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波流量测验规程

电波流量测验规程

电波流量测验规程
电波流量测验规程

天然河流在线流量监测系统方案

天然河流在线流量监测系统方案 1. 在线监测系统概述 1.1 基本情况 流量站实时测流系统的建立。 随着国家工业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紧,同时水污染加重可利用水源越发稀缺。中小河流在线流量监测重要性更显突出。 河流在线流量监测,可实时掌握可用水资源。 河流在线流量监测,可通过水闸等调配县市级流域水量。 河流在线流量监测,可了解污水走向,提供决策依据。 河流在线流量监测,在山洪和台风期间掌握各河道流量防范“天灾”。 省市县镇交界河道流量在线流量监测,可为相互“水权”提供依据。 1.2 设计目标 流量站新建全自动的流量实时在线监测方式,实现对河段断面流量流速的实时在线监测,并且将流量计算的水位信息等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送到水文站房。 1.3 设计原则 (1)实时性、容错性 实时采集现场中的流速、水文等信息,会同断面数据能及时获得流量信息,并将其存在业务数据库中。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较高的处理效率,对访问的响应时间要短;采集接口的实时性好,能满足其应用的需要;采集接口的采集周期在5秒到5分钟之间(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采集接口的实时性不能影响控制系统的性能。采集通信方式在具备条件的场合,实现冗余;采集软件要有容错处理机制;实时数据库系统具有容错能力,根据具体的硬件条件实现冗余。 (3)完整性、标准化 信息的传输与处理遵循标准化的协议,以保证信息的相对完整性与一致性。对采集方式、采集设备尽量采用统一标准和型号, 坚持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建立一个开放的、标准的、可扩充、易管理、升级的实时数据库系统。不仅仅要做到配置上的先进,更主要的是开发上和应用上的先进。

(5)安全性、可靠性 在操作上严格权限管理。系统应提供审计跟踪功能,记录所有用户操作过程,对出现的系统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系统应具备事务日志功能。保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能正常运行,确保采集通信信道畅通。 1.4 系统功能 (1)能对断面流速、水温、流向、水位等进行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 (2)能根据实时采集的流速、水位,计算断面流量。 (3)能实现水量数据采集、流量计算、存储、传输的功能。 (4)能将采集的水位、流速、流量和测站状态信息通过通讯网络传输到接收中心。 (5)可人工设定和修改断面平均流速关系线。 2. 流量方案比选 监测方法 主要断面流量监测方法 2.1 主要断面流量 目前进行流量自动测量的方式有以下6种:缆道测流、声学多普勒流速(ADCP)、超声波时差法测流、水工建筑物(涵闸)推算流量、水位比降法推算流量、雷达水表面波流速测量再推算流量。 缆道自动测流 1、缆道自动测流 缆道测流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测流方式,经 50多年发展,技术设备较为成熟,其中全自动缆道测流系统测流精度可达到95~98%。该方法由人工一次性启动缆道测流装置后,可自动测量全断面测点流速和垂线水深,并自动计算出断面面积和流量。由于缆道测流的测量精度较高,且不需要进行率定,在系统工程中主要是用于不规则断面的流量测量,实现对主要测流断面的流量控制。 超声波时差法测流 2、超声波时差法测流 超声波时差法测量流速国内外均有定型产品用于管道和渠道,但国内没有定型生产用于天然河流的产品。本方法能方便地解决断面不同水层的平均流速测量,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将超声波时差法测流、超声或压力水位计和预置河床断面等技术集于一体后,可构建实时在线的流量测量系统,该方法适用于断面较稳定,

