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韵学大纲及试题

音韵学大纲及试题

音韵学大纲及试题
音韵学大纲及试题

音韵学课程考试大纲

音韵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传统学科,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汉语史、汉语方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训诂学、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一、考试对象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音韵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主要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或普通本科生。

二、考试目标

本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及一定的实践活动旨在使学员初步了解汉语音韵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研究概况,掌握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为从事音韵学或汉语方言学、汉语史、训诂学、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奠定基础,以便毕业后继续深造或更好地承担中学的古文教学工作。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的性质音韵学与语音学关系音韵学的分类音韵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音韵学

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音韵学是训诂学的重要工具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学的基础

第三节怎样学习音韵学

运用现代语音学的知识学习音韵学除阅读大量有关的参考书外还要多做练

习利用自己的方言和古音进行比较来学习音韵学

第二章音韵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反切

反切注音产生以前的注音方法:譬况读若、读如直音反切的产生反切原理

反切产生原理:双声叠韵反切注音的局限性反切变例反切的产生是汉语音韵学诞生的基础

第二节汉语音韵结构的特点

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声和韵“起舒纵收”和“头颈腹尾神”声母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国际音标

第三节有关声母的概念

发音部位:五音七音发音方法:构成阻碍的方式不同、清音浊音、送气不送气

声纽辅音声母字母声类守温三十字母与宋人三十六字母戛透拂轹揉

第四节有关韵母的概念

元音韵母舌面元音韵韵类韵部韵目韵摄音韵学上对韵头的分析:开口呼和合口呼古代两呼指韵母是否圆唇来说的古代两呼与现代四呼的区别音韵学上对韵尾的分析: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阳对转旁转

第五节有关声调的概念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声平上去入阴阳上去调类调值平

仄舒促

第六节等韵学基础

等韵图概述《韵镜》呼的概念等的概念洪细轻重韵摄内转外转等韵图的种类

第三章《广韵》音系

第一节《广韵》概说

韵书的产生《广韵》的编排体例《广韵》的性质《广韵》的版本王一王二王三

第二节《广韵》的声母系统

《广韵》声母的考求方法陈澧《切韵考》又音互见音和切与类隔切《广韵》的声类《广韵》41声类35声母

第三节《广韵》声母和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比较

全浊声母的清音化轻唇声母的产生轻唇十韵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合

流精见两组声母分化出新的舌面音jqx 零声母字的大量增加

第四节《广韵》的韵母系统

《广韵》韵类的考求方法四声相承重纽重纽八韵《广韵》的韵类和韵母《广韵》的韵母系统就是《切韵》的韵母系统等韵图对《广韵》韵类韵母的分析十六摄

内外转假等

第五节《广韵》韵母和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比较

《广韵》中有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而普通话中只有阴阳两类韵母韵头韵尾韵腹都有变化两呼与四呼

第六节《广韵》的声调以及与普通话声调的比较

平上去入阴阳上去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去声仍去入派四声(全浊阳、次浊去,清声分在四声里)古入声字的判断

第七节《广韵》音系的构拟

古音构拟的原理古音构拟的方法古音构拟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上古音研究

第一节上古声母的研究

研究上古声类的材料研究上古声母的方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照二归定说上古音的声母系统

第二节上古韵母的研究

归纳上古韵部的方法各家归纳古韵部的结果及特点《诗经》用韵的归纳谐声字的归纳宋人对上古韵部的研究明人对上古韵部的研究清人对上古韵部的研究: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等对古韵的分部近人章太炎、黄侃、王力、罗常培、周祖谟等的古韵分部上古音韵部系统王力的古韵三十部

第三节上古声调的研究

古有四声说古无去声说顾炎武的四声一贯说江永的四声说段玉裁的古无去声说王念孙、江有诰的四声说王力的古无去声说周祖谟的古有四声说

第五章近代音

第一节近代音概述

《景德韵略》《集韵》《礼部韵略》《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洪武正韵》《毛诗古音考》近代音的声韵调中古音到《中原音韵》时期的重要变化

第二节《中原音韵》简介

成书经过十九韵部与《广韵》的比较对《中原音韵》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韵略易通》简介

早梅诗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对近代音的研究状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音韵学》期终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8分)

1、音韵学上有平仄和舒促两种概念,其中促声是指。

2、音韵学上的“王一”“王二”“王三”说的是王仁昫的

《》的不同版本。

3、明代古音学家陈第著《》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改,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正确观点。

4、文字学从小学里独立出的标志性著作是东汉的《说文解字》。

5、《尔雅》是标志训诂学诞生最早的一部著作,此外,还有扬雄的《》和的《释名》等。

6、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是三国魏人李登的《》。

7、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朝的《切韵》。

8、《广韵》成书后,宋代又有两部韵书,一部叫《》,另一部叫《》。

9、音韵学上所说的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的语音系统。

10、第一个离析《唐韵》建立上古韵部系统的是清代古韵学家,他分古韵为部。

11、在《广韵》平声字的反切中,被切字的阴平或阳平,取决于反切上字,切上字是

的,切出来的字是阴平;切上字是的,切出来的字是阳平。

12、《广韵》韵摄中四等俱全的摄是,,,。

13、唐末守温和尚参照梵文,创制了能代表当时汉语声母系统的字母。

14、中古入声韵有、、三种塞音韵尾,它们分别与阳声韵同部位的鼻音韵尾搭配,从而四声相承。

15、《广韵》中、、、四个阴声韵无平上声字,只有去声因而是四个独立的韵部。

16、《广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韵书,依平、上、去、入四声分卷,共五卷。其中平声

卷韵,上声卷韵,去声卷60韵,入声卷34韵,共206韵,若寄韵归位的话,那么《广韵》应为韵。

17、《广韵》的全称是

《》。其中“广”的意思是“”。

18、等韵学中的“等”主要是分析韵腹的,同时也和的有无相关。

19、、“咸、山、通”三摄所对应的阳声韵尾分别是,,。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0、《广韵》中的四个寄韵是因韵字太少才没有单独设立韵目。()

21、《广韵》中同一小韵(纽)的字都为同音字。()

22、洪音是指发音时元音的舌位比较前比较

高。()

23、音韵学上所说的韵就是韵

母。()

24、有的等韵图也用“轻”“重”来表示开合

口。()

25、反切上字的分类是由反切下字决定

的。()

26、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对戏曲用韵情况研究的结果。()

