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BI-GS职业倦怠量表

MBI-GS职业倦怠量表

MBI-GS职业倦怠量表
MBI-GS职业倦怠量表

工作倦怠量表MBI-GS

得分在50分以下,工作状态良好;得分在50-75分,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需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得分在75-100分,建议休假,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得分在100分以上,建议咨询心理医生或辞职,不工作,或换个工作也许对人生更积极。

职业倦怠评估量表

职业倦怠评估量表 测评须知 本测验共15道题,完成时间大约3分钟。 题目: 1、工作让我感觉身心疲惫。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2、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我会感觉筋疲力尽。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3、想到要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我就会有一种疲惫感。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4、工作真的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5、工作让我有快崩溃的感觉。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6、自从开始干这份工作,我对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7、我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热心了。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8、我怀疑自己所做的工作的意义。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9、我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有贡献越来越不关心。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10、我能有效地解决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11、我觉得我在为单位作贡献。

疲劳量表

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系英国King’s College Hospital心理医学研究室的Trudie Chalder及Queen Mary’s University Hospital的G.Berelowitz等许多专家于1992年共同编制的。 疲劳一直是一个很难定义与描述的症状,尤其是疲劳的主观感觉方面。为了寻求对疲劳进行流行病学和症状学研究的更好的方法,Trudie Chalder等人研制出了FS-14量表,用来测定疲劳症状的严重性,评估临床疗效,以及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筛选疲劳病例。 疲劳量表FS-14由14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都是一个与疲劳相关的问题。根据其内容与受试者实际情况的符合与否,回答“是”或“否”。14个条目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疲劳的轻重,经主成分分析将14个条目分为两类,一类反映躯体疲劳(Physical Fatigue),包括第1~8共8个条目;一类反映脑力疲劳(Mental Fatigue),包括第9~14共6个条目。 疲劳量表 (该量表适用于16岁以上成年人) 1、你有过被疲劳困扰的经历吗?是否 2、你是否需要更多的休息?是否 3、你感觉到犯困或昏昏欲睡吗?是否 4、你在着手做事情时是否感到费力?是否 5、你在着手做事情时并不感到费力, 但当你继续进行时是否感到力不从心?是否 6、你感觉到体力不够吗?是否 7、你感觉到你的肌肉力量比以前减小了吗?是否 8、你感觉到虚弱吗?是否 脑力疲劳 9、你集中注意力有困难吗?是否 *10、你在思考问题时头脑象往常一样 清晰、敏捷吗?是否 11、你在讲话时出现口头不利落吗?是否 12、讲话时,你发现找到一个合适 的字眼很困难吗?是否 *13、你现在的记忆力象往常一样吗?是否 *14、你还喜欢做过去习惯做的事情吗?是否 结果评定: 请受试者仔细阅读每一条目或检查者逐一提问,根据最适合受试者的情况圈出“是”或“否”,除了第10、13、14条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即回答“是”计为0分,回答“否”计为“1”分,其它11个条目都为正向计分,即回答“是”计为“1”分,回答“否”计为“0”分。将第1~8条8个条目的分值相加即得躯体疲劳分值,将第9~14条6个条目的分值相加即得脑力疲劳分值,而疲劳总分值为躯体及脑力疲劳分值之和。躯体疲劳分值最高为8,脑力疲劳分值最高为

(完整word版)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教师工作状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下列每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问卷内容并不是针对个人的,不必记姓名,所以不要有任何顾虑。回答时请在“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的括号内划“√”就可以了。 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不要顾虑。谢谢!!! 学科类别:(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理学 (7)历史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 性别:年龄:职称:学历: 语种:教龄:月收入:婚姻状况:已婚/未婚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帮忙填写这份问卷,祝您生活愉快!

说明:MBI 包含3 个维度,即情绪衰竭(EE) 、去个性化(DP) 和自我成就感(PA) ,对应的题目序号分别为EE:1、2、3、6、8、13 、14 、16 、20 ;DP :5、10 、11 、15 、22 ;PA :4、7、9、12 、17 、18 、19 、21 ,一共22 题。根据本问卷采用的记分制度,一般认为如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及因子的得分在2分以下,表明不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如果得分在2分以上就表示存在轻度职业倦怠问题,得分在2.5分以上表示教师存在较为明显的职业倦怠问题。 以Cronbach α系数为指标,考察了构成MBI三个因素的各项目之间以及总量表所有项目之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显示,情感耗竭α =0.91,人格解体α =0.78,人成就感降低α =0.78,总量表α =0.88,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 关于MBI的效度,除已经给出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证明MBI较高的构想效度外,以项目分数与所属因素因子分的相关系数为指标,考察了各个项目的效度(区分度),结果(表2-9)显示,所有项目与所属因素的相关系数均在0.50以上(P=0.000)。颜色为红色的项目将被删除,最终题目数为17条

