底物和酶)一次性投入反应器,在适当操作条件下反应一定时间后,将反应液全部排出进行处理。

半连续操作:一边不断向反应器供给反应物,一边连续排出反应物的操作方式。

连续操作:反应过程中部分物料一次加入或取出,另一部分物料分批或连续的加入和取出。

3、谈谈生物反应器开发的趋势和方向

(1)开发活力高和选择性高的生物催化剂将继续占主要地位

主要途径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酶的初级结构,定向改造生物细胞,改进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得到更多的酶活性回收,更长的使用寿命。

(2)改进生物反应器热量、质量传递的方法

随生物催化剂比活力的提高,生物反应器的性能受传质传热的限制就急需解决,必须改进生物反应器传质传热的方法和设施。

(3)生物反应器正向大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4)一些特殊用途生物反应器得到较快的应用和开发。

例如,动物和植物细胞培养用反应器,固体发酵反应器,边发酵边分离的特殊反应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4、试述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与氧的满足度的概念

氧的满足度:溶解氧浓度与临界氧浓度之比

5、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有哪几种形式?举例描述

(1)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生物反应器

(2)动物细胞贴壁培养反应器

(3)动物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反应器:用微珠做载体,使单层动物细胞生长于微珠表面,并在培养液中进行悬浮培养。这种培养方式是将单层培养和悬浮培养相结合。

6、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有哪几种方法,举出两个应用实例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有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和包埋法。

(1)DL-氨基酸的光学拆分是工业化应用固定化酶的成功例子。利用固定化的氨基酰化酶实现DL-氨基酸的不对称水解,利用D-型和L-型氨基酸的溶解度不同和外削旋化反应来生产L-氨基酸。

(2)酶电极是利用固定化酶的成功例子。酶电极主要由电化学传感器和固定化酶两部分组成。

7、生物反应器设计和操作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1)生物催化剂(酶,微生物)的浓度和比活力

(2)反应器的传质和传热能力

8、试述交联法固定化酶与包埋法固定化酶的特点

交联法:(1)不需要载体(2)反应条件比较激烈,固定化的酶活回收率一般比较低(3)尽可能降低交联剂浓度和缩短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固定化酶的活性。

包埋法:(1)不需要与酶蛋白的氨基酸残基进行结合反应,很少改变酶的高几结构,酶活回收率高(2)酶容易失活

9、试述发酵过程中不断地通过通风和搅拌,气态中的氧经过哪些传递步骤到液相?

答:①从气泡中的气相扩散到气液界面;

②穿过气液界面;

③从气液界面扩散通过液膜到液相主体中;

④通过液相主体到细胞或细胞团外的液膜;

⑤通过细胞或细胞团外的液膜;

⑥穿过液相主体与细胞团之间的液固界面;

⑦扩散进入细胞团内;

⑧穿过细胞壁和细胞膜到达反应位点。

12、好氧机械搅拌罐式反应器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各自的结构特点如何?

机械搅拌器根据搅拌器所产生流体运动的初始方向可分为径向流搅拌器和轴向流搅拌器。(1)径向流搅拌器最典型的是涡轮式搅拌器,该类搅拌器对流体的剪切作用强烈,有利于气泡破碎以增大氧的传递速率,但其功率消耗大,作用范围小,且会对某些细胞产生伤害。多用于对剪切力不敏感的好痒细菌和酵母的培养过程。

(2)轴向流搅拌器典型的是螺旋桨搅拌器.其特点是转数高,产生的循环量大,混合效果好。但其造成的剪切力较低,对气泡的分散效果差。适合于要求反应器内流体混合均匀,剪切性能温和的细胞反应过程。

13、试述流加培养法与反复分批补料培养法的优缺点

流加培养法:优点:

反复分批补料培养法:优点:(1)解除底物抑制、产物的反馈抑制和葡萄糖的分解阻遏效应。

(2)延长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时间。(3)可避免在分批培养过程中因一次性投糖过多造成细

胞大量生长,耗氧过多的状况。(4)达到高浓度细胞培养。(5)稀释有毒代谢产物。缺点:(1)由于没有物料取出,产物的积累最终导致比生产速率的下降。(2)由于物料的加入增加了染菌机会。

14、试述双膜理论的要事有哪些?

答:

1) 在气液两个流体相间存在界面,在界面两侧各有一层稳定的薄膜,即气膜与液膜,这两层稳定的薄膜在任何流体力学条件下,均呈滞流状态(湍流时,滞流层薄;层流时,滞流层厚)。

2) 界面上不存在传递阻力,那么在两相界面上,两相浓度总是相互平衡的(气体中氧的浓度与溶解在液体中氧浓度处于平衡状态)。气液两相达到平衡3) 传递阻力都集中在气膜和液膜之中。即气膜和液膜以外无传递阻力,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中氧气浓度均匀。

15、与通用式机械搅拌罐相比,塔式生物反应器的优点是什么?

