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槐尺蠖昆虫信息素组分的全合成新法

国槐尺蠖昆虫信息素组分的全合成新法

国槐尺蠖昆虫信息素组分的全合成新法
国槐尺蠖昆虫信息素组分的全合成新法

国槐尺蠖昆虫信息素组份的全合成新法(Ⅰ)3

龚考才 黄 瑜1 于 源1 刘 林 杜 军 杜 曦

(泸州医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 646000 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摘 要 目的:合成国槐尺蠖昆虫信息素两种主要组份(3Z,6Z,9Z23,6,92十七碳三烯(07)和(3Z,6Z,9Z)23,6,92十八碳三烯(09)。方法:Cu(I)催化及相转移条件下,以丙炔醇为基本原料,末端炔的炔丙基化反应作为关键反应进行合成。结果:实现了主要组份07和09的全合成,收率良好。结论:合成新法解决了重排副反应问题,且新法具有区域选择性强,目标物收率高等优点。新法对进一步合成有关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Cu(Ⅰ)催化;相转移催化;末端炔;1,4一二烯或多烯;国槐尺蠖;昆虫信息素

国槐尺蠖(Macaria E longaria Leech)是危害我国北方重要树种国槐的一种主要害虫,其信息素的活性成份由李正名等[1]于1988年确定。后来的研究表明[2],另外两种主要组份为(3Z,6Z,9Z)-3,6,9一十七碳三烯(07)和(3Z,6Z,9Z)-3,6,9-十八碳三烯(09)

此类昆虫信息素组份的结构中,均含有非共轭二烯或多烯。研究表明,这一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不仅与功能团和碳链的长度有关,而且与双键的位置,构型和异构体纯度有很大的关系[3]。因此,该类信息素的合成,其非共轭二烯或多烯的构建就显得尤其重要。构建非共轭二烯或多烯的经典方法大致有两类,一是采用金属炔化物的烯丙基化,再将叁键选择性还原为双键;二是采用wittig反应从醛酮出发构建所需的非共轭二烯或多烯。这两类方法在天然产物,尤其是昆虫信息素的合成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4]。在实际运用中,它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第一类方法的反应条件苛刻,无法避免烯(炔)丙基重排副产物的生成,炔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如羟基)尚须保护,目标物的收率较低;wittig反应构建非共轭二烯或多烯,其立体选择性不易控制,产物多为几何异构体混合物,此外,磷叶立德的制备也并非都很成功,等等。

对Cu(Ⅰ)催化及相转移条件下,末端炔的烯(炔)丙基化反应构建1,4烯炔、二炔化合物的新方法[5],我们做了一系列工作[6~10]和改进[11],研究表明,该新方法解决了尽人皆知的烯(炔)丙基化重排副反应问题,并且反应具有区域选择性强、炔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如羟基)无需保护,目标物收率高等优点。因此,将改进的新方法应用于含1,4烯炔,二炔(二烯或多烯)结构的天然产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中,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合成方案

采用本课题组改进后的反应条件[1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4h,溶剂为CH2Cl2,碱为30%NaOH 溶液,N2保护,反应物和试剂的量之比为n-Bu4NBr:CuBr:末端炔:烯(炔)丙型物=0105∶0110∶110∶110,以丙炔醇为基本原料,以该反应做关键步骤,合成了国槐尺蠖昆虫信息素的两种主要组份 07 和09,合成路线如下。

OH

a

91%OH

b

88%OTS

c

85

%OH

d

75%OTS

01 02 03 04 05

e

80%

f

96%

06 07

g

80%

h

96%

08 09

 3四川省教委重点资助项目

6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 ollege V ol.23 N o.1 2000

2 结果与讨论

(1)采用端炔与炔丙型化合物偶联制备非共轭二炔或三炔,收率良好。T LC跟踪反应,未发现炔丙基重排副产物生成。

(2)采用P-2Ni催化加氢还原多个炔键为全顺式双键,收率均大于90%,用G C/MS测得其几何纯度均大于98%。

(3)本文实现了目标物07和09的全合成,其总收率分别为38%和40%,为目标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有效可靠的途径,也为国槐尺蠖的测报和防治研究提供了试样。

(4)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改进后的反应体系[11]非常适合非共轭二炔或多炔的合成,同时进一步证实该反应所具有的优点。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两种组分[化合物(07)、(09)]对尺蠖种昆虫有较强的性引诱作用。另一组分的生物活性测试正在进行之中。

3 实 验

3.1 仪器

IR用FT-IR170SX波谱仪,液膜或K Br压片法测定;1H NMR用FX-90Q波谱仪测定(T MS为内标, C DCl3为溶剂);MS用Finnigan-MAT4510型G C/MS 仪测定;N D由阿贝折光仪测定。

3.2 试剂

P-2Ni、HC≡C(CH2)6CH3和HC≡C(CH2)7CH3由本实验室自制,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温度与压力均未较正。

3.3 合成

3.3.1 02的制备

在250ml反应管中加入5160克(100mm ol)丙炔醇,1144克(10mm ol)CuBr,1161克(5mm ol)n-Bu4NBr,50ml30%NaOH液和100mlCH2Cl2,在N2保护下于25℃搅拌30min,用注射器加入1019克

(100mm ol)E tBr和20mlCH2Cl2的混合液,加毕,在N2保护下于25℃搅拌反应24h。停止反应,分离有机层,用2×20mlCH2C L2洗涤残渣,合并有机层,饱和NaCl液洗至中性,无水MgS O4干燥过夜后,N2氛围中蒸去CH2Cl2,残余物减压蒸馏得8148克纯品02收率91%,b.p.47-49℃/1.0kPa,IR(液膜):3361 (OH),2226(C≡C),1013(0-H)cm-1;δH=4128~4123(2H,t,OCH2),2128~2119(2H,m,CH3CH2,1161 (1H,s,OH),119(3H,t,CH3)ppm;M/Z(EI,%)

:84(M+,90),67(C

CH3CH2

H

C

+CH2

H

,100)

3.3.2 03的制备

在250ml三颈瓶中,加入60mlE t2O,100mm olTsCl (对甲苯磺酰氯)和150mm olNaOH,在N2保护下加入90mm ol02溶于30mlE t2O溶液,再加入30mlE t2O,室温搅拌反应8h,将反应液慢慢倾入300ml蒸馏水中,分出有机层,3×50ml饱和NH4C L液洗涤有机层,无水MgS O4干燥过夜,蒸去溶剂得18185克淡黄色透明液03,收率88%,IR(液膜):2241(C≡C),1598 (θ),1371(C-O),1175(S=O)cm-1;δH,7198~7124(4H,dd,4×Ar-H),4172~4167(2H,t,OCH2), 2149~2145(3H,S,Ar-CH3),2114-1198(2H,tq, CH3CH2),0198(3H,t,CH2CH3ppm;M/Z(EI、%):238 (M+,5),139(Phs o+2k KG32l,100)

