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
- 格式:docx
- 大小:85.37 KB
- 文档页数:10
《计量经济学》各章主要知识点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建立经济模型、运用数据和统计方法来定量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其各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这一章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和发展历程。
让我们了解到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经济数据和统计方法来验证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预测和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的学科。
还会阐述计量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统计学的联系与区别。
同时,会提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论模型的设定、数据收集、模型估计、模型检验和模型应用等。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模型之一。
我们要掌握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即 Y =β₀+β₁X + u ,其中 Y 是被解释变量,X 是解释变量,β₀是截距项,β₁是斜率系数,u 是随机误差项。
重点理解最小二乘法(OLS)的原理和应用,它是估计模型参数的常用方法。
通过最小二乘法,我们可以得到使得样本观测值与模型估计值的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参数估计值。
还需要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如零均值假定、同方差假定、无自相关假定、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假定以及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假定等。
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这一章,模型扩展到多个解释变量。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 =β₀+β₁X₁+β₂X₂++βₖXₖ + u 。
要学会如何使用矩阵形式来表示和求解这个模型。
同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也有一系列假定,如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完全共线性等。
参数估计仍然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但需要注意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等问题的检验和处理。
第四章:异方差性异方差性是指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是常数,而是随着解释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了解异方差性产生的原因,比如模型设定错误、测量误差的变化等。
掌握异方差性的检验方法,如图示法、帕克检验、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等。
对于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要学会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等方法进行修正,以得到更有效的参数估计。
1、经济变量:用来描述经济因素数量水平的指标。
2、解释变童: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
它对因变量的变额为发热所引5动做出解释。
3、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
它的变动是由•解释变量做出廉释的4、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黃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
5、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问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
6、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彩响.但并不由它们惟一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问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
7、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
8、拟合优度: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数据之问的拟合程度。
(9、残差:样本回归方程的拟合值与观測值的误差。
10、显著性检验:利用样本结果,来证实一个虚拟假设的真伪的一种检豔程序。
11、偏相关系数:在Y. X|. 1三个变量中,当儿既定时,表示Y与X2之问相关关系的指标。
12、异方差性: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如果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是常数,即对不同的解释变量观测值彼此不同,则称葩机项U1具有异方差性。
13、序列相关性:对于模型Xi = % + 妙九 +色乜+•••+%%+“i = 12 …屮菠机误差项互相独立的基本假设表现为C"(冷"” =0 /> j,i,j = \2…』(I分)如果出现Cov(比,“ J) H 0 i H人i J = 12…屮即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误差项之问不再是完全互相独立,而是存在某种相关性,则认为出现了序列相关性。
14、自回归模型:15、广乂最小二乘法:是最有普遍意义的最小二乘法,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它的特例。
16、相关系数:度量变量之问相关程度的一个系数,一般用P表示。
17、多重共线性:解释变量之问存在完全或不完全的线性关系。
1、建模型的注意事项与步骤、计量经济学功能的评价、影响计量经济学成功建立的要素、模型为什么需引入随机扰动项、计量经济学模型与数学函数之间的区别 功能以及其评价、影响计量经济学成功建立的要素功能:结构分析(定量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弹性分析、乘数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2、经济预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预测是寻找出经济变量过去的变化规律,并据此对经济变量未来的值进行预测,如对股票价格、经济增长率的预测)3、政策评价(计量经济学模型具有“经济政策实验室”功能,刺激汽车购买政策的效果评价)4、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模型是检验经济理论的有效工具,在对经济学理论的检验过程中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消费理论的检验与发展) 评价:(1):四大功能中,检验经济理论与结构分析功能的可靠性强,而政策分析与经济预测功能的可靠性较弱。
