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体规划内容(自己整理)

总体规划内容(自己整理)

总体规划内容(自己整理)
总体规划内容(自己整理)

总体规划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

总体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研究报告、基础资料)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城乡规划法》)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二)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三)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四)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五)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七)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八)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九)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四)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五)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六)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中心城区规划内容:

(一)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二)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三)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四)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五)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七)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

(八)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九)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十)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十一)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十二)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

(十三)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十四)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十五)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十六)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十七)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十八)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具体的城市规划编制内容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例子:

武汉市总规文本目录

总则

第一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规模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章都市发展区规划

第四章主城区优化调整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第六章工业及仓储用地布局

第七章居住用地布局

第八章社会事业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第十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与发展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

附则

龙泉镇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武汉市规划展览馆照片

参考文献:

1、《城乡规划法》——见《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本后面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武汉市总体规划文本》及图纸

5、《龙泉镇总体规划文本》及《龙泉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6、武汉市规划展览馆照片

以上2-6见上传的文件夹中

(完整版)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课件资料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2013-05-04 23:35:41) 转载▼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二)规划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国土面积为1776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模 2030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2030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9.5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 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 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 职能五:山水环境优美,城市服务设施完善,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抓住大交通改善、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试验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华东交通枢纽的作用,巩固皖北中心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进入安徽省先进城市行列。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中心功能)强化战略。 (1)整合外部优势:运用好各项政策,契合有力的外部环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标签: 铺镇 形态 快速路 县城 第三极 分类: 发展经济

加快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与创新的倡议书

加快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与创新的倡议书 2015-06-30 17:3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分享到: 背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2011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并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制订工作,目前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为通过规划实践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本《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选择了东莞市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东莞市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在本轮总规编制改革中,又将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东莞市在总规中确立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区域统筹”的总体指导思想,在“精简内容、强调底线管理”、“事权分级、权责对应”、“规划传导、刚性弹性相结合”、“全域管控、分区指引”、“存量规划”、“公共政策”、“多规融合”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创新探索。今天,我们齐聚东莞,结合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实践,深入探讨总规新思路、新方法,并就总规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倡议。 自建国以来,城市总体规划在各个时期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计划经济时代,总规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延续与深化,曾经有效指导了“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的建设;改革开放前20年,总规是城市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起到了指导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作用;21世纪以来,随着资源环境、社会民生问题的逐渐凸显,总规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资源环境、文化特色、社会民生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总体规划必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致力于解决这些阻碍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总规自身在规划理念、市场机制应变能力、横向和纵向事权划分、刚性传递、存量规划、公众参与等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亟待改进和完善。 我们认识到,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阶段,其城镇化特征与以往有着本质的不同:发展速度将从高速转为中速;发展方式将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梭伦改革的背景

梭伦改革的背景: 政治: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平民武装暴动,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改革势在必行。(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个人贡献: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领导收回萨拉米斯岛,得到人民拥护。公元前594年,当选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改革的可能性)雅典当时的政治、经济使得梭伦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而梭伦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又使他的改革成为可能。 1.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梭伦改革积极方面影响: 梭伦改革打击了贵族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梭伦改革的意义超越了希腊,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其最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经济独立是政治权力的保证,因此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力的多元化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梭伦的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这些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梭伦改革的措施和作用 经济领域: 颁布解负令: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占有土地最高限额法令;“遗嘱法”;(保护了债务人平民的财产和利益;扩大公民基础;推动雅典向外扩张。)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增强工商业奴隶主的实力,壮大城邦的实力,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摘要:本文以丽江市城市规划为例,分析评价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使用的规划设计,对其中有特点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丽江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 一、引言 丽江市总体规划从分析丽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机遇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文献综述 丽江古城坐落在北半球雪山群中距赤道最近的雪山玉龙雪山脚下,东北靠象山、金虹山,西北卧于狮子山的怀抱,东南与开阔的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从城市布局看,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与其他古城讲究中轴对称不同,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不规则,更不对称,且无城墙。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

