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_邹声泉
- 格式:pdf
- 大小:176.14 KB
- 文档页数:4
第47卷第3期2021年5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47No.3May2021DOI:10.13481/j.1671⁃587X.20210327胆囊小细胞癌伴肝脏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周东奎1,鲁明骞1,林雅欣1,冯雪松1,高嫣1,宋浩2(1.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湖北宜昌443000;2.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湖北宜昌443000)[摘要]目的目的:分析胆囊小细胞癌(SC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方法:收集1例胆囊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胆囊SC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果结果:患者,男性,51岁,因“上腹部胀痛伴腰背部放射痛半月余”入院。
腹部CT提示胆囊占位。
肝脏动脉和静脉血管成像CT检查,胆囊新生物侵犯胆总管,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肝脏多发转移,肝门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肿瘤相关抗原CA125水平为65.2U·m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为23.5μg·L-1,两者均升高。
行超声引导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转移性SCC。
结合病史和临床资料诊断为胆囊SCC伴肝脏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患者确诊后未行手术治疗,接受2个周期依托泊苷口服化疗,4个周期奈达铂+依托泊苷(EP)静脉化疗,复查腹部CT发现病灶明显缩小。
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密切随访中。
结论:胆囊SCC临床表现特异性较差,且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本例胆囊SCC患者EP方案治疗有效,肿瘤体积明显缩小。
胆囊SCC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
[关键词]胆囊小细胞癌;肝脏;腹膜;淋巴结转移;预后[中图分类号]R735.8[文献标志码]BSmall cell carcinoma of gallbladder with liver and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metastasis:A case report andliterature reviewZHOU Dongkui1,LU Mingqian1,LIN Yaxin1,FENG Xuesong1,GAO Yan1,SONG Hao2(1.Department of Oncology,First 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al Science,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Hubei Province,Yichang443000,China;2.Department ofRadiology,First 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al Science,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CentralPeople’s Hospital,Hubei Province,Yichang443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imag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one patient with small cell carcinoma(SCC)of gallbladder,and to improve the clinicians’understanding of SCC.Methods:The clinical materials of one patient with gallbladder SCC were collected,and the 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gallbladder SCC were discussed combined with the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Results:The male patient aged51years old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because of“upper abdominal pain with radiating pain in the lower back for more than [文章编号]1671⁃587X(2021)03⁃0747⁃06[收稿日期]2020⁃10⁃07[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B2019018)[作者简介]周东奎(1995-),男,湖北省宜昌市人,在读医学硕士,主要从事肿瘤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