(2):建立模型的理论、估计模型的方法与数据的质量是决定模型能否成功建立的三要素。
建立模型的步骤:1、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被解释变量由问题确定,解释变量确定依据(a.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行为分析、b.用统计检验的方法确定)2、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21u X X X f Y k =(加法模型:uX X X Y k k +++++=αααα...22110;乘法模型:u X X X Y kk βββ...2121=)确定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注意事项:1、现在和未来不能解释过去2、没有特别说明,计量经济学中的变量视为为随机变量 引入随机扰动项:随机扰动项是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一定的条件下,被解释变量条件期望的差。
随机扰动项的引入:代表影响被解释变量的未知因素;代表众多对被解释变量有微小作用的变量的综合;代表数据观测误差。
计量经济学与数学函数的区别: 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的区别与联系相关关系:两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反映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定义: 设D(X)>0, D(Y)>0,称)()(),(Y D X D Y X Cov XY =ρ为变量x y 的相关系数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差异相关性分析:通过样本相关系数推断总体的相关性。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的数理化方法。
本文将整理计量经济学中的重点知识,帮助读者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计量经济学简介计量经济学是运用统计方法和经济模型对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学科。
它利用数理统计学的工具,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需要,对经济现象进行测度和解释。
计量经济学方法的特点是同时考虑了外生性和内生性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
二、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用于描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常见的线性回归模型有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对于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求得最佳拟合曲线。
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则通过矩阵运算推导出参数的估计公式。
2. 假设检验在计量经济学中,假设检验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用于验证经济理论的假设。
常见的假设检验包括 t 检验、F 检验和卡方检验等。
通过构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并计算相应的统计量,可以对经济理论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结论。
3.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用于研究随时间变化的经济现象。
常见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自相关函数(ACF)和偏自相关函数(PACF)的计算,以及平稳性检验、白噪声检验、单位根检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时间序列数据的性质,并进行有效的预测。
4. 面板数据分析面板数据是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数据类型,指同一时期内多个个体或单位的多个观测数据。
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普通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缺陷,提高分析的效果。
常见的面板数据模型包括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通过估计模型参数,可以得到各个因素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三、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1. 消费者行为分析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应用于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过对消费者支出和收入等因素的测度和分析,揭示消费者行为背后的规律。
计量经济学1. 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前定变量。
2. 设消费函数为,其中虚拟变量,当统计检验表明下列哪项成立时,表示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有一样的消费行为,。
3. 当模型存在序列相关现象时,适宜的参数估计方法是广义差分法。
4. 设某商品需求模型为,其中Y 是商品的需求量,X是商品的价格,为了考虑全年12个月份季节变动的影响,假设模型中引入了12个虚拟变量,则会产生的问题为完全的多重共线性。
5. 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6. 完全多重共线性时,可以计算模型的拟合程度的判断是不正确的。
7. 当质的因素引进经济计量模型时,需要使用虚拟变量。
8. 半对数模型中,参数β1的含义是X的相对变化,引起Y的期望值绝对量变化。
9. 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时,参数估计的标准差变大。
10. 在由n=30的一组样本估计的、包含3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中,计算得多重决定系数为0.8500,则调整后的多重决定系数为0.8327。
11. 对于模型,为了考虑“地区”因素(北方、南方),引入2个虚拟变量形成截距变动模型,则会产生完全多重共线性。
12. 模型中引入实际上与解释变量有关的变量,会导致参数的OLS估计量方差增大。
13. u t=ρu t-1+v t序列相关可用DW检验(v t为具有零均值,常数方差且不存在序列相关的随机变量)。
14. 关于经济计量模型进行预测出现误差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既有随机因素,又有系统因素。
15. Goldfeld-Quandt方法用于检验异方差性。
16.判定系数R2的取值范围是0≤R2≤1。
