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doc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5
主位述位视域下大学英语阅读语篇分析崔金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674199)[摘要]运用主述位理论来分析大学英语四级真题阅读语篇,探索主述位在大学英语阅读语篇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大学英语四级仔细阅读语篇连贯性较强,长难句较多;主述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可知文章主题及重要细节。
研究探索的“英语主位阅读法”涵盖了句子、语篇和衔接,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主述位;主位推进;英语阅读;语篇分析[中图分类号]H31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98(2019)03-0073-03一、引言英语阅读语篇贯穿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阅读水平某种程度上反映英语水平。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以考促学、检测学生英语水平的手段。
大学英语四级考题中,2篇仔细阅读占比20%。
仔细阅读考查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读懂语言难度适中的常见题材的文章,抓住文章中心思想及重要细节,通过推理分析解读作者的观点、态度。
英语仔细阅读于学生,是最熟悉的考题,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得高分。
笔者对所教授的一个班级(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进行测试,选取2017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仔细阅读一篇,时间限制10分钟。
及格率仅为37%,其中满分1人,80分4人。
调查分析原因如下:学生词汇量有限,四级阅读语篇生词较多;读懂词和句子,却不知文章的中心思想,亦不知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有必要探索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笔者以主述位理论为指导,分析近几年大学英语四级真题仔细阅读语篇,研究其语篇特征,探讨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大学英语阅读方法。
二、主位述位布拉格学派创始人马泰休斯(Mathesius )在“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功能句子观)一文中最早提出“表述出发点”、“表述核心”,并详细阐述二者涵义。
德国语言学家布斯特(Boost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主位”(T )、“述位”(R )。
2012年第·5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0期M ay2012[摘要]论文从语篇分析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试图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如何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去,即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分析文章的宏观结构,再从细节上把握文章,分析文章的微观结构。
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语篇分析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从宏观上来理解文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语篇分析;独立学院;英语精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5-0132-02*基金项目: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语篇分析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李霞(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模式过多地强调知识输入,即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
而独立学院从2002年开办至今,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机制,它在不断地寻求适应自身发展的办学特色。
然而,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第一,由于国家教育部尚未颁布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大纲,在缺少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多数独立学院的教材沿用母体学校的教材,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因而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科教材时,压力太大,丧失了兴趣,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忽视了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很多独立学院为了追求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过级率,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词汇和语法,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整体语篇知识,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语篇能力就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语篇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摘要:以语篇为基础的教学法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盛行,其对语言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对单词、句子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语言学以致用。
本文通过简介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应注意的提问,并重点阐述了语篇教学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语篇语言教学注意问题核心思想引言:语篇教学法的提出在语言教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语篇教学法是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方式[1]。
笔者是小学的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频繁大量的采用语篇教学,在此过程中笔者和学生都受益匪浅,但是也发现了一些在使用语篇进行语言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发展过程1.在语言教学中渗透语篇教学语言教学可以分为应用语言教学和语篇教学,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应用语言教学和语篇教学是不能分开的。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中小学教师与学生把学习语言当成提高成绩的手段,并不能享受到学习一门语言和地域文化带来的乐趣。
我们倡导在语言教学中渗透语篇教学。
从笔者的角度来说,我在教给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时候,不能仅仅强调让他们记住单词或者句子,记住“name、book”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用“name”或者“book”来沟通,这时候在语言教学中渗透语篇教学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学生们学到的才是活的英语,才是能够张嘴说出来的英语[2]。
1.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语篇教学是把单词、句子等放到文章段落里,从一个或者多个段落体会不同单词、句子的实际用法,方便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
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把语音、词汇和语法都包含在内[3]。
在英语当中,一个词可能同时拥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几种用法,如果把单词放到语篇当中,学生对这个单词的理解就会加深,对这个单词的运用也会更加自如。
并且在英语当中,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形式也是不同的,把语篇应用到语言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增加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互文性自提出以来在文学批评、翻译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后被引入到语篇语言学中,越来越多地用于语篇分析理论及实用性语篇的研究上。
本文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英语阅读语篇中互文性表现形式以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启示。
标签:互文性;阅读教学;启示引言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历来受到重视。
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也是有很多研究而且在不断发展,但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学生们对一个句子的词汇和语法都很熟悉,然而在语篇中却怎么也理解不了这个句子,这是为什么呢?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也就是说语篇不是孤立存在的。
所以,本文拟从互文性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探讨互文性理论能给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带来的启示。
这对全面深刻理解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互文性理论“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由法国符号学家J.Kristeva于1969年在其著作The Kristeva Reader中提出,是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互文性理论认为:“每个语篇的外形都是马赛克般的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语篇都是对其它语篇的吸收和转化”(every text is an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texts)。
[1]Beaugrande 和Dressler 将互文性概念引入语篇语言学并且将其定义为“一个语篇的产生和接受有赖于参与者其它的语篇知识的方式”。