(1)省去了轴封,从根本上排除了因轴封造成的污染。

(2)反应器结构简单。

(3)功率消耗小。

(4)减少了剪切作用对细胞的损害。

17、动植物细胞培养与微生物细胞培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需要附壁(固体或半固体)生长;

(2)对培养基的营养要求相当苛刻,要求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血清等物料;

(3)对培养环境十分敏感,对温度、pH、溶氧浓度等条件都比微生物培养要严格得多;

(4)动物细胞对流体剪切力十分敏感,强烈的机械与通气鼓泡所引起的过大剪切力都会损伤细胞,使细胞破裂。植物细胞虽然有细胞壁,但对流体剪切力的耐受程度也要比微生物差;(5)由于动植物细胞的生长要比微生物缓慢得多,一般只有在高细胞密度下,才能得到一定浓度的产物。

(6)生长慢,又非常容易染菌,因此需要严格的无菌防范措施。

19、与单极连续培养相比,多级连续培养的优点是什么?

(1)有利于解决不同生产阶段有不同生产要求的矛盾,如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的温度不一至。

(2)有利于解决快速生长和营养物充分利用之间的矛盾。

20、说明动态法测量K L a的原理和方法

动态法测量K L a是利用溶氧电极进行的,测量的是真实发酵液的K L a值。

原理:

利用非稳态时,溶氧浓度的变化速率等于溶入的氧浓度和耗氧浓度之差,即:

18、列出几种常用的空气预处理流程,分析并评价各种流程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1)两极冷却加热空气除菌流程

优点:适用的气候条件广,操作参数可变范围大

缺点:设备投资稍高,冷却水耗量大

适合:湿度比较大的气候条件,适合于南方气候和夏天的北方

(2)冷热空气直接混合式节能除菌流程

优点:热能利用好

缺点:要根据气候条件调整热空气的量,要求自动化程度高

适合:冷热空气直接混合式节能除菌流程是根据热量平衡来调节冷热空气的量,使进入过滤器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均符合要求。

(3)一级冷却加热除菌流程。

优点:设备投资稍低,冷却水耗量少

缺点:只适合气候干燥(相对湿度小)的地区

适合:相对湿度小的气候条件而设计的,冬季北方

南昌大学最新完整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南昌大学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杨光焱南昌大学生物科学141班 5601114030 一、名词解释 1)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物质基础的学科。研究细胞成分的 物理、化学的性质和变化以及这些性质和变化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如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和表达产物的生理功能,以及细胞信号的转导等。 2)移动基因:又称转座子。由于它可以从染色体基因组上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是指在不同染色体之间跃迁,因此也称跳跃基因。 3)假基因:有些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 成出功能蛋白质,这些失活的基因称为假基因。 4)重叠基因:所谓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5)基因家族: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 因。 6)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7)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8)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 端粒.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 9)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 (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10)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11)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12)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13)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14)转录因子: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 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辅助转录因子等。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前训练题

训练一:选择题 1.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5 23 s ,则其时间常数和增益分别是(C )。 A. 2,3 B. 2,1.5 C. 0.4,0.6 D. 2.5,1.5 2.系统的传递函数(C )。 A.与外界无关 B.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 C.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D.完全反映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3.以下关于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时间响应就是系统输出的稳态值 B.由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组成 C.由强迫响应和自由响应组成 D.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 4.以下关于系统稳态偏差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稳态偏差值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 B. 稳态偏差值取决于系统输入和干扰 C. 稳态偏差与系统结构、参数、输入和干扰等有关 D.系统稳态偏差始终为0

5.已知某环节频率特性Nyquist 图如图所示,则该环节为(C )。 A.比例环节 B.微分环节 C.积分环节 D.惯性环节 6.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如图所示,则系统包含(D )个环节。 A.0 B.1 C.2 D.3 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传递函数) 7)(2(2 )(--+= s s s s s G 则该系统(B )。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无法判断 8.关于开环传递函数)(s G K 、闭环传递函数)(s G B 和辅助函数 )(1)(s G s F K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B )。 A.三者的零点相同 B.)(s G B 的极点与)(1)(s G s F K +=的零点相同; C.)(s G B 的极点与)(1)(s G s F K +=的极点相同; D )(s G B 的零点与)(1)(s G s F K +=的极点相同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简答题

1补料分批培养主要应用在哪些情况中? ①生长非偶联型产物的生产②高密度培养③产物合成受代谢物阻遏控制④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合成产物⑤补料分批培养还适用于底物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等情况。⑥此外,如果产物黏度过高或水分蒸发过大使传质受到影响时,可以补加水分降低发酵液黏度或浓度。 2比较理想酶反应器CSTR型与CPFR型的性能? 答: A停留时间的比较: 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同一反应,达到相同转化率时,两者所需的停留时间不同,CSTR型的比CPFR型反应器的要长,也就是前者所需的反应器体积比后者大。另外,以对两反应器的体积比作图可知,随反应级数的增加,反应器的体积比急剧增加。 B酶需求量的比较: 对一级动力学: 转化率越高,CSTR中所需酶的相对量也就越大。另外,比值还依赖于反应级数,一级反应时其比值最大,0级反应时其比值最小。 C酶的稳定性:0级反应时,CSTR与CPFR内酶活力的衰退没有什么区别。但如果反应从0级增至一级,那么,两种反应器转化率下降的差别就变得明显。CPFR产量的下降要比CSTR快得多,因而CPFR中酶的失活比CSTR中更为敏感。但是,如上所述,在某些场合,操作条件相同,要得到同样的转化率,CSTR所需酶的数量远大于CPFR所需的量。 D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 CSTR与CPFR中的底物浓度分布。由图可知,在CPFR中,虽然出口端浓度较低,但在进口端,底物浓度较高;CSTR中底物总处于低浓度范围。如果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的浓度成正比,那么对于CSTR而言,由于整个反应器处于低反应速率条件下,所以其生产能力也低。