17.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内生变量。
18.用OLS估计经典线性模型,则样本回归直线通过点。
19. 消费函数模型,其中I为收入,则当期收入I t对未来消费C t+2的影响是:I t增加一单位,C t+2增加0.1个单位。
20. 回归模型中,关于检验所用的统计量,说法正确的是服从21. 如果模型y t=b0+b1x t+u t存在序列相关,则cov(u t, u s) ≠0(t≠s)。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1一般性定义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的主体〔动身点、回宿、核心〕:经济现象及数量变化规律研究的工具〔手段〕:模型数学和统计方法必须明确:方法手段要服从研究对象的实质特征〔与数学不同〕,方法是为经济咨询题效劳2注重:计量经济研究的三个方面理论:即讲明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研究的根底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瞧测所得到的信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方法:模型的方法与估量、检验、分析的方法——计量经济研究的工具与手段三者缺一不可3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类型●理论计量经济学研究经济计量的理论和方法●应用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某些领域的具体经济咨询题4区不:●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量,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5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量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全然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瞧测客瞧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靠于经济统计数据6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联系:●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根底区不:●数理统计学是在标准假定条件下抽象地研究一般的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计量经济学是从经济模型动身,研究模型参数的估量和推断,参数有特定的经济意义,标准假定条件经常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经济计量方法3、计量经济学的特点: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自身并没有固定的经济理论,而是依据其它经济理论,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将这些理论数量化。
4、计量经济学什么缘故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理经济、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的混合物。
1、经济理论所作的陈述或假讲大多数是定性性质的,计量经济学对大多数经济理论给予经验内容。
量经济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B.数学C.经济学D.数理统计学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B.解释变量C.被解释变量D.前定变量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B.混合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D.横截面数据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A.内生变量B.外生变量C.滞后变量D.前定变量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A.控制变量B.政策变量C.内生变量D.外生变量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11.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第一篇: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概率论基础1.随机事件的概念P22.古典概行例题P5例1.1P2例1.2利用第一章的知识说明抽签的合理性如何利用第一章的知识估计一个池塘有多少鱼还有一个关于晚上紧急集合穿错鞋的题目,记不太清楚了3.期望与方差的概念,切比雪夫不等式,看例题1.4-例题1.8,不要求求出数4.变异系数的概念P175.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具有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的有限和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的概念P24、P25第二章、矩阵代数1.矩阵的定义,加(page29)、减(page29)、乘(page30)、转置(page30)、逆(page31)知道怎么回事2.最小二乘法P39-P41(定义最小二乘解)3.第三节没有听,求听课学霸补充第三章、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参数的统计推断1.数据的分析方法(算数平均、加权算数平均、几何平均、移动平均)(1)几种分析方法的定义(2)几中分析方法的不同(3)每种分析方法的具体作用(4)移动平均法中k的选择(5)指数平滑法的意义,α的选择,P552.t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3.矩估计法定义4.几大似然估计法P65,例题3.7例题3.85.贝叶斯估计和极大极小估计(应该是只看一下概念就可以了)6.假设检验(1)基本思想P75(2)双边假设检验(3)单边假设检验(4)参数检验P807.方差分析的思想、作用和模型第四章、一元线性回归(计算题)回归方程的求法,显著性检验,经济解释(各参数的解释),不显著的解释第六章、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1.虚拟变量的作用及模型2.应用虚拟变量改变回归直线的截距、斜率3.对稳定性的检验第二篇:2007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2007年计量经济学课程要点归纳1.十大经典假设的证明(关于两变量模型的性质检验)2.BLUE估计量的证明3.自相关检验方法(检验方法一定要记住)4.异方差检验方法(至少三种)5.孙老师讲过的附录要留意6.异方差与自相关的补救措施7.违反十大经典假设情况下的问题怎么解决(如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问题,虚拟变量的估计)注:以上重点均是提供参考,不做考试说明计量考察的重点是对计量模型的建立与估算,结果评价与补救思路的考察,没有大量的数学计算,请同学们放心!建议大家根据参考要点确定进度,并根据孙老师上课的重点决定自己的复习范围!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考出好成绩!王琳第三篇: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CH1导论1、计量经济学: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1、费里希(R.Frish)是经济计量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2、经济计量学与数理经济学和树立统计学的区别的关键之点是“经济变量关系的随机性特征”。
