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共18页
- 格式:ppt
- 大小:235.00 KB
- 文档页数:18
*[收稿日期]2011-10-18[作者简介]王黎丽(1981-),女,辽宁鞍山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师,讲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中国加入WTO 之后,跨国、跨种族、跨文化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广泛与频繁。
从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商业往来看,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当一个亚洲人到了欧洲或者一个中国人去了英国,再或者一个美国人来到中国时,当他们之间能够顺利交流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国与国之间存在的界限。
只有当他们遇到一些麻烦时,他们才会发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尽管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播文化和促进文化交流,但语言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语言是载体,是容器,是文化传播的工具。
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语言作为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并使外国人熟悉本国文化,人们应该利用语言开展翻译。
当今科技的发展把计算机引入了翻译领域。
没有语言,很难将跨文化交流变成现实。
二、文化,语言与翻译(一)文化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
它包含了世界万物,物质的和精神的。
从广义上讲,文化可以划分为三类:物质文化,指所有产品;机构文化,指各种各样的体系及相关理论,例如社会体系、宗教体系、教育体系和语言体系;精神文化,指人们精神、行为、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有人认为“文化”是一个外来词,很久以前来自于德语“kultur ”,指的是土地的开垦、植物的培育和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培养艺术能力、道德素质和天赋。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文化”一词出现在中国,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开始。
当时,中国人意识到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文化的不同,使得这些交流存在着很多的障碍。
同时在大学教育中,包括中等专业教育,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已经越来越明显,很多荒谬的错误导致了交流的失败。
据说,文化冲突曾经造成了经济损失。
(金惠康,2001)“文化”一词,看上去似乎很难定义,很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去解释它,包括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学者。
中西文化差异(认识、数字、颜色)1)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例如,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
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
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特别小心。
东亚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四小龙”,将其翻译成英语Fou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
有人建议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文化信息的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某种可怕的动物。
再者,tiger一词收在1993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增补本第二卷》(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dditions SeriesⅡ)中的释义:A nickname for any one of the more successful smaller economies of East Asia, esp. those of Hong Kong,Singapore,Taiwan,and South Korea.(任何一个在经济上较为成功的东亚小国或地区,尤其指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
)所以说,将“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达到了对等。
再如,我国著名的“白象”牌电池,翻译成英语White Elephant,语义信息对等虽然不错,但从文化信息对等来看却是糟糕的翻译,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中意思是“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
这个含义源自一个传说。
相传有个国王讨厌手下的一个大臣,为了惩罚他,国王送给该大臣一头白色的大象。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 词汇选择:中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在翻
译时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词汇。
例如,中文中通常使用
“家庭”来表达亲情关系,而英文中可能会选择“family”、“household”或者其他词汇。
2.文化隐喻和象征:文化中的隐喻和象征是表达文化特点和意义的重
要方式。
在翻译中,需要理解并传达源语言文化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同
时找到目标语言中相似的表达方式。
例如,中国文化中常使用“牛郎织女”来表达爱情,而英文可能会使用其他故事或表达方式。
3.社会礼貌和文化习俗:在翻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文化中
的社会礼貌和文化习俗。
例如,在中文中由于注重尊重和礼貌,常常使用
敬语和称谓来称呼他人,而在英文中则可能更常用名字或直接称呼。
4.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和传达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准确翻译文本非常重要。
例如,中文中的一些成语、典故和历史人物可能在西方文化中没有相
应的等价物,此时翻译者需要寻找其他方式来传达文本的意义。
总之,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的影响非常大,翻译者需要通过深
入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策略,以确保翻
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AY30233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古代文明得以传承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拥有很久的历史,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可是由于两者地处不同的地方,经过漫长的独立发展后,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很多文化因素,找到共同点,这样才能使两者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英汉互译文化特色习俗中西差异0引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越来越强烈,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的差异,所以英语翻译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在实际的交流中,双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会造成在翻译过程当中,会出现偏差,下面就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英语翻译差异的原因。
1认知角度由于每个民族有他们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不同的民族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认识是不同的。
也就是认知角度不同,认知角度不同,一个词语代表的意思就大不相同,因此要注意。
就拿颜色来说,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每个颜色对于不同民族来说,同一颜色的词语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白色在中国代表着不详,人们只有在老人去世时戴上白色的孝布,以及在有人去世的家庭里过年时就得贴白色的对联,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而在西方国家,白色象征着天使和纯洁,他们结婚时新娘就穿着白色的婚纱。
再看红色,在中国,红色意味着喜庆,欢乐美满,在过年时,在家门口会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会贴红色的春联,在一些喜庆的日子里,例如结婚和出嫁,人民会用红色来增添喜庆,在自己的本命年里,人们会穿红色的衣服,红色还有避邪的说法,再看西方,在他们看来,红色是暴力,血腥,一种厌恶这种颜色的认知。