3试着分析目前连续式操作难以大规模应用的原因? 连续培养的工业生产应用的受限原因(连续培养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研究领域)。 (1)杂菌污染问题。因连续培养以长期、稳定连续运转为前提,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必需不断地供给无菌的新鲜培养基,好氧发酵时,必需同时供给大量的无菌空气,这两种供给的过程中极易带来杂菌的污染,长期保持连续培养的无菌状态非常困难。 (2)变异问题。因工业化生产所用菌株大都是通过人工诱变处理的高度变异株,在长期的连续培养过程中容易使回复突变菌株逐渐积累,最后取得生长优势。 (3)成本问题,为降低成本,其一要使原料以最大的转化率和最大的产率转化为产物;是使发酵终了液中含有尽可能高的产物浓度,以缩小产物分离提取系统的规模和操作的费用。一些发酵过程其产物的分离提取费用约占生产总成本的40%以上;而对于大多数抗生素和精细化学品的发酵生产,其本身就是一个高成本分离过程的生产过程。而在连续培养过程中,流出的发酵液中产物浓度一般比分批培养、流加培养的低,结果加重了分离提取的负荷,在生产成本上没有竞争力。 4简述动植物细胞培养的特点难点,并与微生物细胞培养相比较 动植物细胞培养: 是一项将动植物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的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的特性 许多基因产物不能在原核细胞内表达,它们需要经过真核细胞所特有的翻译后修饰,以及正确的切割、折叠后,才能形成与自然分子一样的功能和抗原性。这就使动物细胞一跃成为一种重要的宿主细胞,用以生成各种各样的生物制品。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具有明显的表达产物的优点,为传统微生物发酵所无法取代。

南昌大学物理期末考试卷

南昌大学 20 05 ~20 06 学年第 1 学期期 终 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 B )卷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 适用班级: 学院: 系别: 考试日期: 06年1月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累分人 签 名 题分 27 25 38 100 得分 评卷人 一、 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7 分) 1. 下列各图所示的速率分布曲线,哪一图中的两条曲线能是同一温度下氮气和氦气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 ] f (v ) f (v ) v O f (v ) v O (B) (A) f (v ) (D) v O (C) v O V V 2V 1O T 1T 2 T a b 第1题图 第2题图 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在V -T 图上沿着一条直线从平衡态a 改变到平衡态b (如图). (A) 这是一个等压过程. (B) 这是一个升压过程. (C) 这是一个降压过程. (D) 数据不足,不能判断这是哪种过程 [ ] 3、两个质点各自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相同、周期相同.第一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 1 = A cos(t + ).当第一个质点从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正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时,第二个质点正在最大正位移处.则第二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A) )π21cos(2++=αωt A x . (B) )π21 cos(2-+=αωt A x . (C) )π2 3 cos( 2-+=αωt A x . (D) )cos(2π++=αωt A x . [ ]

4、图中所画的是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若这两个简谐振动可叠加,则合成的余弦振动的初相为 (A) π2 3. (B) π. (C) π2 1. (D) 0. [ ] 图(b) T 1 T 2 M 45° S A C f L B 图(a) 第4题图 第5题图 5、检验滚珠大小的干涉装置示意如图(a).S 为光源,L 为会聚透镜,M 为半透半反镜.在平晶T 1、T 2之间放置A 、B 、C 三个滚珠,其中A 为标准件,直径为d 0.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平晶,在M 上方观察时观察到等厚条纹如图(b)所示.轻压C 端,条纹间距变大,则B 珠的直径d 1、C 珠的直径d 2与d 0的关系分别为: (A) d 1=d 0+,d 2=d 0+3. (B) d 1=d 0-,d 2=d 0-3. (C) d 1=d 0+2,d 2=d 0+3. (D) d 1=d 0-2,d 2=d 0-3.[ ] 6、波长500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 0.25 mm 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d 12 mm ,则凸透镜的焦距f 为 (A) 2 m . (B) 1 m . (C) 0.5 m . (D) 0.2 m . (E) 0.1 m . [ ] 7、光强为I 0的自然光依次通过两个偏振片P 1和P 2.若P 1和P 2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30°,则透射偏振光的强度I 是 (A) I 0 / 4. (B)3I 0 / 4. (C)3I 0 / 2. (D) I 0 / 8. (E) 3I 0 / 8. [ ] O P Q S ν m v 2/2 8、光电效应中发射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的 (A) OQ (B) OP (C) OP /OQ (D) QS /OS 可以直接求出普朗克常量. [ ] 9、 假定氢原子原是静止的,则氢原子从n 3 的激发状态直接通过辐射跃迁到基态时的反冲速度大约是 (A) 4 m/s . (B) 10 m/s . (C) 100 m/s . (D) 400 m/s . [ ] (氢原子的质量m =×10-27 kg) x t O A/2 -A x 1 x 2