[2]本文运用语篇的互文性分析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语篇中的体裁互文现象,文化互文现象,媒体互文现象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分析大学英语语篇中的互文性的表现形式极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启示。
二、互文性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一)体裁互文性新斌建议从读者的角度把互文性分为“具体的”(specific)和“体裁的”(generic)。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
“ 关键词:阅读教学大学英语语篇视角
摘要: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过多地停留在词、句的层面,忽视了语篇、语境的理解。
语篇分析教学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从语篇内在结构入手,注重语篇衔接和连贯、语篇主题以及语篇体裁的角度启发和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长久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过于注重词汇、语言点的讲解,忽略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学生无法积极有效地提高其阅读能力。
语篇分析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词汇教学和语法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弄清文章的篇章结构,识别主题句,分析词与词之间、句子之间、段落篇章之间的衔接,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最终达到阅读的目的。
以语篇分析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大限度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和交际能力。
借助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裁分析对语篇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深层理解;识别主题句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发展脉络;;分析衔接和连贯手段来了解文章的层次。
语篇分析法把语言基础训练,语篇分析研究、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和阅读教学语篇分析强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评价和赏析。
语篇分析就是使读者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中的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意义的,并识别篇章中的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结构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
语篇分析可分为宏观结构研究和微观结构研究两大类。
前者以研究语篇的生成层次及组织结构为主;后者以研究句子之间的关系、句群的连贯以及句子间的衔接手段为主。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准确引导学生在微观结构分析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弄清句内、句际关系,还必须引导学生学习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语篇结构来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只有将宏观结构研究和微观结构相结合才能对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立场观点全面领会。
二、语篇分析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篇分析法在阅读理解中的指导作用在国内外倍受重视。
Cooper在他的研究结果中也指出:外语阅读理解力的高低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的语篇理解力,而不是单句的理解力。
语篇分析法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教学方法,它从宏观上将语篇与意义联系起来,是从宏观到微观的综合分析过程。
(一)语篇的主题分析
语篇中往往有一个主题贯穿始终,语篇主题最能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中心思想。
在语篇主题分析中最能反映文章主题的就是段落主题句。
绝大多数语篇都有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首,也会出现在段末或段中,因此对学生来说只要掌握了这一阅读技巧便比较容易找出段落主题句,从而理解文章的主题。
针对有的
段落主题不明确,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语篇主题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大意,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还原作者的创作思想,从而把握语篇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
(二)语篇的体裁分析
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的体裁特点。
将体裁分析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体裁语篇所具有的宏观认知结构和语言使用风格,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材中会出现大量体裁不同的语篇,因此其语言风格和组句成篇的模式也各不相同。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运用体裁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篇章结构、篇章模式和篇章类型;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结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议这一体裁的语篇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议的结构特点,找出主要论点,从属论点,以及主从论点的主次关系;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文章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语篇的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脉络,提高了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与议有所不同,叙事体裁的语篇结构发展多以时间、地点、事件的发展为转移,线索清晰,情节性较强,句式简单,用词生动。
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此类语篇时,首先要明确故事发生的情境,然后明晰语篇的图式结构,指导学生明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的顺序;以时间为线索,以人物为中心,弄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信息,以便理清作者的思想脉络、抓住语篇的中心思想。
语篇体裁分析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对其加以运用,对于进一步改善我国当前轻宏观能力培养的现状是大有裨
益。
(三)语篇衔接手段的讲解
衔接是语篇结构中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
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
Halliday 和Hasan最早系统地研究了衔接问题。
他们在《英语的衔接》(1976)一书中集中探讨了英语的五种衔接手段:替代,照应,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替代就是指用其他词语来替代篇章中的一些基本结构成分。
通过替代一个词语或句子成为另一个词语或句子理解的依据,从而形成衔接关系。
照应分为外指和内指。
如果照应词的所指存在于语篇外的现实或想象的世界,则为外指。
如果存在于语篇内部,则为内指。
省略是指为了避免重复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
一个句子中的省略成分通常都会在原文中出现,这样就使句子与句子之间形成了衔接关系。
连接是运用连接词来表现句子之间的语义逻辑联系。
连接词往往是一些用来表示时间、因果、转折、条件等逻辑的关词语,如when,as soon as,because,but, however,though等。
词汇衔接指用重复、同义词和反义词、词汇同现等词汇手段来体现语篇的语义联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训练学生了解并熟悉语篇结构中的各种衔接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衔接手段在上下文中所起的启承转合作用。
(四)语篇连贯分析
在语篇中语段、篇章之间的衔接,有些可以通过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表现出来,但是有些在语言形式上没有明显的逻辑联系,必须通过上下文的意义联系,即语境来判断它们的连贯关系。
语篇的连贯是由读者的理解来实现的,语篇连贯的构建对准确、
全面、深入地理解语篇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种语义上的连贯必须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来理解其深层意义。
语篇连贯分析即就是帮助学生分析和掌握语篇发生的具体环境,即语境。
结合分析语篇中的句际关系,理解推断各句之间、各段落篇章之间的连贯意义,同时使学生掌握句子、段落篇章在不同语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意义。
语篇连贯分析是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和了解语境对语篇意义的作用,分析语篇中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在结构上和意义上的联系。
这类句际关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并列关系,对应关系,顺序关系,分解关系,分指关系,重复关系,转折关系,解释关系和因果关系。
结合分析语篇中的句际关系,理解推断各句之间、各段落篇章之间的连贯意义,同时使学生掌握句子、段落篇章在不同语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意义。
语篇分析视角下的阅读教学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语篇分析视角下的阅读教学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围绕语篇的结构和整体内容分析词句、人物性格和事件缘由,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
语篇分析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以语篇为单位组织教学,既重视语言形式,又重视语言的功能,同时还注重语篇所涉及到的语言文化与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既快又准的弄清语篇的整体结构与主旨大意。
语篇教学顺应人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将其综合应用,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在阅读中全面分析、理解和获得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