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学科名词解释

高中生物学科名词解释

高中生物学科名词解释
高中生物学科名词解释

高中生物学科名词解释

(注:内部资料,请勿转载)

必修一

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P2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P8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P8

大量元素:C H O N S K Ca Mg等 P16

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等 P16

必需氨基酸: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P21

非必需氨基酸:有12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合成的。 P21

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P22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 P22

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P26

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化合物。P33

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自由水:细胞中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的水。P35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P41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P47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构成的复杂系统。P49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P54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P61

糖被: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P68

被动运输:物质通过顺浓度梯度扩散的现象。

主动运输:物质通过逆浓度梯度扩散的现象。P70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P70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P71

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的方式。 P71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P72

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P74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P78

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实验中可以人工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P79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其他可变因素。P79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

量。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P80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P83

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P88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P91

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的实验。P93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P94

发酵: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产酒精的叫做酒精发酵;产乳酸的叫做乳酸发酵。P95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101

同位素标记法: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从而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的方法。P102

化能合成作用:少数细菌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方式。P105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P112

分裂间期:从细胞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P112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P118

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P119

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P119

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P123

细胞环死: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P124

癌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P125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P126

必修二

自花传粉(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父本♂:不同植物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物。

母本♀:不同植物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的植物。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P3

显性性状: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显现出来

的性状。

隐性性状: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P4 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

同的个体。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P5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P7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P11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P12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

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P16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方来自母方。

四分体:联会后每条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P24

伴性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P33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分子中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这种碱基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P54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P57

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P64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P54

密码的简并: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的现象。P65

反密码子:每个tRNA上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P66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P69 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P69

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无等位基因)P70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P81

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不定向性、随机性。P82

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P83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 P86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三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P87

人类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P90

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P90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P91

杂交育种: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P99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P100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P114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P115

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P119

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P119(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P124

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必修三

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可分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P3

溶液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P5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P8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P9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变化作出的规

律性应答。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P16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叫神经冲动P17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P24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P27

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P28

抗体:在抗原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P37

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由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P38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

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的现象。P48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P50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P54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P60

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迁入率或迁出率: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P62

种群的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P63

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分为: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均匀分布。 P63

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P67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P71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P72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P73

群落的空间特征: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出现的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自身生长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而引起的种群分布不同。 P75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P79 初生演替:指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P80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P88

食物网:由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P91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P93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P96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P101 特点:全球性、可循环。

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P105

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等

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这些行为特征。 P106

行为信息的特点: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P107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P109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P110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P123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P124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蓄洪防旱等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P12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P128

最新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基因(gene): 2.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 3. 断裂基因(split gene): 4. 外显子(exon): 5. 内含子(intron): 6. 多顺反子RNA(polycistronic/multicistronic RNA): 7. 单顺反子RNA(monocistronic RNA): 8. 核不均一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 hnRNA): 9.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10. 密码子(codon): 11. 反密码子(anticodon): 12.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13. 启动子(promoter): 14. 增强子(enhancer): 15. 核酶(ribozyme) 16. 核内小分子RNA(small nuclear RNA, snRNA) 17.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SRP) 18. 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 19. 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 20.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21.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22. 移码突变(frame-shifting mutation) 23. 转换(transition) 24. 颠换(transversion) (三)简答题 1. 顺式作用元件如何发挥转录调控作用? 2. 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mRNA的异同。 3. 说明tR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 如何认识和利用核酶? 5. 若某一基因的外显子发生一处颠换,对该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和功能有什么影响? 6.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疾病。 (四)论述题 1. 真核生物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有何意义? 2. 比较一般的真核生物基因与其转录初级产物、转录成熟产物的异同之处。 3. 真核生物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产生哪些效应? (二)名词解释 1.基因组(genome) 2. 质粒(plasmid) 3.内含子(intron) 4.外显子(exon) 5.断裂基因(split gene) 6.假基因(pseudogene)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集锦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集锦 第一章蛋白质 1.两性离子(dipolarion)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3.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 4.稀有氨基酸(rare amino acid) 5.非蛋白质氨基酸(nonprotein amino acid) 6.构型(configuration)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otein primary structure) 8.构象(conformation)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10.结构域(domain)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 12.氢键(hydrogen bond)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 14.离子键(ionic bond) 15.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16.疏水键(hydrophobic bond) 17.范德华力( van der Waals force) 18.盐析(salting out) 19.盐溶(salting in) 20.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21.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 2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precipitation) 23.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 24.层析(chromatography) 第二章核酸 1.单核苷酸(mononucleotide) 2.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s) 3.不对称比率(dissymmetry ratio) 4.碱基互补规律(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 5.反密码子(anticodon) 6.顺反子(cistron) 7.核酸的变性与复性(denaturation、renaturation) 8.退火(annealing) 9.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 10.减色效应(hypo chromic effect) 11.噬菌体(phage) 12.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 13.DNA 的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 m) 14.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 15.环化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 第三章酶与辅酶 1.米氏常数(K m 值) 2.底物专一性(substrate specificity) 3.辅基(prosthetic group) 4.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 5.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 6.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 7.激活剂(activator) 8.抑制剂(inhibitor inhibiton) 9.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 10.同工酶(isozyme) 11.诱导酶(induced enzyme) 12.酶原(zymogen) 13.酶的比活力(enzymatic compare energy) 14.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第四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1.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2.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3.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4. 磷氧比P/O(P/O) 5.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6. 能荷(energy charg 第五章糖代谢 1.糖异生(glycogenolysis) 2.Q 酶(Q-enzyme) 3.乳酸循环(lactate cycle) 4.发酵(fermentation) 5.变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 6.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7.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8.肝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 9.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10.D-酶(D-enzyme) 11.糖核苷酸(sugar-nucleotide) 第六章脂类代谢

