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一基本概念

1、城市防灾:

(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城市防灾(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的概念是指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2)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讲,城市防灾是指城市应对广域性的重大灾害,在灾前预防、灾害抢救、灾后重建等各阶段中,应该进行的各项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及城市防救灾管理工作(规划防灾、工程防灾、管理防灾三种手段)。

(3)城市规划是最有效的防灾手段。城市的建设用地选址、布局形态、交通系统、绿地生态、市政设施的规划都与城市的综合防灾密切联系

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主要系统:

(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联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企业协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包括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害应急预案、各单灾种(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和预报系统、火灾监视与消防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同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包括领导机构、咨询机构和指挥设施。

(3)防灾专业设施系统:对应不同的实施主体。包括消防、防洪防涝、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防等专业设施。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的实施,支持防灾专业设施效能的发挥,还是灾民生活的必备生存物质。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和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灾相关的建设。包括治安系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体系及宣传教育系统等。

3 城市主要灾害源:

(1)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中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

(2)其他致灾要素有:气象灾害(暴雨、冰雹、大雾、雪灾、沙尘暴、雷击、高温高湿等)、爆炸、泄漏、公害致灾(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防灾、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等。

4、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类型与编制体系:

(1)全方位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一般由城市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体系包括:目标系统、监测预警系统、指挥管理系统、专业设施系统、生命线系统、支持系统、防灾空间系统、专业队伍系统、教育宣传、实施行动等。从空间上,又分为市域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各企事业单位防灾规划、防灾空间与设施的紧急运营规划、防灾社区规划、家庭防灾计划等。

(2)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一般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体系包括:从法定规划体系和空间层面来分,可以分为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二案例

1、安全城市理论与实践

(1)安全都市:日本神户复兴计划

基本的考虑:①自主性生活圈的形成;②日常性灾害的调和;③市民、专业者、政府责任的分担。

防灾生活圈规划:①近邻生活圈;②生活文化圈;③区域生活圈

防灾都市基盘:①防灾绿轴;②防灾据点;③海陆空广域防灾据点体系;④都市生命线网络。

防灾管理:①灾害预防计划;②灾时的救灾紧急应变计划;③救援复原、灾后的救援机重建计划;④防灾教育。

日本防灾生活圈划分示意图

日本神户市区域防灾据点的配置

三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形成市域防灾交通网络:

以区域的空间结构为基础,规划区域交通轴,联系各防灾据点,保证防灾据点对外界多样化的交通联系手段,以及通往受灾核心区域的灵活多样的交通手段。 (2)规划设置市域防灾轴:

在区域范围内形成高效的防灾轴线网络,划分规模较大的防灾单元区块。由区域性交通网络、区域性绿带、河流等要素组成。

(3)规划设置市域防灾据点:

指能够开展重要防救灾活动的市域性城市公园等场所。功能包括救灾物资的转运、分配;支援部队的集结、宿营;器材储备;日常休憩等。一般在人口稠密的市区周边、交通枢纽地区布置。

神户市防灾绿地轴和防灾据点构成神户市震后重点整治的防灾轴

四城市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1、规划目标

综合防灾控制引导是在局部地区对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重要防灾空间和设施项目进行空间布局,安排社区级的防灾空间和设施,对各防灾分区中存在的防灾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为下阶段的城市规划和项目建设提供防灾依据。城市防灾空间与设施规划设计是针对具体的街区和场所等不同空间类型,通过详细分析其综合防灾方面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提高其综合防灾能力。

2、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综合防灾控制引导

对于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综合防灾规划的相关内容应纳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则中,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成部门。对于已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则需要独立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综合防灾控制引导,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补充内容。

综合防灾控制引导的主要内容包括:

a、灾害风险分析

标出影响该规划区的主要灾害种类,影响的地域范围等。需收集的现状资料:①规划区的位置规模、现状地形、地貌、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②用地性质、道路等级与宽度、建筑物层数、建筑密度、结构与材料、重要公共设施分布等人工建成环境条件;③各街道设置及其行政区边界,人口数、人口年龄结构、弱势群体分布、商业企业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④该地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防灾空间结构规划

标明规划区内防灾分区、防灾轴线、防灾据点的位置及其等级。

防灾分区:标明各级防灾分区的界限、编号,注明各分区的主要风险类型;标明各分区中的防灾绿地、避难场所、临时急救医疗点、区内消防通道、对外交通性道路、四周道路、危险源、地下空间疏散路线、配套防灾设施项目等。

c、防灾安全线的划定

防灾安全线内的空间是有效的安全空间。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综合防灾规划引导中的防灾安全线应属于强制性指标要求。

