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iscuzDIY完全教程 终极版

DiscuzDIY完全教程 终极版

DiscuzDIY完全教程 终极版
DiscuzDIY完全教程 终极版

1. 全方位立体式讲解DIY技巧集锦

今天为大家讲解一下在使用DIY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与方法

仔细阅读,受益匪浅

一、如何在模块中增加“标题”及“更多”的链接如下图样式

方法:

通过框架或模块都可以实现上述样式,我们以框架为例,我们在DIY的时候选中要编辑的框架点击编辑如下图所示

之后点击标题

在弹出的层中可以添加标题及链接,位置选择居左如下图所示同时可以设置标题的颜色及大小

接下来增加“更多”的链接点击弹出层的添加新标题按扭如下图所示,会“复制”出一份新的标题你只需修改就可以了

把其中的“精彩教程” 改成“更多” ,链接以及字体、颜色都进行修改就可以了,这里的位置一定要选择“居右”

完成,这样框架就有了标题及更多,模块的方法同上二、DIY的模块中如何调整链接的颜色如下图样式

方法:

选中要修改的模块,点击编辑,选择数据如下图所示

在弹出层中选择编辑如下图所示

在弹出的层中可以对标题进行加粗、斜体、加下划线、修改颜色等操作

完成

三、如何在现有的模块中添加新的数据

选中要添加数据的模块点击编辑--数据如下图所示

在弹出的层中选择任意一条数据点击编辑如下图所示

点击编辑后在弹出的层中选择从数据源获取此处可以添写帖子ID、文章ID、日志ID、图片ID 来获取数据如下图所示

点击获取会填充模块内相应的数据字段(此处的数据字段会根据模块样式的不同有所变化,请注意)

完成

四、DIY时如何调用外部程序的数据

当我们与第三方程序整合后如何在门户、频道、论坛、或可以DIY的区域调用这些第三方程序的数据

首先我们可以在需要调用的地方拖一个展示类中的静态模块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选择数据来源为“自定义HTML”

一般第三方系统的数据调用都会有输出JS格式的我们把第三方程序提供的JS代码粘贴进HTML代码框就可以了

如下图所示

完成

五、首页多格或首页四格如何DIY出来

我们以论坛首页为例(在任何页面都可以)来制作一个首页四格首先在论坛首页拖一个 1:1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向已拖好的1-1框架的框架里左侧的1 里面拖入一个1:1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向右侧的1里面也拖入一个1:1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拖拽模块到框架中去了

此时我们可以去掉框架的标题,同时为每一个模块增加一个标题如下图所示

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块样式或者CSS来美化这里

完成

六、如何修改整个模块的链接样式比如下图

方法:

选中要编辑的模块,点击编辑--样式进行修改如下图所示

以上修改针对整个模块

完成

七、如何修改两个模块或两个框架之间的距离如下图样式

选择要编辑的框架或者模块,点击编辑--样式选择外边距,勾选分别设置,在右边距中写入合适的数字就可以了例如10

如下图所示

完成后的效果如下图样式

完成

全方位立体式讲解DIY技巧集锦第二弹一、DIY中TAB框架如果切换点击方式(鼠标点击与鼠标滑过)

如下图中的效果如何实现

实现方法:

拖一个TAB框架到页面中,点编辑,选择标题如下图所示

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切换类型如下图所示。

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选择是点击还是滑过

完成

二、在DIY模块中的模块数据中固定是什么意思,如下图

解答:当勾选固定后此条数据将不会随着模块属性当中的条件进行更新,也就是说,此条数据将永久不变,除非把勾选去掉

三、如何实现两个模块中间一条竖线的效果,如下图效果

网络克隆技术(图解)

网络克隆技术 在很多朋友都想学到网络克隆技术。但是网络上有那么几篇网络克隆的文章,并不是一那么准确。 所以这次小申子决定推出傻瓜教程系列第二弹.网络克隆篇。 本方法经过实验,绝对通过。而且只要网络好,系统没问题,绝对不会出现问题。 恩,好,不多说废话了,现在开始我们的教程。 首先.我们做好一张母盘.并将操作系统目录里的TEMP目录里的东西,以及临时文件夹全部清空.之后将母盘系统备份到另外一块硬盘上.首先确认备份的系统有一个比较大的分区.并确认能装下你的硬盘备份. 将准备好的另外一块硬盘挂在你做好的机器上.之后重新启动到DOS模式,启动GHOST.选择LOCAL→DISK→TO IMAGE.之后选择你的母盘,按回车 '

选择你你准备好的一个足够大的分区 给文件起个名字..按回车

它会问你压缩方式.选NO是不压缩.FAST是快速压缩.HIGH是高压缩率.由于我选的都是HIGH,而且从来没出过什么问题,在这里也推荐你使用.

因为FAT32格式分区最大只能识别2G的文件.所以每到达2G时候,会提示你会重新建立文件.

