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肥料使用准则
- 格式:pdf
- 大小:90.36 KB
- 文档页数:2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一、组织措施建立以理事长黄运洪为首,由技术负责人罗延江、质量检验员黄运洪、黄金强、田间档案记录员罗延江、保管员罗大银人组成的质量保证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负责制度;理事长黄运洪负责对场内职工进行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知识的培训;技术负责人罗延江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场内生产情况对场内职工进行培训或技术指导;负责病虫害防治与农药管理人员需经培训上岗。
二、技术措施推广应用工厂化育苗;苗期进行科学的肥水、温、光和通风管理,防治病虫害,以利秧苗健壮生长;冬季利用工厂化或大棚进行育苗、夏天利用遮阳网、防虫网复盖进行育苗;在区预测预报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历年病虫发生资料,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生化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搞好清洁田园,土壤消毒、合理轮作;提高施药人员技术水平,喷药应周到,均匀,农药应交替使用;科学施肥,实行有机质栽培技术,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化肥深施,推广叶面追肥使用技术;人畜粪肥应经过无害化处理,作基肥;推广标准化农业设施和材料,推广大棚内蔬菜间插种技术;完善菜地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
三、投入品管理严格控制种子来源;种子生产单位必需具备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单位必需具备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从国外或外省市进口的种子必需有检疫证明;设罗大银为种子仓库的保管人员。
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在生产中不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设罗大银为农药仓库的保管人员;对农药的数量、品种和“三证”核对,入库;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配合检测部门控制好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有关技术部门的病虫情报,指导用药,做到适期防治,对病下药,并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利于提高药效;严格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上市蔬菜必须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之外;不擅自提高农药使用浓度,增加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及时做好农药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
职业农民农技培训使用丛书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手册三水区社区学院编制佛山市三水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一、无公害农产品概念1、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品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2、无公害农产品是在特定的技术标准下生长和生产初加工出的产品,其标准涵盖了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质量生产标准、投入品使用标准、产品标准和认证管理技术规范类标准及相关标准,构成了一个“从土地到餐桌”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是一种质量性质的管理,而通常质量认证合格的表示方式是颁发“认证证书”并在产品包装上使用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食用农产品,才是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
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①蔬菜产品的生产和原料产地必须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害的本底值符合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
②蔬菜的栽培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操作规程。
对于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安全使用标准。
灌溉水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③蔬菜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必须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
④最终的蔬菜产品,必须经国家有关食品检测部门按标准验收,达到合格标准才可销售。
无公害农产品刮开式标志(纸质)无公害农产品刮开式标识(锁扣)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捆扎带)二、蔬菜生产的主要污染源①农药污染长期不合理、超剂量使用化学农药,使得害虫和病原菌种群的抗药性逐年增强;抗药性的增强迫使加大农药的用量,增加使用的农药次数;农药的浓度越用越大,高残留农药和剧毒农药的使用也越来越广,致使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越来越高;大量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不但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破坏菜田生态环境。
蔬菜种植中的氮磷钾肥料使用技巧在蔬菜种植中,正确使用氮磷钾肥料是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和丰收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蔬菜种植中使用氮磷钾肥料的技巧,帮助农民朋友取得更好的种植效果。
一、氮肥的使用技巧氮肥是蔬菜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之一,它对促进植物叶片生长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使用氮肥时,有几个技巧需要注意:1. 合理施肥量: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蔬菜品种、生长期和土壤肥力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可根据施肥公式计算,每亩用量在20-30千克之间。
2. 分次追肥:氮肥可分次追施,以满足不同生长期的蔬菜需求。
在蔬菜生长旺盛期,一般可将氮肥分为3次施用,每次间隔约15-20天。
3. 注意施肥时间和方式:氮肥最好在晴天施用,避免雨水冲刷。
施肥时应均匀撒布在根区周围,同时深度控制在5-10厘米左右。
二、磷肥的使用技巧磷肥对促进蔬菜根系发达和提高植物抗逆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磷肥使用技巧:1. 选择适宜的磷肥种类:可以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选择不同的磷肥种类。
例如,磷酸肥可在蔬菜播种前施用,磷酸二铵可在生长期追施。
2. 合理施用磷肥:磷肥的施用量一般为25-30千克/亩,可以根据土壤磷酸盐含量和作物需求进行调整。
3. 应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中的磷含量较高,可以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供植物所需的磷养分。
三、钾肥的使用技巧钾肥对提高蔬菜品质、增加抗病能力和促进光合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钾肥使用技巧:1. 施用适量的钾肥:钾肥的施用量一般为15-25千克/亩。
不同的蔬菜品种和生长期对钾的需求有所差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注意施肥时间:钾肥最好在晴天施用,避免雨水冲刷。
在蔬菜生长旺盛期,可将钾肥分为2-3次追施,每次间隔约20-30天。
3. 注意钾肥和其他肥料的配合使用:钾肥的施用应与其他肥料相结合,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同时,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合适的配方肥料。
总结:蔬菜种植中的氮磷钾肥料使用技巧对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和丰收至关重要。
新农业2020年/第09期/下半月刊/总第927期浅谈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要求的差别宋娜(海城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辽宁鞍山114200)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属于健康安全食品的范畴,三者既有区别更有联系。
无公害农产品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基础和初级阶段,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在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有机食品是质量更高的绿色食品。
从生产技术标准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更为清晰地区分三者的差别。
