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峰 论紫砂壶“六瓣圆壶”的韵律之美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2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紫砂壶,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其造型艺术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在众多紫砂壶的造型之中,莲瓣造型的紫砂壶因其独特的形态和精湛的工艺而备受推崇。
莲瓣造型的紫砂壶,是一个脱离传统的创新作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莲花一直被视为纯洁、高雅、典雅的象征,因而莲瓣造型的紫砂壶也常被设计成寓意美好的形态。
莲瓣造型的紫砂壶通常采用莲花的花瓣为灵感,将莲花的圆润、饱满、婉约之美融入壶身之中,让紫砂壶成为一件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从造型角度来看,莲瓣造型的紫砂壶常常以莲花的“莲心”、“花瓣”等元素为创作基础,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将莲花的柔美、清雅等特点融入壶身之中。
莲瓣造型的紫砂壶大多以六角或八角形态展现,寓意“六六顺顺”、“八方财旺”,故具有良好的吉祥寓意。
莲瓣造型的紫砂壶还常常采用“垂口”设计,使壶嘴的造型更加优美,增加了整个壶身的艺术美感。
除了壶身的造型设计,莲瓣造型的紫砂壶的盖钮、壶把等部位也常常精雕细琢,使整个紫砂壶的造型更加完美。
盖钮通常以莲蓬、莲子等作为设计主题,通过雕刻或铸造工艺,将莲花的各个部位细致地表现出来,使盖钮显得栩栩如生,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而壶把则往往以莲茎或莲藕的形态为创作基础,通过工艺手法的运用,使壶把在外观美感上更加贴合整个紫砂壶的造型设计。
从工艺角度来看,莲瓣造型的紫砂壶在造型艺术上的精湛程度往往能够体现出紫砂艺术家的高超造诣。
在原料的选择上,紫砂艺术家往往会选择质地上乘的紫砂泥料,以保证整个紫砂壶的色泽和手感。
在制作过程中,紫砂艺术家需要运用各种工艺手法,如拉坯、雕刻、上釉等技艺,以将莲瓣造型的形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在喷彩、烧制等环节上,也需要考究细致,以使得整个紫砂壶的色泽和纹理更加优美。
莲瓣造型的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不仅要求艺术家在构思上具有独创性,在工艺技艺上更需要有一定的造诣和经验积累。
在实际使用中,莲瓣造型的紫砂壶也具有优异的性能。
浅谈紫砂壶造型的线条美紫砂壶是传统茶具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紫砂壶的造型线条美,是其一大魅力所在。
线条美是指造型线条的韵律美、造型比例的协调美和造型的动态美。
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紫砂壶的线条美。
一、线条的韵律美紫砂壶的韵律美指的是壶身的线条美,也称为线条节奏美。
紫砂壶制作上常采用曲线、圆弧、弧形和斜线等多种线条,它们发出一种流动感和顺畅感,使人感到轻盈、柔软、灵活和自然。
例如清代紫砂名壶“梅瓶”,壶身线条优美流畅,从壶嘴到壶底,一路流转,连贯有度,让人顿生遐想。
这种线条的韵律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紫砂壶的自然美、朴素美和简约美。
二、比例的协调美紫砂壶的比例协调美是指壶身、壶盖、壶嘴、壶把等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协调。
紫砂壶的造型与大小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因此,紫砂壶的各个部分应该比例协调、整体平衡。
例如明代紫砂名壶“八斛双耳壶”,它的造型完美的展示了古代工艺美学中的“协调与均衡”。
壶口宽大,壶身沉稳,壶盖轻盈,壶把柔和,各部分的比例和谐,平衡自然,让人产生愉悦感。
三、造型的动态美紫砂壶的造型动态美指的是其具有的动感、形态和形势美。