好了,文件建立完了,我们该建立GHOST服务器了.启动WINDOWS打开GHOSTSRV.EXE文件.我们讲在后面提供下载,也可以在GHOST企业版里找到.之后给服务器起一个名字.我起的名字是shenzi 选择克隆客户端 之后选择你备份到另外一个硬盘的备份文件. 点击接受客户的按扭

好了,现在服务器已经进入接收状态了. 之后到客户端,就是你准备要克地机器.在GHOST.EXE文件所在的目录里,创建一个WATTCP.CFG的文件.此文件是指定IP以及网关的.如果没有此文件GHOSTT会自动扫描DHCP服务器.不推荐使用DHCP服务器.所以我们用DOS的命令,EDIT建立一个WATTCP.CFG的文件吧. 在GHOST.EXE所在的目录里输入edit空格wattcp.cfg

纪录片制作基本流程简体中文版

纪录片制作基本流程一、题材发想: 纪录片最基本而经典的定义可以说是John Grierson所说的:“对真实的材料进行有创意的处 报导、相关学术论文、书籍都是可能的来源。而这些数据有的将来可能会成为节目的内容,有些则只是参考用的背景数据,但通常在前置研究的阶段比较不会限制数据的范围,而会比较广泛地去搜集。 2.预访:

事前针对影片中可能的主要角色、相关人物、学者、公部门等可能的受访者进行预先访问。其功能包括了:得到第一手访谈数据,由访谈过程以及内容中获知更多信息的来源,拉近与受访者的距离,某种程度消除开始拍摄前的陌生感,了解被拍摄者的表达能力以及未来在摄影机前可能的表现。 情、纪录、动画等)、图像(画作、平面广告、海报……等),以及原始手稿、文件等文字数据除了作为无字参考素材之外,有时也会直接当做影像素材使用。 5.声音数据: 记录片是音画的结合,声音数据有时也是重要的元素。如广播录音、原始的录音档案、

传统歌谣……等。有时会是叙事上的重要素材,有时则可以用来塑造影片的氛围。 三、撰写企画书、企画构想: 影片执行的原始蓝本。企划案的格式和细密程度,视个别影片的原始出发点或者委托制作的对象而定。如果是自资拍摄,也尚未有明确的播映管道或可能买主,企画构想主要 五、拍摄: 根据脚本或拍摄大纲拟定拍摄计划,开始进行拍摄工作。虽然和剧情片比较起来,纪录片的机动性比较强,内容调整的弹性比较大,但仍然必须事前做好准备,譬如这一趟外景预计拍摄的场景、天数,访问题纲、需要的器材、影带的数量,甚至包括住宿、用餐的

地点,都必须做好事先的安排。 在前置研究阶段进行过的预访以及勘景,在拍摄之前可能再更深入地去做,或者再进一步地确认。 而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拍摄大纲、计划常随着所拍摄到的内容而跟着做调整。譬如 记、影像、声影数据场记等。素材整理得愈详尽,对后续的剪接脚本撰写,以及剪接工作帮助会愈大。 七、剪接脚本、剪接大纲: 同样的,依着影片内容以及类型的不同,剪接剧本、大纲的形式或详尽程度也会有所

纪录片课程书目

特别推荐: 彭小莲:《理想主义的困惑——寻找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小川神介:《收割电影》,冯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教材: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迈克尔·拉毕格(Michael Rabiger ),何苏六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世界纪录电影史: 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 单万里《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张同道《大师影像》,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 单万里张宗伟《纪录电影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中国纪录电影史: 单万里《中国纪录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 方方《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 平杰主编《另眼相看》,文汇出版社,2006。 张献民《看不见的影像》,上海三联,2005。 张献民、张亚璇《一个人的影像》,2003年。 朱靖江《DV宝典》,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梅冰、朱靖江《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陕西师大出版社,2004 《独立纪录》,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年。 《影像冲动》,海峡文艺出版社,2005年。 吴文光《现场》1,2,天津社科出版社,2000,2001年。 《现场》3,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 吴文光《镜头像自己的眼睛一样–纪录片与人》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曹恺《纪录与实验:DV音像前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李幸刘晓茜汪继芳《被遗忘的影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吕新雨《纪录中国》,北京三联,2003年。 纪录电影与影像理论 Bill Nichols, 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1。《纪录片导论》,陈犀禾等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罗岗、顾铮《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大,2003年。

用3com dabs实现网络ghost详细教程

网络克隆软件或硬件一般都是利用多播服务来实现的,这些软件有好多,GHOST企业版应该是属于老大了,国产也有几个,但用得人似乎也不多,还原卡里自带的网络克隆挺好,但购买的人太少了,破解的又不能用。 要实现网络客户机的安装维护,网络克隆应该是个非常好的方法,不仅是初始安装还是日后维修维护,都不需要拆机,但没有软驱、光驱几乎是每一个网吧都这样,公司也并不一定都会有的,特别是一些人手一台且人很多的,BOSS都知道如何去省下这笔银子。 所需软件: 1. 3com dabs (提供TFTP无盘启动) 2. ghost 7.5/8.0企业版,为方便英文不好的朋友,在此使用7.5中文版 3. vmware虚拟PC的软件,不要用VIRTUAL PC,它不支持PXE ROM,此软件不是必需,是用来提供虚拟客户,相信很多朋友不会有二台以上机器的。 4. 操作系统,要NT以上的SERVER版,提供DHCP服务,好象XP PRO也有,不记得了。 这次要讲几个软件了,挺辛苦的。 所需硬件: 1. 一台电脑应该是需要了,作为服务器。 2. 客户机,要有支持PXE启动的ROM,写在主板里也可,此文不讲如何去写,如朋友有兴趣,我以后再贴。如果是网吧或公司那就正好了,够你玩得了。这才是实用的,并非测试了。 安装步骤: 这里可能要分三步来完成了, 一、软件安装; 二、服务器设置; 三,软件测试及使用。 先来讲一下预先需安装的软件: 一、VMW ARE WORKSTATION 4.5.1是一个虚拟PC的软件,可以让你一下子多出一个或N个电脑。很多情况下我们要测试系统或者玩黑客软件时及不想搞乱自己的系统来测试软件的,都用到这类软件,之所以选择它,是因其速度还可以,且支持PXE ROM启动,但其需要内存大,如果内存小的朋友请建虚拟机时把内存调小一点,否则启动不了虚拟机。 下载这个软件,直接点那个安装文件即可以了。出现安装向导,点“NEXT”,

