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1、组织

2、工具、机具

3、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测量

①测量准备

(2)现场测量

①电化股道曲线超高的测定。

将水平仪设置在适于观测一组或数组软横跨跨越股道的位置上。调平仪器。把塔尺分别置于软横跨跨越股道的每根钢轨轨面上,并记录水平仪观测读数。确定同组软横跨最高轨面的股道和各股道外轨超高。然后将塔尺置于基础面(混凝土支柱为地线孔)上,用水平仪测出基础面(或地线孔)的相对标高(如图2),现场计算出H值(钢柱为基础面至最高轨面的距离;混凝土支柱为最高轨面至地线孔的距离),并用红油漆将其标注在支柱上。

②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

用50m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CX1、CX2、(或CX1′、CX2′)和各线间距a2、a3、a4、a5的数值(钢筋混凝土支柱以支柱内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内缘;钢柱以支柱外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外缘,如图3)。

③测定d值

置经纬仪于支A柱顺线路方向适当距离、横线路方向与被测支柱基本相同的位置上。调平仪器,将望远镜十字丝瞄准支柱顶端(钢柱为外缘,钢筋混凝土柱为内缘)。然后,望远镜竖直向下到支柱下部测量基点水平

位置。(钢柱为基础面,钢筋混凝土柱为预留地线孔)。用钢卷尺配合量取d 1值。以相同的方法测量B 柱的d 2值(如图4)。

2.计算 (1)手工计算

①整理测量数据表(测量计算数据表见附表)。 ②计算 a .支柱斜率 钢筋混凝土柱

注:式中10.8m 为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耳环孔至地线孔的距离。 钢 柱

b .上部固定绳的总长L 上= a 1′+a 2+……an+an+1′

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1′ = CX1+d1′=CX1+S2·δ1

a n+1′= CX2+d2′=CX2+S2·δH2

钢柱 a1′ = CX1′±d1′=CX1′±S2·δ1 a4 ′= CX2±d2′=CX2′±S2·δ1

钢柱小于外缘直立时取“-”,大于外缘直立时取+。c.下部固定绳的总长L下= a1″+a2+……a n+ a n+1″

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1″ = CX1+S1·δ1

a n+1″= CX2+S1·δ2

钢柱 a1″ = CX1′±S1·δ1

a n+1″= CX2′±S1·δ2

钢柱小于外缘直立取“-”,大于外缘直立取“+”。d.股道间距a,依前述实测及计算数据。

e.横向承力索悬挂点至上部固定绳间距离

h=S3-S2

其中钢筋混凝土柱为:h=10.8±H-S2

钢柱为:h=15(13)±H- S2

f.横向承力索悬挂点至最低吊弦点的距离

f= h - 最低点吊弦长度

g.估计最低点,计算l1、l2值

h.计算各节点重量F

单横承力索 Fn=0.719(a n +a n +1)+悬挂重量+节点重量+所承担绝缘子和分段绝缘器等的重量

双横承力索 Fn=1.026(a n +a n +1)+悬挂重量+节点重量+所承担绝缘子和分段绝缘器等的重量

注:节点重量查点重量表

i .计算悬挂重量对横向承力索悬挂点的力矩和M 0 M 1=a 1(F 1+F 2+……+F i-1)+a 2(F 2+F 3+……F i-1)+a i-1·F i-1 M 2=a m (F m-1+F m-2+……+F i )+a m-1(F m-2+F m-3+……F i )+a i+1·F i