南昌大学会计学期末考试重点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成本、费用增加记借,减少记贷。 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减少记借。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只在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会计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 资产: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4. 负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须以资产或劳务承担的,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业务 5.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会计利润分为四个层次: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利润净额。

–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 利润净额=利润总额–所得税 7. 会计恒等式:会计恒等式也称为会计的方程式或平衡公式,用数学等式形式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 8.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分类、系统、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 9.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 10.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系统连续,分类的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手段11. 会计核算职能: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利用货币形式,从价值方面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客观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地会计信息。 12. 定期盘存制:以定期实地盘点来确定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根据存货的单价计算出结存的金额,再运用期初存货和本期购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倒算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和金额的一种存货核算和管理制度。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

填空题 1理想的酶反应器主要有两种:CPFR和CSTR 2养的传递有串联模型和并联模型(不好这样说) 3KLa中a大小取决于所设计的空气分布器,空气流动速率,反应器的体积和空气泡的直径等且空气泡的直径越小,越有利于传递 4的物理意义是最大反应速率和最大传质速率之比。Da准数越小,固定化酶表面浓度[S]s越是接近主题浓度[S],辨明最大传质速率越是大于最大反应速率,为反应控制。Da准数越小,越好。 5内部扩散与催化反应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影响,外扩散通常是先于反应。 6影响固定化酶促反应的蛀牙因素是:分子构象的改变,位阻效应,微扰效应,分配效应和扩散效应 7有效电子数:当1mol碳源完全氧化时,所需要氧的摩尔系数的4倍称为基质的有效电子数若碳源为葡萄糖,其完全燃烧是每摩尔葡萄糖需要 6mol,所以有效电子数是24,氧化一个有效电子伴随着焓值变化109.0KJ.即 8通过对细胞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关系的研究,为培养基中(组分)的选择提供参考 9影响酶催化反应的环境因素有(温度),(pH),浓度等。影响酶催化反应的浓度因素有(底物浓度)和(效应物浓度)。影响酶催化反应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浓度)。 10反应器放大的目的是使产品的(质优)和(成本低效益好);必须使菌体在大中小型反应器中所处的外界环境(相同)。 11若要消除外扩散限制效应,最常用的方法是();若是要消除内扩散限制效应,最常用的方法是()。 12影响机械通气搅拌发酵过程中体系溶氧系数的因素有(操作变量),(培养液的理化性质),(反应器的结构)。 13根据Garden模型,如果产物和细胞的速率-时间曲线的变化趋势同步,则该产物的生成模型是()。 15对米氏方程的讨论 当CS<>Km时,,属零级反应。当CS=Km 时,。Km在数量上等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6K 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Km是酶的特性常数:与pH 、温度、离子强度、酶及底物种类有

南昌大学C期末考试试卷(答案全)

南昌大学2003 ~2004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A’的ASCII码为65,n为int型,执行n =‘A’+‘6’-‘3’;后,n的值为B。 A)‘D’ B) 68 C) 不确定的值D) 编译出错 2.下列变量名中, A 是合法的。 A)CHINA B) byte-size C) double D) A+a 3.在static int B[3][3]={{1},{3,2},{4,5,6}};中, a[2][2]的值是C。 A)0 B) 5 C)6 D)2 4.若有定义int a=3, *p=&a ;则*p的值是 B 。 A)常量a的地址值B)3 C)变量p的地址值D)无意义 5.下列关于指针运算的各叙述中,不正确的叙述是 D 。 A)指向同一数组的两个指针,可以进行相等或不等的比较运算; B)可以用一个空指针赋值给某个指针; C)指向数组的指针,可以和整数进行加减运算; D)指向同一数组的两个指针,可以进行有意义的相加运算。 6. 已知x、y、z是int型变量,且x=3,y=4,z=5;则下面各表达式中,值为0的是 D 。 A)‘x’&&‘y’ B)x<=y C)x || y+z && y-z D) !((x

