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流流量的测定(多点垂线法)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实习报告(水文)水文实习(一)河流水文观测衡量和表示河流水文变化情况的因素,一般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水温、泥沙和水化学。
通过上述因素的观测得到的数据,能定量表示河流水情变化的基本特征。
.水位观测水位观测是河流水文实习的重要内容。
观测所得的基础资料可直接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如防汛、给水、灌溉、排水等建筑物的设计,通过水面比降的调查测量,还可以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推测流量。
(1)水位观测断面的布设。
一般河道的水位观测应尽量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水流集中,便于布设测验设施的河段。
基本水尺断面一般设在测验河段的中央,大致垂直于流向或直接平行于测流断面。
若河段内有固定分流,流量超过总流量的20%,且两者之间没有稳定的关系时,一般应分别设立水尺断面。
堪闸和水库的观测河段,一般选在建筑物的下游,避开水流紊动影响的地方。
水库和湖泊的水位观测点,应选在岸坡稳定、水位有代表性、便于观测和建立测验设备的地方。
(2)水位观测设备及布置。
实践中简便办法多采用水尺和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
水尺多用坚硬平直的木板条或用搪瓷铁片制成,并画出间距为2厘米(或1厘米)的刻度,标出米、厘米数。
沿江河一带布设基面,多由木桩和水泥墩固定建成,基面保证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都可测到。
如图3-1所示。
图4-1水尺的设立33(3)水位观测的内容和方法。
每次观测水位时,将水尺直立在基面上(木桩或水泥墩),读出水尺读数,水位值等于水尺读数与基面高程之和,即水位=水尺读数+基面高程在冬、春平水位时,于每日08时、20时观测水尺两次;夏、秋季节,于每日02、08、14、20时观测四次;在洪水涨落过程中,观测次数增多,甚至半小时观测一次。
自记水位计由浮筒、传递和自记钟3部分组成,在一昼夜内连续纪录(在自记纸上)水位随时间变化过程曲线。
每日定时取换下来的自记纸,所纪录的水位过程线,要用水尺观读数据进行校核,保证数据准确。
2.流速测验和资料统计流速是指单位时间(秒)内河水质点所流动的距离(米),单位为米/秒。
实习报告一:河流流量测量与分析
一、引言
在本次实习中,我参与了河流流量的测量与分析工作。
实习地点位于我校附近的一条河流,目的是通过实地测量了解河流流量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降雨量的关系。
二、实习过程
在实习开始前,我详细学习了河流流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随后,我跟随导师前往测量点,进行实地测量。
我们使用了流速仪和测深杆等测量工具,对河流的流速和深度进行了测量,并记录了数据。
在测量过程中,我遇到了流速过快导致测量困难的问题,但通过多次尝试和调整,最终成功完成了测量任务。
三、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阶段,我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使用Excel软件绘制了流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图。
通过图表分析,我发现河流流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降雨量增加时,河流流量也相应增加。
此外,我还分析了流量变化的季节性规律,发现夏季流量普遍较大,而冬季流量较小。
四、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河流流量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掌握了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的技能。
同时,我也发现了流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对于河流管理和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测量设备的精度不够高、测量过程中易受干扰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建议未来可以引进更先进的测量设备,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五、结论
本次实习让我对河流流量测量和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实地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不仅掌握了相关技能和方法,还发现了流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这次实习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垂直管流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进行垂直管流实验,探究液体在垂直管道中的流动特性,深入了解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规律。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垂直管流装置:包括垂直管、流量计、水泵等。
2.温度计:用于测量液体的温度。
3.尺子和卡尺:用于测量实验装置的尺寸。
三、实验原理垂直管流实验主要是通过将液体从顶部注入垂直管道中,通过重力和压力推动液体向下流动,以观察和研究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情况。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液体的流量、速度和压力等参数来研究液体在管道中的运动规律。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装置和仪器,确保其完好无损,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流量控制阀和压力控制阀的开度。
2.测量液体的物理性质:首先需要测量液体的密度和粘度等物理性质,并记录下来。
3.实验装置准备:按照实验要求,调整垂直管的高度和直径,并将流量计、水泵等连接好。
4.实验操作:将液体注入垂直管道的顶部,并打开水泵,让液体顺势流入管道中。
5.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相关的参数,如液体的流量、速度和压力等。
6.实验结束:关闭水泵,停止液体的注入,并将实验装置和仪器进行清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了液体的流量、速度和压力等参数,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了记录。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以得出液体在垂直管道中流动时的特性和规律。