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实用.docx

护士职业倦怠量表 1=完全不同意 2=不同意 3 比较同意 4=完全同意 请在题项后面合适的序号上打钩。 1.我认为我难以同时完成这么多的工作。12 3 4 2.由于人手不足,我感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1 234 3.病人很孤单,没有亲属前来探望,我心里很难受。123 4 4.看到前来探望病人的亲属时,我也很受影响。 1 234 5.上级对我工作的指导不明确。 1 2 34 6.由于病人病情严重,我的工作量太大了。 1 2 34 7.我的工作任务不明确。 1 2 3 4 8.上级的命令缺乏系统化。 1 2 3 4 9.看到我护理的病人死亡,我很受打击。12 3 4 10.医生不协助我们,担心有碍他们的主导地位。1 2 3 4 11.医生和我说话的口气过于权威。1234 12.我要照顾的病人太多了。 1 2 3 4 13.医生犯了错误却让我们去承担。1234 14.年轻病人的死亡让我很受打击。1234 15.病人及其家属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来责备我们。1 2 3 4 16.我想我对病人正在慢慢变得冷漠。 1 2 3 4 17.当病人情况没有改善,我往往快速护理完病人后就避免和他们接触。 1 2 3 4 18.工作中,我经常心力交瘁。 1 23 4 19.我尽量避免与病人家属接触,不愿意与他们有亲密的交流。 1 2 3 4 20.我对工作己感到精疲力竭。 1 23 4 21.医院里每天工作对我来说都是负担。1234 22.我感到工作没有意义。 1 2 34 23.我感到我的自尊己经降到很低。1234 24.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1 2 34 25.我很满意自己的日常工作,并想为之贡献毕生的精力。 1 2 3 4 26.我认为我的工作对社会很有价值,竭尽全力对我很重要。 1 2 3 4 27.我通常认为现在的努力能改变未来的情况。 1 2 3 4 28.虽然我竭尽全力,但是没有任何收获。 1 2 3 4 29.可能的话,我会选择一个全新的工作。 1 2 3 4 30.我没有尽力工作,,为无论我是否尽力,结果都是一样的。 1 2 3 4 31.可能的话,我想在日常工作中有新的尝试。 1 2 3 4 32.护理工作中的创新思维吸引我。1234 33.大部分时候都不值得我全力以赴,因为无论我怎么做,事情都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1 2 3 4 34 虽然我工作优秀,但是不能实现目标。 1 2 3 4 35.我喜欢在工作中寻求新的挑战。 1 2 34 36.发生问题时,我会保持镇定,努力去改善现状。 1 2 3 4 37.出了问题,我只对责任人表示愤怒。 1 2 3 4 38.在困难面前,有时我会作出错误的决定。1234 39.遇到困难时,我会找人倾诉,寻求帮助。1234 40.我往往把困难放在一边,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方向。1 2 3 4

工作倦怠量表

工作倦怠量表1 本研究用以量测信息人员焦崩程度之量表,主要根据Maslach et al. (1996)之「人际工作者」量表(MBI-Human Service Survey),加上个人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就业年资、职务类别等构建而成。其中对于职业焦崩三个构面的衡量与操作,分别说明如下: 1. 情绪耗竭:指缺乏工作热诚,并经常伴随强烈挫折感和紧张之现象。以MBI量表(Maslach and Jackson, 1986; Maslach et al., 1996) 中对应「情绪耗竭」的9 题问项来衡量;每一题项均以0 到6 的分数来代表每一现象发生的频率( “0”表从未发生过,“6” 表每天发生)。 2. 乏人性化:指将人视为「对象」之倾向,并表现出情绪麻木和与人疏离的情形,尤其是对顾客和同事。同样以MBI 量表中对应的5 题问项来衡量。 3. 个人成就感低落:指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之倾向,感觉无助,以及低落的自尊。以MBI 量表中对应的8 题问项来衡量。由于其量测结果是为「个人成就感」,若为了解其「个人成就感低落」之现象,则须反向计算。 量表翻译后为确保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 与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首先在指导教授的指导会议中,连同其它八位研究生(包括四位博士生)一起检讨翻译文字,对其内容逐字审阅。其间对于部份文字推敲甚久,如:”I feel like I’m at the end of my rope.”,实在不容易找到适当的文字直接翻译。几经推敲,最后才决定以其涵意翻译为:「我觉得我已经无能为力了」。如此程序反复进行,直到每一题项均审阅完毕为止。之后并将翻译后之中文量表,请5 位信息从业人员试测,以了解其中是否有语意不清或不易填答的用词。此5 位试测人员,主要是协助厂商的主管和代表,希望藉此机会确保问题的适切性,避免填答人员受到不必要之困扰。试测结果发现,翻译文字本身,大致都能清楚了解,倒是对其内涵,试测人员有更进一步的建议。举例而言,前述题项原本翻译为:「我觉得我已经无能为力了」,试测人员认为以信息人员技术导向的个性,绝大多数不会承认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如此恐怕很难测出实际情形。将此反应带回指导教授的指导会议中,再次检讨,最后将其修改为:「在工作上,我感到身心俱疲」。如此程序反复进行,直到每一题项均获得多位共同研究者与试测人员之支持为止。 1. 我的工作把我的精神榨干了。(I feel emotionally drained from my work) 2. 工作一天下来让我感到精疲力尽。(I feel used up at the end of the workday) 3. 一大早起来,想到又要面对一天的工作,使我感到很疲倦。 (I feel fatigued when I get up in the morning and have to face another day on the job) 4. 我可以很容易了解顾客的感受。(I can easily understand how my recipients feel about thing) 5. 我会把某些顾客当成没有感觉的东西。 (I feel I treat some recipient as if they were impersonal objects) 6. 在工作中整天和人来往,使我感到精神紧绷。 (Working with people all day is really a strain for me) 7. 我可以很有效地解决顾客的问题。(I deal very effectively with the problems of my recipients) 8. 我对我的工作感到倦怠。(I feel burned out from my work) 9. 我觉得我的工作可以使其它人过得更好。 (I feel I’m positively influencing other people’s lives through my work) 苏守谦:资讯人员职业焦崩与离职决策研究,国立中央大学信息管理学系博士论文,1990

