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大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结题书

宁夏大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结题书

宁夏大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结题书
宁夏大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结题书

宁夏大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结题书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单位政法学院

教研室政治系哲学教研室

填表时间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教务处二○○三年三月制.

一、重点建设课程项目基本情况

二、重点建设课程项目预期成果及实施方案

三、重点建设课程师资队伍情况

四、重点建设课程项目工作总结

五、重点建设课程项目成果

六、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经费决算表

七、单位审核意见

八、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九、学校意见

《管理学》精品课建设结题报告2014.12

《管理学》精品课建设结题报告 《管理学》课程是我院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结合本校的定位制定了明确的精品课课程建设计划,提出把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合理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高水平的教材”作为我们的建设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突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着这一目标定位,我们进行了大量扎实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一、《管理学》介绍 1、管理学的地位 《管理学》课程理论性强,涉及面广,起到引导学生专业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的作用。自2002年我院陆续开设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专)、财务管理(本)和市场营销(本)等专业以来就被列为该专业的核心专业学科基础课。 2、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史与趋势,以及围绕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对所学专业、职业发展有先导性认识,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师资队伍和科研情况 管理课程组拥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较好的教学效果,无论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方面都是比较突出的。课程组负责人李苏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教学管理能力。课程组的教师在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两年来,课程组取得成果有:

1、编写《管理学》教案 2、制作《管理学》电子课件 3、教师《管理学》教学录像 4、编写《管理学》案例与习题 5、编写《管理学》教学大纲 6、编写《管理学基础》教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普通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十二五”规划教材,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7、撰写论文6篇 三、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坚持以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注重对学科发展趋势和知识创新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把握上,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实践对理论的促进,通过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材料的编选和组织上,通过自编教材,建议参考书和辅助资料等多种形式、纸质材料和网上资源等多种途径、课外知识和实践案例等多种信息的交叉渗透和相互融合。以案例教学为导入、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了知识体系。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企业管理实践。

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精品

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一、学校的政策文件 长江大学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鼓励政策与措施。学校依据办学定位与特色,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制订了《长江大学课程建设规划》,确立了以先进的高等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有计划、有目标地建设一批具有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为目标的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同时,制订了《长江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长江大学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内涵及标准》等有关制度,划分了学校、院(系)、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组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职责,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二、实施情况 1.对各级精品课程给予充足的奖励建设经费。根据学校的相关管理办法,对立项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拨付3万元的建设经费用于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及网站建设;建设期内每年给予100个教学工作量用于课程建设与管理;建设期满,对通过验收的课程奖励150个教学工作量;对获批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奖励建设经费4万元;获批为国家精品课程的除教育部划拨的奖励经费外,学校另外配套建设经费10万元,并奖励300个教学工作量。 2.建立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对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从建设规划到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严格按相关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在建设过程中,由学校教学督导员、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共同对精品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跟踪与监控,并把精品课程建设年度评估结果作为考核课程所在单位年度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3.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人事处在教师引进、进修、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安排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精品课程的教学条件建设予以重点扶持。通过各单位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学校营造了重视和支持精品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4. 支持精品课程所属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2003年以来,学校投入了1.39亿元建设了85个实验室和实验中心,其中,精品课程所属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平台项目均得到支持。 三、实施效果 1.到目前为止,我校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校级精品课程49门,累计投入建设经费100余万元。学校还将继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力争提高各级精品课程的数量和质量。 2.已建成的精品课程对丰富我校优质教学资源,加快我校课程建设步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带头作用。

《小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随着社会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科技教育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的小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的后备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素养及科技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美国测试中心组织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显示:我国13岁中学生的科学测试成绩偏低,正确率为67%,在19个被测国家中列第15位,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国学生出错率高。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我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主要的原因有: 一是许多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认识上有误区。有人认为科技教育就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中小学科技教育就是有志于从事科技工作的同学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进行教育。事实上,一个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仅靠个别“精英”分子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都较早地提出了科技教育,并在学校中采取了种种强制措施。而在我国,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没有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没有内化为他们切实的行动。 三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应试教育”的影响至今使许多中小学片面地认为,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是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不适应现代科技教育的需要。现代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教材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让学生读科学,而不是做科学、用科学。 五是中小学教师素质跟不上。广义上讲,每位教师都应是科学的倡导者、播种者,他们

