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0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0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来源: 国家海洋局 更新时间: 2005-01-26

2004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有效开展了防灾减灾工作。在对2004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0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
 
国家海洋局局长:
2005年1月 北京

目 录
·1.概况
·2.风暴潮灾害
·3.赤潮灾害
·4.海浪灾害
·5.海冰灾害
·6.溢油灾害
1. 概况
2004年我国海洋灾害属正常年份。风暴潮、赤潮、海浪、溢油等灾害共发生155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4亿元,死亡(含失踪)140人(见表1)。
2004年我国因风暴潮、赤潮和海浪等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上年减少约33%。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15亿元,死亡(含失踪)49人,为2004年的主要海洋灾害;海浪灾害造成直接损失2.07亿元。赤潮和溢油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海冰未造成明显直接经济损失。
表1 2004年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表
灾 种 发生次数 死亡(失踪)
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 风暴潮 19 49 52.15亿元 赤 潮 96 无 6.5万元 海 浪 35 91 2.07亿元 溢 油 5 无 - 海 冰 - - - 合 计 155 140 54.22亿元 注:近岸浪灾害损失含在风暴潮灾害损失中
图1 1989~2004年海洋灾害经济损失
图2 1989~2004年海洋灾害死亡(含失踪)人数
2. 风暴潮灾害
3. 赤潮灾害
2004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96次,其中渤海12次,黄海13次,东海53次,南海18次,累计面积约26,63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约12,080平方公里。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20余次,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主要有毒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棕囊藻等。
赤潮发现次数较上年减少23次,其中渤海持平,黄海增加8次,东海减少33次,南海增加2次。

2004年,影响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赤潮事件如下:
● 5月13~19日,浙江省渔山列岛附近海域赤潮,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东海原甲藻。
● 5月15日,浙江省中街山海域赤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具齿原甲藻。
● 5月26日,浙江省苍南大渔湾以东海面赤潮,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具齿原甲藻。
● 6月11日,山东省黄河口附近海域赤潮,面积约1,85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球型棕囊藻,有毒性。
● 6月12日,天津市附近海域发生赤潮,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有毒性。
● 6月11~13日,长江口外至花鸟山、嵊山海域赤潮,面积约1,000 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具齿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

● 6月29日,浙江省中南部自舟山虾峙岛至台州列岛以南海域赤潮,总影响面积约2,000 平方公里。
2004年,全海域发现赤潮的次数较上年减少,面积增加,赤潮未对海水养殖业构成明显影响,有毒赤潮未对水产养殖造成影响,经济损失较上年明显减少。


4. 海浪灾害
2004年我国近海海域共发生35次4米以上海浪过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7亿元,死亡(含失踪)91人。其中台风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6亿元,死亡(含失踪)34人;冷空气与气旋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1亿元,死亡(含失踪)57人。
4.1台风浪灾害
2004年我国近海海域共发生16次4米以上台风浪过程,6次台风浪过程造成严重海浪灾害。
● "电母"台风浪灾害
受"电母"(Dianmu)台风与冷空气共同影响,6月18~20日东海和黄海出现4米以上的海浪。旅顺市沿海水产养殖受灾面积40公顷,损毁渔船94艘,直接经济损失520万元。
● "云娜"台风浪灾害

"云娜"台风于8月11~13日先后在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黄海形成5~12米台风浪。受台风浪袭击,浙江省沿海台州市、温州市、宁波市、舟山市等市、县的渔业受到严重损失;福建省宁德、福州、莆田 15个县市和上海市的渔业、水利设施也受到严重损失(见表2)。

● "艾利"台风浪灾害
"艾利"台风于8月21~26日先后在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黄海形成4~10米台风浪。"艾利"台风浪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给福建省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 48个县市和浙江省温州、台州两市的渔业、水利设施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见表2)。
● "暹芭"台风浪灾害
"暹芭"(Chaba)台风于8月25~26日在东海和黄海形成4~6米台风浪,辽宁省庄河市沿海地区被台风浪冲毁道路 2,600米、围堰610米、海堤200米、台筏13,100台,损失水产品9,000吨,损毁渔船32艘,直接经济损失9,012万元。
● "桑达"台风浪灾害
"桑达"(Songda)台风9月5~8日先后在东海、黄海形成4~12米的台风浪,江苏省外海损毁渔船5艘,死亡12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 热带风暴海浪灾害
受热带风暴(0411)影响,7月27日在南海东北海面形成4米以上的海浪,广东省"粤南澳33090"货轮在广东省南澎附近海面沉没,直接经济损失 1,000万元,死亡、失踪22人。
4.2 冷空气与气旋浪灾害
2004年,我国近海海域共发生19次4米以上冷空气与气旋浪过程,造成严重灾害(见表3)。
表3 2004年冷空气与气旋浪引起的海浪灾害
时 间 地 点 致灾原因 灾 情 死亡
(失踪)人数 经济损失
(万元) 1月15日 浙江苍南炎亭附近海域 东海气旋浪 浙苍渔4921轮沉没 - 25 1月27日 22°50′ N
118°09′ E 冷