六、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际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如人为操作误差、仪器误差等,这些误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同时要注意实验中的操作规范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七、实验结论通过进行垂直管流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液体在垂直管道中流动时的特性和规律。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了液体在管道中流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液体流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规律,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并学会了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河流基本水情要素流量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河流基本水情要素流量进行实验测量,了解流量的测量方法和过程。
实验采用了两种常用的流量测量方法:测深流速法和悬线法。
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测量点的水深和流速数据,并计算得出了流量。
实验结果显示,测深流速法和悬线法在流量测量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一部分:引言1.1背景河流是自然界中的重要水源和生态环境,流量是衡量河流水资源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准确测量河流流量对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2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量,掌握河流流量的测量方法和过程,并验证测深流速法和悬线法在流量测量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部分:实验方法2.1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的仪器有:流速计、测深仪和刻度尺。
2.2测量点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两个不同水深和流速的测量点,分别为点A和点B。
2.3流量测量方法2.3.1测深流速法在测深流速法中,首先使用测深仪测量水深,并记录下来。
然后使用流速计在测量段内测量流速,同样记录下来。
通过水深和流速的数据计算得出流量。
2.3.2悬线法悬线法是通过悬线方式测量水流平面上一点的流速。
在两端插入刻度尺,将悬线从上游向下游拉直,同时计时记录拉直线段内的时间。
根据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流速,则流量也可以得到。
第三部分:实验结果3.1点A的测量结果在点A,通过测深流速法得到的水深为0.8m,流速为0.5m/s,因此流量为0.4m³/s。
通过悬线法得到的流速为0.6m/s,因此流量为0.48m³/s。
3.2点B的测量结果在点B,通过测深流速法得到的水深为1.2m,流速为0.8m/s,因此流量为0.96m³/s。
通过悬线法得到的流速为1.0m/s,因此流量为1.2m³/s。
第四部分:讨论和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测深流速法和悬线法在流量测量中的结果较为接近,且与实际情况相符。
这表明这两种方法在流量测量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河渠流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流量测量仪器的使用,并能够独立进行河渠流量数据的采集、计算和分析。
通过实验,加深对工程水文学中流量测量理论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河渠流量测量通常采用流速-面积法,即通过测量河渠的流速和横截面积来计算流量。
实验中,流速可通过流速仪测量,横截面积则通过测量河渠的断面尺寸计算得出。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流速仪:用于测量河渠中的流速。
2. 水位尺:用于测量河渠的水位。
3. 卷尺:用于测量河渠断面的尺寸。
4. 计算器:用于计算数据。
5. 数据采集器:用于记录数据。
四、实验步骤1. 现场勘察:对实验河渠进行现场勘察,了解河渠的形状、尺寸、流速分布等基本情况。
2. 选择测点:根据河渠的流速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测点进行流速测量。
3. 测量流速:使用流速仪在测点处测量流速,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流速。
4. 测量水位:使用水位尺测量河渠的水位。
5. 测量断面尺寸:使用卷尺测量河渠断面的尺寸,包括河宽、河深等。
6. 计算横截面积:根据测量得到的断面尺寸,计算河渠的横截面积。
7. 计算流量:根据流速和横截面积,计算河渠的流量。
8. 数据记录与整理:将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中,共测量了3个测点的流速,分别为0.8m/s、1.0m/s、0.9m/s,取平均值0.9m/s作为该河渠的流速。
河渠水位为2.5m,河宽为10m,河深为1.5m,横截面积为15m²。
根据流速和横截面积,计算得到该河渠的流量为13.5m³/s。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流速仪的使用方法正确,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河渠横截面积的测量方法合理,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3. 流速-面积法是河渠流量测量的有效方法,适用于不同河渠的流量计算。