27、在对上古声母的研究中提出“喻三归匣”的是音韵学家章炳麟。()

28、上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

29、《广韵》按韵分卷,上平声下平声就是后来的阴平和阳平。()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0、关于韵的概念中最大的概念是()A韵摄 B韵部 C韵类D韵目

31、在“东德红切”这一切语中“东”和“德”的关系是()

A双声 B叠韵 C双声叠韵 D非双声叠韵

32、根据等韵学家江永对韵的分等的情况看,四等韵应属于()

A皆细 B次大 C尤细 D洪大

33、下列词语中属于双声的联绵词是()A狼狈 B婵娟 C参差 D玻璃

34、《广韵》中韵母共

有()

A37 B193 C294 D142

35、语言的重音主要表现在下列的哪个要素上()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色

36、《中原音韵》中的韵部数

是()

A29 B19 C106 D206

37、唇音分化是有条件的,在下列的哪种韵前变为轻唇()

A开口一二四等韵B合口一二四等韵

C开口三等韵 D合口三等韵

38、《广韵》的性质

是:()

A代表隋唐时代洛阳音。

B代表隋唐时代长安音。

C以隋唐时代洛阳音为基础杂合古音的特点。

D以隋唐时代洛阳音为基础杂合古音和方音的特点。

39、普通话中调类为去声的调值

为()

A55 B35 C214 D51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40、王力古韵三十部

41、介音和谐

42、内转八摄

43、尖团音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4、简述普通话中舌面声母的来历。

45、《广韵》声母到普通话声母最突出的变化有哪些?

46、韵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韵镜》内转第一图中,“崇”排在了二等的位置上。《广韵》注为“锄弓切”,“弓”属三等“弓”类韵母,按照韵母它应排在三等的位置上,这是不是韵图排错了,试述原因。48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如何根据普通话的读音来推断古代的入声字?在

七、标点翻译题(共15分)

49、标点(5分)

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蘭论及音韵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脂鱼虞共为一韵先仙尤侯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咏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音韵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消疏缓萧颜多所决定魏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为不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

50、翻译(10分)

音韵学学习经验之谈

先说说学音韵学之前应该预先掌握的知识:

1、普通语音学,特别是国际音标。

2、现代汉语语音学,特别是普通话语音系统,应该会用宽、严两套国际音标以及三种标调法标注。

以上两条掌握了,可以开始学习音韵学。必备的工具书应该有“两书一图”,其中“一书一图”是指《广韵》和《韵镜》,并且最好是有校勘的本子。另一书是《古今字音对照手册》。这三本是必不可少的。

然后就是必要的、成系统的教科书,根据各人情况不同,分别推荐两本:比较适合课堂讲授、跟着老师学的,是《音韵学教程》(唐作藩);比较适合自学的,是丁声树、李荣的《汉语音韵学》(我可能把名字记错了),上海教育出版社80年当代的版本。

最后还要适当看一些参考书:

首先推荐的是王力《汉语音韵学》,特别是其中的小字部分印刷的“参考资料”,因为这些东西多为古籍上的,现在很不好找,汇集在一起更是难得。然后是王力的《汉语音韵》。王先生每次写音韵学的东西,体系都不完全一样,每次都有新发展。

接着是唐作藩的《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可以和丁、李的教材配合着看。

还有一本是何久盈的《古汉语音韵学述要》(浙江教育),特别是其中讲“等韵学”的部分,对王、唐、丁、李的教材都是一种补充,应该格外引起注意!

学习了以上的东西,如果能把《广韵》反切准确折合为普通话读音,能讲清《广韵》到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则,能把常见的音韵学名词术语解释清楚,能熟练背诵一些基本内容,就算入门了。

在此基础上,可以参考其他一些书籍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跟汉语语音史有关的书籍。

当然,如果再学习一下汉语方言学的常识,并能亲自进行一次田野调查,效果会更好。

简单说明一下:

首先要强调的就是语音学,尤其是汉语语音学,这个基础一定要有,是后续很多知识的基础,对学国际音标也很有帮助。这方面的入门书有罗常培、王均的《普通语音学纲要》,以及林焘、王理嘉的《语音学教程》。前一本还没读过,后一本读过了,讲得比较清楚,但是错误那叫一个多啊……没什么基础的一定要十分注意了。

然后就是国际音标,这个是一定要学好背好,不然看书都会有困难。基本上现在学国际音标的书就是周殿福的《国际音标自学手册》了,薄薄一册很便宜,网上也有的下,音频要到网上下载,现在也很容易下到了。汉语语音学的话一般的现代汉语课本上都有的。

最好不要直接就上手音韵学的教程,是真的明白不透。还有如果会方言的话,真的是非常大的优势。

上海师大潘悟云教授

每一门学问,都有一些需要死背的内容,即使像数学这样严密靠逻辑演绎的学问,还要背一些数字,如圆周率3.1416,还有不少的公式。但是,越是成熟的科学,需要死背的东西就越少。语言学是一门不成熟的科学,但是在社会科学中,语言学将率先成熟化,率先向精密科学靠拢。而语言科学中,语音属于表层,更容易精密化。音韵学如果还要继续发展的话,还有它的生命力的话,就要大幅度减少死背的内容。

音韵学中最关键,也最令人生畏的地方,就是背中古的音韵地位。现在一些学校讲音韵学,只讲一些知识性的内容,中古有哪些韵,哪些摄,哪些等,上古有哪些韵部,还有什么阴阳对转、古本音变音之类,令人如堕五里云雾,越学越糊涂。但是这些学了以后,实际上连音韵学的门槛都还没有进入。你如果不把常用字的中古音韵地位牢记在心,不要说不能研究音韵学,就连音韵学的著述都难以看懂。有些训练有素的高校,特别是一些很严谨的学者,是要学生死背中古音的。如本版向柏霖的贴子说,他在沙加尔的指导下背了两年多。包拟古的基本教材是高汉的《汉文典》,他要学生熟读上面的音形义。我见过一些老前辈,他们大体有早年的童子功,从小就开始死背了。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位张世禄先生的弟子,算是我的师兄,问张先生如何背《广韵》。张先生说,每天背几个,长久了就会记住了。据说还有一位老先生,是要弟子把《广韵》抄九遍。这些老前辈的做学问功夫我是很佩服的。但是,在他们那个年代还可以这样做,他们从小就开始熟读古书了。但是我们在复旦读研究生的时候,被文革耽误了青春,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再花几年时间去死背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音韵学是一门科学,科学主要是靠规则,而不是死背。你即使把一本《广韵》都背下来,而对于整个语音史的规则毫无所知,岂不成了两脚书厨。你可能要问,那你说该怎么办?好,我就来谈我背《广韵》的经验。

