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寒地水稻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议水稻遭受低温冷害的风险与防御措施摘要:低温冷害是水稻稻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由于气候差异较大,水稻种植方式多样,水稻冷害特征也存在差异。
本文分析了低温冷害的主要类型,并总结了其相应的科学防御措施。
关键词:水稻田区;低温冷害;预防措施引言水稻是师宗县主要的粮食种植,约占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
产量颇高,对全县的粮食总产至关重要。
冷害是威胁水稻产量的主要自然灾害,是限制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尽管师宗县每年不会大规模发生严重的冷害,但几年之内一旦有灾情,就会导致重大损失。
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大米作为主食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
因此,防止水稻冷害发生,确保水稻稳产高产,是师宗县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文简要介绍了冷害和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科学的预防措施,为水稻科学种植提供点点参考。
1水稻冷害类型及特征低温影响下农作物造成的生理障碍称为低温障碍,但并非所有的低温障碍都会产生冷害,只有可以降低产量的障碍才能称为冷害。
冷害的类型有很多,主要有障碍型冷害、延迟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三种。
1.1延迟型冷害延迟型冷害是在发育初期到成熟期,由于低温而导致生育期延迟,导致产量显着下降的一种灾害。
水稻受延迟型的冷害后,开花,授粉是正常的,但不能完全灌浆和正常成熟,导致水稻秕粒变多,大幅度减产。
1.2障碍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指的是在孕穗期或抽穗期由低温引起的冷害,从而导致空秕率的增高和产量的降低。
混合型冷害指的是同一年里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的发生,在生育的早期遭遇低温,延迟生育和抽穗,以及在孕穗,抽穗和开花期间的再次遭遇低温,会导致不育或一部分不育。
既一些花是不育并且延迟成熟的,同时形成了大量的空秕粒,导致产量大规模缩减。
1.3混合型冷害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不同,前者的主要特征是砒粒(也有空秕粒),通常表现为不育颗粒。
在低温入侵之前,障碍型的冷害的生育是正常的。
而在成熟期,有更多气温恢复正常的机会,即使在开花期遇到相同的低温,障碍型冷害造成的损害程度也要比延迟型冷害造成的损害程度小很多。
水稻受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方法在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受到低温冷害的危害也不同,苗期遇到低温冷害,秧苗素质低下,易得立枯和青枯病。
插秧期遇到低温冷害,延长返浆期,秧苗受害,甚至造成死苗,影响全苗。
分蘖期遇到低温冷害,影响有效分蘖,降低产量。
减数分裂期遇到低温冷害,轻者延迟抽穗开花时间,重者花粉发育受阻,小穗或小花败育。
开花期遇到低温冷害,影响授精结实,出现直脖现象,产量下降,质量不高,品质不佳。
水稻受低温冷害的防御方法有:一是选用抗低温冷害,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并做到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
二是抢前提早,培育忙秧,超稀植栽培。
三是防病灭虫,促进水稻良好发育。
四是加强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水,搞好除草,秋霜春防,促进早熟。
五是出现障碍型冷害时,采取深水护胎灌溉,这是防御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有效措施。
1。
水稻生产上的冷害及预防一、种类:1.根据低温使水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将水稻冷害划分为四类:①障碍型冷害:指低温对水稻植株或器官造成伤害或致死;②延缓型冷害:指低温使水稻植株发育迟缓,结实期处于低温环境而受害:③混合型冷害:指障碍型与延缓型冷害均发生:④稻瘟病型冷害:指因低温而导致稻瘟病发生严重危害。
2.按照低温冷害发生的时期可划分为:①芽期冷害:指从播种至第一完全叶期间受到低温侵袭,导致出芽时间延长或霉烂的一种冷害;②苗期冷害:是指从第一完全叶开始的整个营养生长期间受到低温侵袭,导致秧苗失绿、变僵、分蘖减少,秧苗枯萎甚至死苗的一种冷害:③孕穗期冷害:是指从水稻进入生殖生长到开始抽穗开花期间受到低温影响,导致花粉发育不正常,继而影响正常开花授粉,形成空枇粒的一种冷害:④开花期冷害:是指在水稻的开花期遇到低温.导致花萼不能正常裂开散粉.散落到雌蕊上的花粉不能正常地萌发授精,直接影响受精结实,产生空枇粒的一种冷害,由于这类冷害的发生时期与孕穗期冷害十分接近,生产实际中有时较难严格区分,常会称为孕穗开花期冷害:⑤灌浆期冷害:是指水稻授精以后遇到低温,抑制了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运输.进而导致稻谷的充实度变差,品质变劣的一种冷害。
二、预防措施:1.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避免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选用避冷、耐冷品种是全世界公认最有效的办法。