六、实验讨论1. 影响流速测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小误差?2. 如何提高河渠横截面积测量的精度?3. 流速-面积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哪些?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河渠流量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流速-面积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流量测量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对流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流量的特性和规律。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对流量的测量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流量的测量方法和步骤,了解流量的特性和规律。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流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不同流量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特点;3. 分析流量测量实验的结果,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或通道的流体体积,通常用立方米/秒(m³/s)或升/秒(L/s)来表示。
流量的测量主要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法,其中间接测量方法包括差压法、旋翼式流量计、涡街流量计等。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检查流量测量仪器和设备,确保正常运转;2. 流量测量仪器的安装和调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流量测量仪器,进行安装和调试;3. 流量测量实验,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流量测量实验,记录实验数据;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1. 在不同流量条件下,使用差压法、旋翼式流量计和涡街流量计进行测量,得到了相应的流量数值;2. 对比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了流量与压力、速度等因素的关系,探讨了流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五、实验总结与思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流量的测量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实验和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法,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六、参考文献。
[1] 《流体力学》,XXX,XXX出版社,2010年。
[2] 《流量测量技术》,XXX,XXX出版社,2015年。
以上为本次流量测量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流量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分析流量数据,探究不同条件下流量的变化规律,为流量管理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
流量测量是指通过对特定区域或设备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以获取流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在实验中,我们将采用流量计等设备进行流量测量,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流量计、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等。
2. 实验方法,选择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进行流量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
1. 设定实验条件,我们选择了工厂车间和办公区域作为实验场景,分别在工作日和休息日进行流量测量。
2. 进行实验测量,通过安装流量计和数据采集软件,我们对两个区域的流量进行了实时监测,并记录了不同时间段的流量数据。
3. 数据分析,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工作日的工厂车间流量明显高于休息日,而办公区域则相反。
这与我们的预期结果相符合,说明流量受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影响较大。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流量受时间和区域的影响较大,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流量变化规律明显不同。
2. 不同区域的流量分布存在差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流量管理和优化。
3. 流量测量和分析对于流量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提供科学依据。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对流量的测量和分析,深入探究了流量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流量管理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流量测量方法,拓展实验范围,为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流量管理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七、参考文献。
1. 李华,张明. 流量测量与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 王强,刘娜. 流量优化与规划[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9.以上就是本次流量测量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量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流体的流动状态与流量的关系;2.学习流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掌握流量测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其中一断面的流体的体积或质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横截面的流体体积来表示。
流量的测量可以通过利用流速和管道截面积的关系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流量计有两种类型:质量流量计和体积流量计。
