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8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发病和传播模式的学科。
通过对疾病的成因、发展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流行病学可以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人群中的数据来评估疾病的发病风险和传播途径。
调查研究可以分为横断面调查和纵向研究两种类型。
横断面调查是在特定时间点收集数据,以了解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会选择一定数量的受试者,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或检查,以获取相关数据。
通过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的疾病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可以确定可能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纵向研究则是通过追踪一组人群,在多个时间点上收集数据,以观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受试者的暴露情况和健康状态,评估疾病发生的风险。
纵向研究对于评估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监测疾病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性研究方法,用于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该方法通过比较患病个体(病例)和非患病个体(对照)之间的暴露情况,来确定可能的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人员会首先选择一组患病个体,并与他们匹配一组非患病个体。
然后,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式,收集有关受试者的暴露历史。
最后,通过比较两组个体之间的暴露差异,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性。
三、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基于患者群体的前瞻性观察研究,用于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会选择一组受试者,并根据暴露因素将他们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然后,在随访的过程中,收集他们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以评估两者之间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优势在于可以确定时间上的因果关系,因为受试者的暴露情况是在疾病发生之前确定的。
同时,队列研究还可以评估暴露因素对于疾病发展的潜在影响。
四、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是一种将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什么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一门关注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的学科。
在现代医学中,它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预防、控制及处理应对等方面。
那么,流行病学究竟是什么呢?现在,就跟着小编来一探究竟。
1.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是关注人群中某种特定疾病的流行情况的一门学科,涉及疾病的发生、流行和最终消退的全过程,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预测。
它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地理分布规律、高危群体以及疫情研究等方面。
2.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主要运用的方法包括调查、统计、研究等,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生活方式、疾病症状和就诊病史等进行检测和记录,然后在人群中进行汇总和分析。
除此之外,流行病学还运用模型进行预测和仿真,提高防疫和疫情控制的预报能力。
3.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是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
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和并且可以用于公共卫生上的防疫,如传染病的监测、控制和治疗等。
而公共卫生方面的干预和科学管理,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率和疾病扩散的速度。
4. 流行病学在疫情中的应用流行病学在疫情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它可以通过调查和监测人群健康状况等手段,追踪疫情的蔓延和病人数量、病例报道、病变的趋势等数据的变化。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及时更新疫情信息和重要政策建议,提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途径。
5. 流行病学在个体健康管理中的应用除了流行病学在疫情中的应用外,个体健康管理亦可以借助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
比如,有些人想要知道某种疾病可发生于其身上的概率,可以通过流行病学分析相应的病因,从而做出预测并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
总之,流行病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应用在疫情的防控中,更可以借助科学的方法对人群或个体进行健康管理。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并且关心它,以此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做出合理的个人规划。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分布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1. 疾病:具有特定病因和临床表现的异常生理状态或症状。
2. 流行病学调查:对人群中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调查。
3. 发病率:单位时间内人群中新发病例的数量。
常见的指标有患病率、年发病率和季节性发病率等。
4. 流行病学三要素:指疾病的发病率受到宿主(人群)、环境和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5. 传染病: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健康人群的疾病。
6.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用于确定疾病的发生率、风险因素和病因等。
7. 流行病学图表:如流行病曲线、流行病学三角和病例爆发图等,用于表达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分布特点。
8. 预防措施: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制定和实施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措施,包括个体层面的干预和公共卫生政策。
9. 流行病学数据:包括人口统计数据、疾病报告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等,用于评估人群健康状况和制定公共卫生措施。
10. 流行病学指标:如相对危险度、风险比、人群属性评估等,用于研究和比较不同群体之间的疾病风险差异。
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传染病及其影响的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传染病
的流行情况、传播机制和风险因素,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控制。
流行病学调查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它能够收集病例发病的影响因素并
进行分析,从而寻求病因及其预防控制方法。
本文将概述流行病学调查的
基本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易感人群、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
确定目标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易感人群。
为了确定易感人群,必
须根据流行病的性质,分析传染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性别、
年龄、职业、民族、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等社会因素,以及居住地等地理
位置因素,确定调查对象的特征。
设计研究方案
根据确定的目标易感人群,确定调查的范围和研究方案,如调查范围
是居民、学校、医院、甚至地区;研究方案可采用定量调查或定性调查,
收集的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病例发病情况、病原学检测结果等;研究期限
以及研究期间的抽样、数据收集等也要纳入研究方案中。
收集数据
在研究方案设计好之后,开展数据收集工作。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1、群体特征;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3、对比的特征;4、概率统计的特征;5、社会医学的特征;6、预防为主的特征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1、散发;2、爆发;3、流行与大流行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1、相对危险度(RR值);2、归因危险度(AR);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4、比值比(OR值);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7、标准化死亡比(SMR)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
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
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
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它是现代公共卫生学的基础,并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讨论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疾病的流行规律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一个任务是确定疾病的流行规律。
疾病的流行规律是指在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的程度和模式,通常用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来描述。