课程标准纪录片创作

《纪录片创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纪录片创作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是作为专业主干课设置,属于专业必修课。 纪录片创作能够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纪录片创作的方法和规律,并结合作业练习,能够培养学生掌握有关纪录片编导的技能和方法。 纪录片创作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电视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起着非常的作用。 通过对纪录片历史的介绍、作品的分析等各方面内容的讲授,来把握纪录片的主要特点,让学生对纪录片有全面的了解之后,能把理解掌握的相关经验和运用到实际纪录片拍摄与创作当中,这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纪录片拍摄具体的一些技巧、规律,并且希望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和把握视听语言的纪录特点。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纪录片创作课程,提高学生的纪录片素养,能够欣赏纪录片并初步具备摄制纪录片的能力。 2.能力目标: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在纪录片制作各阶段的编导工作能力,以及纪录片导演构思的产生与体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纪录片编导艺术创作技能与理论。 课程与具体创作实践相结合。学生结成小组,在规定时间里制作一部纪录短片,并承担导演、摄像、编辑、录音主要职位。 3.素质目标:通过世界纪录电影历史上代表性大师与作品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电影美学传统的演变轨迹,比较当代中外纪录片的发展与创作观念,并通过创作实践体验纪录片美学观念的差异。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 【目的要求】 (1)了解纪录片的属性与范畴; (2)了解纪录片的社会功能; (3)掌握纪录片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

【教学设计建议】 本章为概论课内容,强调学生对于纪录片节目的认知和了解,通过对一些纪录片片段的播放,了解纪录片的特点及其属性。 【讲授内容】 (1)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 (2)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 (3)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自学内容】 根据图书馆资料查阅,明确纪录片的起源及源流,以及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目的要求】 (1)了解纪录片学派的基本特点; (2)掌握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教学设计建议】 纪录片学派源于纪录片历史发展,对于丰富学生对纪录片的了解具有积极意义。本章以理论探讨与实践文本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突出纪录片学派的产生及历史意义。 【讲授内容】 (1)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2)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3)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的大师们 (4)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5)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 【自学内容】 根据“电影眼睛”理论了解纪录片发展的脉络 第三章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 【目的要求】 (1)了解我国的初期电视纪录片; (2)了解我国电影纪录片的发展史。 【教学设计建议】 在历史的视角下叙述我国纪录片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对比播映等方式对相关纪录片进行反映与点评。 【讲授内容】 (1)影院时期的纪录片; (2)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 (3)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 【自学内容】 根据图书查阅,明晰我国纪录片发展的特色及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纪录片创作》复习资料-刘忠波2012.12资料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1、(1)()的出现宣告了纪录片形态的诞生,也是浪漫主义纪录电影美学的完美演出。 A.《北方纳努克》 B.《摩阿那》 C.《漂网渔船》 D.《夜邮》(2)弗拉哈迪先后拍摄了()等探险式纪录片。它为纪录电影提供了一种实践至今的拍摄模式,还开创了用影像来纪录民族独特文化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 A.《摩阿那》 B.《亚兰岛人》 C.《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 D.《北方的那努克》 (3)()的出现宣告了纪录片形态的诞生,也是浪漫主义纪录电影美学的完美演出。A《北方纳努克》B《摩阿那》C《漂网渔船》D《夜邮》 ★考核知识点:罗伯特?弗拉哈迪和探险式纪录片 2、(1)里芬斯塔尔的纪录片充满了政治宣教属性,1936年她拍摄了关于当年柏林奥运会的(),其拍摄动机让这部杰出影片成为服务于纳粹政府的法西斯美学的代表作品,也让她成为了一位饱受争议的纪录片导演, A《我们为何而战》B《普通法西斯》C《奥林匹亚》D《意志的胜利》 (2)()这部影片记录了1934年9月4日至10日在纽伦堡召开的国家社会党第6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实况。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通过出色的美学表达,试图通过电影来激发国民的强烈感受。P35 A.《摩阿拿》 B.《拖网渔船》 C.《铆工露西》 D.《意志的胜利》 ★考核知识点: 莱尼?里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

3、1965年,苏联导演米哈伊尔·罗姆拍摄的代表作品(),基本上是由过往的影像资料汇编而成,也被称为思想纪录片。 A.《夜与雾》 B.《普通法西斯》 C.《我们为何而战》 D.《意志的胜利》★考核知识点: 米哈伊尔·罗姆《普通法西斯》 3、(1)直接电影的理论主张及实践理念包括()。 A.不介入拍摄对象 B.高片比 C.同步摄录 D.无操纵剪辑 (2)纪录者对被拍摄者施加影响力的隐性方式包括()。 A.不介入 B.被动跟随 C.减少摄影机对被摄者的影响 D.纪录者成为作者意图的实现者 ★考核知识点: 直接电影的实践理念 4、(1)直接电影代表性导演包括()。 A.梅索斯兄弟 B.怀斯曼 C.让·鲁什 D.麦克?摩尔(2)直接电影导演梅索斯兄弟的代表作品()记录了滚石乐队巡回演出,影片因为意外地拍摄下了在加尼弗尼亚演出时摇滚狂热者之间的致命骚乱而广为人知。 A《推销员》B《初选》C《给我庇护》D《灰色花园》 ★考核知识点: 直接电影导演基本情况 5、口述历史纪录片中,口述者的定位可以分为()。 A.当事人 B.见证人 C.知情人 D.研究者 ★考核知识点:访谈纪录片的形式 6、(1)“我视电影为讲坛”是()的纪录片创作理论主张。 A.罗伯特·弗拉哈迪 B.约翰·格里尔逊 C.让·维果D、卢米埃尔兄弟 (2)英国纪录片运动领军人物约翰·格里尔逊的代表作品是()。 A.《摩阿拿》 B.《拖网渔船》 C.《铆工露西》 D.《我是一个黑人》 (3)最早严肃地在电影领域使用“纪录片/documentary”来进行理论性表述的是()。 A.约翰·格里尔逊 B.理查德·利科克 C.德鲁小组 D.让·鲁什 ★考核知识点:格里尔逊的概念 7、(1)从1922年至1925年,维尔托夫及其“电影眼睛”小组一共编辑完成了23期不定期发行的新闻杂志影片()。