质量流量计是根据流经仪器的原料质量差异来实现测量的,而体积流量计是根据流经仪器的原料体积差异来实现测量的。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流量计;2.液位计;3.手动泵;4.水桶;5.管道系统。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检查仪器和管道系统是否完好无损;b)通水并调节管道系统内压力为设定值。
2.测量液体流量:a)将流量计与管道系统连接,并确保连接处密封良好;b)开启流量计,记录初始液位和时间;c)开始泵送液体,记录液位和时间;d)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液位;e)完成液体泵送后,关闭泵和流量计。
3.数据处理:a)根据液位的变化以及时间的记录,计算出不同时间段的流量;b)将所得流量数据绘制成流量-时间曲线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和绘制的流量-时间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1.初始时刻的流量较小,随着液体泵送时间的增加,流量逐渐增大;2.流量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说明管道系统内的流体流动稳定;3.当泵送时间达到一定值后,流量开始逐渐减小,可能是由于阻力的增加导致流动受限;4.流量-时间曲线图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可以通过对曲线的斜率和曲线的凹凸性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流体流动的规律。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流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流量计和液位计,并且掌握了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流量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于仪器的精度和操作的规范性。
《垂直管流实验》实验报告垂直管流实验实验报告引言:垂直管流实验是流体力学实验中的一种常见实验方法,通过在垂直管道中流动的液体或气体的观测和测量,来研究其流动特性和流体力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垂直管流的现象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实验设备与方法:实验中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垂直管道、流量计、压力计等。
首先,我们将垂直管道固定在实验台上,并连接好流量计和压力计。
然后,将待测流体通过流量计注入管道,并通过调节阀门来控制流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记录流量计示数和压力计示数,并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流量和压力。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不同流量下的压力计示数,并根据流量计示数计算了实际流量。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压力与流量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当流量增加时,压力计示数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摩擦力会导致管道内的压力损失,而较大的流量会增加摩擦力,从而导致更大的压力损失。
2. 流速与压力的关系:通过计算实际流量和管道截面积,我们可以得到流体的平均流速。
实验结果表明,流速与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流速较小时,流体的粘性会导致较小的压力损失;而当流速较大时,流体的惯性会增加,从而导致较大的压力损失。
3. 流体的稳定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是稳定的,没有出现明显的湍流现象。
这是因为垂直管道中的流动属于层流流动,流体分层有序地沿着管道流动,而不会出现湍流的混乱现象。
结论:通过本次垂直管流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垂直管流的现象和流体力学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流量、压力和流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垂直管道中的流动属于稳定的层流流动。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工程领域中的管道设计和流体输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本实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未能观察到湍流流动的现象,而湍流流动在实际工程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条件,以便更全面地研究垂直管流的特性。
河流流量测验成果检查和分析7.1检查内容与方法7.1.1单次流量测验成果应按“曲测、的算、的整理、随分析”的原则进行检蛋分析,流量测验资料填写可参照附录G.现场发现测监工作中有"差错时,应杏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补救措施。
7.1.2单次流量测验成果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I现场测5⅛过程及记录的规莅性、完整性;2流量测验成果的合理性:3流量测次布置的合理性。
7.L3测点流速、水深和起点即测量记录的检查.应在现场对银一项测量和计算成果,结合测站特性、河流水情和测验现场的具体情况,并应遵守下列规定:1点绘垂战流速分布曲城图,检查分析其分布的合理性。
当发现有反常现象时,检杳原因:有明显的测量悟误时,进行复测:2点绘垂戏平均流速或浮标流速横向分布图和水道断面图,对照拉曼分析垂线平均流速或浮标流速横向分布的合理性。
当发现有反常现象时,检变原因,有明显的测埴错i昊时,进行发测: 3潮流站采用代去燃施测时,点绘代去tβ流速过程战图,检杳分析流速变化过程的连续性、均匀性和合理性:4采用固定垂线测速的站,当受测验条件限制现场点绘分析图困难,或因水位急剧涨落需缩短测流时间时,可在疗先制作的流速、水深测验成果对照检食表上,现场填入垂线水深、测点流速、率线平均流速的实测成果,与相邻乐战及上一测次的实测成果对照检查.7.1.4流量刈骁成果应在每次测流结束的当日进行流Ift的计算校核,并应按下列规定诳行合理性检皆分析:1点绘水位或其他水力因索与法崎、水位与面枳、水位与海逑关系曲戏图,检更分析其变化趋势和三个关系曲线相应关系的合理性:2采用连实测流Jit过程靓进行资料整集的测站,可点绘水位、流速、面积和洗法过程戕图,对照检查各要素变化过程的合理性:3冰期测流,可点绘冰期流m改正系数过程线图域水浸冰厚及气温过程线图,检查冰期流崎的合理性;4当发现流量测点反常时,检查分析反常的原因:对无法进行改正而具有控制性的测次. 直到现场对河段情况进行勘察,并增补测次验证.7.1,流域测次布置介理性检查分析,应在fij次测流结束后将流/测点点绘在逐时水位过程线图的相应位置J-采用落差法整编推流的站应同时将流量测点点绘在落差过程线图匕并结合流JN测点在水位或水力因素与液家关系曲跋图上的分布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当发现测次布汽不能涵足资料整编定线要求时,应根据水情情况增加测次,或调整下一测次的测骁时机。
