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供电方式、造价、建设模式及周期
- 格式:docx
- 大小:119.30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绪论1.1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点1。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系统。
2.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3.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缺点优点:①容量大②运行准时快速③能耗低④安全性高⑤无污染⑥用地省缺点: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②运营成本高昂,经济效益有限③建设周期长(一条线路的建设短则几年,长则可达十余年之久)④线路和车站均为永久性结构,一旦建成后基本没有调整的可能性. 4。
了解轨道交通发展几个常识:⑴中国第一个修建地铁的城市:北京(1969)⑵世界第一个修建地铁的城市:伦敦⑶中国首条铁路—吴淞铁路⑷中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铁路- 京张铁路⑸中国自建并保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⑹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地铁最多的国家。
(7)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客运量最大的地铁。
①线路运能,即交通容量,也就是线路输送客流的最大能力,其指标是断面单向每小时最大的乘客通过量。
②路权,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线路与其他交通的兼容程度。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2。
1 概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地铁、轻轨、单轨、现代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磁浮交通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2.2地铁1。
地铁的定义:轴重相对较重,单方向输送能力在每小时三万人次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可以修建在地下或采用高架方式2。
地铁的特点:①容量大②速度快、可靠性强③安全性高④准时⑤运输成本低⑥用地省(不占用城市土地)⑦建设成本高⑧出行距离长,客运需求较大⑨污染少、噪声小(特点包含优缺点,其实回答轨道的特点)3。
地铁系统的基本车型为A型车、B型车、直线电机B型车(Lb型车)三种。
A型车车辆的基本宽度为3000mm(3m),B型车及直线电机B型车车辆的基本宽度为2800mm(2。
8m)。
2.3轻轨1。
轻轨的定义:轴重较轻,每小时客运量为1万—3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2.轻轨的特点:(与地铁相比)①运量较小②编组车辆少③运营线路短④行驶速度慢⑤行车间隔略长⑥运营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3。
有轨电车运营方案一、运营范围及线路规划根据市政府规划,有轨电车将在城市主要交通枢纽、商业区和居民区之间开展运营。
线路规划将覆盖市中心、沿河两岸、新兴产业园区和居民区等重点区域,以满足城市各类人群的出行需求。
二、车辆配置及技术规格有轨电车车辆基本要求为低地板、无级步进、低噪音等特点。
车辆配置将逐步实施,首期配备的有轨电车车辆数量不少于50辆,以满足日常运营需求。
有轨电车车辆的技术规格需符合国家标准,且能够满足城市客流量的需求。
三、票务系统有轨电车将采用智能化的票务系统,实现线上购票、刷码乘车等功能。
同时,还将支持公交卡、手机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方便市民乘坐有轨电车。
四、站点设置及便利设施有轨电车站点将设置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商业区和居民区。
每个站点将配备候车亭、自动售票机、智能广告牌等便民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环境。
五、运营时间及频次有轨电车将在每天早上6点至晚上10点的时间段内运营,以满足市民日常出行需求。
具体的发车频次将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客流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市民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
六、安全保障及应急预案有轨电车运营中将配备专业的安全保障人员,对车辆和站点进行安全监控,确保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还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七、环保与节能有轨电车将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车辆将采用节能型电机及能源回收技术,确保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
八、宣传和推广在有轨电车投入运营前,市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大规模宣传和推广。
通过媒体、户外广告等渠道向市民介绍有轨电车的运营优势和便利程度,增加市民对有轨电车的了解和信任。