紫砂壶的线条美与比例协调美配合起来,构成了独特的动态美感。
从侧面看,良好的紫砂壶造型有着一定的“曲线美”,可以通过不同的造型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美。
如明代紫砂名壶“鹤顶红壶”,壶口上端分叉,线条形成了如飞翔鹤鸟的动态感,给人以自由、灵动的美感。
在壶豆上,作为装饰的一部分,也同样具有很强的动态美感。
综上所述,线条、比例和形态是紫砂壶的三个基本因素。
紫砂壶的线条美是紫砂壶内在美的体现,其饱满、流畅、舒展、变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紫砂壶的比例协调美是紫砂壶的整体美,让人感到紫砂壶在大小上的把握是精准的,展示了紫砂壶的高品质。
紫砂壶的造型动态美是紫砂壶的生命力,给人以十分灵动、流畅且富有想象力的感受。
紫砂壶的线条美是对人的感官发挥最大的,正是这种韵律美让我们在汲一口茶时不自觉地沉浸在壶的美学魅力中,感受到的是茶艺和紫砂文化的内涵。
1前言紫砂壶的设计以光素器型最为常见,与花器、筋纹器并存于世、交相呼应、互相影响,光素器与其它壶器相比,没有繁杂的装饰和华丽的外形,合理地运用点、线、面相结合,以简单线条匀称、平衡、统一地描绘出线条,就艺术性而言,紫砂“大圆珠壶”(见图1)是紫砂光器中古朴自然、清新淡雅的代表之一。
“圆、稳、匀、正”是制壶艺人们对于紫砂造型的探索心得,充分体现了世人对于壶器造型独特的审美眼光。
2紫砂“大圆珠壶”的造型美感圆器壶型除了讲究“珠圆玉润”之外,还要求线条明许嘉琳(宜兴214221)宜兴紫砂壶举世闻名,历经数百年的传承经久不衰。
其中以圆器造型最为丰富,圆器壶主要以球体、半球体和圆柱体为基础造型,运用各种线条使造型圆润饱满,宜兴紫砂壶多以素身为主,没有过多的装饰花样,突出珠圆玉润的效果。
还有的会选用陶刻作为主体装饰,少数以雕塑为装饰。
紫砂壶的装饰要求富有变化,主体鲜明突出,才不会显得单薄。
紫砂;大圆珠壶;造型美感;文化内涵Ceramic Art陶瓷艺术图1紫砂“大圆珠壶”朗、清晰明快,“大圆珠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器身为圆珠形因而得名,壶身珠圆玉润,壶把、壶钮、壶盖设计轮廓饱满。
壶身呈扁圆珠形,壶钮也是圆珠形,壶钮与壶身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线条流畅,壶把长圆,壶盖嵌入壶身中融为一体,使整个壶器显得十分生动可爱,犹如浑然一体。
紫砂“大圆珠壶”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圆字,壶身是一个较大的圆珠,壶钮是一个娇小的圆珠,有交相辉映、上下呼应之感,壶身圆润、线条自然,壶把长圆,抓握舒适方便。
壶器设计简洁明了、圆润可爱,值得把玩。
“大圆珠壶”造型典雅、形色古朴,圆润饱满却不失方寸,壶身上下得体,更是显出东方韵律之美,整个壶身形成上下丰满的姿态,亭亭玉立、端庄祥和,静谧之美更是妙不可言。
壶嘴微微向上弯曲,之后一气呵成,壶嘴朝天,在转折的地方却显出方寸之劲道,美妙十足,如此线条交代得如此清晰,实在是显示出制壶艺人高超的制壶技巧。
浅谈紫砂“茶韵壶”的圆润美任晓(宜兴 214221)摘要紫砂壶是中国“陶”与“茶”的完美融合,紫砂壶之所以能登上大雅之堂,与它 深契民族习性、生活、礼仪和谐融洽是分不开的。
“茶韵壶”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 重的形体,深厚且具神韵,壶面脂润尤强、虚实和谐,使整体造型更加雄浑肃穆,给人 以古朴、典雅的艺术享受。
关键词茶韵壶;紫砂;线条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进人二十一世纪 的我们,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但是,工作的紧张、劳累 带来了压抑的情绪,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人们渴望在 生活中拥有一方净土,安静、轻松,并得到暂时的超 脱。
茶文化持久不衰的魅力印证了人们对休闲生活 的需要,而紫砂陶更以独特的朴素语言诉说着人们 的期盼,使饮茶者找到心灵的慰藉,找到返璞归真的 真意。
紫砂壶简约的设计风格正是顺应了时代,并以 此成为时尚。
宜兴出产的紫砂壶从来都崇尚古朴、简 约的风格,比如明代制壶名匠时大彬以简约大方为 其艺术特点,传世的“大彬如意壶”、“大彬提梁壶”等 优秀作品以造型大气、厚重著称,给人以深厚古朴的 美感,时大彬也被尊为壶艺史上一代名家。