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

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 一、强化故事性纪录片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好看”是纪录片的“核”。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故事”。那么故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笔者认为,故事是由矛盾构成的。我们在选材或者拍摄的时候,首先要看所拍摄的题材中有没有矛盾,能不能形成矛盾,创作中是否拍到矛盾或有故事化因素的情节细节。作者还要在后期的剪辑中,不妨使用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故事片创作手法,以加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在真实纪录的基础上,纪录片故事的叙事方式与故事片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悬念、细节、铺垫、重复、高潮等,这不仅是故事片的专利,也可以在纪录片中派上用场。一般说来,打击犯罪纪录片的收视率会高于普通纪录片,如《中华之剑》、《潜伏行动》曾经引起收视冲击波,画面故事中的未知元素构成了视觉的悬念。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我们不管使用上述哪一种创作形式,纪录片都不应该是严肃的政治论文和哲学讲义,它应该是供人们观赏沟通的艺术品。而艺术品的主要价值就是好看。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纪录片中,已经大大加强了节目的故事性。象长纪录片《毛毛告状》、《伴》等,不仅片中有故事、矛盾,还有人物冲突。近日评出的第四届《中华荟萃》纪录片奖中,获得一等奖的《草台帮的头家》《简

洁人生》、《马明山的故事》等节目都是故事性强、可视性强的作品。去年获得中国纪录片大奖的《陈小梅进城》、《纸殇》、《阮奶奶征婚》等,更是纪录片故事化的典范。细节也是纪录片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 的地方。细节作为情节的一部分也直接参与故事,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纪录片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日本获国际大奖的《小鸭子》里,编导在公园内野鸭成长迁移的过程中捕捉了这群野鸭中最小最弱的一只并用两个细节扣住观众心弦:一是当鸭群纷纷离开池塘,只剩最后一只最小的不能飞,它几次想条跳过最后一个石阶,却一次一次总是失败,它并不灰心,再跳,再跳……直至跳了十几次,才成功。这个细节在展示过程中,观众绷紧了神经,心也随着小鸭子的起跳而跳动。第二个细节是当鸭群长大,欲离开皇家公园时,所有的小鸭均挥舞着翅膀直冲云霄,惟独那只最小的鸭子试飞了一次又一次,毫不气馁的小鸭直至第八次才稳稳地升空与伙伴们会合。这一细节是鸭子故事的终结,也给了观众巨大的心灵冲击与感情洗礼。然而今天,有些创作者一谈起纪录片的故事化,就害怕把自己的纪录片说成是故事片。实际上,我们把纪录片拍的象故事片那么好看不是更好吗!纪录片与故事片 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故事性,而是故事本身的“虚构还是非虚构”。二、追求戏剧化没有冲突也就无所谓戏剧化,纪录片中

纪录片制作基本流程(简体中文版)

纪录片制作基本流程(简体 中文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纪录片制作基本流程 一、题材发想: 纪录片最基本而经典的定义可以说是John Grierson所说的:“对真实的材料进行有创意的处理。”因此在现实世界之中搜集可能的题材,成为纪录片制作的第一步。但是搜集题材这件事情通常不应该是在你打算拍纪录片之前才开始进行,而是平常就会对一些议题、事件、人物保持长期的关注,有较为深度的情感和兴趣。而在长期的情感以及讯息接收的累积之下,你也比较容易开始着手制作,不至于在一开始时漫无头绪。而当你的脑海里或者文件夹里有了一些可能的题材之后,你的下一步就要考虑到它的可行性,可行性的评估包括了素材来源丰富与否、实际执行的难易度、目标观众、可能达成的议题效益或引发的影响、所需预算金额、经费来源、未来播放的管道等等。 二、数据搜集、前置研究 1.文字数据: 视你的题材而有不同的范围,譬如当你要从白米炸弹客杨儒门说起,谈到台湾当下农业处境,甚至回溯整个台湾的农业发展时,要做的功课就会非常地庞大。网络、平面媒体报导、相关学术论文、书籍都是可能的来源。而这些数据有的将来可能会成为节目的内容,有些则只是参考用的背景数据,但通常在前置研究的阶段比较不会限制数据的范围,而会比较广泛地去搜集。 2.预访: 事前针对影片中可能的主要角色、相关人物、学者、公部门等可能的受访者进行预先访问。其功能包括了:得到第一手访谈数据,由访谈过程以及内容中获知更多信息的来源,拉近与受访者的距离,某种程度消除开始拍摄前的陌生感,了解被拍摄者的表达能力以及未来在摄影机前可能的表现。 接下来的三个部份可能是企划案完成或通过,确定要开始拍摄之前才进行,但也有可能为了让企划案更为详尽,更具有说服力,而在前置研究的阶段就着手进行。 3.勘景: 纪录片题材来自于现实世界,也必然牵涉到现实的场景。在事前必须到未来可能拍摄的地点进行勘察了解,熟悉当地的空间以及影像、声音上的可能性,为了未来的拍摄预作准备。如果不事先进行勘景,可能会在未来拍摄发生影像、声音状况不理想,因为不熟悉空间而错失较好的拍摄角度、时机等等的状况。 4.影像数据: 视觉性在任何形式的影片中当然极为重要,除了自行拍摄的影像之外,很多时候会需要使用到过去已经存在的影像数据。包括:照片、新闻片、档案数据片、其他影片(含剧情、纪录、动画等)、图像(画作、平面广告、海报……等),以及原始手稿、文件等文字数据除了作为无字参考素材之外,有时也会直接当做影像素材使用。 5.声音数据: 记录片是音画的结合,声音数据有时也是重要的元素。如广播录音、原始的录音档案、传统歌谣……等。有时会是叙事上的重要素材,有时则可以用来塑造影片的氛围。