综上所述,以上是有轨电车运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规划,希望能为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带来更为便利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有轨电车的运营也将极大地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和电动客车概念区分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和电动客车概念区分第一部分经常出现的认知错误一、车辆类型混淆1.把“无轨电车”当成“有轨电车”2.把“电动客车”当成“无轨电车”3. 只知道“电车”而不晓得“无轨电车”这一称谓二、车辆组件概念不清不清楚所谓无轨电车“大辫子”的正式名称三、车辆外设概念不清把“架空接触网”当成“电车轨道”如果你也犯过上述错误或者对电车的概念还存在疑问,那么请你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下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外观特点描述一、无轨电车1.车顶具一对需同时使用构成电流通路的“集电杆”(trolley poles 或power receiving poles,新称“受电杆”,可类比电气化铁路的“受电弓(pantograph)”);2. 需要敷设架空“接触网(catenary)”,一对触线(touching wires) 分为正负两根,需同时使用构成电流通路(可类比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3.行驶道路路面不铺设轨道(rail,区别于轨道交通的“轨道”),其行驶位置称为“行驶轨迹”;4.车轮同一般汽车,使用橡胶轮胎(tyres),车门处需加挂接地链(grounding chain,无轨电车车体与大地相接触的金属链条) 以释放车体静电或漏电;5. 双动源无轨电车需车载动力蓄电池(power battery)、超级电容(ultracapacitor) 或/和柴油发电机(diesel generators)等辅助动源,一般无轨电车则不需要;6. 车辆在线运行时,需要按照固定路线行驶,在偏线距内有一定的活动弹性(一般车辆脱线则失去动力,双动源车辆则能够依靠辅助动源行驶较短时间)。
二、有轨电车1. 车顶具一架“集电弓”或一根“集电杆”(新称“受电杆/弓”,类比电气化铁路的“受电弓”。
具两根“集电杆”者只使用一根);2. 需要敷设架空“接触网”,触线只有一根(类比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3. 行驶道路路面必须铺设轨道(类似于或与轨道交通的“轨道”相同);4. 不需加挂接地链,金属的车轮(wheels) 与轨道可构成电流通路;5. 车辆运行时,需要按照固定路线在轨行驶,一般没有活动弹性(一般车辆脱线则失去动力,脱轨则为交通事故)。
有轨电车的各项技术特征有轨电车是一种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交通工具,是由一列或多列联结起来的运载车辆组成的交通系统。
它具有以下几项技术特征:1.轨道布线:有轨电车需要在城市中建设专用的轨道,以便电车沿着规定的路线行驶。
轨道布线一般都是固定的,通常是在道路中间或者旁边建设,不受其他车辆的影响。
这样可以改善交通拥堵,提供稳定的运输服务。
2.供电系统:有轨电车的供电系统一般采用架空线供电或地下供电。
架空线供电是指在轨道旁设置电线杆,并悬挂电线,通过接触网将电能传输到电车上。
地下供电则是把电线埋入地下,通过接触地下的电板将电能传输到电车上。
供电系统需要具备安全、稳定、高效等特点。
3.牵引系统:有轨电车的牵引系统是指用以驱动电车的力传动系统。
常见的牵引系统包括直流电机牵引、交流电机牵引和混合动力牵引。
直流电机牵引系统采用直流电机进行传动,经过变流器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供电。
交流电机牵引系统直接使用交流电进行传动。
混合动力牵引系统则是将内燃机引擎和电机进行结合,通过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实现牵引。
4.车辆控制系统:有轨电车的车辆控制系统包括车载控制系统和线路控制系统。
车载控制系统主要是控制电车的牵引、制动、转向等操作,通过控制电车的运动来完成车辆的控制。
线路控制系统主要是控制轨道的供电、信号灯的控制、道岔的操作等,确保电车能够安全、顺畅、准时地行驶。
5.乘客信息系统:为提高运营质量和乘客的出行体验,有轨电车通常会配备乘客信息系统。
这些系统包括车内电子显示屏显示车辆信息和到站信息,车厢内的广播系统播报乘客信息等。
乘客可以通过这些系统获取车辆到站时间、站点信息、换乘指引等,提高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总的来说,有轨电车具有固定轨道布线、供电系统、牵引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乘客信息系统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有轨电车成为一种安全、快速、环保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提供高效的城市运输服务。
有轨电车原理介绍有轨电车,也称为有轨电车或市内电车,是一种由电力驱动且行驶在铺设的轨道上的城市交通工具。
它与无轨电车(如公交车)相比,具有更高的运行稳定性和运输能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有轨电车的工作原理、构造和运行机制。
有轨电车的构成部分有轨电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轨道:有轨电车行驶在铺设在地面上的轨道上。
轨道是固定的,为有轨电车提供导向和支撑。
2. 动力系统:有轨电车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
动力系统由电源、电缆、集电装置、电动机等组成,用于提供动力和控制有轨电车的运行速度。
3. 车体:有轨电车的车体由车厢、座椅、门等构成。
车体还承载着乘客和乘务员。
4. 制动系统:有轨电车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器和制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电车的制动效果和安全停车。