防灾安全线的划设对象包括危险源、重大次生灾害源、避难场所、疏散通道、重要防救灾公共设施等。

d、制定特定地区的防灾规划对策

特定地区的类型包括密集型街区、老旧街区、弱势群体集中的街区、地下空间集中区、高层密集区、文教园区(大学城、幼托、中小学等)、山坡地社区、洪水淹没区、特殊性质的工业区(如化工园区等)。

f、制定特定地区的防灾规划对策

(1)密集型街区综合防灾规划对策

①历史街区和文保单位集中地区:建筑物加固、耐火处理、环境整治、消除危险源、拆除违章建筑、整治道路、增设消防水池,各个文物保护单位制定抗震应急预案,等等。

②城中村和危旧房区域:有计划地改造或拆除,疏通并拓宽片区内部的道路,控制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加强教育等。

(2)地下空间的综合防灾规划对策

地下空间的开发应与城市的综合防灾系统、防空系统进行有机衔接,合理确定地下空间的位置、出入口、防火间距、消防车道、疏散口位置和消防水源等。(3)特殊人群集聚地段的综合防灾规划对策

如外国人集中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福利设施、外来人流集散地段,应增加清晰

可靠的引导标志体系和更为便利的无障碍通道体系。

第九章_防灾减灾规划

第九章防灾减灾规划 访问量:372 区信息办2008年1月23日 第81条目标与防护要求 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 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区域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区域综合减灾应急能力和救助能力,提高减灾管理水平,确保昌平新城安全,维护区域社会稳定。 (1)合理控制新城人口与建筑密度,城市建设应避开地震活断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蓄滞洪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灾害毁伤后果。 (2)治理现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根据规划实施调整并尽快排除,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3)重要目标应相对分散布局,充分考虑和满足人防要求。 (4)市政公用设施要分散布置,地上与地下结合,环状连通,多路输送,增加抗灾应变能力,兼顾人防要求。 (5)加强本区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完善医疗急救网络,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6)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建设城市灾害避难场所,确保场所面积充足和疏散通道畅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防灾避险。 (7)建立和完善区域综合防灾减灾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紧急疏散交通网络,确保救灾道路畅通。 (8)加强对军事设施等要害部位的保护,确保军事设施等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防止恐怖袭击,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第82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1)建立统一的综合减灾应急管理和指挥体系。 (2)建立和完善综合减灾信息技术支撑系统。 (3)建立完善综合减灾应急预案体系。 (4)加强救灾和应急队伍建设。 (5)加强减灾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6)进一步加强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7)贯彻落实市政府制定的减灾应急地方法规条令和新闻发布机制。 第83条防洪及河道治理规划 (1)根据国家防洪标准、北京市防洪规划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考虑河流分布、自然地理情况及社会发展水平,规划确定昌平新城各组团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小汤山镇、北七家镇及南口镇根据其人口规模及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确定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余各乡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2)根据城市防洪标准,新城范围内河道治理要按20年一遇洪水位基本不淹没城市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的标准设计,并根据流域内防护区的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和防护人口数量确定其校核标准,为50年一遇。对于雨水需要直接排到较大河流(如南沙河、北沙河)的地势低洼地区,当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平接河道20年一遇洪水位有较大困难时,若建设区雨水与河道洪水错峰几率较大,则建设区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可与河道10年一遇洪水位平接。 (3)穿过建设区河道应满足城市景观要求,非建设区河道要注意保持自然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县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全县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综合防灾减灾作为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核心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列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县、乡(镇)两级各涉灾职能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加强综合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各灾种的测、报、防、抗、救、援措施得到进一步强化,自然灾害损失明显下降,人为致灾因素得到有效遏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害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不断健全,部门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十二五”时期,县减灾救灾委员会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有关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

负责、社会共同参与、属地管理为主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工作合力显著增强。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灾后重建、灾害救助、军地联动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在《**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支撑下,全力推动、做实减灾委工作平台,使减灾委真正成为了协调统领涉灾各部门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指挥机构。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部门工作职责,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县减灾救灾委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指导协调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涉灾部门救灾应急联动机制,灾情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效率、效能显著提升。 ——防灾减灾救灾法规规章政策不断完善,依法应对灾害观念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县政府印发了《**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县行蓄洪撤退预案》、《**县地震应急预案》、《**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多项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形成了相对完整配套的灾害应急预案体系,逐级完善了应急工作规程,依法应对灾害的思想观念明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备,应急信息推送快速敏捷。“十二五”时期,气象灾害、河流水位、城市涝、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野生动物疫病、空气污染等预警预报、信息发布机制不断完善。气象观测、雨量水位自动观测、农情调度、地震监测台网、林业灾害监测、环

公园规划和防灾减灾.

