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浆知识

玉米浆知识

玉米浆知识
玉米浆知识

是制玉米淀粉的副产物。制造玉米淀粉须将玉米粒先用亚硫酸浸泡,浸泡液浓缩即制成黄褐色的液体,叫玉米浆。玉米浆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蛋白、生长素和一些前体物质,含大约40%~50%固体物质。在玉米浸泡过程中若长有乳酸菌和酵母菌,则提高玉米浆的质量;若长有腐败性细菌则降低玉米浆的质量。玉米浆是微生物生长很普遍应用的有机氮源,它还能促进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1.清理

清理玉米中含有各种尘芥、有机和无机杂质。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对玉米中存在的杂质必须进行清理。清理玉米的方法,主要采用筛选、风选等。清理设备有振动筛、比重去石机、永磁滚筒和洗麦机等。

振动筛是用来清除玉米中的大、中、小杂物。筛孔配备,第一层筛面用直径17~20毫米圆孔,第二层筛面直径12~15毫米圆孔,除去大、中杂,第三层筛面选用直径2毫米圆孔除去小杂。

比重去石机是用来除去玉米中的并肩石。由于玉米粒度较大,粒型扁平,比重也较大等特点,在操作时应将风量适当增大,风速适当提高,穿过鱼鳞孔的风速为14米/秒左右。鱼鳞孔的凸起高度也应适当增至2毫米,操作时应注意鱼鳞筛面上物料的运动状态,调节风量,并定时检查排石口的排石情况。

永磁滚筒是用来清除玉米中的磁性金属杂质,应安置在玉米地入破碎机前面,防止金属杂质进入破碎机内。

洗麦机可以清理玉米中的泥土、灰尘。经过清理后玉米的灰分可降低0.02~0.6%。

2.浸泡

玉米浸泡方法目前普遍采用金属罐几只或几十只用管道连接组合起来,用水泵使浸泡水在各罐之间循环流动,逆流浸泡。

在浸泡水中溶加浸泡剂经试用的结果表明,石灰水、氢氧化钠和亚硫酸氢钠都不及二氧化硫效果好,二氧化硫的含量不宜太高。因为含二氧化硫的浸泡水对蛋白质网的分散作用是随着二氧化硫含量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硫浓度为0.2%时,蛋白质网分散作用适当,淀粉较易分离;而浓度在0.1%时,不能发生足够的分散作用,淀粉分离困难。一般最高不超过0.4%,因为二氧化硫的浓度过高,酸性过大,对玉米浸泡并没有多大好处,相反地会抑制乳酸发酵和降低淀粉粘度。

浸泡温度对二氧化硫的浸泡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提高浸泡水温度,能够促进二氧化硫的浸泡作用。但温度过高,会使淀粉糊化,造成不良后果。一般以50~55℃为宜,不致于使淀粉颗粒产生糊化现象。

浸泡时间对浸泡作用亦有密切的关系。在浸泡过程中,浸泡水不是从玉米颗粒的表皮各部分渗透到内部组织,而是从颗粒底部根幅处的疏松组织进入颗粒,通过麸皮底层的多孔性组织渗透到颗粒内部,所以必须保证足够的浸泡时间。玉米在50℃浸泡4小时后,胚芽部分吸收水分达到最高值,8小时后,胚体部分也吸收水分达最高值。这个时候玉米颗粒变软,经过粗碎,胚芽和麸皮可以分离开。但蛋白质网尚未被分散和破坏,淀粉颗粒还不能游离出来。若继续浸泡,能使蛋白质网分散。浸泡约24小时后,软胚体的蛋白质网基本上分散,约36小时后,硬胚体的蛋白质网也分散。因为蛋白质网的分散过程是先膨胀,后转变成细小的球形蛋白质颗粒,最后网状组织破坏。所以要使蛋白质网完全分散,需要48小时以上的浸泡时间。

各地工厂的玉米浸泡条件不完全相同。一般操作条件如下:浸泡水的二氧化硫浓度为0.15~0.2%,pH值为3.5。在浸泡过程中,二氧化硫被玉米吸收,浓度逐渐降低,最的放出的浸泡水内含二氧化硫的浓度约为0.01~0.02%,pH值为3.9~4.1;浸泡水温度为50~55℃;浸泡时间为40~60小时。浸泡条件应根据玉米的品质决定。通常是贮存较久的老玉米含水分低和硬质玉米都需要较强的浸泡条件,即要求较高的二氧化硫浓度、温度和较长的浸泡时间。

玉米经过浸泡以后,含水分应达40%以上。

3.玉米粗碎

粗碎的目的主要是将浸泡后的玉米破成10块以上的小块,以便分离胚芽。

玉米粗碎大都采用盘式破碎机。粗碎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把玉米破碎到4~6块,进行胚芽分离;第二次再破碎到10块以上,使胚芽全部脱落,进行第二次胚芽分离。

4.胚芽分离

目前国内胚芽分离主要是使用胚芽分离槽。优点是操作比较稳定,缺点是占地面积大,耗用钢材多,分离效率低,一般不超过85%。

国内外还有采用旋液分离器的玉米淀粉厂。这种分离器由尼龙制成,用12只分离器集中放在一个架子上,总长度不超过1米,占地面积小,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可达95%以上。

5.玉米磨碎

经过分离胚芽后的玉米碎块和部分淀粉的混合物,为了提取淀粉,必须进行磨碎,破坏玉米细胞细胞,游离淀粉颗粒,使纤维和麸皮分开。

磨碎作业的好坏,对淀粉的提取影响很大。磨得太粗,淀粉不能充分游离出来,因被粗细渣带走,影响淀粉出度。太细,纤维分离不好,影响淀粉质量。

为了有效地进行玉米磨碎,通常采用二次磨碎。第一次用锤碎机进行磨碎,经筛分淀粉乳后;第二次用砂盘淀粉磨进行磨碎。有的用万能磨碎机作第一次磨碎,经筛分淀粉乳后,再用石磨进行第二次磨碎。

根据各地生产实践证明:金刚砂磨较石磨好,硬度高,磨纹不易磨损,磨面不需经常维修,磨碎效率也高。现已逐步以金刚砂磨代替石磨。

6.淀粉筛分

玉米碎块经过磨碎后,得到玉米糊,可以采用筛分的方法将淀粉和粗细渣分开。常用的筛分设备有六角筛、平摇筛、曲筛和离心筛等。

筛分淀粉的筛孔应根据筛分设备的种类和淀粉质量要求决定。六角筛清洗粗渣筛孔直径为0.6毫米,细渣

筛孔直径为0.12毫米,平摇筛筛分粗渣筛孔用7××号双料尼龙,筛分细渣筛孔用12××号双料尼龙,曲筛清洗粗、细渣使用六级的120°曲筛,筛长1.6米,第一级曲筛的筛缝宽0.05毫米,其余各级筛缝宽0.075毫米;离心筛的转子筛板筛孔为2×0.24毫米。一般是用四级连续操作。

筛分粗、细渣需要清水量,按100公斤干物质计算,筛分粗渣需230~250升,细渣需10~130升,水温为45~55℃,含有0.05%二氧化硫,pH约为4.3~4.5为宜。

7.蛋白质分离和淀粉清洗

分离粗、细渣后的淀粉乳浓度为6~8波美度,含干物质约11~14%。这里的淀粉化学组成分析如下表:

成分含量(%) 成分含量(%)

淀粉88~92 水溶性物质2.5~4.5

蛋白质6~10 二氧化硫0.035~0.045

脂肪0.5~10 细渣0.05~0.1克/升

灰分0.2~0.4

从上表可以看出,淀粉乳中干物质除了淀粉以外,主要是蛋白质和水溶性物质,所以必须进行蛋白质分离和淀粉清洗。

分离蛋白质一般采用流槽分离,因占地大,分离效率低,现在逐步改用离心机分离。但要求淀粉乳中含渣子要少,防止碟片内喷嘴堵塞,造成机械振动。

分离蛋白质后的粗制淀粉乳必需进行清洗。淀粉清洗大都在清洗池内进行,但清洗时间长,淀粉损失大。现代玉米淀粉厂淀粉清洗采用旋液分离器进行清洗,一般用9~14级旋液分离器处理。根据测定,从离心机出来的淀粉乳蛋白质含量不超过2.5%,经过9级旋液分离器处理,成品淀粉中蛋白质含量可降至0.35%。

8.离心分离和干燥

从旋液分离器出来的淀粉乳含水分78%,如果淀粉车间与淀粉糖车间结合在一起,就可直接送至淀粉糖车间使用。不必进行淀粉乳脱水和干燥处理。但是从清洗桶得到的淀粉乳含水分离,必须进行脱水处理。

把淀粉乳送入离心分离机进行脱水,可得含水分为45%的湿淀粉,这种湿淀粉也可以作为成品出厂。为了便于运输和贮藏,最好进行干燥处理,将淀粉含水分降低至12%的平衡水分。然后作为成品干淀粉出厂。

为了保证成品细度均匀,有时还要进行成品整理。先经筛分处理,筛出规定细度的淀粉,筛上物送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然后再行筛分,使产品全部达到规定的细度。

9.副产品加工

在生产玉米淀粉过程中,可以得到玉米浆、胚芽、渣子和蛋白质水等中间产品,如果进行加工,均能作为副产品利用。玉米主要副产品加工方法如下:

(1)玉米浆:用二氧化硫溶液逆流浸泡玉米,最后泵出浸泡水含干物质6~7%,可以采用三效真空蒸发,将它浓缩到含干物质50%的浓液,称为玉米浆。根据玉米浆化学成分测定结果如下:

水分48~50% 还原糖5.5%以上含氨量3.6%以上

无机物10%以上氨氮0.9%以上乳酸9~12%以上

玉米浆除了可作为培养酵母和抗菌素营养料和制造菲门和肌醇的原料外,与回收的玉米蛋白质和粗、细渣混合后,也是很好的动物饲料。

(2)玉米胚芽:从筛分工段清洗过的胚芽含水分约50~60%,可用滚筒干燥机或沸腾机将它干燥至水分含量达4%。通常采用三级干燥,第一级干燥到胚芽含水分约35%;第二级为10%;第三级达到胚芽规定的水分含量。

干燥后的胚芽含有45~50%的油分。它比大豆的含油量高(大豆含油量约为20%),所以它是很好的油料。经榨油机榨得的粗玉米油呈黄色,含游离脂肪酸,再经精炼处理,得精炼玉米油可以食用,油饼可作饲料。

(3)蛋白质水:从流槽、碟式分离机或旋液分离器得到的蛋白质水,又称为麸质水或黄浆水。蛋白质水的浓度低,但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过滤性差,所以不能直接用过滤方法回收其中悬浮的蛋白质类物质。通常采用在沉淀池内间歇沉淀或用浓缩离心机分离。浓缩后的蛋白质与细渣混合,进行过滤、干燥、粉碎和筛分,得到含水分10~12%的蛋白质粉,也称为谷朊粉,含蛋白质在40%以上,可供配制饲料的原料。

(4)渣子和玉米浆的干燥:从筛分设备筛上物得到的粗细渣子含水分约在85%以上,先经压榨机脱水,使水分含量降低到55~70%,再与玉米浆混合。由于玉米浆的酸度较高,所以在与渣子混合前先用石灰中和玉米浆的酸度,然后混合、干燥到含水量为12%以下。它的化学成分如下:

水分11~13% 粗脂肪2%以下粗蛋白质18%以下

粗纤维9%以下灰分8%以下可溶性蛋白50%以上

摘要:玉米是大宗谷物中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的品种,其加工空间大,产业链长,具备多次加工增值的潜力,被誉为:“软黄金”,文章从普通玉米、专用玉米两个方面阐明了玉米开发利用及玉米的综合利用途径。

关键词:综合利用玉米加工品深加工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玉米产量为1.3亿吨左右,紧随美国其后,位居世界第二。玉米的种类较多,但主要有两类:一类为专用玉米,如糯玉米、高直链淀粉型、爆炸型、甜质型、高赖氨酸型、高油型。另一类为普通玉米,它的营养成分都很丰富,例如马齿型玉米,每100克干玉米中,含淀粉71.8克,含脂肪4.6克,含灰分1.4克,含可溶性多糖2克,含纤维素2.9克。目前,主要用作提取淀粉的玉米有马齿型和半马齿型黄玉米,我国平均每年产玉米淀粉320吨,占玉米生产的80%,但用作特殊工艺原料的玉米,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

1.普通玉米的开发利用

1.1玉米淀粉

玉米淀粉的提取,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将玉米籽粒的各个化学成分进行有效分离,湿磨

是目前玉米淀粉生产的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玉米籽粒硬度较大,因此首先要将其浸泡软化,

,利用它的性质,破坏包裹在淀粉表面的蛋白质以便于以后磨碎,并且在中间还要添加SO

2

网膜。然后通过一系列工艺过程,实现胚芽、纤维、麸质等的分离,最后剩下玉米淀粉,但由于湿淀粉不耐贮存,易变质,因此还必须利用一些方法迅速干燥,主要的脱水方式有:机械脱水、加热脱水、冷冻脱水。玉米淀粉经深加工后可得到许多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1.1.1淀粉糖。淀粉糖在制药、饮料、食品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主要有:全糖、低聚糖、结晶葡萄糖、果葡糖浆、食用葡萄糖浆、麦芽糖、麦芽糊精等产品。

1.1.2淀粉化学加工制品。主要有两种产品:变性淀粉和玉米淀粉塑料以及高吸水树脂。其中变性淀粉是玉米淀粉深加工的最新动向和最具潜力的产品,而玉米淀粉塑料和高吸水树脂是国内正在开发和研究的新产品。

1.1.3食用糖醇的生产。它是淀粉氢化的产物,具有代表性的产物有:山梨醇和麦芽糖醇,

、油漆、牙膏。

他们进一步加工的产物有: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V

C

1.1.4淀粉发酵制品。如酒精、柠檬酸、酶制剂、赖氨酸、黄原胶、味精等各种产品。其中用于酒精生产的淀粉最多。它主要是用淀粉糖化和葡萄糖三羧酸循环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玉米酒精糟液残留,这些糟液用途又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1.1.4.1 生产沼气。糟液继续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提供一定数量的能源。

1.1.4.2用作饲料酵母培养基。它可有效改善饲料的质地、色泽、促进牲畜的消化吸收。1.1.4.3用作酱油生产。

1.1.5用作人造肉生产。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加入一种霉菌,加入肉味剂发酵制成,这种人造肉营养丰富,易消化。