2.合理利用生产季节根据当地的积温情况,选用相对熟期的高抗逆品种,适时进行早播。
加强苗田管理,培育壮秧、适时早插。
3.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4.加强田间管理根据土壤情况,合理施用肥料,增大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使用量,严格控制氮、磷、钾的施入比例,适当提高磷、钾肥及微量元素施用量,改善体内磷素营养,促进氮肥的吸收.可提高抗逆性和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能力,加速糖分向根部运输,有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
钾肥能增强植株对各种不良条件的忍受能力,从而减少受害程度。
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及防御措施水稻冷害,是指水稻遭遇生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
根据受害时期的不同,可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
一、水稻冷害的类型和特征1、延迟型冷害水稻在营养生长期,有时也包括生殖生长期,在较长时间内遭遇较低温度的危害,削弱了稻株的生理活性,使生育拖后,抽穗开花延迟,不能充分灌浆成熟而导致显著减产。
也有前期气温正常,抽穗并末延迟,而后期由于异常低温导至延迟开花授粉灌浆成熟。
水稻遭遇延迟型冷害,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差,减产严重。
2、障碍型冷害水稻在生殖生长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的相对强的低温,使花器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出现大量的空壳,而严重减产。
根据遭受低温危害时期,又分为孕穗期冷害和抽穗开花期冷害,孕穗期气温低于17℃5~6天,就会造成大片颖花退化或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和卵细胞,造成大量空壳;抽穗开花期气温低于20℃就会发生大量颖壳不开,花药不裂,散不出花粉或花粉发芽率大幅度下降,因此不育,造成减产。
3、混合型冷害在同一年度中,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同时发生,生育初期遇低温延迟根茎叶分蘖的生长发育,延缓稻穗分化,延迟抽穗,影响产量。
孕穗,抽穗,开花期又遇低温会造成颖花不育或部分不育,延迟成熟,产生大量空秕籽粒。
二、低温冷害对水稻营养生理的影响1、低温削弱光合作用,主要是低温导致叶绿体中蛋白质变性,酶的活性降低,从而降低植株光合强度。
2、低温降低呼吸强度,呼吸作用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水稻在生育过程中,温度从适温每下降10℃,其呼吸强度要降低1.6~2.0倍。
3、低温对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低温使根的呼吸作用减弱,供给植物吸收矿质营养所需的能量就减少,导致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减弱,植株养份平衡受到破坏。
4、低温对养份运转的影响,低温不仅降低水稻植株光合强度,影响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且还妨碍光合产物和营养元素向生长器官运输,降低运转速度。
J I S H U T U I G U A N G技术推广■水稻种植中预防低温冷害的几种方法□王明秋水稻种植常常会受低温的危害与侵袭,水稻低温冷害是水稻生产中的 主要灾害之一,发生侵害时间间隔范 围大概在3至4年一次。
遭到侵害后,容易导致秧苗素质低下、生育期拖后、烂种和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严重影 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1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症状水稻受低温冷害影响后,光合作 用与呼吸作用受到抑制,能量转换与 代谢异常,一些秧苗全株叶色变黄、变 褐,也有部分叶片呈白色或黄白色,温 低于12!,会产生烂秧,降低 的,而此时稻穗对低温具有强烈的敏性,能 e 受低温,此会大大影响穗发育;期遭冷害时,危温15!至17!,此时会 受 ,影响 期 ,重下 ,水稻大 产。
2 低温冷害发生时期 温2.1期。
水稻期的苗与种后10 温显著相关,一般情况下,下限温在7至11.6! 。
2.2苗期。
水稻苗期的 性 :影响水稻的、、叶的生和分的,水稻 穗的 温是 种至 穗分 期,温 17 至 18!。
2.3 穗期。
水稻孕穗期主要影响水稻 ,温 种和的,温 也有 ,一下,冷性强的种在15至 17!,耐冷性的种是17至19!。
2.4 期。
此期温度是 [,影响水稻,穗、的中,若受到冷害侵袭,低临界温在17至18!,温降到17!下,35 至 40/。
3低温冷害的 「3.1 与种用。
p H值8.5 的,时 ,72时后 水,或把酸草碳装入丝袋,放新水时放在渠道或水口处,改善本田酸状。
时早育、早插。
农户要做好早、中、晚 种搭配,早育、早插,确保安全齐穗下在8月上旬前抽穗,提高种质量。
3.2 时移补苗。
但插秧阶段容易遇到的低温、缺水 ,造成返青推和烂秧、死苗,此,还要时移补苗,一在5月下旬至6月旬行,有利于早高产。
水混时,往往造缓苗慢、死苗、“脱裤”也 。
玉高温时(6月中下旬),水温 22!上,易发生红叶、赤枯病等病害,一定要配合喷施叶肥,进行洗碱。