南昌大学系统生物学复习资料

系统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同源性(homology):进化过程中源于同一祖先的分支之间的关系。在进化上或个体发育上的共同来源而呈现的本质上的相似性,但其功能不一定相同。 直系同源: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的某一部分具有的同源性,不是整个物种之间的对比,只是其中的某些基因序列例如蛋白质的同源性,DNA序列的同源性。 并系同源:同一个基因组中有不同功能的同源基因,通过基因组、基因复制等过程形成。 分子钟:单位时间内同源蛋白质氨基酸顺序或DNA核苷酸序列取代的比率 有根树和无根树:有根树是具有方向的系统发生树(phylogenetic tree),包含唯一的节点,将其作为树中所有物种的最近共同祖先。把有根树去掉根即成为无根树。无根树是没有方向的,其中线段的两个演化方向都有可能。 分子系统树:根据生物大分子的序列资料建立起来的、用图解法表示的、类似树状的分子进化模型。 分子进化(molecular evolution):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演变现象。主要包括蛋白质分子的演变、核酸分子的演变和遗传密码的演变。 同源性搜索(Blast):应用最广泛的序列相似性搜索工具。 NCBI: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全球最大的生物信息资源中心 序列比对(alignment):为确定两个或多个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以至于同源性,而将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分子系统学:通过对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功能等的进化研究,来阐明生物各类群(包括已绝灭的生物类群)间的谱系发生关系的一门学科。转导: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

非编码RNA:除mRNA外的其他所有RNA(不参与编码蛋白质的RNA)。 snRNA基因:核内小RNA,它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剪接体的主要成分。 两点杂交:是基因定位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它首先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来确定两对基因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交换值来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 密码子偏爱:不同生物对编码同一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使用频率不同。 转录组:广义上指某一生理条件下,细胞内所有转录产物的集合,包括信使RNA、核糖体RNA、转运RNA及非编码RNA;狭义上指所有mRNA的集合。 基因组:一套染色体中的完整的DNA序列,包括其全部的遗传信息。 RFLP:指基因型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碱基的插入、缺失、重排或点突变所引起的。 启动子: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的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基因岛:是有横向起源迹象的一部分基因组。一个基因岛可以与多种生物功能相关,能与共生或病原机理相关,与生物体的适应性相关等。 snoRNA基因:是最早在核仁发现的小RNA,称作小核仁RNA,最初发现它们的生物功能是用来修饰rRNA的。 MicroRNA:是一类21~23 nt 的小RNA,其前体大概是70~100 nt 左右,形成标准的stem 结构,加工后成为21~23 nt 的单链RNA。microRNA 的作用机制是与mRNA 互补,让mRNA 沉默或者降解。 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的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蛋白酶体:是在真核生物和古菌中普遍存在的,在一些原核生物中也存在的一种巨型蛋白质复合物。在真核生物中,蛋白酶体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主要作用

课程名称:生化反应工程课程代码:288

XX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生化反应工程课程代码:328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生化反应工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在完成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等课程后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生物技术进行生化工程的研究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重点论述了生化反应过程动力学和生化反应器两个方面。前者着重论述了均相酶催化反应、固定化酶催化反应和细胞反应过程的基本动力学规律,并重点探讨了传递因素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对于生化反应器的设计和分析,则重点讨论了三种理想反应器,并适当介绍了对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生化反应工程有较系统的认识,达到熟悉并掌握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编写的,立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生物制药专业的培养方向。本大纲叙述的内容尽可能简明,便于自学。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和辅导考试,进行有关生化反应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考察和训练,并了解现代生化反应的进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了解生化反应工程的特点、任务、研究的对象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掌握均相酶催化反应、固定化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规律和动力学方程、传递因素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 3、掌握细胞反应过程计量学、细胞反应过程动力学的规律及动力学方程。 4、了解生化反应器的种类、基本设计方程和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的种类。掌握三种理想生化反应器、半间歇半连续反应器的设计式和相关的计算。 5、学习生化反应器的流动模型与放大,了解停留时间的定量描述和理想流动模型。掌握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分布密度函数及统计特征值的计算,熟悉三种非理想流动模型及相应的计算。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生物制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课,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课程与生物制药工程等学科之间有着承前启后的相互联系作用,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生物技术专业各学科的知识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一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化工程与生化反应工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南昌大学周易选修课期末大作业

NANCHANGUNIVERSITY 《周易》期末作业 (2014年) 学院:软件学院系:计算机软件 专业班级:东软121班 学生姓名:臧亚诚学号:8000612057 授课教师:陈悦职称:讲师

论《周易》的作用与影响 一、《周易》简要概述 (1) 二、《周易》的来源 (1) 2.1《周易》的作者 (1) 2.2《周易》名字的含义 (1) 2.3《周易》的的卦象 (2) 三、《周易》蕴含的哲理 (2) 3.1尚变 (2) 3.2贵中 (3) 3.3趋时 (3) 四、《周易》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 (4) 4.1一阴一阳之谓道 (4) 4.2阴阳不测之谓神 (4) 4.3日新之谓盛德 (4) 4.4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5) 五、《周易》的作用 (6) 5.1在历史上的作用 (6) 5.2在现代的作用 (6) 六、《周易》的影响 (7) 6.1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7) 6.2对法律思想的重要影响: (7) 6.3对医学的重要影响: (7) 6.4对哲学的重要影响: (8) 6.5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8) 七、参考文献 (9)