1.1.6用于人造鸡蛋生产。以玉米淀粉、牛奶、维生素、各种盐、矿物质加工而成,非常适宜老年人和心血管病人食用。

1.2副产品再次利用

由上面的工艺可知,玉米淀粉的生产只利用了籽粒的49%,因此可以说,利用率较低,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成本降到最低度,收益争取达到更高,就必须解决综合利用这一难题,据调查统计,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途径:

1.2.1玉米浸泡液的利用。由于玉米籽粒中的大部分可溶性成分在浸泡工序中都溶解于浸泡液中,一般浸泡液中含干物质 6.7%,其中包括:可溶性多糖、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肌醇磷酸等。

1.2.1.1从浸泡液中可提取植酸。在浸泡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石灰和NaOH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植酸沉淀,通过过滤提取沉淀物再精制即可得到植酸。

1.2.1.2利用浸泡液制取玉米浆。玉米浆为棕褐色、黏稠状液体,将浸泡液通过双效或三效蒸发器进行处理即可制得玉米浆,玉米浆既可以用作饲料,又可用作抗生素的提取。

1.2.2蛋白粉的利用。利用从淀粉乳中分离蛋白质时得到的黄浆水可生产出蛋白粉,玉米蛋白粉可当作饲料,也可用作其他用途,主要有:提取醇溶蛋白、提取玉米黄色素、提取氨基酸、用玉米蛋白粉制食品。

1.2.3玉米皮渣的利用。利用玉米渣的主要途径是作饲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直接利用湿皮渣作饲料、干燥后生产配合饲料、利用玉米皮渣制饲料酵母。

1.2.4玉米淀粉副产品深加工的产品除以上几种外,还有食用氢化油、玉米蛋白酱、糖醋等。

1.3.玉米食品加工

由于玉米含有特殊抗癌因籽→谷胱甘肽以及丰富的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等,因此利用现代食品工程技术生产多种多样的玉米食品显得尤为重要,展示了广阔的开发前景。

1.3.1玉米薄片方便粥的加工。利用挤压技术使玉米产生一系列质构变化,并使其糊化,这样能赋予产品特殊的香味,并且在挤压膨化基础上进行粉碎造粒,压制成片,可制成复水性极好的玉米薄片粥,用水浸泡即可得到现成的玉米粥。

1.3.2玉米方便面的加工。采用湿法磨粉与挤压自熟的有效配合,可直接生产碗装或袋装的不需要油炸的玉米方便面,产品复水性好,口感好,面条韧滑且带有玉米特殊的口味,是极其市场潜力的方便食品。

1.3.3玉米饮料加工。玉米胚是玉米中营养价值最好的部分,集中了84%的脂肪,83%的矿物质,22%的蛋白质和65%的低聚糖,以玉米胚为原料加工的玉米饮料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特殊玉米清香口味,它的加工工艺流程为:

玉米胚→浸泡→磨浆→胶磨→调配→均质→脱气→灌装→杀菌

1.3.4玉米酿制啤酒。用玉米来代替大麦酿酒,其品质与11度大麦相当,并且成本低廉。

1.3.5玉米提取红色素。提取到的色素主要用于食品的上色,作为天然着色剂使用。

2.各种专用玉米的开发

2.1甜玉米的加工。甜玉米的加工主要有2种途径:嫩穗加工、切粒加工。目前对甜玉米的加工利用主要有:

2.1.1真空软包装整穗甜玉米加工。采用PA/CPP复合蒸煮袋生产真空软包装整穗甜玉米。

2.1.2甜玉米羹罐头加工。利用以下工艺可生产玉米罐头:

剥皮去须→洗净→切粒磨浆→再去须→调配加热→混合搅拌→装罐密封→杀菌、冷却→成品2.1.3甜玉米粒罐头加工。将果粒切成近乎球形,加入一定数量甜味液,然后杀菌,装罐、密封,它能保持与新鲜玉米相近形态和风味。

2.1.4速冻甜玉米粒和甜玉米穗。

2.2爆炸型玉米的加工。爆炸型玉米在加热时可自动爆炸,爆炸性一米花开头如同雪花一样,无渣,遇液体极易溶解,是一种高纤维、低热量的休闲食品。

2.3糯玉米的加工。糯玉米的加工利用同甜玉米一样即可整穗加工利用,也适用于切粒后加工食用。

2.3.1糯玉米罐头生产。

2.3.2糯玉米黄酒的生产。这种黄酒具有很高保健价值。

2.4赖氨酸玉米的加工。主要用于玉米食品的加工,弥补了普通玉米的营养缺陷,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好的助长作用,主要产品有:

2.4.1玉米片。它可以像虾一样经过油炸,作为零食。

2.4.2玉米米。它是以去胚、去皮的细米面为原料膨化而成的人造米。

2.5高油玉米的加工。由于它含油量比一般玉米高8。2%以上,且含有61。9%的亚油酸,对消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一部分疾病有良好疗效,因此国际上称之为保健油。

2.6玉米茶。用玉米笋下脚料玉米花柱制成,以速溶茶叶袋包装,该茶可利尿,消肿。

2.7黑玉米的加工。

2.7.1可制成各种风味罐头。

2.7.2黑玉米的轴、须、根、叶、粒都是常用中药。如玉米籽粒可调中开胃,益肺宁心。玉米须有健胃利尿之功效。

2.7.3可制成黑玉米保健粉。它的主要特点为:蛋白质含量高,被称为“黑色蛋白营养粉”,

含硒量高,被称为“富硒营养粉”,它还可进一步被加工制成“黑玉米糕点”、“黑玉米面包”、“黑玉米米”。

2.7.4黑玉米保健醋。通过微生物作用进行糖化、液化、醋化等一系列工艺,最终得到富含多种营养成份的保健醋。

玉米淀粉基本知识

淀粉基本知识 1、淀粉合成、结构、成份 淀粉是纯碳水化合物,分子式可简写为(C6H10O5)n 淀粉颗粒按结构可分为: 支链淀粉:70~80% 支杈状结构粘性分子量32000~16000 直链淀粉:20~30% 直链状结构易和有机物或碘生成化合物,10~100万。 2、物理性质 ①外观:白色粉末(或微带浅黄色阴影)淀粉密度1.61 偏光十字: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具有双折射性,在淀粉粒面上可以看到以粒径为中心的黑心十字形。 ②淀粉水份含量: 平衡水份:淀粉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空气中含有的水份。 一般水份12~13%,受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 ③糊化: 若将淀粉的悬浮液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淀粉颗粒突然膨胀,因膨胀的体积达到原来的数百倍之大,所以悬浮液变为粘稠的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玉米淀粉在55℃开始膨胀,64℃开始糊化,72℃糊化完成。 淀粉糊化的本质(宏观): 三个阶段: A、吸水,淀粉粒内层膨胀,外形未变→可逆的润胀。 B、水温升高至糊化温度时突然膨胀,大量吸水,偏光十字消失,晶体解体→不可逆的溶胀。 C、温度升高,溶胀的淀粉粒继续分解,溶液黏度增高。晶体结构解体,无法恢复成原有的晶体结构。 (微观)本质:水分子进入淀粉颗粒的微晶体结构,拆散淀粉间的缔合状态,淀粉分子或其它集聚体经高度水化形成胶体体系。 ④淀粉遇碘变兰: 鉴别淀粉的存在:加热到70℃时兰色消失,故中和应冷却至70℃以下。 本质:这种反应不是化学反应,而是由于直链淀粉“吸附”碘形成的络合结构。 ⑤淀粉的凝沉作用: 淀粉的衡溶液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后,溶液变浑浊,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如果浓度大时间长,则沉淀物可形成硬块不再溶解,也不易被酶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也叫老化作用。 凝沉本质:在温度逐渐降低的情况下,溶液中淀粉分子的运动减弱后,