MRCP与CT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价值付泉水;张波;蒋永明;王辉【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及CT影像对胆囊腺肌症(GB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GBA患者的MRCP和CT资料.结果 13例MRCP诊断为GBA;10例CT诊断为GBA,1例诊断为胆囊癌,1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1例漏诊.结论 MRCP对GBA的诊断价值优于CT.【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3(028)005【总页数】3页(P572-574)【关键词】胆囊腺肌症;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CT影像【作者】付泉水;张波;蒋永明;王辉【作者单位】629000,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629000,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629000,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629000,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胆囊腺肌增生症(adenomyomatosis of the gallbladder)是胆囊壁增厚的疾病之一,在影像诊断中常需要与其它疾病相鉴别。
罗-阿窦及增厚胆囊壁的显示对于该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以往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口服胆囊造影和B超诊断,目前MR和CT的应用得到普及,而关于GBA的MR和CT影像表现及优势文献报道较少。
我们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结合文献,比较MRCP和CT对GBA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先后行MRCP及CT检查,13例均行MRCP检查;11例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平扫检查;所有病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
男性4例,女性9例。
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6岁。
主要临床症状右上腹反复胀痛;肩背部放射痛。
1.2 检查方法常规仰卧位,检查前禁食5~6 h;MR机为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体部表面线圈,成像序列和参数如下:3D重T2WI冠状面成像,回波链(ETL)16-32,应用呼吸导航,TR为1500 ms,TE 703 ms,视野(FOV)350,激励次数(NEX)为 2 次,层厚为1.3 mm,无间隔连续扫描,图像在CT工作站(syngo)上进行三维最大信号强度重建;同时采用HASTE序列屏气冠状旋转扫描,TR 1500 ms,TE 92 ms,激励次数(NEX)为2次,层厚6 mm,视野(FOV)380。
【疾病名】胆囊癌【英文名】carcinoma of gallbladder【别名】胆囊细胞癌【ICD号】C23【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门课题,有关胆道肿瘤的基因研究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迄今为止已发现和胆道肿瘤有关的癌基因有Ras(K-ras,N-ras)、c-myc、c-erbB-2,某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抗癌基因有p53、p16/MTS1、APP、DCC等。
(1)癌基因:Ras基因是一个常见的癌基因家族,由K-ras、N-ras和H-ras 三个成员构成。
细胞中正常Ras基因编码高度相关的分子量为21000的蛋白(p21),正常p21与鸟嘌呤核苷酸(GTP)结合后激活磷脂酶C,产生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3)和二脂酰甘油(DG),之后GTP被p21降解,第二信使便执行使细胞分化和生长的功能。
若正常的Ras基因突变成癌基因,其所编码的变异p21蛋白仍能与GTP结合,但是失去了降解GTP的功能,从而使磷酸脂酶C持续活化,产生大量IP3和DG,引起细胞过度增殖,最终发生癌变。
Yukama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慢性胆囊炎、早期胆囊癌和进展期胆囊癌中Ras基因和其他癌基因产物的表达,发现早期胆囊癌中Ras基因产物p21阳性表达率高达95%,而胆囊炎为33%。
Watanabe等应用了更为简便的方法检测了20例胆道肿瘤的标本,结果发现55%的胆囊癌,100%的肝外胆管癌均存在K-ras基因改变,总的突变率为95%,表明K-ras基因突变是胆道肿瘤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2)抑癌基因:关于抑癌基因,目前研究最多的是p53基因。
正常p53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kD的野生型p53蛋白,其主要功能是:抗细胞增殖,抑制细胞生长分裂,使细胞停止于G1期而不进入S期。
而野生型p53基因失活的细胞经久处于未成熟状态,持续增生,诱使组织癌变。
胆囊结石患者胆汁对人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吴高松;邹声泉【期刊名称】《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年(卷),期】2004(11)2【摘要】目的观察胆囊结石患者胆汁 (CB)对人胆囊癌细胞系GBC SD生长的影响 ,探讨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方法应用四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 2 0例CB和 2 0例正常胆汁 (NB)对GBC SD细胞增殖的影响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
结果CB与NB比较 ,前者可明显促进GBC SD细胞增殖 ,用CB处理 4 8h后GBC SD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上升 (P<0 .0 5 )。
CB组S期细胞比例为(49.2 6± 8.0 7) % ,明显高于NB组的(2 5 .5 4± 6 .5 7) % ,P<0 .0 5 ;CB 组G0 /G1期细胞比例为(40 .5 9± 9.12 ) % ,明显低于NB组的(6 0 .6 4±13.4 2 ) % ,P<0 .0 5。
CB组和NB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 .5 0± 1.16 ) %和(3.91± 1.76 ) % ,P>0 .0 5。