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中英) sample 样本:提供群体信息的亚单位,样本要求大小合适,并随机取样才具有代表性。 sampling error 样本误差:在一个小样本中预期的比例会发生随机改变的现象。 satellite DNA卫星DNA: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一种高度重复顺序,富含A-T ,当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时,基因组呈现一条宽的带,而在其上方高度重复顺序显示了单独的一条细带,故称卫星DNA。 scaffold attachmentation region (SARs) :骨架附着区:DNA上的特异位置,附着在染色体的骨架上。 secondary law 第二定律:见自由组合定律(independent assortment)。 secondary nondisjunction 次极不分离:初极不分离产生的雌性后代中X染色体再度不分离。 second-site mutation 第二位点突变:见抑制基因突变(suppressor mutation)。 selection coefficient 选择系数:计算对一种基因型的选择相对强度。 selection differential 选择差数:在自然和人工选择中,被选择亲代的表型平均值和未被选择的群体平均表型之间的差异。 self-assembly 自组装、自动装配:由亚基按特定的模式自动聚集成某种功能结构的过程。 self-fertilization (selfing) 自体受精:同一个体产生的雌性和雄性配子相互结合。 self-splicing 自我剪接:某些前体RNA分子内含子的切除,此过程在有的生物中是蛋白依赖性反应。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mode 半保留复制模型:在DNA复制两条子DNA链中,每条双链都含有一条亲代的单链。 semidiscontinuous 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故称半不连续复制。 sense codon 有义密码子:mRNA上相对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 Sequence Tagged Site, (STS)序列位置标签:一段短的DNA序列(200-500个碱基对),这种序列在染色体上只出现一次,其位置和碱基顺序都是已知的。在PCR反应中可以检测处STS来,STS适宜于作为人类基因组的一种地标,据此可以判定DNA的方向和特定序列的相对位置。ETS是cDNA上的STS。 sex chromosome 性染色体:在真核生物中和性别相关的染色体,如X, Y和Z,W。这些