水文站流量测验计算程序实例应用

水文站流量测验计算程序实例应用 通过汤旺河干流晨明水文站2014年全年实测流量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实测流量成果实例分析,应用Micro- soft Visual Basic 6.00和office EXCEL表格编辑和计算,自动生成实测流量计算过程和成果,替代了传统手算与其他方式计算实测流量。计算机程序计算实测流量精度高,降低了计算错误率,应用方便,易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整编和年鉴刊印奠定了基础,并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能够生成电子版的成果文件,便于流量数据后期分析和利用,在流量测验中推广使用效果显著。 标签:计算机软件;流量整编计算;流速仪;成果校核;对比分析 1 概述 目前,水文站流量测验成果计算、校核仍然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来完成,这种传统的方式不仅繁琐而且计算成果的錯误率也很高。应用计算机程序自动计算实测流量不仅缩短了工作量,同时提高了计算精度。 文章主要介绍流速仪测验方式下流量成果,采用一种应用计算机程序来计算流速仪畅流期和冰期实测流量成果的方法。只要将起点距、水深、信号数和历时输入到指定界面下,该次的流量成果就会自动生成。该程序与手工计算的过程方式一样,不仅能计算流量而且还可以计算每条垂线的部分输沙率,同时将输沙率的成果一并体现在流量计算表中。经检验,该程序可适应各种复杂情况下(如复式断面、多岸边系数、测深测速混合、测速垂线多点法混合等不确定因素混合在一起)的流量计算。该程序主要由测站基本信息、畅流期和冰期模板、流量编辑、流量计算与打印、系统设置、数据库管理等部分组成。 2 应用软件 采用流量测验计算程序需要用到office EXCEL和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 等,AutoCAD版本应在2007版本以上流量测验计算程序软件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0语言开发,适用于2000/xp/Win dows7等操作系统。 3 计算方法与过程 结合地区河流特性和现有流量测验方法,设计适合本地区河流特性的流量计算程序是提高本地区流量测验自动化水平的重要因素,该程序结合水文测站流量测验计算的具体要求,并满足《河道流量测验规范》和《水文资料整编规范》的技术要求。除了考虑到流量的计算方法外,还考虑到陡岸边、两股流、测深不测速、死水界定、一条垂线两个水深、多点法、多种流速仪的组合应用,冰期流量计算所涉及到的冰厚(水浸冰厚)、部分清沟等特殊条件下的计算,都可以通过程序中的参数设置将所需要的参数和系数输入到其中,包括岸边系数、流速系数、

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

{A}电波流速仪利用{.XZ},使用时仪器不接触水体,依靠向水面发射微波和接收回波来远距离测量水面流速。 (A)电磁感应原理(B)微波多普勒效应(C)超声波衰减原理(D)激光衍射原理 {B}B {A}{.XZ}在河流中使用基本和转子式流速仪相同,但传感器必须有自动对准水流的导向装置,使仪器正对水流。 (A)电磁点流速仪(B)电波流速仪(C)时差法声学流速仪(D)ADCP {B}A {A}时差法声学流速仪一般将两个或多个探测声波的传感器安装在两岸滑道上,同步升降测量断面上{.XZ}的平均流速。 (A)各测点(B)全断面(C)各垂线(D)各水层 {B}D B-C-A—014 G 3 5现代新型测流仪器应用 {A}下列测速测流仪器中,可以入水作业的是{.XZ}。 (A)电波流速仪(B)时差法声学流速仪 (C)电磁流速仪(D)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 {B}BCD {A}利用电波流速仪测速时,{.XZ}可以使仪器的反射信号加强,有利于测速工作。 (A)较大的流速(B)较深的垂线水深 (C)较大的水面波浪(D)较多的水面漂浮物 {B}ACD B-C-A —014 C 3 5现代新型测流仪器应用 {A}现代新型测流仪器主要是指以声、光、电、磁等的基本原理研制的,具有自动、快速、精确等特点,区别于传统测流器具的测速或测流仪器。 {B}√ {A}电波流速仪利用微波多普勒效应,可测量垂线上任意一点的流速。 {B}× B-C-A—015 B 3 5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 {A}当利用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进行走航式流量测验时,全球定位系统、测深仪等外接设备的刷新频率或采样频率宜{.XZ}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流量测验的采样频率。 (A)等于(B)大于(C)小于(D)接近 {B}B {A}横向流量测验是将声学多普勒流速仪{.XZ}安装,测量{.XZ}方向的流速分布。 (A)水平…垂直(B)垂直…水平(C)垂直…垂直(D)水平…水平 {B}D {A}利用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进行走航式流量测验时,船舶驾驶员应熟悉 {.XZ}。 (A)仪器的结构性能(B)仪器参数的优化设置 (C)测验断面附近河流的水深、水流情况(D)河流洪水的水文泥沙特性 {B}C B-C-A—015 G 3 5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 {A}利用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进行走航式流量测验之前,应根据{.XZ}等设置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的工作参数。