课程建设项目结题验收自评意见

课程建设项目组结题验收自评意见 建设力度和建设成效评价 一级指标 及权重分数 二级指标 及权重分数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弱 * 1-1(8分)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 1-2 (4分)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 教学队伍 20 分 1-3 (8分)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 2-1(10分) 课程内容 √ 2-2(6分)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 教学内容 22 分 2-3(6分) 实践教学 √ * 3-1(8分) 教材及相关资料 √ 3-2(6分) 实践教学条件 √ 教学条件 20 分 3-3(6分) 网络教学环境 √ * 4-1(10分) 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与手段 18 分 4-2(8分) 教学手段 √ * 5-1(6分) 同行评价 √ * 5-2(6分) 学生评教 √ 教学效果 20 分 5-3(8分) 现场教学效果 √ 课 程 特 色 √ 综合验收自评意见: 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根据项目实施计划,首先构建《财务会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校园 网开始运行。通过立项、中期检查、结项评估,使本课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强化课程特色教材建设。自编出版了《财务会计学(上、下)》教材,目前该教材第 2 版正在 修订再版中(已经完稿) ; (2)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同时开设手工会计仿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自编了“影子工厂”实验 教学系统; (3)强化课程网站建设。建成《财务会计学》精品课程网站,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带动和示范 作用,开展网络答疑等,大力推进网络课堂教学工作; (4)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0 篇,学术论文 34篇,出版专著1 部,获得省部级项 目 4 项,获得省部级奖项 6 项; (5)围绕专业特色培养开展配套改革和建设。修订了教学大纲;编写了授课计划、教案、电子课件 以及实验教材;建立了习题库和资料库; (6)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我们要将会计学课程教学组打造成一个“特色鲜明、团结协作、兢兢业业、 奋发向上、勇于争先”的集体,获校教学名师和校优秀教学团队等。 目前,《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建设从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 内容的组织、课程管理制度的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课程 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知识结构和要点的安排符合会计学科高等教育的要求,能够恰当、充分地使用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与学 之间的沟通。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料充分,在教学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对会计理 论的掌握能力,提高了财务会计学的学习效果。 项目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总体评价等级 优(√ ) 良( ) 合格( ) 不合格( )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课题组1[*] 自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1999年立项为广西大学重点建设专业以来,学院领导、该专业项目负责人和专业教师以实际行动积极投入到专业的建设当中。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有关建设任务,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了本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和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目标 许多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目前我国在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其中生物工程上游技术相差5年左右,而直接与生物技术产业化相关的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则相差10~20年。这一方面和我国的许多生命科学家缺乏工程意识,“走不出实验室”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国内具备培养生物高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良莠不齐,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比较落后,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素质,就业前景也不乐观,造成一些优秀生的部分外流或转行,使我国从事生物高科技领域人才严重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因此,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生物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必须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改善生物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和素质,为加快发展生命科学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西是农业大省区,地处亚热带,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急需大批生物技术与工程高级人才对这些资源进行生物开发和应用。为满足广西生物技术(工程)产业发展需要,我校先后在1990年和1995年创办了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属理科偏应用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生物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利用微生物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目前,两专业已为我区的啤酒和白酒工业、制药、环保等行业及一些研究所、学校等输送了一批新的技术骨干。但由于受专业设立较晚,院系和专业调整,两校合并等动荡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办学上的问题:(1)师资队伍偏年轻,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有待积累提高;(2)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有的专业实验课无法开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3)专业资料较为缺乏,教学实验经费严重不足等。为适应21世纪广西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对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进行建设与改革,进一步对专业方向进行调整和改革,积极进行基础建设,将其办成在全国地方性综合大学中具有较高水平并具有广西特色的高级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从事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的设计、科研、开发及应用研究,掌握管理、营销知识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广西地方经济和我