1、公园规划设计 综合性公园的分类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综合公园(G11分为:全市性公园(Gl11、区域性公园(G112两类,由于各城市的性质、规模、用地条件、历史沿革等具体情况不同,综合公园的规模和分布差异较大。综合性公园活动内容多,各种设施会占去较大的园地面积,为确保公园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绿化景观,公园规模一般不宜小于10hm2。 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的市级公共绿地。面积较大,活动内容和设施最完善的绿地。其用地面积随全市居民总数的多少而不同,一般在100hm2。在中、小城市设1~2处。其服务半径约2~3km,步行约30~50分钟可达,乘公共汽车约10~20分钟可达。 区域性公园在大城市中,为一个行政区的居民服务。其用地属全市性公共绿地的一部分,其面积依据行政区的居民的人数而定,园内有较丰富的内容的设施。一般在区内可设1~2处。服务半径约1~1.5km。步行约15~25分钟可达,乘公共汽车约10~15分钟。 2、昆明城市绿地规划 要在居住区相对集体的区域设置居住公园及小游园,结合水系。河道及重要景观廊道设置带状公园,并按照“步行五分钟,500米达绿地”的原则布置小游园和街旁绿地。 新建居住区应严格按规范控制绿化指标,绿地率不低于45%,小区及游园人均1平米,服务半径200米的标准安排。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以凸显地方特色景观。 在环滇边通过恢复天然湿地,建设人工湿地,营造人工防护林带建设湖滨生态湿地地区,形成中心城中药的景观绿地。

3.公共厕所的相间距离或服务范围 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m为宜;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宜建在本区商业网点附近。 4.防灾公园体系规划 4.1城市防灾绿地规划 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应当在绿化带建设的基础上,完善连接大公园、河流、农田等开敞空间的避难网络系统,着重规划好城市滨水地区的减灾绿带和市区中的一、二级避灾据点与避难通道,建立起城市的避灾体系。 (1一级避灾据点 灾害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应按照城区的人口密度和避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均匀地分布于市区内;常由散点式小型绿地和小区的公共设施组成(如小学、社区活动中心、小区公园等。为保证一级避灾据点的安全性和可达性,必须保证其与地质危险地带和洪水淹没地带的距离在500m以上,并至少有两条以上避难通道连接。 (2二级避灾据点 震灾后发生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往往是灾后相当时期内避难居民的生活场所,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施组成。 (3避难通道 利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将一级、二级避灾据点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同时,为防止城市居民避灾地、城市自身救灾和对外联系等发生;中突,避难通道应尽量不占用城市主干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规划

目录 序言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1 (一)发展成就1 (二)主要问题5 (三)面临形势6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指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8 (三)规划指标8 三、主要任务10 (一)加强法规、标准、制度建设10 (二)全面开展城乡规划编制实施11 (三)积极推进防灾避难场所建设12 (四)确保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能力13 (五)提高城乡房屋建筑抗灾能力14 (六)提高灾害应急和恢复重建能力15 四、保障措施16

(一)加强队伍建设与政策研究16 (二)推动抗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16 (三)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17

序言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一,内容涵盖城乡防灾规划、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城乡加固改造和灾后恢复重建,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安排防灾减灾工作的依据。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总结防御和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工作实效,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成功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一)发展成就 1、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城乡规划法》和《防震减灾法》相继出台或修订,规定城乡规划应符合防灾减灾的需求,并提出了防灾避难场所建设、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既有工程抗震加固等方面的要求。汶川地震发生后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提出了灾后恢复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好《规划》实施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将本规划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逐级落实工作目标和任务。对《规划》中涉及的建设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并按程序报批后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的指导、支持和协调,共同落实《规划》任务。国家减灾委员会要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中期进展评估和总体实施情况要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2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编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特大灾害接连发生,严重洪涝、干旱和地质灾害以及台风、风雹、高温热浪、海冰、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多发并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灾害形势,有关各方密切配合,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大纲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024206 课程名称: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英文名:Planning of City engineering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24/2 先修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给水排水》《城市供电规划》等本专业相关课程 授课对象:城市规划专业 开课单位:建筑系城市规划教研室 教材:戴慎志主编.《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1)戴慎志主编.《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王炳昆编.《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修订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戴慎志,陈践编著.《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同济大学编.《城市规划相关知识》(注册规划师丛书).2000(5)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设计相关专业设计规范及相关杂志文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面向规划实践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基本理论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实施的途径、熟悉和掌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及编制规范。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城市工程规划的系统观念及整体观念,注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到工程系统规划的每一个环节,因此要求学生在深入了解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建设与建设可持续性城市的关系基础上,充分掌握有关节能节地、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理念与技术手段。同时帮助城市规划学生建立城市工程规划的系统观念,学会专业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4206 课程名称: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英文名:Planning of City engineering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24/2 先修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给水排水》《城市供电规划》等本专业相关课程 授课对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 开课单位:建筑系城市规划教研室 教材:戴慎志主编.《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1)戴慎志主编.《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王炳昆编.《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修订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戴慎志,陈践编著.《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同济大学编.《城市规划相关知识》(注册规划师丛书).2000(5)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设计相关专业设计规范及相关杂志文章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面向规划实践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基本理论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实施的途径、熟悉和掌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及编制规范。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 1、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目前全球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熟悉和掌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设计的相关规范及标准,熟悉工程系统规划编制及实施管理的过程,建立城市工程规划的系统观念,学会专业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 2、教学内容 第1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概况及理论实践发展趋势 第2章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第3章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第4章城市供电、通信工程系统规划 第5章城市燃气、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第6章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第7章城市竖向规划 第8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3、学时分配表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总学时:24 其中讲授学时:20 实验(上机)学时:0

