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_王树进 (1)
- 格式:pdf
- 大小:288.36 KB
- 文档页数:8
我国省域农业贡献率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作者:张军茹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3期摘要:农业是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有所不同,本文主要针对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选取2015年的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具体分析了农业贡献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我国农业贡献率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经济水平和气候因素与农业贡献率有负相关关系,人力数量和水利设施与农业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人力质量对农业贡献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农业贡献率;空间计量模型;空间依赖性中图分类号:F323.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9-0-01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贡献率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本文中的农业贡献率表示农业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程度,即农业产值的增长量占经济增长量的比重。
本文通过空间计量的方法分析各个省份农业贡献率的不同,研究农业贡献率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发展及空间变化,探索农业贡献率对空间的依赖性。
本文以各省的农业产值与本省的经济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衡量农业贡献率的指标,用符号Y表示。
对农业贡献率的影响因素分别选取了GDP、人力资本数量(RLSL)、人力资本质量(RLZL)、水利设施(SLSS)、气候因素(QHYS)五个指标。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二、实证结果分析空间计量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用来处理不同地理单位的空间互动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突破了时间序列纵向相关的研究,考虑了空间横向上的相关性,对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
空间计量方法的分析步骤一般是先利用Moran’sI检验被解释变量是否有空间相关性,如果该变量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则可以继续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本文做出了2006年—2015年农业贡献率的Moran’sI指数,2006年到2008年莫兰Moran’sI指数在0.316左右浮动,2009年以后,该值则上升至0.324,并且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到2015年该值达到0.33以上。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5届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记者:农业是传统产业,乍一看与新质生产力完全不沾边。
我们为什么要在农业领域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毛世平(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农业可以而且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人多地少、粮食供求紧平衡〔注〕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这导致我国粮食安全基础还不够稳固。
与非农产业相比,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
同时我国农业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在一些重要领域还存在不少"卡脖子"问题。
因此,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尤为迫切。
记者: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质"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林青宁(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蓝图、新的生产要素、新的装备产品4个方面。
将基因编辑、生物育种、人工智能设计等前沿育种技术融合发展,催生具有颠覆性的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实现性状的精准定向改良发展,这就是新的科学发现。
新的技术蓝图是一种在原理、实现路径等方面与当前技术蓝图有着本质区别的创新方式。
以生物制造技术为例,这一新兴的技术正逐步推动未来食品产业的快速迭代,我们能够开发出更加健康、营养、可持续的食品产品。
新的生产要素尤其需要重视数据的应用。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变革,将催生新质生产力。
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农用北斗终端等农业机器则属于新的装备产品。
王晓君(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质"体现在农业生产方式大变革。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助力农业生产实现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借助传感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等工具,可以实现对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关键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的模式研究——基于“内循环”为主体的视角马银戌 田 铭(河北经贸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摘 要:论文基于翔实的普查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河北省11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市场基础、环境基础、资源基础、设施基础和人力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区域间的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下,全面提升和促进河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熵值法;综合评价;聚类分析 基金项目:河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重点课题(201806002)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21)03.0118-06一、引言休闲农业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人群的娱乐休闲需求,合理利用农业农村的资源,是一种具有集农业生产与观光价值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此可以满足游客多种娱乐休闲需求[1]。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在疫情常态化的新形势下,疫情不仅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在改变着国际政治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多方面打压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国际形势不容乐观。
2020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今后经济工作主基调。
对于具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内循环”发展能力的重要领域和基本保障[2]。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看依然只是农业大省,还没有发展成为农业强省,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支撑较弱、科学规划不足从而市场竞争力较弱。
尽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内大循环的格局下,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自身发展活力[3]。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郭焕成;任国柱
【期刊名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界定和阐述了休闲农业的概念、基本特性、主要功能以及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背景与需求、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类型做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我国今后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总页数】6页(P66-71)
【作者】郭焕成;任国柱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 仇丹丹
2.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 陈刚
3.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J], 董崇龙
4.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J], 罗辉;
5.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天水麦积区为例 [J], 蒲彦伦;韩旭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4月 第20卷 第2期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WuxiVocationalInstituteofCommerceApr.2020 Vol.20 No.2 收稿日期:2019 12 28作者简介:芦雪静(1994—),女,山西汾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旅游规划。
山东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及开发潜力测度研究芦雪静(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 要:开发休闲农业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下发展新型农业的重要途径。
基于ArcGIS软件对山东省16个地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识取,以及对其开发潜力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科学测度16个地市休闲农业开发潜力。
研究表明:济南、威海两市休闲农业开发潜力巨大,滨州、东营、德州3个地市开发潜力最差;山东省16个地市休闲农业开发潜力按照综合指数大小可划分为4个区域:强区域、较强区域、中等区域以及弱区域,其中鲁西南地区属于中等区域,强区域的沿海地区与弱区域的内陆地区休闲农业开发潜力差距较大。