3.3.3 04的制备

在干燥的250ml反应管中加入3192克丙炔醇(70mm ol),1100克CuBr(7mm ol),1113克n-Bu4NBr (3.5mm ol),35ml30%NaOH和70mlCH2C L2,在N2保护下25℃搅拌30min,用注射器加入16166克03和15mlCH2C L2混合液,在N2保护下25℃搅拌反应24h。停止反应,分离有机层,用2×20mlCH2C L2洗涤残渣,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无水MgS O4干燥过夜,N2氛围中蒸去CH2C L2,经低压快速层板分离(硅胶H,石油醚:乙酸乙酯=10∶1),脱除洗脱剂后得713克无色液体04,收率85%,n D 114904,IR(液膜):3660(OH),2884(CH),2246(C≡C)cm-1;δH:4121(2H,t,≡-CH2O),3188(1H,s, OH),3113(2H,m,≡-CH2-≡)2116(2H,tq.-CH2 -≡),1,11(3H,t,CH3)ppm;m/z(EI,%):122(M+, 10),91(HC≡C CH2C≡CCH2CH2+,100)

3.3.4 05制备

与03的制备流程相似。50mm ol04与55mm olTsCl反应得10135克无色透明液体05,收率75%,IR(液膜):2260(C≡C),1600(),1495(S =0)cm-1;δH:7180~7130(4H,dd,4×Ar-H),4167 (2H,t,OCH2),3100(2H,m,≡-CH2≡,J=212HZ), 2141(3H,S,Ar-CH3),211(2H,tqCH2CH3,J= 715HZ),1107(3H,t,CH2CH3)ppm;M/Z(EI,%):276 (M+,48),107(CH3CH2C≡CCH2C≡CCH2+,100)

3.3.5 06制备

06的制备与04的制备流程相似。4141克

05(15mm ol )和HC ≡C (CH 2)6CH 31186克(15mm ol )反

应,得2173克06,(T LC 跟踪反应后,未发现炔丙基重排副产物生成)收率80%,b.p134~136℃/

018kPa ,IR (液膜):2924(CH ),2248(C ≡C )cm -1;

δH :3131~3112(4H ,m ,2×≡-CH 2-≡

),2130~2106(4H ,m ,2×≡-CH 2),1127(10H ,m ,5xCH 2),1113(3H ,t ,CH 3CH 2C ≡C ),0188?3H ,t ,CH 3(CH 2)5-)ppm ;M/Z

(EI ,%):

228

(M +,

3),

129

(

+,100)

3.3.6 07的制备

在250ml 三颈瓶中,置2148克Ni (OAc )214H 2O

(10mm ol )和90ml95%乙醇,溶解后用H 2净化反应系统。搅拌下注入0140克NaBH 4(100mm ol )溶于10ml 无水乙醇的溶液,制得黑色的p -2Ni 催化剂。通入H 2,待H 2体积不再变化后,注入溶于5ml 无水乙醇的214克乙二胺的溶液,再次用H 2净化反应系统。将2128克06(10mm ol )溶于10ml 无水乙醇,注入烧瓶中,定量加氢236ml (15℃,9614kPa )。过滤除去催化剂,将滤液倾入100ml 蒸馏水中,4×25ml 正已烷萃取,2×25ml 蒸馏水洗涤萃取液,无水MgS O 4干燥过夜,减压除去溶剂后得2125克无色液体07,N 20D 114876,收率96%,全顺式纯度大于98%(G C/MS 测定)。IR (液膜):3011,2926(CH ),1658,722(

C

H C

H

)cm -1;δH :5135(6H ,m ,3×CH =CH ),2180(4H ,m ,2×CH =CHCH 2CH =CH ),2105(4H ,m ,2×CH =CHCH 2CH2-),1126(10H ,m ,-CH 2(CH 2)5CH 3),0191(3H ,t ,CH 3CH 2CH =CH ),0184(3H ,t ,CH 3(CH 2)5-)ppm ;M/Z (EI ,%):234(M +,215),79(

+,100)

3.3.7 08的制备

08的制备与04的制备流程相似。4114克05(15mm ol )和HC ≡C (CH 2)7CH 32107克(15mm ol )反应得3105克蜡状橙色固体(95%乙醇重结晶)08,收率84%,T LC 跟踪反应未发现炔丙基重排副产物的生成。IR (K Br ):2912(CH ),2254(C ≡C )Cm -1;δH :3176~3160(4H ,m ,2×≡-CH 2-≡),2112~2102(4H ,m ,2×≡-CH 2-CH 2-),1125(12H ,m ,(CH 2)6CH 3),1112(3H ,t ,CH 3CH 2C ≡C ),

0187(3H ,t ,CH 3(CH 2)6)ppm ;M/Z (EI ,%):242(M +,4),91(

+,100)

3.3.8 09制备

09

的制备与07的制备流程相似。

10mm ol 08氢化后得2136克淡黄色液体09,收

率96%,n 20

D 114901,全顺式纯度大于98%(G C/MS

测定)。IR (液膜):3022,2942(CH ),1662,716(

C

H C

H )cm -1;δH :5128(6H ,m ,3×CH =CH ),2184(4H ,m ,2xCH =CHCH 2-CH =CH ),2108(4H ,m ,2xCH =CHCH 2CH 2,1129(12H ,m ,CH 2(CH 2)6CH 3,0193(3H ,t ,CH 2CH 3),0182(3H ,t ,(CH 2)6CH 3ppm ;M/Z (EI ,%)=248(M +,6),79(

+,100)。

(致谢:感谢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给予IR 、1

H NMR 及

MS 数据测试)。

参 考 文 献

11Z.M.Li , E.Y.Y ao ,T.L.Liu.Proceeding of China -japanese seminar on lnsect Semio -Chemicals ,Beijing ,China ,1988;29

21万 平1四川大学硕士论文1成都,1989

31K.M ori.The synthesis of lnsect pherom ones.In the T otal syn 2thesis of Natural products ;Apsim on .J.Ed.,Jhon Wiley and s ons :New Y ork ,1981;V ol :4,1

41R.Baker ,M.J.Omahony. C.J.S wain.J.chem ,Res (S ),1984,190

51T.Jeffery ,S.G ueugnot ,G.Linstrumelle.T etrahedron Lett.,1992,33(39):5757

61L. F.Huang , B.M.Xu ,S.X.Shun ,et al.Chinese Chem ,Lett.,1993;4(1):13

71B.M.Xu ,L. F.Huang ,et al.Chinese Chem ,Lett.,1994;5(1):5

81余俊梅,刘林,徐保明,等1化学学报,1996;54:92291L.Liu ,Z.Y.Liu ,J.M.Y u ,S.X.Shan ,Chinese Chem Lett.,1996;7(3):225

