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低温冷害温度是多少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水稻低温冷害风险评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气温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低温可能引起农作物的冷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水稻低温冷害愈发引人关注。
本文将主要探究水稻低温冷害的风险评估。
一、水稻低温冷害概述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对温度敏感,尤其是低温对水稻的冷害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造成渐冻病等严重后果。
低温冷害一般包括以下三种类型:①寒害:暂时性低温所引起的植物受冻现象,主要是由蔓延的低温环境引起的。
②冻害:非常低环境温度引起的直接伤害,常常会导致植物的弯曲、损坏和死亡。
③渐冻病:在长时间低温的环境下,植物不再生长,逐渐衰弱至最后死亡。
低温冷害一般会造成以下方面的影响:1.制约生长:中断幼苗的生长,延迟成熟期,影响产量和品质。
2.抑制物质代谢:低温会影响植物内部的物质代谢,降低产奶和糖的含量,降低水稻的生产力。
3.引发病害:低温环境也是病害的高危时期,特别是霜霉病、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率高。
4.影响水分平衡:低温会导致水分平衡失调,影响水稻吸收和利用水分的能力。
二、水稻低温冷害预警和评估方法在水稻低温冷害的防范措施中,预警和评估都是重要的一环,准确预警和综合评估水稻低温冷害的风险和程度,能够帮助农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损失。
目前进行水稻低温冷害预警和评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1.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模型,通过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预估近期水稻的状况。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实时过程预测,能够外推14天以上,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同时局部现象预测准确度较低。
2.观测记录技术观测记录技术,即对水稻低温冷害的生态环境、生物学事件、作物生长与开花、雌雄花比例、取样与分析等进行观测记录,根据成果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直观可见,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评估结果具有地域性。
3. 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依据多维度气象数据,结合物理生理模型、数学语言等工具从多层面观察气象变化的特征,进行预测评估。
水稻需要的气候条件【水稻的气候条件】水稻是温带、热带、亚热带都能种植的作物,但它的生长需要温暖的气候环境。
一般而言,适合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是:条件一:充足的降雨量。
水稻是需要充足的水份才能正常生长的,在种植期间,需要保证有足够的降雨量或水源灌溉,特别是成熟期需要减少浇水,控制土壤湿度。
条件二:高温多湿。
水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湿度为60%-80%。
当气温过高时,水稻生长不良,甚至导致死亡;湿度过低时,水稻的叶片容易干枯,影响其正常生长。
条件三:充足的光照。
水稻生长需要光合作用,也就是需要充足的光照,一般情况下,水稻生长的最适光照时间为12-14小时。
【气候条件对水稻的影响】气候条件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而言,气温过高或过低、降雨不足或过多、日照时间不足等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进而影响稻米产量。
影响一:高温影响稻米产量。
高温会导致水稻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减弱、茎秆细弱、根系浅表化,在成熟期易引起稻谷粒数减少、稻米不饱满等问题。
影响二:水分过量或不足会影响稻米产量。
土地过于湿润容易使土壤缺氧,造成根系抗旱能力减弱,严重者甚至导致水稻死亡;而土地过于干燥则会使水稻生长受阻,影响化学合成和输送,进而影响产量。
影响三:光照时间不足也会影响稻米产量。
长期缺光照容易使水稻生长慢、叶绿体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影响穗的形成,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水稻是一种需要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的作物,在种植前需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同时,加强管理措施,保证合理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IC S07.060 A 47备案号:DB32农作物冷害和冻害分级Classification of Chilling and Freezing Injury on Field Crops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苏省气象台、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起草人:高苹、吴洪颜、徐敏、张佩、魏翔年、王龙俊、于波、刘文菁。
农作物冷害和冻害分级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作物低温冷害和冻害的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主要农作物低温冷害和冻害的调查、统计、预警发布,以及影响和损失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2/T 1199-2008 气象灾害定义与分级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冷害 chilling injury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生育期,气温低于生长下限温度、高于0℃,引起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减产的低温灾害。
3.2冻害 frozen injury农作物在越冬期间,因0℃以下低温,引起植株体冰冻而丧失生理活力,甚至死亡的低温灾害。
3.3霜冻 frost injury农作物生长关键生育期,最低气温骤降至4℃以下,造成植株受害,甚至死亡的低温灾害。
3.4越冬期 period of overwinter冬季日平均气温在3℃以下,农作物缓慢生长甚至停止生长的时期。