结论CB具有潜在的促增殖活性 ,且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
【总页数】3页(P159-161)【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汁;胆囊癌;细胞增殖;CB;胆管肿瘤【作者】吴高松;邹声泉【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R657.42【相关文献】1.胆结石患者胆汁对人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J], 曹东林;陈晓文;周思朗2.大黄利胆胶囊对胆囊结石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 [J], 蒋欢欢;张霞;闫玉洁;杜文泽;鲁蓓3.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对人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J], 吴高松;刘正人;邹声泉;裘法祖4.中西医综合治疗对胆囊结石患者效果及总胆汁酸的影响 [J], 娄静;王菲;赵雷;侯留法5.中西医综合治疗对胆囊结石患者效果及总胆汁酸的影响 [J], 娄静;王菲;赵雷;侯留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 著 作者单位: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全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邹声泉 张 林【关键词】 胆囊癌 流行病学 胆囊结石【摘 要】 目的 了解我国胆囊癌人群、地理和时间分布和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3922例全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1986年1月至1998年12月)资料;结果 我国胆囊癌(1)占同期胆道疾病构成比的014%~318%,平均为1153%;胆囊癌占同期普通外科疾病的构成比为011%~111%,平均为0128%。
(2)以老年女性为主。
(3)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发病比长江以南地区高。
农村比城市发病率高。
(4)合并胆囊结石者为4917%,患胆囊结石者发生胆囊癌的相对危险度1317。
结论 胆囊癌是一种老年女性常见的恶性胆道肿瘤疾病,发病存在地区、时间差异。
Clinical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carcinom a of gallbladder in China . Zou S hengquan ,Zhang L in. Tong Ji Hospital ,Tong Ji Medical U niversity ,W u Han 430030【K ey w ords 】 Carcinoma of gallbladder Epidemiology G allstones【Abstract 】 Objective To make clear the incidenc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ssibl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gallblad 2der cancer in china.Methods A total of 3922cases of gallbladder cancer between 1986~1998were reviewed.R esults (1)G allbladder cancer accounted for 014%~318%of bile tract disease in the same period ,average was 1153%.G all 2bladder cancer accounted for 011%~111%of abdominal surgery in the same period ,average was 0.28%.(2)The inci 2dence of gallbladder cancer was higher in the aged females.(3)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China.The incidence was higher in the countryside than in the city.(4)G allstones were found in about 4917%of the cases of gallbladder cancer.RR =13171Conclusion G allbladder cancer is common in the aged fe 2males.There is specific populational ,tim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gallbladder cancer. 为全面了解我国胆囊癌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和诊治情况,我们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意见进行了一次全国回顾性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1986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本调查采用统一的“全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1]。
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1 资料的收集共收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见文后)的116所医院和1个地区协作组的3922份调查表(表1)。
112 资料的代表性 本组调查和胆囊癌实际发病情况尚有较大差异,完整性还需要继续的补充,但是这些宝贵的资料来源和可靠性是肯定的,其中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省立医院36所,调查表2449份,占6214%;其它医院80所,调查表1473份,占3716%,本组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胆囊癌的现状。