101刘 林,龚考才,杜 军,等12,52二炔醇和2,5,82

三炔醇的合成新方法,泸州医学院学报,1997;20

(5):352

111龚考才,刘林,杜军,等1Cu (I )催化及相转移条件下

末端烯(炔)丙基化偶联反应研究.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9;22(1):19

(1999-03-10收稿)

8

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 ollege V ol.23 N o.1 2000

A NEW METH OD OF TOTAL SY NTHESIS OF

SEX PHEROMONE COMPONENTS OF MACARIA E LONGARIA L EECH

G ong K aocai,et al

Department o f Organic Chemistry,Luzhou Medical College

Abstract Objective:T o synthesize tw o main coponents of sex pherom one of the Macaria E longaria Leech(3Z,6Z, 9Z)-3,6,9-heptadectriene(07)and(3Z,6Z,9Z)-3,6,9-Octadectriene(09).Methods:The tw o com ponents were synthesized with propynol as the basic raw materials and with the propargyl reaction of terminalal kyne under phase trans2 fer condition in the presenee of Cu(I)salt as the key step.Re sults:T w o com ponents of the pherom one(07and09)were totally synthsized in g ood yield.Conclusions:This new method was able to res olve the problem of secondary reaction of rearrangement had g ood choice and strong collections of aim objects.The m othod has im 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synthesis of other bioloical active substances.

K ey w ords Cu(Ⅰ)catalysis;phase trans fer catalysis;terminal alkyne;1,4-diene or polyene,;Macaria E lon2 garia Leech;Insect Sex pherom one

血常规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代碧珍 杭永伦)

临床要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不仅依靠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水平,自动化分析仪的使用,也要注意标本的采集。我们工作中常发现血常规标本的采集对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较大的影响。

血常规标本的采集要尽可能地保证每次采血都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患者处于平静和空腹状态下,采血人员技术熟练,一针见血。危重病人在输液的情况下采血,则应在输液的对侧肢体采血,使血样受输液的影响减小。

近年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血常规标本需抽静脉血1~2ml注入加有抗凝剂的试管立即轻轻颠倒混匀3~4次即可。工作中我们常发现标本有凝块的现象,原因是未颠倒混匀或未及时充分混匀,这样标本不合格需进行第二次采集,不仅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更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心理负担。颠倒混匀不及时,标本可发生肉眼不能看见的小凝块,影响检验结果,特别是血小板的检查,小凝块使血小板消耗增多,所检血小板结果偏低。有的医护人员唯恐血液不能抗凝,将血标本用力振摇,致使标本发生溶血,红血胞碎片增多,所检血小板可能假性偏高,给临床对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困难。

严格要求讲,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标本需静脉抗凝血,而在医院的部分科室是手指末梢血取标本,这有悖于提高检验质量。手指末梢血得到的血样实际上是动静脉血、毛细血管血、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组成,不能反映循环血液的真实情况。有研究表明,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结果有明显差异,末梢血W BC计数增高(+8%),血小板计数明显偏低(-9%),这是由于采末梢血时血流不畅,组织液混入或血小板粘附于皮肤穿刺处形成微血块所致。也有研究表明,末梢血所用预稀释液由于质量(渗透压、离子浓度、pH值)影响白细胞的形态,在仪器进行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带来困难,血小板计数偏低,这就容易造成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矛盾。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反复复查末梢血的W BC 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偏差增大,准确性不高,而改用静脉抗凝血进行复查,则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给临床及时提供可靠的结果。医院的部分科室病人要经常观察其血象的变化,对其准确性和可信度要求较高,特别是血小板减少和血液病人、放射治疗中的病人更是如此。我们进行过比较,若标本合格,静脉血的W BC和血小板计数不仅重复性好,且准确,除了白细胞形态上的变异外,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结果也较准确。由于BT、CT试验的淘汰,临床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因此血常规标本的采集方式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并减少交叉感染、医源感染。

(1999-09-05收稿)

国槐常见园林害虫方法

国槐常见园林害虫的防治方法 (南苑绿化队许国庆)摘要:国槐作为北京市市树被广为栽种,其常见园林害虫为蚜虫、国槐尺蠖、叶柄小蛾等。园林害虫防治是日常养护中的工作重点。综合运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防治,强化国槐害虫防治效果。 关键词:国槐、园林害虫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国槐作为北京市的乡土树种,因自身品性优良,加之在北京栽培历史悠久,成荫快,郁密度高,被选为北京市市树,并被广泛应用为园林道路行道树树种。众所周知,园林植物害虫防治是保持园林植物正常生长,保证园林景观得以实现和提升的重要措施。国槐在北京的大量应用势必将以防治蚜虫、国槐尺蠖、叶柄小蛾等园林害虫作为日常养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国槐园林害虫防治时机的选择 1、国槐蚜虫防治时机的确定 蚜虫为刺吸类害虫,主要生理特点为繁殖力强,一年能够发生10—30个世代,并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春末夏初开始附着于植物的花蕾、嫩芽、嫩叶上进行危害,造成植株畸形,叶、芽不能完全展开,同时传播植物病毒、引起植物霉污病等病害。越冬卵后3—5个世代时会产生有翅蚜虫,其具有飞到其它种类植物上,转移寄主的能力。 根据往年经验,大部分的蚜虫种类在五一前后完成第一次量的积累,产生有翅飞行蚜。此时是防治国槐蚜虫的最佳时期,防治是否得当,将会直接影响国槐整个生长季的防治效果。 2、国槐尺蠖防治时机的确定 国槐尺蠖俗称“吊死鬼”,食叶类害虫,北京地区一年三代,其中以第一代及第二代危害最为严重。越冬代尺蠖于4月羽化产卵,第一代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进行危害,第二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开始进行危害。 根据防治经验,国槐尺蠖幼虫低龄期体表保护层较薄,一般广谱杀虫剂均可对其造成较佳的灭杀效果,幼虫的防治低龄时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对植物的生长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幼虫后期,由于虫体生长和保护层加厚,虫体抗药性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通 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通用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公司的经营安全,规范处置突发事件的流程,明确突发事件处置过 程中各部门的责任,加强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将突发事件给公司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有别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可能、将要或已经为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和损害,需要紧急处置的偶发事件。 第三条:公司对于突发事件的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并行的原则,区域内各公司必须做好日常预防工作。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及级别第四条:突发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涝、狂风、冰雹等。

(二)事故灾害: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等。 (三)公共卫生事故:主要包括经营场所的卫生事故、员工或其他人员饮食安全、传染病等事故。 (四)媒体事件:主要包括新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可能、将要、或已经对公司的不实产生不利影响的采访或者报道。 (五)其他事件:主要包括员工或者其他个人、单位为实现合法或非法目的,采用非法手段扰乱公司经营等。 第五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将安全事故进行如下分类: (一)一般事故:是指无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内的事故; (二)较大事故:是指造成轻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 5万元的事故;