职业倦怠检测量表

你职业倦怠吗 ——教师职业倦怠检测量表 1.对工作感觉到有挫折感( 1 ) 2.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2 ) 3.我的工作让我身心疲惫( 1 ) 4.我觉得我过度努力工作( 2 ) 5.面对工作时,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1 ) 6.工作时感到心灰意冷( 1 ) 7.觉得自己推行工作的方式不恰当( 4 ) 8.想暂时休息一阵子或另调其他职务( 2 ) 9.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好的结果( 5 ) 10.我能肯定这份工作的价值( 5 ) 11.认为这是一份相当有意义的工作( 5 ) 12.我可以从工作中获得心理的满足( 5 ) 13.我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理想( 5 ) 14.我在工作时精力充沛( 5) 15.我乐于学习工作上的新知( 5 ) 16.我能冷静地处理情绪上的问题( 5 ) 17.从事这份工作后,我觉得对人变得更冷淡了( 1) 18.对某些同事发生的事情我并不关心( 2 ) 19.同事将他们的遭遇的问题归咎于我( 1 ) 20.我担心这份工作会使我逐渐失去耐性( 5) 21.面对众人时,我压力很大( 2) 22.常盼望有假期,可以不上班( 2 )

计分方法: 这个测试包括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方面:情绪衰竭(1-8)、低个人成就(9-16)、人格解体(17-22)。其中,9-16题为反向题,需要反向计分,即选5时计1分,选4时计2分,选3时计3分,选2时计4分,选1时计5分。其余题目正常计分。 将所有题目得分相加除以22得到平均分,即代表自己职业倦怠问题的严重程度。1分代表没有职业倦怠,5分代表职业倦怠问题很严重。得分越高表明职业倦怠的程度越重。 说明: 前八题,按a、b、c、d、e五档分值依次为1、2、3、4、5,分数总和除以8是最后得分。 中间八题,按a、b、c、d、e五档分值依次为5、4、3、2、1,分数总和除以8是最后得分。 后六题,按a、b、c、d、e五档分值依次为1、2、3、4、5,分数总和除以6是最后得分。 按照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人格解体三项得分,其中一项得分2.5即视为中度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问卷