3.5最大降温幅度 maximum temperature drop在每年秋季至翌年春季期间出现的降温过程中,最低气温的24小时最大降幅,取最大值。
4 冷害、冻害、霜冻等级指标4.1 等级划分主要农作物冷害、冻害、霜冻的等级共分为四级,各等级的判别指标按照本标准表1至表6中“致灾气象因子”确定。
浅谈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r及防御对策夏骥超;柴玉坤;郭令;王文娟【期刊名称】《黑龙江气象》【年(卷),期】2017(034)001【总页数】3页(P42-44)【作者】夏骥超;柴玉坤;郭令;王文娟【作者单位】通河县气象局,黑龙江通河 150900;通河县气象局,黑龙江通河150900;通河县气象局,黑龙江通河 150900;通河县气象局,黑龙江通河 150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水稻产量约占世界水稻产量的一半。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水稻产地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粳米产地之一,其水稻的品质在我国享有盛誉,在全国稻米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黑龙江省人口较少,人均稻谷生产产量却高居全国第三位,实际消费稻谷数量仅占生产总量的25%左右,商品率达到75%左右,属于典型的商品性生产。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冷害、洪涝和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对全国乃至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带来了明显且深远的影响,其中低温冷害对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尤为严重。
因此对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及其防御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水稻低温冷害的影响,对今后黑龙江省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黑龙江省,水稻产量是所有栽培的农作物中产量较高的。
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气候不断的变暖,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地域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黑龙江的地理位置,仍然属于寒冷地区,无霜期较为短暂,平均温度较低,即高温热害发生的频率较低,低温冷害发生频率较高。
热量不足导致黑龙江省水稻的生育期短,是限制其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黑龙江省南部与北部水稻种植区生育期差25 d左右,有效积温有400-500℃·d的差距。
水稻低温冷害,通常指水稻遭遇生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灾害。
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群发性,平均4-5 a中会有一年遭受低温冷害。
其中,历史上在1969,1972,1976,2002和2009年发生的5次严重低温冷害,每次均使黑龙江省水稻单产下降在30%以上,个别年份高达50%以上。
辽宁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规律及天气学成因作者:孙晓巍蒋大凯王明华王赛頔桑明刚师鸿儒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4期摘要利用辽宁省常规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1981—2010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500hPa高度场、850 hPa温度场、地面气压资料,依据辽宁省水稻各生长期低温冷害指标,从农作物秧苗期到分蘖成熟期,分析不同阶段低温冷害分布特征和致灾的天气学成因,总结低温冷害预报规律。
关键词水稻;低温冷害;分布特征;天气学分型;辽宁省中图分类号 S1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228-02Distribution of Rice Chilling Damages and Its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Liaoning ProvinceSUN Xiao-wei 1 JIANG Da-kai 1 WANG Ming-hua 1 WANG Sai-di 2 SANG Ming-gang 1 SHI Hong-ru 3(1Liaoning Provin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Shenyang Liaoning 110016; 2 Fushu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3 The Meteorological Centers of Northeast ATMB of CAAC)Abstract Used the temperature datas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and NCEP 500 hPa height field and 850 hPa temperature field and surface pressure data from 1981 to 2010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meteorological factors leading to disaster at different stages of rice growing on the basis of growth indicators of rice.At the end,summarized the law of forecasting the rice chilling damages.Key words rice;chilling damage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circulation type in meteorology;Liaoning Province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粮食作物的1/3以上,产量占40%以上,是我国近2/3人口的主食,也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2004—2007年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辽宁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水稻可以在海拔多少米生长,附种植方法水稻可在低至海平面以下的沿海潮田、高至海拔达到2600米以上的云贵高原地区生长。