纪录片创作完全教程

3.客观、公正、澄清和简化。 4.纪录片是一个主观的构建,它常被错误的理解。 5.与观众的联系。 6.合作和编辑的自由。 7.用何种媒介拍摄。 8.为何要获得如此之多的证明材料。 做纪录片导演和承担其它新工作一样,突然之间你必须在新的领域中,在新的身份下看上去很有能力。不安和偶尔的错误与经验一同出现,同时伴随着非常有价值的新经验。这一章关注假象、期望和你想要遇到的神话。 什么是纪录片? 如果你参加一个电影节或者有很多电影导演参加的会议,你会感受到欢乐、合作的气氛,以及纪录片导演们对他们那一时代的问题所采用的适当的方法。像在戴维森会议上一样,每个人都充满激情的沉醉于他们所选择的格莱尔斯(Goliath)[圣经中被牧羊人大卫杀死的巨人。——译者注]。你将认识到纪录片是一种可贵的媒体,在其中,普通人阐释重大的问题,并能够震动社会。导演纪录片意味着掌握适当的权利,处理伦理问题,并且负有社会责任。你也将听到关于那些内容的争论。 两个纪录片导演聚在一块,他们就会为什么是纪录片而争论不休。尽管现在的纪录片与起步之初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它的范围和方法还是模糊不清,并且限制的因素还一直在扩大。然而,无需争论的是纪录片精神的核心部分——纪录片着力于探索真实人物和真实环境。分歧存在于以下几个问题当中: 1.事实上的真实是什么? 2.如何能毫不妥协的记录,并且不在影片中注入相异的价值趋向。 3.如何忠实和真实的传递那些精神上的内容,它们只能被视为主观表现。 这样严重的含混不清并不是媒介的责任;然而,它反映出当我们面对那些伴随着清醒意识的问题时,是什么困扰我们。制作纪录片就像以存在主义的态度来生活,仿佛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制作纪录片的人认为欢乐、痛苦、妥协和学习都很有价值,它们都是来源于人的完整的“生活”。难怪他们都开了大公司。 纪录片是真实的创造性处理 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将(后面将详述)纪录片定义为“真实的创造性处理”。 这一定义简洁,但并不很严密,因为它几乎包括所有非虚构形式,像自然风光片、科技片、旅行纪录片、工业片、教育片,甚至包括广告宣传片。但这些名目下的影片根本不属于纪录片。 纪录片和时间 通常的纪录片都是记叙现在或者过去,但是纪录片不会在任何设置的藩篱中久留。彼德卓纤梗≒eter Watkins)的《战争游戏》(1965)证明了纪录片同样也可以延伸至未来。片中运用了二战时期德勒斯登、广岛和长崎等地被轰炸的影像资料来模拟核弹轰炸伦敦的影像。除非有人发明了时间机器,否则纪录片记述过去和未来就需要用演员,这意味着虚构角色和脚本不会被自动的摒除在纪录片领域之外。 纪录片的社会批评功能 纪录片似乎可以揭示更深入的事实并且暗示某种社会批评。好的纪录片不会流于书

纪录片制作基本流程 简体中文版

纪录片制作基本流程 一、题材发想: 纪录片最基本而经典的定义可以说是John Grierson所说的:“对真实的材料进行有创意的处理。”因此在现实世界之中搜集可能的题材,成为纪录片制作的第一步。但是搜集题材这件事情通常不应该是在你打算拍纪录片之前才开始进行,而是平常就会对一些议题、事件、人物保持长期的关注,有较为深度的情感和兴趣。而在长期的情感以及讯息接收的累积之下,你也比较容易开始着手制作,不至于在一开始时漫无头绪。而当你的脑海里或者文件夹里有了一些可能的题材之后,你的下一步就要考虑到它的可行性,可行性的评估包括了素材来源丰富与否、实际执行的难易度、目标观众、可能达成的议题效益或引发的影响、所需预算金额、经费来源、未来播放的管道等等。 二、数据搜集、前置研究 1.文字数据: 视你的题材而有不同的范围,譬如当你要从白米炸弹客杨儒门说起,谈到台湾当下农业处境,甚至回溯整个台湾的农业发展时,要做的功课就会非常地庞大。网络、平面媒体报导、相关学术论文、书籍都是可能的来源。而这些数据有的将来可能会成为节目的内容,有些则只是参考用的背景数据,但通常在前置研究的阶段比较不会限制数据的范围,而会比较广泛地去搜集。 2.预访: 事前针对影片中可能的主要角色、相关人物、学者、公部门等可能的受访者进行预先访问。其功能包括了:得到第一手访谈数据,由访谈过程以及内容中获知更多信息的来源,拉近与受访者的距离,某种程度消除开始拍摄前的陌生感,了解被拍摄者的表达能力以及未来在摄影机前可能的表现。 接下来的三个部份可能是企划案完成或通过,确定要开始拍摄之前才进行,但也有可能为了让企划案更为详尽,更具有说服力,而在前置研究的阶段就着手进行。 3.勘景: 纪录片题材来自于现实世界,也必然牵涉到现实的场景。在事前必须到未来可能拍摄的地点进行勘察了解,熟悉当地的空间以及影像、声音上的可能性,为了未来的拍摄预作准备。如果不事先进行勘景,可能会在未来拍摄发生影像、声音状况不理想,因为不熟悉空间而错失较好的拍摄角度、时机等等的状况。 4.影像数据: 视觉性在任何形式的影片中当然极为重要,除了自行拍摄的影像之外,很多时候会需要使用到过去已经存在的影像数据。包括:照片、新闻片、档案数据片、其他影片(含剧情、纪录、动画等)、图像(画作、平面广告、海报……等),以及原始手稿、文件等文字数据除了作为无字参考素材之外,有时也会直接当做影像素材使用。 5.声音数据: 记录片是音画的结合,声音数据有时也是重要的元素。如广播录音、原始的录音档案、传统歌谣……等。有时会是叙事上的重要素材,有时则可以用来塑造影片的氛围。 三、撰写企画书、企画构想: 影片执行的原始蓝本。企划案的格式和细密程度,视个别影片的原始出发点或者委托制作的对象而定。如果是自资拍摄,也尚未有明确的播映管道或可能买主,企画构想主要是为了制作人、导演或