论《周易》的作用与影响 一、《周易》简要概述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至到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周易》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后人。 二、《周易》的来源 2.1《周易》的作者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指六十四卦的卦形和卦爻辞;“传”,指阐释《周易》经文的十篇专论,亦称“十翼”。有关《周易》的作者,班固撰《汉书.艺文志》,承司马迁之说,将《周易》经传的作者及创作时代扼要地概括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谓“上古”的伏羲氏画八卦,“中古”的周文王演绎为六十四卦并撰写卦爻辞,“近古”的孔子作《易传》十篇。 2.2《周易》名字的含义 关于《周易》名字的由来及其含义现在也是众说纷纭,现在大都认为:“周”字之义:一曰“周”指周代;二曰“周”字义取“周普”。尚有兼取两说,而实主“周普”之义者。“易”字之义,古今说者尤为多,择其要者约有七种:其一“易”为“蜥蜴”;其二、“易”一名而含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其三、以“日月”为“易”;其四、“易”兼有“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 1

南昌大学C++期末考试试卷(答案全)

一单项选择题 1.‘A’的ASCII码为65,n为int型,执行n =‘A’+‘6’-‘3’;后,n的值为 B 。 A)‘D’ B) 68 C) 不确定的值D) 编译出错 2.下列变量名中, A 是合法的。 A)CHINA B) byte-size C) double D) A+a 3.在static int B[3][3]={{1},{3,2},{4,5,6}};中, a[2][2]的值是 C 。 A)0 B) 5 C)6 D)2 4.若有定义int a=3, *p=&a ;则*p的值是 B 。 A)常量a的地址值B)3 C)变量p的地址值D)无意义 5.下列关于指针运算的各叙述中,不正确的叙述是 D 。 A)指向同一数组的两个指针,可以进行相等或不等的比较运算; B)可以用一个空指针赋值给某个指针; C)指向数组的指针,可以和整数进行加减运算; D)指向同一数组的两个指针,可以进行有意义的相加运算。 6. 已知x、y、z是int型变量,且x=3,y=4,z=5;则下面各表达式中,值为0的是 D 。 A)‘x’&&‘y’ B)x<=y C)x || y+z && y-z D) !((x>n;int a[n]; D) const int SIZE=10;int a[SIZE]; 16.采用函数重载的目的在于 D ; A) 实现共享B)减少空间 C) 提高速度D)使用方便,提高可读性 17.下列的各类函数中, C 不是类的成员函数。 A)构造函数B)析构函数 C)友元函数D)拷贝初始化构造函数 18.若有定义:int x , *p ;则正确的赋值表达式是 D 。 A) *p=*x B) *p=&x C) p=x D) p=&x 19.下列静态数据成员特性中, D 是错误的。 A) 说明静态数据成员时前边要加修饰符static; B) 静态数据成员要在类体外进行初始化; A)double func( int x ,int y ) B)int func( int x ;int y ) ; C)float func( int x ,int y ) ; D)char func( int x ,y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一个C++程序的执行从main 函数开始,到main 函数结束。 2.设有定义int x=3, y=4 ;则表达式x*=y+5的值为27 。若有定义int a=2 ;则执行完语句a+=a-=a*a ;之后,a的值为-4 。3.在C++ 中,只能用于整型操作数的算术运算符是% ;表达式3 / 2的结果为 1 。 4.在C++ 中,变量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指:变量名、变量类型和变量值。 5.设有定义int x=3, y=4,t ;则实现x,y两变量值交换的三个语句是:t=x ; x=y ;y=t ;。 6.在C++ 中,有两种给出注释的方法。一种是沿用C语言的注释符,即/* */ 。另一种是从它开始,直到它所在行尾的字符都为注释的注释符,即// 。 7.在C++ 中,函数在定义时可以预先定义出默认的形参值。默认形参值必须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定义。因为在调用时,实参初始化形参是按从左到右 的顺序。 8.在C++程序中,对刚创建的对象进行初始化的工作由构造函数来完成;而对象被删除前的一些清理工作则是由析构函数来完成的。 9.Visual C++ 6.0 集成开发环境界面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项目工作区窗口、文档窗口、输出窗口以及状态栏等组成。 10.类是逻辑上相关的函数与数据的封装。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与服务,称作特殊类对一般类的继承。 三、程序阅读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请在各程序的右侧空白部分,写出对应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