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影响,水稻的生长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低温冷害就是其中一种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最大的气候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
一、低温冷害的类型低温冷害分为冷害和冻害两种,通常不同类型的低温冷害对水稻的伤害程度不同。
1. 冷害冷害一般指环境温度在0℃~10℃之间,对水稻的影响主要有两个:(1)生长迟缓。
水稻在低温环境下会减缓生长速度,导致植株长势不良,生长发育时间延长。
(2)光合作用受抑制。
低温会导致光合色素破坏,进而影响水稻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物产生养分和生长。
2. 冻害冻害一般指环境温度小于0℃,对水稻的影响更大:(1)负面影响生长。
低温环境会导致水稻生长迟缓,苗势不良,株高不长。
(2)伤害叶子及幼芽。
低温空气会导致水稻叶子失去原有的弹性和其它细胞结构,亦会引发叶边焦枯,叶子黄化,幼芽发育迟缓等问题。
二、防御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低温冷害,要有不同的防御措施。
下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防御措施:1. 提前播种若地区寒冷指数过大,需要提前进行播种。
水稻在春季处于生长期,但气温偏低,施肥也不宜过多。
若提前适量施肥,可以使水稻的营养易于浸润和吸收。
为了让土壤和气温适宜生长,有时还需要适当的覆盖地膜。
2. 水肥管理春季给予足够的水肥,可以帮助水稻受冻。
此外,冬季可采用集约化养殖的模式。
首先可以降低低温的影响,其次可以增加湿气,缓和土气,使其更加湿润。
3. 栽培方式对于低温地区的农民来说,选用抗冷、早熟的水稻品种至关重要。
以江浙地区经验为例,每年的2-3月,选用早熟的品种进行大量种植,这样能确保足够的收成。
此外,还可以采用密插、高干、套套等农艺措施,使水稻更加适应低温环境。
4. 建造双层遮阳布大棚厂房在低温天气来临之前,建造双层遮阳布大棚厂房,保证大棚内部温度不受外部温度影响,内部温度会比外部高约5℃~10℃左右,这就是可以让水稻丰收的关键。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水稻冷害烂秧概述•水稻冷害烂秧特征•冷害烂秧的防御措施•冷害烂秧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水稻冷害烂秧概述冷害烂秧定义•定义描述:冷害烂秧是指在水稻苗期,由于低温冷害导致秧苗生长受阻,进而引发烂秧的现象。
它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灾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是一种温度敏感作物,苗期对低温较为敏感。
当遇到持续低温天气时,秧苗生长点受到冻害,导致生长异常。
低温伤害冷害条件下的秧苗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如稻瘟病、纹枯病等,这些病害会进一步导致秧苗腐烂。
病害感染田间管理不当,如过度密植、湿度过大、施肥不当等,都会增加冷害烂秧发生的风险。
管理不当冷害烂秧发生的原因冷害烂秧导致秧苗死亡,有效分蘖减少,进而影响穗数和粒数,最终造成产量下降。
产量减少受冷害烂秧影响的水稻,其粒质可能变差,如粒度不整齐、米质疏松等,从而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
品质下降冷害烂秧发生后,为了弥补损失,农民往往会重新移栽秧苗,这样会导致生育期推迟,影响水稻的适时成熟和收获。
生长发育推迟冷害烂秧的发生给农民带来额外的育秧成本和补种费用,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经济损失冷害烂秧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水稻冷害烂秧特征冷害导致水稻叶片尖端出现枯黄,逐渐向叶片基部扩展。
叶尖枯黄斑驳叶斑叶片卷曲叶片表面出现不规则形状的黄色或褐色斑驳,严重时叶片枯死。
受到冷害的水稻叶片可能出现卷曲、皱缩的现象。
030201叶片症状冷害影响水稻根系的正常发育,导致根系短小、分枝少。
根系发育不良受害根部表面出现褐色或黑褐色,逐渐向上蔓延。
根部变褐严重冷害情况下,水稻根部可能发生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烂根现象根部症状株高降低受冷害影响,水稻株高可能降低,影响产量和品质。
分蘖减少冷害导致水稻分蘖数量减少,影响植株的茂盛程度。
抽穗延迟冷害可能导致水稻抽穗时间推迟,影响成熟期和产量。
生长发育受阻选用耐寒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耐寒性较强的水稻品种。
寒地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寒地水稻是指生长在寒冷地区的水稻品种,由于寒冷环境的影响,寒地水稻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寒地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寒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希望为相关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一、病害防治技术1.1 频繁更换品种由于寒地水稻长期在寒冷环境中生长,容易导致病原菌对种植的水稻品种产生抗性。