最新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网球》院级精品课程2012年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在建基础、支撑条件 运动系网地教研室承担全院网球和地掷球两门课程教学工作,在学院和运动系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帮助下,我教研室不断发展,教学、科研、训练工作均有长足的进步。受此鼓舞,教研室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2009年积极申报,《网球》课程被批准为“院级优质课程”,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2年的的不懈努力,2011年顺利完成了院级优质课程建设任务。2011年将《网球》课程申报为“院级精品课程”,获得批准。 近几年,我院网球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不断齐全,网球拥有13块标准场地,学院规划的网球馆已动工修建。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现有网球专职教师11名,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6名,助教2名。有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另有1人正就读硕士研究生。 网球教研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技术力量雄厚,运动水平较高。教师普遍技术水平精湛,个人具有较好的运动成绩,半数教师参加过专业训练或参加过全国性大型网球比赛,并获得优异比赛成绩。 (二)同事之间配合默契,团结协作精神强。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训练、比赛中有明确的人员编制分工,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具有很强的协作精神。 (三)创造和谐氛围,青年教师进步快。教研室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有青年教师补充进来,教研室对其成长进步十分关心,鼓励他们参加校内外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四)开展对外培训,扩大学校影响。成立了“西安体育学院网球俱乐部”。能经常开展网球培训活动,发挥了教师的专业之长,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扩大了学院影响。已于2011年将中国网球协会“快易网球”培训项目引进我院。 (五)在科研中,广大教师积极钻研业务,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积极进行科研工作,近两年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地市级课题1项、学院课题2项,教师参加过3 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被ISTP或EI检索论文3篇,在国内公开学术期刊发表网球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建设目标:

《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分课题结题报告

《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分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家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单位:青州市郑母初级中学 负责人和撰写人:赵永华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提高家长素质是现代社会和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驱动,家庭的主流格局逐渐趋同,独生子女已成为新一代人的主体。随着改善生活条件的步伐加快,不同家庭居住环境相对封闭而信息渠道相对开放的框架也趋于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的形成,更使家长普遍提高了对子女未来的期望,进一步从新的角度认识加强子女教育的价值。人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经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对于自己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也愈来愈关心了。 但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行动存在反差,物质投入与精神投入存在反差,教育行为与教育效果存在反差,这是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矛盾,同时也是许多家长产生极大困惑甚至痛苦的原因。因此,这一代自身难于积累教育子女经验的父母,对分别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子女,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养育到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希望得到科学的回答。因此,理论与实验都在呼唤与时俱进的当代家长,从而引导家庭教育向正确方向发展。 (二)建立家长学校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而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学校的建立对于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现在尚处于无规划、无体系的阶段。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的子课题,《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提出了要抓住家长教育的课程建设核心,在课程理论体系、课程标准、内容规划、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行动研究,通过对家长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研究和家长教育的实验,总结出成功的家长学校教育经验,广泛进行推广,构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家长需要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以引导规范我国的家长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从而振兴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事业。这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针对家长教育的行动研究在我校已有一定基础 第一,我校从建校起,就格外重视提高学生家长的素质,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始终保持校长、班主任与每一个家长的零距离接触。新生入学前,我校召开家长会,把班主任的手机向新生家长公布,并承诺早6点以后到晚10点以前全程开通,随时接受家长的电话咨询。这一措施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关注。 第二,我们经常为家长进行关于学生成长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的辅导培训。如: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培养问题、安全问题、网吧问题等,用不定期地订阅报纸、给家长发公开信等形式,对家长如何处理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提供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参考。 第三,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他们深知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步前进,才能在学生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真正起到引导作用。 在以上背景下,我们申报“家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的课题,有利于学生家长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教育创新思想为指导,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为基础,以提高每一个家庭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当代家庭教育新理念为主线:家长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帮助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做到“互相尊重、配合默契”,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子女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详细

... 《网络营销》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商贸管理学院 二 0 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1) (一)建设思路 (1)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1) (二)建设目标 (1) 1.课程建设的特色 (1) 2.建设目标 (2)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4) (一)建设内容与进度 (4) (二)教学主要内容 (5) (三)建设具体措施 (5) 四、建设预期效果、验收要点 (9) (一)预期目标 (9) (二)验收要点 (9) 五、经费使用说明 (11) (一)建设资金总预算 (12) (二)建设资金使用明细 (12) 六、保障措施 (13) (一)组织保障 (13) (二)资金保障 (13) (三)制度保障 (13)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网络营销》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 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 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精品开放课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网络营销》课程已于 2017 年开始进行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过积累,目 前已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 (二)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的特色 《网络营销》课程是基于项目实践过程,结合市场、行业需求而开发的课程, 在上海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本课程主要依托校内教师、学生评价,同时结合校外专家评价,目前的评价效果较好。 (1)校外专家、行业专家评价●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教材建设体现了工学结合,把实际工 作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完善的教学试验基地,毕业学生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工 作适应性强。