境相得益彰[11]。 丽江市城市设计以强化和保留地域特征为首要目标,构建能突显古城文化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对道路系统、水景绿化等进行改造和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保留丽江城市的地域特征,李晖等基于地域特征对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2] 。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天、地、人三者互相感应,融为一体。周俭等认为反映这一思想的古代“风水”理论,讲究“取势、纳气”,是对自然界的山、川、路、岗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其所包含的潜在能量的利用这同现代的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不谋而合。丽江组团式发展的格局,使城市周边的大部分田园村落得以保存,并将其巧妙地组织到城市内部来,成为丽江城市景观系统和公共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4]。 在城市的规划之中,城市的规划以及建筑的建设都要与当地的特色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杨重顺等以丽江古城的建设与规划为例,分析了丽江古镇内的建筑规划 ,并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伴随国内城市化与区域统筹管理的进程,当前土地集约化与城市建设间的矛盾日渐凸显,龙梅指出亟待采用现代空间规划理论来统筹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构建协调共享、综合互补的土地利用模式[17]。考虑到丽江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同在一个丽江坝范围内,本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增加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容,规划范围为丽江坝区约万平方公里,规划涉及丽江城区和玉龙县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道路交通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的空间管制等内容。 杨丽辉等提出依据城市地域特征及总体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丽江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与定位,协调好慢行交通与城市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的关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8, 6(5), 349-353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ef12542207.html,/journal/ce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ef12542207.html,/10.12677/ces.2018.65056 Education Reform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Curriculum in the New Era Fang Zheng, Zhiling Zhu, Xinshuai M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Received: Sep. 21st, 2018; accepted: Oct. 5th, 2018; published: Oct. 12th, 2018 Abstract With Habitat III holding and The New Urban Agenda publishing, new data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ch as Big data and Internet of Things, and new requirement for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compilation, education reform for urban master planning curriculum is extremely urgent. This study proposes four fields, like content of courses, teacher troop,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tion, by integrating new urban development models, new da-ta and technology, and new ideas in the contents, depending on multiple types of teachers, using various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to realize multiple aims. These aims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oretical recognition and methodology application,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synthetic analysis, oral expression, PPT making and map drawing, and group cooperation. Thus, the students can cope well with the new era. Keywords The New Era, Urban Master Planning, Education Reform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郑芳,朱志玲,满新帅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收稿日期:2018年9月21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5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2日 摘要 随着2016年“人居三”的召开及《新城市议程》的提出,大数据、物联网等数据及技术革新,及国内城

我国规划体制改革的框架性建议.pdf

我国的规划体系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纲要、行业规划与重点专项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规划各有分工和侧重,但处于主体和基础地位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从“一五”计划以来,我国以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为基本框架的规划体制已有50年的历史,在各个不同的时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体制附属于经济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相对集中地反映了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因此,规划体制总是要通过不断的改革以适应始终在发展和变化着的社会经济活动。 一、改革滞后的规划体制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我国的规划体制和“五年计划”一直在进行着调整和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规划体制在从强计划向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重规划的功能性转变上有了明显的进展,“十五”计划不论从编制程序、方法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调整。但总体上来看,规划体制所发生的这些变化更多的是一种追赶型和适应性变化,规划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依然明显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甚至于缺陷,严重影响了规划本身作用的发挥,降低了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些问题包括规划体系紊乱、数量过多过滥;各规划功能定位不清晰,相互衔接不密切;规划审批程序不明确、编制程序不规范;过时的规划和内容过多,需要加强的规划不足;重规划的编制过程,轻规划的实施评估等。在规划工作中则具体体现为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泛滥,部门间各自为政、规划互不衔接,规划内容交叉重叠、甚至相互矛盾;下级规划抄上级规划、上级规划无法在下级落实;墙上挂的规划多,可操作实施的规划少等。 “十一五”时期和“十五”时期相比较,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将发生许多新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框架已经建立,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就业等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追求协调发展和降低社会摩擦的目标将更加突出;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跨区域经济交流和联系将进一步突出;经济安全问题更加引起重视,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建设更加需要进行统筹规划;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加快,政府将更加重视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设定的过渡期基本结束,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的条件进一步提高等。所有这些变化都将对现行的规划体制提出更高的变革要求,这就需要对规划体制进行不断改革、创新和完善,以建立与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的规划体制。 二、国外的经验为我国规划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规划体制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执行、评估等方面的程序和制度,涉及到规划体系、规划内容、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和规划调整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性规定。规划体制的差异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政治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发展阶段、国际比较地位以及路径依赖程度等,这使得各国的规划体制总是具有自己的特点并存在各种差异。比如在决定规划体制的基础性制度方面,美国和英国模式更强调经济的自由主义思想,在私人物品领域和可竞争性领域,政府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建立和维护供私人资本进行竞争的公共环境上。法国、德国、日本模式则主要体现出政府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战略的特点,强调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通过采取较多的经济干预政策来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俄罗斯模式则具有典型的体制转型特征,政府规划功能经历了从高度计划的模式到基本放弃,之后又进行恢复和重塑的过程。另一方面,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特点又使得这些国家的规划体制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我国市场化趋向的改革也决定了国外市场经济国家在规划体制方面的模式和特点有许多可供我们吸取和借鉴。 (一)各国具有不同的规划体系,但规划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按照功能的不同,各国的规划体系大多包括三大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但各国侧重点有所不同。 德国以空间规划为主体,联邦国土规划由联邦政府负责编制,主要是制定联邦范围内的规划目标、全国性的规划标准,并根据各州发展现状,从平衡发展的角度来调整全国性的布局。对基础结构、环境质量、经济结构、就业机会和定居条件等进行经济区划和平衡。该规划具有长期性和指导性,由联邦建设部牵头,与有关各部协商后提出规划草案。除这一综合性规划外,联邦政府还负责编制全国性的专业规划如铁路、联邦级的公路和高速公路、主要水路、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区、军事用地的规划等。联邦规划对州、市、县的规划起指导作用。各州和地方政府要负责编制与上级规划相协调的地区各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法国是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计划性”最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法国政府成立了计划总署,负责对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先后制定实施了11个4年经济发展计划。随着市场的发育和对市场作用的日益重视,指令性计划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第九个计划开始向合同制方向发展,并成为中央政府调节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工具。从第十个计划起,计划合同中量性的指标在减少,衡量结构调整及质量的指标在不断增加。但政府仍通过计划引导经济发展方向,设计国家的发展战略,缩小社会各界的收入差距。 美国政府具有自己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与法国、德国等相比,虽然没有相对固定和直接的国家计划,但联邦政府下设的各委员会和部局都有各自部门的详细规划,并通常通过法案的形式发挥作用。同时,联邦政府也根据国家战略的