文革期间,有幸认识郑张尚芳先生,当时他虽然还是温州渔械厂的一名磨工,但是在音韵学、方言学方面已经卓然成家了,不信你可以看看1964年《中国语文》上的《温州音系》与《温州话的连读变调》,当时他只不过二十几岁,但是至今仍很少有人对方言作这样细致而深刻的描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精通音韵学,我文革中认识他的时候,他35岁,对《广韵》如数家珍,我是佩服得不得了。不久,他就要我作他的助手,共同构拟上古音。他要我做的工作就是模仿董同龢先生的办法,把一个个汉字往他构拟的上古音框架中填。但是,这个工作只有熟悉中古音的音韵地位才能作。我以前耽溺于作诗填词,背过诗韵,那只不过是106韵,我还是不甚了解,特别入声韵,真是记不住,现在要记206韵,那怎么做?他教了我一个诀窍。我当时在温州锅炉厂的政宣组作事,生产瘫痪,正好无事,就把门关起来,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大体上把常用字的中古音韵地位记住了,从此就跟着他做上古音的研究。并非我是什么天才,一是这个办法好,靠规则推,不要死记。二是靠的温州话。温州8个声调,严格地与古四声八调对应,声调方面我就不需要记了。温州有清浊之分,也严格地与中古清浊对应。《广韵》中有些韵,其他地方很难分得开来,但是温州分得很清楚。如效摄的豪肴宵萧,温州就是四个不同的读音,只是宵萧有点混。东三与锺韵读音不一样。有了这两个法宝,我在一个星期以后就跨进了音韵学的门槛。

你可能会问,我们不是温州人那怎么办?其实有些地方的方言比温州话更接近古音。就

算你是北方人吧,也无妨,总的原则不变,只是学起来的速度会有不一样。这几年我给研究生上音韵学课,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他们记中古音的音韵地位,而且用的是北京话,而不是温州话。下面我就讲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在这以前,你应该具备音韵学的一些常识:中古有哪些韵,哪些声母,哪几个等,哪几个声调,哪几个摄,每个摄包括中古的哪几个韵,上古有哪几个韵部,等等。

第一步,归纳每个中古音类在普通话中的读音,用《方言调查字表》做起来并不难。把这个工作做了一遍,一二天时间准够,做了以后等于得到了从中古到现代音的语音演变史。建议你最好也在中古音类与你自己的母语之间做一次。

第二步,反过来做一次,也就是说普通话中的一个音类,对应的中古音可能是哪几类。

第三步,每个上古韵部有哪些声符。这个工作是要背的,但是比起背中古音来不知要轻松多少,因为声符数是有限的。最好把一个韵部的声符编成一个顺口溜,便于记忆。

第四步,熟悉每个韵部包括中古哪几个韵。你可以看一下我的《汉语历史音韵学》上的表。这个表并不难记,因为很规则,每个韵部都只有中古的四类韵,第一类为中古的一等(如果是带前高元音的韵部,则是四等韵),第二类是中古的二等,第三类是中古的普通三等韵以及重纽四等韵。第四类是中古的重纽三等,包括与重纽三等相当的韵类,如庚三、陌三、幽等等,可参看周法高的中古韵类论述。

这些工作完成以后,你会得到很多的规则,我们的工作就是用规则的记忆来取代字音的记忆。规则才是语言学的内容。

现在就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如“怡”是什么韵,普通话i对应的中古音很多,止摄、蟹摄三四等,还有许多入声韵都读i。但是我们在第三步已经记住,声符“台”在上古属之部。通过第四步,知道之部的第一类是中古的咍韵(合口是灰韵),第二类是中古的皆韵,第三类是中古的之韵(合口是尤韵),第四类是中古的脂韵重纽三等。我们通过第一步已经知道普通话中咍韵读ai,灰韵读ui,皆韵读ie或ai,尤韵读iu,只有之韵与脂韵是读i的。但是脂韵重纽三等只有喉牙唇音,其中的影母疑母有可能读i,但是“怡”从“台”得声,我们通过第一步已经知道,普通话中的阳平th来自中古的定母,定母是个舌齿音,与喉牙唇属于不同的类。所以我们只能把它锁定在之韵。“怡”字读阳平,北京的阳平来自中古的带浊声母的平声,或带全浊声母的入声。因为“之韵”不是入声,所以它在中古就是平声字,而且是浊声母。我们再来看它的声母。通过第一步,我们会知道普通话中的零声母有这么几来源:以、疑、云、影。疑、影两母我们已经在上面的分析中排除了,那么剩下只有以、云两母的可能。前人曾有“喻三归匣、喻四归定”之说,这个说法虽然不全面,但是反映一个事实:以母跟定母谐声,云母跟匣母谐声。“怡”与“台”谐声,“台”是定母字,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认为它是以母(即喻四)字。如果我们再结合音韵的常识,之韵只有三等,以母也只有三等,之韵属于止摄,之韵没有合口。好了,你可以通过推理得出“怡”在中古的音韵地位:以母之韵平声三等开口止摄。

可能会有人说:还是很难啊!我说,如果连这都觉得很难的话,那就不必学音韵学了,因为:

第一,只要学音韵学,这些基本规则都是必须具备的常识,否则还学音韵学干什么呢?只不过我们把学习的次序颠倒了一下。以前的学者是先死记一个个字的音韵地位,以后再慢慢地学习这些规则。我们是先学规则,利用这些规则去记一个个字的音韵地位。熟悉了这些规则,等于熟悉了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语音史。

第二,死记住字音是很容易忘记的,但是规则带有理性的内容,比较难以忘记,只要记住规则,就可以推出字音。

第三,我上面是举例说明,看起来很烦顼,实际上你只要熟悉规则,反映是即时的。

第四,我举的是一个字,而规则实际上是管一批字。

不过这种方法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否则的话还是学不会。我带过几届研究生,有学会的,也有学不会的,有些在课题上听了都懂,也能跟着推。回去以后自己不做练习,过了一个学期,规则也忘了,字的音韵地位当然也就无从推导。