空气浪 沉没1艘渔船 10 13 2月2日 219/7渔区 冷空气浪 浙玉渔1752轮沉没 - 22 2月3日 广东惠来附近海域 冷空气浪 粤潮阳12096轮沉没 7 500 2月9日 长江口外 冷空气浪 1艘渔船沉没 1 10 2月23日 广东粤东海面 东海气旋浪 浙江上虞市"松茂8号"货船沉没 9 1,500 3月2日 浙江嵊泗绿华山南锚地 东海气旋浪 沉没1艘货船 - 957 3月17日 151/4渔区 东海气旋浪 浙普渔6119轮和2艘渔船沉没 - 13 30°26′ N
25°20′ E 4月8日 23°21′ N
118°59′ E 东海气旋浪 沉没渔船1艘 - 10 5月17日 江苏沿海 东海气旋浪 沉没渔船2艘,冲毁100米海堤 3 50 6月16日 山东日照沿海 黄海气旋浪 沉没57艘渔船,冲毁100米海堤 4 220 8月15日 大连开发区附近海域 渤海气旋浪 网箱养殖海产品损失500吨, 13艘渔船沉没 - 4,000 9月7日 河北省昌黎附近海域 黄海气旋浪 1艘渔船沉没 4 30 9月8日 普陀桃花和岱山附近海面 东海气旋浪 普渔3161轮和浙岱渔15567轮沉没 3 51 9月8日 23°11′ N
117°28′ E 东海气旋浪 沉没2艘渔船 - 12 温州沿海 9月14日 辽宁省庄河市附近海域 黄海气旋浪 冲毁10,000立方米水体大棚、养殖台筏937台、虾池181.3公顷,海堤决口240米、损毁海堤600米。 - 948 9月14日 秦皇岛港第5施工现场 黄海气旋浪 1人卷入海中 1 - 9月14日 山东省日照岚山附近海域 黄海气旋浪 沉没1艘渔船 1 30 10月1日 镇海北仑港码头 东海气旋浪 浙岱渔04703轮浙象渔20109轮沉没 - 43 29°56′ N
122°49′ E 10月17日 31°46′ N
125°07′ E 东海气旋浪 浙椒渔6091#轮和浙象渔26020轮沉没 13 90 21°56′ N
132°09′ E 11月12日 229渔区 冷空气浪 浙岭渔4833轮沉没 - 15 11月26日 山东龙口港附近海域 冷空气浪 福建"海鹭15"轮沉没 1 1,500 合 计 57 10,039
5. 海冰灾害
2003/2004年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的冰情偏轻(2.0级)。2004年1月下旬和2月上旬渤海和黄海北部的流冰达到最大范围,辽东湾沿岸最大流冰范围63海里,一般冰厚10~15厘米,最大40厘米;渤海湾沿岸最大流冰范围17海里,一般冰厚5~10厘米,最大20厘米;莱州湾沿岸最大流冰范围20海里,一般冰厚5~10厘米,最大15厘米;黄海北部最大流冰范围20海里,一般冰厚10~15厘米,最大冰厚30厘米。
在2004年冬季严重冰情期间,海冰对出入辽东湾沿岸港口的船只影响较为严重;进出渤海湾天津港的船只也受到一定影响;莱州湾冰期较短,对出入莱州湾沿岸港口的船只影响较小;黄海北部东港及鸭绿江口附近港口受海冰影响较为严重。但没有造成明显经济损失。
6. 溢油灾害
2004年统计到海上溢油事件5起,其中1起造成我国近年来较大的一次海洋污染事件。

● 1月17日,乐清市瑞银海运有限公司"振乐油11

"轮,与芜湖市晨光船务有限公司"新晨光2"轮发生碰撞,船体破损,约9吨柴油入海,造成海域污染。
● 3月6日,越南籍"太平洋鹰"轮在锦州港发生泄漏,锦州港区的海面、油码头等受到污染。
● 3月11日,闽江口发生溢油事件,溢油76吨,0.14平方公里海域受到污染,持续20天。
● 7月8日,江西省赣州江海航运公司"金赣6"轮与韩国籍"西汉银河"轮在渤海海峡(38° 21′N、121°23′E)发生碰撞,"金赣6"轮沉没,燃油溢出,污染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 12月7日,巴拿马籍集装箱船和德国籍集装箱船在珠江口发生碰撞,其中德国籍船燃油舱破损,约1,200吨燃油溢漏,8日中午在海上形成了长9海里、宽200米的油带,造成我国近年来较大的一次海洋污染事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