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低温冷害分析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4
寒地水稻品种不同时期耐冷性比较研究摘要对8个水稻品种(系)3个时期耐冷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空育131和龙粳20总体耐冷性较强,垦粳1号、垦稻17和龙育03-1804耐冷性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水稻品种;耐冷性;鉴定;寒地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55-01黑龙江省地处高寒稻作区,在水稻生产中,冷害是导致水稻减产的最大自然灾害之一。
而抵御低温冷害的最有效方式便是采用耐冷品种。
本研究利用人工气候模拟低温和自然条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5个主栽品种各时期的耐冷性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它们的冷害生理及耐冷特征,确定供试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耐冷性,选择适宜本地的耐冷性品种,同时寻求耐冷基因源,为寒地水稻耐冷育种提供耐冷亲本及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在七星科技园区进行,草甸白浆土,有机质37.1 g/kg,碱解氮120.1mg/kg,速效磷28.8 mg/kg,速效钾221.2 mg/kg,ph 值6.19。
地势平坦,多年老稻田。
1.2 试验材料试验设备为人工气候箱(室);参试品种(系)为空育131、龙粳20、垦粳1号、垦稻17、龙育03-1804。
1.3 试验方法1.3.1 芽期耐冷性。
芽期耐冷性是幼芽细胞维持生活的能力,从外观上表现为幼芽诱发绿苗的能力。
据报道,芽期耐冷性与孕穗期和开花期耐冷性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芽期耐冷性普遍应用于稻种资源的耐冷性鉴定。
水稻芽期和苗期耐冷性分级标准见表1。
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方法:将供试种子置于恒温箱内,45~50℃下处理48h,使种子充分干燥,以打破休眠。
每份材料挑选50粒饱满种子,用5% h2o2消毒5min后,置于垫滤纸的培养皿上浸种24h 后,在35℃的恒温箱内催芽。
将芽长催至5mm左右取出来放入固定温度5℃的人工气候箱内处理10d。
然后将培养皿置于温度高于20℃、有阳光的室内环境,使稻芽恢复正常生长。
水稻冷害烂秧特征和防御措施水稻冷害烂秧特征和防御措施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占据了我国农业总面积的1/5以上。
然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种环境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水稻冷害烂秧。
它不仅会使得水稻产量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对农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本文将从特征和防御措施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一下水稻冷害烂秧。
一、水稻冷害烂秧的特征1.烂秧叶子发黄。
在生长初期,水稻叶子会出现黄色现象。
这是由于寒冷天气导致水稻根系不能正常吸收养分所致。
2.秧苗矮弱。
冷害导致秧苗不能正常长高,叶片也变得很小。
这种情况下,秧苗非常容易死亡。
3.严重腐烂。
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水稻遭受到冷害,根部和茎部就会受到影响,引起腐烂。
腐烂会进一步影响水稻的生长,导致秧苗死亡。
4.水稻生长缓慢。
秧苗死亡,可能会引起生长缓慢。
当然,冷害烂秧也可以导致水稻生长细胞的形态结构改变,影响植物的生长。
二、防御措施1. 选择合适的品种。
为了防止冷害烂秧,农民应该选择早熟、耐寒性强的品种。
这样的品种可以在寒冷天气中生长良好,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生长。
2.合理施肥。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及时施肥也很重要。
主要肥料成分通常包括氮、磷和钾。
在寒冷天气中,可能会影响水稻的根部吸收养分,因此,农民需要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合理施肥。
3.使用微生物肥料。
喜热、喜湿、耐冷的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抗冻性,从而降低冷害烂秧的发生率。
4.其他防御措施。
农民需要及时修剪水稻,清除腐烂秧叶和其他过多的杂草,以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农民可在水稻床上覆盖肥料,使土壤保持湿润。
总的来说,冷害烂秧已经成为水稻生产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为了防止冷害烂秧的发生,农民需要及时选择适合的品种,合理施肥,使用微生物肥料等。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冷害烂秧,还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冷浸田低产原因和改良措施的研究摘要:冷浸田是低产水稻田的一种,本文通过对造成冷浸田低产的原因及进行分析,找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一是开沟排水、二是改善土壤、三是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四是注重平衡施肥,应多施磷、钾、锌肥。
我国低产水稻田分布广、面积大,对这类低产田进行改造将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国水稻生产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冷浸田、地产原因改良措施1引言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
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供求情况不仅关系到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会影响国际粮食的供求和价格状况。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粮食持续丰收,有力地保证了粮食供给,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这是一个基本情况。
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粮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人口在增加,粮食的消费在增加,这是刚性的。
二是受资源、气候、技术、效益等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大幅度提高粮食的产量难度非常大。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粮食产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
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所以,要想解决粮食产量问题首先要提高我国的耕地质量。
