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口蹄疫流行毒株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6
猪瘟的病理与防治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养猪技术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
急性猪瘟由强病毒所致,多为急性败血症经过,慢性猪瘟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
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
下面一起来看看猪瘟的病理与防治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我国养猪业正处于转型期,而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疾病控制,首先是外来品种的由于经人工培育,提高了瘦肉率和生长速度,而对疾病的抵抗力却在下降;其次大规模的集中养殖增加了猪群密度,使猪病传染更迅速,难以控制,而且猪病的种类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
1、猪瘟的病理与防治1.1 病理变化猪瘟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原是猪瘟病毒(RNA病毒)。
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高热稽留呈败血症变化;慢性者一般症状不明显,后期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受到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
猪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通过唾液、尿液、粪便等排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该病的急性特征是初期表现精神沉郁,不食或少食,寒颤,体温升高,一般在41℃左右,便秘,排出球状带有黏液脓血的粪快,最后出现腹泻[1]。
慢性型多见于疾病流行的后期,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大多数耐过仔猪后期发育不良形成僵猪。
猪瘟的病理变化是以出血为主,一般是器官和组织呈现斑点状出血,主要部位是皮肤、黏膜、喉头、膀胱、胆囊、心外膜、肾脏等处。
1.2 防治猪瘟虽然发现比较早,但是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实践中还是以预防为主。
预防主要是注射猪瘟疫苗,具体方法是在仔猪出生20日龄是首免,由于此时仔猪正在哺乳期,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建议一次注射4~5头份疫苗,在仔猪00~60日龄时二免,一般无猪瘟疫情发生时可以至出栏不用免疫,母猪一般建议在仔猪首免时一同免疫[8],也就是所谓的跟胎免疫。
猪瘟除了接种疫苗外还要注意平时的预防工作,做到环境整洁,通风良好,经常消毒,还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外来猪源携带病原进场的机会,引种是要做好隔离观察和疫苗接种工作。
2022年第03期场(户)人员及时学习到最新的羊肠道蠕虫病防治新技术,并且还会在第一时间将其的学习心得进行及时反馈,在学习实践中深入地体会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不断强化养殖场(户)人员的专业素养。
4讨论羊肠道蠕虫的靶心致病灶是发挥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功能作用的胃、肠道关键部位,可引起胃、肠道内壁表皮黏膜发炎、水肿、充血或出血、溃疡性糜烂、坏死及脱落等,并由此引起继发(或并发)感染加重病情,由此可见本病也属于强免疫抑制性病种。
羊肠道蠕虫对各种抗菌素呈低敏或不敏感状态,临床上治疗本病使用抗菌素主要是对症控制继发(或并发)感染;其繁衍过程都包括体、内外两段生活史,因此本病的病史区、发病场有较大的历史病复方风险;在去除粪污、垫料等有机物载体的条件下,对致病原(肠道蠕虫活体/节片/虫卵)进行常规消毒、持续干燥、持续高温、持续日光照(含紫外线)等具有较好的抑杀作用,规模养殖场在采取有效抑杀手段的同时坚持半年以上休养期,可将养殖小环境中的致病原大量杀灭;沿用的传统抗肠道蠕虫药有丙硫咪唑、四咪唑、左旋咪唑、噻苯唑、甲苯唑等,本文结合长期临床实践认为,这些药物可作为病史场预防用驱虫药,对发病羊的施治推荐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复方制剂,这两种驱虫药高效广谱,对羊的多种体内外寄生虫都有杀灭效果。
参考文献[1]张恒.羊肠道蠕虫病临床特点及科学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16(1):87-88.[2]袁俊芳.平顶山市部分地区山羊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8,18(4):22.[3]万继成.河南新蔡县山羊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动物保健,2017,22(9):88-90.[4]孔繁瑶.我国动物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兽医学报2002,21(5):425-427.[5]阿力马斯别克·哈山,等.阿勒泰羊常见蠕虫病及其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18,19(6):85,123.[6]张莺,等.科学防治羊蠕虫病[J].新疆畜牧业,2013(1):41-43.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口、蹄部出现水疱为主症的偶蹄动物传染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等特点,不但能够通过感染动物污染的固体传播物传播,同时能够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具有极高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副反应与改善措施接种口蹄疫疫苗是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接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免疫不良反应,轻者影响生猪生长,重者会导致生猪死亡。