生物高考专业名词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病毒、单细胞生物、 多细胞生物、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原核细胞、真核细胞、藻蓝素、叶绿素、自养生物、异养生物、细胞学说、施旺、施莱登、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大量元素、基本元素、 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淀粉、碘液、蓝色、脂肪、苏丹Ⅲ、苏丹Ⅳ、橘黄色、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氨基酸、氨基(-NH2)、羧基(-COOH)、R基、肽键(-NH-CO-)、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脱氧核苷酸(A、G、C、T)、 核糖核苷酸(A、G、C、U)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含有少量、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生理盐水、解离(8%的HCL)、漂洗(蒸馏水)、 染色(甲基绿、吡罗红)、制片、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原)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脂肪、磷脂、固醇、自由水、结合水、无机盐、离子形式、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信息交流、细胞壁(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器、差速离心法、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健那绿、蓝绿色、细胞核、核膜(核孔)、核仁(核糖体形成)、染色质(DNA+蛋白质)、质壁分离(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半透膜、选择透过性、 流动性、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是支架)、跨膜运输、被动运输(顺浓度)、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载体)、主动运输(载体和能量)、胞吞(能量)、胞吐(能量)、活化能、 酶(多是蛋白质,少是RNA)、专一性、高效性、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低温不会)、ATP(三磷酸腺苷A-P~P~P)、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兼性厌氧菌(酵母菌)、重铬酸钾(橙色)和酒精(酸性条件)→灰绿色、CO2和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有氧呼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 光合作用(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CO2的固定,C3的还原)、无水乙醇(溶解和提取色素)、SiO2(有助于研磨得充分)、CaCO3(防止色素被破坏)、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方法)、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色b(黄绿色)、化能合成作用、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的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 细胞全能性、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形状和表面糖蛋白含量发生改变)、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生物致癌因子)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重要名词:(下划线的尤其重要) 1.常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较低,碱性染料着色浅而均匀的区域, 是染色质的主体部分。DNA主要是单拷贝和中度重复序列,是基因活跃表达部分。2.异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染色质压缩程度较高,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的区域。着丝粒、端 粒、次缢痕,DNA主要是高度重复序列,没有基因活性。 3.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的,组蛋白H3、 H4、H2B、H2A各两份,组成了蛋白质八聚体的核心结构,大约200bp的DNA盘绕在蛋白质八聚体的外面,相邻两个核小体之间结合了1分子的H1组蛋白。 4.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其与DNA组成核小体。根据其凝胶电泳性质可将其分 为H1、H2A、H2B、H3及H4。 5.转座子:是在基因组中可以移动和自主复制的一段DNA序列。 6.基因: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 遗传的基本单位。它包括结构蛋白和调控蛋白。 7.基因组:每个物种单倍体染色体的数目及其所携带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物种的基因组。 8.顺反子:由顺/反测验定义的遗传单位,与基因等同,都是代表一个蛋白质的DNA 单 位组成。一个顺反子所包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 9.单顺反子和多顺反子: 真核基因转录的产物是单顺反子mRNA,即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每个基因转录都有各自的调控原件。 多顺反子是指原核生物一个mRNA分别编码多条多肽链,而这些多肽链对应的DNA片段位于一个转录单位内,享用同一对起点和终点。 10.转录单位:即转录时,DNA上从启动子到终止子的一段序列。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往 往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基因,基因之间为间隔区,转录之后形成多顺反子mRNA,可以编码不同的多肽链。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一般只有一个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RNA,只编码一条多肽链。 11.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重叠基因有多种重叠方式, 比如说大基因内包含小基因,几个基因重叠等等。 12.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是不连续的,在基因的编码区域内部含有大量的 不编码序列,从而隔断了对应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这种不连续的基因又称断裂基因或割裂基因 13.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 并在相关位置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14.超螺旋:如果固定DNA分子的两端,或者本身是共价闭合环状DNA或与蛋白质结合 的DNA分子,DNA分子两条链不能自由转动,额外的张力不能释放,DNA分子就会发生扭曲,用以抵消张力。这种扭曲称为超螺旋(supercoil),是双螺旋的螺旋。 15.拓扑异构酶:通过切断DNA的一条或两条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然后重新缠绕和封口来 改变DNA连环数的酶。拓扑异构酶I主要消除负超螺旋,作用一次超螺旋交叉数变化+1;拓扑异构酶II主要引入负超螺旋,作用一次L变化-2。TOPO I催化DNA的单链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

绪论 1、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2、反射:人和动物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细胞的化学成分 3、原生质:是细胞的生命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这一小团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4、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5、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6、缩合: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缩合。 7、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NH—CO—)叫做肽键。 8、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9、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10、核酸: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 11、脱氧核糖核酸:核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有脱氧核糖的,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12、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3、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14、亚显微结构:又称超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各种微细结构。 15、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细胞的原生质体分化形成,并位于其外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结构。

16、膜蛋白:指细胞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17、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这种膜运输蛋白质具有专一的结合部位,对所结合的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只能同专一物质结合的特性类似于酶同底物的反应。当某种载体蛋白的外端表面的结合部位与专一性物质结合后,载体蛋白分子就发生构象变化,将该物质分子运转到膜的表面,随之释放到细胞质中。 18、细胞质:在细胞膜以、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可以看到细胞质是透明的胶状物,细胞质主要包括基质和细胞器。 19、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20、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2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细胞分裂 2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4、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上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 25、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新代概述 26、新代: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代。 27、同化作用(合成代):在新代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同化作用。 28、异化作用(分解代):生物体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异化作用。