在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时,流行病学家通常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的流行趋势:疾病在时间上的分布趋势,如季节性、年度变化等。
2. 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不同人群中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差异,如年龄、性别、职业、地理区域等。
3. 疾病的簇集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某些疾病患者的聚集现象,存在疾病暴发和疫情爆发的可能性。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是波动和相对风险。
波动是指人群中某种疾病的季节性、年度变化等规律。
相对风险是指不同人群中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比较,如男性患某种疾病的风险相对于女性为多少倍。
流行病学家会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疾病的流行规律,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疾病的流行趋势和规模,提供决策依据。
三、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 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是指对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和健康状况。
横断面研究法适用于了解人群中某种疾病的现状、疾病的分布情况、危险因素的分布、患病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等。
2. 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是指对一群人进行长时间跟踪观察,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暴露程度,以评估危险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法可以研究某个危险因素在时间上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研究一些罕见疾病的流行和危险因素的分布。
3. 病例对照研究法:病例对照研究法是指将患病者和不患病者进行比较,寻找和疾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法可以适用于研究一些罕见病的发病原因和疫苗或特定疗法的疗效。
4. 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是对一类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
公共卫生知识题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公共卫生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影响的科学领域。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可以获取相关数据并分析疾病的传播模式、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为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是一种长期观察同一人群或疾病发展的方法。
它可以追踪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生的变化,帮助研究者了解疾病的自然进程和影响因素。
常用的纵向研究方法包括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
1.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通过将研究对象按照暴露因素进行分类,随后进行长期观察,以评估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分为前向队列和后向队列两种类型。
前向队列研究是从无病人群中选择一组暴露者和一组非暴露者,然后进行长期观察。
后向队列研究则是从已有的疾病人群中选取暴露和非暴露组进行追踪观察。
2.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一种研究新药物、疫苗或其他预防或治疗方法疗效的方法。
它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
临床试验通常经过多个阶段,包括前期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后期监测。
二、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又称为跨组比较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点上收集数据,并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横断面研究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的数据,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常见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血清学调查和人群统计学。
1.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最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设计问题,向受访者收集相关信息。
调查问卷可以用于探索人群的卫生状况、疾病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等。
2. 血清学调查血清学调查是通过检测人群中的血清标本,了解感染病原体的暴露和感染情况。
常用的血清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中和试验等。
3. 人群统计学人群统计学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人群基本特征和疾病数据,用于评估疾病的分布和趋势。
它可以通过人群调查、死亡率统计和医院记录等方式获取数据。
临床医学中的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疾病发生、分布和控制的科学,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为医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研究方法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顾名思义,即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分布的学科。
它以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人群资料,分析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和分布规律,揭示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与临床医学的研究相比,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在于它是群体性的,着眼于疾病的分布和因果关系,而非个体的病理机制。
通过探究人群中的疾病模式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可为制定疾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应用领域1. 疫情监测和应急响应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监测和应对疾病的爆发和流行。
通过监测疫情,我们可以及时掌握疾病的传播趋势和高危人群,为疾病控制提供参考。
例如, SARS疫情暴发时,流行病学研究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规律,为制定隔离措施和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2. 疾病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可以对不同疾病的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吸烟与肺癌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并通过公共宣传和禁烟政策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
3.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是医学领域中对某一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指导方针。
而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常常被应用于制定临床实践指南。
例如,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相关性,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和预防策略。
三、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1.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在特定时间对特定人群进行调查,收集其在某一现象或疾病上的暴露和结果情况,从而研究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1、群体特征;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3、对比的特征;4、概率统计的特征;5、社会医学的特征;6、预防为主的特征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1、散发;2、爆发;3、流行与大流行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1、相对危险度(RR值);2、归因危险度(AR);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4、比值比(OR值);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7、标准化死亡比(SMR)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
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
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
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
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
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
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传染病爆发调查非传染病现况调查专题流行病学调查动态观察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一)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与疾病因果联系;(3)描述性研究中常常既有描述又有分析,在描述中分析,在分析中描述。