玉米知识

玉米知识 一、填空题 1、田间试验是农业科学实验的主要形式。 2、田间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3、小区两边或两端的植株因占有较大空间和土地而表现的生长优势是边际效应。 4、已知试验地的肥力梯度时,小区的方向必须是使长的一边与肥力变化的方向平行。 5、田间试验应设置对照区以CK表示,作为与处理比较的标准。 6、田间试验小区在各重复内的排列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序排列和随机排列两种。 7、试验地在耕耙时要求做到深度一致,耙匀耙平,耕地的方向应与将来作为小区长边的方向垂直,使每一重复内各小区的耕作情况最为相似。 8、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r≤1。 9、在统计上x和y有两种理论模型:第一种叫回归模型,第二种叫相关模型。 10、只研究一个因素效应的试验叫单因素试验。 11、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处理数不宜太多,因为处理数过多时,区组必然增大,会降低局部控制的效率,所以处理数以10个左右为宜。 12、随机区组设计不仅是单因素试验常用的设计法,也是多因素试验的一种常用设计法。 13、我区属半干旱向干旱过度地带。 14、我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的60%左右。 15、我区年均无霜期155天。 16、玉米的功能叶通常是指穗位叶、穗上叶和穗下叶。 17、通常情况下玉米追肥的最佳时期是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 18、玉米收获的穗子是雌穗。 19、我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候寒温,雨量稀少,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20、农业的三分法将农业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21、玉米种子活力鉴别法有外观目测法、红墨水染色法、浸种催芽法。 22、尿素的养分含量是46%,碳酸氢铵的的养分含量是17%。 23、杂交玉米种子的质量指标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四项。 24、磷酸二铵含P2O5为46%,N为18%,硫酸钾中含K2O为50%。 25、玉米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26、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是籽粒基部剥离层组织变黑,黑层出现;二是籽粒乳线消失。 27、玉米一生中,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及代谢均会发生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称为生育时期。 28、当50%以上植株表现出某一生育时期特征时,标志全田进入该生育时期。 29、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全生育期。 30、从出苗至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31、水稻是短日照作物。 32、水稻是禾本科作物。 二、判断题 1、根据玉米的雄穗判断玉米应该是伞形科。(×)(禾本科) 2、构成玉米的产量因素为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3、现代农业提的三品一标,简言之是对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称。(√) 4、“一村一品”最早是由以色列提出并发展的。(×)(1979年由日本大学具原知事平松守彦提出,并于1980年开始实施) 5、世界上最适于玉米种植的地有3个玉米带:第一个是美国玉米带;第二个是中国玉米带;第三个是欧洲玉米带。(√) 6、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是排在水稻、小麦之前的第一大作物。(×)(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作物,在陕西省是第一大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20hm2左右) 7、玉米的果穗穗列数都呈偶数或双数列。(√)

玉米基本知识

[ 玉米基本知识 ] 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Zea mays L.(又称玉蜀黍)株形高大,叶片宽长,雌雄花同株异位,雄花序长在植株的顶部,雌花序(穗)着生在中上部叶腋间,为异花(株)授粉的一年生作物。有苞米、棒子、玉茭、苞谷珍珠米等俗称,起源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约在16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18世纪又传到印度。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玉米成为最主要的饲料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尽管还有大麦、燕麦、高粱等饲料作物,但其产量与玉米相比,实在是冰山之一角。玉米占世界粗粮产量的65%以上,占我国粗粮产量的90%。玉米是制造复合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一般占80%,其余20%为豆粕或鱼粉等高蛋白添加物。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从北纬58°到南纬42°,从低于海平面的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到3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都能栽种。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85%。 玉米籽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4-5%的脂肪,2%左右的多种维生素。籽粒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均比稻米多。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500种以上。 玉米的种子包括果皮、种皮、胚和胚乳,但果皮和种皮紧密连结,不易分开。胚乳分糊粉层和淀粉层。籽粒因品种不同有黄、白、紫红、条斑等色,最外一层果皮通常是透明无色的,只有少数品种是紫红或条斑色。胚位于籽粒基部一侧,占籽粒总重的10-15%,胚乳占80-85%,果皮和种皮占6-8%。籽粒形状、大小和透明度等随品种类型而不同,如马齿型品种粒大,扁平近长方形;硬粒型品种粒小,近于圆形,透明度好。 玉米是喜温短日照作物。从种子萌动发芽到新种子成熟,全生育期需90-150天。一般晚熟品种,因播种期早,生长前期温度偏低,生育期偏长;反之则短。中国的早熟品种生育期90-100天,多春播。光照长短和光谱成分,对玉米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全生育期可分为苗期(播种至拔节)、穗期(拔节至抽穗)、花粒期(抽穗至成熟)3个生育时期。 从发芽开始,经出苗,生根,茎叶形成等过程。中国北部地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的春玉米,需12-15天出苗,约有6月上中旬拔节。夏播玉米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播种,一般5-6天后出苗,至7月上中旬拔节。生长特点是以根系生长为主,根的生长量比地上部茎叶大。根的干物重增长量比茎叶的干物重多1-1.5倍。苗期茎和叶相比,叶的生长比茎快。 春播玉米抽穗期在7月中下旬,夏播玉米在8月中下旬,依品种、地区、播种期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异。这时期的生育特点是既有根、茎、叶的旺盛生长,又有内部雌、雄穗的快速分化,是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同时旺长时期。