新农村建设中的防灾减灾规划

2、新农村建设中的防灾减灾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将“防灾型社区”建设融入乡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农村各项建设布局,与村庄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进行、同步发展,既保持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减轻各类灾害对农村正常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又从根本上逐步改善农村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在防灾减灾的规划中,必须严格按照消防、防洪、抗震防灾、防风、防疫和防地质灾害的要求进行统一部署。 (1)消防规划居住区用地宜选择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向,生产区用地宜选择在村镇的一侧或边缘。打谷场和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宜布置在村庄的边缘并靠近水源的地方。打谷场的面积不宜大于2000m2,打谷场之间及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林区的村庄和企、事业单位,距成片林边缘的防火安全距离,不宜小于300m。农贸市场不宜布置在影剧院、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场所的主要出入口处和影响消防车通行的地段,并与化学危险品生产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50m。汽车、大型拖拉机车库宜集中布置,宜单独建在村庄的边缘。 村庄内的消防车通道要尽可能利用交通道路,当路面宽度不小于 3.5m、转弯半径不小于8m、穿越门洞、管架、栈桥等障碍物净宽×净高不小于4m×4m 时的道路即可作为消防车道。消防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160m,应与其他公路相连通。村庄宜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沿道路设,并宜靠近十字路口,其间距不宜大于120m。消火栓与房屋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有困难时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1.5m。 村庄各类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应符合《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39—90》的有关规定。 (2)防洪规划村庄的防洪建设是整个区域防洪的组成部分,应按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的有关规定,与当地江河流域、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绿化造林等规划相结合,统一整治河道,修建堤坝、圩垸等防洪工程设施。位于蓄、滞洪区内的村庄,应根据防洪规划需要修建围村捻(保庄圩)、安全庄台、避水台等就地避洪安全设施,其位置应避开分洪口、主流顶冲和深水区,围村捻(保庄圩)比设计最高水位高1.0—1.5m,安全庄台、避水台比设计最高水位高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一基本概念 1、城市防灾: (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城市防灾(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的概念就是指为抵御与减轻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与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2)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讲,城市防灾就是指城市应对广域性的重大灾害,在灾前预防、灾害抢救、灾后重建等各阶段中,应该进行的各项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及城市防救灾管理工作(规划防灾、工程防灾、管理防灾三种手段)。 (3)城市规划就是最有效的防灾手段。城市的建设用地选址、布局形态、交通系统、绿地生态、市政设施的规划都与城市的综合防灾密切联系 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主要系统: (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联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企业协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包括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害应急预案、各单灾种(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与预报系统、火灾监视与消防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同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包括领导机构、咨询机构与指挥设施。 (3)防灾专业设施系统:对应不同的实施主体。包括消防、防洪防涝、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防等专业设施。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的实施,支持防灾专业设施效能的发挥,还就是灾民生活的必备生存物质。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与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灾相关的建设。包括治安系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体系及宣传教育系统等。 3 城市主要灾害源: (1)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中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 (2)其她致灾要素有:气象灾害(暴雨、冰雹、大雾、雪灾、沙尘暴、雷击、高温高湿等)、爆炸、泄漏、公害致灾(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防灾、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等。