当然,汉语中有许多不规则音变,造成不规则的对应。而上面的方法只能以规则作为前题。所以,我只能说,通过一年的这种练习,记住百分之八十的汉字音韵地位是可以做到的。那些不规则的字,实际上是最有意思的字,你只要知道还有哪些不规则的字,你也就知道了汉语音韵学中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今天看到这位朋友的贴子,觉得会有不少人在音韵学的门外徘徊。所以,就唠唠叨叨地写一大通,已经花了我半个下午的时间,还不知是不是令人了解基本方法。我还会写些文章在网上作答。不过我是想,我的学生们应该了解这些方法,以后应该在网上谈谈你们的体会。不要自己学会了,就不管人家了,让更多的人学会音韵学不是更好吗?我首先点名的是宗鲁,这是个化名,他正在学,学得也不错,最近在北大网上看到金三畏先生的贴子,怀疑宗鲁是个博导,其实他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在读研究生。他的专长是文献,比我强,比如不仅逐字读过十三经注疏,而且读过有关的许多名家作品,如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皮锡瑞的《今文尚书考证》、孙希旦的《礼记集解》、朱骏声的《六十四卦经解》、高亨的《周易大传今注》、李道平的《周易集解纂疏》,还有《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细读过几遍,先秦诸子及主要的注本几乎都读过。我作为导师实在是不如,我在文献方面碰到什么问题,往往会去请教他。但是在音韵学方面,他只不过是初入道者,正因为如此,应该在网上与一些朋友谈谈你自己的体会,你自己也可以乘机理一下自己的头绪。我的学生中音韵学比较好的是金理新(不是化名),《广韵》与《集韵》都细读过几次。我说的细读是指常用字的音韵地位了解以后,研究性的细读。他是温州师院出来,有些人讥笑他是小师院。但是小学校并不一定都不能出人才,大学校出来的人不一定个个都是人才。比如北大中文系的钱志熙,在文学方面已经崭露头角了,他也是从这个小师院出来的。金理新更应该谈谈音韵学的问题。

社科院语言研究所麦耘教授

我读研究生时,李新魁老师要我们做两样功课:一是做《广韵》韵图,就是把《广韵》全部小韵用图表方式展开来。可以用传统韵图的做法,也可以用自己想到的其他形式来做。做时可以参考《韵镜》等传统韵图,还可以参考现代人做的,如方孝岳先生的《广韵韵图》、李荣先生《切韵音系》中的小韵表等。当然参考归参考,还要自己思考:把一个小韵放在什么音韵位置上,一定有道理,要把这道理弄明白。如果能把每个小韵里常用的字也列出就最好,这就有助于熟悉常用字的归属了。

我认为做韵图比单纯背有一点好处,就是对《广韵》有系统上的了解。如真能从系统上了解《广韵》的音系,那些大量的字音和反切就不是一滩散沙了。二是做《诗经》韵谱,就是拿《诗经》的韵脚来做归纳。要把一个一个韵段都抄下来,以备将来回头来检查原始资料。可以做出两个表来,一个是按谐声排列,可看出《诗经》韵部与谐声的关系,也有利于记忆韵字。另一个表是按《广韵》的声韵来排,可以看出跟中古音的关系,理出从上古到中古的变化条理。当然需要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过自己做一遍,就明白前人为什么这样分部,有时还能看出各家分部的优劣。我从这种训练方法中获益不少。我毕业以后,还重新做过。后来我教学生,也要他们做这两种功课。

训诂学试题(1)汇总

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也称“当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音韵学_、_文字学_、_训诂学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正义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慧琳,凡一百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隈:躲在。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
注音
声母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xue2
x[ ]
ü[y]
ê[ ]
2/35

hao3
h[x]
a[ ]
o[u]
3/214

han4
h[x]
a[a]
n[n]
4/51

yu3
0[0]
ü[y]
3/214

sheng1
sh[ ]
e[ ]
ng[ ]
1/55

yun4
0[0]
ü[y]
n[n]
4/51

diao4
d[t]
i[i]
a[ ]
o[u]
4/51

xi4
x[ ]
i[i]
4/51

tong3
t[t ]
o[u]
ng[ ]
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
注音
声母

hai3
h[x]

kuo4
k[k ]
韵母 韵头
u[u]
韵腹 a[a] o[o]
韵尾 i[i]
声调 3/214 4/51

ping2
p[p ]
i[i]
ng[ ]
2/35

yu2
0[0]
ü[y]
2/35

yue4
0[0]
ü[y]
ê[ ]
4/51

tian1
i[i]
a[ ]
n[n]
1/55
t[t ]

gao1
g[k]
a[ ]
o[u]
1/55

ren4
r[ ]
e[ ]
n[n]
4/51

niao3
n[n]
i[i]
a[ ]
o[u]
3/214

fei1
f[f]
e[e]
i[i]
1/55
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
发音方法
塞音
发音 部位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塞擦音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擦音
鼻音 边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
1 / 16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自己的 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现代汉语声母表

、现代汉语韵母表 开口呼齐口呼合口呼撮口呼 -i[] [] ; i[i] u[u] u [y] a[] o[o] e[] e [] er[] - - y - e - 复ai [ai] [ | uai[uai] 韵母鼻韵母 ei [ei] uei[uei] ao[u] iao[i u] __ ____ __ __ __ _______ ____ ____ _ __ .................. ""鬥 ou[ou] iou[iou] 1 an[an] ian[i n] uan[u n] u an[y n] en[n] in[in] uen[u n] u n[yn] an g[] i ian g[i] i uan g[u] ■ 1 1 ■ 1 1 en g[] 1 in g[i] i uen g[u] i i i on g[u] i ion g[y] E S I

塞音:阻碍部位完全闭塞,然后突然打开,使气流骤然冲出。 擦音:阻碍部位不完全闭塞,留有狭窄的缝隙,让气流挤出来,发生磨擦塞擦音,先塞后擦。 鼻音:口腔中某个部位完全闭塞,打开鼻腔的通道,使气流从鼻腔出去。边音:舌头中间的通道闭塞,气流从舌头的两边或一边流出去 颤音:发音器官有弹性的部分被气流冲击颤动,气流忽通忽塞,急速交替通音:阻塞部位没有完全闭塞,气流通过时,只产生很轻微的磨擦,甚至没有磨擦。如r j w 声带振动的叫浊音,不振动的叫清音。 气流强的叫送气音,气流弱的叫不送气音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音韵学教程