本次调查所确定的胆囊癌诊断,Ⅰ类诊断(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3632例(9216%),Ⅱ类诊断(手术、临床、影像学检查)290例(714%),病因不详或诊断不明的病例资料未列入统计。
因而本组资料是可靠的。
2 结果和分析211 我国胆囊癌的发病情况和病死率21111 我国胆囊癌的发病情况 本次调查中我们从胆囊癌在同期胆道疾病的构成比和胆囊癌占同期普通外科病人的构成比,来初步评估我国胆囊癌的发病情况。
本组资料表明,我国胆囊癌占同期胆道疾病的构成比为014%~318%,平均为1153%(≈3922/255205人),陕西省胆囊癌在同期胆道疾病的构成比最高,为318%。
胆囊癌在同期普通外科疾病的构成比为011%~111%,平均为0128%(≈3922/1323845人),见表1。
21112 我国胆囊癌死亡率 有关胆道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引自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资料(1990~1992年)[2],全国平均粗死亡率为0145/10万,位于全国恶性肿瘤的19位,消化道肿瘤的第6位。
212 胆囊癌不同时间发病情况总结国内几宗较大的胆囊癌调查资料(见表2),可见我国胆囊癌的性别年龄特征、病理学特点在几次调查中结果相似。
213 我国胆囊癌的人群分布特点21311 性别分布特点 男1316例,女2606例,男∶女=1∶1198,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21312 年龄分布特点 胆囊癌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胆囊癌病人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87岁,平均5916岁,高峰年龄为60~70岁。
21313 职业分布特点 农民51%,工人25%,干部17%,其他7%。
其中以农民为主。
表1 本组收集28省、市、自治区胆囊癌的发生和死亡调查情况地区胆囊癌在同期胆道疾病的构成比(%)(病例数/总例数)胆囊癌在同期普外疾病的构成比(%)(病例数/总例数)粗死亡率1)(1/10万)北京219(524/18069)013(524/174667)0197上海110(113/11300)天津014(12/3011)012(12/7500)河北217(15/556)012(15/750)0131山西218(39/1393)014(39/9750)0125辽宁210(25/1262)012(25/10428)0184吉林118(53/2876)014(53/13752)0119黑龙江210(213/10650)016(213/35500)0124江苏110(179/17900)013(179/59667)0186浙江113(74/5692)012(74/37000)安徽112(84/7000)012(84/42100)0152福建213(28/1217)0113江西019(39/4183)013(39/14800)0120山东114(75/5357)012(75/37500)河南116(295/18438)013(295/98667)0128湖北111(349/31727)012(349/174500)0124湖南110(7/700)011(7/6900)0122广东14(578/41286)012(578/289000)广西112(204/17000)012(204/102000)0111海南111(47/4273)四川119(362/19535)014(362/90500)0131 (包括重庆)贵州019(30/3333)012(30/15000)0132陕西318(249/6553)111(249/22636)甘肃113(84/6462)013(84/28000)0118宁夏217(126/4599)018(126/16478)0165青海110(60/6000)012(60/30000)新疆112(58/4833) 1)引用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资料(胆囊癌+胆管癌, 1990~1992年) 云南、西藏、内蒙古、香港、澳门和台湾资料待补充补充说明:云南省胆囊癌在同期胆道疾病中的构成比为115% (155/10333)。
引自第4届全国肝胆胰腺外科新进展新技术学术年会资料。
表2 不同时期胆囊癌调查情况作者崔彦[3]余云[4]黄志强[5]本组统计时间1941~19891966~19941997~19891986~1998例数12817142723922资料来源文献统计文献统计全国调查全国调查占同期胆道疾病的比例013%~10%019%~3172%性别比(f∶m)2154∶12155∶1210∶11198∶1平均年龄(岁)575415555715合并胆囊结石(%)46130561503116049170病理类型腺癌为主腺癌为主腺癌为主腺癌为主淋巴转移(%)3114037130胆道转移(%)181025130肝脏转移(%)3917036180214 我国胆囊癌的地理分布特点21411 各地分布差异 从表1看,胆囊癌发病率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分布不同,其中以陕西省最高,为318%;天津最低,为014%,两者间有显著性的差异(u=769189,P< 0101)。
21412 地区分布差异 从地区分布上,可见沿黄河呈现了两个分布区,西北(210%)、东北(119%)和华北(212%)高,中南(112%)、华东(113%)和西南(114%)相对低。
百分比值为胆囊癌在同期胆道疾病构成比的平均值。
21413 城市和乡村差异 本组资料中胆囊癌的发生以农民为主,占51%。
但是在黑龙江协作组的一组资料(213例,6城市,1982~1996年),每5年为1个时间段的调查结果显示,3个时间段内城市和乡村胆囊癌的发病率分别为1125∶1,1122∶1,1135∶1,城市胆囊癌的发生比乡村明显增加。
21414 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差异 本组资料中,仅湖北省资料对平原和山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原地区发病情况平均为110%,山区平均为1165%,二者间有显著的差异[6]。
215 胆囊癌合并胆道疾病分析21511 本组资料中合并胆囊结石的胆囊癌为4917% (1951/3922),合并胆管结石7192%(299/3776)。
胆囊癌病人中有胆囊结石/无胆囊结石病人的比值(Odds)为019898(1951/1971),根据胆道外科学组的调查资料,正常人群中患胆囊结石的比值为01072(7023/105019),因此可以计算到患胆囊结石病人发生胆囊癌的相对危险度(RR)为1317,其95%的可信区间为71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