本文阐述了接种猪口蹄疫疫苗产生过敏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减少疫苗免疫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疫苗的免疫率。
1 发生原因口蹄疫动物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动物疫病。
它对偶蹄动物的感染非常敏感。
其病毒易变、耐药、快速、发病率高、易感染动物。
该病被国际卫生组织(OIE)列为第一类动物疾病。
在我国被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
目前,我国对猪口蹄疫的疫情监测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手段,疫情监测形式单一,隐瞒不报现象普遍,防疫监督部门依法管理不严,导致病原体四处传播。
2 预防措施在接种疫苗之前,要将疫苗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才能进行免疫接种,否则疫苗会因过冷和过热对动物产生应激刺激。
尽量保证一畜一针不要打飞针。
疫苗注射后,需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发生的副面反应。
对轻微的过敏反应,一般不需要治疗,1~2d后即可恢复。
中度过敏的猪应给予地塞米松或1%肾上腺素。
在应急处理过程中,要保证猪舍环境安静,供应有足够的饮用水。
对过敏反应严重的猪,应紧急给予肾上腺素。
对休克猪采用针刺耳尖、尾根、蹄头等部位放血。
2.1 增强免疫功能当动物身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会在体内产生大量的IgE。
目前,O型和A型口蹄疫是我国主要的流行病型,O型多于A型免疫接种是否成功与疫苗毒株的血清型和质量有关。
鉴于当前流行的O、A两种血清型和五种流行株的复杂情况,疫苗株能否覆盖当前流行株非常重要。
猪口蹄疫O型和A 型二价灭活疫苗是最新流行株,适合预防猪O类型A类型口蹄疫。
有以下优点:(1)抗原表位互补叠加,拓宽抗原谱。
口蹄疫毒株之间的抗原表位存在差异,不能完全覆盖。
通过抗原表位的互补叠加和反向遗传技术,拓宽了抗原谱,实现了对流行株的有效覆盖。
(2)优势毒株联合使用提高了免疫效果。
改进了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弥补了缺乏匹配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疫苗株疫苗株。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本病毒是动物病毒中发现最早的一种。
对酸敏感,病毒在pH为6.5的缓冲液中、4℃条件下14h灭活90%,在pH5.5时1min灭活90%,在pH5.0时每秒钟灭活90%,pH3.0时瞬间灭活,病毒在pH7.0~7.5时十分稳定。
病毒的感染性RNA 在pH4.0时较原病毒稳定。
口蹄疫病毒对碱也很敏感。
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
病毒在低温下能长期保存。
病毒的灭活温度为85℃1min,70℃10min,60℃15min,但裸露的RNA对热较稳定。
致病性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发生于偶蹄兽,其中以奶牛和黄牛最易感,其次是水牛,牦牛、猪,再次为羊和骆驼等。
野生偶蹄兽也能发生。
1.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创伤、皮肤、粘膜2.流行特点:1) 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夏季可以平息)1) 传播迅速,一般沿交通线进行传播以牛为例:? 初为发热,逐渐发展为口腔粘膜、蹄部皮肤出现水泡,在24hr内这些小水泡融合成大水泡,继而破裂、形成烂斑,细菌感染后,引起蹄壳脱落,出血。
2)以猪为例:? 猪主要以口腔、蹄部和乳头出现水泡、烂斑、蹄壳脱落。
? 哺乳期的动物出现出血性胃肠炎。
病理剖检出现心肌切面为虎斑心。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①易被紫外线、甲醛、乙醇、升汞和新洁尔灭等灭活② 56℃30~60min或100℃2min即失去活力③对酚有高度抵抗力④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①可引起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称为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
②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
③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④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⑤多数病例在肿胀或变性的神经细胞浆中,可见到1至数个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3-10μm 的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体? 狂犬病的预防和治疗常用疫苗(弱毒苗和灭活苗)及免疫血清,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2013年主要口蹄疫流行毒株的分析