课程实验报告学年学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实验名称河道测深测速实验实验室北校区灌溉实验站专业年级热动113学生姓名白治朋学生学号2011012106任课教师向友珍李志军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1 实验目的(1)了解流速仪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仪器的性能。
(2)掌握流速仪的装配步骤与保养方法。
(3)了解流速仪测流的基本方法.2 实验内容LS25—3C型旋浆流速仪是一种新改型仪器,采用磁电转换原理,无触点式测量,信号采集数多,灵敏度高,防水,防沙性能好,仪器结构紧凑,是一种大量程的流速仪。
适用于一般河流,水库、湖泊、河口、水电站、溢港道等高、中、低流速测量。
配用HR型流速测算仪。
2。
1 主要技术指标(1)测速范围:V=0.04-10 m/s(2)仪器的起转速:Vo≤0.035 m/s(3)临界速度:Vk≤0。
12m/s(4)每转四个信号(5)旋浆水力螺距:K=250mm(理论)(6)检定公式全线均方差:M≤1。
5%(7)信号接收处理:HR型流速仪测算仪(适应线性关系)(8)测流历时:20s、50s、l00s或1~999s任意设置(9)测量数位:四位有效数(10)显示查询方式:显示内容有时间、K值、C值、历时T、流速V、信号数等。
(11)参数设置及保存:可调校时间及设置K、C、T值等参数,设置后参数在掉电状态能长期2。
2仪器结构本仪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感应,传信,测算,尾翼部份。
仪器测流时的安装方式有悬杆,转轴和测杆等几种。
(1)感应部份为一个双叶螺旋浆,安装于支承系统上灵敏地感应水流速度的变化。
旋浆的转速与水流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由流速仪检定水槽实验得出。
(2)传信部份由磁钢,接收电子器件一霍尔传感器构成,浆叶旋转带动磁钢转动。
(3)HR型流速测算仪控制板由89CXX系列单片机及有关电路组成,液晶显示采用的是二线式串行接口方式的显示模块。
(4)尾翼部件为一个十字形,供仪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定向。
流速量测(毕托管)实验一.目的要求⑴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基本的测速工具(毕托管)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⑵ 绘制各垂线上的流速分布图,点绘断面上的等流分布曲线,以加深对明槽水流流速分布的认识。
⑶ 根据实测的流速分布图,计算断面上的平均流速v 和流量Q 测 ,并与实验流量Q 实相比较。
二.仪器设备毕托管、比压计以及水槽三.实验原理毕托管是由两根同心圆的小管所组成。
A 管通头部顶端小孔,B 管与离头部顶端为3d 的断面上的环形孔相通。
环形孔与毕托管的圆柱表面垂直,因此它所测得的是水流的势能γρ+z 。
而A 管却正对流向,它所测得的是包括水流动能在内的全部机械能g v z 22++γρ,在测压牌上所反映的水面差:g v z g v z 22h 22=⎪⎪⎭⎫⎝⎛+-⎪⎪⎭⎫ ⎝⎛++=∆γργρ即测点的流速水头。
为了提高量测的精度,将比压计斜放成α角,若两测压管水面之间的读数差为L ∆,则有h ∆=L ∆sin α,从而可以求得测点的流速表达式:αsin 22l g C h g C v ∆=∆=式中:C 为流速修正系数,对不同结构的毕托管,其值由率定得之。
本实验使用的毕托管,经率定C=1。
1.垂线流速分布图的画法,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将所得的同一垂线各点流速,按选定的比例尺画在坐标纸上。
槽底的流速为零,水面的流速矢端为水面以下各点流速矢端向上顺延与水面相交的那一点。
由水深线及各点流速矢端所围成的矢量图,即垂线流速分布图。
显然,流速分布图的面积ω除以水深h ,就是垂线的平均流速v 。
垂线平均流速 hwv =式中: v 为垂线平均流速,cm/s :ω为垂线流速分布图的面积,㎝2:h 为水深,㎝ 。
2.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断面平均流速 ∑==ni i v 1n 1v式中:v 为断面平均流速,㎝3∕s ;i v 为第i 根垂线上的平均流速,㎝∕s ;n 为垂线个数。
3.流量的计算实测的流量Q 测vA =式中:Q 测为实测流量,㎝3∕s ; v 为断面平均流速,㎝∕s ;A 为过水断面面积,㎝2。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河流调查实验旨在了解河流的水质状况、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为河流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
为了全面了解河流状况,我们需要对河流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
三、实验地点本次实验地点位于我国某条河流中段,全长约100公里,流经多个城市和乡村。
四、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至2023年4月25日五、实验人员实验团队由5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组成,指导教师1名。
六、实验方法1. 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河流的地理、水文、生态和污染情况。
2. 现场调查:采用实地考察、水质监测、生态调查等方法,收集河流水质、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数据。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七、实验内容1. 河流概况- 河流全长约100公里,流域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
- 河流源头位于山区,流经多个城市和乡村,最终汇入大海。
- 河流上游为山区,水质较好;中下游为平原,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
2. 水质监测- 在河流的不同段落设置监测点,监测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重金属含量等。
- 通过监测结果分析,了解河流水质状况及污染程度。
3. 生态调查- 观察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记录鱼类、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等种类和数量。
- 分析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
4. 人类活动调查- 调查河流周边的人类活动,包括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排放等。