《水文测验》教学大纲

《水文测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1006 二、课程名称:水文测验 (Hydrometry) 三、学分、学时:2.5学分;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12 四、教学对象: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水文水资源系 六、先修课程:英语、数学分析、数学模型、大学物理、水化学分析、计算机基础、 水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水信息采集学为陆地水文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包括水信息采集与水文数据处理两大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掌握水信息采集和水文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进行基木技能的训练,并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的专业课,并为今后从事水信息采集、水文数据处理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1.初步掌握测站布设的基本原理、内容及方法; 2.掌握各种水文仪器(如,水位计、流速仪、采样器等)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3.掌握各种水文要素观测、测验的方法及组织工作,并能较熟练地掌握实测数据的处理、计算; 4.掌握在各种条件下水位、流量、泥沙数据处理的原理、方法和进行数据处理的步骤。 5.初步了解水信息采集误差的分析。 6.了解实测期以前的水信息采集方法及应用。 7.了解遥感技术及自动遥测技术在水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 8.了解水文信息与水质信息采集的异同点。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1.对实验的要求 (1)目的: 实验课为本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使同学进一步了解各种水信息采集仪器的结构、性能,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一方面使同学增加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理论知识,验证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培养同学的操作能力,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2)要求:

第三章流量测验

第三章流量测验 第一讲 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量,单位m3/s。流量是反映水资源和江河、湖泊、水库等水量变化的基本资料,也是河流最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流量测验的目的是取得天然河流以及水利工程调节控制后的各种径流资料。 河名地点 流域面积 (万Km2) 最大流量 Qmax (米3/秒) 最小流量 Qmin (米3/秒) 多年平均 流量Q (米3/秒) 密西西比河美国322 76500 3500 19100 长江湖北宜昌101 70600 2770 14000 伏尔加河苏联146 67000 1400 8000 多瑙河欧洲117 10000 780 6350 黄河河南花园口68.0 22000 145 1300 淮河安徽蚌埠12.1 26500 0 852 新安江浙江罗桐埠1.05 18000 10.7 370 永定河北京卢沟桥44 2450 0 28.2 由此可见,天然河流的流量大小悬殊,如我国北方河流旱季常有断流现象,受自然条件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得江河的流量变化错综复杂。为了研究掌握江河流量变化的规律,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积累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流量资料。因此,要求在设立的水文站上,根据河流水情变化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测流方法进行流量测验。 一、流量测验方法的分类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测流方法和手段很多,按测流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流速面积法 常用的有流速仪测流法、浮标测流法、航空摄影测流法、遥感测流法、动船法、比降法等。 2.水力学法 包括量水建筑物测流和水工建筑测流。

3.化学法 化学法又称溶液法、稀释法、混合法等。 4.物理法 这类方法有超声波法、电磁法和光学法测流等。 5.直接法测流 容积法和重量法都是属于直接测量流量的方法,适用于流量极小的山涧小沟和实验室模型测流。 实际测流时,在保证资料精度和测验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因时因地选用不同的测流方法。 二 、 流速分布和流量模型 研究流速脉动现象及流速分布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流速随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规律。它对于进行流量测验具有重大的意义,由此合理布置测速点及控制测速历时等。 (一)流速脉动 水体在河槽中运动,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河道断面形状、坡度、糙率、水深、弯道以及风、气压和潮汐等,使的天然河流中的水流大多呈紊流状态。从水力学知,紊流中水质点的流速,不论其大小、方向都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着的,这种现象称为流速脉动现象。 水流中某一点的瞬时流速 v 是时间的函数,即 )(t f v =。 流速随时间不断变化着,但它的时段平均值是稳定的,这也是流速脉动的重要特性。即在足够长的时间T 内有一个固定的平均值,称为时段平均流速或时均流速 ,可用下式表示: ?=T vdt T v 0 1 于是任一点的瞬时流速为: v v v ?+= 式中: v 、 v ——分别为瞬时流速和时均流速,m/s ; v ? ——脉动流速,m/s 。 脉动流速随时间不断变化,时大时小,时正时负,在较长的时段中各瞬时的 v ?的代数 和趋近于零。 用流速脉动强度来表示流速脉动变化强弱的程度: () 2 min 2max 21v v v y -= 式中: y ——流速脉动强度; v ——测点的时均流速;