本量表同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83及0.82。常模中每个纬度的标准误分别是:情绪衰竭3.80,玩世不恭3.16,职业效能3.73 。MBI-GS量表适用16岁以上各个行业的所有人群。 请您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判断它们在您所在的单位或者您身上发生的频率,并在合适的数字上划∨ 0=从未有过; 1=极少数时候(一年中有几次或更少); 2=少数时候(一个月一次或更少); 3=稍多时候(一个月中有几次); 4=多数时候(一个星期一次); 5=几乎每天(一个星期中有几次); 6=每天。情绪衰竭(该维度的得分=所有题目的得分相加/5) 1 工作让我感觉身心俱惫0 1 2 3 4 5 6 2 下班的时候我感觉精疲力竭0 1 2 3 4 5 6 3 早晨起床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工作时,我感觉非常累0 1 2 3 4 5 6 4 整天工作对我来说确实压力很大0 1 2 3 4 5 6 5 工作让我有快要崩溃的感觉0 1 2 3 4 5 6 请您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判断它们在您所在的单位或者您身上发生的频率,并在合适的数字上划∨ 项目从不极少一年几次或更少偶尔一个月一次或者更少经常一个月几次频繁每星期一次非常频繁一星期几次每天 玩世不恭(该维度的得分=所有题目的得分相加/4) 1 自从开始干这份工作,我对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0 1 2 3 4 5 6 2 我对工作不像以前那样热心了0 1 2 3 4 5 6 3 我怀疑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0 1 2 3 4 5 6 4 我对自己所做工作是否有贡献越来越不关心0 1 2 3 4 5 6 成就感低落(该维度的得分=反向计分后,所有题目的得分相加/6) 1 我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反向计分)0 1 2 3 4 5 6 2 我觉得我在为公司作有用的贡献(反向计分)0 1 2 3 4 5 6 3 在我看来,我擅长于自己的工作(反向计分)0 1 2 3 4 5 6 4 当完成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时,我感到非常高兴(反向计分)0 1 2 3 4 5 6 5 我完成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反向计分)0 1 2 3 4 5 6 6 我自信自己能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反向计分)0 1 2 3 4 5 6 得分在50分以下,工作状态良好,得分在50-75分,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需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得分在75-100分,建议休假,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得分在100分以上,建立咨询心理医生或辞职,不工作,或换个工作也许对人生更积极。

mbi职业倦怠量表的描述

工作倦怠与特定工作情境有关,而抑郁则不受特定情境因素的限制。与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不同,抑郁是各种负性生活事件和生活创伤的结果,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和工作情境等生活的各个领域,抑郁的表现形式包括疲倦、不愉快、易怒、悲伤、社会退缩、低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感等症状。虽然工作倦怠和抑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大量研究者发现这两者之间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叠。工作倦怠中的一些症状,如疲劳、疏离、社会退缩和低自我效能感等都是抑郁的典型表现。Schaufeli和Enzmann在总结12个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抑郁与情绪衰竭平均共享26%的变异,与去个性化和个体成就感的共享变异分别为13%和9%[6]。Glass和McKnight在综述有关工作倦怠与抑郁的研究时认为,虽然工作倦怠,尤其是情绪衰竭与抑郁有很高的相关,但这并不表明它们是同一体[7]。 2工作倦怠的测量 由于工作倦怠概念及结构的模糊性,其测量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工作倦怠的量表,主要包括Maslach等人的马氏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简称MBI)、Pines等人的工作倦怠量表(Burnout Measure,简称BM)、Shirom等人的工作倦怠量表(Shirom-Melamed Burnout Measure,简称S-MBM)及Dmerouti 等人的工作倦怠量表(Oldenburg Burnout Inventory,简称OLBI)。 工作倦怠量表 Maslach和Jackson在对专业助人行业进行观察及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5]。其最初包含47个项目,经反复试测与探索性因素分析后,最终得到22个项目,共包括3个分量表:情绪衰竭(9个项目)、去个性化(5个项目)和个人成就感低落(8个项目)。所有项目在回答时分两个维度进行:频率和强度,前者采用从0到6的七点计分:0代表“从来没有出现”,6代表“每天都出现”;后者采用从1到7的七点计分:1代表“非常弱”,7代表“非常强”。由于这个两维度有很高的重叠性,强度维度在后来研究中被删除。三个分量表的得分相互独立,不能相加。其中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的分量表采用正向计分法,分量表的平均数越大,则工作倦怠程度越强;低成就感的分量表采用反向计分法,平均数越小,则工作倦怠程度越低。前两个分量表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第三个分量表与前两个分量表均无相关或相关很低。 MBI量表共有三个修订版:MBI-HSS(MBI-Human Services Survey)、MBI-ES (MBI-Educators Survey)和MBI-GS(MBI-General Survey)。一些研究显示,当把MBI量表的前两个修订版本用于非专业助人行业时,去人性化与情绪衰竭两个维度的重叠性很大[8]。因此,Maslach和Schaufeli等人对MBI再次进行改订,形成了MBI的第三个版本,即MBI-GS(MBI-General Survey),包括三个子量表:衰竭(共五个项目)、讥诮(五个项目)及职业效能感(六个项目),与MBI其它版本的区别表现在:前者强调人与工作间关系,后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9]。 MBI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倦怠测量工具,在已发表的有关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中,90%以上的论文和研究报告都采用MBI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大量研究都证实MBI系列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9~11]。但MBI也存在一个心理测量学的问题:每一个分量表中使用的是同一方向的术语,即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的项目都是消极的,而个人成就感低落项目都是积极的。这种单一方向的测验效度较差,可能导致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的虚假。