最新储粮基础知识

储粮管理基础知识 1 2 一、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3 管理规范保证国家随时调得动、用得上并有效控制储存成本。 4 二、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一符”、“三专”“四落实”。5 一“一符”是指帐实相符即统计帐、会计帐与保管总帐相符保管总帐与分6 仓保管帐相符分仓保管帐与货位专卡相符专卡与库存实物相符。二“三7 专”是指专仓罐储存、专人保管、专帐记载。中央储备粮要由专人保管实8 行岗位责任制。保管、检验人员均要持证上岗。三“四落实”是指数量落9 实、质量落实、品种落实、地点落实。 10 三、储粮仓房和储油罐应常年达到“四无粮仓” 无害虫、无变质、无鼠 11 雀、无事故和“四无油罐”无变质、无混杂、无渗漏、无事故标准。四、12 保管员要严格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检查粮温、水分、害虫等13 情况认真做好粮情检查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粮14 库负责人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粮情并在粮情检查记录本上签署意见。 15 五、分公司组织开展的定期检查主要为春季储粮安全和度夏防汛检查、 16 秋冬季储粮安全和冬季防火安全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一般为3-5月和17 9-11月对数量、质量的统计均以3月末和9月末时点为准。 18 六、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春季储粮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帐实是否相 19 符储粮品质是否正常粮情检查制度是否落实粮情记录是否完整、真实仓房20 是否满足安全储粮要求是否达到通风、密闭、不漏雨、不返潮的要求粮情21 是否稳定在春季气温回升前是否对粮食进行隔热密闭等处理。二、度夏防22 汛检查的主要内容承储企业是否制订储粮防汛工作方案或抢险预案防汛抢23 险物资、器材是否备足备齐库区排水系统是否通畅。三、秋冬季储粮安全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对土壤的要求及改土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严格,可以在多种土壤上种植。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营养丰富,疏松通气、能蓄易排,近于中性,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种植最为适宜。玉米地深耕以33厘米左右为宜,并注意随耕多施肥,耕后适当耙、勤中耕,多浇水,促进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翻、垫、淤、掺等方法,改造土层,调剂土壤。土层厚逐渐深耕翻,加深土层,增加风化,加厚活土层;对士体中有砂姜、铁盘层的,深翻中拣出砂姜、铁盘,打破犁底层;对土层薄、肥力差的地块,应逐年垫士、增施肥料,逐步加厚、培肥地力;对河灌区,可以放淤加厚土层改良土壤;对沙、粘过重的土壤,采取沙掺粘、粘掺沙调节泥沙比例到4泥6沙的壤质状况,达到上粗下细、上沙下壤的土体结构。 (二)对养分的要求及施肥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肥较多,对氮、磷、钾的吸收尤甚。其吸收量是氮大于钾,钾大于磷,且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显增加;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需钾量大于需氮;磷量。如对亩产300—350千克的玉米进分析,得到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5:1:1.5;亩产350—400千克时为2.4:1:1.7;亩产720千克时则为 3:1:4。其他元素严重不足时,亦能影响产量,特别是对高产栽培更为明显。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总趋势: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少;进入穗期随生长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增多加快,到开花达最高峰;开花至灌浆有机养分集中向子粒输送,吸收量仍较多,以后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可是,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总趋势有所不同,到开花、灌浆期春玉米吸收氮仅为所需氮量的1/2,吸收磷为所需量的2/3;而夏玉米此期吸收氮、磷均达所需量的4/5。还有,中、低产田玉米以小喇叭口至抽雄期吸收量最多,开花后需要量很少;高产田玉米则以大喇叭口期至子粒形成期吸收量最集中,开花至成熟需要量也很大。因此,种植制度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在供肥量、肥料的分配比例和施肥时间均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试验证明,玉米生长所需养分,从土壤中摄取的占2/3,从当季肥料中摄取的只占 1/3。子粒中的养分,一部分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一部分是生育后期从土壤和肥料中摄取的养分在叶片等绿色部分制造的。以氮素为例,57%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40%左右来自土壤和肥料。因而施肥既要考虑玉米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及需肥规律,又要注意气候、土壤,地力及肥料本身的条件,做到合理用肥,经济用肥。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比,“三肥”底施。应促、控结合,既要搭好身架,又要防止徒长,确保株壮、穗大、粒重、高产不倒。(三)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

玉米知识介绍

玉米知识介绍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玉米知识介绍 玉米是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和秘鲁,16世纪传入我国,至今有4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尤以东北、华北和西南各省较多。东北地区普遍种植硬粒型玉米,华北地区多种植适于磨粉的马齿型玉米,品质次于硬粒型玉米。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食玉米对人体的健康颇为有利。 玉米的胚特别大,占总重量的10%-14%,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因此可从玉米胚中提取油脂。由于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所以玉米在贮存过程中易酸败变质。玉米既可磨粉,又可制米。玉米粉没有等级之分,只有粗细之别。玉米粉可制作窝头、丝糕等。玉米粉中的蛋白质不具有形成面筋弹性的能力,持气性能差,需与面粉掺和后方可制作各种发酵点心。用玉米制出的碎米叫玉米渣,可用于煮粥、焖饭。尚未成熟的极嫩的玉米称为“玉米笋”,可用于制作菜肴。 1. 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进,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

2. 玉米蛋白质中缺乏色氨酸,单一食用玉米易发生赖皮病,所以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应多吃豆类食品; 3. 玉米受潮霉坏变质产生黄曲霉素,有致癌作用,应当禁忌食用。患有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者属阴虚火旺之人,忌食爆玉米花,食之易助火伤阴。 4. 甜玉米是玉米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可作水果和蔬菜,除具有甜、香、脆、嫩的特点外,营养价值也非常高。甜玉米在欧美国家种植广泛,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蔬菜。其子粒呈淡黄或乳白色,胚较大,乳熟期的子粒柔嫩,味美,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玉米高,它富含维生素B1、B2、C、E和β-胡萝卜素等,矿物质含量也较高;甜玉米所含水溶性多糖是普通玉米2~20倍,其糖分有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及植物蜜糖。 5. 甜玉米主要类型有:普通甜玉米,含糖量8%左右,多用于糊状或整粒加工制罐,也用于速冻;超甜玉米,含糖量20%以上,果皮较厚,多用于整粒加工制罐、速冻或荚果穗上市;加强甜玉米,含糖量12%~16%,即适宜鲜食,又适宜加工罐头。

玉米知识介绍

玉米知识介绍 玉米是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和秘鲁,16世纪传入我国,至今有400余年的栽培历史。 目前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尤以东北、华北和西南各省较多。 东北地区普遍种植硬粒型玉米,华北地区多种植适于磨粉的马齿型玉米,品质次于硬粒型玉米。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食玉米对人体的健康颇为有利。 玉米的胚特别大,占总重量的10%-14%,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因此可从玉米胚中提取油脂。由于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所以玉米在贮存过程中易酸败变质。玉米既可磨粉,又可制米。玉米粉没有等级之分,只有粗细之别。 玉米粉可制作窝头、丝糕等。玉米粉中的蛋白质不具有形成面筋弹性的能力,持气性能差,需与面粉掺和后方可制作各种发酵点心。用玉米制出的碎米叫玉米渣,可用于煮粥、焖饭。尚未成熟的极嫩的玉米称为“玉米笋”,可用于制作菜肴。 1.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进,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 2.玉米蛋白质中缺乏色氨酸,单一食用玉米易发生赖皮病,所以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应多吃豆类食品; 3.玉米受潮霉坏变质产生黄曲霉素,有致癌作用,应当禁忌食用。患有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者属阴虚火旺之人,忌食爆玉米花,食之易助火伤阴。 4.甜玉米是玉米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可作水果和蔬菜,除具有甜、香、脆、嫩的特点外,营养价值也非常高。甜玉米在欧美国家种植广泛,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蔬菜。其子粒呈淡黄或乳白色,胚较大,乳熟期的子粒柔嫩,味美,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玉米高,它富含维生素B1、B2、C、E和β-胡萝卜素等,矿物质含量也较高;甜玉米所含水溶性多糖是普通玉米2~20倍,其糖分有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及植物蜜糖。