种植寒地水稻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适当调整水稻品种,频繁更换水稻品种,以减少病原菌的适应性,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1.2 种植密度管理适当的密度能够使水稻之间产生适当的距离,提高通风透光性,减少水稻之间的接触,降低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适当的密度管理也可以使水稻之间的竞争加剧,加快生长速度,增强水稻的免疫能力,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1.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治水稻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过量施肥会使水稻长势过旺,变得容易受病虫害侵袭;而缺少施肥又会导致水稻抗病能力下降,易感染病害。
合理施肥,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机,是防治水稻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1.4 病害防治药剂的合理使用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会使用农药来防治水稻病害,但是农药的滥用会导致农田环境污染和水稻产品安全隐患。
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根据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病害类型来选择合适的药剂,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进行施药,尽量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保障水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1 生态多样性调节生态多样性调节是指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持和调节生态平衡,降低虫害的发生。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在田间种植一些具有驱虫作用的作物,或者合理配置田间生态环境,提高田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害虫的繁殖和发生。
2.2 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田间管理是指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采取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来减少害虫的发生。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保持田间卫生,减少害虫的藏身地和繁殖环境,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
•引言•水稻冷害的类型•水稻冷害的症状及原因•水稻冷害的预防措施目•水稻冷害的补救措施•结论录引言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来源。
全球粮食供应的重要来源水稻生产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对于农村发展和国家经济有着重要的贡献。
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水稻生产的重要性在低温条件下,水稻的生长会受到抑制,甚至停止。
生长停止减产死亡如果低温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水稻结实不良,从而造成减产。
在极端低温条件下,水稻可能会死亡。
030201冷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水稻冷害的类型定义障碍型冷害是指在水稻生育过程中,遭遇短时间极端低温导致的水稻生理障碍,使水稻生殖生长过程中发生障碍,出现颖壳不育、空壳、瘪粒等问题,最终导致减产或绝产。
发生时间通常发生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此时水稻对温度最为敏感。
预防措施通过气象预报及时了解低温天气,在低温来临前采取灌水、熏烟等措施提高田间温度。
发生时间通常发生在水稻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定义延迟型冷害是指在水稻生育过程中,遭遇持续低温天气导致的水稻生长发育延迟,抽穗期推迟,灌浆期缩短,成熟期延迟,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预防措施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适时早播,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水稻的抗寒能力。
混合型冷害是指在水稻生育过程中,同时遭遇障碍型冷害和延迟型冷害,导致水稻生殖生长障碍和生长发育延迟,最终导致减产或绝产。
定义通常发生在水稻抽穗扬花期的持续低温天气。
发生时间同时采取障碍型冷害和延迟型冷害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适时早播、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土壤肥力等。
预防措施水稻冷害的症状及原因水稻障碍型冷害主要表现为结实率降低、产生空秕粒等,有时还伴有颖壳开裂、谷粒露白等现象。
这类冷害通常在抽穗前至抽穗后不久发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为严重。
障碍型冷害的原因障碍型冷害主要是由于极端低温天气引起的。
当气温低于17℃时,水稻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破坏,导致开花和结实不良,从而影响产量。