j .求软横跨最低点左侧与最低点相邻的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的竖垂直分力

Y 值

符合判别式0≤Y≤F i 说明最低点选对了,否则说明选错了;当Y <0时,则最低点应向左移;当

Y >F i 时,则最低点应右移;如Y=0或Y=F 1

,则说明横向承力索有两个最低点。当Y=0时,另一个最低点在所选的最低点左侧,当Y=F 1时,另一个最低点在所选的最低点的右侧。

k

l .求相邻两重垂吊弦的高度差K 1

接触网的软横跨

软横跨 一、软横跨的组成 多股道的站场(3股道以上)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在线路在线路两侧的支柱上,这种装配方式称为软横跨。 软横跨由站场线路两侧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下部固定绳、及支持和连接它们的零件组成。如图2—10—1所示。 横向承力索是软横跨的主要构件,承受各股道纵向接触悬挂的全部垂直负荷,根据负载重量有单根承力索组成的单横向承力索和双根承力索组成的双横向承力索。在横向承力索下方布置有上、下固定绳,用以在水平方向固定线索。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之间用一根直径6mm 镀锌铁线或3根直径4mm 的镀锌铁丝编成的垂直吊线连接。由于横向承力索承重较大,因此选用GJ —70镀锌钢绞线,根据计算可选用一根或两根。 上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各股道的纵向承力索,并将纵向承力索的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下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定位器,以便对接触线按技术要求定位,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上部固定绳与下部固定绳之间用两根直径4mm 的镀锌铁丝编成的垂直吊线连接。由于上、下部固定绳只承受水平力,负载不大,所以一般采用GJ —50镀锌钢绞线。 我国目前采用的软横跨是绝缘式软横跨,即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下部固定绳均对地绝缘。绝缘式软横跨便于带电检修。 二、软横跨的节点 由于软横跨的种类较多,结构比较复杂,所用的零部件也多, 调整也比较麻烦。为了能表达各种类型软横跨装配,在设计上通常将软横跨结构分解归纳为一图2-10-1 软横跨示意图 1—横向承力索;2—上部固定绳;3—下部固定绳;4—直吊线;5—斜吊线; 6—纵向承力索;7—定位器;8—接触线;9—悬式绝缘子;10—钢柱;11—站台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接触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 2011级 姓名:浩 学号: 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 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浩学号 20116687 开题日期: 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 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 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 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5.2.2 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空旷地区、高地面10m高处的10min自动记录10年发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1. 平均温度t p 和链形悬挂无弛度温度t o 的计算 ① 2t t tp min max += ② 5-2t t t min max o +=弹 ③ 10-2 t t t min max o +=简 式中 t p —平均温度℃(即吊弦、定位处于无偏移状态的温度); t o 弹、t o 简—分别表示弹性链形悬挂和简单链形悬挂的无弛度温度℃; t max —设计最高温度℃; t min —设计最低度℃; 2. 当量跨距计算公式 ∑∑=== n i I n i I L L LD 1 13 式中L D —锚段当量跨距(m ); ).........(3 3 23 113 n n i I L L L L +++=∑=—锚段中各跨距立方之和; ).........(211 n n i I L L L L +++=∑=—锚段中各跨距之和; 3. 定位肩架高度B 的计算公式 2)101 +( h d h I e H B + +≈ 式中 B —肩架高度(mm ); H —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mm ); e —支持器有效高度(mm ); I —定位器有效长度(包括绝缘子)(mm ); d —定位点处轨距(mm );

h —定位点外轨超高(mm ); 4. 接触线拉出值a 地的计算公式 h d H a a - =地 式中 a 地—拉出值标准时,导线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 )。a 地为正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超高侧,a 地为负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低轨侧。 H —定位点接触线的高度(mm ); a —导线设计拉出值(mm ); h —外轨超高(mm ); d —轨距(mm ); 5. 接触线定位拉出值变化量max a ?的计算公式 2 max 2 max E I I a z z -- =? 式中 Δa max —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 Z L —定位装置(受温度影响)偏转的有效长度(mm ); max E —极限温度时定位器的最大偏移值(mm ); 由上式可知 E=0时 Δa=0 6. 定位器无偏移时拉出值a 15的确定:(取平均温度t p =15℃) max 2115a a a ?± = 式中 a —导线设计拉出值(mm ); Δa max —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 15 a —定位器无偏移时(即平均温度时)的拉出值(mm )。a 15与a 的变化关系,主 要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Δa max 的变化量的大小,当Δa max 变化量较大时,则a 15相对a 值的变化较大,当Δa max 变化量较小 时,则a 15相对a 值变化量较小。但Δa max 的变化量又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E max 值的大小,当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偏移值较大时,则Δa max 变化也较大,则a 15≠a ,反之偏移值较小时,则Δa max 变化也较小,则a 15≈a 。所以确定平均温度时定位点拉出值a 15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在极限温度时,拉出值不超过允许误差。除直线反定位以外,当温度高于或低于平均温度时,拉出值都将是增大。因此,调整a 15时应满足下列关系为好:

接触网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2011级 姓名:陈浩 学号: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陈浩学号20116687 开题日期: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内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软横跨计算原理最全面