生化反应工程考试大纲

生化反应工程考试大纲 生物反应过程动力学和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反应工程的核心内容。生物反应过程动力学则包括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细胞反应过程动力学和固定化生物催化反应过程动力学;生物反应器则包括理想生物反应器操作模型、工业生物反应器传的传递特性、混合特性和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 一、酶催化反应过程动力学 M-M方程的动力学特征:速率与酶浓度、底物浓度的关系、动力学参数的含义及求法; 可逆抑制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竞争,非竞争和反竞争三种可逆抑制的动力学特点、表示方法及如何区分; 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的特点; 底物抑制与活化(变构酶催化)的动力学特点和其主要参数; 酶失活动力学的主要特征。 二、细胞生长及反应动力学 细胞得率系数、最大得率系数和呼吸商得概念和求法; 描述细胞生长的黑箱模型、结构模型和非结构模型的概念; Monod模型的动力学特征,μ、μmax和Ks的物理意义; 细胞不同生长阶段时μ的变化; 产物生成动力学的三种分类及其动力学特点; 底物消耗动力学的描述方法,Y X/S 与Y G 的关系; 三、固定化生物催化反应过程动力学 弄清空间效应、分配效应、扩散效应(包括外扩散和内扩散)、本征反应动力学和表观反应动力学的概念; 描述外扩散影响的无量纲数Da的物理意义以及用Da值判断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消除外扩散影响的方法; 描述内扩散影响的主要参数De、ф和η的定义,一级反应时ф1、η1的求法,用ф值大小判断反应的控制步骤;内扩散的消除方法; 表观梯勒模数Ф的定义;对一级M-M反应时Ф值的表示,用Ф值判断反应

控制步骤; 对一级反应,内外扩散同时存在时Bi、Da和ф1之间的关系,总有效因子的求法; 在扩散影响下的表观反应级数、表观化能和表观稳定性与其本征值有何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四、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型 分批式、连续式和半分批式(流加操作)各自有何操作特点,流加操作对细胞反应有何特殊意义; 对BSTR,反应时间和辅助时间、反应时间的确定、反应器有效体积的确定; 对单级CSTR,D与τm的关系,D、Dopt、Dc和Cx、Cs、DCx的定义式及求的确定; 法,τm与V R 对循环的单级CSTR,R和β的定义,D与μ的关系; 对CPFR,模型的特征,τp的求法,CPFR与CSTR的比较,CPFR与CSTR相串联的特征; 对流加操作,其操作过程中主要特征、恒速流加与指数流加各有何特点; 反应-分离相耦合对细胞反应的意义。 五、生物反应器的传递与混合特性 牛顿型流体与非牛顿型流体的主要差别; 氧在细胞反应中的传递阻力如何确定,大多情况下氧的传递阻力是什么; 细胞反应中供氧速率与耗氧速率的关系,即OTR与OUR的关系,Col、Col*、Colc之区别,Kla的动态测定法; 混合程度与混合尺度、宏观混合与微观混合,宏观流体与微观流体,混合过程主要机理; 2的意义,CSTR和CPFR的宏观混合特宏观混合模型:E(t)、F(t)、E和σ t 征参数值;多重串联模型的模型参数; 微观混合的混合程度和混合时间的概念。 六、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 生物反应器具备的主要特点;

南昌大学期末考试试题

南昌大学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简算题(25分) 1. 设某线性电路的冲激响应为h(t)=e -t +2e -2t ,求相应的网络函数H (s ), 并绘出极、零点图 2. 求 的原函数。 3. 求f(t)=sin(ωt)的象函数。 4.某有向连通图d G 的基本回路矩阵f B 为: 1 2 3 4 5 6 7 ???? ??????---=011010011000101011001f B 画出有向图d G ,写出全阶关联矩阵a A 。 .列写与上图d G 的回路矩阵f B 对应同一树的基本割集矩阵f Q 。 二.图示电路,电容C=0.5F ,以u c 和i L 为状态变量,写出电路的状态方程,并整理为矩阵形式(10分) 1H i L 2Ω - u s + 三.图示电路中,已知R=1Ω,C=1μF ,回转器回转常数 ) 22(1 2)(++=S S S F S

r=1000Ω,求1—1端等效元件参数。(10分) + u 1 - 四.图示电路中,直流电压源U s =5V ,R=2Ω,非线性电阻的伏安关系为: 现已知当0)(=t u s 时,回路中的电流为1A 。如果电压源u s (t)=cos(ωt )(V),用小信号分析法求电流i(t)。(10分) R U s + - u s - 五.电路如图所示,已知ω=1000rad/s, C=1μF, R=1Ω, L 1=1H ,H L 3 12=, 求: (1) u s( t)的有效值; (2) 电阻电压)(t u R ; (3) 电源发出的平均功率(15分) u s 1 - u R (t) + 3 2i i u +=V )t 2cos(216)t cos(21512u )t (s ω+ω+=

2007年南昌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7年南昌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工程: 2.鞘磷脂: 3.增色效应: 4.解偶联剂: 5.substrate cycle: 6.essential fatty acid: 7.翻译后加工: 8.α-/β-异头物: 二、判断下列句子对与错,并说明理由 1.K 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一种酶只有一个K m值。 2.mRNA的3'端大多具有poly A 尾链。 3.虽然两者的作用部位不同,但胰高血糖素的肾上腺素都能增高血糖含量。4.与NADH相似,NADPH也是主要经由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以提供ATP。5.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酶经磷酸化共价修饰后均转化成相应的低活性形式。6.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并非只是其β-氧化反应的简单逆转。 7.嘌呤霉素只能抑制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 8.长期不适用蔬菜、水果会导致V A、V B、V C、V D、V E等多种维生素的缺乏。9.溴化氰(CNBr)能断裂Gly-Met-Pro三肽。