最新《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五) 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六) 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规划实施措施。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七) 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规划图纸 (一) 供水现状图 (二) 水源规划图 (三) 给水工程总体规划图 (四) 输水管线工程规划图 (五) 配水管网工程规划图 (六) 配水管网最大时平差图 (七) 配水管网最大时加消防时平差图 (八) 分期建设规划图 三、附件 (一) 说明书 是编制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二) 基础资料汇编

065.对总体规划改革中指标体系的思考——以厦门为例

对总体规划改革中指标体系的思考——以厦门为例 王颖,叶嵩 摘要: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反映了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是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传统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存在指标趋同、延续计划经济时期思路、可实施性不足等问题。随着住建部正式启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北京、上海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相继得到批复,各地方城市也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本文以厦门为例,立足国家总体改革思路和住建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试点要求,在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内容、传导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试图理顺“城市发展目标——指标——策略——实施机制”的逻辑关系,通过“目标指标化、指标空间化”的传导方式,建立了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刚弹结合的指标管控体系。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空间传导,路径引导 “科学的城市总体规划一定要有科学的指标体系作保障”1,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明确了城市总体目标的实现路径,反映了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科学的制定与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发挥其综合调控作用,有助于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实践中,有必要对传统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构建科学合理,实施有效的指标体系。 1国内外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1.1国内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2011年,上海市对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开展研究(叶贵勋、金忠民,2002),从人口、用地、城镇体系、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境、绿地、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等共21个大类、48个中类、352个小类的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2。深圳市于2011年将城市发展目标进行分解(陆佳、邹兵等,2011),包括区域协作、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生态保护4个分目标、20项评价要素,并划分为控制性指标与引导性指标3。在已有的规划项目实践中,指标体系通常涵盖经济发展类指标(GDP、产业结构等)、社会人文类指标(人口规模、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资源环境类指标(生态、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方面。为了在全国层面加强统一管理,住建部在2007年提出“建立和完善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指标体系”,并印发了包含4大类、27小项的指导意见,为各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提供参考。2017年8月,住建部公布《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以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的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重点涵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城乡区域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水平、社区服务、市民满意度等核心指标,明确各区县差 1汪光焘.建立和完善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指标体系[J].城市规划,2007(04):9-15. 2叶贵勋,金忠民.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03):32-36+79. 3陆佳,邹兵,樊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指标体系[J].城市规划,2011,35(08):83-87.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强制性内容,是指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必备内容,应当在图纸上有准确标明,在文本上有明确、规范的表达,并应当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它生态敏感区。 (二)省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天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 (三)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二)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五)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六)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 (二)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 (三)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 (四)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化率、公共绿地面积规定; (五)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