音韵学教程 第四章汉语音韵学简史 第一节韵书产生以前的古音研究 音韵学上所谓“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即上古音。 上古音的研究是徒韵部开始的,这是因为汉代以后,人们读《诗经》、《楚醉》等先秦韵文感到不押韵、不谐和,因而去进行探索研究,试图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例如《诗经》第一篇《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章和二章头四句的韵脚“鸠、洲、逑、流、求”,都是《广韵》尤韵字,徒《诗经》时代到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地方言),都是押韵的,自然没有问题。但二章后四句和第三章,从韵律上看,显然“服”和“侧”,“采”和“友”、“芼”和“乐”是韵脚之所在,但现在读起来却完全不押韵了,因为它们彼此之间,韵母都不同,不仅主要元音不同,有的甚至韵尾也不同。它们在《广韵》音系里,差别也很大,例如“服”属通摄屋韵,“侧”属曾摄职韵;“采”是蟹摄咍韵上声海韵字,“友”是流撮尤韶上声有韵字,而“芼”属效摄豪韵去声号韵,“乐”属宕摄入声铎韵,不仅不同韵,而且不同摄。那么《诗经》的作者为什磨要这样用韵呢?从六朝开始,就有人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不断提出各种看法和解释。例如梁末沈重的《毛诗音》(据《经典释文》所引)于《诗经·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中的“南”字下注云:“协句,宜乃林反”。意思是说:“远送于南”的“南”字,本读那含反[nam],但在这里为了与上下文的“音”、“心”押韵,应当改读为乃林反[ nim]。这种“协句”的主张实际上是强改字音以迁就今读,并非真正考明古代的本音。宋代朱熹著《诗集传》,又提出一种“叶音”说。他认为古今读音是差不多的,不过《诗经》作者用韵随便一点,有时用了一个本来不同韵的字,如《燕燕》三章中的“南”字,与“音”、“心”押韵,可以临时把“南”字改读为“尼心反”(同“乃林反”)就协韵了。又如《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朱熹于“采”字下注“叶此履反”,“友”字下注“叶羽已反”,即分别改读为“此”音和“以”音,就押韵了。“叶”就是谐和的意思。这种“叶音”说和“协句”一样,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是错误的。 其实,《诗经》和其他先秦韵文,每个入韵的字都有固定的读音,不可能时而念甲音,时而念乙音。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个人是不能随便改变它的读音的。 明代古音学家陈第著《毛诗古音考》,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正确观点。他认为《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在先秦的读音本来就押韵,后代读音不同,是语音演变的结果。他还认为先秦的“采”本来就念“此”音,“友”本来就念“以”音。这种看法,现在看来不免简单化一点,但在三四百年前,陈第就具备了这种科学的历史主义观点,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清代古韵学家,自顾炎武开始,在陈第论著的启发下,进一步对《诗经》用韵和先秦其他韵文用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比如《诗经·关雎》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采、友”相押,今韵母不同,主元音和韵尾都不一样,一是[-ai],一是[- ],但在《诗经》里,这两类韵母的字相押并非偶然,下面是一些例子:《周南·芣yǐ》一章:“采采芣yǐ,薄言采之,采采芣yǐ,薄言有之。”叶“采、有”。 《小雅·六月》六章:“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囗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叶“喜、祉、久、友、鲤、矣、友”。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答案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 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3、自己的姓名 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现代汉语声母表

1、现代汉语韵母表 -i[l 」][i ] I i[i] u[u] Uy] ■ I 1 a[A] ia[iAJ i ua[u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 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字母: 宋朝时有人提出“三十六字母”的说法,字母这里就是声母的意思,至于为什么叫字母,这个和梵语有关。 2、阳声韵: “阳声韵”指以鼻辅音―m,―n,―ng等收尾的韵。王力归类的阳声韵包括,蒸部、东部、冬部、阳部、耕部、真部、文部、元部、侵部、谈部 3、七音: 宋元等韵学家依据守温字母,在唇、舌、齿、牙、喉五音之七音相关记载 外,又增加半舌(来母)和半齿(日母)两类,合称七音。如宋代郑樵在撰《七音略》时,就采用七音分类来制等韵图。其中,齿音又分齿头、正齿,舌音又分舌头、舌上,唇音又分重唇、轻唇。这些分类,经多数韵书沿用,已约定俗成,虽不尽合理,但在讨论古音时,必须懂得它们。 4、清浊: 语音的清声与浊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假二等 6、早梅诗 《早梅诗》是明朝兰茂在《韵略易通》里作的,它给出了明朝官话的全部声母。 《早梅诗》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的一首五言绝句,见于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用诗的形式写下来,为了便于记诵。原诗如下: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d f p z m h n ═ zh k b s" υ" r g ch c t sh l 下面一行是汉语拼音。这里═表示零声母即以元音开头的字。“υ”是唇齿摩擦音。现代北京音香山一带摩擦极轻,天津音摩擦就极重。从诗里归并声母看,“见”代表g-(giɑn),“雪”代表s-(süe),尖团字还分得开。这或许是作者在这一点上遵从多数方言,或许是当时“官话”语音确实有这种区别。从清乾隆八年(1743)“存之堂”(书坊名)写《圆音正考》,就汉字对译满语声音不准确提出批评一事看,后一个推测比较近真。把《早梅诗》的声母按发音部位排起来,就得到(如图),再加上,恰好二十。说这首诗代表的音韵格局是现代北方音的前身大致不错。所以在后代讲音韵的书里,如清代李汝珍的《音鉴》等,都常引用。把归并所得的字母作成诗并不止兰茂作过。远在唐代,就有日本和尚空海作过类似的《伊吕波歌》。李汝珍也作过“春满尧天……”《行香子》词以及《太平歌》(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这么做,提高了音韵学的普及性,可是把等韵等从印度声明学传来的按发音部位分类和按发音方法排序次的严格科学精神给削弱了。 7、阴阳对转