工作倦怠量表

工作倦怠量表: 工作倦怠方面最权威、最常用的量表——MBI-GS(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2002年,李超平获得该问卷开发者Michael Leiter教授的授权,在国内修订MBI-GS。结果表明:该量表在国内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该量表包括三部分: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玩世不恭(Cynicism)和成就感低落(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绪衰竭分量表包括5道题,玩世不恭分量表包括5道题,成就感低落分量表包括6道题,整个问卷共16道题。 该量表采用利克特7分等级量表,0代表“从不”,6代表“非常频繁”。 整个量表的修订过程如下: 1、先由4名专家独立将问卷翻译成中文,再通过讨论确定中文稿。然后,请6名来自不同企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企业员工实际填写了问卷,在问卷填写完之后对他(她)进行了访谈,并根据访谈结果对部分文字表述进行了修改,形成了MBI-GS中文版初稿。之后,邀请两名学英文专业的专家通过讨论将中文的问卷回译成英文。最后,将回译的英文稿寄给了MBI-GS的主要开发者之一Michael Leiter,让其对回译的问卷和原来的问卷进行了比较,并根据Michael的意见对翻译的问卷进行了部分调整,确定了最后的中文问卷。 2、由于工作倦怠量表在国内是第一次使用,所以我们先在3家企业对工作倦怠量表进行了预试。预试发放问卷340份,收回问卷303卷份,有效问卷294份。 3、对MBI-GS的16个项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抽取因子,正交转轴,发现“玩世不恭”有一个项目的交叉负荷较高。删除该项目之后,重新进行了因素分析,得到了非常理想的结果。调整后的MBI-GS(删除了其中的第13道题)与原来的MBI-GS结构完全一致,表明MBI-GS在中国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4、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83及0.82。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 以下这种情况是否经常在你的工作中出现?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填写说明:用填写分值的方法表示你的认可程度(在1—5中选择),如: 1分表示根本没有这种情况。 2分表示很少有这种情况。 3分表示有时会有这种情况。 4分表示很大程度上有这种情况。 5分表示完全吻合。 请在每一题的后面填上你认可的分值 1、即使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还是会感到困倦。 2、总会为小事感到发愁,而过去很少会这样。 3、总是一边工作,一边看时间,心里想着早点下班。 4、认为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 5、不认为自己当前正在做的工作有意义。 6、会忘记自己的约会或自己的任务,有时甚至会忘记自己的私人贵重物品。 7、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属于被忽略的角色,付出的努力并没有受到重 视。 8、经常会感到头疼、身体痛,或者是感冒。 9、工作比以前更努力,可取得的成就却比以前少。 10、通过看电视或者阅读与工作无关的读物等方式来逃避工作压力。 11、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感到没有可信赖的人值得倾诉。 12、更喜欢一个人待着,不愿意跟同事多交流。 13、在自己的工作当中感觉到到挑战和新意。 14、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 15、经常在下班之后想着工作上的事情。 16、对自己的同事没有好感。 17、在工作方面,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陷阱。

18、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19、在自己的工作中看不到有趣的事情。 20、常盼望有假期,可以不用上班。 算一算,你得了多少分? 答案: 25—35分倦怠度很低; 36—50分倦怠度较低; 51—70轻度倦怠; 71—90倦怠度高; 90分以上倦怠度过高。 轻度倦怠可以自我调控,重度倦怠可以造成心理疾病,带来过激行为。

情绪劳动工作应激疲劳量表

工作应激量表 采用Phillip [8]编制,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等翻译而成的的工作应激量表来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应激状况。该量表包括人际关系应激、工作条件应激和工作兴趣应激三部分共57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五个选项,分别为“从不(根本与你的工作条件和感觉不符合)、很少(20%的时间里与你的工作条件和感觉相符)、有时(50%的时间里与你的工作条件和感觉相符)、经常(75%的时间里与你的工作条件和感觉相符)、大部分(与你的工作条件和感觉大部分符合)”,各选项根据其条目陈述的不同而分别赋值为1-5分,因此整个量表的得分范围为57-285分。工作应激量表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1-26项为人际关系应激,主要反映调查对象因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个人的决策权以及发展前景等因素而产生的应激,这部分的得分高主要说明护理人员工作中人际关系方面的应激大;27-48项为物理条件应激,主要是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以及休息时间长短等因素引起的应激;49-57项为工作兴趣应激,它包括对工作的兴趣、工作是否丰富多彩以及继续从事该工作的意愿等,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是很感兴趣的人这部分的应激得分会较高。整个工作应激量表及其各部分的得分还可按照下表的划分标准划分为低应激、正常应激和高应激三种工作应激程度。对整个量表而言,可靠性为,三个分部分的可靠性分别为、和。 各部分工作应激得分的等级划分标准: 低应激正常应激高应激 人际关系<46 46~61 ≥62 物理条件<44 44~57 ≥58 工作兴趣<17 17~22 ≥23 工作应激<111 111~140 ≥141 情绪劳动量表中文版(Emotional Labor Scale,ELS) 该问卷由Diefendorff[9](2005)编制,用于评估情绪劳动的表现策略,包括三个方面:表面表现,有7个项目(1、3、5、6、8、10、14)组成;深层表现,有4个项目(4、7、9、11)组成;自然表现,有3个项目(2、12、13)组成。本文采用经柏乔阳翻译的中文版本,三者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采用1-5分记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被调查者在工作中采用该种表现的频率越高。