3、经济计量学识以数理经济学和树立统计学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的交叉科学。
它以客观经济系统中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用数学模型方法描述具体的经济变量关系,为经济计量分析工作提供专门的指导理论和分析方法。
4、时序数据即时间序列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是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
5、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列。
6、对于一个独立的经济模型来说,变量可以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被认为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们的数值是由模型自身决定的;外生变量被认为是非随机变量,它们的数值是在模型之外决定的。
7、对于模型中的一个方程来说,等号左边的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等号右边被称为解释变量。
在模型中一个方程的被解释变量可以是其它方程的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一定是模型的内生变量,而解释变量既包括外生变量,也包括一部分内生变量。
8、滞后变量与前定变量。
有时模型的设计者还使用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在计量经济学中将这样的变量程为滞后变量。
滞后变量显然在求解模型之前是已知量,因此通常将外生变量与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
9、控制变量与政策变量。
由于控制论的思想不断渗入经济计量学,使某些经济计量模型具有政策控制的特点,因此在经济计量模型中又出现了控制变量、政策变量等名词。
政策变量或控制变量一般在模型中表现为外生变量,但有时也表现为内生变量。
10、经济参数分为:外生参数和内生参数。
外生参数一般是指依据经济法规人为确定的参数,如折旧率、税率、利息率等。
内生参数是依据样本观测值,运用统计方法估计得到的参数。
如何选择估计参数的方法和改进估计参数的方法,这是理论经济计量学的基本任务。
11、用数学模型描述经济系统应当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以理论分析作先导;第二模型规模大小要适度。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P9答:1)理论模型的设计;2)样本数据的收集;3)模型参数的估计;4)模型的检验 2、理论模型设计的主要工作。
P9答:1)选择变量;2)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3)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3、模型解释变量选择的注意事项。
P10 答:1)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2)选择变量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3)选择变量时要考虑所有入选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解释变量都是独立的。
4、理论模型设计的主要内容。
P9答:1)确定模型所含的变量;2)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3)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
5、时间序列数据:一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P126、截面数据: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调查数据。
P137、虚拟变量数据:也称为二进制数据,一般取0或1。
P13 9、被解释变量: 等号左边的因变量 10、解释变量:等号右边的自变量第二章1、回归分析: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
2、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1)根据样本观察值对计量经济学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求得回归方程; 2)对回归方程、参数估计值进行显著性检验;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分析评价及预测。
3、随机干扰项: u 是观察值Y 围绕它的期望值的离差,是一个不可观测的可正可负的随机变量,也称为随机误差项。
4、样本残差:e ,代表其他影响Y 的因素的集合,可看成是u 的估计量5、总体回归函数:i i i u X Y ++=10ββ 6、样本回归函数01??i i iY X e ββ=++ 7、总离差平方和(TSS )表示实测的Y 值围绕其均值的总变异回归平方和(ESS )为来自解释变量的回归平方和残差平方和(RSS )是围绕回归线的Y 值的变异∑2i e8、可决系数R2:9、根据上图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判断,方程拟合优度如何?变量X的显著性检验如何?变量X 对变量Y的影响是怎样的?10、t检验值、参数和标准误之间的关系第三章1、多元回归模型的意义。
绪论计量经济学:根据理论和观测的事实,运用合适的推理方法使之联系起来同时推导,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的数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定量分析)是经济学(定性分析)、统计学和数学(定量分析)的结合。
目的:把实际经验的内容纳入经济理论,确定变现各种经济关系的经济参数,从而验证经济理论,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制定经济策略提供依据。
类型: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一)模型设定: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选择适当的数学形式方程中的变量要具有可观测性(二)估计参数:参数不能直接观测而且是未知的(三)模型检验:经济意义的检验、统计推断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预测检验(四)模型应用:经济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检验、发展经济理论计量经济模型:计量经济模型是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
计量经济研究中应用的数据包括:①时间序列②数据截面③数据面板④数据虚拟变量数据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只有一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可以用简单线性相关系数去度量总体相关系数:对于研究的总体,两个相互关联的变量得到相关系数。