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课、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掌握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2、明确梭伦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的现实性;深刻认识到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透析公民权力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3、探究“解负令”对雅典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 【本课重点】:梭伦改革的内容 【本课难点】: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进步的影响 1、从保护平民财产和人身权利出发,颁布解负令; 2、从维护工商业奴隶主利益出发,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3、从建设国家政体需要出发,建立四百人会议,重组国家权利机构; 4、从发展奴隶制商品经济的目的出发,鼓励发展农业工商业。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根据前一节课学习,请学生回忆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然后直接进入改革具体措施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一、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法令) 1、目的:保护平民财产和人身权利,缓和社会矛盾 2、内容: 1)解负令: ·废除所有债务;释放债务奴隶;赎回债务奴隶;废除六一汉制度;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产生新的债务奴隶);制定遗嘱法。 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 2)对贵族让步 ·目的:为减轻贵族的反抗,稳定社会秩序 ·表现: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 ·分析:调整改革措施,有效地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改革的策略性 3、影响: 1)限制了贵族的土地兼并

2)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扩大了公民的基础 3)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改革使雅典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债务奴隶、平民、贵族成为雅典公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利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但非债务奴隶仍然大量存在,他们主要来源于奴隶市场、海外掠夺或战俘。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2、内容 1)原则(划分标准):根据财产多少而不是身份 2)方法:财产与权利、义务挂钩,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义务越多 公共开支随等级的高低增减 3、影响 1)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动摇贵族政治的基础,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开辟了道路; 2)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3)中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 4)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基于财产的不平等,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但第四等级的农民、手工业者在没有薪金补贴的情况下不可能经常参与政权。 三、建立四百人会议——重组国家权力机关 1、目的:进一步打破贵族专权 2、内容: 1)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职能:战争、媾和、选举公职人员,所有公民都可参加 ·作用:削弱了贵族长老会权力,提高了公民参政积极性 2)组建四百人会议作为常设机构 ·职能: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拟订议程、欲审提案、准备决议, 前三等公民可以当选 ·作用:实际上掌握最高统治权 3)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职能:审查、起诉、裁决,从四个等级中抽签产生 ·作用:打破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垄断,促进司法民主化 4)废除严刑峻法:体现了人道的色彩 3、影响 1)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国家政权,中下层平民也取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应把握的五大重要关系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应把握的五大重要关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左 为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系统性工程的解决须厘清系统性中的重要内生关系,方能找出解决问题的“牛鼻子”。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国土空间发展和空间类规划体现出来的一些典型问题,总结出五对重要的关系,分别是整体与局部、人类与自然、成本与收益、输入与输出、刚性与弹性。笔者认为其关乎到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的理念、思路、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辩证的把握。 一、整体与局部 整体与局部是空间规划改革最需要重视的关系之一,因为规划始终有作为整体的对象和局部的对象,有整体的问题与局部的问题,也有整体的效益和局部的效益等。长期以来在规划工作中我们都声称重视整体观和大局观,因为整体大于局部,但规划实际工作中容易把二者关系割裂了、搞混乱了,因此才有了“多规冲突”等诸多问题。整体与局部关系把握的难点首先在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相对的,具有层次性的。例如对于苏州市来说其所在的苏锡常都市圈看做整体;而对苏锡常都市圈来说,所在的长三角城镇群是更大的整体;而长江流域又是更大的人居环境整体。其次,整体要素与局部要素彼此是辩证转化的,切忌将二者割裂。系统整体演进决定局部问题的出现和变化,同时某一方面的局部问题会影响到某方面的“整体”决策。因此,要避免一味扩大整体利益而损失大量局部利益,而是要以保证客观的、适宜的局部利益为前提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 建议可以从以下原则出发去分析和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逐渐深入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资源永续利用与发展的角度摆正整体与局部;在空间规划的范围和尺度上有序厘清整体与局部;在资源配置与规划政策实施的问题上分清整体与局部进行利弊权衡。在规划的工作组织上走向整体协调,建立整体决策和实施机制,打破局部空间治理各自为政、各管一摊的局面,构建统一协调的治理模式,形成整体合力。要打破行政区的壁垒,建立区域协调的制度框架。 二、人类与自然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简言之是“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中的“人”是人类圈,或人居环境科学体系中所称人类系统,“地”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共同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地关系的核心是人,人是综合属性的,可以作为基础的劳动力和市场供需等基础性要素,同时人也是一切发展服务的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 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 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3. 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大于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 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 (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学习资料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 度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五) 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六) 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规划实施措施。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七) 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规划图纸 (一) 供水现状图 (二) 水源规划图 (三) 给水工程总体规划图 (四) 输水管线工程规划图 (五) 配水管网工程规划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