水文测站运行管理规范

水文测站运行管理规范

DB33/T 2084—2017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基本规定 (2) 5 组织管理 (3) 5.1 管理单位 (3) 5.2 岗位人员 (3) 5.3 管理制度 (3) 6 测报作业管理 (3) 6.1 一般规定 (3) 6.2 水文测量 (4) 6.3 降水蒸发观测 (4) 6.4 水位观测 (4) 6.5 流量泥沙监测 (4) 6.6 其他水文要素监测 (4) 6.7 水文情报预报 (5) 6.8 水文资料整编 (5) 6.9 测站考证 (5) 6.10 水文调查 (6) 6.11 测报总结 (6) 7 检查维护管理 (6) 7.1 一般规定 (6) 7.2 基础设施 (6) 7.3 技术装备 (8) 7.4 监测环境 (9) 7.5 定期检查维护 (10) 7.6 特别检查维护 (10) 7.7 检查维护记录 (10) 7.8 仪器备件和更新报废 (10) 8 档案管理 (10) 9 信息化管理 (11) 10 安全管理 (11) 10.1 一般规定 (11) I

DB33/T 2084—2017 10.2 临水作业安全 (11) 10.3 高空作业安全 (11) 10.4 防雷安全 (12) 10.5 危化品安全 (12) 10.6 设施设备防护安全 (12) 10.7 用电安全 (12) 10.8 交通安全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文测站日常管理记录表格式 (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文测站定期检查维护记录表格式 (16) II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标准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 50179-93 (摘录) 第五章浮标法测流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5.5.1条本规范规定的浮标法测流,包括水面浮标法、深水浮标法、浮杆法和小浮标法,分别适用于流速仪测速困难或超出流速仪测速范围的高流速、低流速、小水深等情况的流量测验。测站应根据所在河流的水情特点,按下列规定选用测流方法,制定测流方案。 一、当一次测流起讫时间内的水位涨落差,符合本规范第4.1.2条第三款的规定时,应采用均匀浮标法测流。均匀浮标法测流方案中有效浮标横向分布的控制部位,应按流速仪法测流方案的测速垂线数及其所在位置确定。多浮标测流方案中有效浮标横向分布的控制部位,应包含少浮标测流方案中有效浮标的控制部位在内。 二、当洪水涨、落急剧,洪峰历时短暂,不能用均匀浮标法测流时,可用中泓浮标法测流。 三、当浮标投放设备冲毁或临时发生故障,或河中漂浮物过多,投放的浮标无法识别时,可用漂浮物作为浮标测流。 四、当测流断面内一部分断面不能用流速仪测速,另一部分断面能用流速仪测速时,可采用浮标法和流速仪法联合测流。 五、深水浮标法和浮杆法测流适用于低流速的流量测验。测流河段应设在无水草生长、无乱石突出、河底较平整、纵向底坡较均