猪O型口蹄疫---总表:
“中国流行”的O型口蹄疫主要:
CATHAY型(中国型) (见
分表1)
ME-SA型(中东-南亚型) (见分表
2)
SEA型(东南亚型) (见
分表3)
分表一:
拓扑型 关注点 毒株 代码 流行特点
CATHAY型 (中国型) 备注: 近五年监测表明:CATHAY型流行毒基本都是
新猪毒1和新猪
毒2,
田间发病动
物主要为猪,未
发现牛羊病例。
旧猪毒 OR/80 旧猪毒为1970年~1993年国内主要流行毒株。旧猪毒免疫原性普遍
较强,对猪的毒价高,是
目前口蹄疫制苗种毒。
OZK/93
OS/99
新猪毒1 TW/97为代表 新猪毒1为1992~1993年衍生出的新分支,以TW/97为代表的
毒株影响最大、NX/92、
JMS/00等毒株可引起猪
发病,也有牛的病例。
NX/92
JMS/00
新猪毒2 GX/09-7株 新猪毒2为2005~2006年衍生出又一新分支,仅有用于疫苗效检的GD0718毒株。新猪
毒2的抗原发生较大变
异,原有疫苗对其保护力
明显下降;新猪毒2本身
免疫原性弱,对猪的毒价
低。
代表:O/Cathay/GX/09-7
株
分表2:
拓扑型 关注点 流行特点
ME-SA型流行毒 (中东-南亚型) 在我国流行的是: PanAsia毒株(泛亚型) PanAsia毒株: 2007~2008年间引起猪严重发病,因心肌炎致猪的死亡率升高,对猪的偏
嗜性增强,不仅致死仔猪,也引起大猪
死亡。
我国目前尚无属于PanAsia毒的猪
用疫苗种毒。
分表3:
拓扑型 关注点 代码 毒株 流行特点
G1 云南耿马牛
源毒(耿马97
系)
SEA型流行毒 (东南亚型) 备注: 我国流行的GM或Mya98毒株(耿马毒株、缅甸98毒株) G2 华南支系 2002~2010监测到,主要流行于华南,多来自牛,也有猪;
G3B 缅甸98 Mya98是当前最主要的流行毒,预测今后几年Mya98的流行会持续。
O/MYA98/BY/2010株
O/MYA98/XJ/10-11
株
猪A型口蹄疫总表:
拓扑型 代码 流行特点 发病特征
A型口蹄疫 ASIA拓扑型(亚洲型) A型口蹄疫的流行范围和毒株的复杂程度仅次于O型口蹄疫,其致病性和抗原变异性则普遍强于O型。 A型口蹄疫主要感染牛羊,猪发病的病例较少报道。但09年毒株(A/WH/09)人工接种可引起猪发病。
境外流行:A/Iran-05
株
AFRICA拓扑型
(非洲型)
EURO-SA拓扑
型(欧洲-南美型)
猪亚洲I型口蹄疫总表:
Asia-1 备注: 我国Asia-1型口蹄疫流行
毒有3个
云南保山毒 (YN/Bsh/58) 未检测到猪的病
例
新疆毒 (XJL) 属于GⅡ组群,
主要感染牛羊,没有
猪的病例
江苏毒 (JSL) 属于GV组群,主要感染牛,部分地区出现猪的病例。目前
已连续24个月未检
测到Asia-1型病毒
(截止到2012年3
月)。
2013年防控建议:
防控压力 防控思路 流行趋势
国内情况 分析: A.新猪毒1和新猪毒2在养猪业中长期流行,绵延不绝,是最难控制的一个毒株群; B.泛亚毒株在一些地区近年也有检出,不可忽视; C.Mya98(缅甸)毒株则是近两年来在猪场中危害最大的口蹄疫毒株。 O型口蹄疫的这几个毒株可能在田间同时或
交错流行,使得口蹄疫的
流行更趋复杂化,猪场的
防控形势极为严峻。
境外情况 分析: 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的研究表明2005年Asia1型口蹄疫、2009年初A型口蹄疫、2009年下半年O-型Mya-98毒株口蹄疫均来自国外。上述事实表明,不断受到境外口蹄疫的入侵导致我国养殖业遭受巨大损失,规模养猪自然不能幸免。 目前在境外流行的优势毒株O/PanAsia-2毒株、A/Iran-05、Asia-1
型GIV群毒株等均有可能
进入国内,值得猪场予以
关注。
2月1日,广东茂名市畜牧部门相关负责人称,当地发生的A型口蹄疫疫情。
2月27日,经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确诊,茂名疫情为A型口蹄疫疫情。
A型口蹄疫致病性和抗原变异性则普遍强于O型。
A型口蹄疫的流行范围和毒株的复杂程度仅次于O型口蹄疫,
防控对策是选好猪场主要流行的毒株型号,以及免疫正确的疫苗乃为上策
猪口蹄疫的防控
诊断要点: 预防措施 关注点
1.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到40℃以上。 【发病初期】: A.双黄连+头孢噻呋钠注射 A.地面上铺盖柔软的稻
草,以及保持地面和猪只
的干燥,保持通风;
2.成年病猪以蹄部、乳房水泡为特征。 【发病中期】: B.清热宝(骨关节浓度高)+荆防败毒散+益维达/饮水或拌料 【辅助治疗】: A.蹄部可用瑞福星(过氧乙酸复合剂型)溶液洗涤,擦干后涂鱼百脂软膏等,病情严重时可用绷带包扎。 B.乳房可用瑞福星洗涤,然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或其他防腐软膏,定期挤奶,防止乳腺发炎【如有乳房炎使用特普净(替米考星)】。 B.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苗,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目前流行的病毒型相一致。 备注: 当前主要流行毒株有:
O/MYA98/BY/2010株
命:O型/缅甸98/白云/2010株
O/MYA98/XJ/10-11株
命:O型/缅甸98/XJ/10-11株
O/Cathay/GX/09-7株
命:O型/新猪毒2/GX/09-7株
A型口蹄疫(毒株)
命:A型/??/?/??株
强烈建议:四种毒株轮流
免疫,已增加保护力。
C.选用有效的酸性消毒
剂,舍内用碘酸制剂或冰
醋酸
【柠檬酸能有效地抑制口
蹄疫病毒的繁殖】
3.乳猪因急性胃肠炎、心肌炎而死亡。 【发病全程】: C.饲料中添加毒去完1千克+柠檬酸5千克/吨料。
【恶性口蹄疫的治疗】:
应特别注意心脏机能的维护,及时应
用强心剂(如安钠咖)和葡萄糖注射液。
为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可肌肉注射抗菌
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