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通过对低温冷害这一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的气候因素与水稻产量减少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低温冷害造成减产的机理,提出应对低温冷害的措施。
关键词低温冷害;水稻产量;影响;应对措施繁峙县沿滹沱河流域两岸历来有种植水稻的习惯,到1995年前后年播种面积仍有800 hm2左右。
稻米以糯香著称,产品远销太原、大同等大中城市和周边市县。
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平均产量都在7 500 kg/hm2以上,居各种作物单产水平之首位。
近几年来,由于滹沱河流域缺水严重以及低温冷害这一制约水稻生长的自然灾害频发,使繁峙县水稻种植面积迅速缩减,到2005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已经不足66.67 hm2。
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一具有地理标志性作物,给繁峙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增加新的内容,从2010年开始笔者对低温冷害这一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的气候因素与水稻产量减少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低温冷害造成减产的机理,研究应对低温冷害的措施,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实践,初步掌握了应对和解决的方法,对克服和减轻因低温冷害而造成水稻产量的损失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1 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1.1 低温和由低温诱发的稻瘟病是水稻大减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低温冷害是繁峙县水稻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
近20年来,减产较重的冷害灾年就发生过4次,平均每4~5年1次,每遇1次冷害年,就要造成1次严重的经济损失,2011年尤其严重,全县水稻平均产量不足3 750 kg/hm2。
根据气象局的资料,2011年4月20日至9月23日≥10 ℃的积温为2 910 ℃,比历年平均值3 099 ℃低189 ℃。
据相关水稻栽培资料介绍,如果在水稻生长季节的4—9月,≥10 ℃的积温比正常年同期少100 ℃,就会形成冷害,水稻就会减产,而繁峙县2011年在水稻生长季节的减少积温远远超过100 ℃,因此减产十分严重。
由于低温的影响,不仅推后了育秧、插秧时间,缩短了生长时间,更为严重的是水稻的各种生理活性显著降低,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1]。
种子世界水稻属于感温植物,生长期间若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则会导致水稻出现生理损伤,延迟发育时间,发生生理障碍,降低产量与质量水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尤其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很容易导致水稻产生冷害问题,较常见返青分蘖期寒潮、灌浆成熟期寒潮等,种植人员应综合不同的症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最大程度的提升水稻种植产量水平,保证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
心怀家国情系三农水稻冷害诊断技术一是发芽期的冷害诊断,一般水稻正常发芽温度指标需达到10℃以上,此时水稻遭遇低温,会导致叶鞘无法伸展,向回勾曲,真叶变形,叶顶出现圆圈,叶鞘内包裹着叶尖,无法抽出。
二是苗期与分蘖期的冷害诊断,主要为延迟性的灾害,会延长水稻的生育期,苗期临界温度为13℃,分蘖期的临界温度为16-18℃,若无法满足水稻营养需求时,便会发生冷害。
三是营养生长期的冷害,特指播种至幼穗分化时期,此时低温将会导致抽穗期延长,气温平均降低10℃,抽穗期便会延迟1-2d。
四是孕穗期的冷害诊断,此时属于障碍性冷害,直接影响花粉母细胞的形成与分裂,导致无法形成花粉粒,造成减产。
此时临界温度为18℃,主要因为抽穗前9-11d遭遇低温环境,气温每降低10℃,结实率便会下降6%左右。
五是抽穗开花期的冷害诊断,当抽穗时期遭遇低温,则会导致水稻不抽穗,产生延迟性冷害,直接影响水稻的成熟度。
六是灌浆成熟期的冷害诊断,当8月份出现低温时,则会导致水稻延迟抽穗,无法完整成熟,瘪粒增多,影响水稻产量与质量水平。
1育秧期的寒潮烂秧症状一是烂种,未破胸或已破胸未发芽的稻种腐烂,主要因为种子质量较差,缺乏发芽力;或者在浸种时破坏种子;播种时深度较大等,种子泥土覆盖较厚等原因,一旦此时遭遇低温,种子活力下降,会直接冻伤种子,导致烂种。
二是烂芽,指的是播种至返青前水稻幼芽死亡,比如倒针烂芽,地面裸露种子,根尖被折断,无法扎进泥土,但芽鞘过长,倒扎进泥土中,一旦遇到低温环境,土壤缺氧,则会导致芽腐烂问题。
低温冷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黑龙江垦区属寒地稻作区,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一直是影响垦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垦区水稻生产要提质增效,就必须科学应对,积极防御,把低温冷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水稻低温冷害通常是指水稻遭遇到发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