微生物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3.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 4.菌落: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5.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 6.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7.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 8.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的能量.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 9.普通菌毛:普通菌毛是遍布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

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10.性菌毛: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结构.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 11.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 12.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13.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 14.热原质: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 15.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 16.培养基: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 17.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等

名词解释 1、广义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2、狭义分子生物学:即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重组、修复等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与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 3、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4、基因: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包含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功能基因组学:是依附于对DNA序列的了解,应用基因组学的知识和工具去了解影响发育和整个生物体的特定序列表达谱。 6、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7、生物信息学: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转输 8、蛋白质组: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9、功能蛋白质组学:是指研究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实验条件下细胞内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0、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因而,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蛋白质,而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11、基因组:指生物体或细胞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总和。 12、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的全部DNA的含量,单位以pg或Mb表示。 13、C值矛盾: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14、重叠基因:共有同一段DNA序列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15、基因重叠:同一段核酸序列参与了不同基因编码的现象。 16、单拷贝序列:单拷贝顺序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因而复性速度很慢。单拷贝顺序中储存了巨大的遗传信息,编码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17、低度重复序列:低度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含有2~10个拷贝的序列 18、中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大致指在真核基因组中重复数十至数万(<105)次的重复顺序。其复性速度快于单拷贝顺序,但慢于高度重复顺序。 19、高度重复序列:基因组中有数千个到几百万个拷贝的DNA序列。这些重复序列的长度为6~200碱基对。 20、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 21、基因簇:基因家族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段的串联重复单位,定位于染色体的特殊区域。 22、超基因家族: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各成员序列同源性低,但编码的产物功能相似。如免疫球蛋白家族。 23、假基因:一种类似于基因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功能蛋白的失活基因。 24、复制:是指以原来DNA(母链)为模板合成新DNA(子

(完整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蛋白质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 值,用符号pI表示。 4.稀有氨基酸:指存在于蛋白质中的20 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它罕见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 5.非蛋白质氨基酸: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 6.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8.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0.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2.氢键: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14.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也称为静电键或盐键。15.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16.疏水键: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侧链避开水相而相互聚集而形成的作用力。 17.范德华力:中性原子之间通过瞬间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弱的分子间的力。当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为它们的范德华半径之和时,范德华力最强。 18.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19.盐溶: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少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20.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21.蛋白质的复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恢复生物活性的现象。 2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或被中和其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主要的:核小体、半保留复制、复制子、单链结合蛋白、岗崎片段、错配修复、DNA的转座、C值矛盾、前导链与后随链。) 1. C值反常现象(C值矛盾C-value paradox): C值是一种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真核细胞基因组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 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 功能DNA所隔开,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 C值一般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某些两栖动物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而在两栖动物里面,C值变化也很大。 2.DNA的半保留复制: 由亲代DNA生成子代DNA时,每个新形成的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3.DNA聚合酶: ●以DNA为模板的DNA合成酶 ●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为底物 ●反应需要有模板的指导 ●反应需要有3 -OH存在 ●DNA链的合成方向为5 3 4.DNA连接酶(1967年发现):若双链DNA中一条链有切口,一端是3’-OH,另一端是5‘-磷酸基,连接酶可催化这两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而使切口连接。但是它不能将两条游离的DNA单链连接起来 DNA连接酶在DNA复制、损伤修复、重组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DNA 拓扑异构酶(DNA Topisomerase): 拓扑异构酶?:使DNA一条链发生断裂和再连接,作用是松解负超螺旋。主要集中在活性转录区,同转录有关。例:大肠杆菌中的ε蛋白 拓扑异构酶Π:该酶能暂时性地切断和重新连接双链DNA,作用是将负超螺旋引入DNA分子。同复制有关。 例:大肠杆菌中的DNA旋转酶 6. DNA 解螺旋酶/解链酶(DNA helicase) 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来解开双链DNA。 E.coli中的rep蛋白就是解螺旋酶,还有解螺旋酶I、II、III。rep蛋白沿3 ’ 5’移动,而解螺旋酶I、II、III沿5 ’ 3’移动。 7. 单链结合蛋白(SSBP-single-strand binding protein):稳定已被解开的DNA单链,阻止复性和保护单链不被核酸酶降解。 8. 从复制原点到终点,组成一个复制单位,叫复制子.每个DNA复制的独立单元被称为复制子(replicon),主要包括复制起始位点(Origine of replication)和终止位点 9.复制时,解链酶等先将DNA的一段双链解开,形成复制点,这个复制点的形状象一个叉子,故称为复制叉 10.DNA的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其中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而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故称半不连续复制。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全