匀的顺直河段。 六、小浮标法测流,宜用于水深小于0.16m时的流量测验。当小水深仅发生在测流断面内的部分区域时,可采用小浮标法和流速仪法联合测流。 七、风速过大,对浮标运行有严重影响时,不宜采用浮标法测流。 第5.1.2条采用浮标法测流的测站,浮标的制作材料、型式、入水深度等规格本站必须统一。浮标系数应经过试验分析,不同的测流方案应使用各自相应的试验浮标系数。当因故改用其他类型的浮标测速时,其浮标系数应另行试验分析。 第5.1.3条数的确定和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根据试验资料确定的浮标系数,应按本章第六节的规定进行校测。校测的试验次数应不少于10次.校测结果宜用学生氏(t)检验法进行检验。当原采用的浮标系数与校测样本有显著性差异时,应重新进行浮标系数试验,并采用新的浮标系数。 二、根据经验确定的浮标系数,应按本章第六节的规定进行浮标系数试验,确定本站的浮标系数。 三、需要使用浮标法测流的新设测站,自开展测流工作之日起,应同时进行浮标系数的试验,宜在二至三年内试验确定本站的浮标系数。在未取得浮标系数试验数据之前,可借用本地区断面形状和水流条件相似、浮标类型相同的测站试验的浮标系数,或者根据测验河段的断面形状和水流条件,在下列范围内选用浮标系数。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精心整理《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93(摘录) 第五章浮标法测流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5.5.1条本规范规定的浮标法测流,包括水面浮标法、深水浮标法、浮杆法和 五、深水浮标法和浮杆法测流适用于低流速的流量测验。测流河段应设在无水草生长、无乱石突出、河底较平整、纵向底坡较均匀的顺直河段。 六、小浮标法测流,宜用于水深小于0.16m时的流量测验。当小水深仅发生在测流断面内的部分区域时,可采用小浮标法和流速仪法联合测流。 七、风速过大,对浮标运行有严重影响时,不宜采用浮标法测流。

第5.1.2条采用浮标法测流的测站,浮标的制作材料、型式、入水深度等规格本站必须统一。浮标系数应经过试验分析,不同的测流方案应使用各自相应的试验浮标系数。当因故改用其他类型的浮标测速时,其浮标系数应另行试验分析。 第5.1.3条数的确定和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根据试验资料确定的浮标系数,应按本章第六节的规定进行校测。校测的 数。 1.0.85; 2. 3. 大或水深较小者,宜取较小值。 四、当测验河段或测站控制发生重大改变时,应重新进行浮标系数试验,并采用新的浮标系数。 第5.1.4条对断面比较稳定和采用试验浮标系数的测站,均匀浮标法单次流量测验的允许误差,不应超过表5.1.4的规定。

均匀浮标法单次流量测验允许误差表5.1.4 第 六、检查和分析测流成果。 第二节水面浮标法 第5.2.1条水面浮标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浮标入水部分,表面应较粗糙,不应成流线型。浮标下面要加系重物,保 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1/10。浮标制作后宜放

河道流量测验水位级划分方式研究

河道流量测验水位级划分方式研究 摘要:水文站需要结合不同水位级制定测流方案,有助于后续采用相应测流方 案和报汛手段,特别是在发生巨大洪水(高水位时),做好水位级测验工作尤为 重要。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河道流量测验水位级划分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关键词:河道流量测验;水位级;划分方式;适用条件 引言 水位级划分为是测站的重要工作,将决定了不同级别水位的测流方案,会直接对单次流 量检测精度造成影响。如果水位线较高,则高水以下通常采用多线多点长期检测方法;如果 长落率非常大,则会影响单次流量检测精度;而漂浮物较多的情况会增加单次流量测验难度。所以,如何保证水位级可以正常测量划分,对保证单次流量测验精度有着重要影响。《河流 流量测验规范》第六章中提出了水位级划分方法,但在实际中还要根据河道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否则就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无法选择更加适宜的测验方案。 1.水位级划分原理 在《河流流量测验规范》当中规定,国家一类水文站中的高、中、低水位分别为该站历 年瞬时最高水位、历年年均值水位、历年瞬时最低水位的不同频率确定。根据流量测验规范 步骤和标准,一类水文站摘录该站每年瞬时最高水位ZM、历年平均水位和历年最低水位Zm,之后采用频率曲线计算频率,通过曲线图反向查询,图中频率P分别对应90%、50%、10%时,则表示所对应的高、中、低水位,也就是该站水位划分界限。而二类、三类水文站则是用典 型年法计算,也就是摘录出测站丰、平、枯三个典型年汛期最高水位,依次选取频率P在10%、50%、90%的对应水位,也就是该站的高、中、低水位。通常所计算出的高水位值要低 于各站防洪水位[1]。 2.河道流量测验水位级划分方式 2.1一类精度水文站水位级划分方法 在一类水文站当中,采用《规范》中规定的年极值法进行水位级划分,也被称之为年特 征值法。其主要划分方法流程: (1)对水文站历年瞬时最高水位ZM摘录,对每个年份的最高水位进行排序,最后得出其频率,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频率曲线,在频率P为90%时,则表示所对应的高水水位。 (2)对水文站历年瞬时最低水位Zm摘录,对每个年份的最低水位进行排序,最后得出 其频率,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频率曲线,在频率P为10%时,则表示所对应的低水水位。 (3)水文站每年的逐日平均水位,对其进行排序后得出频率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绘 制频率曲线,在频率P为50%时,则表示中水水位。 根据《规范》标准中提出水位级划分,可以将一类水文站特征划分为4个阶段: (1)Z≥ZM(90%)——高水期 (2)ZM(90)>Z≥(50%)——中水期