职业倦怠量表修订版

请您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判断它们在您所在的单位或者您身上发生的频率,并在合适的数字上划○ 0 1 2 3 4 5 6 从不极少偶尔经常频繁非常频繁每天情绪衰竭 1 工作让我感觉身心俱惫 2. 下班的时候我感觉精疲力竭 3 早晨起床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工作时,我感觉非常累 4 整天工作对我来说确实压力很大 5 工作让我有快要崩溃的感觉 玩世不恭(去个性化) 1 自从开始干这份工作,我对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 2 我对工作不象以前那样热心了 3 我怀疑自己所做的工作的意义 4 我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有贡献越来越不关心 成就感低落 1 我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 我觉得我在为公司作有用的贡献 3 在我看来,我擅长于自己的工作 4 当完成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时,我感到非常高兴 5 我完成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 6 我自信自己能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出处: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该量表包括三部分: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玩世不恭(Cynicism)和成就感低落(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绪衰竭分量表包括5道题,玩世不恭分量表包括5道题,成就感低落分量表包括6道题,整个问卷共16道题。 该量表采用利克特7分等级量表,0代表“从不”,6代表“非常频繁”。 整个量表的修订过程如下: 1、先由4名专家独立将问卷翻译成中文,再通过讨论确定中文稿。然后,请6名来自不同企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企业员工实际填写了问卷,在问卷填写完之后对他(她)进行了访谈,并根据访谈结果对部分文字表述进行了修改,形成了MBI-GS中文版初稿。之后,邀请两名学英文专业的专家通过讨论将中文的问卷回译成英文。最后,将回译的英文稿寄给了MBI-GS的主要开发者之一Michael Leiter,让其对回译的问卷和原来的问卷进行了比较,并根据Michael的意见对翻译的问卷进行了部分调整,确定了最后的中文问卷。 2、由于工作倦怠量表在国内是第一次使用,所以我们先在3家企业对工作倦怠量表进行了预试。预试发放问卷340份,收回问卷303卷份,有效问卷294份。 3、对MBI-GS的16个项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抽取因子,正交转轴,发现“玩世不恭”有一个项目的交叉负荷较高。删除该项目之后,重新进行了因素分析,得到了非常理想的结果。调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帮助我们完成此问卷!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本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结果只用于科研,我方将对您的回答严格保密。希望您能认真阅读,帮助我们完成一份高质量的问卷,谢谢合作! 一、第一部分: 1.性别: 2.年龄(请填周岁): 3.教龄: 4、最后学历: 5、行政职务: 6、兼职: 7、职称: 8、本学期任教年级: 9、本学期任教科目: 10、本学期是否班主任: 11、本学期平均月收入(元): 12、婚姻状况: 13、子女人数及年龄: 子女人数子女排行子女年龄 1 2 3 4 5 6 16、曾获奖励或荣誉级别: 曾获奖励或荣誉级别(请在此栏打√) 校级 乡镇级 县(市)级

市(地)级 省级 国家级 二、第二部分:(请在右边空格里打√) 编号题目从 不 几 乎 没 有 偶 尔 有 时 经 常 十 分 频 繁 总 是 M1 我对自己的任教工作,常觉得负荷沉重耗尽心神 M2 我现在的工作使我无法冷静处理一些情绪上的问题 M3 我对外界不当的教育指责常感到难以忍受 M4 我觉得每天上班工作很疲倦 M5 我每天早晨起来想到要面对一天的工作时就无精打采 M6 我对现在的工作感觉有挫折感 M7 我现在的工作使自己的脾气变得更暴躁 编号题目从 不 几 乎 没 有 偶 尔 有 时 经 常 十 分 频 繁 总 是 M8 我常在工作一整天后,感到精疲力竭M9 我担心教育这份工作使我对人逐渐产生冷漠的感觉 M10 我对某些学生常有“孺子不可教”之感慨 M11 我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常感到束手无