5. 辅助设备:有轨电车还配备了辅助设备,如车灯、警报器、喇叭等,用于提供安全性和便利性。
有轨电车的工作原理有轨电车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电力供应:有轨电车通过电缆或接触线从电网获取直流电能。
2. 集电装置:有轨电车的顶部安装了集电装置,可以与电缆或接触线接触,从而将电能传输到电车上。
3. 电动机:有轨电车使用直流电动机作为动力源。
电动机接收电能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驱动电车前进。
4. 制动系统:有轨电车的制动系统通过施加制动器和控制制动控制装置来减速或停车。
5. 辅助设备:有轨电车的辅助设备,如车灯、警报器等,提供安全性和便利性功能。
有轨电车的运行机制有轨电车的运行机制如下: 1. 轨道导向:有轨电车行驶在铺设的轨道上,轨道的形状和轮轨配合使得电车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可以减少因弯道等因素而产生的侧滑和偏离。
2. 牵引力传递:有轨电车的轮对通过与轨道的摩擦力来提供牵引力。
这样,电车可以克服阻力并前进。
3. 制动力传递:有轨电车的制动器施加在轮轨上,通过摩擦力来提供制动力。
制动力使电车减速或停车。
4. 客流载荷:有轨电车承载乘客和乘务员,根据客流量和车辆容量,可以调整运行的频率和车辆的数量。
有轨电车实施方案有轨电车是一种环保、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具有载客量大、运营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有轨电车的实施,我们制定了以下有轨电车实施方案。
一、线路规划。
首先,需要对有轨电车的线路进行规划。
在选择线路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交通状况、人流密集区域、商业中心等因素,以确保有轨电车线路的覆盖面广,能够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同时,还要考虑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衔接,确保出行的便捷性。
二、站点设置。
在确定线路的基础上,需要合理设置有轨电车的站点。
站点的设置应考虑到市民的出行需求,尽量覆盖到居民区、商业区、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区域,方便市民出行。
同时,站点的设置也要考虑到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衔接,确保乘客的换乘便利。
三、车辆选型。
有轨电车的车辆选型直接关系到运营效率和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选型时,要考虑到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适应城市道路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到车辆的节能环保性能,以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运营管理。
有轨电车的运营管理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运营管理中,要建立健全的运营组织架构,确保车辆、线路、站点等各个方面的协调运行。
同时,还要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保养,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提高运营效率。
五、宣传推广。
有轨电车的实施需要得到市民的支持和认可,因此宣传推广工作至关重要。
在宣传推广中,要充分宣传有轨电车的优点和便利性,引导市民选择环保、便捷的出行方式。
同时,也要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有轨电车的服务质量。
六、安全保障。
在有轨电车的实施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要加强对有轨电车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管机制,确保有轨电车的安全运行。
同时,也要加强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环境保护。
有轨电车作为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应该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
在运营过程中,要加强对废气、噪音等污染的控制,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广州有轨电车设计标准广州有轨电车是指在广州市内运行的载客水平有轨电车系统。
作为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有着庞大的人口和交通需求,因此城市交通规划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有轨电车设计标准,以确保有轨电车的安全、舒适和高效运营。
以下是广州有轨电车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1. 轨道设计标准:广州有轨电车采用标准轨距为1435mm,轨道采用钢轨铺设,通过梁式支座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
轨道设计包括路基结构、轨道布置和交叉口设计等方面,确保轨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车辆设计标准:广州有轨电车采用低地板设计,便于乘客上下车,并配备了无障碍设施,如坡道和扶手等。
车辆外观设计时尊重城市形象,采用现代化的造型和色彩,以提升城市形象。
3.车站设计标准:广州有轨电车车站设计时考虑到通行流量和乘客舒适度,车站入口宽敞,设置了候车亭、车票自动售卖机、安全栏杆等设施。