总体相关系数 Var方差 Cov协议方差总体回归函数:将总体被解释函数Y的条件期望表现为解释变量X的函数总体个体随机扰动项引入随机扰动项的原因?①作为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②作为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因素的代表③作为众多细小因素的综合代表④模型的设定误差⑤变量的观测误差⑥经济现象的内在随机性。
简单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1)零均值假定时,即在给定解释变量Xi得到条件下,随机扰动项Ui的条件期望或条件均值为零。
(2)同方差假定,即对于给定的每一个Xi,随机扰动项Ui的条件方差等于某一常数。
(3)无相关假定,即随机扰动项Ui的逐次值互不相干,或者说对于所有的i和j(I不等于j),ui和uj的协方差为零。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结合。
2.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经济数学模型是用__________描述经济活动。
4.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和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6.建模过程中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确定理论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指确定__________。
8.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几类变量有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_变量。
9.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10.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要处理三种类型的数据:__________数据、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数据。
11.样本数据的质量包括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型参数的估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13.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通过的检验分别是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和__________检验。
14.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通常包括随机误差项的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解释变量的__________检验。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1.假设检验:在计量经济学中,研究者通常会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使用统计方法来检验这些假设的有效性。
例如,研究者可能提出一个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并使用样本数据来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2.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回归分析,研究者可以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预测因变量的数值。
回归模型的选择和估计是计量经济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3.模型设定:在计量经济学中,研究者通常会基于对经济理论的理解来设定一个经济模型,并使用实证分析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模型设定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第一步,决定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4.面板数据分析:面板数据是一种具有时间序列和截面维度的数据,可以用于研究变量的动态关系。
在面板数据分析中,研究者可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来估计变量的影响。
5.工具变量法:工具变量法是计量经济学中一种常用的估计方法,用于解决内生性问题。
内生性问题是由于自变量和误差项之间的相关性而导致的估计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在工具变量法中,研究者使用一个与自变量相关但与误差项无关的变量作为工具变量来解决内生性问题。
6.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使用时间序列模型来分析和预测经济变量的发展趋势和波动性。
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包括ARMA模型、ARIMA模型等。
7.异方差问题:异方差问题是指误差项的方差不是恒定的,而是与自变量或其他变量相关的情况。
异方差问题会导致估计结果的不准确性,在计量经济学中,研究者可以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或者稳健标准误等方法来解决异方差问题。
8.时间序列平稳性:时间序列平稳性是指时间序列数据的均值和方差在时间上不发生系统性的变化。
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能够提供可靠的统计推断结果,因此在时间序列分析中需要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9.效应估计方法:在计量经济学中,研究者通常会使用OLS估计法来估计参数的值。
计量经济学知识要点计量经济学复习知识要点计量经济学定义。
P1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的结合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P9-P18理论模型的设计、样本数据的收集、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的检验、模型的应用理论模型的设计包含的三部分工作。
P9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在确定了被解释变量之后,怎样才能正确地选择解释变量。
P9-P101)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2)选择变量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3)选择变量时要考虑所有入选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解释变量都是独立的如何恰当地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P111)依据经济行为理论2)根据变量数据的散点图判断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3)试模拟常用的样本数据类型。
样本数据质量。