2019年,对于垦区水稻生产来讲就是冷害年。
根据水稻植株的受害情况,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冷害。
1、延迟型冷害延迟型冷害是指在水稻生育期间,特别是营养生长期,遭遇较长时间低温度危害,使水稻出苗迟,分蘖晚,成熟迟,粒重降低导致减产。
其特点是稻粒浆不满,瘪粒多。
2、障碍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是指水稻生殖生长期,特别是对低温抵抗能力最弱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相对低温,使花期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形成大量空壳而严重减产。
障碍型冷害出现的机率较小,但一经出现则损失严重。
障碍型冷害出现时间是7月中旬,在孕穗期遇到低于幼穗发育的临界温度18℃。
其特点是花粉粒成熟度不好,不能授粉,形成空壳。
3、混合型冷害混合型冷害是指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在同一年度中发生。
生育初期遇低温延迟生育,孕穗、抽穗、开花期再遇低温,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既有部分颖花不育,又延迟成熟,发生大量秕籽粒。
二、低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水稻生产的影响1、低温对营养生长的影响水稻营养生长期遇低温将发生延迟型冷害。
主要使稻株的出叶速度减慢,株高、叶龄指数、总根数、根长和有效分蘖数降低,叶色变淡,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最高分蘖期延迟。
试验表明,营养生长期的温度制约抽穗期的早晚,抽穗的临界温度是17~18℃。
温度在临界点以下,每降低1℃,抽穗期延迟9~11天,低温延缓幼穗分化始期以至延迟抽穗,影响成熟和产量。
2、低温对生殖生长的影响此期如遇低温,主要影响水稻的正常抽穗、开花和成熟,是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关键期。
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作者:蒿万清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4期摘要:水稻低温冷害,通常指水稻遭遇生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
本文主要对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加以分析。
关键词:水稻;低温冷害;类型;防御1 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1.1 延迟型冷害这种类型冷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穗延迟:出穗开花期处于低温状态,灌浆受到障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另一种是出穗不延迟,而在成熟期遇到冷害,延迟成熟,产生大量的青米,降低成熟度和干粒重,影响山米率。
是否发生延迟型冷害,取决于6月份和8月份的月平均气温。
若6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8℃,8月份日平均气温低于19℃,此气温是发生延迟型冷害的临界气温。
1.1.1 延迟型冷害的主要特征:一是穗顶端的颖花可勉强授精结实,而下部颖花开花、授精、结实都受到障碍;二是穗部轻微下垂,但是接近收获期,水分少,穗部竖起来;三是生育不正常,茎秆、叶穗呈青色,最后变成青枯。
1.1.2 防御延迟型冷害的主要措施:一是常年促早熟,做到“秋霜春防”,提高成熟度,增加干粒重;二是选用抗逆性强的中、早熟高产优质品种。
三是采取大棚旱育、超稀植栽培模式或“三超”栽培模式,促进水稻根系良好发育;四是抢前抓早,早育苗,早插秧,早分蕖,促苗早生快发;五是加强管理,搞好除草、施肥、灌水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1.2 障碍性冷害主要指从幼穗形成期到抽穗开花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遇到短期的异常低温,使花器的分化受到破坏,花粉败育,造成空壳,在抽穗开花期遇到低温,颖花不开,花药不开裂,花粉不发芽,造成不结实,产量大大下降。
低温年常常发生这种冷害,一般在此期间日平均气温低于17℃,此气温是发生障碍型冷害的临界气温。
1.2.1 障碍型冷害的特征:一是穗顶端的不孕粒多,而穗基部结实多。
穗上部的小花易受低温的影响,穗基部颖花由于淹水而受到直接或间接的保护,不受低温影响,下部枝梗发育旺盛。
浅析寒地水稻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
作者:马国强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23期
水稻是喜温作物,对温度非常敏感,黑龙江垦区属寒地稻作区,平均每3~4 年就会遭遇1 次较大规模的冷害,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是一种气象灾害,影响垦区水稻生产的稳定性,也是影响垦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1水稻低温冷害的概念