策 M12 我对整天与学生在一起感觉压力很大M13 我觉得从事教学工作使我变得冷漠无情,有时对待学生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 体一样 M14 我对某些顽劣的学生懒得去理他们 M15 我的工作可积极地影响学生或同事的生活 M16 我能有效地处理工作上或学生的问题M17 我很容易和同事或学生共同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M18 我会在和同事或学生工作一整天后感到很快乐 M19 我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己完成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M20 我认为教育教学工作很有价值 M21 我常对学生班级管理感到很有成触 M22 我常能协助解决同事或学生的问题 第三部分:(请在右边空格里打√) 编号题目是不确 定 否 L1 我对目前的工作状况感到满意 L2 升学问题常常使我倍感压力 L3 在学校要强调的事太多,要说的话太多,我恨不得逃离学校 L4 各种形式主义的检查、活动对教师的实际工作弊大于利L5 与自己周围的人相比,教师的社会认同感让我感到自豪L6 教学条件不尽如人意,有些工作我只好放弃 L7 社会对教师的不合理期望耗尽了我的情感 L8 既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又要保持师长的权威,这种情况令我疲惫

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

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 简称MBI-GS),国际通用,经过多次反复验证,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 共16个题目,包括:情绪耗竭(1.2.3.4.6共5 题)、去个性化(8.9.13.14.15 共5题)和职业效能(5.7.10.11.12.16共6题)三个维度。量表采用7点自评 方式,计分方式为 0~6分,从不为0分,一年中有几次或更少为1分,一个月 一次或更少为2分,一个月中有几次为3分,一个星期一次为4分,一个星期中 有几次为5分,每天为 6分,分值越高则倦怠越强。七点计分之平均值中间数 为3分,3分以下者表示职业倦怠较低,3~5分者表示职业倦怠比较严重,5分 以上者表示职业倦怠非常严重。 下面列出一些问题,以了解您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想法、感觉出现的频率。请您按 照自己的真实情况,选择符合您的选项,在符合的答案所代表的数字上打 “√ ”。 您觉得下列各项叙述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情况是:从不1 每年几次2 每月几次3 每周几次4 每天5 c1. 工作让我心情疲乏。 1 2 3 4 5 c2.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我会感觉筋疲力尽。 1 2 3 4 5 c3. 想到要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我就会有一种疲惫感。 1 2 3 4 5 c4. 工作真的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 1 2 3 4 5 c5. 我能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1 2 3 4 5 c6. 我被工作累垮了。 1 2 3 4 5 c7. 我能通过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1 2 3 4 5 c8. 我对工作的兴趣减退。 1 2 3 4 5 c9. 我对工作的热情减退。 1 2 3 4 5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此表暂未找到无计分和常模) 一、简介 学习倦怠的概念是从工作倦怠引申而来,是一种发生于正常人身上的持续的、负性的、与学习相关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①精力耗损、情感耗竭。②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学业持负面态度。③个体在学业方面体会不到成就感或者没有效能感。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倦怠包括身心耗损、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研究发现学习倦怠与焦虑、抑郁等症状存在相关。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由吴艳和戴晓阳于2007年编制,该量表以 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为基础,可对青少年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涉及个体身心耗损、对学业的态度以及学习低成就感几方面的情况。 二、内容及实施方法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包括身心耗损、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共16个条目。采用五点评分方法,即“非常符合”记5分,“有点符合”记4分,“不太确定”记3分,“不太符合”记2分,“很不符合”记1分。部分条目反向记分。 三、信效度 正式样本是从黑龙江、江西、湖南、广东四省的初中、高中各年级抽取3个重点班与3个非重点班,大学生为广东省的高校学生。其中初一408人,初二333入,初三282人,高一417人,高二378人,高二398人,大一83人,大三49人,大四125人,各年级男女比例相当。 项目分析:对16个问卷项目进行高低分组独立样本差异显著性t检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青少年学习倦怠问卷的16个项目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表明这些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41~0.66。 信度: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3个群体在学习倦怠的3个总分上及倦怠总分上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89~0.858,对湖南涟源市某中学初一90人进行重测,重测间隔时间为1个月。重测信度系数在0.606~0.7320。 结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初中生进行结构分析。球形检验结果表明可以进行因素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初始因子进行转轴。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有3个,累计解释总体变异的53.671%,各项目在相应因素上的负荷在0. 483~0.834。将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从初中样本中得到的学习倦怠三因素结构在高中生和大学生样本中进行验证。通过竞争模型的比较,证明三因素模型在这些样本中是最理想的。问卷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284~0.502,而各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685~0.833。 用Schaufeli等修改的Maslach倦怠量表-学生版( MBI-SS)作效标,总倦怠相关为0.847,各个维度的相关在0.55~0.79;学习倦怠各维度与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之间的相关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四、计分方法与应用情况 身心耗竭分量表:包括2、5、8、12共4个项目。这些项目反映的是个体在学习后的感受。以及由于学习而导致的耗损、疲劳状况。 学业疏离分量表:包括3、6、9、10、13共5个项目。这些项目反映了个体对学习的一种负面的态度。 低成就感分量表;包括1、4、7、11、14、15、16共7个项目。这些项目反映了个体在学习方面比较低的个人成就感。 反向记分条目为1、4、7、14、15、16共6个项目。所有16个条目得分之和即为该量表的总分,反映了被测者学习倦怠的总体状况。由于该量表刚完成编制工作,实际应用效果尚有待后续研究的检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职业倦怠问卷(MBI)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这里是一个职业倦怠量表,旨在测量职业倦怠水平。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下列每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问卷内容并不是针对个人的,不必记姓名,所以不要有任何顾虑。回答时请在“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的括号内划“√”就可以了,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不要顾虑。谢谢! 学校类别:性别:年龄:职称:学历: 民族:语种:来自地区:教龄:月收入: 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 1.我感到自己的感情已经在工作中耗尽了。 ( ) ( ) ( ) ( ) 2.每天下班时,我通常感到已经精疲力竭了。 ( ) ( ) ( ) ( ) 3.早上起床的时候我感到很疲劳,还是不得不面对新一天的工作。( )( )( )( ) 4.我很容易理解学生对事物的感受。 ( ) ( ) ( ) ( ) 5.我感到对待有些学生象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 6.整天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实在是对我的考验。()()()() 7.我总是很有效地处理学生地问题。()()()() 8.我感到工作使我精疲力竭。()()()() 9.我感到自己能够通过工作积极地影响他人的生活。() () ()() 10.自从我干了这份工作后,就变得对人冷淡了。()()()() 11.我担心这份工作会使我变得感情麻木。()()()() 12.我感到精力很充沛。()()()() 13.工作中我经常有挫折感。()()()() 14.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太努力。()()()() 15.我不在意某些学生身上发生的事情。()()()() 16.与人直接打交道给我增加了许多压力。()()()() 17.与学生相处时,我很容易就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 18.能够与学生一起工作我感到很高兴。()()()() 19.在工作中我完成了许多有价值的事。()()()() 20.我感到自己好像已经竭尽全力了。()()()() 21.在工作中,我能很镇静地应对一些情绪问题。()()()() 22.我感到学生们会把自己的一些问题归咎于我。()()()() 说明:MBI 包含3 个维度,即情绪衰竭(EE) 、去个性化(DP) 和自我成就感(PA) ,对应的题目序号分别为EE:1、2、3、6、8、13 、14 、16 、20 ;DP :5、10 、11 、15 、22 ;PA :4、7、9、12 、17 、18 、19 、21 ,一共22 题。根据本问卷采用的记分制度,一般认为如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及因子的得分在2分以下,表明不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如果得分在2分以上就表示存在轻度职业倦怠问题,得分在2.5分以上表示教师存在较为明显的职业倦怠