作物育种学II基本知识点精讲

玉米育种学基本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2、一环系在育种中,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良群体中选出的自交系为一环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为二环系 4、顶交种 5、三交种 6、双交种 7、玉米自交系从一个玉米单株经过连续多带自交,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上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8、杂种优势模式 12、测验种 13、测交种 14、轮回选择 15、糯玉米 16、甜玉米 17、超甜玉米 18、杂种优势群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利于基因频率较高有较高、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19、杂交种 20、马齿型玉米 21、硬粒型玉米 22、普通甜玉米 23、一般配合力 24、特殊配合力 二、填空题 1、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大幅提高产量、同时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2、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育种的总

体目标是: 、 、 。 3、玉米起源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现代玉米起源于有种质渐渗、自然选 择、人工进化。 4玉米品质育种的分类包括:高产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 和其它特殊目的品质育种。 5.根据开花授粉习性,玉米属于异化授粉—作物。 6.栽培玉米有条染色体,是倍体作物 5.玉米的杂交、自交授粉过程主要包括,。 7、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甜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 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8、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 杂种F2代呈比例。 9、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 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10、玉米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与基因所控制,胚 乳色泽有现象。 12、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而对O小种 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受隐形主基因rhm 基因所控制。 14、目前育种工作中所选育普通甜玉米主要是由隐形纯合su1su1 基因或 su2su2 基因所控制的,超甜玉米主要是由纯合隐性基因所控制的, 加甜基因se必须是在 su1su1 基因的遗传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 15、栽培玉米种的染色体组是和。体细胞染色体数是。 19、优良的玉米自交系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⑴农艺性状好、⑵配合力高、 ⑶产量高、⑷纯合度高。 20、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有:地方品种、各种类型的杂交种、 综合品种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 21、选育玉米自交系是一个连续套袋自交并结合结合严格选择的过程。 22、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从改良群体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一 环系,将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

我国玉米模型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0906(2009)03-0130-04 我国玉米模型的研究进展 魏俊凯1,2,温暖1,郑国清1,2 (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450002;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郑州450002) 摘要:简要介绍了2003年以来我国对玉米生产模型、玉米管理知识模型、玉米长势遥感监测模型进行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在玉米模型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不足,许多模型在生产与科研上不能得到广泛应用,指出我国在玉米模拟技术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向模型综合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强模型的实用性,扩大应用范围。 关键词:玉米;作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ress on Maize Model in China WEI Jun-kai1,2,WEN Nuan1,ZHENG Guo-qing1,2 (1.Agronomy College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450002; 2.Agricultural Economy&Information Research Center,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45000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maize production model,maize manage-ment knowledge model and maiz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model in China since2003,and put forward the limita-tions of China’s maize model study.With the deficiency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the most models could not be widely used on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This paper also pointed out the study of China's maize model technology which should be developed with integration,network-based and intelligent,to enhance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model,and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M aize;Crop model;Research progress 60年代作物模型开始研究并迅速发展起来,最初构建作物模型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数学解释,更好地认识作物本身的特性。后来由于研究新视野和新问题的发现,作物模型的解释和预测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许多基于应用目的的作物模型迅速发展起来。 作物生长模拟研究最早起源于荷兰和美国,不仅能模拟作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还能模拟土壤水分平衡与养分平衡过程,可以帮助初步筛选适宜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环境和各种类型土壤的新品种,也可以用于预测产量、管理决策等。 收稿日期:2008-09-23;修回日期:2008-11-24 作者简介:魏俊凯(1980-),男,河南偃师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技术。 郑国清为本文通讯作者。 我国玉米模型研究起步较晚。曹永华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将美国的CERES-M aize模型引入我国并进行汉化,开始对玉米生长过程进行模拟研究[1]。在模拟玉米发育各主要生理生态过程的同时,又在管理知识模型和遥感监测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就。 1玉米生长模型 1.1玉米生长发育各主要生理生态过程的模拟模型 王康等[2]根据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氮素状况计算夏玉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进而逐日计算干物质增长过程,建立了夏玉米生长和吸氮的耦合作用模型,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夏玉米光合作用、干物质生长和根系吸氮过程。宋有洪等[3]依据实验确立的器官生物量-形态关系,建立了器官形态构建模型;李海春等[4]采用人工接种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空动态,对其动态数据利用SAS软件构建该病害传播 玉米科学2009,17(3):130~133Journal of M aize Sciences

期货-玉米简介 基础知识 交易入门

【2006.03.06 14:36】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 玉米为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Zea mays L. 别名有玉蜀黍、包谷、珍珠米、包芦、御麦、棒子、苞米、六谷和玉籽等,英文名为Corn或Maize 。株形高大,叶片宽长,雌雄花同株异位,雄花序长在植株的顶部,雌花序(穗)生在中上部叶腋间,为异花(株)授粉的一年生作物。 玉米起源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为中心的中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高原地区,约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约在16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18世纪又传到印度。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玉米产地。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从北纬58°到南纬42°,从低于海平面的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到3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都能栽种。玉米的播种面积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85%。 玉米可按不同方式进行多种分类,通常的贸易中只把玉米分为粉质和胶质两种类型。根据颜色进行区分常见的有黄玉米、白玉米两种。常见分类方式还有按籽粒形态与结构分为硬粒型、马齿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爆裂型、蜡质型、有稃型、半马齿型9个类型;按生育期分类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三个品种;按籽粒成分与用途分为特用玉米、普通玉米两个品种,其中特种玉米又可分为高赖氨酸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等。 玉米籽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4-5%的脂肪,2%左右的多种维生素。籽粒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均比稻米多。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500种以上。目前玉米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饲料作物。玉米占世界粗粮产量的65%以上,占我国粗粮产量的90%。玉米是制造复合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一般占65-70%。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生活史 一、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叶数多、播期早、温度低的生育期长,反之则短。 二、玉米的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常用的生育时期有: 播种期:播种的日期出苗期:苗高2-3厘米,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时期 拔节期: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日期 抽雄期:雄穗主轴从顶叶露出3-5厘米的日期 开花期:雄穗主轴小穗开始开花的日期 吐丝期:雌穗花丝从苞叶伸出2-3厘米的日期 图9-吐丝开花 成熟期:果穗中下部籽粒乳线消失,胚位下方尖冠处出现黑色层的日期

生产上,通常以全田50%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的日期,为各生育时期的记载标准。 另外,生产中还常用小、大喇叭口期作为生育进程和田间肥水管理的标志。小喇叭口期是指植株有12一13片可见叶,7片展开叶,心叶形似小喇叭口。大喇叭日期是指叶片大部可见,但未全展,心叶丛生,上平中空,形似大喇叭口。 三、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营养和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在全生育过程中表现有明显的主次关系,按其形态特征和生长性质,可将其生育期划分为不同的生育阶段: 1. 苗期 从播种期至拔节期,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等过程,此期玉米主要进行根茎叶的分化和生长,是营养生长阶段; 2. 穗期 从拔节期至雄穗开花期,此期是玉米营养器官生长乳线 图10-乳线消图11-成

与生殖器官发育并进的阶段,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基本建成并完成雄穗和雌穗的分化发育; 3. 花粒期从雄穗开花期到籽粒成熟期,此期是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玉米完成开花、吐丝、受精、结实的过程直至成熟。 玉米的生育阶段 图12-玉米的 一、玉米的营养器官 (一)根 玉米根系具有吸收养分、水分,固定支持及合成多种活性物质的功能。玉米根属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玉米肽解酒原理以及产品