1、水稻喜高温,其发芽最低温度为10-12°C 左右,发芽适温为28-32°C左右,进入分蘖期后要确保日均温度达到20°C以上,否则枝梗和颖花的分化时间会延长。
2、水稻喜湿润,全生长季的需水量为700-1200毫米左右,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7%时,植株的光合效率会降低。
一、水稻可以在海拔多少米生长水稻可种植在低至海平面以下的东南沿海潮田,高至海拔超过2600米的云贵高原。
水稻的生长习性如下:1、喜高温(1)水稻幼苗的发芽最低温度为10-12°C左右,适宜温度为28-32°C左右。
(2)进入分蘖期后,需确保日均温度超过20°C,稻穗分化时温度应处于30°C左右,若气温较低,则会延长枝梗和颖花的分化时间。
2、喜湿润(1)水稻在全生长季的需水量为700-1200毫米左右,若土壤的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7%,则植株的光合效率会减弱。
(2)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50-60%时,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较旺盛。
3、喜短日照(1)水稻对光照条件的要求较严格,适合生长在短日照的环境中。
(2)水稻单叶饱和光强通常为3-5万勒克斯左右,群体的光饱和点会随面积指数增大而提高,分蘖期最高光照强度为6万勒克斯。
4、适应性较强水稻对地形、土壤、海拔、气候等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其分布范围从南到北跨越了5个温度带,即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二、水稻的种植方法1、整地(1)种植前要趁早进行翻耕,翻耕时要施入底肥,每公顷稻田通常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500公斤+碳铵450公斤+高效复合肥225公斤。
(2)整平稻田,将高低落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
每隔3米左右开挖1条畦沟,这样有利于进行施肥、喷药等工作。
(3)开好横沟、竖沟、围沟,确保“三沟”相通。
什么气候适合水稻1、适合水稻生长的气候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
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
抽穗适温25~35℃。
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
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
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
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kg。
2、什么气候类型适合种水稻水稻顾名思义就是要生在在水多的田地而且热量要充足比如南亚东南亚和我国南方这些地方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都是降水量和热量足的地方当然对植物来说土壤还要肥沃3、气候与人类活动水稻主要适宜在什么气候条件下种植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
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
抽穗适温25~35℃。
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
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
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
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呼玛。
但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台湾、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
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4、适合种植水稻的气候是?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
幼苗发芽最低温回度10~12℃,最适28~32℃。
分蘖期答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
丹寨县水稻坐蔸枯心等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李炳荣;杨玉江;雷云龙;潘大双;刘安【摘要】为提高丹寨县水稻产量,分析了丹寨县水稻坐蔸类型、发病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56-57)【关键词】水稻;病害;原因;防治措施【作者】李炳荣;杨玉江;雷云龙;潘大双;刘安【作者单位】丹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丹寨 557500;丹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丹寨 557500;丹寨县土肥站,贵州丹寨 557500;丹寨县种子站,贵州丹寨557500;丹寨县排调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丹寨 557503【正文语种】中文丹寨县年平均降水量1259.7~1508.4mm,为贵州省多雨县份之一,但降水时空分配不均。
全县水稻常年栽插0.59万hm2,总产量3.47万t,是丹寨县重要的粮食作物。
由于农民的水稻种植技术水平不一,水稻坐蔸、烂根、枯心现象常发生,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每年打田栽秧季节,遇到持续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水稻易发生坐蔸、烂根、枯心,发生面积大,防治难度较高,导致水稻减产。
因此,为了搞好全县水稻生产,提高品质和产量,根据近几年对水稻坐蔸、烂根、枯心等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原因调查,应用最好的防治技术方法,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选好良种、旱育秧、平衡施肥、精准管理等新技术),能实现水稻增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丹寨县水稻坐蔸、枯叶、烂根、枯心等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且发病面积较大。
据2012年-2015年的调查数据分析,一是病害发生面积逐年增加。
全县每年发生面积在30 hm2以上,2014年病害发生面积达200多hm2,病害比较严重的面积100多hm2;二是病害主要发生品种,品种主要有本地糯稻、Y两优6号、滇屯502等。