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施文元09园林2班09109059 摘要: 从昆虫性信息素的组分鉴定、昆虫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和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3个方面,综述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性信息素组分鉴定行为反应应用 由于上个世纪农药大量且不合理的使用,致使很多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很多农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如何有效的控制害虫的危害,乃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的方面深人研究害虫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遗传防治,其中以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的防治方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无害、不造成环境的污染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欢迎。特别是昆虫性信息素干扰交配法及大量诱捕法防治害虫已有很多成功的报道。”现就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昆虫性信息素的组分鉴定 昆虫性信息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单虫体

的含量仅在ppb级,这就给昆虫性信息素化学结构研究带来了许多的困难。倒如,二十世纪5O年代鉴定的第1种昆虫性信息素——蚕蛾醇,是消耗了50万只雌蚕蛾,经过了20 a的分离和活性测定才得到的“,现在随着分离手段和化学结构鉴定方法的日益先进,鉴定昆虫性信息素的成分一般只需要几百头或几十头虫体。利用触角电位(EAG)和单细胞记录(SCR)记录昆虫的电生理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单细胞记录和触角高分辨率的毛细柱气相谱相结合为确定昆虫样品中活性组分提供了技术保证0 。特别是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对单个雌虫的性信息素采用溶剂提取和空气收集,再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联用色谱分析,从而测定雌虫性信息素系统中各个组分的含量,精确比例以及释放率。 迄今为止,不同目不同科的各种昆虫的性信息素的研究已见诸报道。如Takahashi等确定Z11一碳烯醛(Z11—16:ALD)可能是粘虫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祁云台等报道日本松干蚧(Matscoccus matsum—c)的性信息素为4,6,1O,12一四甲基一反一2,4一十三碳二烯一7一酮有四个光学活性异构体,但只有6R、10R一4,6,10,12一四甲基一反一2,4一十三碳二烯一7一酮对雄成虫具有强烈引诱活性。赵成华等测定马尾松毛虫(Dendralimus punctatus)性信息素由顺5,反7一十二碳二烯醇(z5,E7—12:OH)、顺5,反7一十二碳二烯乙酸酯(z5,E7—12:Ac)和顺5,反7一十二碳二烯丙酸酯(Z5,E7~12:Pr)构成不同昆虫间的性信息素的组分在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同属昆虫的性信息素组分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而同属的各种间主

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

昆虫的外分泌腺与信息素 摘要:昆虫信息素在昆虫个体和社群的信息交流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昆虫信息素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概况,以及昆虫信息素在防治应用上的成果。 关键词:昆虫,信息素,防治应用 地球上的生物经几十亿年的进化,形成了今天生物多样化的格局,每种生物都在进化中形成了自己种群的信息联络方式。【1】作为种类最多的昆虫,个体之间需要持久有效的物质流或信息流进行联系,除了采用声音、荧光等物理方法外,它们还经常借助于一些简单的有机分子。【2】其中最重要的是昆虫外分泌腺产生的信息素,它们在种内和种间起作用并有多种类型。对昆虫外分泌腺和信息素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为控制害虫数量以及避免对人类和农作物收到大面积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中,鳞翅目昆虫外分泌腺和信息素的研究开展最早也最详尽,其中又以蛾类性信息素研究得较为全面。本文拟以蛾类昆虫性信息素为代表,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和发展、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I昆虫信息素概述 I.i昆虫信息素的定义 昆虫信息素(pheromone)是指昆虫个体向外释放的能在昆虫间传递信息、引起同种个体间或种间产生生理或行为反应的微量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激素。它是对生物群落结构起重要作用过的物质流或信息流因素,包括只能作用于同种的种内信息素和能作用于其他种的种间信息素。【3,4】它主要来源于昆虫体表的分泌腺体,借助空气和其他媒介传递,接受者以化学感受器或嗅觉、味觉等方法接纳,可表现为抑制作用,亦可表现为刺激作用。【4】 I.ii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 程 昆虫信息素研究的首要问题是信息素化学结构的鉴定,这一领域的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经过近20年的努力,Butenandt等从50万多头家蚕蛾(Bombyx mori)雌蛾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5】1971年,Law和Regnier 用“信息素”(Semiochemicals)表示支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6,7】 I.iii化学组成 从Bombykol被鉴定出到现在,研究人员已分离和鉴定了9目90多科2000多种的昆虫性信息素,其中以鳞翅目蛾类昆虫的性信息素研究最为深入【8】。80%的蛾类昆虫信息素至少有2种组分,终端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履行行政职能,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应急体系,全面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防范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通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建成覆盖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 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 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以及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 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三)编制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抓紧编制出台我市“”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 类应急资源,统一规划突发事件应急平台、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编制本地本部

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要符合预 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根据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编制、修订、完善各类应 急预案,推进镇处(街道)村(社区)学校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逐级监督” 原则,制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 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制度,有计划、有 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促进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不断提升应急队伍实 战水平,结合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完善。涉及重点领域的应急预案要求每年至少演练一次。 (五)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 常规应急办事机构都应设在本单位的办公室。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是全市处置突发事件的 决策指挥机构,下设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应急办)明确为市政府办公室内 设机构。市政府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自职责, 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各地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尽快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年,各地人民政府要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