同济大学考研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要点.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范畴 一.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我国通常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它包含交通,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六大工程系统。 2.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3.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共同承担城市生命保障,“吐故纳新”之职能。 4.城市供电,燃气,供热工程系统三者共同承担保障城市高能,高效,卫生,方便,可靠的能源供给之职能。5.城市通信工程系统担负着城市内外各种信息交流,物品传递等职能,是现代城市之耳目和喉舌。 6.城市防灾工程系统担负着防,抗主要自然灾害,人为危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安全等职能。 7.城市交通工程系统由城市航空交通,水运交通,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等四个分项工程系统构成,具有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等两大功能。 8.城市航空交通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航空港,市内直升机场,以及军用机场等设施。 9.城市水运交通工程系统分为海运交通,内河交通等两部分 10.海运交通有海上客运站,海港等设施。 11.内河水运交通有内河客运站,内河货运摊区,码头等设施。 12.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系统分为市际铁路,市内轨道交通等两部分。 13.市际铁路交通:城市铁路客运站,货运站(场),编组站,列检场及铁路,桥涵等设施 14.市内轨道交通:地铁站,轻轨站,调度中心,车辆场(库),地下,地面,架空轨道以及桥涵等设施。15.城市航空交通,水运交通,市际铁路交通,公路交通组成了空中,水上,地面,地下等城市综合对外交通系统。 16.市内轨道交通,城区道路交通组成了城市内部交通系统。 17.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组成。 18.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19.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1-10kV,高压配电网具有为低压配电网变,配电源,以及直接为高压电用户送电等功能。 20.高压配电线路通常采用直埋电缆,管道电缆等敷设方式。 21.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V—1KV,含低压配电所,开关站,低压电力线路等设施,具有直接为用户供电的功能。 22.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23.城市供热工程系统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核心任务以理念和有关知识影响城镇发展的重要决策,即理念+技术=方案城市工程系统的意义指导各城市工程系统设施的发展与建设,综合协调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城市用水的分类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 缺水问题的解决1充分利用水源优势,挖掘潜力2远距离引水或跨流域调水3区域统一供水4加强污水回用5海水利用6雨水水库和雨水贮留系统7分质供水 城市排水分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城市排水体制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用的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又称排水制度。 城市工程排水系统的体制分类及特点:1直排式合流制:管渠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个排水口,混合的污水经处理和利用直接就近排入水体。 特点:投资省、污染大、无污水厂截流式合流制:在早期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处设溢流井,并设污水处理厂。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将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较严重。可在溢流井后设雨水调蓄池,解决污水厂晴雨天水量变化较大引起的管理问题。特点:投资较省、污染不大、有污水厂2.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完全分流制:分设雨水和污水两个管渠,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和利用;后者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该体制卫生条件较好,仍有初雨污染问题,其投资较大。特点:投资大、污染小、有污水厂 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管道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水管渠排水系统。污水经由管道流至污水厂,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沟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特点:投资较省、污染小、有污水厂 污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及特点干管:平行式:干管平行等高线,主干管垂直等高线 适用:地形起伏坡度很大时,可以减少管道埋深,避免设置过多跌水井,改善干管水力条件。正交式:干管垂直等高线,主干管平行等高线。由于主干管管径大,保持自净流速所需坡度小,其走向与等高线平行是合理的。适用: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支管- 街坊狭长或地形有倾斜时:低侧- 地形平坦且面积较大:围坊 - 建筑已定和街坊管道自成体系:穿坊 雨水管渠系统布置雨水管渠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雨水径流总量并不大,但短时的径流大,所需雨水管渠也大,造价也很高。考虑防洪的“拦、蓄、分、泄”功能。雨水贮留系统:避免水淹;作为城市水源,缓解用水紧张。主要内容:确定或选用当地暴雨强度公式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 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排放口的位置- 决定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与有关参数- 雨水管渠水力计算 .集水时间连续降雨的时段称为降雨历时,可以指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任一时段。设计中通常用汇水面积最远点雨水流到设计断面时的集水时间作为降雨历时。 高压电力线路规划基本原则: 1、线路短捷2、安全间距 3、不宜穿中心区 4、减少对其他管线工程的影响5、减少拆迁 6、避免穿林7、防洪要求8、远离危险区9、减少转弯,经济档距 邮政通讯枢纽选址原则1枢纽应在火车站一侧,靠近火车站台;邮政通信枢纽应选择应靠近火车站,与火车站有较方便的联系通道,方便邮车出入。2有方便接发火车邮件的邮运通道;3又方便出入枢纽的汽车通道;4有方便供电,给水,排水,供热的条件;5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良好;6周围环境符合邮政通信安全;7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8在非必要而又有选择余地时,句址不宜面临广场,也不宜同时有两侧以上临主要街道。