描述性研究所获得的信息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特征,或进行社区诊断,即对一个社区的某种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考察与评价,为疾病防制或制订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2)描述、分析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疾病病因、危险因素提供线索;(3)为评价疾病控制或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提供信息。
描述性研究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现况研究也称横断面调查,就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定范围的人群,以个人为单位收集与描述人群的特征以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
特定时间一般指在某一较短的时间内或某一特定的时点上。
现况研究特点:(1)现况调查在短时间内所揭示的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特征,就是一个断面情况;(2)调查收集的就是当时的信息,一般只能确定就是否患病,用患病率作为分析指标;(3)无法区分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4)现况研究反映的就是直到调查时该人群某疾病与健康状态的累积数量。
现况研究的方法包括普查与抽样调查两种。
现况研究的用途:(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通过对某一地区或人群的调查,获得某种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在人群间、时间与地区间的分布资料,可评价一个地区的健康水平,找出该地区危害人群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病种与问题,确定该地区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问题与重点人群;(2)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态的联系,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与假说;(3)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在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前后分别进行现况调查,将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防制措施及其效果的好坏;(4)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通过普查,可达到在人群中“早发现、早诊断与早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5)为疾病监测或其它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历史与常规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就是指利用已有的疾病登记报告系统或者疾病监测系统,收集既往或当前的疾病或健康状态资料并进行分析,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以及变动趋势。
如传染病发病报告、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等。
该方法所获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疾病登记报告系统与疾病监测系统的完善程度。
3.病例调查又称个案调查。
就是在疾病防制实践中对发生的个别病例及其周围环境所进行的调查。
个案调查包括传染病病例、非传染病病例或与健康有关的其它问题如伤害等。
4.生态学研究就是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从而分析暴露与疾病关系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它的特点在于收集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某些因素的资料时,以群体作为分析单位而不就是以个体作为分析单位。
它通常描述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各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比或比数、以及有各特征者在各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数或比数。
从这两类群体数据分析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与人群特征分布的关系,从而探求病因线索。
(二)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亦称回顾性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患有某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该病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等,调查、了解两组人群既往暴露史,并进行比较。
若两组研究因素暴露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可认为该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可进一步估计关联强度(计算OR值)。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属于观察性研究,研究者只就是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既往对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2)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3)纵向的、回顾性的、由果及因的研究方法;(4)一般不能确证暴露与疾病就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用途:(1)探索病因与检验病因假设;(2)研究药物毒副作用;(3)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包括成组匹配与个体匹配;(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亦称套叠式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就是将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一种双向研究设计。
在进行队列研究的基础上,收集队列成员的暴露信息以及有关的资料,确认随访期内发生的病例数,然后以队列中发现的病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来自同一个队列,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兼具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优势。
此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就是:a、病例与对照的暴露资料均在发病或死亡之前获得,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楚,而且没有回忆偏倚;b、病例组与对照组可比性好;c、可提高检验效率,因为队列成员研究因素的暴露率一般较高,且队列成员均有共同的开始暴露时间,而一般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常只取整个暴露期的一个断面。
(三)队列研究队列研究亦称前瞻性研究或定群研究。
研究开始时已经掌握各研究对象中某研究因素的情况,随访一定时期,在此期间或之后,通过检查或监测,了解疾病或死亡的发生情况。
队列研究可以就是完全前瞻性、回顾性或双向性的。
前瞻性队列就是观察性研究中最类似实验性研究的,一般用以推断病因。
回顾性队列对研究职业病、罕见病或长潜伏期的病较为方便。
回顾性队列主要依赖于可靠的有关人群既往的暴露与疾病资料。
队列研究的特点:(1)属于观察法,队列研究中的暴露不就是人为给予的,而就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2)队列研究必须设立对照组以便比较,对照组可与暴露组来自同一人群,也可以来自不同的人群;(3)由“因”及“果”,队列研究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先确立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再观察疾病的发生,从而探求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队列研究的用途:(1)检验病因假设;(2)评价预防效果;(3)研究疾病自然史。
(四)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就是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人为地给一组以某种因素、措施、新药或新的治疗方法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不给某种因素、措施或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
然后随访观察一定时间,并比较两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病死率、治愈率),据此评价干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特征:(1)就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追踪随访研究对象;(2)必须对实验对象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措施;(3)研究对象就是符合某实验要求的特定总体的代表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4)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要求在实验开始时,两组在除干预措施以外的有关各方面具有可比性。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多用于验证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措施与预防接种效果以及考核新药或新疗法的效果。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除主要用于考核新药或新疗法效果的临床试验外,还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现场试验现场试验就是以尚未患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某种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或给予安慰剂,接受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就是个人而不就是亚人群。
现场试验主要用于病因研究与疫苗及预防措施效果评价。
2、社区干预试验有些实验研究其现场情况或给予干预措施不适合以个体为单位来进行,而更适合于以社区或某一地理区域为单位来划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并按实验组的群体给予干预措施。
如通过改水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实验研究,食盐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实验研究。
如果参与的社区比较多,也需进行随机分组,不过分组的单位就是社区或亚人群而不就是个体。
这种实验研究称为社区干预试验。
其实社区干预试验也属于现场试验,只就是实验对象的分组及给予干预措施的方式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