软横跨计算方法 1、计算需要参数: 现场测量参数:支柱侧面限界、支柱强度(以轨面或地面为准的倾斜值,但还要测出对应支柱高来计算出来,或采用斜率尺)、钢(砼)柱基础面或混凝土支柱(H90~170)地线眼处与最高轨面的高差、股道间距、轨面超高(实测或可以钢轨标定值为准记录),站台沿距离近轨线路中心的距离; 设计参数:设计结构高度、导高、拉出值(正反定位),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悬挂组合及工、非支)、前后跨距、,定位器坡度要求(开口)、承力索悬吊滑轮结构尺寸,最短直吊弦距离等,各种承力索、接触线线重量,节点材料重量(含横承力索和固定索重量、对应节点零配件重量),横承悬挂点距柱顶的高差; 减料参数:支柱规格型号、横承、上下部固定索底座的有效连接长度,单、双绝缘子,各种节点连接料的有效连接长度等。 测量的组织:提前在家把测量需要数据点的草图画好,支柱、站台、各股道(含非电化股道)、钢柱测外沿限界与强度和基础面与最高轨面高差、混凝土柱测内沿限界与强度和地线孔与最高轨面的高差,

每次从零刻度这边开始依次读数,各股道均可读近轨的钢轨内沿数据,逢站台沿不能漏读、各股道不能漏读,最后读最大尺寸数据。计算前整理数据不能忘了第一个数要加轨道半宽才是中股道中心,最后一个数要减轨道半宽才是股道中心数据,中间的各股道间距为大数减小数,这样不容易出错。根据个人习惯定,原则是减少出错机会。 测量后要整理好数据。 测量记录示意。 2、支柱桡度处理考虑,对柱顶桡度:G15钢柱70mm,G13钢柱40mm,H170混凝土柱30mm)。以前经验谨供参考。 3、超高引起的受电弓中心偏移计算确定,对直链形悬挂,承力索跟着接触线走,半斜链形悬挂承力索悬挂点始终在各股道线路中心的上方,偏移只影响接触线位置。 超高轨宽偏移 导高 偏移超高 导高 轨宽 超高超高 4、先处理计算数据,第一个数据和最后一个数据根据读数原则,考虑半轨宽,支柱斜率变化量(含支柱自然倾斜和挠度的总变化量),横承、上部固定索、下部固定索安装高度,处理成计算所需的水平分量(根据各相关读数把各支悬挂的水平间距计算出来);根据前后跨距和各股道悬挂类型、节点形式计算出悬挂重量(提前确定各节点重量),计算其重量应考虑绝缘子等集中负载在悬挂点的分担重量(不计影响也不大,可通过计和不计看数据变化量),根据导高、结构高度和悬吊滑轮有效长度、最短直吊弦计算出软横跨最低点距轨面的高度。

接触网常用参数标准及测量计算

接触网常用参数标准及测量计算 一、拉出值(跨中偏移值) 1、技术标准 160km/h及以下区段: 标准值:直线区段200-300mm;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0-350mm之间选用。 安全值:之字值≤400mm;拉出值≤450mm。 限界值:之字值450mm;拉出值450mm。 160km/h以上区段: 标准值:设计值。 安全值:设计值±3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2、测量方法 利用DJJ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进行拉出值测量:受电弓滑板平面与两钢轨平面平行,检测仪与两钢轨平面平行,测量时无需考虑外轨超高,直接校准定位点在检测仪上的投影位置,此位置与检测仪中心点的距离就是拉出值。 二、导线高度 1、技术标准 标准值:区段的设计采用值。 安全值:标准值±100mm。 限界值:小于6500mm;任何情况下不低于该区段允许的

最低值。 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2、测量方法 利用DJJ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进行导高测量:将测量仪置于两钢轨之上与两轨面平行,利用测量仪上的观察窗校准定位点位置,测出定位点至两轨面的垂直距离即为导高。 三、导线坡度及坡变率 1、技术标准 标准值: 120km/h及以下区段≤3‰;120-160km/h区段≤2‰;200km/h区段≤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200-250km/h区段≤1‰,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 安全值:120km/h及以下区段≤5‰;120-160km/h区段≤4‰。其他同标准值。 限界值:120km/h及以下区段≤8‰;120-200km/h区段≤5‰;200km/h及以上区段同安全值。 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2、测量与计算方法 定位点A与定位点B之间的坡度测量:1、测出A点的