纪录片创作期末考试笔记总结.doc

4 辨析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异同:相同:1都是取材真实的现实生活,都以真实性、现实感作为创作生命(只内容和拍摄方法)2表现手法,纪实特质,都采用纪实主义拍摄手法 区别:1反应生活方式不同:纪录片以事信人,专题片以理服人 2表现手法不同:纪录片采用新闻镜头属于新闻范畴,专题片表现生活需要,多采用艺术镜头。 3时空处理不同:纪录片采用进行时来再现生活,专题片则可以灵活运用。 4镜头运用方式不同:纪录片采用头牌、隐性拍摄,专题片用艺术表现 5结构形态不同:纪录片一般以时间变化纵向结构,专题片采用空间变化横向结构 6思维方式不同:纪录片思维立足展现生活,专题片则是在展现生活的基础上表达思想 7纪录片的内涵: 1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2纪录片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 3纪录片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 8 纪录片的片种属性:(一)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a纪录片艺术的影像本性:再现物象原貌,照相本性,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b纪录片艺术的永恒主题:人,以人为主表现对象c纪录片的照相本性与思辨性共存,通过主观意识反应客观现实。(二)内容领域的丰富性a纪录片的选题范围是非常广泛、丰富的,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历史的、人与社会的,人与人的题材,这些都可以纳入纪录片创作者的视野。b我国目前的纪录片题材多集中于社会生活层面,对资源题材。科技题材历史题材等方面涉及较少。C扩宽题材的范围,一方面需要有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条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纪录片工作者随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唯有这样,纪录片的发展才会出现一片更广阔的前景。(三)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纪录片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产物(四)语言元素的综合性字幕(说明画面、抒发导演情感,调节影片节奏甚至确定影片风格、激发观众好奇心调动气氛,转场)镜头语言(长镜头是纪实性电视纪录片增强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手段)画面语言(叙事和表意)、音响语言(也叫同期声)、文学语言(指解说词)、音乐语言 9 纪录片的社会功能:(一)传播知识和舆论导向功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纪录片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反应生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和舆论引导、审美作用等,也存在社会功利性。(二)记录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功能它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记录,真实记录丰富多彩、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由于他真实,所以具有文献性。(三)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功能纪录片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起到了传播真实的信息,扩宽人们的视野,交流和宣泄人们情感、启迪人的智慧,引导人们去思索的作用。(四)给人以愉悦的功能优秀的纪录片是艺术创造,他真实,因而具有真实美,它万巨额人们熟悉但熟视无睹的情况,因而产生陌生的距离美。 10 纪录片的分类:(我国)(一)纪实型专题节目:指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道、反应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的电视专题节目。(二)创意型节目: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渗透创作者浓重的主体意识,具有较强的创作意识的电视纪实节目 11纪录片使用电影艺术的母体,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中陆续分化出故事片、新闻片、动画片等不同片种。电视普及后,纪录片在电视上空前发展,出现了“电视纪录片”。 12外国纪录片的起源和发展 (一)卢米埃尔简单纪实的原始电影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被称为活动照片。代表着纪录电影的开端。坚持“影片是再现真实生活《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二)弗拉哈迪(美国)和《北方的纳努克》 (1)纪录片之父是罗伯特.弗拉哈迪。纪录片创始人。《北方的纳努克》是第一步完整意义上的纪录片。(2)《北方的纳努克》是一部有人物、有故事、充满诗情画意的现实生活的纪录片,他是写实传统与技术主义的矛盾产物。弗拉哈迪的创作主题:赞扬现代文明入侵以前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弗拉哈迪的重要贡献:坚持非虚构的原则下,积极介入生活、真实性生活场景和作者主观感情的完美结合。利用搬演,某些东西与事实不符。

纪录片编导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编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41fx02课程性质:必修学分:2 总学时:60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先修课程:电视摄像基础、剧本写作 一、课程介绍 《纪录片编导》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重点应放在扩展学生纪录片选题创作的想象空间上,要求对纪录片拍摄镜头的基本规律作较详尽的讲解,并着重通过纪录片选题、解说词创作、镜头分解的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与镜头表达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思维与表达上的积累。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使学生了解纪录片编导的有关理论知识,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规律,并通过选题、解说词写作、镜头脚本写作的思维训练,来扩展学生对纪录片编导的掌握能力,并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镜头感与创作能力。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扩展学生纪录片创作能力,这是进一步学习专业编导课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应尽量注重对学生纪录片选题与镜头分节的训练,以便为今后的专业编导打下良好的思维与镜头表达基础。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国外纪录片发展史 一、卢米埃尔兄弟:记录形式的创始人 二、罗伯特.弗拉哈迪:对人类原始生命的回归 三、英国纪录片运动与约翰.格里尔逊 四、“电影眼睛理论”和吉加.维尔托夫 五、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 第二章国内纪录片的发展 第一节纪录片创作的起步期(1958-1978) 第二节纪录片创作的发展期(1979-1990)