生物防治-07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的利用 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特有的腺体所分泌的极其微量的化学物质,是昆虫化学通讯的媒介物。昆虫信息素在个体间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影响到昆虫的行为和某些生理功能。在自然界,两个有机体间的化学信息通信必然是一个有机体释放化学信息,并通过传输信息的中间介质而被另一有机体所接受,而后产生一系列生理和行为的应答反应。人工合成的昆虫信息素,又被称作昆虫行为调节剂。一般这些药剂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干扰昆虫的正常行为,如交配行为、产卵行为、取食行为、集结行为、自卫行为等,达到控制和防治害虫的目的。目前研究最多的是性信息素、集结信息素、产卵引诱激素、利它素等。 我国昆虫信息素系统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研究方向是昆虫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合成、行为、生理、生化等,同时开展了应用试验。迄今已有50多种昆虫性信息素被研究。自1978年以来,全国昆虫信息素的学术讨论会开过多次。《化学生态物质》刊载大量昆虫信息素和昆虫激素的论文。该刊物创刊与1975年,当时叫《昆虫激素》 昆虫信息素需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包括昆虫学、化学、生态性、生理学、生物化学、行为学等学科,需要配备各种高精密的化学分析仪器和比较强的化学合成手段,需要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密切合作。因此,昆虫信息素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有些单位已经开始了某些创造性的工作。在应用方面,昆虫信息素已经广泛用于害虫的监测和防治。 一、昆虫信息素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包括昆虫信息素的生物学、行为性、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研究。例如昆虫的求偶、交配行为、昆虫信息素分泌腺体部位、形态、超微结构、释放节律、飞行定向行为以及嗅觉化学感受电生理学、性信息素生物合成和内分泌调控等方面。 我国对以下昆虫的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部位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玉米螟、二化螟、红尾白螟和二点螟、桃蛀螟。研究了三化螟的求偶行为,对大袋蛾、桃蛀螟的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进行了研究;玉米螟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二、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研究 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研究始终是该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人们了解了昆虫与昆虫之间,昆虫与其它生物间存在的化学联系之后,首要的问题就是弄清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由于这些物质含量甚微,组分又比较复杂,要弄清其结构和组分并非易事。初期需要取自几十万头昆虫。但是由于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的引进,使结构分析所用的昆虫数量减少到几百头甚至几十头,并能做单腺体内昆虫信息素的全组分分析。我国已鉴定的昆虫性信息素有马尾松毛虫、白杨透翅蛾、杨干透翅蛾、葡萄透翅蛾、蒙古蠹蛾、槐尺蠖、松干蚧、枣粘虫、梨大食心虫、亚洲玉米螟、甘蔗二点螟、甘蔗条螟、甘蔗红尾白螟、水稻三化螟、茄黄斑螟、粘虫、桑毛虫、烟青虫、大豆食心虫等。 三、昆虫信息素的剂型研究 为使昆虫信息素在田间施用时能正确发挥作用,使昆虫信息素能以一定的速度释放到空间,并能稳定地保持相当时间,这就要有各种缓释剂型。最常用的是以天然橡胶或塑料为载体的剂型。例如用于测报的各种性信息素诱芯。为了用于交配干扰法,研究了塑料夹片剂型和微胶囊剂型。 研究有效的,对环境和人畜无副作用的防治技术是建立完善的害虫治理系统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素的应用发挥了一定作用。 一、可利用的信息素类型 在昆虫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部分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如交配、寄主定向与选择、产卵场所的识别、告警和防御等均受化学气味信息调节的。这种由昆虫或植物产生、分泌释放出体外,而对其它个体表现强烈的特有的生理机能的化学活性物质即为信息化合物。随着人类对这种生物件化学信息联系机制理解的加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管理办法》及解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及解读 目录 目录- 1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全文)- 1 - 第一章总则 - 1 -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2 -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评审- 3 -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备案- 3 - 第五章应急预案的实施- 4 -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6 - 第七章附则 - 6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解读- 7 - 一、背景与意义- 7 - 二、实施要点- 7 - 1.应急预案的编制- 7 - 2.应急预案的评审- 7 - 3.应急预案的备案- 8 - 4.应急预案的演练- 8 - 5.应急预案的修订- 8 - 6.应急预案的奖惩- 9 - 三、实施计划- 9 - 1.试点围- 9 - 2.工作目标- 9 - 3.主要工作- 9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全文) 【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文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发布日期】2009-04-01 【生效日期】2009-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3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局长骆琳 二○○九年四月一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

国槐栽培管理技术

国槐栽培管理技术 一、生态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石灰及轻度盐碱地(含盐量0.15%左右)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二、栽植技术 (一)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最好在3月12日至4月15日之间。 (二)苗木规格

定干高度2.5米至3米。干形通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苗木鲜活。为防止水分散失,保证成活率,栽植前应剪除三分之二的枝条或者截干保留5-10厘米三个枝杈。(三)栽植方法 国槐栽植随挖穴随栽植,挖穴时将上层熟土和底层生土分开。栽植深度与原土印深度一致或略深。填土时要先填熟土,后填生土。 (四)栽后管理 国槐种植后应浇水、夯实并及时涂白。涂白可以防治日烧病、溃疡病等病害,还可以防治牲畜啃咬。(涂白剂配方: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剂原液0.5份,食盐0.5份。用石灰水加盐水或石硫合剂可防止树干冻裂,并杀死树皮内越冬害虫。) (五)注意事项 栽前要注意修整根系,需将烂根、裂根剪除,苗木要随起、随运、随栽植,不假植不过夜;封冻时浇好“越冬水”。截干可随栽随截,不宜留过长的侧枝。,截干后及时在伤口处涂油漆。

三、养护技术 (一)浇水:每年在3-4月要对栽植的乔木浇一次(返青水)透水,促使其返青扶壮,进入正常生长。11月中旬前后要浇一次(越冬水)透水,保证树木安全越冬。夏季雨天要防止排涝,防止长时间因积水造成死亡。5~11月(生长季节),是做好树木养护的关键时期。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浇水,进入雨季要控制浇水。夏季浇水最好在早、晚进行。每次要浇透水,防止浇半截子水和表皮水。秋季适当减少浇水,控制植物生长,促进木质化,以利越冬。 (二)施肥:新栽植的树木可在栽植穴底部施用一些底肥外,在缓苗期不要施肥。成活的植物每年施底肥1-2次,早春、晚秋进行。方法是植物周围挖3-5个小坑或开沟,将肥料放入埋好。肥料种类可采用肥效长的全价化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施用有机肥。施用量根据苗木品种、规格确定。除了施用底肥外,在生长季节适当追肥,方法是营养生长阶段可结合浇水或借雨天施用氮肥,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和立秋以后,适当施用磷、钾肥。促进苗壮花多,防止徒长倒伏造成死亡。确保安全越冬。 (三)修剪:观赏植物修剪是园林植物养护的一项经常性、十分重要的作业。掌握正确的修剪方法,通过合理的修剪,可以培养出优美的树形。树木修剪多在早春和晚秋进行全面