邮政支局:应设在面临主要街道、交通便利的地段;邮政支局投递划分要合理,布局平衡; “七通一平”它指的是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管线水平净距:指平行方向敷设的相邻两管线外壁之间的水平距离。管线垂直净距:指两条管线上下交叉敷设时,从上面管道外壁最低点到下面管道外壁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管线埋设深度:指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底标高。管线覆土深度:指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顶标高。专项管沟:敷设同一类型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综合管沟:指不同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综合管线布置避让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不同管线)可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不同管线)小管让大管(同类管线)分支管让主干管(同类管线) 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1.提高设施和管线的设防标准2.强化生命线系统设施的地下化3.设施和管线节点的防灾处理4.提高设施的备用率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内容城市防灾工程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 人防工程设施抗震设施防洪防涝工程设施消防设施 城市消防对策与标准(一)城市消防对策1.合理布局城市重点防火设施2.布局城市防火通道3.重现城市旧区改造4.合理布局消防设施5.规范建、构筑物的防火设计6.健全消防制度、普及消防知识(二)城市消防标准1.消防道路标准2.建筑的消防车道设置标准3.建筑物消防间距标准4.建筑设计标准5.消防用水标准 城市抗震对策与标准(一)城市抗震对策 1.建筑物的抗震处理2.震前预报3.城市布局的避震减灾措施 (二)城市抗震标准1.抗震设防烈度2.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3.城市抗震减灾规划编制模式4.城市抗震减灾规划工作区标准5.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城市防灾措施:政策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一)政策性措施1.城市总体发展计划2.法律、法规的制定:《人民防空法》、《消防法》、《防洪法》、《城乡规划法》等。(二)工程性措施城市的防洪堤坝、排涝泵站、消防站、防空洞、医疗急救中心、物资储备库。气象站、地震局、海洋局等带有测报功能的机构。 采暖通风热负荷计算——采用采暖综合热指标(建议取值60~75W/m2)采暖通风热负荷=居住与公建建筑面积×采暖综合指标(本次取70W/m2) 热水热负荷计算公式:Q=[K·m·V(tr-t1)/T] ×1.163 式中:Q—生活热水热负荷(W);m—人数或床位数;V—生活热水用水标准[L/(人·d)] tr—生活热水计算温度,一般为65℃;t1—冷水计算温度;T—热水用水时间(h);K—小时变化系数,一般取1.6~3.0。.供水人均综合指标法人均综合指标是指城市每日总供水量除以用水人口所得到的人均用水量。Q=Nqk Q ——城市用水量 N ——规划期末人口数 q ——规划期内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 k ——规划期内用水量普及率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城市 发展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规模、容量,科 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核心任务以理念和有关知 识影响城镇发展的重要决策,即理念+技术=方案城市工程系统的 意义指导各城市工程系统设施的发展与建设,综合协调城市基础设 施的建设,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城市用水的分类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 缺水问题的解决1充分利用水源优势,挖掘潜力2远距离引水或跨 流域调水3区域统一供水4加强污水回用5海水利用6雨水水库和 雨水贮留系统7分质供水 城市排水分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城市排水体制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用的不同的排除方式 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又称排水制度。 城市工程排水系统的体制分类及特点:1直排式合流制:管渠系统 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个排水口,混合的污水经处理和利用 直接就近排入水体。 特点:投资省、污染大、无污水厂截流式合流制:在早期直排式合 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 流干管处设溢流井,并设污水处理厂。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的 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将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 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较严重。可在溢流井后设雨水调蓄池, 解决污水厂晴雨天水量变化较大引起的管理问题。特点:投资较省、 污染不大、有污水厂2.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 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完全分流 制:分设雨水和污水两个管渠,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 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和利用;后者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 (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该体制卫生条件较好,仍有初雨污染问 题,其投资较大。特点:投资大、污染小、有污水厂 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管道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水管渠排水系统。 污水经由管道流至污水厂,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沟 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特点:投资较省、污染小、有污水 厂 污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及特点干管:平行式:干管平行等高线,主干 管垂直等高线 适用:地形起伏坡度很大时,可以减少管道埋深,避免设置过多跌 水井,改善干管水力条件。正交式:干管垂直等高线,主干管平行 等高线。由于主干管管径大,保持自净流速所需坡度小,其走向与 等高线平行是合理的。适用: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支管- 街坊狭 长或地形有倾斜时:低侧- 地形平坦且面积较大:围坊 - 建筑已定和街坊管道自成体系:穿坊 雨水管渠系统布置雨水管渠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 径流。雨水径流总量并不大,但短时的径流大,所需雨水管渠也大, 造价也很高。考虑防洪的“拦、蓄、分、泄”功能。雨水贮留系统: 避免水淹;作为城市水源,缓解用水紧张。