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水稻生产尤其重要,中国水稻面积3.8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3%,而且我国水稻生产在世界稻作中占有重要地位,1985年至1990年6年平均,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的23%,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但稻谷总产量却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6.8%。
居世界首位。
我国水稻田分为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三种。
其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占1/3。
低产田主要有涝洼地约400万公顷,盐碱地约40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670万公顷。
中低产田面积大,分布广。
高产地区水稻单产已经达到600kg以上,而低产田上的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还只有200~300kg,既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通过改良促进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水稻是一种起源于热带亚热带的喜温性作物,我国多数人口以稻米作为主粮,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1]。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侧,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其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810万亩,高档优质稻面积达到了240万亩[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常德市水稻生产已逐渐由追求产量开始向着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转变[3]。
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直接影响水稻植株的生存空间及群体分布,此阶段也是植株死亡率最高的阶段,而温度是影响水稻种子萌发重要的限制环境因子[4]。
低温胁迫是主要的胁迫因子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作物生产及发育均会受到低温限制,尤其是作物苗期对低温更为敏感,低温会对作物后期生长发育造成显著影响[5]。
低温冻害会对水稻播种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种子萌发不齐、结实率低下等问题,造成水稻的严重减产[6]。
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开始探究低温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刘颖等[7]以无刺红、以色列黄龙、黔蜜龙3个品种火龙果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比较低温(4℃)和常温条件下不同品种火龙果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发现低温对火龙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火龙果种子的萌发。
王晓龙等[8]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设置不同温度(4℃、4℃/18℃、18℃/25 ℃、25℃)处理,比较分析了7个苜蓿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根长的变化,鉴定了苜蓿种子萌发期耐寒性,发现低温下所有苜蓿材料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根长均呈下降趋势,萌发高峰期随温度降低而后延。
潘丽梅等[9]以不同温度处理桑寄生种子并进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发现桑寄生种子对低温敏感,低温胁迫下其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破坏。
其中,0℃为桑寄生种子最敏感的低温界限,0℃下放置12h和36h时各项指标变化最明显,低于0℃的条件已不利于桑寄生种子的萌发和保存。
阮先乐.基于GEO数据库分析水稻低温胁迫关键基因[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3):61-66.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4.03.009基于GEO数据库分析水稻低温胁迫关键基因阮先乐(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摘要:为了筛选水稻在低温胁迫下的关键基因,从GEO数据库下载水稻4个数据集中的70个样本。
利用在线分析程序GEO2R进行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分析,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对关键基因构建热图。
结果表明,获得共同差异表达基因51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个,下调表达基因50个。
上述基因的GO分析结果表明,其细胞组成主要集中在细胞、细胞要素和细胞器上;在分子功能上,上述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结合、催化活性上;在生物过程中,上述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生物调控上。
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
在构建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质网络中,有29个节点。
另外,得到10个关键基因、2个关键子网络。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稻低温胁迫关键基因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水稻低温育种。
关键词:水稻;GEO数据库;低温胁迫;共同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01;S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4)03-0061-06收稿日期:2023-04-10作者简介:阮先乐(1977—),男,河南淮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育种和生物信息学研究。
E-mail:ruanxianle@126.com。
水稻(OryzasativaL.)起源于热带与亚热带,是低温敏感型作物。
低温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也限制了水稻向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扩展[1]。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有24个国家约1500万hm2的水稻受到低温影响,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约700万hm2的土地由于受到低温影响而无法种植水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