河流流量测验要求规范

《河流流量测验规》GB 50179-93 (摘录) 第五章浮标法测流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5.5.1条本规规定的浮标法测流,包括水面浮标法、深水浮标法、浮杆法和小浮标法,分别适用于流速仪测速困难或超出流速仪测速围的高流速、低流速、小水深等情况的流量测验。测站应根据所在河流的水情特点,按下列规定选用测流方法,制定测流方案。 一、当一次测流起讫时间的水位涨落差,符合本规第4.1.2条第三款的规定时,应采用均匀浮标法测流。均匀浮标法测流方案中有效浮标横向分布的控制部位,应按流速仪法测流方案的测速垂线数及其所在位置确定。多浮标测流方案中有效浮标横向分布的控制部位,应包含少浮标测流方案中有效浮标的控制部位在。 二、当洪水涨、落急剧,洪峰历时短暂,不能用均匀浮标法测流时,可用中泓浮标法测流。 三、当浮标投放设备冲毁或临时发生故障,或河中漂浮物过多,投放的浮标无法识别时,可用漂浮物作为浮标测流。 四、当测流断面一部分断面不能用流速仪测速,另一部分断面能用流速仪测速时,可采用浮标法和流速仪法联合测流。 五、深水浮标法和浮杆法测流适用于低流速的流量测验。测流河段应设在无水草生长、无乱石突出、河底较平整、纵向底坡较均匀的顺直河段。

六、小浮标法测流,宜用于水深小于0.16m时的流量测验。当小水深仅发生在测流断面的部分区域时,可采用小浮标法和流速仪法联合测流。 七、风速过大,对浮标运行有严重影响时,不宜采用浮标法测流。 第5.1.2条采用浮标法测流的测站,浮标的制作材料、型式、入水深度等规格本站必须统一。浮标系数应经过试验分析,不同的测流方案应使用各自相应的试验浮标系数。当因故改用其他类型的浮标测速时,其浮标系数应另行试验分析。 第5.1.3条数的确定和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根据试验资料确定的浮标系数,应按本章第六节的规定进行校测。校测的试验次数应不少于10次.校测结果宜用学生氏(t)检验法进行检验。当原采用的浮标系数与校测样本有显著性差异时,应重新进行浮标系数试验,并采用新的浮标系数。 二、根据经验确定的浮标系数,应按本章第六节的规定进行浮标系数试验,确定本站的浮标系数。 三、需要使用浮标法测流的新设测站,自开展测流工作之日起,应同时进行浮标系数的试验,宜在二至三年试验确定本站的浮标系数。在未取得浮标系数试验数据之前,可借用本地区断面形状和水流条件相似、浮标类型相同的测站试验的浮标系数,或者根据测验河段的断面形状和水流条件,在下列围选用浮标系数。 1.一般情况下:湿润地区的大、中河流可取0.85~0.90,小河可取0.75~0.85;干旱地区的大、中河流可取0.80~0.85,小河可