————————————————————————————————作者: ————————————————————————————————日期: ?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集锦 第一章蛋白质 1.两性离子(dipolarion)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 id) 3.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 4.稀有氨基酸(rare amino acid) 5.非蛋白质氨基酸(nonprotein aminoacid) 6.构型(configuration)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otein primary structure) 8.构象(conformation)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proteinsecond ary structure) 10.结构域(domain)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 12.氢键(hydrogen bond)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 14.离子键(ionic bond) 15.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16.疏水键(hydrophobic bond) 17.范德华力( vander Waals force) 18.盐析(salting out) 19.盐溶(salting in) 20.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21.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 2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precipitation) 23.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 24.层析(chromatography) 第二章核酸 1.单核苷酸(mononucleotide) 2.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s) 3.不对称比率(dissymmetry ratio) 4.碱基互补规律(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 5.反密码子(anticodon) 6.顺反子(cistron) 7.核酸的变性与复性(denaturation、renaturation) 8.退火(annealing) 9.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effect) 10.减色效应(hypo chromiceffect)11.噬菌体(phage) 12.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 13.DNA 的熔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Tm) 14.分子杂交(molecularhybridization) 15.环化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 第三章酶与辅酶 1.米氏常数(Km 值) 2.底物专一性(substrate specificity) 3.辅基(prosthetic group) 4.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 5.寡聚酶(oligomericenzyme) 6.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 7.激活剂(activator) 8.抑制剂(inhibitor inhibiton) 9.变构酶(allostericenzyme) 10.同工酶(isozyme) 11.诱导酶(induced enzyme) 12.酶原(zymogen) 13.酶的比活力(enzymaticcompare energy) 14.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第四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1.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2.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3.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 4. 磷氧比P/O(P/O) 5.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6. 能荷(energy charg 第五章糖代谢 1.糖异生(glycogenolysis) 2.Q 酶(Q-enzyme) 3.乳酸循环(lactate cycle)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 概念解释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1.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处理杂交→自交→ 选优→自交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基因重组, 组合优良性状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破坏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诱导花粉直接发育, 再用秋水仙素 优缺点方法简单, 可预见强, 但周期长 加速育种,改良性 状,但有利个体不 多,需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 含量高,但发育延迟, 结实率低 缩短育种年限, 但方法复杂, 成活率较低 例子水稻的育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无子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 2.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 、 原理:基因重组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3)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黏性末端)(黏性末端) (4)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5)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一般存在于原核生物体内,可以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生存斗争: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局限性: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生物名词解释