文稿-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通过)100828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 目前在农业生产上防治害虫的手段主要还是依赖于化学农药,但是长期无节制地使用农药不但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而且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和浓度不断增加,成本逐年提高,防治日益困难。那么有没有一种害虫防治的新技术,可以既绿色环保,又对病虫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绿色环保的虫害防治方法——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 记者:说到昆虫信息素,大家可能会觉得很陌生,到底什么是昆虫信息素呢?让专家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专家:就像人类之间交流的方法是通过语言进行,昆虫之间也存在着"语言"交流,昆虫信息素就是它们沟通的语言之一,用来表示聚集、觅食、交配、警戒等各种信息。 原来昆虫和我们一样也会"说话",而且它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方式可多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你就知道了。比如,蜜蜂不断的飞舞出8字舞,半圆舞,这些舞蹈分别传达着不同的意思,其他蜜蜂就通过这种特殊的舞蹈语言来判断蜜源的方向距离和质量;蚂蚁认路的本领让人惊异,原来是因为它们会分泌一种带有象征气味的追踪素,边走边散发标记行进的轨迹,然后通过闻味进行识路,如果遇到敌害,蚂蚁还会发出一种警戒激素,用气味警告其他蚂蚁避而远之;蛾子一般在夜间活动,它们怎样找到同伴进行交配呢?原来使用的也是气味语言,雌成虫在性成熟后,会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化合物,它释放至空气中后随气流扩散来召唤雄蛾,而雄蛾有一对羽毛状的大触角,能接收并感知几百米甚至几千米外的雌蛾发出的化学信号,从而引起个体性冲动,引诱其准确无误的找到释放雌成虫与之交配并繁衍后代。这些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特殊的气味交流语言就是昆虫信息素。其中,昆虫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昆虫性信息素的传递来实现的。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绿色环保害虫诱捕技术,就是利用昆虫雌雄之间通过性信息素吸引对方求偶交配的原理,通过高科技技术模拟自然界的昆虫性信息素,制成了对昆虫异性有较大吸引力的性信息素诱芯,并结合相应诱捕器配套使用。通过诱芯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设下恋爱陷阱,引来亲密赴会的雄虫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法杀死雄蛾,减少其交配繁殖的机会,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卵量,最终达到防治农林害虫目的。有了它就不用打药水也能防病治虫了,绿色又环保。 专家:这种诱杀害虫的新技术,跟以往的利用化学农药大面积喷洒相比优势很明显。它不直接接触植物和农产品,没有农药残留之忧,无毒无害,更不污染环境,对人类、野生动物完全安全。 这种方法还具有专一性,只针对目标专一的昆虫,不伤天敌,长期使用不会产生抗药性,对害虫有较长的抑制作用;不仅如此,它的活性强、灵敏度高、引诱力很强,一个诱芯能引诱几十米、甚至几百米远的雄蛾;而且操作简单,用量少,有效期长,每亩地用诱芯3个左右,每个诱芯能用1个多月,诱捕器可反复使用且可自行制做;另外,通过监测诱捕害虫成虫的数量,可以在害虫幼虫危害农作物,造成大量经济损失之前预测到虫害的发生,并精确地确定害虫发生的地点和范围,有助于制定正确的防治策略,用做新一代的绿色环保诱捕技术,效果非常显著,是现代农业生态防治害虫的首选方法之一。 目前国内已经研制出了上百种性信息素,主要针对的害虫有:稻纵卷叶螟、小菜蛾、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玉米螟、桃小食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瓜实蝇等。模拟各种害虫释放出的爱的信号,吸引各自的雄虫前来赴约。由于不同害虫的行为习性、飞行特点不一样,要选择相对应的合适诱捕器,性信息素诱芯和诱捕器须配套使用。目前最常用的诱捕器有,粘胶型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等。 稻纵卷叶螟是农民朋友们最为熟悉的害虫之一,它危害作物有:水稻、小麦、甘蔗等,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下面就以蛾类粘胶型诱捕器为例,带大家来认识一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 ,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 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 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 责本行业、本领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 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辖区内本行业、本 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 ),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性信息素在新型杀虫剂中的应用

昆虫性信息素在新型杀虫剂研制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昆虫性信息素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综述了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特征,化学通讯系统,昆虫性信息素结构测定的常规方法以及性信息素在虫情预测、诱杀防治、干扰交配防治和配合治虫等方面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1昆虫性信息素的认识 1.1昆虫性信息素的基本概念 昆虫信息素是昆虫各种腺体向外分泌的具有不同作用的种内激素,是用于进行同种个体与他种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化学物质。根据昆虫散发信息素用途可将信息素分为性信息素、集合信息素和追踪素,根据信息素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可分为性信息素、产卵驱避素和报警激素。 昆虫性信息素,又称性外激素,是由同种昆虫的某一性别个体的特殊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外,能被同种异性个体的感受器所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反应或生理效应(如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物质。全世界已鉴定和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或类似物约2 000余种,我国研制成功的重要害虫的性信息素也有近百种,为科研人员研究和应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2昆虫性信息素的组分特征及化学结构 昆虫性信息素是由昆虫某一性别个体分泌于体外,能被同种异性个体所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如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物质。它能够保证昆虫在种内雌雄个体之间性的联系及种的有序繁衍。虽然已发现的性信息素具有多种多样的化学结构,但大多数性信息素具有共同的特征。(1)碳链。性信息素分子是由10~18 个偶数碳原子组成的直链化合物。(2)功能基。由伯醇及其乙酸酯或醛构成。(3)双键。性信息素分子含1~3 个碳碳双键,其位置多在5,7,9 或11 位上。其分子构型多为顺式,但有时也由顺式和反式或反式组成。 多数昆虫性信息素由 2 种以上组分组成,仅用单一组分作为其性信息素的昆虫很少。鳞翅目雌蛾性信息素主要是C12,C14,C16 和C18 等碳链化合物,终端为乙酸酯、醛、醇和烃类化合物,少数为酮类,一般链上带有1~2 个双键。如洋槐蠹蛾性信息素为顺- 3,反- 5- 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有些蛾类性信息素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暂行办法【最新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工作,总结和吸取应急处置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改进应急准备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除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以外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评估工作。 第三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应当按照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和监督全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成立或授权、委托成立的事故调查组(以下统称事故调查组),分级负责所调查事故的应

急处置评估工作。 上级人民政府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派出工作组协助下级人民政府事故调查组进行应急处置评估。 第六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单独设立应急处置评估组,专职负责对事故单位和事发地人民政府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 事故调查组应急处置评估组组长一般由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人员担任,有关单位人员参加,并根据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参与评估工作。 第七条应急处置评估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听取事故单位和事发地人民政府事故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以下简称现场指挥部)事故及应急处置情况说明; (二)现场勘查; (三)查阅相关文字、音像资料和数据信息; (四)询问有关人员;

(五)组织专家论证,必要时可以委托相关机构进行技术鉴定。 第八条事故单位和现场指挥部应当分别总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向事故调查组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提交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包括: (一)事故基本情况; (二)先期处置情况及事故信息接收、流转与报送情况; (三)应急预案实施情况; (四)组织指挥情况; (五)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及执行情况; (六)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工作情况; (七)现场管理和信息发布情况; (八)应急资源保障情况;

国槐病虫害危害及其防治

国槐病虫害危害及其防治 摘要:本文根据宝塔区国槐近几年发生病虫害现状,结合城市园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对行道树国槐的综合治理进行论述。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预防 一、基本概况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主要行道树种有国槐,侧柏、垂柳等。其中国槐占行道树的70%左右,是宝塔区的主要行道树种。国槐之所以能成为革命老区延安市宝塔区的主要行道树,是由于国槐耐寒、易成活、成本低,并且不易感染病虫害等优点。近年来,国槐最引以自豪,不易感染病虫害的优点被自然界中外来因素所破坏,如引种、生物自我调控系统失调所打扰,国槐的病虫害随之而来,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也影响宝塔区的自我形象,于是预防和防治国槐病虫害也迫在眉睫。 二、调查的目的意义 了解危害宝塔区国槐的主要虫害和主要病害种类,并对其进行了防治,争取把病虫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我们采用人为检查,人为收集相结合的办法,也就是我们对宝塔区5248株国槐逐一作了检查,对发现有病虫害感