流量测量实验

流量测量实验 三、数据处理 根据给定的孔板规则和实验段规格,以及测量的孔板压差,计算孔板测量的体积流量。 已知水箱横截面积为394*474mm,直径 D0=40mm 实验管道材料:有机玻璃,孔板材料:不锈钢 试验管段外径40mm,d20=30mm(β=0.75) 通过计算可得Q 7.266 104 / 测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ρ/ρΘ0.31320.50630.79851.06211.40071.71552.10112.4062 10.17812.46515.26617.919 0.81941.46562.00872.77853.66414.48745.49586.4508 2.276 4.071 5.802 7.718 Q 将孔板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满街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所测量的数据和标定流量比较: Q=sh/t,S=0.394*0.473㎡,h为液位量,t为时间。 测点序号标定流量 1 0.366 5 2 0.552 8 3 0.547 2 4 0.570 6 5 0.595 6 6 0.551 9 7 0.567 9 8 0.600 4 Q 孔板流量0.819 4 1.465 6 2.088 8 2.718 5 3.664 1 4.487 4 5.495 8 6.456 8 Q 电磁流量 0.783 1.972 1.3 2.33 3.11 2.91 3.55 3.799 5.25 4.664 6.4 5.709 8.05 6.682 9.35 Q 满街流量 Q 超声波流 量Q 0.9 1.476 2.484 2.916 3.672 4.572 5.436 6.336 (1)孔板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测值较接近; (2)满街流量计测得结果与其他流量计相差较大 (3)四中测量值与标定值相差结果都比较大。 分析孔板流量计测值误差,计算标准误差: 测点 1 2 3 4 5 6 7 8 序号 标定0.366 5 0.552 8 0.547 2 0.570 6 0.595 6 0.551 9 0.567 9 0.600 4 流量Q 孔板0.819 4 1.465 6 2.088 8 2.718 5 3.664 1 4.487 4 5.495 8 6.450 8 流量Q 绝对0.452 0.912 1.541 2.147 3.068 3.935 4.927 5.850

流量流速设备

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河流的流量测验,通常采用的是常规的转子式流速仪、浮标法测得流速,在通过速度面积法将流速转换为流量,给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随着我国的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减少洪水以及水污染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损害,要求采用先进的测流方式和仪器,在短时间内能够测的非常准确,报的出。 雷达流量计由雷达流速仪、雷达水位计和主机三部分构成。 流量监控测站图 雷达流速仪根据发射和接收频率的不同计算出水流流速。 雷达水位计固定在水面上,对着水面发射电磁波,通过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就可以计算出雷达到水面的距离,假设是5.1 米。主机中设置好雷达的安装高度,假设安装高度是6.1 米,那么用安装高度-距离=水位高度。6.1-5.1=1.0米。 再通过输入渠道结构的相关参数,根据水位高低,就得出具体的水流截面积,用流速×截面积再加上积分运算,最后得出具体的流量。 选型条件:要求河道最低水位在5cm以上,水面不能是平静的,

流速范围在30cm/s-15m/s。 雷达流速仪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制成,工作时向水面发生电磁波,电磁波遇到运动的水面会发生散射,并构成回波,由于接收到的回波频率相对于发射频率发生一定偏移,由多普勒频率方程可求得水面流速,一个运动目标会在雷达传感器产生一个低频输出信号。这个信号的频率取决于移动速度,幅度取决于距离,反射率和运动目标的尺寸大小。多普勒频移和运动速度成正比关系。定点式电波(雷达)流速仪的系统可接入多个雷达探头,相当于布设多个测量垂线,结合断面参数,计算断面流量。定点测量,适用于洪水检测。 HZ-SVR系列雷达流量计能够连续测量河流及明渠的水流流量,结合雷达流速仪及雷达水位计,采用非接触方式测量获得表面流速及水位高度。对于规则的渠道断面,运用常规数学公式计算得到流量结果。对于不规则河道断面,运用描点法和微积分计算得到流量结果。非接触的测量方式,不受沉积物、水草等杂物影响,降低维护成本,增加可靠性。 HZ-SVR-24Q雷达流量计