P12,P13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虚变量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虚变量。
带常数项的计量模型引入虚拟变量个数原则。
P13,p145虚变量数据也称为二进制数据,一般取0或1M-1 (M为水平数量)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通过四级检验。
P14经济意义检验、统计学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预测检验计量经济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P16理论、方法、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几方面应用领域。
P18-P20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关系。
P23-P24联系:二者都是分析具有非确定性关系的变量区别:1.相关分析仅从数据上测度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所分析的变量地位是对称的,都是随机变量2.回归分析是分析变量的因果关系,所分析的变量地位是不对称的,解释变量被设为非随机变量随机误差项包含哪些因素影响。
P271)代表未知的影响因素2)代表残缺数据3)代表众多细小影响因素4)代表数据观测误差5)代表模型设定误差6)变量的内在随机性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
违背基本假设的计量经济模型是否可以估计。
P30,P56-P571)回归模型是正确设定的2)解释变量X是确定型变量,并且互不相关3)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不想改4)随机扰动项服从零均值、同方差的正态分布5)随机扰动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6)不同样本点对应的随机扰动项不相关最小二乘法和最大似然法的基本原理。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使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
以下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是最常见的类型。
2.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用于找到能够使误差平方和最小化的参数值。
在回归分析中,它常用于估计回归模型的参数。
3. 模型评估与诊断:模型建立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R平方、调整R平方、AIC、BIC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诊断测试,以检查模型是否满足各种假设。
4. 异方差性:异方差性是指模型中误差项的方差不是恒定的,这可能会影响最小二乘估计的稳定性。
需要进行异方差性检验,如White检验、Goldfeld-Quandt检验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 自相关性:自相关性是指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这可能会导致最小二乘估计的无效性。
需要进行自相关性检验,如Durbin-Watson检验、ACF图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6. 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这可能会导致最小二乘估计的不稳定性和误导性。
需要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如VIF、条件指数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7. 虚拟变量:虚拟变量也称为指标变量或二元变量,它是一个用于表示分类变量的变量。
在计量经济学中,虚拟变量常用于处理分类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8.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ARIMA、VAR、VECM等模型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模型。
9. 面板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面板数据(即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的结合)的分析和建模。
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等是面板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模型。
10. 经济预测:经济预测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第一章1.计量经济学含义:以经济理论为基础,以统计资料为材料,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计量模型,对经济变量进行定量分析,以验证经济理论、分析政策效果、或进行商业预测。
2.计量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关系▪1、经济学,尤其是数理经济学,为其提供理论依据▪2、经济统计学为其提供搜集加工整理统计资料的工具但价格、收入、投资、储蓄等经济数据是不可控的非实验数据,存在测量误差、遗漏、设计错误等▪3、数理统计为其提供假设检验的工具,以验证模型正确性主要有概率、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抽样、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等内容,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数理统计学基础,才能很好地掌握计量经济学。
▪4、线性代数3.经济计量学建模步骤p2一、寻找研究的理论依据/设立一个理论假说二、确定统计指标,搜集编制数据①明确变量对应的统计指标②数据分类: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跨度收集到的数据集合横截面数据:某个时点上的数据集合合并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的组合③数据来源:统计年鉴、统计类网站、数据公司三、建立数学模型四、设立经济计量模型:引入误差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统计关系,而不是确定的函数关系解释变量:函数的自变量被解释变量:函数的应变量五、采用适当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六、进行检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经济检验:所估计参数的符号,大小是否符合理论等统计性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回归线拟合真实值优劣程度参数显著性检验:样本是否很好的代表了总体计量经济检验:回归模型前提条件的检验,例如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
预测性检验本章考核要求▪识记:计量经济学含义、统计数据分类、参数、斜率、截距、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随机误差项等基本概念。