染迹象的国槐作了记录,并认真填写了调查表格,该取样的逐一作了取样,为下一年的调查研究作了好的基础。 四、调查结果与防治方法 (一)被食叶害虫国槐尺蠖危害的国槐占32% 1、国槐尺蠖形态生活习性。 国槐尺蠖鳞翅目,尺蛾科。成虫:体长12-17毫米,翅展30-45毫米,全体灰黄色。前翅及后翅均有三条暗褐色横纹,展翅时均能前后连接,靠翅顶的一条较宽而明显。停落时前后翅展开,平铺在体躯上。卵:扁椭圆形,长0.58-0.67毫米,宽0.42-0.48毫米,初产时鲜绿色,渐变红褐色,孵化时灰黑色。幼虫:体长19.5-39.7毫米,初孵时黄绿色,老幼虫绿色,体背灰白色或紫红色。蛹:长16.3毫米,圆锥形,红褐色。 宝塔区一年3代,主要为害三次;有时有部分4代的;以蛹在树木附近4厘米左右深的松土里过冬。次年4厘米左右深的松土里过冬。次年4月中旬,当日最高气温达20℃以上,连续7-10天时,成虫进入羽化盛期,喜欢灯光,白天多在墙壁上或灌木丛里停落,夜晚活动,喜在树冠顶端和外缘产卵,一般在每片叶正面主脉上产卵一粒,每一雌虫平均产卵400多粒。5月上、中旬(中龄刺槐盛花期)第1代幼虫孵化为害,初孵化的幼虫将叶啃

昆虫生理生化技术在我国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昆虫生理生化技术在我国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前言:对于大多数昆虫来说,信息素在它们的生存,繁殖,社会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五十年里,破译昆虫之间的化学语言一直是化学生态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昆虫信息素表现形式,功能,合成途径的研究不仅促进农业害虫防治技术的发展也给进化生物学提供了更加深入的视野。信息素防治害虫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具有无毒,特异性强的特点。目前利用信息素控制害虫主要有三个策略:交配干扰,诱捕,诱杀[1]。所运用的信息素主要有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产卵信息素等。本文重点介绍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包括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影响因素,植物挥发物与性信息素的协同作用,利用性信息素进行虫情测报等方面。并对聚集信息素,产卵信息素等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方法:1.数据库:NCBI 检索关键词:insect pheromone输出文献数量:4410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1 2.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害虫生物防治方法输出文献数量:54526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2 3.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信息素输出文献数量:16187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3 4.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输出文献数量:13339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2 5.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输出文献数量:3137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2 6.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聚集信息素输出文献数量:4285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1 7.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产卵信息素输出文献数量:6001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1 昆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许多行为活动受信息化学物质调节和控制,许多昆虫必须依靠它们对气味的感觉才能生存。昆虫信息素是调节和控制昆虫行为的一种重要信息化学物质,其对昆虫的定向、召唤、交尾、产卵、聚集、追踪、告警、防御以及种间识别等行为均具有重要的作用[2]。昆虫信息素是昆虫各种腺体向外分泌的具有不同作用的种内激素,是用于进行同种个体与其他种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昆虫性信息素、昆虫聚集信息素、昆虫示踪信息素、昆虫告警信息素和昆虫产卵信息素等。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发展迅猛,自Butenandt等1959年分离并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蚕蛾醇。至今,全世界已经鉴定和合成的昆虫信息素及其类似物达2000多种,昆虫性信息素已商品化生产,其中以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最为详尽[3]。 1 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虫新技术。许多昆虫发育成熟以后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这种微量化学物质在昆虫的交配过程中起联络通讯作用。自从1959年世界上首次分离出昆虫信息素,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用于分离和鉴定昆虫引诱异性的化学信息物质的研究手段已有很大改观。气相色谱法、飞行风洞生测技术、气载成分收集器和微量样品分析仪器等的应用,已能快速有效地分离并鉴定出微量的信息素化合物,使得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得以迅猛发展[4]。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要点(附图)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要点 (附图)