音韵学术语整理

[异文] (2).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左传·隐公二年》“夏,莒人入向,以姜氏 还” 晋杜预注:“凡得失小,故《经》无异文而《传》备其事。” 清·龙翰臣《逆妇姜于齐》:“ 姜何罪?其不氏犹氏也。姜固为其氏矣。其或书或不书者,史异文耳。”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义传疑而并存例》:“凡著书者,博采异文,附之简策。如《管子·法法篇》之‘一曰’,《大匡篇》之‘或曰’,皆为 管氏 学者传闻不同而竝记之也。”例:《论语》中人名“申枨”,《史记》引作“申党”。 [声训] 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4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译音 将某种语言的词用另外一种语言与其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词的音调表达,如“tank”译成“坦克 把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 金克木 《怎样读汉译佛典》:“这个‘禅’字本来是‘禅让’、‘封禅’,读音不同,后来成了佛教的‘禅’,是个译音的外来语。” 对音 在汉语音韵学里,对音是用来构拟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重要材料,对音分为两类:一是用外语对汉语,主要是借词,包括日语、韩语、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一是用汉语对外语,即是用汉字音译外语词,主要是专有名词,包括梵汉对音、藏汉对音等。 最早提倡使用对音来研究古音的,是曾在北大任教的俄国学者钢和泰。1923年,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一卷刊载了钢氏的《音译梵书和中国古音》(由胡适译成中文)一文。受到钢和泰的启发,中国学者汪荣宝在之后一期的《国学季刊》发表了他的《歌戈鱼虞模古读考》,提出唐宋以上“歌”、“戈”韵(参看《广韵》)的字都读/a/音,不读/o/音。汪的做法在国学界引起很大回响,有赞成的也有反对,魏建功称为“古音大论战”(见所著《古音系研究》)。然而,使用对音材料来测定古音的做法,很快就为海内外音韵学者所接受,法国的马伯乐、中国的罗常培、俞敏都利用对音材料写出了重要的音韵学论文 [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这是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

音韵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字母:字母,即声母,简称为“声”,又叫“纽”。古代没有拼音字母,所以才找一些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这些字就称为字母。按照发音部位可分为牙音、舌音、齿音、唇音、喉音五音,按照发音方法可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如三十六字母能够反映唐宋时期的声母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字母的归并就可大致看出上古音的声母。 1、阳声韵:指以鼻辅音―m,―n,―ng等收尾的韵。王力归类的阳声韵包括,蒸部、东部、冬部、阳部、耕部、真部、文部、元部、侵部、谈部。 2、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商、变徵声韵学,宋元等韵学家依据守温字母,在唇舌、齿、牙、喉五音之外,又增加半舌(来母)和半齿(日母)两类,合称七音。 3、清浊:分析發音方法時所使用的術語。清音,反聲帶不振動的輔音,濁音,把聲帶振動的輔音,音韻學上共分為四種:全清,次清,全濁,次濁。 4、假二等:《韻鏡》的每一橫欄的四行,由上而下就是一、二、三、四四等,依韵母分等的二等被稱作纯二等,依聲母分等的二等被稱作假二等。 5、早梅诗:《早梅诗》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的一首五言绝句,见于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用诗的形式写下来,为了便于记诵。原诗如下: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d f p z m h n ═zh k b s" υ" r g ch c t sh l 7、阴阳对转:阴阳对转由清代孔广森将老师戴震的“阴阳相配”理论发展而来,是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即阳声失去鼻音尾韵变为阴声,阴声加上鼻音尾韵变为阳声。例如:三san -仨sa,两lia?-俩lia。 8、等呼:根據開口度的大小,把韻分為四等。凡介音或主要母音的U的叫合口呼,反之叫開口呼。 9、阴声韵:“阴声韵”指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的韵母,即直接以元音收尾的韵母。王力先生归类的阴声韵包括之、幽、宵、侯、鱼、支、脂、微、歌部。 10、五音:在汉语音韵学中,五音代指汉语声母的调音位置和调音方法,包括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二、填空 1、通摄、江摄、止摄、遇摄、蟹摄、效摄、臻摄、山摄、果摄、假摄、宕摄、梗摄、曾摄、流摄、深摄、咸摄。 2、10 13 17 25 22 18 21 32 28 30 31 四、简答 1、1.通摄包括东冬锺 2.江摄江 3.止摄支脂之微 4.遇摄鱼虞模 5.蟹摄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6.臻摄真谆臻文欣魂痕 7.山摄元寒桓删山先仙 8.效摄萧宵肴豪9.果摄哥戈10.假摄麻11.宕摄阳唐12.梗摄庚耕清青 13.曾摄蒸登14.流摄尤侯幽15.深摄侵16.咸摄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2、唇音不芳并明 舌音端透定泥(舌头音)知彻澄娘日(舌上音) 牙音见君溪群疑

音韵学试题A、B

鲁东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2005级汉语言专业本科试卷 A 课程名称音韵学 课程号(1100240)考试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 一、判断。本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 1、音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与汉语的语音系统的一门科学。 2、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的,所以又叫《广韵》学。 3、等韵学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或者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 4、北音学以元代的《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研究对象,它与“近代语音学”没有多大关系。 5、音韵学的这四个分支中,应该以“今音学”为基础。因为这可以上推古音,下联今音。 6、隋唐时零声母只有一个“影”母,到了现代北京话中,中古的微、疑、影、云、以五母的字基本上都成了零声母。 7、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音变阴平 (2)浊音变阳平。 8、“声类”则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它与声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 9、刘复分析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时用“头、颈、腹、尾、神”来表示我们今天的“声调、声母、介音、韵腹、韵尾”。 10、首创“反切系联法”的是明朝人陈第。 二、选择。(正确答案有一个选一个,有多个选多个)本题共4小题, 满分20分。 1、看图表(共8分): 概念 A韵头 B韵腹 C韵尾 D声调 E声母 小韵 + + + + + 韵类 韵 韵母 韵部 韵摄 - ≌ + - (+表示相同,-表示不同,≌表示相近。) 如上图所示,属于同一个小韵的字必须A韵头 B韵腹 C韵尾 D声调 E声母五个语音成分全部相同,换言之,在做这一级语音单位的分类时,须同时考虑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这一项就选作:小韵(A、B、C、D、E);仿此,做下面几题:韵类();韵();韵母();韵部()。 2、(2分)下面关于《广韵》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按韵编排; B、工具书; C、字典; D、韵书; E、按部首编排。 3、看图表答题(共8分): 中古现代例字 摄韵等 效摄豪一 au 褒袍毛刀桃劳遭 萧四 iau 刁挑条辽箫浇尧 肴二 iau 交胶教 au包胞泡 宵三 au 朝超少 iau标苗燎 就一般的观点来说,()韵字原先没有i介音,()韵字原先有i介音,今天变化都非常整齐;而()韵字原先有i介音,其中舌齿音声母的字有些失落了i介音;()韵字原先没有i介音,其中喉牙音声母的字有些后来滋生了i介音。 A、萧; B、宵; C、肴; D、豪。 4、(2分)下面哪些韵是四等韵() B、先韵; C、萧韵; D、青韵; E、添韵。 三、填空。本题共7小题,满分40分。 )属于用;)属于用;)属于用;2、看韵图填空(共14分):