(完整版)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doc

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敬爱的老师 : 您好 ! 首先,真诚地感谢您参与此项调查。本调查旨在了解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现状。您的回答仅供研究者作数据统计分析使用,根据我们的职业道德,您的结果将绝对保密。本调查为不记名方式,题目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不必有任何顾虑。请认真、如实地填写,因为你回答 的真实性将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再次感谢您的合作与参与! 第一部分您的基本情况 以下问题旨在获取人口统计学资料以作统计分析,请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作答,在相应的选项上划“√”。 1. 您的性别 : ①男②女 2. 您的年龄 : ① 30 岁以下② 30 一 40 岁③ 40-50 岁④ 50 岁以上 3. 您是否班主任 : ①是②否 4. 您所在学校类型 : ①重点②非重点 5. 您的学校来源 : ①城②乡 6. 学历 : ①中专②大专③大学本科④研究生 . 7.您的职称 : ①初级②中级③高教④无职称 8. 您所在学校的类型 : ①重点 ( 示范 ) 学校②一般 ( 普通 ) 学校 9. 您的婚姻状况:①未婚②已婚 第二部分教师职业倦怠调查 对以下陈述,人们分别有 5 种不同的感受、看法: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 较符合、非常符合。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等级数字划○。( 1=非常不符合, 2=比较不符合, 3=一般, 4=比较符合, 5=非常符合) 非常比较一比较非常 不不 符合符合般符合符合 1.工作让我感到心力交瘁。·································· 1 2 3 4 5 2.下班的时候我感觉精疲力竭。·······························1 2 3 4 5 3.早晨起来想到不得不又去面对一天的工作,我感到到非常累。····1 2 3 4 5 4.我能很容易地了解学生和同事的感受。·······················1 2 3 4 5 5.我把某些学生和同事当成没有感情的物品来对待。·············1 2 3 4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