车站设置的位置和距离要考虑到城市道路布局和乘客需求。
4.通信信号标准:广州有轨电车采用封闭系统运行,需要有专门的通信信号系统来控制车辆运行,确保车辆安全和互不干扰。
通信信号标准包括信号灯、标志牌、调度系统等,以确保车辆安全与高效的运行。
5.供电系统标准:广州有轨电车采用架空电力供应系统,通过架空电缆为车辆提供电力。
供电系统标准包括电缆敷设规范、电缆保护装置设计等,以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安全设施标准:广州有轨电车安全设施标准包括轮胎防滑装置、紧急制动系统、灭火设备等,以确保乘客和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7.环境保护标准:广州有轨电车设计标准还包括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要求车辆使用低噪音、低污染的动力系统,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以上设计标准,广州有轨电车能够在城市中高效、安全地运营,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
同时,这些标准也体现了城市规划部门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视与关心,推动了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建设。
超级电容在有轨电车中的应用摘要:以往在新老城区有轨电车架空接触网的方式接触线多以及建设工期较长、施工难度较大。
研究分析嘉兴有轨电车项目超级电容有轨电车应用和检修方案。
为后续超级电容供电方式的有轨电车持续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有轨电车;超级电容:接触网Miniaturizati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ram Box SubstationZhanlixiangAbstract:In the past, overhead catenary of tram in new and old urban areas has many contact lines,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great difficulty. Study and analyze the supercapacitor tram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scheme of Jiaxing tram project.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ram power supply mode ofultracapacitor.Key words:tram Supercapacitor,catenary引言:有轨电车的车站与城市轨道交通传统意义上的车站完全不同,类似于普通公交候车站,车站无须专门设置降压变电站。
其供电系统作为大型用电工程,其受电的确定必须考虑供电的可靠性、负荷分配的经济合理性以及城市景观风貌要求,特别是牵引网的制式选择。
因此,有轨电车线路网络规划的落实,为统一、全面考虑其供电系统的布局提供了基础。
从网络化的合理布局、规划有轨电车供电系统牵引制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有轨电车的供电可靠性,降低投资成本,也有利于城市电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发展规划。
1 超级电容有轨电车的需求分析有轨电车线路通过的不同地段或路口,存在不同的景观要求,牵引网设计结合景观需求,作为列车提供动力的主要媒介,须要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辆、限界、城市景观、经济性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确定。
有轨电车供电方式、造价、建设模式及周期
1、供电方式
供电方式包括传统接触网和无接触网方案。
传统接触网技术最为成熟,运营可靠;但架空网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造成视觉污染,尤其是交叉路口。
同时对于大部分城市,尤其是一些新城,其管线电缆几乎全部入地,如果采用接触网供电方式,需要将重新将电线重置于地面之上,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无接触网方案包括车载储能和第三轨供电。
2、投资估算
首期线路的投资,主要参考类似项目的指标,结合具体线路通道的相关情况,进行估算。
备注:表中其他费用指场地准备、建设管理、勘察设计、拆迁征地等费用。
3、建设模式
目前国内运用较多的建设模式,包含BOT、BT、PPP以及EPC模式。
建议采用PPP模式,可消除费用的超支,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PPP项目平均为政府部门节约17%的费用;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全程风险分担,降低了融资难度。
建议寻找专业机构统筹PPP基金与技术集成,实施全过程组织管理和提供运营的技术支持。
目前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基本稳定,近期将由规划局统一纳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后报市政府批复。
预计4个月可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同时进行预、工可的编制,预计2个月左右可以获得工可批复。
待工可批复后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作,预计需要6-8个月。
届时可启动施工招标,预计约2个月,前期工作共计约需11-14个月。
随后,项目可以进场工,正常工期约18个月。
考虑中间部分环节可以同步进行,预计项目总工期约2.5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