音韵学试题答案A、B

鲁东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5级汉语本音韵学末考试(A卷)评分细则与标准答案 三、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共3分):(1)同用;(2)互用;(3)递用。 2、(共14分):(1)三;二;假二。假四。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 (2)合口三等韵。 3、(共4分):真正;二;外;内。 4、(共5分):古;居;苦、去、渠。 5、(共6分):东;冬;江;支;微;鱼。 6、(共4分):通、蟹、果、曾。 7、看图表填空(共4分): 其主要元音是分别是: 、 、 、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古代直行书写,故称)切上字、切下字、被切字。如“当孤切都”“古红切公”。 2、分尖团:北京话中中古见组([ ]、[ ]、[ ])与精组([ ]、[ ]、[ ])的各一部分合并为[ ]、[ ]、[ ]等声母。如:精、清与经、轻同音。但有的方言中二者并没有合并,精组仍读[ ]、[ ]、[ ],此为尖音,见组读为[ ]、[ ]、[ ](或仍读[ ]、[ ]、[ ])此为团音,总之二者没合并的就可以称之为分尖团。 五、据图表写出从中古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演变的三条主要规律(10分): (一)平分阴阳 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音变阴平,即声母为全清、次清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阴平声。例如:东风吹衣。(2)浊音变阳平,即声母为全浊、次浊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阳平声。例如:唐时传奇、牛迷难来。而且全浊声母的一般要读作送气清音,如:唐传等。 1

最新文字学试题(1)

一,文字学术语解释 1小学2.小篆 3 大篆4.古文5合文 6 以形会意宇7.借形变体字8合音宇9.异体宇10古今字 l 小学:专门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民国以前称为“小学”。隋唐以后,“小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了传统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学科的总名。清代末年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建议把它改为“语言文字之学”。其后,人们逐渐用‘汉语文字学”或“文字学”来代替“小学”,专称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近人多改称之为“汉字学”。 2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通用的泰国文字,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小篆的面貌,现还可以从一些秦代的刻石、有铭文的金属器物,以及《说文解宇》和三体石经上看到。 3 大篆:广义的大篆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文字。狭义的大篆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字,是与小篆相对而言的。大篆通过《说文解字》和春秋时的金石器物流传至今,《说文解宇》中籀文、石鼓文、诅楚文和秦公钟、氢公鎢、秦公簋上金文是其典型代表。 4 古文: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 5 合文;或称合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刻或合写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形式上象一个字而实际上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语素。例如:甲骨文中“祖乙”写作、“祖丁”写作、“四祖丁”写作。 6以形会意宇一种会意字,即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的会意宇。例如:“ ifc休,”和“制(杲)”字。 7 借体变体宇;指改造变易现存字的形体结构而形成的与原字不是异体字关系的新字。它是通过改变笔画形态、增减笔画、倒书或反书字形、移换偏旁的位置等方式来形成的与原字读音、意义有不同的字。例如:“甩”、“乒”、“丛”、“幻”和“忡”等。 8 合音宇:是一种由两个作表音构件的宇组合而成的合体宇,其读音由用作构件的两个字反切而成,即取一字的声母取一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例如:‘‘ ”(名夜反)和“秽(禾岁反)。 9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部可以互相替代的宇。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宇。例如:“野”字和“墼”字,“块”宇和“由”字。 10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的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古字,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今字。例如;“要”字和“腰”字,“说”字和“悦”字。 二,填空 L《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甲骨文字释林》的作者是(于省吾)。 2.《说文释例》的作者是(王筠),(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朱骏声)。 3.《三代吉金文存》的作者是(罗振玉),《两周金文辞大系》的作者是( 郭沫若)。 4.《甲骨文编》的作者是(孙海波),《金文编》的作者是(容庚)。 5.周有光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一文中根据汉字使用符号所起的表意和表音作用的整个状况得出汉字是( 意音、语素)文字的结论;裘锡圭在《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根据汉字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将汉字又叫做( 音节)文字。 6. 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 象意、)文字、( 形声)文字三类。 7. 1956年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过程,把汉字分为( 象形)、( 假借)和形声三种基本类型。 8.人们一般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 古文字、),把用秦隶书以后的

音韵学

音韵学 一、音韵学的定义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从时间断限上看,远古迄清末,各个时代的语音系统都可以作为研究目标;从空间视野上看,汉语历史上的各个区域语音系统又都可以列入研究范畴,因而,所涉及的语音研究维度非常广阔。①汉语音韵学可以分为传统音韵学和现代音韵学两种。传统音韵学主要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的双生叠韵和反切开始,历经隋唐韵书、宋元字母等韵之学和明清古音学,一直到朴学大师章炳麟、黄侃为止;现代音韵学主要是从1923年汪荣宝发表《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一文开始,历经高本汉、马伯乐、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王力、陆志韦、董同龢等,一直发展到现在。② 音韵学的“传统”和“现代”之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目的、理论和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作为经学的附庸,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释古代经典文字的形音义,主要材料局限于韵书、韵图、反切、韵文、谐声字等,主要工作是考订汉字在历史上的音类,解释和评注各种经学文献,故实质上属于语文学的范畴。现代音韵学则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研究汉语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主要材料不仅有韵书、韵图等,而且增添了现代方言、中外译音、汉藏系语言等,主要工作不仅考证古音的音类,而且考证古音的音值,从而把各种历史事实联成一个自然发展的演变过程,故实质上属于语言学的范畴。③ 二、音韵学研究历史概述④ 汉语传统音韵学起源于东汉末年,它的建立以反切的出现为标志。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被注音字的声母取自第一个字,被注音字的韵母和声调取自第二个字。如:妥:孙(炎)他果反。(《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东汉末年的学者孙炎据说是创制反切的第一人。反切发明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汉代以前,人们已经能够不自觉地将两个字的音读成一个音了,以至于形成了“合音词”。比如《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就是“之于”的合音。二是在东汉后期,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的经典是拼音文字——梵文写成的,人们在翻译佛经的时候,有的地方需要音译,要用汉字去对译梵文字母,这就促使人们去分析汉字的音节,最终发现汉字的一个音节可以分析为两部分,即后来称为声母的部分和韵母加声调的部分。 反切的发明使人们可以准确地给汉字进行注音,因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韵书应运而生。韵书是按照语音顺序编排的辞典,中国的第一部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这一时期对后代较有影响的韵书还有:吕静的《韵集》、阳休之的《韵略》、李概的《音谱》、夏侯咏的《四声韵略》、杜台卿的《韵略》等。到了南齐永明年间(公元483—493年),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人在作诗押韵时发现汉语有四个声调,他们称之为“四声”,后来他们又给这四个调类分别取名为“平、上、去、入”。沈约等人有意识地把声调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去,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在声韵上工整婉转,被称为“永明体”。陈寅恪在他的 ①《汉语音韵学通论》,李无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3页。 ②《汉语现代音韵学》,杨剑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第3页。 ③同上,第9页。 ④本部分旨在勾勒汉语音韵学发展的整体面貌,概述音韵学史上一些有标志性的事件,因此对音韵学的一些具体研究不做详述。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 本知识 第一节汉语音韵结 构特点 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 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 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 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 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 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 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1 / 36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从这八种情 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 分; 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 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 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 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 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 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 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 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 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