第一节 1、国槐尺蠖(吊死鬼)(鳞翅目) 危害情况:主要危害国槐、龙爪槐、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可把叶片吃光大量排粪并吐丝下垂、污染园容。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树下土中过冬。次年4月中旬羽化.成虫白天在灌木树丛仃落.夜晚活动产卵.有趋光性。危害期第一代在5月中旬.第二代在6月下旬.第三代8月上旬.幼虫老熟后.吐丝下垂.入土化蛹。 药物防治:除使用敌敌畏辛硫磷乳剂外可使用无公害药剂。①20%除虫脲1号1:6000倍(三合前用); ②BT乳剂1:800倍;③1.2%烟参硷乳油1:1000倍 2、桑褶翅尺蛾(鳞翅目) 危害情况:危害杨、柳、榆、栾树、白蜡、石榴、桑、海棠、碧桃、丁香、金银木、江南槐等。 生活习性:一年一代.以蛹在土中过冬.次年4月上旬羽化.5月有虫危害.5月下旬-6月初入土化蛹。 综合防治方法:①4月上旬剪除带卵枝条药物防治.除使用敌敌畏辛硫磷乳剂外可使用无公害药剂;②20%除虫脲1号1:6000倍;③BT乳剂1:800倍;④1.2%烟参硷乳油1:1000倍。 3、黄刺蛾(又名巴子.洋辣子)(鳞翅目) 危害情况:危害树木花卉达120余种.如杨、柳、榆、刺槐、樱花、腊梅、海棠、月季、黄刺玫、紫薇、丁香、芍药、扶桑、悬铃木等。 生活习性: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粗皮处结褐、白相间的条纹状类似雀蛋的茧中化蛹过冬。次年5月羽化.成虫产卵于叶背.6-7月幼虫聚叶片危害.8月分散蚕食.9月在枝上结茧越冬.成虫有趋光性。 综合防治方法:①剪除枝上虫茧减少虫源;②三龄前剪除群聚叶片幼虫并消灭;③严重时可用烟参硷乳油1000倍或BT乳剂400-600倍杀灭.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现状及展望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昆虫的性信息素,又称性外激素,它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很强的引诱力。一头雌蛾显然只能释放0.005微克左右的性外激素,却能诱集到100万头以上的雄蛾。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虫情侦查并用以指导大田的防治工作已日趋成熟,在生产上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与传统的黑光灯诱蛾预测法比较,性诱测报具有专一性强、准确性高、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和安全可靠、不杀伤天敌等优点。昆虫性信息素作为同种异性昆虫之间生殖阶段的化学通讯工具,其化学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和特殊性是昆虫种间生殖隔离的重要保证,因此,不同昆虫之间的性信息素相互不能替代,也不会引起混淆,这在昆虫的区域性调查、植物检疫以及诱杀防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展望 性信息素是雌性成虫性成熟后,释放体外作为求偶通讯联系的一种化学物质。早在1932年,美国科学家就利用从舞毒蛾腹尖提取的性信息素,用来监测舞毒蛾的分布和发生范围。1956年美国农业部用人工合成的引诱剂,作为监测地中海果蝇的预警系统,指导适时使用杀虫剂。1959年德国化学家分离鉴定了第一个天然性信息素家蚕醇的分子结构,并发现空气中存有极微量的家蚕醇,就显示对雄虫的活性,从此揭开了自然界的一个新奥秘,大大地推动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程。到1982年全世界不仅有150多种昆虫信信息素被分离鉴定,还发现了674种信息素和引诱剂。1979年美国批准了红铃虫、家蝇、舞毒蛾和日本丽金蝇4种昆虫性信息素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拉开了昆虫性信息素用于病虫防治的序幕。[1]至今,世界各地在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用于害虫的测报和防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已能人工合成100多种昆虫性信息素,在农林害虫测报和防治中进行了广泛应用和研究,应用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性诱测报大都以诱集雄蛾为测报依据,即使将附近田块的雄成虫诱集至一块田中,对当代为害程度及后代发生量均无不良影响,同时,昆虫性信息素对人、畜、家蚕及环境安全,无不良副作用,而黑光灯诱测易将附近田块的其他害虫诱集至灯光所在田块,造成成虫集中产卵反而加重为害。另外,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大量诱杀防治,目前主要在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害虫中应用较多,鳞翅目昆虫中的诱翅蛾科以及雄成虫交配次数少的种类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迷向防治则以干扰成虫交配前的化学通讯为主要手段,因此在害虫的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随着绿色农业的发展,享有第三代农药之称的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2]并且利用害虫性信息素进行监测和防治农林害虫,符合以生态管理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导的害虫综合管理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害虫测报和防治的技术方法。 1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 1.1种群监测 用昆虫信息素作为虫情监测和调查的工具已获得普遍承认。事前预知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对进行适当的防治极为重要。国外已有60多种商品信息素出售。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合成的有30~40种,其中应用较多的有10余种,如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玉米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苹果小卷叶蛾、白杨透翅蛾、舞毒蛾等[3]。性信息素和性诱剂在害虫防治上的第一个用途是监测虫情,作虫情测报。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使用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阎云花等[4]的研究表明,用性信息素进行棉铃虫发生期测报准确可靠,比黑光灯诱蛾法灵敏、简便、省工、省钱,用其指导化学防治效果好、效益高。此外,性信息素还被应用在昆虫抗药性方面的种群监测。 1.2大量诱捕 昆虫信息素可诱集异性或两种昆虫而达到降低虫口,减少下一代危害的目的。人工合成美国

应急处理机制

应急处理机制 一、应急处理的制定与职能 1.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及时掌握信息系统故障事件的发展动态,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动态;对有关事项做出重大决策;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和调度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主管、各部门经理 2. 应急处理工作小组 负责定期了解外部支持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其技术人员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快速响应信息系统发现的故障事件、业务部门对信息系统故障的申告;执行信息系统故障的诊断、排查和恢复操作;定期通过设备监控软件、系统运行报告等工具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尽早发现信息系统的异常状况,排除信息系统的隐患。 工作小组组长:信息技术部负责人 工作小组成员:信息技术部全体成员 3. 外部支持人员 包括电信运营商、设备供应商以及系统集成商。负责事先向信息技术部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技术方案和应急技术支援体系;积极配合信息技术部应急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二、应急处理程序 (一)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的说明 根据业务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性质和机理,业务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 攻击类事件:指信息系统因计算机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信息系统瘫痪等情况。 2. 故障类事件:指信息系统因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停电、人为误操作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信息系统瘫痪等情况。 3. 灾害类事件:指因爆炸、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外力因素导致信息系统损毁,造成业务中断、系统宕机、信息系统瘫痪等情况。 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将其分为一般故障、严重故障、重大故障三级。 1. 一般故障 信息系统中单个系统故障,但未影响业务系统运行,也未造成社会影响或经济损失的突发事件。 2. 严重故障 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公司业务中断,可能造成较大业务影响或较大经济损失的突发事件。 3. 重大故障 特指发生不可预见的灾难性事故,如火灾、水灾和地震等。

国槐常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国槐常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摘要:国槐作为濮阳市的市树,近向年受到国槐锈色粒肩天牛、国槐尺蠖、国槐叶柄小蛾、槐蚜的虫害侵袭,本文简单阐述这几种虫害在濮阳地区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关键词:国槐病虫害;生活史;防治方法 Abstract: Sophora japonica as the City Tree of Puyang City, it was hit by the pagoda tree rusty grain shoulder alternatus, Sophora japonica geometrid, Sophora japonica petiole moth and the Huai aphid, the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se types of pests in Puyang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thods.Key words: pagoda tree pests and diseases; life cycle; control methods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槐学名Sophora japonica Linn.别名:槐树、家槐。属蝶形花科落叶乔木,树姿美观,树冠圆形,冠大荫浓,对二氧化硫、氯气、氯气氢等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抗性强,寿命长,是良好的园林观赏树种,在濮阳地区的栽植量较大,种植面积较广,被定为濮阳市的市树。随着其树龄的增大,城市环境的影响,使濮阳市国槐近几年来不断受到国槐锈色粒肩天牛、国槐尺蠖、国槐叶柄小蛾、槐蚜等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个别路段出现死树死枝现象,直接影响到城市绿化景观和生态效益。近几年我们就锈色粒肩天牛、国槐尺蠖、国槐叶柄小蛾、槐蚜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治,现将其在濮阳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进行如下简单阐述。 1.锈色粒肩天牛 1.1锈色粒肩天牛的发生与危害 锈色粒肩天牛:两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钻蛀危害,每年3月上旬幼虫开始活动,蛀孔处悬吊有天牛幼虫粪便及木屑,被天牛钻蛀的国槐树势衰弱,树叶发黄,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锈色粒肩天牛原发生在云南、贵州、四川及福建等省,近年来逐步向北扩展蔓延,河南、山东省的国槐、柳树已遭受其为害。国槐是濮阳的市树,全市国槐近万棵。据调查,目前国槐受害率达67.9%,受害树木轻者影响生长,木材价值降低,重者全株死亡,严重影响了本市绿化景观。 成虫取食危害国槐1~2年生小枝皮层,造成小枝条枯死;幼虫取食危害韧皮部及木质部,连续2~3年后,树木的形成层遭到破坏,韧皮部与木质部分离,生长势衰弱,直至整株死亡,从而影响城市绿地景观,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