- 分析人类活动对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质状况- 河流上游水质较好,pH值在6.5-8.0之间,溶解氧含量较高。
- 河流中下游水质较差,pH值在4.5-6.5之间,溶解氧含量较低,COD、BOD、重金属含量较高。
- 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
河流基本水情要素流量的实验报告引言:河流的水情要素是指描述河流水文特征的关键指标,其中流量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
流量反映了河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水量,对于水资源管理、防洪预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测量和分析河流的基本水情要素流量,并总结和展示实验结果。
材料与方法:1.流量测量设备:利用流速仪、流速计或涡街流量计等设备进行流量测量。
2.测量站点:选择河流中适当的截面作为测量站点。
3.测量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流量测量,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4.测量步骤:a.根据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正确安装和校准流量测量设备。
b.在测量站点选取一个代表性的剖面,并记录测量截面的特征参数,如横截面水深、宽度等。
c.根据流量测量设备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测量操作,并记录流速或其他测量参数。
d.测量持续一段时间后,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平均流速和流量。
e.重复上述测量步骤,获取多组数据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我们获得了河流基本水情要素流量的测量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以下问题和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1.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测量截面的选择是否能够代表整个河流的水情要素。
3.测量时段内水流速度的变化以及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4.测量误差和不确定性。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如下结果:1.测量站点的流量变化较大,表明河流水情要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
2.流量较大的时段往往与降雨量较大的时期呈正相关。
3.测量站点之间的水情要素差异可能与河段地形、水位调节以及水文地貌等因素有关。
结论: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成功获得了河流基本水情要素流量的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河流水资源管理、防洪预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然而,由于实验的局限性,我们认识到还有进一步研究和实验需要进行,以更全面地理解河流的水情要素流量特征。
《垂直管流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垂直管流实验是研究流体在垂直管道中流动特性的重要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旨在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了解垂直管流中压力、流量和流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2、掌握测量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方法和仪器使用。
3、观察垂直管流中的流动现象,如层流、湍流等,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4、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验证相关的理论公式,并加深对流体力学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在垂直管流中,流体受到重力和管壁摩擦力的作用。
根据伯努利方程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压力、流速和位置高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流体处于稳定流动状态时,流量 Q 可以通过测量管道截面的面积A 和流速 v 来计算,即 Q = A × v 。
压力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进行测量。
在层流状态下,流体的阻力与流速成正比;而在湍流状态下,阻力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通过改变流量和流体性质,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流动状态,并分析其阻力特性。
三、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用的主要设备包括:1、垂直透明管道:用于观察流体的流动状态。
2、压力传感器:测量管道不同位置的压力。
3、流量计:测量流体的流量。
4、储液罐:提供实验所需的流体。
5、泵:驱动流体在管道中流动。
6、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压力和流量等数据。
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连接线路是否正确。
2、将实验流体(如水)注入储液罐中。
3、启动泵,调节流量控制阀,使流体在垂直管道中以较小的流量稳定流动。
4、同时记录不同位置的压力和流量数据。
5、逐步增大流量,重复测量压力和流量,并观察流动状态的变化。
6、改变流体的性质(如粘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7、实验结束后,关闭泵和相关仪器,清理实验设备。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中记录了不同流量下管道不同位置的压力值,以及对应的流量值。
以下是一组典型的数据示例:|流量(L/min)|位置 1 压力(Pa)|位置 2 压力(Pa)|位置 3 压力(Pa)|||||||1|100|80|60||2|150|120|90||3|200|160|120|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压力与流量的关系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