水文测验知识重点

水文测验知识重点

水文测验知识重点 第1章测站与站网 1. 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在流域内设立的, 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并提供水文要素的各 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水位、流量、泥沙、水质和降水量及蒸发量观测等) 2.测站的分类: (1)按目的和作用分类:基本站、专用站、实 验站、基准站、辅助站、水情站 (2)按观测项目分类:水文站、水位站、降水 量站、蒸发站 3. 水文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或流域内,按一定原则,用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 4.按观测项目可把收集某一项资料的水文测站 组合在一起,则构成该项目的站网。(如流量站网、水位站网、泥沙站网等) 按监测功能的水文测站结合在一起,组成这个功能的水文站网。(如水资源管理监测站网、防

汛监测站网等) 5. 按江河治理、防汛抗旱、重要水利枢纽的管理控制运用,水资源评价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起码要求而设立的水文站网,称为容许最稀站网。 6. 目前我国水文站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站网稀而且分布不均匀 (2)水文站网规划技术不完善 (3)基本水文站网受人为和自然变化的影响较大(资料还原问题) (4)水文站网管理体制不顺(不同管理部门分头管理问题) (5)水文站网方面研究人才缺乏 7.水文测站的设立:设站时,首先要对测验河段进行勘测,选择;然后在测验河段布设各种测验断面,引测水准,确定基线,建造标志;设立各种观测设备(水位、流量等),建造站房和过河设施;填写测站考证簿。 8.测站控制有两种表现:断面控制和河槽控制

(1)断面控制:低水(天然石梁、急滩),高水(卡口、急弯) (2)河槽控制:Q = f(z,Ω,n,S) 决定河道流量大小的水力因素有水位、断面因素、糙率及水面比降。 9.基线的布设:在测验河段进行水文测验时,用 经纬仪或六分仪测角交会法推求测验垂线在断 面上的位置(起点距)而在岸上布设的线段,称 为基线。 起点距是指测验断面上的固定起始点指某一 垂线的水平距离。 10.收集水信息的基本途径: (1)根据测验方式的不同通常可分为驻测、巡 测和遥测及流量间测 (2)水文调查:是为弥补水文基本站网定位观 测不足或其他特定目的,采用勘测、考察、调查、考证等手段而进行的收集水文及有关资料的工 作。 11.大河控制站:对于大河干流流量站的布站数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测验指导意见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测验指导意见 2015年1月

一、目的意义 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测验工作,统一水文监测技术要求,特制定《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测验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中的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等水文测站测验工作,纳入国家基本水文站网的水文测站按现有规定和规范开展测验工作。 三、测验管理 (一)测验管理模式 1、雨量、水位观测应采用自动采集、巡测检查的测验管理模式。 2、流量测验应采用自动为主、人工为辅,巡测为主、驻测为辅,常规监测为主、应急监测为补充的测验管理模式。 (二)测验管理要求 1、每年汛前应对各类水文测站进行全面检查。采用自动监测的水文测站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雨量站所在观测场地环境受风沙、落叶等影响较重,汛期应至少检查1次。

(2)水位站汛期应每1~2个月检查1次。 (3)水文站汛期应每月检查1~2次,系统运行稳定、测验精度满足要求可适当减少检查次数。 2、应对采用自动监测的水文测站仪器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应对委托观测人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应对有流量测验项目的委托站至少每2个月指导1次,洪水期间适当增加指导次数。 四、测验要求 (一) 一般要求 1、中小河流水文测站水文测验方案应分析论证,并经流域机构或省级水文部门批准。 2、有条件的水位站、水文站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水文测站采用的监测仪器设备应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应进行调试、校准、比测或率定。 (二)降水量观测 降水量观测应按《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