关键词: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开发潜力;测度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4806(2020)02 0066 05SpatialDistributionandDevelopmentPotentialMeasurementofLeisureAgricultureinShandongProvince犔狌犡狌犲犼犻狀犵(ManagementCollege,OceanUniversityofChina,Qiangdao266100,China)Abstract:ThedevelopmentofleisureagricultureisanimportantwaytodevelopnewagricultureinShan dongprovince.BasedonArcGIS,16demonstrationsitesofleisureagricultureinShandongprovincewereidentified,andtheirdevelopmentpotentialwasevaluatedfromthreedimensionsofproduction life ecologyandwasscientificallymeasuredbyfactoranalysisandclusteranalysisaswell.TheresearchshowsthatleisureagricultureinShandongisconcentratedinJinanandWeihai,withhugedevelopmentpotential,whileBinzhou,DongyingandDezhouhavetheworstdevelopmentpotential.Accordingtothecomprehensiveindexofdevelopmentpotential,the16citiescanbedividedintofourregions:strong,alittlestrong,middleandweak.butthereisabiggapbetweenthecoastalareasinstrongregionsandtheinlandareasinweakregions.Keywords:leisureagriculture;spatialdistribution;developmentpotential;measure 关于休闲农业的研究,国外重点对休闲农业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认为休闲农业的概念多和农场的经营活动相关,休闲农业是在农场中发展起来的旅游业或休憩产业[1],也包括在乡村环境下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和相关的观光游憩活动[2]。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5)(四)数据来源与处理 (6)二、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7)(一)草原资源状况 (8)(二)畜牧业生产现状 (10)(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1)三、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时空变化特征 (12)(一)数据预处理与空间统计方法 (13)(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14)(三)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15)(四)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对比分析 (17)四、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8)(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19)(二)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21)(三)实证结果分析 (22)(四)结果讨论与解释 (23)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25)(一)主要研究结论 (26)(二)政策建议 (27)(三)研究展望 (28)一、内容简述本研究聚焦于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深入探索其时空变化的特征,并分析影响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
通过综合运用遥感技术、GIS空间分析以及统计学方法,我们能够全面捕捉草原畜牧业的动态变化,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剖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多重因素。
本研究不仅关注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现状,还着重分析了其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结合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我们对比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点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情况,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其时空变化的特征。
本研究还从多个维度探讨了影响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导向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共同塑造了草原畜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研究旨在全面揭示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质量农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草原畜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85--农业经济与管理 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满琪1,朱红梅1,刘军2,王小虎1 (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摘要:构建2012—2021年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法对其时空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并引入障碍度模型、空间杜宾模型探索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
研究发现,2012—2021年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曲折上升态势但还有待提高,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其呈现空间正自相关的集聚分布模式且集聚程度增强,主要集聚类型为HH 集聚型(长株潭、洞庭湖地区)和LL 集聚型(大湘西地区)。
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主要障碍因素为城镇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支持力度、区域交通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医疗条件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都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发展水平还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区域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资金、人才、技术支撑等建议。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时空演变;影响因素;湖南省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 (2024)02-0085-08 S tudy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n Hunan ProvinceM AN Qi 1,ZHU Hong-mei 1,LIU Jun 2,WANG Xiao-hu 1(1. College of Resource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PRC; 2. Hun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 : B 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n Hunan Province from 2012 to 2021 and using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this study analyze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and the obstacle degree model and spatial Dubin model were introduced to explor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so as to 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n Hu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2012 to 2021,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of Hunan Province showed a zigzag upward trend, but it still needed to be improved,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had the characteristic of "high in the northeast and low in the southwest". It presented a spatial positive autocorrelation agglomer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was increasing, and main agglomeration types were HH agglomeration type and LL agglomeration type.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unan Province were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The government support,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level, medical condition level and opening-up level all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it, 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level also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Hence, the study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regional layout, and to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to strengthen reg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to achieve common development;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consortium and build a modern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the policy support system and strengthen financial, talent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Key words : a 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Hunan Province 引用格式:满琪,朱红梅,刘军,等. 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24(2):85-92. DOI:10.16498/ki.hnnykx.2024.002.01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