10.氨甲酰磷酸既可合成尿素,又可合成嘌呤核苷酸。 三、问答题 1.简述组氨酸(His)的作用。(5分) 2.生活在北极的哺乳动物腿部及蹄内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请解释该现象。(6分) 3.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是谁?他或他们是哪个国家的?因何成就而获得此殊荣?(8分) 4.试述酶活性的调节方式有哪些?(10分) 5.请解释: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后,置于黑暗处的细胞存活率远不及暴露于光下的细胞。(6分) 6.从一个正常的人体中分离到的脱氧血红蛋白其pI为6.7,从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患者中分离的脱氧血红蛋白,其pI为6.9。 (1)请对这种差别提出结构基础; (2)若在pH7.5的条件下进行电泳,对血红蛋白的电泳行为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7.简要说明下列试剂在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测定中的作用。 (1)国体硫酸铵 (2)三氯醋酸 (3)巯基乙醇 (4)溴酚蓝 (5)十二烷基硫酸钠

南昌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王瑾然学号:6101113031 专业班级:电气131班 实验类型:■ 验证□ 综合□ 设计□ 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3.1.1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二、实验要求 1.了解和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 数表达式。 2.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 特性的影响。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计算机一台(Wind ows XP操作系统) 2.AEDK-labACT自动控制理论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https://www.doczj.com/doc/f03644721.html,bACT6_08软件一套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按下信号发生器的阶跃信号按钮(0→+4V阶跃),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的实际响应曲线Uo(t)。(2)改变比例系数,重新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2.观察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按下信号发生器的阶跃信号按钮时,等待完整波形出来后,移动虚拟示波器横游标到4V×0.632处,得到与惯性的曲线的交点,再移动虚拟示波器两根纵游标,从阶跃开始到曲线的交点,量得惯性环节模拟电路时间常数T。A6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 (2)改变时间常数及比例系数,重新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3.观察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调节调宽电位器使宽度从0.3秒开始调到积分输出在虚拟示波器顶端为止。 (2)等待完整波形出来后,移动虚拟示波器横游标到0V处,再移动另一根横游标到ΔV=1V处,得到与积分的曲线的交点,再移动虚拟示波器两根纵游标,从阶跃开始到曲线的交点,量得积分环节模拟电路时间常数Ti。A6输出端(Uo)的实际响应曲线Uo(t)。 (3)改变时间常数,重新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4、观察比例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打开虚拟示波器的单迹界面,点击开始,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2)待完整波形出来后,移动虚拟示波器横游标到1V(与输入相等)处,再移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英汉) 第八章 1,分解代谢反应(catabolic reaction):降解复杂分子为生物体提供小的构件分子和能量的代谢反应。 2,合成代谢反应(anablic reaction):合成用于细胞维持和生长所需分子的代谢反应。 3,反馈抑制(feedback inbition):催化一个代谢途径中前面反应的酶受到同一途径终产物抑制的现象 4,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ition):代谢途径中一个酶被该途径中前面产生的代谢物激活的现象。 5,标准自由能变化(△GO):相应于在一系列标准条件(温度298K,压力1atm(=101.325KPa),所有溶质的浓度都是mol/L)下发生的反应自由能变化。△GO′表示pH7.0条件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6,标准还原电动势(EO′):25℃和pH7.0条件下,还原剂和它的氧化形式在1mol/L浓度下表现出的电动势. 第九章 1,酵解(glycolysis):由10步酶促反应组成的糖分解代谢途径。通过该途径,一分子葡萄糖转化为两分子丙酮酸,同时净生成两分子A TP和两分子NADH。 2,发酵(fermentation):营养分子(Eg葡萄糖)产能的厌氧降解。在乙醇发酵中,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CO2。 3,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现象。 4,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lation):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这种磷酸化与电子的传递链无关。5,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AC)、Krebs循环。是用于乙酰CoA 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经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6,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供给的反应,例如由丙酮酸羧化酶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7,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中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通过该循环可以使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萄糖。乙醛酸循环绕过了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两个CO2的步骤 第十章 1,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re pathway):那称为磷酸戊糖支路。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的两用人才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2,糖醛酸途径(glucuronate pathway):从葡萄糖-6-磷酸或葡萄糖-1-磷酸开始,经UDP-葡萄糖醛酸生成葡萄糖醛酸和抗坏血酸的途径。但只有在植物和那些可以合成抗坏血酸的动物体内,才可以通过该途径合成维生素C。 3,无效循环(futile cycle):也称为底物循环。一对酶催化的循环反应,该循环通过ATP的水解导致热能的释放。Eg葡萄糖+ATP=葡萄糖6-磷酸+ADP与葡萄糖6-磷酸+H2O=葡萄糖+P i反应组成的循环反应,其净反应实际上是ATP+H2O=ADP+Pi。 4,磷酸解(phosphorolysis)作用::通过在分子内引入一个无机磷酸,形成磷酸脂键而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