玉米是我国北方最具优势的粮食资源之一。近年来,北方地区,玉米粮食资源的 转化和深加工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十分关切并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玉米 淀粉加工业中,10吨淀粉产品,就有大约1吨玉米蛋白副产品。目前, 玉米蛋白粉主 要作饲料用, 利用价值太低。把玉米蛋白粉制成玉米肽, 以其为基料进一步开发成保健 食品(饮料)或药品,它的利用价值将增涨几十倍,甚至更高。现以开发功能食品为 例: 1吨玉米蛋白粉-----0.6吨玉米蛋白-----0.3-0.4吨玉米肽-----3.8万罐-5.0万罐饮料(8-10g肽/罐, 出厂价1.5-2.0元/罐)---5.7万元-7.5万元是玉米蛋白粉售价的30-40倍。 仅就解酒保肝玉米肽产品来说,时下最热的润峰金康氨基酸乳酸菌解酒护肝饮料,将会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中国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而且基 本都是喝白酒的习惯,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人由于工作或业务的需要,经常大量饮酒,对身体造成伤害,喝酒对这些人来说已成了一种负担。因此,首先在饭店里就会成为 非常受欢迎的保健品。可以预计,玉米肽产品首先在国内打开市场之后,可以向南韩 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出口。 一、肽 肽想告诉您: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保健已经进入“肽”的时代,肽这种神奇的物质 不仅能帮助我们迅速补充身体的营养,而且特殊的肽还能对我们身体起到特殊的保健 功效,什么是肽?我们先从肽的基本知识开始。 什么是肽? 1、肽: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的中间的物质,由2个或2个以上氨基酸分子相互连接而成,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片段。肽是蛋白质的主要吸收手段。 2、多肽:通常指由11~5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 3、低聚肽:通常也称之为寡肽、短肽或小分子肽。指由10个以下氨基酸组成的肽链,具有更显著的营养和功能特性。

玉米相关知识文库

玉米知识文库 一.玉米的基本知识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平均在2500万 公顷左右,年产量则达到1.2亿吨,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处于世界 第二位。我国玉米的分布较广,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种植,主产区是东北和华北玉米主产区以及西北的一部分地区。专家预计,我国玉米总生产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保持相对稳定。 我国不仅是世界玉米的主要生产国,也是玉米的主要消费国,总消费水平在1.2亿吨左右,约占世界玉米消费总量的19%。玉米的下游产业链长,涉及种植、养殖、食品、化工、医药等诸多行业。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食用、饲用玉米总量稳定增长,但相对比例逐年下降,而工业用玉米的绝对量和相对比例都大幅上调,代表了未来玉米消费的主要趋势。

由于玉米子粒和植株在组成成分方面具有许多独特之处,使得玉米具有了广泛的利用价值。世界玉米总产量中直接用作食粮的只占三分之一,大部分用于饲料、工业加工等方面: 1、直接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为主要食粮,其中亚洲人的食物组成中玉米占50%,多者达90%以上,非洲占25%,拉丁美洲占40%。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含热量高于面粉、大米及高粱,但缺点是颗粒大、食味差、粘性小。在生活水平较低地区,玉米是重要的食粮。在城市及较发达地区,玉米是调剂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随着玉米加工工业的发展,玉米的食用品质不断改善,新的玉米食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渣、特制玉米粉、速食玉米等随之产生,并可进一步制成面条、面包、饼干等。玉米还可加工成为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酱油、白酒等,这些产品在国外市场上很受欢迎。 2、饲料用途。玉米是"饲料之王"。据报道,100千克玉米的饲用价值相当于135千克燕麦,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籼米。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每2~3千克即可换回1千克肉食,玉米

农业科技知识玉米种植技术

鱼洞乡银厂村基督教活动点农业科技培训材料二 ——玉米种植技术 主讲人:常义 1.玉米抗旱播种技术 干旱地区或干旱年份常采用(1)抢墒播种(2)提墒播种(3)深开沟浅覆土播种(4)明沟深种(5)开沟等雨(6)催芽坐水等抗旱播种法。 2.玉米贴茬免耕播种技术 (1)浇好麦黄水(2)贴茬机播(3)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化学除草剂(4)手提苗(5)加强田间管理。 3.玉米高产栽培的施肥要点 玉米一生需要的营养元素很多,以氮、磷、钾需求量最大,要通过施肥补足,高产栽培中基肥施用量占70%,追肥占30%,磷肥全部底施于上季作物上,氮肥施用原则供秆肥占总追肥量的60-70%,攻穗肥占30-40%,攻粒肥于吐丝前施用,不超过10%,钾肥底施。追肥提倡棵间或行侧深施掩埋,施后浇水。 4.玉米高产栽培的灌溉要点 玉米生育期内一般以浇4-5次水为好。(1)播前造墒40方/亩(2)拔节孕穗水35-40方/亩(3)抽雄开花水50方/亩(4)灌浆水于吐丝后10天左右,保持土壤中有充

足的水分。 5.低产玉米区关键性增产技术 (1)增施肥料培养地力(2)加大密度提高群体产量(3)适时播种。 6.地膜玉米栽培要点 (1)选择无霜期在130天以下地区(2)选择肥力中等产量较高的地块(3)基肥充足(4)整地质量好,盖膜严、紧、实,用超薄膜(5)盖膜前地表喷化学除草剂(6)膜下5厘米地温稳定超过8度时按留苗密度打孔播种(7)品种选择生育期较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型品种(搞好田间管理)。 7.提高玉米产量的辅助性技术 (1)使用玉米健壮素,玉米拔节前每亩用30ml健壮素兑水40斤,均匀喷施于植株上部叶征可防止玉米倒伏、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结实率,提早生育期(2)叶面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爱农(六)人工辅助授粉(4)人工去雄。 8.玉米锌肥的施用技术 玉米缺锌早期出现“白叶病”、生育迟缓、果穗秃尖、减产严重。施锌一般每亩产可产30公斤玉米。方法①基施、每亩2公斤硫酸锌拌细土15公斤撒施翻耕入土。②拌种、每公斤种子用硫酸锌4-6克,制成溶液拌种,阴赶不上干后播种。③喷施在苗期,拔节期各喷一次深度为0.1-0.3%的

【CN110169480A】一种玉米肽葛根枳椇子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34593.8 (22)申请日 2019.04.24 (71)申请人 广东润源中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科 技技术产业开发区桃园路1号莞台生 物技术合作育成中心4栋2、3楼 (72)发明人 唐林志 杨惠华 傅春梅 陈文聪  文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44215 代理人 李慧 (51)Int.Cl. A23G 3/44(2006.01) A23G 3/48(2006.01) A23G 3/42(2006.01) A23G 3/3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玉米肽葛根枳椇子压片糖果及其制备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压片糖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 种玉米肽葛根枳椇子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压 片糖果的原料包括: 玉米低聚肽粉、枳椇子粉、葛根粉、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和包衣剂。本发明 采用玉米低聚肽、枳椇子、葛根相配合,能快速分 解酒精,增强人体对酒精的代谢,并且也兼具降 血压、血脂的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醒酒安神。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CN 110169480 A 2019.08.27 C N 110169480 A

1.一种玉米肽葛根枳椇子压片糖果,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肽葛根枳椇子压片糖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 份数的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玉米肽葛根枳椇子压片糖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 份数的原料: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2CN 110169480 A