主要内容:确定或选用 当地暴雨强度公式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 - 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排放口的位置- 决定设计流量计算 方法与有关参数- 雨水管渠水力计算 .集水时间连续降雨的时段称为降雨历时,可以指全部降雨的时间, 也可以指其中任一时段。设计中通常用汇水面积最远点雨水流到设 计断面时的集水时间作为降雨历时。 高压电力线路规划基本原则: 1、线路短捷2、安全间距 3、不宜 穿中心区 4、减少对其他管线工程的影响5、减少拆迁 6、避免穿 林7、防洪要求8、远离危险区9、减少转弯,经济档距 邮政通讯枢纽选址原则1枢纽应在火车站一侧,靠近火车站台;邮 政通信枢纽应选择应靠近火车站,与火车站有较方便的联系通道, 方便邮车出入。2有方便接发火车邮件的邮运通道;3又方便出入枢 纽的汽车通道;4有方便供电,给水,排水,供热的条件;5地形平 坦,地质条件良好;6周围环境符合邮政通信安全;7符合城市规划 的要求;8在非必要而又有选择余地时,句址不宜面临广场,也不 宜同时有两侧以上临主要街道。邮政支局:应设在面临主要街道、 交通便利的地段;邮政支局投递划分要合理,布局平衡; “七通一平”它指的是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 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 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管线水平净距:指平行方向敷设的相邻两管线外壁之间的水平距离。 管线垂直净距:指两条管线上下交叉敷设时,从上面管道外壁最低 点到下面管道外壁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管线埋设深度:指地面 到管道底内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底标高。管线覆土深度: 指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顶标高。专项管沟: 敷设同一类型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综合管沟:指不同类别工程管 线的专用管沟。 综合管线布置避让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不同管线)可弯曲管让不 易弯曲管(不同管线)小管让大管(同类管线)分支管让主干管(同 类管线) 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1.提高设施和管线的设防标准2.强化生命线系 统设施的地下化3.设施和管线节点的防灾处理4.提高设施的备用率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内容城市防灾工程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 人防工程设施抗震设施防洪防涝工程设施消防设施 城市消防对策与标准(一)城市消防对策1.合理布局城市重点防火 设施2.布局城市防火通道3.重现城市旧区改造4.合理布局消防设施 5.规范建、构筑物的防火设计 6.健全消防制度、普及消防知识 (二)城市消防标准1.消防道路标准2.建筑的消防车道设置标准3. 建筑物消防间距标准4.建筑设计标准5.消防用水标准 城市抗震对策与标准(一)城市抗震对策 1.建筑物的抗震处理 2.震前预报 3.城市布局的避震减灾措施 (二)城市抗震标准1.抗震设防烈度2.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3. 城市抗震减灾规划编制模式4.城市抗震减灾规划工作区标准5.建筑 抗震设计标准 城市防灾措施:政策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一)政策性措施1.城市 总体发展计划2.法律、法规的制定:《人民防空法》、《消防法》、《防 洪法》、《城乡规划法》等。(二)工程性措施城市的防洪堤坝、排 涝泵站、消防站、防空洞、医疗急救中心、物资储备库。气象站、 地震局、海洋局等带有测报功能的机构。 采暖通风热负荷计算——采用采暖综合热指标(建议取值 60~75W/m2)采暖通风热负荷=居住与公建建筑面积×采暖综合指 标(本次取70W/m2) 热水热负荷计算公式:Q=[K·m·V(tr-t1)/T] ×1.163 式中:Q—生 活热水热负荷(W);m—人数或床位数;V—生活热水用水标准[L/ (人·d)] tr—生活热水计算温度,一般为65℃;t1—冷水计算温 度;T—热水用水时间(h);K—小时变化系数,一般取1.6~3.0。 .供水人均综合指标法人均综合指标是指城市每日总供水量除以用 水人口所得到的人均用水量。Q=Nqk Q ——城市用水量 N ——规划期末人口数 q ——规划期内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 k ——规划期内用水量普及率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城市 发展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规模、容量,科 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核心任务以理念和有关知 识影响城镇发展的重要决策,即理念+技术=方案城市工程系统的 意义指导各城市工程系统设施的发展与建设,综合协调城市基础设 施的建设,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城市用水的分类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 缺水问题的解决1充分利用水源优势,挖掘潜力2远距离引水或跨 流域调水3区域统一供水4加强污水回用5海水利用6雨水水库和 雨水贮留系统7分质供水 城市排水分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城市排水体制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用的不同的排除方式 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又称排水制度。 城市工程排水系统的体制分类及特点:1直排式合流制:管渠系统 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个排水口,混合的污水经处理和利用 直接就近排入水体。 特点:投资省、污染大、无污水厂截流式合流制:在早期直排式合 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 流干管处设溢流井,并设污水处理厂。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的 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将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 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较严重。可在溢流井后设雨水调蓄池, 解决污水厂晴雨天水量变化较大引起的管理问题。特点:投资较省、 污染不大、有污水厂2.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 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完全分流 制:分设雨水和污水两个管渠,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 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和利用;后者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 (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该体制卫生条件较好,仍有初雨污染问 题,其投资较大。特点:投资大、污染小、有污水厂 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管道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水管渠排水系统。 