BOD:在特定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生物氧化时所消耗溶解氧的质量浓度。 COD: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毫克/升表示。DNA复制:首先DNA的双螺旋解开,其次以每条DNA链作为模板,通过碱基配对的原则合成与之互补的一条新链的过程。 DNA聚合酶:以反向平行的DNA链为模板催化合成新链DNA。 EMP途径:又称糖酵解途径,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代谢途径,它以1分子 葡萄糖为基质,约经过10步反应而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H+和2分子ATP的过程。 氨化作用:是指有机态N被微生物降解形成NH3的过程。 氨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的脱氨基产氨的过程。 巴氏消毒法:采用60-70℃的温度处理15-30min的消毒方法。 半知菌:对其有性繁殖阶段不了解的一类真菌。 伴孢晶体:伴随芽孢形成的同时,苏云金杆菌细胞的另一端形成的对鳞翅目昆虫有毒性的蛋白质晶体物质。 被动扩散:营养物质依赖其在胞外及胞内的浓度梯度,由浓度高的胞外向胞内扩散的过程。 鞭毛:细菌由细胞膜穿过细胞壁伸出胞外的细长的丝状物。是细胞的运动器官。 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表面张力效应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剂。它改变细胞的稳定性和透性,使细胞内的物质逸出细胞外,从而引起微生物的死亡。 表面酶:分布于细胞表面,不能在其细胞培养液中起作用的酶。 病毒粒子:成熟的或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产甲烷菌:严格厌氧条件下,利用H2还原CO2生成甲烷的细菌。 初生菌丝:由担子菌的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 初生菌丝体:担子菌的孢子直接萌发而成的菌丝体,一般不会繁殖成为子实体。 纯培养: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 次级代谢:微生物为了避免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产物积累造成的毒害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 次生菌丝体:担子菌中由两个性别不同的初生菌丝结合而成的菌丝体。 促进扩散:以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为动力,在载体物质参与下,物质从浓度高的胞外向浓度低的胞内扩散。 单纯扩散: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以营养物质在细胞外胞内的浓度梯度为动力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 对数生长期:细胞代谢活性最强,新细胞物质组成最快,分裂形成的新细胞生命力旺盛,每次分裂的间隔时间(即世代时)最短而稳定,单位时间内细胞数量呈倍比增加。 多污带排污口的下游水色暗灰,含有大量有机物,溶解氧极少环境恶劣生物种类很少以细菌为主。 发酵:微生物或细胞在不需要氧的条件下转化物质的形态并将底物中的化学能转移产生ATP的一种方式。 发酵:有两个含义,广义发酵泛指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等产品的生产方式。狭义发酵指在无氧条件下,基质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内源中间代谢产物,以实现基质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基质水平磷酸化的特点是基质在氧化过程中脱下的电子不经电子传递链的传递,而是通过酶促反应直接交给基质本身氧化的产物,同时将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交给ADP,合成ATP。此种作用的最终产物是中间体的还原物,不再进行分解,因此,发酵不是彻底的氧化作用,产能效率低。 反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是指微生物还原硝酸产生气态氮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还原NO3-产生气态氮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放线菌: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多核单细胞的丝状原核微生物。 分批培养:将少量的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后一次性收获的过程。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是由菌丝分枝顶端细胞或者由菌丝分化成的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细胞分割缢缩而成的单个或者成簇的孢子。 分生孢子梗:真菌中一种产生分生孢子的菌丝结构。 辅酶:全酶的一部分,起传递电子、原子、化学基团的作用。 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污染物的积累特别是氮、磷的营养过剩,促使水体中藻类的过量生长。 革兰氏染色:是1884年由丹麦的Gram发明的,细菌鉴别的重要染色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区分为G+和G 根际微生物:生长在植物根系直接作用土壤范围内的微生物。 根圈效应:植物根圈土壤的微生物在数量、种类和活性上都明显优于非根圈土壤微生物的现象。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最全

第一章名词解释 1.基因(gene)是贮存遗传信息的核酸(DNA或RNA)片段,包括编码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以及转录调控序列两部分。 2.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指基因中编码RNA和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它们在原核生物中连续排列,在真核生物中则间断排列。 3.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编码区与非编码区间隔排列。 4. 外显子(exon)指在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及其成熟RNA中都存在的核酸序列。 5.内含子(intron)指在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中出现,但在成熟RNA中被剪接除去的核酸序列。 6.多顺反子RNA(polycistronic/multicistronic RNA)一个RNA分子上包含几个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基因和真核生物的个别基因可转录生成多顺反子RNA。 7.单顺反子RNA(monocistronic RNA)一个RNA分子上只包含一个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基因和原核生物的个别基因可转录生成单顺反子RNA。 8. 核不均一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 hnRNA)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转录初始产物,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转录的序列,分子量大小不均一,经一系列转录后加工变为成熟mRNA。 9.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mRNA分子上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碱基)序列,编码一个特定的多肽链。 10.密码子(codon) mRNA分子的开放读框内从5' 到3' 方向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碱基)为一组,编码多肽链中的20种氨基酸残基,或者代表翻译起始以及翻译终止信息。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9. 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当DNA 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 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 10. 减色效应(hypo chromic effect):DNA 在260nm 处的光密度比在DNA 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 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约少35%~40%), 这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8. 退火(annealing):当将双股链呈分散状态的DNA 溶液缓慢冷却时,它们可以发生 不同程度的重新结合而形成双链螺旋结构,这现象称为“退火” 7. 核酸的变性、复性(denaturation、renaturation):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 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DNA 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变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DNA 链可以完全重新结合成和原来一样的双股螺旋。这个DNA 螺旋的重组过程称为“复性”。 13. DNA 的熔解温度(T m 值):引起DNA 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T m)。 14分子杂交cular hybridization):不同的DNA 片段之间,DNA 片段与RNA 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1DNA双螺旋(DNA double helix)是一种核酸的,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 2 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 值,用符号pI表示。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0.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15.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18.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19.盐溶: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少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20.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21.蛋白质的复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恢复生物活性的现象。 10 同源蛋白质:不同物种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或具有明显序列同源性的蛋白质。 3.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与酶或蛋白质结合得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 4.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它们不能解离为更小的单位。分子量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