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设立精品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就是要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按照国家标准化课程建设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建设好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及特色课程,使我校重点课程达到高标准、高水平;促使我校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得到较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将部分重点课程进一步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自治区级重点课程,使其在我校课程群建设的整体优化中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条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和管理 1、精品课程建设实行分级管理。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教务处进行宏观指导和具体受理申报、立项、检查、评估和验收等事宜。其日常管理运行由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教务处对各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进展实行目标管理,负责对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和评估、结题验收和实施相关奖惩措施。 2、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审议、监督,审议精品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及有关规章制度、评估指标体系,并审议推荐校级精品课程和推荐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3、课程负责人在教学处的领导、协助、督促下,对所负责的精品课程具体实施全面建设。制定本课程的建设发展规划,协调本课程与各门相关课程的关系;组织任课教师实施课程建设规划;负责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培养本课程的青年骨干教师,组织任课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每学年必须承担本课程的具体教学任务;及时、主动解决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条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认真贯彻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实施“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有: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十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三至五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应达到30%以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做到规划完整,措施合理,效果明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类课程“双师型”教师应达到70%以上。搞好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达到符合课程性质与教学实施要求的比例。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操作能力与指导能力。注重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使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能够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市级或市级以上成果。 2.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 以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贯彻执行上海市教委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其中的专业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

论文课程开发结题报告doc

论文课程开发结题报告 篇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 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我们于XX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评审书,经巨野县教研室审批,于XX年3月26日正式立项。XX年10月15日,省教研室委派南通市教学研究室、教科所(主任、所长)成达如等七人组成专家开题论证组到校现场开题,给予精心指导。专家组成员有: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如皋市教研室主任兼教科室主任姜健荣、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康衡、如皋市教研室教研员 刘炜平、南通市教研室中学科科长陆子君、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林森等。 2、课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 我们开发和研究如皋地方文化校本教材,是基于以下思考: 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

的重要源泉。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如皋地方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代代世世的如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一,也是145万如皋人民身份的标志,是凝聚如皋人民同心同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的一个源泉。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之下。对如皋青少年进行地方文化史的教育,实际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新世纪合格公民的需要。 ⑵、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总体上处于弱

精品课程模板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与开发》课题,课题批准号2009zk008,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依据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精品课程教学既是决定一所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又是师资、生源和管理水平等的综合反映。当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时空限制,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数字化优势,在21世纪教学改革过程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和作用。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便于学校的统一组织管理工作,省时省力;便于课程自身的教学管理;有利于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有利于课程内容更新与调整;便于协同工作;能够带动网络辅助教学的开展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还可以展示学校的教学成果、师资力量、学生的学习风貌等等,为学校开辟了一个新的对外宣传窗口。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上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个普遍遇到的难题是:不同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都是独立建设,相互隔绝,人力投入、经费投入以及网络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大量浪费。因此现阶段取得的成果往往只能是个例与试点,如果全面针对所有精品课程建立和运营网络教学平台,那么难度太大成本太高。 我们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计划研究和开发一套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平台。该平台依据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参考兄弟院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际经验,提供各种模板。用户可以利用这些模板,方便快捷的定制一个精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幼儿园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不少集体教学行为无序、自由,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活动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兴趣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比较严重;如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切“教师说了算”;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程建设报告

课程建设报告

多元发展体验成功幸福成长 在崇州市教育局和四川省优促会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崇州市小学、初中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培训,通过近一年时间的理论培训、跟岗学习和课题研究,我在课程理念、课程领导力建设方面有了一些收获和心得,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育组织之下学生学习生活的总体(《国际教育大辞典》)。学校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通过课程这个载体来完成的。研究教学的改革,最重要的是研究课程的改革和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因此,改革创新,努力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这已经成为当前整个中国基础教育的的一种趋势。因而,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转变教育观念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我认为课程改革需要有一些理念:第一,转变教育价值判定标准,要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回归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的基本点位上;第二,转变教育质量评价观念,从学科知识成绩为中心的评价,回归到以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为中心;第三,在教师专业成长上,要从教学技能为重转向到教师教育情怀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两个方面。 学校要全面审视自己的办学行为,更要找到学校办学与新课程理念不适应的地方,这些不适应的地方恰恰就是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如何找准不适应点,开展学校课程建设呢?首先是必须基于对学校发展的科学分析,根据国家教育政策方针全面审视自己办学思想理念、制度文化、具体举措的结果。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情历史,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也就是有值得肯定的经验。