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各生育期遭遇发育所需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温度影响,造成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生理障碍,低温冷害是寒地稻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低温常伴的寡照、连阴雨等主要起加重危害的作用,因此,低温是造成灾害的最重要因素,但当白日温度高足以补偿夜间低温时,就不会影响稻株结实。
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低温冷害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水稻轻则受害,引起种子发芽不良、烂秧、幼苗生长缓慢、不育、产量减少;重则坏死,还可造成稻瘟病、水稻鞘腐败病等的发生。
芽期、苗期、孕穗期和开花灌浆期是水稻生育期中最易受冷害影响的4个时期,其中孕穗期冷害与水稻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
2低温冷害类型对水稻的危害
根据低温冷害发生特点可将水稻冷害划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三种情况。
2.1延迟型冷害
寒地无霜期短,前期升温慢,后期降温快,水稻营养生长期,遭遇较长时间低温度冷害,导致各生产期顺延拖后,水稻出苗迟、秧苗质量降低、分蘖晚(一般推迟5 - 10d)、抽穗迟(晚抽穗7d左右)、开花迟,低温延缓幼穗分化始期以至延迟抽穗,年份积温不足,水稻不能充分灌浆和正常成熟,稻粒浆不满,瘪粒多、粒重降低而减产。
若水稻禾苗期受低温为害,则全株叶色转黄,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易烂秧。
播种过早或过晚,过早造成芽、苗受冻害、形成弱苗;过晚浪费积温,也会水稻导致生育期延后而影响产量。
2.2障碍型冷害
障碍型冷害是指在水稻生殖生长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相对低温的冷害,一经出现则损失严重,7月、8月份气温的高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到抽穗后的40天时间里,而垦区水稻障碍型冷害出现时间是7月中旬,恰是是水稻产量的最关键时间,此期是水稻生殖器官分化到抽穗、开花时期的生殖生长期,是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关键期,水稻孕穗期所需临界温度比营养养生长期要高,因而对低温反应异常敏感,高于营养生长期,低温容易
造成不孕,障碍型冷害发生低于幼穗发育的临界温度18℃,连续3天以上时,水稻茎叶尚无反映,花粉或幼穗却已受害,花期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花粉粒成熟度不好,不发育,不能授粉,造成颖花不育,颖壳不张开形成空壳,不育粒,水稻产生大量空秕粒而减产。
障碍型冷害直接破坏穗和花的发育,气温每降低1℃,结实率下降6.27%,是水稻形成籽粒中空减产的主要原因,一般年份水稻出现障碍型冷害的机率较小,但在东北这类冷害常发生。
2.3混合性低温冷害
延迟性冷害和障碍性冷害在同一年度同时发生即为混合性低温冷害,水稻生育初期遇低温延迟生育;孕穗、抽穗、开花期再遇低温,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延迟成熟,形成大量空秕粒而减产。
低温冷害在作物整个生长季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以混合型冷害对水稻的危害最大。
3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3.1选用抗冷水稻品种. 不同的水稻品种生理等特性不同,结实率高低、抗低温能力也有明显差异,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确保在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条件下能够安全成熟,抗逆性强、结实率高的品种为首选。
品种积温应比当地常年积温少100~150℃。
3.2适期播种、适时插秧、避开冷害。
根据品种特性和垦区的气温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期,避开低温冷害,确保水稻在安全齐穗期之前齐穗,安全成熟。
垦区95%以上都是机械插秧,插秧一定要适时,过早插秧,地温达不到,苗不长根,壮苗会变弱苗,地温达到12.5℃时插秧正适宜。
垦区插秧期在5月15日至25日期间,不要早于5月5日插秧。
3.3科学灌水,减缓冷害。
垦区种植的是感温性水稻品种,水稻关键期防御低温冷害要以水护苗,水的比热大,在遇低温冷害时,可以以水调温,提高田块的水温和地温,改善田间小气候,水稻对低温最敏感的减数分裂期,当预报有17℃以下低温时,深水灌溉防御障碍型冷害最有效的方法,灌15~20cm深水层,土温比不灌水的提高3~5℃,一般有水层保护的植株在恢复常温后都不会发生冷害症状,结实率提高5.4%~15.4%。
秧苗期若遇到低温,灌薄水就可以防御冷害。
3.4科学施肥促早发。
施肥过迟容易出现植株因抽穗延迟而发生冷害,为保证水稻秧苗健壮生长,预防冷害,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来确定肥量,N、P、K配合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搞秸秆还田。
一般氮、磷、钾比例为2∶1∶1,适当喷一些镁肥,低温冷害年份,应将施氮量减少20~30%,配施磷、钾和硅肥,可使稻株健壮,早生快发,抗逆性增强,提前成熟。
氮、磷、钾、硅可保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品质。
(作者单位:155800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五作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