接触网技术参数统计

接触网技术参数统计 1刚性接触网 1.1锚段及跨距 每个锚段一般不超过250米。 1.2锚段关节 (1)关节中间处两接触线等高。 (2)转换悬挂点处非工作支不得低于工作支,可以比工作支高出0~8mm(0~4mm),困难情况下不超过10mm。 (3)受电弓在双向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和拉弧现象。 (4)非绝缘锚段关节两支接触悬挂的拉出值均为±100mm(75mm),汇流排中心线之间距离为200mm(150??),允许误差±20mm。接触线外露长度为150mm。 (5)绝缘锚段关节两支接触悬挂的拉出值均为±150mm(130mm),汇流排中心线之间距离为300mm(260??),允许误差±20mm。接触线外露150mm。 绝缘貌端关节示意图

1.3线岔 (1)在受电弓可能同时接触两支接触线范围内的两支接触线应等高。 (2)在受电弓始触点后至岔尖方向,渡线接触线应比正线接触线高出0~10mm(0~4)。(3)在受电弓双向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及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 (4)单开道岔悬挂点的拉出值距正线汇流排中心线为200mm,允许误差±20mm。平行段距离为2000mm。 (5)交叉渡线道岔处的线岔,在交叉渡线处两线路中心的交叉点处,两支悬挂的汇流排中心线均距交叉点100mm,允许误差±20mm。 (6)侧线端部向上弯70mm左右。 (7)线岔处电连接线、接地线应完整无遗漏,连接牢固。 道岔分类

刚性悬挂线岔示意图 1.4刚柔过度 (1)两根柔性接触网等高并列运行进入刚柔过渡元件约500mm后,在过渡原件外面的导线逐渐抬高脱离接触,其最终的抬高量不应小于35mm。 (2)刚柔过渡处刚性悬挂应比柔性悬挂高20~50mm。 (3)柔性悬挂升高下锚处绝缘子边缘应距受电弓包络线不得小于75mm。 (4)刚性悬挂带电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50mm。(5)受电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00mm。 (6)受电弓双向通过时平滑不撞击及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 (7)两支悬挂的拉出值为±100mm,间距为200mm,允许误差±20mm。 贯通式刚柔过渡单链悬挂示意图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1、组织 2、工具、机具

3、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测量 ①测量准备

(2)现场测量 ①电化股道曲线超高的测定。 将水平仪设置在适于观测一组或数组软横跨跨越股道的位置上。调平仪器。把塔尺分别置于软横跨跨越股道的每根钢轨轨面上,并记录水平仪观测读数。确定同组软横跨最高轨面的股道和各股道外轨超高。然后将塔尺置于基础面(混凝土支柱为地线孔)上,用水平仪测出基础面(或地线孔)的相对标高(如图2),现场计算出H值(钢柱为基础面至最高轨面的距离; ②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 用50m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CX1、CX2、(或CX1′、CX2′)和各线间距a2、a3、a4、a5的数值(钢筋混凝土支柱以支柱内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内缘;钢柱以支柱外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外缘,如图3)。

③测定d值 置经纬仪于支A柱顺线路方向适当距离、横线路方向与被测支柱基本相同的位置上。调平仪器,将望远镜十字丝瞄准支柱顶端(钢柱为外缘,钢筋混凝土柱为内缘)。然后,望远镜竖直向下到支柱下部测量基点水平位置。(钢柱为基础面,钢筋混凝土柱为预留地线孔)。用钢卷尺配合量取d1值。以相同的方法测量B柱的d2值(如图4)。 2.计算 (1)手工计算 ①整理测量数据表(测量计算数据表见附表)。

②计算 a .支柱斜率 钢筋混凝土柱 注:式中10.8m 为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耳环孔至地线孔的距离。 钢 柱 b .上部固定绳的总长L 上= a 1′+a 2+……an+an+1′ 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 1′ = CX 1+d 1′=CX 1+S 2·δ1 a n +1′= CX 2+d 2′=CX 2+S 2·δH 2 钢 柱 a 1′ = CX 1′±d 1′=CX 1′±S 2·δ1 a 4 ′= CX 2±d 2′=CX 2′±S 2·δ1 钢柱小于外缘直立时取“-”,大于外缘直立时取+。 c .下部固定绳的总长L 下= a 1″+a 2+……a n + a n +1″ 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 1″ = CX 1+S 1·δ1 a n +1″= CX 2+S 1·δ2 钢 柱 a 1″ = CX 1′±S 1·δ1 a n +1″= CX 2′±S 1·δ2