明代末 期,和时大彬并称为“壶家妙手称三大”之一的徐友 泉,在晚年时叹息道:“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
”这说 明单纯注重细部精工细作,不注重整体造型的简洁、气度是不行的。
这也映衬出了光货简约的设计风格 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现以“茶韵壶”(见图1)为 例,谈谈光货的简约之美。
图1茶韵壶收稿日期:2016-11-151 “茶韵壶,,的工艺造型“茶韵壶”的壶身圆润饱满而不失雅韵;壶型由 上至下渐收敛至圈足,壶底置一圆盘,增添了整个壶 的稳重感;壶钮塑造成了一个花苞的形象,精致小 巧;壶盖拱圆,和壶口严密结合,弧度齐整;丰肩束 颈,云肩线清晰、爽利、大气;三弯流的设计形如飞 鸟,甚是优美,将“茶韵壶”的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壶柄为耳形圈把,握拿稳当。
“茶韵壶”以简练的线条 构成淳朴凝重的形体,深厚且具神韵,设计上空间明 快、虚实和谐、提携舒适、线条柔和,整体造型雅致悠 韵。
国工王六初谈紫砂壶造型艺术之美学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向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之誉。
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美,最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就是比例协调。
大凡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如此。
如观察动物与植物躯干各部分之比例:任何动物的每一部分和整体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即矮胖的其各部分也肥短,瘦长的其各部分也瘦长,大小适中的,其各部分也大小适中。
不曾遭受人和风损伤的树木也有同样的情形,因为伤处长愈之后,天然的比例就被破坏了。
▲《松趣》/紫泥/300cc/200cc再如人体各部分和身高成简单的整数比,各部分之间也成简单整数比;人体可以形成极为对称的几何图形,如脸部,可构成正方形,又开叉的腿成等边三角形,而伸展的四肢形成的图形更是希腊人认为最完美无缺的几何圆形——圆。
▲《古井移木》/段泥/140cc从人体、动物、植物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整体的每一部分与整体成比例,这一原则运用到紫砂壶的各部分比例搭配中,在紫砂壶的身筒、嘴、把、的等的造型确定后,如能掌握好神圣的比例,就能创造出更美感的作品。
▲《松段》/紫泥/440cc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美,线条美也不容忽视。
线条是最简单、概括的艺术表现手段,这些线条常会改变其中心。
在紫砂作品创作中,充分地掌握和运用好线条,就能使作品表现得更有生命力。
如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类传统壶款式。
它是运用圆球形曲线处理造型的一个成功范例,向外扩张,强调了曲线的转折,使之圆中带方,显得强壮有力,也给向上挺拔的颈部留下了空间,身筒的下半圆,也突破几何圆的制约,器型曲线又向里略收,底径略小于口径,使整个茶壶的重心向上,显出灵秀之气。
▲《禅墩》/龙血砂/260cc还有双线竹鼓壶是由线型相同而方向相反弧线组成,线型翻转排列极有节奏,对称中寓变化,形体被横线分割后形成的上、中、下三部分也极有变化,配以竹节形的嘴、把和的子,整体效果显得比较均称,俏丽大方。
▲《六方宫灯》/降坡泥/390cc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美,还讲究自然美。