▪领会: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计量经济模型基本的建模步骤第二章1.求和符号的性质p17常数的n次求和为常数的n倍常数可提到求和符号前两个变量的求和等于对两个变量分别求和2.几个定义▪1、实验:例:测试某批共1000灯泡的使用寿命▪2、总体: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例:该批灯泡中每个灯泡的使用寿命,以小时计▪3、样本:由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的集合。
1.经济变量:经济变量是用来描述经济因素数量水平的指标。
(3 分)2.解释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 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
(2 分)它对因变量的变动做出解释,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中的“因”。
(1 分)3.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
( 1 分) 它的变动是由解释变量做出解释的,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的果。
(2 分)4.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2 分) 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
(1 分)5.外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表现为非随机变量。
(2 分) 它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其数值在模型求解之前就已经确定。
( 1 分)6.滞后变量:是滞后内生变量和滞后外生变量的合称,( 1 分) 前期的内生变量称为滞后内生变量;( 1 分)前期的外生变量称为滞后外生变量。
( 1 分)7.前定变量:通常将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1 分) 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
(2 分)8.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2 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
( 1 分)9 .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2 分) 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
( 1 分)10.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 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地、精确地确定,则y 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
(3 分)11.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 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惟一确定,则y 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
(3 分)12.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3 分)13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LS 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这一结论即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3 分)14.总变差(总离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3 分)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2 分)也就是由解释变量解释的变差。
( 1 分)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观测值与估计值之差的平方和,(2 分)是不能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变差。
( 1 分)17.估计标准误差: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量的平方根。
(3 分)18.样本决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在总变差中所占的比重。
(3 分)19.点预测:给定自变量的某一个值时,利用样本回归方程求出相应的样本拟合值,以此作为因变量实际值和其均值的估计值。
(3分)20.拟合优度: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
(3 分)21.残差:样本回归方程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误差称为回归残差。
(3 分)22.显著性检验:利用样本结果,来证实一个虚拟假设的真伪的一种检验程序。
(3分) 23.回归变差:简称 ESS,表示由回归直线(即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2 分),表示 x 对y 的线性影响(1 分)。
24.剩余变差:简称 RSS,是未被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2 分),是由解释变量以外的因素造成的影响(1分)。
25.多重决定系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的比值(1 分),也就是在被解释变量的总变差中能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那部分变差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多重决定系数,仍用 R2 表示(2 分)。
26.调整后的决定系数:又称修正后的决定系数,记为R2 ,是为了克服多重决定系数会随着解释变量的增加而增大的缺陷提出来的,(2 分)其公式为:R2 = 1 −et2 /(n −k −1)(1 分)。
(yt−y) /(n−1)27.偏相关系数:在 Y、X1、X2 三个变量中,当 X1 既定时(即不受 X1 的影响),表示 Y 与 X2之间相关关系的指标,称为偏相关系数,记做RY 2.1。
(3 分) 28.异方差性: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如果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是常数,即对不同的解释变量观测值彼此不同,则称随机项i具有异方差性。
(3分) 29.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该方法由戈德菲尔特(S.M.Goldfeld) 和匡特(R.E.Quandt)于1965年提出,用对样本进行分段比较的方法来判断异方差性。
(3分) 30.怀特检验:该检验由怀特(White)在1980年提出,通过建立辅助回归模型的方式来判断异方差性。