然后就是蓝色,蓝色在英语国家是忧郁,代表心情不好,蓝天是说没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当人们说蓝天时,大家第一反应是碧水蓝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代表的是快乐的积极的。
从上面举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同一个代表颜色的词语,代表的意思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种差异,认知的不同是不可改变,体现是是文化的差异,在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摘要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语言与社会文化环境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本文通过举例子详细地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从而强调了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让文化差异受到关注与重视,最后也给出了一些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翻译;影响;解决方案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在中,各个民族的文化可谓是大相径庭。
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对待某一事物可能会有不能的角度,观点以及评价。
这种不同点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跨文化因素的差异。
巴斯奈特认为:“翻译永远不会在真空里产生,它总是发生在一个连续体中,译者受到各种文本内与文本外制约因素的影响。
”1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1.1 社会风俗的差异社会风俗是人们自发形成,并为社会大多数人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
对人们行为的控制是非强制性的,是潜移默化的,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与社会制度变革有密切关系[1]。
比如,在汉语中“狗”往往带有一种蔑视的感情色彩,像狼心狗肺、偷鸡摸狗、鸡飞狗跳等。
然而在西方国家,“狗”被当成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人类赋予它的感情一般都是忠实、友好、坚强以及勇敢。
比如“lucky dog”,它的意思“幸运儿”,再如“love me love my dog”译为中文是“爱屋及乌”也就是说“你若把我当朋友,也要把我的朋友当朋友”。
因此,社会风俗的差异是翻译过程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用本国的文化风俗一成不变的翻译他国的文化,必然会造成信息的错误传达。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错译的现象。
1.2 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必定存在差异。
语言受思维方式的控制,因为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各民族的语言表达也会不同[2]。
日本丰田公司有一款名为PRADO的高档车,进入中国市场时,由于这款车性能强、价格高且车的外观设计时髦,车身宽敞,因此这款车被译为“霸道”。
第一章翻译简史(中外翻译理论沿革)翻译是语际交流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
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翻译不单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
英汉两种语言在谱系、文字系统、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它们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不同的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被具有不同心理文化的人长期使用而形成的。
由于这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不同的文化,英汉语相互转换的机制应该是不同的。
所以,翻译活动应该是这样一种活动,即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1 、翻译的概念2 、翻译的性质3 、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4 、翻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 、翻译的分类6 、译者的素养7 、翻译市场的现状8 、翻译工具箱1、翻译的概念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1980)Catford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Peter Newmark :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taining as much of the sense as one can.Malcolm Cowley:Translation is an art that involves the re-creation of a work in another language for readers with a different background.Eugene Nida:奈达定义的三个优点明确地说明了要译的是什么(信息message)暗示了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原文和译文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closest)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Some Definitions by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stsGideon Toury:―A translation is taken to be any target-language utterance which is presented or regarded as such within the target cultur:e, on whatever grounds.‖Christiane Nord―Translation is the production of a functional target text maintaining a relationship with a given source text that is spec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tended or demanded function of the target text.‖Jean Sager:―Translation is an externally motivated industrial activity,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diversified in response to the particular needs of this fo rm of communication.‖吕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是传播学中一个有特殊性质的领域。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论文篇1摘要:翻译的本质是两种文化的交流。
文化的差异是一个译者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让读者产生歧义。
分析了中西方主要的文化差异,并对主要的差异进行了举例说明。
介绍了对于这种差异的基本翻译方法,它们分别是:异化法、归化法和音译法。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文化差异;处理方法;异化法;归化法;音译法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需要沟通。
沟通离不开翻译,可见文化及其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
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结底是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2012年02月13日09时09分,《英语学习:英语论文:简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1]》由出国英语编辑整理。
2、译法汉语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在英语文化中完全空缺,这时可采用音译法将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语“移植”到英语文化中去。
如:“功夫”kong fu、“乌龙茶”oolong等。
许多采用音译法翻译的词语已成为英语中的外来词,被西方大众广泛接受。
3、结语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文化依靠语言进行传播、交流。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汉互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于译者来说熟悉中英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这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翻译离不开文化,没有基于文化的翻译是达不到交流的目的的。
本文只列举了三种基本的翻译方法,对于文化意象处理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翻译方法和公式,译者应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