接触网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

目录 绪论 (1) 1.电气化铁道概述 (1) 2.电气化铁路的组成 (1) 第一章供电系统工作原理 (1) 1.电力牵引的制式 (1) 2.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组成 (2) 3.牵引网与接触网 (4) 4.接触网的工作特点 (5) 5.对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5) 6.接触网的分类 (5) 7.接触网的供电方式 (6) 8.接触网的电分段 (6) 9.架空式接触网的机械分段 (7) 第二章接触网的组成 (9) 1.架空式接触网的组成及结构 (9) 1.1.接触悬挂的种类 (9) 1.2.接触悬挂的导线结构与类型 (12) 1.3.接触悬挂的下锚方式 (14) 1.4.支持与固定装置 (15) 1.5.支柱和基础 (19) 1.6.接触网的张力和弛度曲线 (21) 2.接触轨式接触网组成及结构 (21) 2.1.上磨式 (22) 2.2.下磨式 (22) 2.3.侧面接触式 (22) 3.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简介 (24) 3.1.架空刚性悬挂系统简介 (24) 3.2.“Π”型刚性悬挂接触网特点 (24)

绪论 1.电气化铁道概述 采用电力机车为主要牵引动力的铁路称为电气化铁路,它是在19世纪70年代末的欧洲最先出现。早期的电气化铁路多采用直流供电方式,电压等级较低,需设整流装臵,不利于设臵在长距离的铁路干线上。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比较先进的单相工频交流制电气化铁路,它便于升压和减少电能的损耗,可以增加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大大降低了建设投资和运营费用。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电力机车和牵引供电装臵的工作性能不断提高。低能耗、高效率、高速度的电力牵引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发展趋势,是铁路现代化的标志。 我国电气化铁路自本世纪50年代末发展以来,走过了几十年艰苦创业的历程,根据80年代铁道部确定的以电力牵引为主内燃牵引为辅的技术政策,国家拨款和吸引国外资金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电气化铁路,借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相继建成一批高质量、高性能的电气化铁路,已使我国电气化铁路初具规模,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大好局面,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接触网自动化检测、牵引变电所远程自动控制、微机保护系统等,普遍应用在电气化铁路上。为了提高铁路运输能力,铁道部又制定了发展高速铁路的计划,可以预测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2.电气化铁路的组成 由于电力机车本身不携带能源,靠外部电力系统经过牵引供电装臵供给其电能,故电气化铁路是由电力机车和牵引供电装臵组成的。 牵引供电装臵一般分成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两部分,所以人们又称电力机车、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为电气化铁道的“三大元件”。本书主要讨论和介绍接触网的有关内容。为便于全面了解电气化铁路,我们对电力机车和牵引变电所与接触网有关的内容作一些简单介绍。

接触网风偏计算

接触网风偏移值计算 接触网支柱结构设计风荷载取值 1.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小于30 m/s时,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当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大于30 m/s时,以30 m/s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 2.路基地段接触网结构设计风速,按l0 m高度的风压高度系数考虑风速;高度小于等于30 m的桥梁,按照30 m高度的风压高度系数考虑风速;高度大于30 m的桥梁,建议采用其他悬挂安装方式,以提高悬挂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3.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按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计算,同时应考虑列车气动力影响,初步选择支柱截面尺寸,再采用结构设计风速校核支柱的强度,并以此最终确定支柱截面尺寸。 4.接触网支柱基础、基础螺栓按照结构设计风速进行设计。 目前所设计的国内高速铁路,如:郑西、武广、京津城际等均未设置挡风墙,海南东环线也未设置挡风墙。因此可以认为30 m/s就是列车运行的最大限制风速,超过该风速,列车停运。 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风速设计 1.当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小于30 m/s时,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 2.当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大于30m/s时,以30 m/s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 接触线最大偏移值的公式为: 式中——————接触线和承力索单位长度的风负载(KN/m); ——————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KN/m)。 曲线区段接触线拉出值的选择 在直线区段受电弓中心与线路中心重和,接触线之字值沿线路中心对称,其标准为±300mm。提速后为200~250mm之间;拉出值350~450mm之间。在曲线区段,拉出值和曲线半径大小有关。 接触线拉出值是接触网自身结构参数,其取值直接影响弓网运行安全。在运营中发现曲线区段拉出值超标严重,这是因为在设置拉出值时,未考虑受电弓中心线在气象条件、线路参数、机车及受电弓型号和参数、运营方式、运行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基于此种情况,有必要对运行速度、线路参数及施工误差等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曲线区段受电弓中心在动态下的侧偏规律,合理设置拉出值,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机车良好受流。 拉出值是指定位点处接触线距受电弓滑板中心的距离,在曲线区段拉出值确定: 式中,a为接触线拉出值,单位mm;m为定位点处接触线与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单位mm;c为定位点处受电弓中心与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单位mm;c=h-H/L,其中,h为外轨超高,H为接触线高度,L为轨距。但在动态取流条件下,由此确定的拉出值常存在超标情况。下面就影响弓一网相对位置变化的几个主要因素做一理论分析。 运行速度对受电弓中心线位置的影响 列车通过曲线区段时,为了平衡自身重力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保证内外两股钢轨受力相等,均会将外轨抬高,其抬高的设计值: 式中,为设计平均速度。;R为曲线半径,m。 实际上,通过曲线的各次列车,其速度不可能是相同的,当运行速度 V>时,外轨超高不足,产生欠超高,而当V<时,产生过超高,这些未被平衡的超高使得设置在机车与转向架之间的弹簧产生压缩或伸张,进而使受电弓中心线发生偏移。 线路参数对受电弓中心线位置的影响