转变“课程”理念不是“翻花样”,是社会发展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教育的改革不能满足于教育活动形式的变化,而是从本质上思考的,考量“课程”是否能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回归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的基本点位上。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制定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方案。通过建设多元课程体系,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教师可以人尽其才,开设多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与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以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主动开发基于校本的特色课程,以课堂为切入点,促进课程多元化实施,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一、课程建设理念 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多元发展,体验成功,幸福成长”,这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系统思考。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课程为学生多元发展服务。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课题组1[1]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专业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使专业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为了推进我国计算机专业教改进程,国家教委于1994年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把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列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计划的重要课题,力求在五年内取得突破。 广西大学原设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和建设,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由于我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起步较晚,与国内重点院校相比,我们在专业建设、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⑴以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设计、维护等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单一的学科专业对口教育,忽视了学生计算机硬件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学生的人文素质、经济管理能力的培养,没有包含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应建立的合理知识能力结构; (2) 现有两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差别小,适应面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3) 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典型的单一的学科专业对口方式,课程划得过细,综合性差,知识面窄,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4)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单一的计算机工程与技术教育,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科之间、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内容陈旧落后,时间滞后,很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创造力。 显然,这样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不能满足计算机应用领域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原有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硬件以及计算机教育等四个专业已合并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一调整使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口径有了较大幅度的拓宽,为深化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按宽专业人才培养口径打下了基础,专业面的拓宽也为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基础知识平台和更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要适应新的专业目录培养人才,必须根据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变过去我校的两个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专业无特色、差别小、适应面狭窄、培养模式单一、素质差等缺陷,重新确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面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模式,努力使人才的培养从单一的计算机软件和应用型人才向复合型、开拓型人才转变。也就是说,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应该认真考虑专业教育如何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重在拓宽专业口径和业务基础,并特别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上述的现状和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考虑,我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目标、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系部电建系 总负责王建锋 编写边步义

二〇一二年十月 《建筑工程施工》精品课程实施方案 目录 前言:1............................................................................................................................................................................... ........................................................... 一、指导思想 1............................................................................................................................................................................... .................................. 二、课程定位 1...............................................................................................................................................................................

《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新市城关乡周庄小学红英 课题组成员:朝梅、建玲、月琴、许慧芳、慧珍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形式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呼唤着教师新课程理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真正转变,呼唤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多年的课改,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贪玩厌学、没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习惯差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实课堂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师生的教学活动还不够灵活、开放,与课程目标要求还有差距,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我校教师年龄偏大,日趋老龄化,学习和自我提升意识淡漠,需要学校提供适当的时机和发展平台,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利用一切时机和资源,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最终追求的教育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来开发校本课程,也是国家三级课程建设的需要。 1.课程建设的需要。国家三级课程网络建设中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在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彩社团活动又是小学生展现自我、扬个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绝佳途径。以多彩社团活动为平台,探索和建设校本课程,对学校的整个课程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社团活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自身需要为基础,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XX省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行动计划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目录 引言 (1)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1) 二、课程介绍 (1) 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2) 四、精品课程的建设措施和保障激励措施 (2) 五、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3) 六、课程体系与特色 (5) 七、课程资源 (6) 八、精品课程的任务安排表 (7) 九、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8) 十、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 (9) 十一、精品课程的课程考核 (10) 十二、精品课程的管理 (10)

引言 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办学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课程建设做起。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我省省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建筑我校的《工艺实训》作为建筑专业的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校的《工艺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得到校内外用人单位、学生的一致好评。经过我校专业教师的长期探索实践和研究表明,本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介绍 我校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设置是以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建筑行业发展对施工技术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而建设的。 《工艺实训》课程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又是我校本专业的学生学好专业技能的骨干课程,与工程制图、工程造价、工程资料及项目管理等相关课程联系密切。《工艺实训》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从理论上掌握从地基、基础到主体工程中砌筑、抹灰、脚手架、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最后到防水、装饰装修工程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要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建筑工程技术和技能。《工艺实训》培养学生工学结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综合性较强的实训课程。也是高素质建筑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中不可缺的重要骨干专业课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