简述《圆六方》的艺术风范宜兴紫砂陶作为传统陶瓷中的精品,一直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紫砂艺术在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发展下,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紫砂匠人在与文坛学者的交流合作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画、篆刻等融入其中,使得紫砂造型工艺越来越丰富,紫砂泥的一些优势使得成品具有双气孔性质,艺术价值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价值。
在《老子》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四个字就是:上善若水。
一滴水,可方可圆,一个人,也是应该方圆相济,要活得豁达。
“方圆”最初是来自于古代的钱币,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蕴含了方圆之说的真理。
在饮茶文化中,茶壶中的好多真理都来自于方圆之说。
《圆六方》是根据几何造型创作而来的紫砂器型,线条简洁明快,线面错落有致。
壶型方圆结合,可以说是方中有圆,圆中带方。
从视觉上看颇有棱角,但是摸起来,手感却颇柔和圆滑。
浑方的壶把相对比纯方的壶把,手感更好,视觉感也更好,方圆形的壶把也更加收敛锋芒,含蓄有致,当然,在制作方面难度更加大。
薄胎制作的壶型在使用上更加趁手,注满热水也不笨重,薄胎需要手艺高超的艺人才能制作。
一些人用“薄如蝉翼”来形容薄胎紫砂壶,薄胎在打泥片时比一般作品要相对薄一点,这是一种制壶的技法,可以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明清时期起,艺人将它运用到紫砂制作中,一直受到大众喜爱,甚至一些壶友以入手薄胎为乐趣。
薄胎作品从外面看,造型依旧沉稳厚重,但是把玩在手上,却非常轻。
它的制作难度可以说是很大,对环境的湿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说,制作一件完美的薄胎壶,对于制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
圆中藏方,方中带圆的壶型,在如今的紫砂园中,是属于返璞归真的一类,与如今文人们追求的趣味是一样的,简单的作品更加具有一种艺术韵味,它不依靠那种繁杂的装饰来烘托,却纯粹靠的是作者的制壶本领,找到与壶的契合点,在制作过程中才能够得心应手。
一件优秀的作品,不仅是需要精密,更多的是要求没有加工的痕迹,更有韵味。
用如今的美学观念去欣赏紫砂艺术,要求是整体线条流畅,作品造型简约,但是气韵丰沛,达到一种均衡平稳的艺术感觉。
论紫砂壶“六瓣圆壶”的韵律之美
王庆峰
(宜兴214221)
摘要紫砂筋纹器主要通过局部的美来展示紫砂的艺术魅力,一般取材于植物、瓜果、花瓣的各种筋瓣和纹理进行艺术的抽象演绎,来创作各种不同分瓣、不同纹理的紫砂作品,从而表现出一种秩序井然、线条流畅、节奏和谐的韵律之美。
这把紫砂壶“六瓣圆壶”从造型来看,壶钮、壶盖、壶身都均匀地分为六等份,就像六瓣鲜花一样,每一瓣所起的筋纹都严丝合缝,恰好从壶身底部延伸至壶钮顶端,从上往下看仿佛盛开的花朵翩然而至,其中的花蕊富韫芳香,让人观之仿佛花自盛开、清香拂面、心旷神怡。
关键词紫砂壶;六瓣圆壶;筋纹器;韵律之美
宜兴,自古以来就是山明水秀、物产丰富、文脉悠长、人杰地灵的江南福地。
尤其是位于宜兴东南的丁蜀盛产天下独有的紫砂矿,赋予了宜兴这一方宝地得天独厚的神奇魅力。
宜兴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的双手一代又一代地不懈努力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终于“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名号四海皆知,甚至名扬海外。
紫砂陶制作技艺也早早地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爱茶之人都知道紫砂特有的“双气孔结构”,使得紫砂壶和其他类型的茶具相比较,有着非常高的气孔率和吸水率,对茶汤有着意想不到的吸附功能,就算是茶叶在壶中泡上一夜也不会发馊,好一些的泥料,甚至茶叶泡十天半月都不会变质,同时这种结构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把茶叶的清香发挥出来,在保持汤色完美的同时还没有熟汤味道,也正是因为双气孔结构的神奇,使得紫砂壶能够越养越润,随着时间的推移,把玩泡茶的次数越多,就会呈现出温润如玉的幽泽之光,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让众多的茶人壶友爱不释手、入迷至深。