水稻坐蔸、枯心、枯叶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生理病害,一般发生在移栽后返青期、分蘖期,尤其在分蘖盛期发生较重。
主要发生原因为移栽后遇到低温、寒潮、暴雨等不良天气,加之部分农民下雨抢水或抢时间犁田栽秧,现犁现栽的不良插栽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病害的发生。
水稻的一生和温度栽培水稻主要分为粳稻和籼稻,我国长江以北主要栽培粳稻,以南主要栽培籼稻。
粳稻,一般茎杆较矮,叶子较窄,深绿色,米粒短而粗,其米粒不粘。
粳稻籽粒阔而短,较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籽粒强度大,不易落粒,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饭胀性较小,热饭浓香,冷饭生硬。
籼稻的性状比较接近于其祖先野生稻,所以有学者认为籼稻为基本型,粳稻为变异型。
籼稻适宜于在低纬度、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谷粒易脱落,较耐湿、耐热、耐强光,但不耐寒;粳稻则较适于高纬度或低纬度的高海拔种植,较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温。
我国90%的水稻面积是籼稻,糯稻只占全部水稻面积的10%左右。
糯稻是由籼稻发生单基因突变而来,并且仅在谷粒的质地、粘度上有所差异。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
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1、幼苗期:秧田期2、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3、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4、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
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
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
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29962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6%,稻谷产量18791万吨,占粮食产量的40.7%。
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古老的国家,稻作历史约有七千年,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一、水稻的分区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
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①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4500 -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 ℃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④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Ⅰ.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
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包括194 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
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Ⅰ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
年≥10 ℃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
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毫米。
籼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天。
水稻低温冷害温度是多少
水稻低温冷害,通常指水稻遭遇生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
低温冷害是寒地稻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一般发生于两个时期:一是4-5月份育苗期出现的冻害,既幼苗青枯。
二是本田期由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造成的“秃尖”、“瘪粒”,甚至不抽穗等。
那么水稻低温冷害温度是多少?
水稻产生障碍型冷害,穗子是低温的敏感部位,其中花药是直接感受低温影响结实的器官,在一个穗上对低温反映也不同。
障碍型冷害的敏感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初期,从水稻生育进程来看,减数分裂期与小孢子形成初期相距只有1天左右。
生产上引起孕穗期不受精的短期低温处理的临界温度有下述3种情况:发生不受精的起始温度在18-20℃;发生障碍型冷害的危险温度是15-17℃;完成不受精的临界温度是10-12℃。
在田间昼温高,夜温低,昼夜变温与稳定低温引起的不实率有差异,当白天温度高足以补偿夜间低温时,就不会影响结实。
在水稻生育过程中,遇到适温以下的低温条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异常。
试验证明:低温影响净同化率,根际温度低于16℃,净同化率减少。
在新的冷害机理认为,低温引起生物膜相变以后,生物膜损坏,引致代谢系乱,造成伤害。
有专家认为,低温使喜温作物生物膜发生相变,这是水稻对零上低温的初始反应,也是冷害的始因。
由于膜的类脂类物质凝固,膜质由液
晶态变为凝胶态。
膜质中脂肪酸的碳氢链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使生物膜厚度及外型改变,由于膜的收缩,膜面产生孔道,出现龟裂。
生物膜透性增加使细胞人溶质外渗,呼吸减弱,细胞里的无氧呼吸积累乙醛、乙醇等有毒物质,致细胞受到伤害,作物生长受抑。
低温持续时间短或强度不大,这种过程还是可逆的。
温度回升转为正常后,膜相又转为液晶态,作物代谢恢复正常。
如低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细胞膜降解为不可逆状态,引致细胞和组织死亡。
造成植株萎蔫或枯死。
我国东北稻作区、华北稻作区、西北稻作区、华中稻作区、华南稻作区、西南稻作区所处地理位置南北横跨31个纬度,高低相差2700m,生长季节长短悬殊,光、温、水等生态条件各异,形成各自的稻作制度、品种类型和种植方式,各地冷害发生频率、类型、受害程度不同。
想要知道冷害有哪些危害请到来进行了解,每期都会为大家介绍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让大家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