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有理数》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说课稿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课题:2.1 有理数

课时:1课时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任务:经历负数引入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及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是整个初中数学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而负数是《有理数及其运算》一章中关于“数”的学习基础,是有理数的一个“引子”、一个重点,只有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和表示,才能在此基础上,依次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负数的概念与应用。本课内容与实际的联系密切,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作为初中阶段的初始课,仅仅让学生学会区分正数、负数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熟悉正、负数,尤其对负数有一种很自然的感觉,产生认同心理。为以后有理数的学习打下基础,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初中数学的丰富多彩,而且贴近生活、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负数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并能够在数学活动中激发兴趣,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通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及运算;

(2)部分学生在此以前已对负数有所接触;

(3)学生个性活泼,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学习积极性高;

(4)学生程度参差不一,并且刚进入中学, 还不适应以学习小组方式参与探究活动,老师在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归纳数学知识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结合实际正确的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负数引入的探索过程,基本掌握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数的量;

(2)自然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根据规定条件正确说出正、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从中感受到数的发展的动力来自实践和数学本身的需要,为今后学生从“学数学”到“用数学”的发展打下基础;

(3)通过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三、课程结构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实际应用、巩固提高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模式”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

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以三个层次设计本节课的内容:1、认识负数;2、表示负数;3、在此基础上扩展、延伸本节课内容。

四、教学媒体设计

1、利用黑板进行必要的板书。记录相反意义的量,易于对比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负数的引入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选择贴近生活的数学素材,建立数学模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正数、负数的概念,以及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问题引入:

小学都学过那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来的?

(3)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引入课题,数怎么不够用了)

提出问题:“小学都学过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来的?”在学生酝酿的过程中,配合多媒体制作的图片:原始人打猎记数,分配食物,这样引课意在给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负数”,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的兴趣,体会数的来源与发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以上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参与,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随着深入问题的提出,如何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同一个数表示可以吗?由此,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即,“数怎么不够用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要求,为负数的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如何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应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仿照天气预报图发现,如果,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的数表示,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除零以外),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从而解决问题,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发现负数,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

(3)总结正数、负数的意义、表示、读法

像 3、+5、+1.2 等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

像-5、-1.5等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它们都比零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具有中性特征;

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加“+”号如 +20、+8.5、+3。

尝试练习一:试着读出下列各数,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0.5、-100、 -0.4、-20%

问题八:同学们还能举出几个正数、负数的例子?正数、负数有多少个?

尝试练习二:

a.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3℃记作什么呢?

b.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6”表示沿顺时针方向转了6圈,那么沿逆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尝试练习三:用正、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投影:a. 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b.某仓库运进面粉7.5吨,运出面粉3.8吨;

c. 某商店购进100辆自行车和售出20辆自行车。

(三)实际应用、巩固提高

1、一艘潜水艇所在高度-50米,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这条鲨鱼所在位置是多

少米?(多媒体)

2、下表列出了国外几个城市与北京的时差,(带正号的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时间早的

时数)

a. 如果现在北京时间为7:00,那么现在莫斯科时间是几点?

b. 小刚现在想给远在巴黎的表哥打

c. 你还能再提出一些问题吗?

为了更好的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的

知识,并以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

计了这两道有趣的思考题,第一题采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可爱的潜水艇、鲨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第二题引入“时差”这个概念,解决了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非常贴近学生心理的问题;第三问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你能再提出一些问题吗”,从而拓展学生思维。

3、反馈练习

(1)分类:

+6、-21、54、0、 -3.14、0.001

(2)

1. 分表示为;

2.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0.02”,那么“-

0.03”表示为;

3. 某股票交易所,若某种股票一股涨

4.5元,表示为“+4.5”元,那么-2.5元表示

4.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水文站每隔六小时就报出水位升降情况,

若把警戒水位定于0米,水位高于警戒1.6米,记作+1.6米,那么水位低于警戒0.8米表示为;

(3)判断:

①前面带有“+”号的数,记为正数,前面带有“-”号的数是负数;

②在现实生活中,零的意义仅表示没有;

③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那么肯定是负数;

④向东走30米,记作“+30”,向南走20米记作-20米。

(4)思考

①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中午的零上2度下降了7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几度?

②黄山的气温由中午的零上2度下降到傍晚的零下7度,气温下降了几度?

本节课里,我主要采用当堂练习,当堂掌握,当堂达标的思路,为了检测本节课预定目标的达成情况,我设计了反馈测试这一环节。 1、把数按正、负数进行分类,考察正、负数的概念;2、填空:如何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题目紧扣实际生活,题型新颖,并且让学生体会各题的基准,体会“0”的含义;3、判断:澄清概念,知识点;4、运用正、负数解决温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