所以紫砂壶和茶叶是相得益彰、绝对佳配,其他的诸如金属、玻璃、瓷器等材质的茶具,和紫砂壶相比,真的是望尘莫及了。
众所周知,紫砂壶大类可以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
光器基本以方、圆等几何形体为基础进行变化设计,更多的展现出来的是线条之美。
花器以自然万物、花草树木为对象进行模拟塑形的创作设计,充分利用了紫砂泥五种颜色和各种调配的颜色进行装饰,所展现出来的是自然之美。
而筋纹器,它主要用局部的美来展示紫砂的艺术魅力,一般取材于植物、瓜果、花瓣的各种筋瓣和纹理进行艺术地抽象演绎,来创作各种不同分瓣、不同纹理的紫砂作品,从而表现出一种秩序井然、线条流畅、节奏和谐的韵律之美。
从历史上来看,“菱花”、“葵花”、“菊花”等等造型的紫砂壶造型成为经典,影响着一代代的紫砂艺人。
明朝时大彬创作设计的“菱花式壶”以菱花为造型,十二片花瓣筋纹均分、简洁清晰,制作工艺严谨细致、巧夺天工、令人惊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现在的筋纹器和光器、花器一样传承创新、精品迭出、互相辉映。
筋纹类紫砂器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工艺比较复杂,所以选取的泥料材
质也都比较细腻,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壶艺特点。
在纹理线型的把握
方面必须讲究对称性和协调性,筋纹要做到秩序严谨、多而不乱,给人
以强烈的节奏感和律动感。
在造型设计和工艺制作方面,也注意所模拟
的花瓣宽窄大小比例恰当、线条的转折流畅、气韵的生动自然,还要考
虑泥料的收缩比例,从而使得紫砂壶在烧制出来以后既能达到视觉上的
美观平衡,在实用性上也要保持一贯的稳定性。
这把紫砂“六瓣圆壶”
(见图1)从造型来看,壶钮、壶盖、壶身都均匀地分为六等份,就像六瓣鲜花一样,每一瓣所起的筋纹都严丝合缝,恰好从壶身底部延伸至壶钮顶端,从上往下看,仿佛盛开的花朵翩然而至,其中的花蕊富韫芳香,让人观之仿佛花自盛开、清香拂面、心旷神怡。
花,其实也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一种植物。
一般在家里边、院子里面都喜欢摆放一些绿植鲜花作为装饰,一方面可以为家里边增添别样的美丽和雅致,另一方面又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各种不同的花所代表的花语也成为了一种文化,如莲花的清廉高尚、牡丹的国色天香、梅花的不畏艰险、菊花的高风亮节等等,无数的紫砂艺人妙手生花般地把这些花朵和紫砂文化结合在一起,提炼设计了许许多多的筋纹紫砂壶,它们看起来各有各的美好,却都有着严格的工艺特征,均匀分布的花瓣、凹凸分明的壶体、一以贯之的筋纹、整齐协调的造型,让筋纹器都呈现出一种动感十足、充满魔力、引人入胜的
韵律之美。
紫砂筋纹器作为紫砂造型体系中由小见大、由线到面的独特门类之一,发展到今天,造型设计越来越精妙、工艺技巧越来越精湛、艺术内涵越来越丰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壶友、爱好者、藏家的关注和喜欢。
紫砂筋纹器的创作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周围的植物花朵、蔬菜果实,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设计创作。
紫砂艺人在汲取大量优秀传统紫砂器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的紫砂艺术潮流,给紫砂筋纹器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推向新的发展空间,在不远的将来,相信会有更多展示紫砂韵律之美的筋纹器涌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汪立彬.紫砂筋纹器的经典——“六瓣圆囊壶”[J].江苏陶瓷,2012(5):32.
[2]宗达宸.《六瓣圆乐》壶的创作意蕴赏析[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7(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