第三节纪录片创作的繁荣期(1991-1996) 第四节纪录片创作的拓展期(1997-今) 第三章纪录片的定义 纪录片是把过去或现在的事用影像的手段进行人性的还原和记录,并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尽可能描述(叙述)一种真实的历史,并尽可能接近一种真实的描述。 第四章新纪录片运动 发端可以追溯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 . 1990年,吴文光拍摄《流浪北京》,这部作品成为新纪录运动开始的标志作品。 新纪录运动就是现行的电视体制之外,以艺术追求为目的,通过个人行为拍摄的纪录片。 新纪录片运动和DV艺术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它采取了一种个人化得视角来表达创作者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心灵。 新纪录运动和DV艺术的缺陷 第五章独立纪录片 代表作:《在一起》 第六章纪录片分类 国内纪录片的分类 根据题材进行划分: (1)、时事写真型纪录片《华氏911》 (2)、历史题材型《南京大屠杀》、《圆明园》

诚龙网维全自动PXE网刻工具图文教程

网管必学:诚龙网维全自动PXE网刻工具图文教程 软件界面 设置完毕后,我们单击这里的“开始网克”,出现以下提示时,单击"确定",服务器就准备完毕了; Ghost网克服务器 二、客户机的设置

现在的主板中,基本上都已经集成了网络启动功能,因此,我们只需要在BIOS 中,将第一启动设置为网卡启动就可以了; (小知识:有关主板如何设置网络启动,可以在主板说明书中找到;大家可以参考下说明书;如有任何问题,您也可以到: ask 来提问,我们将尽量详细为您解答;) 下面,我们将以老式REL8139网卡为例,说明如何进行网卡设置: Realtek RTL 8139网卡设置 按下电源开关,系统开始自检,当自检完硬盘、光驱后,出现以下提示: Realtek RTL 8139 (A/B/C)/RTL8130 Boot Agent Press Shift-F10 to configue…… 此信息默认为停留3秒钟,此时,按下SHIFT--F10进入网卡配置菜单,共有四个选择: 1. Network Boot Protocol (PXE RPL)按空格改变网络引导协议 2. Boot order (Rom Disable禁止BOOR ROM引导 Int 18h先从BIOS设置中的次序引导 Int19h先从BOOT ROM引导 PnP/BEV从BBS引导) 3. Show config Message (Enable Disable)启动时是否显示SHIFT—F10 4. Show Message time (3 seconds 4seconds 5seconds 8seconds 10seconds) 启动时shift—f10提示信息停留的时间。 新网卡的Boot order 选项为禁止BOOT引导,所以,所有新网卡必须进入设置程序,将其设为INT18 或INT19设置完毕后,按F4保存退出。

纪录片影评写作方法

那么,下面我们就详细讲讲。首先,什么叫影评具体概念?有人会说,那不就是看完电影对影片的评价吗?错!你说的观后感,观后感与影评最大的区别:前者是人主观上的感受,而后者是客观专业的分析;前者强调他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后者是从专业的角度:比如从结构,画面,色彩,表达方式,剪辑是否流畅,拍摄手法,同期声表现等等更加深层次的分析,凸显现实意义和成功之处! 影评通常评什么类型的片子?如果影评是编导的重点的话,那么纪录片就是影评的重中之重。但总体范围归为三类,记录片,专题片,艺术片。前两者可以归为一类,在国外,前两者统称为纪录片,因为他们具有很多共性,真实时间真实环境发生的真人真事。而国内由于诸多原因把它分开,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由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理解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纪录片的本性应当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复原。在纪录片的创作中,集中反映不经人为控制的叙事结构,坚持纪录片的纪实本性,并不排斥可以拥有其他属性,如艺术性政论性文学性哲理性等,但他们都服从于纪实性,而且通过纪实性来表现。通俗点说,纪录片就是一部人物形象环境事件真实真实反映生活的新片种,客观反映极少有编导主观色彩。但是无论这部电影反映的一系列属性,前提必须真实。 那么该怎么评纪录片呐?在这里向大家讲一个固定格式套路:结构——真实性——画面——色彩,如果你按这个套路走的话,即使你语言不够华丽,分数也差不到哪去,不会看着很乱,没有条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纪录片的分析中,把握长镜头是非常重要的,长镜头伴随纪录片至始至终,通过长镜头记录特写画面,用中景全景对人物的表情,景物的描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烘托气氛,从而阐述现实意义,比较成功之处。 而艺术片因为不是重点(不是重点不代表不会考)在这里不多说了。但在大致套路跟记录片差不多:结构——画面特点——色彩,唯一不同的地方少一个真实性。除了上述,艺术片需语言优美,词汇华丽才能体现其艺术性。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 2.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如