污水经由管道流至污水厂,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沟 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特点:投资较省、污染小、有污水 厂 污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及特点干管:平行式:干管平行等高线,主干 管垂直等高线 适用:地形起伏坡度很大时,可以减少管道埋深,避免设置过多跌 水井,改善干管水力条件。正交式:干管垂直等高线,主干管平行 等高线。由于主干管管径大,保持自净流速所需坡度小,其走向与 等高线平行是合理的。适用: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支管- 街坊狭 长或地形有倾斜时:低侧- 地形平坦且面积较大:围坊 - 建筑已定和街坊管道自成体系:穿坊 雨水管渠系统布置雨水管渠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 径流。雨水径流总量并不大,但短时的径流大,所需雨水管渠也大, 造价也很高。考虑防洪的“拦、蓄、分、泄”功能。雨水贮留系统: 避免水淹;作为城市水源,缓解用水紧张。主要内容:确定或选用 当地暴雨强度公式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 - 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排放口的位置- 决定设计流量计算 方法与有关参数- 雨水管渠水力计算 .集水时间连续降雨的时段称为降雨历时,可以指全部降雨的时间, 也可以指其中任一时段。设计中通常用汇水面积最远点雨水流到设 计断面时的集水时间作为降雨历时。 高压电力线路规划基本原则: 1、线路短捷2、安全间距 3、不宜 穿中心区 4、减少对其他管线工程的影响5、减少拆迁 6、避免穿 林7、防洪要求8、远离危险区9、减少转弯,经济档距 邮政通讯枢纽选址原则1枢纽应在火车站一侧,靠近火车站台;邮 政通信枢纽应选择应靠近火车站,与火车站有较方便的联系通道, 方便邮车出入。2有方便接发火车邮件的邮运通道;3又方便出入枢 纽的汽车通道;4有方便供电,给水,排水,供热的条件;5地形平 坦,地质条件良好;6周围环境符合邮政通信安全;7符合城市规划 的要求;8在非必要而又有选择余地时,句址不宜面临广场,也不 宜同时有两侧以上临主要街道。邮政支局:应设在面临主要街道、 交通便利的地段;邮政支局投递划分要合理,布局平衡; “七通一平”它指的是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 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 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管线水平净距:指平行方向敷设的相邻两管线外壁之间的水平距离。 管线垂直净距:指两条管线上下交叉敷设时,从上面管道外壁最低 点到下面管道外壁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管线埋设深度:指地面 到管道底内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底标高。管线覆土深度: 指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顶标高。专项管沟: 敷设同一类型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综合管沟:指不同类别工程管 线的专用管沟。 综合管线布置避让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不同管线)可弯曲管让不 易弯曲管(不同管线)小管让大管(同类管线)分支管让主干管(同 类管线) 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1.提高设施和管线的设防标准2.强化生命线系 统设施的地下化3.设施和管线节点的防灾处理4.提高设施的备用率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内容城市防灾工程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 人防工程设施抗震设施防洪防涝工程设施消防设施 城市消防对策与标准(一)城市消防对策1.合理布局城市重点防火 设施2.布局城市防火通道3.重现城市旧区改造4.合理布局消防设施 5.规范建、构筑物的防火设计 6.健全消防制度、普及消防知识 (二)城市消防标准1.消防道路标准2.建筑的消防车道设置标准3. 建筑物消防间距标准4.建筑设计标准5.消防用水标准 城市抗震对策与标准(一)城市抗震对策 1.建筑物的抗震处理 2.震前预报 3.城市布局的避震减灾措施 (二)城市抗震标准1.抗震设防烈度2.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3. 城市抗震减灾规划编制模式4.城市抗震减灾规划工作区标准5.建筑 抗震设计标准 城市防灾措施:政策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一)政策性措施1.城市 总体发展计划2.法律、法规的制定:《人民防空法》、《消防法》、《防 洪法》、《城乡规划法》等。(二)工程性措施城市的防洪堤坝、排 涝泵站、消防站、防空洞、医疗急救中心、物资储备库。气象站、 地震局、海洋局等带有测报功能的机构。 采暖通风热负荷计算——采用采暖综合热指标(建议取值 60~75W/m2)采暖通风热负荷=居住与公建建筑面积×采暖综合指 标(本次取70W/m2) 热水热负荷计算公式:Q=[K·m·V(tr-t1)/T] ×1.163 式中:Q—生 活热水热负荷(W);m—人数或床位数;V—生活热水用水标准[L/ (人·d)] tr—生活热水计算温度,一般为65℃;t1—冷水计算温 度;T—热水用水时间(h);K—小时变化系数,一般取1.6~3.0。 .供水人均综合指标法人均综合指标是指城市每日总供水量除以用 水人口所得到的人均用水量。Q=Nqk Q ——城市用水量 N ——规划期末人口数 q ——规划期内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 k ——规划期内用水量普及率

城市电力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50293-1999 第1章总则 第条为使城市规划中的电力规划(以下简称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电力能源的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城市电力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 第条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内容,应符合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条应根据所在城市的性质、规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动力资源的分布、能源结构和电力供应现状等条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编制城市电力规划。 第条布置、预留城市规划区内发电厂、变电所、开关站和电力线路等电力设施的地上、地下空间位置和用地时,应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条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2章术语 第条城市用电负荷urban customrs' load 为城市提供电能来源的发电厂和接受市域外电力系统电能的电源变电所总称。 第条城市供电电源urban power supply sources 为城市提供电能来源的发电厂和接受市域外电力系统电能的电源变电所总称。 第条城市发电厂urban power plant 在市域范围内规划建设的各类发电厂。 第条城市主力发电厂urban main forces power plant 能提供城网基本负荷电能的发电厂。 第条城市电网(简称城网)urba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为城市送电和配电的各级电压电力网的总称。 第条城市变电所urban substation 城网中起变换电压,并起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作用的供电设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