接触网计算题

1.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T C G-100,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一20℃,吊弦离中心锚结900m.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40℃时吊弦偏移值。 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459mm。 答:向下锚偏459 mm. 2.在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T C G-85,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20,吊弦离中心锚结600m,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30℃时吊弦偏移值。 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204 mm。 答:向下锚偏204mm。 3.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G L C B85/173,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为-20℃,某悬挂点离中心锚结500m. 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一10℃腕臂相对支柱中心的偏移值。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170 mm。 答:向中锚偏170 mm。 4.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T C G-100,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20℃,某悬挂点离中心锚结800m.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40℃时定位器相对中心的偏移值。 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408

mm。 答:,向下锚偏408 mm。 5.在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T C G-110,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20℃,吊弦离中心锚结800m,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40℃时吊弦偏移。 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408 mm。 答:向中锚偏408 mm。 6.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计算跨距L为35m,K=4时的吊弦间距。 解:由X0=(L一2e)/(K-1),得Xo=9 m(注意e=4)答:吊弦间距为9m。 7.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计算跨距L为45m.,K=5时的吊弦间距。 解:由Xo=(L-2e)/(K-1),得Xo=9. 25 m(注意e=4)答:吊弦间距为9.25 m。 8.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计算跨距L为55m.,K=6时的吊弦间距。 解:由Xo=(L一2e)/(K-1),得Xo=9.4 m(注意e=4)答:吊弦间距为9.4 m 9.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计算跨距L为65m.,K=7时的吊弦间距。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接触网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接触网九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2007 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GJ—70,Tcmax=1500kg;接触线TCG—100,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GJ—70,Tjm=1500kg;接触线TCG—100,Tjm=1000kg。 e=8.5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拉杆及腕臂/定位管及定位器、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第七周末交,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第一章 接触网的负载计算 各种气象条件下悬挂负载的计算: 原始资料: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链型悬挂,站线半补偿链向悬挂 2)气象条件: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结构高度为1.1m 站线:承力索GJ —70,cm T =1500kg ; 接触线TCG —100,jm T =1000kg 。 正线:承力索GJ —70,jm T =1500kg ; 接触线TCG —100,jm T =1000kg 。 e=8.5m 4)土壤特性:安息角(承载力)为300,填方地段 1、气象条件:m ax t =40℃;min t =-20℃;b t =-5℃;m ax V =30m/s ;b V =15m/s ; b=20mm;3/900m kg b =γ;05V t C =-(查标准典型气象区表) 2. 线索条件:承力索GJ-70: max c T =1500Kg ; Δc T =±10%c T ;c g =0.615Kg/m ; dc=11mm ;s=72.20mm 2 接触线TCG-100:jm T =1000kg :;ΔJ T =±15%j T ;A=11.8mm ; B=12.8mm ;j g =0.89kg/m ,d g =0.05kg/m 。 风速不均匀系数 : α=0.85(查风速不均匀系数表) 风载体型系数: K=1.25(查风负载体型系数表) 计算过程: 1.垂直负载:

交大接触网课程设计

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班 学 姓 2012 年 2 月24 日

1基本题目 1.1 题目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1.2 题目分析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和普通意义上的输电线路有本质区别。输电线路在铺设时只需预留出热胀冷缩导致输电线内张力变化的裕量,而接触网的负载时高速移动的电力机车,为了确保受流质量,预留裕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在一个锚段的两端,在接触线及承力索内串接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后,再进行下锚。 2题目: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2.1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概念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又称张力自动补偿器,它是装在锚段的两端,并且串接在接触线和承力索内,它的作用是补偿线索内的张力变化,使张力保持恒定。因为在大气温度发生变化时,接触线或承力索也会发生伸长或缩短,从而使线索内的张力发生变化,这时就会影响到接触线或承力索的驰度也会发生变化,因而使受流条件恶化。为改变这种情况,一般在一个锚段的两端,在接触线及承力索内串接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后,再进行下锚。 对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要求有二:其一,补偿装置应灵活,在线索内的张力发生缓慢变化时,应能及时补偿,传送效率要高;其二,具有快速制动作用,一旦发生断线事故或其他异常情况,线索内的张力迅速变化时,补偿装置还应有一种制动功能。一般对于全补偿的承力索内的补偿装置,如果不具备这种功能时,还需专门加有断线制动装置,以防止在一旦发生断线时,坠砣串落地而造成事故扩大、恢复困难。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有许多种类,有滑轮式、棘轮式、鼓轮式、液压式及弹簧式等。 2.2 滑轮式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我国电气化铁路广泛采用滑轮组式补偿装置,它是由补偿滑轮、补偿绳、杵环杆、锤铊杆、限制导管和坠砣组成。对于半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为硬锚,就是直接下锚,如图2.1所示;对于全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都通过滑轮组补偿装置后下锚,此时承力索采用三个滑轮,接触线采用两个滑轮,承力索张力为15kN,接触线张力为10kN,承力索采用的传动比为3:1,接触线采用的传动比为2:1,所以坠砣的重负载都是5kN,如图2.2所示。这种全补偿装置的断线制动装置是另外的加设的。 应该指出,各种线索的张力值不是任意选用的,而是根据线索的拉断力(抗拉应

接触网腕臂计算模型

腕臂计算模型 1、平腕臂低头52mm时与水平线夹角为1度,对平腕臂长度影响为0.3mm,忽略不计; 2、斜腕臂计算以下三角直角三角形计算,其中A、B值按下面方法求得; 3、测量数据为:支柱侧面限界CX、线路超高h、支柱斜率&。 4、已知参数:上底座高度:Hs=7372(7822),上下底座间距1750,线间距1440,定位器开口400(350、250); 5、材料数据:(上下)底座长度200;棒式绝缘子长度860-85(750-85),承力索座高度80,定位环长度50; 6、图纸数据:导高6000(6450),拉出值a,结构高度 7、平腕臂计算: 计算总长:CXZC=CX+Hs×&-M+200(腕臂头外露) 腕臂复核:CXFH=CXZC-200(底座扣料) 腕臂下料:PWBXL=CXFH-860(双重绝缘860,普通750)+85(套筒长度) 承力索座:CLSZ=WBXL-200-30(承力索座半宽) 套管双耳wb:TGwb=WBXL-500-30(套管双耳半宽) 套管双耳zc:TGzc=150-30(套管双耳半宽)

8、斜腕臂计算: 直角边A:A=TGwb+30(套管双耳半宽)+860(双重绝缘860,普通750)-85(套筒长度)-1.75&(斜率差) 直角边B:B=1750(底座间距)-50(此处腕臂低头折算值)-80(套管双耳扣料长度) 斜腕臂复核长度:XWBFH=SQRT(A^2+B^2) 斜腕臂下料长度:XWBXL=XWBFH-860+85 定位环位置:DWH=(6000+400-5622)×XWBFH÷A-860+85 腕臂支持套管双耳位置:XTGZC= XWBXL -TGwb+150+85 定位管支持套管双耳位置:TGDWZC= XTGZC+410(定位管支撑长度)+80(套管双耳扣料长度) 9、定位管上计算: 正定位定位管长度:ZDWGC=CX+5.622&-M-(6000+400-5622)×A÷B-200(底座扣料)-50(定位环扣料)+600(防风拉线长度)+200(定位管外露长度) 反定位定位管长度:FDWGC=CX+5.622&-M-(6000+400-5622)×A÷B-200(底座扣料)-50(定位环扣料)+1200(1050定位器长度)+200(定位管外露长度) 正定位管上定位环位置:ZGSDWH=ZDWGC-1200(1050定位器长度)-600-200 反定位管上定位环位置:FGSDWH=FDWGC-200 正定位防风拉线定位环位置:ZFFDWH= ZGSDWH-200 正定位防风拉线定位环位置:FFFDWH= FGSDWH-1200(1050定位器长度)-600-200