(3分)31.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该检验法由戈里瑟和帕克于 1969 年提出,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建立残差序列对解释变量的(辅助) 回归模型,判断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3 分)32.序列相关性:对于模型yi= 0 + 1x1i+ 2x2i+ …+ k x ki+ i i= 1, 2, …, n随机误差项互相独立的基本假设表现为Cov(i, j) = 0 i j, i, j= 1, 2, …, n(1 分)如果出现Cov(i, j) 0 i j, i, j= 1, 2, …, n即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误差项之间不再是完全互相独立,而是存在某种相关性,则认为出现了序列相关性(Serial Correlation)。
(2 分)33.虚假序列相关:是指模型的序列相关性是由于省略了显著的解释变量而导致的。
34.差分法:差分法是一类克服序列相关性的有效方法,被广泛的采用。
差分法是将原模型变换为差分模型,分为一阶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
35.广义差分法:广义差分法可以克服所有类型的序列相关带来的问题,一阶差分法是它的一个特例。
36. 自回归模型:yt = πyt−1+t37.广义最小二乘法:是最有普遍意义的最小二乘法,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它的特例。
38. DW 检验:德宾和瓦特森与 1951 年提出的一种适于小样本的检验方法。
DW 检验法有五个前提条件。
39.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是通过逐次跌代去寻求更为满意的π 的估计值,然后再采用广义差分法。
具体来说,该方法是利用残差t去估计未知的π 。
(40. Durbin 两步法:当自相关系数π 未知,可采用Durbin 提出的两步法去消除自相关。
第u一步对一多元回归模型,使用 OLS 法估计其参数,第二步再利用广义差分。
41.相关系数:度量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一个系数,一般用ρ表示。
π = ,0 π 1 ,越接近于 1,相关程度越强,越接近于 0,相关程度越弱。
42.多重共线性:是指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完全或不完全的线性关系。
43.方差膨胀因子:是指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时的方差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时的方差之比。
44.把质的因素量化而构造的取值为 0 和 1 的人工变量。
45.在设定模时如果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构成.模型函数的形式以及有关随机误差项的若干假定等内容的设定与客观实际不一致,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描述经济现象而产生的误差。
46.是指与模型中的随机解释变量高度相关,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的变量。
47.用工具变量替代模型中与随机误差项相关的随机解释变量的方法。
48.由于引进虚拟变量,回归模型的截距或斜率随样本观测值的改变而系统地改变。
49. 这是虚拟变量的一个应用,当解释变量x低于某个已知的临界水平x* 时,我们取虚拟(|1 x> x*变量D=〈设置而成的模型称之为分段线性回归模型。
|0 x< x*50 .分布滞后模型:如果滞后变量模型中没有滞后因变量,因变量受解释变量的影响分布在解释变量不同时期的滞后值上,则称这种模型为分布滞后模型。
51 .有限分布滞后模型:滞后期长度有限的分布滞后模型称为有限分布滞后模型。
52 .无限分布滞后模型:滞后期长度无限的分布滞后模型称为无限分布滞后模型。
53.几何分布滞后模型:对于无限分布滞后模型,如果其滞后变量的系数bi 是按几何级数列衰减的,则称这种模型为几何分布滞后模型。
54 .联立方程模型:是指由两个或更多相互联系的方程构建的模型。
55 .结构式模型:是根据经济理论建立的反映经济变量间直接关系结构的计量方程系统。
56 .简化式模型:是指联立方程中每个内生变量只是前定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的函数。
57 .结构式参数:结构模型中的参数叫结构式参数58 .简化式参数:简化式模型中的参数叫简化式参数。
59.识别:就是指是否能从简化式模型参数估计值中推导出结构式模型的参数估计值。
60 .不可识别:是指无法从简化式模型参数估计值中推导出结构式模型的参数估计值。
61.识别的阶条件:如果一个方程能被识别,那么这个方程不包含的变量的总数应大于或等于模型系统中方程个数减1。
62.识别的秩条件:一个方程可识别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所有不包含在这个方程中的参数矩阵的秩为m- 1。
63.间接最小二乘法:先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简化式方程,再通过参数关系体系,由简化式参数的估计值求解得结构式参数的估计值。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1 .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
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的综合。
( 1 分)经济学着重经济现象的定性研 究,计量经济学着重于定量方面的研究。
( 1 分) 统计学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的科学,而计量经济学则利用经济统计所提供的数据来估计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 验证。
( 1 分)数理统计学作为一门数学学科,可以应用于经济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 域;计量经济学则仅限于经济领域。
( 1 分)计量经济模型建立的过程,是综合应用理论、 统计和数学方法的过程,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统一。
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答: ①结构分析。
( 1 分) ②经济预测。
( 1 分) ③政策评价。
( 1 分) ④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
(2 分)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答:①根据经济理论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1 分) ②样本数据的收集;( 1 分)③估计参数; ( 1 分)④模型的检验;( 1 分)⑤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
( 1 分)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答: ①经济意义检验;(2 分) ②统计准则检验;( 1 分) ③计量经济学准则检验;( 1 分)④ 模型预测检验。
( 1 分)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答: 四种分类: ①时间序列数据;( 1 分) ②横截面数据;( 1 分) ③混合数据;( 1 分) ④虚 拟变量数据。
(2 分)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答: 随机误差项是计量经济模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