纪录片制作教程

第一章纪录片概述 第一节纪录片的界定 一、什么就是纪录片 ·中国纪录片的前身:“新闻纪录片”。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望长城》,中国纪录片转折点,被认为就是真正的纪录片标志。 ·最早定义的人:英国约翰·格里尔逊 ——纪录片就是对真实素材作有创意的处理 ——纪录片就是指那些“对时事新闻素材进行了创造性处理”的影片, 而“自然素材的使用”就是“至关重要的区别标准”。(经典定义:定义 了记录片的真实原则与现实基础) ·1948,布鲁塞尔纪录片世界大会议定义:以各种记录方法在胶卷上录下经 过诠释后的现实的各个层面,诠释的方式可以就是去拍摄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就是重视而有道理的重演发生过的事实,其目的在于通过感性或者 理性的管道去激发与加强人类的知识与认识,并真正提出经济、文化与其 她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979,美国《电影术语词典》:纪录片、纪录影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 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就是从现实生活汲取 素材,并用剪辑与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 ·我国的定义: 1、电视纪实作品:主要就是指运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道社会生活与 人文现象,注重采访拍摄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表形结构,记录具有原生形态的生活内容。通过对生活情状,文化现象或历史事实的记录揭示生 活本身具有的内涵与意蕴。 2、电视专题片:运用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方面,给予集中地、 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 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型电视节目形态。 3、电视记录片: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反映生活中的真 人、真事、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态与完整过程。 4、纪录片:纪录片就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艺术,它通过摄影或摄像手段对于 真实的环境里、真实的时间内,发生在真实人物身上的事件所作的记录报 道,并给人一定的审美愉悦功能的影视作品;真实就是纪录片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纪录片的灵魂。一切真实记录社会与自然事物的非虚构的电影片或电 视片都就是纪录片。 ·影响人们创作实践的因素: 1、纪录片就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一种活动的影像;就是创作者根据现 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景、真实的氛围而创作的,有一定的思 想性与艺术性的影视作品。 2、纪录片就是一种对外在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 自从电视纪录片走入荧屏以来,它就开始以一种其他任何电视节目都难以替代的独特的存在 价值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不但纪录片创作有了一定的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而且还涌现出了一大批独立制片人和DV爱好者。虽然他们中有不少人还不是“科班出身”,一些DV爱好者的作品也还显得稚嫩,但他们酷爱纪录片这块土地,并快乐地耕耘着,收获着,享受着…… 一位资深的国际纪录片专家在了解了中国纪录片创作队伍的情况后感叹道:“中国人的这种热情和欲望(指纪录片创作)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专业人士无法做到的。”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纪录片创作已经或者即将具备跻身世界纪录片创作之林的实力。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 中国纪录片仍然需要理论上的驾驭、创作上的争鸣和实践中的突围。特别是面对整个世界, 中国纪录片眼下不缺乏热情和勇气,缺乏的是清醒的发展路线,以及由这条发展路线引发出 来的理智、秩序和“到位”的创作方式: 纪录片创作方式之一:强化故事性 纪录片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好看”是纪录片的“核”。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故事”。那么故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笔者认为,故事是由矛盾构成的。我们在选材或者拍摄的时候,首先要看所拍摄的题材中有没有矛盾,能不能形成矛盾,创作 中是否拍到矛盾或有故事化因素的情节细节。作者还要在后期的剪辑中,不妨使用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叙事、加快节奏等故事片创作手法,以加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 在真实纪录的基础上,纪录片故事的叙事方式与故事片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悬念、细节、铺垫、重复、高潮等,这不仅是故事片的专利,也可以在纪录片中派上用场。一般说来,打击犯罪纪录片的收视率会高于普通纪录片,如《中华之剑》、《潜伏行动》曾经引起收视冲 击波,画面故事中的未知元素构成了视觉的悬念。 纪录片故事化创作有这样几种不同形态: 1、画面语言直接叙述故事 2、对画面进行故事化剪辑 3、讲述故事兼有画面接应 4、话筒采访故事,配上相应的画面 5、解说词直接叙述故事 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我们不管使用上述哪一种创作形式,纪录片都不应该是严肃的政治论文和哲学讲义,它应该是供人们观赏沟通的艺术品。而艺术品的主要价值就是好看。事实上, 我们今天看到的纪录片中,已经大大加强了节目的故事性。向纪录片《毛毛告状》、《伴》等,不仅片中有故事、矛盾,还有人物冲突。前不久评出的第四届《中华荟萃》纪录片中,获得一等奖的《草台帮的头家》、《简洁人生》、《马明山的故事》等节目都是故事性强、 可视性强的作品。去年获得中国纪录片大奖的《小梅进城》、《纸殇》、《阮奶奶征婚》等,更是纪录片故事化的典。 细节也是纪录片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 的地方。细节作为情节的一部分也直接参与故事,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纪录片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日本获国际大奖的《小鸭子》里,编导在公园野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82408 开课单位:传媒学院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授课学时:64 开课学期:五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纪录片创作的形式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纪录片创作〉的教学着重讲述和探讨创作业务的有关问题,侧重于操作性。 〈纪录片创作〉的教学将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历史,中国纪录片的现状,纪录片的概念,认识纪录片的规律,纪录片的美学风格,纪录片不同的创作观念和风格式样,学习和把握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为日后进入电视媒体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与纪录片创作密切联系的若干基本学术性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作为专业知识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理论基础的通晓程度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的研修和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将直接影响其创作实践。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使用纪实的创作理念和手段。从事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掌握纪实电视节目创作的基本方法、过程、原则、常用技巧,使学生初步具备纪实电视节目的创作能力。 四、成绩考核方法 闭卷笔试。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构成。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基础学习和分组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前期理论教学以讲授和赏析评述为主;创作过程采取课堂教学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实际应用相结合,采取方法指导与讲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试图实施真实的创作过程。 六、讲授大纲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纪录片的定义、艺术形态以及纪录片的本性与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 第二节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 第三节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四)教学建议、 以讲述为主,引导学讨论启发示教学。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意义,了解艺术形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