《接触网》习题解析

《接触网》习题一、二、三 一、填空题 1.链形悬挂环节吊弦间距一般在__6-12_m内均匀布置。 2.软横跨支柱挠度是指支柱受力后的_倾斜程度__。 3.用力学计算法求出的T值表示软横跨横向承力索的___水平分力__。 4.计算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各分段长度b的公式为b i =2 2 i i a K。 5.硬横梁端头部分梁段用YHT 表示。 6.硬横梁中间部分各梁段用_YHZ _表示。 7.硬横跨支柱采用直径为550mm、容量为__60Kn/m __的圆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8.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得大于_6500__mm。 " 9.整体吊弦是将铜绞线和C型线夹、_ J型线夹_通过压接机压接在一起的。 10.整体吊弦使用的铜绞线无散股、断股、死弯等缺陷,外径尺寸为+ 。 11.电力机车一般由机械、__电气__和空气管路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2.空气管路系统包括__空气制动_、控制和辅助气路系统。 13.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网_上取得电流。 14.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__千分之五__。 15.“AT”供电区段常采用斯科特接线和__伍德桥__接线。 16.牵引变电所的高压开关设备包括高压断路器、__高压熔断器__和高压隔离开关等。 17.所谓支柱容量是指支柱_基础面_所能承受最大弯矩的能力。 18.常用的火花间隙型号为_ H-1型_。 " 号复式交分道岔标准定位柱位于两直线间距_167mm _处。 20.两个__吸流变压器_之间的距离称为“BT”区段。 21.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宜设在牵引变电所__二次___侧两相母线上。 22.接触线高度是指接触线至__轨面连线__的垂直距离。 23.安装调整完毕的分段绝缘器与受电弓接触部分应与__两轨面平行__。 24.承力索超拉标准是:超拉张力等于额定张力× 。 25.接触线超拉标准是:超拉张力保持时间为___3h___。 26.在接触线超拉时,曲线外侧支柱应将接触线通过φ4.0mm铁线拉到__支柱上__。

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计算及选用表

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计算及选用表 支柱侧面限界系指轨面(或轨面连线中心)处支柱内缘至邻近线路中心的距离。 1. 直线区段,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正线或站线必须大于244Omm不 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站线必须大 2150mm 2. 曲线区段由于外轨超高引起的机车车辆的倾斜对支柱的影响,曲线 半径越小,超出越多,侧面限界越大。 3. 用大型机械养护地段,可根据大型养护机械种类酌情加大。 4. 基本站台上支柱的内缘距站台边缘应有不小于1500mπ?勺轻型车通道。 根据支柱所在位置及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计算出支柱的侧面限界如下 正线(因考虑大养机械)按不小于 3米以外,其余均按下表选用:

软 横站台根据站台宽度取值 支柱内缘距 站台边缘不 小于1.5m R ≤ 800m 曲 跨般 3. 0 (3.1)线内侧时选 地段括号内值 支 牵出线 3. 1 柱 注: 位于曲线头尾不大于22m的直线上时,支柱的侧面限界应为: 有缓和曲线时为2.6m,无缓和曲线时按曲线情况取值 5. 信号机前方支柱侧面限界应按铁道部基字199号文及(82)电铁施230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如下图(适用于非大型机械养护区段): (1).直线地段支柱立在同侧时 进站信号机 S≥ 350m CX=2.5 2.6 2.8 2.8 3.0 3.1 3.1 3.1 H=2.1 1.7 1.7 1.7 1.7 1.5 1.5 2.1 注:①.H —拉杆底座与腕臂底座的距离;

② .在S 范围内若支柱多余6根,则多余支柱的侧面限界 CX=2.5m , H=2.1m; ③ .信号机处接触线对线路中心的偏移宜离开信号机 (即前进方 向线路中心线的右侧. 通过信号机 S>250m O CX=2.8 2.8 2.8 3.0 3.0 3.0 注:在S 范围内若支柱多于4根,则多余支柱的侧面限界 CX=2.8m (2).曲线区段 ①.信号机前方支柱位于圆曲线外侧时如下图: 米;9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