切下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原理 2 / 36 跟拼音基本相同。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 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 多旄犀。”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还有一种叫“读若”或“读如”;《说文 解字》用得比较多, 玉部:“珣,读若宣。” 山部:“宋,居也,…,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诗经》在汉代分为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鲁诗传人为(申培)。 2. 古代“小学”分为三门,他们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3. 清人钱大昕提出“古无舌上音”,其含义是上古时期没有(知彻澄娘)四个声母。 4. 《论语》一书,三国魏时集注者是(何晏),清代(刘宝楠)有《论语正义》。 5. 《诗经》韵例中,单句与单句押、双句与双句押,被称为(交韵)。 6.从韵尾分析,古代汉语中有阴、阳、入的分别,阳声韵有三个韵尾(-M)(-n)(-ng),入声韵有(-p)(-t)(-k)三个韵尾,其中现代汉语中阳声韵尾(-M)已经消失。 7.“史记三家注”包括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8.顾炎武的音韵学著作是(《音学五书》),段玉裁的音韵学著作是(《六书音韵表》),孔广森的音韵学著作是(《诗声类》),《经籍纂诂》的作者是清代(阮元)。 9.清人三大史学名著包括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和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 10.古代目录把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老子》属于(子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唐代守温三十字母的差别是多出()六个声母 A.非敷奉微床娘 B. 帮滂并明泥日 C.照穿床审娘日 D. 见溪群疑来日 2.“同声必同部”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清代著名学者() A.王念孙 B. 王引之 C.段玉裁 D. 戴东原 3.“读若”“读如”与“读曰”“读为”的区别是() A.前二种用于注音,后二者用于破通假 B.后二种用于注音,前二者用于破通假 C.两种都用于注音 D.两种都用于破通假 4.近体诗如果首联出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边的一句是()。 A.仄仄平平平仄仄

音韵学复习题

一、填空 1.韵图大约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盛行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韵图属于前期,__________的韵图属于后期。 2. __________有三十字母系统, __________有三十六字母字母系统。__________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 3.__________ 以前,诗歌押韵没有法定标准,大部分作品押的是 __________韵,即按照当时的共同语音系押韵。到了__________,被定为官韵,作为科举考试中文人必须遵守的押韵标准。 4.“官韵”长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界特别是传统诗歌,而不仅仅是科举。宋王朝为了让文人使用起来方便,在纂修__________之外,还为这个系统编写了简缩本的__________ ,作为读书人手头必备的手册式工具书。 5.到南宋与北方的金朝对峙时期,金朝学者索性把同用的韵都合并在一起,并且略加调整,成为__________韵系统。 6. __________年,__________编了一本韵书叫《平水新刊韵略》,分106韵;公元1252年,又有编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107韵。 7.从__________规定了“同用”的《切韵》系统到平水韵,这个一脉相承的官韵系统在文化界的影响一直很大,千年内的近体诗用韵都以它为准绳。 8.从宋朝就有人试图分辨上古的韵部系统,__________代_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为十部,以后有更多的学者陆续对他的系统加以修正改进,近人 __________定上古韵为30部,这是数百年来学者对古韵分部的总结。 9.构成韵部的语音条件是__________ ,但一个韵部里边还包含由介音区别的不同韵母。诗歌押韵以及谐声字等都不能反映出介音的差别,音韵学家就凭借《切韵》音系的韵、开合、四等条件,给各韵部分出不同的韵类,再为各韵类拟测出韵母。 10.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是近代音的代表作。 二、汉语拼音注出下列反切的普通话读音 职吏切先机切彼役切力至切 博怪切之芮切苦到切五劳切 奴教切敕九切胡南切乌感切 既剪切卢困切乌浪切乌光切

音韵学试题A、B

. 鲁东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2005级汉语言专业本科试卷 A 课程名称音韵学 课程号(1100240)考试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 一、 判 1、音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与汉语的语音系统的一门科学。 2、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的,所以又叫《广韵》学。 3、等韵学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或者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 4、北音学以元代的《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研究对象,它与“近代语音学”没有多大关系。 5、音韵学的这四个分支中,应该以“今音学”为基础。因为这可以上推古音,下联今音。 6、隋唐时零声母只有一个“影”母,到了现代北京话中,中古的微、疑、影、 云、以五母的字基本上都成了零声母。 7、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分化的条件是声母 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音变阴平(2)浊音变阳平。 8、“声类”则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它与声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 9、刘复分析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时用“头、颈、腹、尾、神”来表示我们今天的 “声调、声母、介音、韵腹、韵尾”。 10、首创“反切系联法”的是明朝人陈第。 二、选择。(正确答案有一个选一个,有多个选多个)本题共4小题,满分20分。 1、看图表(共8分): 概念A韵头B韵腹C韵尾D声调E声母 小韵+ + + + + 韵类 韵 韵母 韵部 韵摄- ≌+ - (+表示相同,-表示不同,≌表示相近。) 如上图所示,属于同一个小韵的字必须A韵头B韵腹C韵尾D声调E声

母五个语音成分全部相同,换言之,在做这一级语音单位的分类时,须同时考虑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这一项就选作:小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