玉米肽知识

玉米肽知识 1、玉米肽的原料来源? 玉米肽是从天然食品玉米中提取的玉米蛋白,经过酶降解及特定小肽分离技术而获得的小分子多肽物质。 2、玉米肽有哪些功效? 保护肝脏、促进酒精代谢、抗氧化、降血压、增强免疫、增强运动能力 a、保护肝脏 玉米肽能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减少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实验证明玉米肽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酒精等多种化学物质引起的肝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另外,根据病理学检查显示,玉米肽更可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的变性,明显改善肝组织损伤程度,因此玉米肽对肝脏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b、玉米肽独特的氨基酸构成,有利于促进酒精代谢 摄入体内的酒精经肠胃吸收后,主要在肝脏中代谢。玉米肽具有醒酒作用,因为其中含有高比例的丙氨酸和亮氨酸。摄入玉米肽以后,通过提高血液中丙氨酸和亮氨酸的浓度,能够产生稳定的分解乙醇的辅脱氢酶,增强肝脏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促进体内乙醇的分解和代谢,从而降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达到降低醉酒程度和醒酒的作用。 c、抗氧化 意大利米兰大学的恩佐·尼索里(Enzo Nisoli)教授研究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给被试小白鼠喝的水里加入了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这3种支链氨基酸的混合物,结果发现它们的寿命平均达到了869天,而普通小白鼠则只能存活大约774天。也就是说,“支链氨基酸”使小白鼠的生命延长了12%。在延长寿命的同时,小白鼠的机体内还发生了一系列积极的生物反应,比如细胞得以摄取更多的能量、自由基减少等。自由基是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效应。经过这些体内变化,小白鼠看起来充满活力,而且肌肉协调能力有所提高。恩佐·尼索里(Enzo Nisoli)教授表示“人类首次证明了氨基酸混合物能够延长小白鼠的寿命”,该研究成果2010年10月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细胞代谢》第12卷362~372页(Cell Metabolism 12, 362–372, October 6, 2010)上。 玉米低聚肽含有丰富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具有类似SOD(超氧化歧化酶)的抗氧化作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强烈的清除作用。帮助人体从内而外地延缓身体的衰老。 d、降血压 玉米肽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的竞争性抑制剂,减轻血管紧张度,产生降压作用,而对血压正常的人无作用。 e、增强免疫 玉米肽氨基酸的组成中谷氨酰胺含量很高,谷氨酰胺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又是合成核酸的氮源,与组织生长、修复密切相关,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肠道黏膜正常结构和机能,提高机体适应外界有害刺激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玉米肽中含有的谷氨酰胺二肽,能够改进免疫系统,实现运动后糖原的补充,是一种高附加值的营养剂。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精心整理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生活史 一、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叶数多、播期早、温度低的生育期长,反之则短。

生产上,通常以全田50%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的日期,为各生育时期的记载标准。 另外,生产中还常用小、大喇叭口期作为生育进程和田间肥水管理的标志。小喇叭口期是指植株有12一13片可见叶,7片展开叶,心叶形似小喇叭口。大喇叭日期是指叶片大部可见,但未全展,心叶丛生,上平中空,形似大喇叭口。 三、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营养和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在全生育过程中表现有明显的主次关系,按其形态特征和生长性质,可将其生育期划分为不同的生育阶段: 1.苗期从播种期至拔节期,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等过程,此期玉米主要进行根茎叶的分化和生长,是营养生长阶段; 2.穗期从拔节期至雄穗开花期,此期是玉米营养器官生长与生殖器官发育并进的阶段,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基本建成并完成雄穗和雌穗的分化发育; 3.花粒期从雄穗开花期到籽粒成熟期,此期是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乳线 图10-乳线消图11-成

玉米完成开花、吐丝、受精、结实的过程直至成熟。 玉米的生育阶段 图12-玉米的 一、玉米的营养器官 (一)根 玉米根系具有吸收养分、水分,固定支持及合成多种活性物质的功能。玉米根属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1.)胚根 又叫种子根,植物学上称初生根系,种子胚胎发育时由胚柄分化发育而成,是苗期吸收肥水的主要根系,且全生育期都有生理功能。 ①初生胚根

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胚根鞘伸出的幼根,垂直向下生长,长20-40cm。 ②次生胚根 在中胚轴的基部长出3-7条幼根,实际是第一层节根。 ③胚根的功能: 供应幼苗出土后2-3周内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有4-7 2.根的生长 根的生长表现为重量和长度的增加,根重对维持地上部生长和功能比根条数更为重要。 出苗时,根重占一生最大根重0.33% 拔节,根重占一生最大根重10%

玉米知识问答

玉米知识问答 1、什么是玉米容重? 玉米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2什么是玉米不完善粒? 不完善粒包括一下1-6项 (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玉米破损粒籽粒破损达到该籽粒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籽粒。 (4)玉米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 (5)玉米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6)热损伤粒玉米热损伤粒受热后胚或胚乳已经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9、什么是玉米杂质能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无饲用价值的玉米;玉米以外的其他物质。 10、一等玉米指标容重≥710不完全粒≤5.0%,生霉粒≤2.0,水份≤14%、杂质≤1.0 11、二等玉米指标容重≥685不完善粒≤6.5%,生霉粒≤2.0,水份≤14%、杂质≤1.0 12、三等玉米指标容重≥660不完善粒≤8.0%,生霉粒≤2.0,水份≤14%、杂质≤1.0 13、.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质量上的差异容重有何不同 东北内蒙古玉米的容重最高,通辽和赤峰玉米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为二等;黑龙江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50%能达到二等,80%能够达到三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比如2003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玉米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占总产量的50%左右,黑龙江玉米大部分都为等外。 14、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水分上的差异如何? 水分在正常年景,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时最高达到35%-40%。内蒙古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时会达到27%-28%。 华北玉米收获时水分较低,大多在18%-20%左右,而且气温高于东北地区,一般晾晒5-6天就可以达到15%以下。正常年景时,河北玉米水分在16%-18%左右,山东玉米的水分在14%-16%左右。 15、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杂质上的差异如何? 杂质东北玉米由于采用机器烘干,杂质较少,一般不超过1%,有的地区杂质甚至小于0.5%。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干,晾晒过程会掺入大量杂质,因此华北地区的玉米杂质偏多,有时超出1%。 16、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不完善粒上的差异如何? 不完善粒东北玉米在烘干过程中,降水过快极易造成破碎,机械操作也造成破碎粒比例增加,同时烘干造成了热损伤粒增多,因此破碎粒普遍高于5%。烘干玉米经过储存、出库、港口转运等一系列环节后,破碎粒还会增加到8%。 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晒,破碎粒较少,基本都控制在5%以内,质量稍好一些的只有2%。在现货收购中,一般规定不完善粒总量不得超过5%。 17、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生霉粒上的差异如何? 生霉粒东北玉米收获时期水分很高,如果在收获期雨水多,收割后玉米保管储存不善,极容易出现玉米生霉现象。在年景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会超过2%。小农户受储存环境和储藏技术的限制,无法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储存和通风,因此东北玉米在4月份以后生霉粒比例会大幅提高。内蒙古玉米的生霉粒含量较低,最多也不超过2%;辽宁的略高些;黑龙江玉米水分不均,生霉粒最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