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1、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标准要求,区域范围明确,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2、对病虫害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
农药残留量一定要控制在无公害农产品限量范围内,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或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严禁使用无“三证”(国家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批准证、执行标准号)的农药。
3、在肥料施用方面,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应尽量限制化肥的施用,根据需要有限度地选择施用化肥。
4、在生产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无公害生产操作规范,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建立相应的文档备案二、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1、产地环境必须经过监测,土壤、大气、水质符合《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
2、在农药使用方面,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执行,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
3、生产用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对于生产AA级绿色食品,要求使用有机肥、农家肥(包括绿肥和饼肥)、非化学合成商品肥料(包括腐殖酸和微生物肥料),开展作物轮作,采用生物或物理方法技术增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以保证或提高农产品品质。
生产A级绿色食品,应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的科学使用一、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原则无公害蔬菜生产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按照国家制定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无公害”蔬菜农药使用标准》的要求使用农药。
具体做到如下几点:一是选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新推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和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及迟发性、神经系统中毒农药;二是控制使用中等毒和光谱性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如菊酯类农药;三是以农业防治和生态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和生化农药进行防治;四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提高农药使用技术水平。
二、对症下药,提高防治效果首先要了解农药的性能。
农药的种类很多,每种农药都有自己的防治对象,同时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剂型,一般来说,乳油最好,可湿性粉剂次之,粉剂最差。
其次从防治对象入手,准确地诊断病虫害,选用对口农药,保证防治效果。
三、掌握防治适期,适时合理用药要用最少量的药剂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就必须把药用到火候上。
每种病虫都有防治指标。
病虫害的防治应在达到防治指标时进行防治,同时也不应错过有利时期打“事后药”。
防治最佳时期,一般害虫应在卵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抗病能力弱的时期施药,气流传播病害应在初见病期及时施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掌握有效用药量,适量用药农药用药量主要是指亩用药量,按照农药说明书推荐的使用剂量、浓度准确用药配药,不能为追求高防效随意加大用药量,用药量超过限度,作用效果反而会更差,并容易出现药害。
五、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防止或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在蔬菜病虫防治中,长期连续使用一种农药或同类型的农药,极易引起病虫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
因此,根据病虫特点,选用几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
如选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交替使用等。
有利于延缓病虫的抗药性产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又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蔬菜中的农药残留。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无公害食品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NY/T 5022—20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香蕉(Musa spp.)基地选择和规划、栽植、土壤管理、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香蕉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8172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357 香蕉 组培苗NY 5021 无公害食品 香蕉NY 5023 无公害食品 香蕉产地环境条件3 基地选择和规划3.1 基地选择按NY 5023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宜选择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壤建园,而前作为茄科、葫芦科等蔬菜地不宜选用,地下水位无法降至≥50cm的地段也不宜选用。
3.2 园地规划3.2.1 蕉园小区(林段)大小以3hm2~7hm2为宜,其周围宜营造防护林带,所用树种不应与香蕉具有相同的主要病虫害,林缘距5m~6m。
3.2.2 设立完善的排灌和道路系统。
3.2.3 蕉园周围不宜种植茄科、葫芦科等蔬菜作物。
3.2.4 选择适合当地的香蕉优良品种。
4 栽植4.1 种植前深翻土壤20cm~30cm,并曝晒20天~30天后施足有机肥。
4.2 宜选用香蕉组培苗作种植材料,组培苗质量应符合NY/T 357的规定。
4.3 推荐种植密度为中杆香蕉品种130株/666.7m2~170株/666.7m2。
在水田种植宜较密,在坡地种植宜较疏;种植矮杆品种宜较密,种植高杆品种宜较疏。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无公害花椰菜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花椰菜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无公害花椰菜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多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16715.4 甘蓝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8407.1—2001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DB/T504—2002无公害食品肥料要求3 环境质量要求3.1 生产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地区,其环境质量应符合GB/T18407.1的规定。
3.2 收获时禁止污水洗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销毁病虫危害残株败叶。
4 生产技术管理4.1 栽培季节花椰菜可实行早秋栽培、秋季栽培、越冬栽培和春季栽培,一年四茬种植。
Q/321001 BQC14—20034.2 品种选择早秋栽培选用早熟品种,如白峰、申花一号、泰国A40、报早生50天等。
秋季栽培选用中熟品种,定植后70-80d采收的品种,如龙峰70d、龙峰80d、天津雪峰70d等。
越冬栽培选用晚熟品种,主要早慢种、旺心种、慢慢种等。
春季栽培的品种主要有日本雪山、法国雪球、瑞士雪球、耶尔福等。
4.3 育苗4.3.1 播种床花椰菜采用育苗移栽,选择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翻种,整平耙细,做成1.5m(连沟)的畦面作为播种床。
4.3.2 种子消毒处理可选用下述方法之一进行种子消毒。
①温烫浸种:把种子放入55-60℃温水中,搅拌并维持水温浸泡15min。
②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min,用清水冲净后晾干播种。
4.3.3 播种4.3.3.1 播种期早秋栽培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初播种育苗。
蔬菜复合肥使用方法及用量
一、蔬菜复合肥使用方法及用量
1.基肥施用:
蔬菜田地施用基肥时,可以按比例配制,如配制6-8-6的复合肥,每公顷用量为1.2-1.5吨,根据土壤的肥力程度可增加或减少施用量。
2.精施用:
蔬菜精施用复合肥时,一般按照土壤条件和蔬菜品种的差异,用量比较高,一般施用量较高,每亩用量30-50公斤,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来确定,尤其是沙质土壤,要稍微多施肥。
3.比例配制:
蔬菜复合肥一般分低铵型和高铵型两种,其中低铵型复合肥比例配制为10-14-14、10-10-20等,高铵型复合肥比例配制为20-10-10、20-15-15、10-20-20等。
4.施用方法:
蔬菜复合肥一般运用撒施法进行施用,施肥时要结合播种、植栽、收获期时间来安排,施肥时要撒施均匀,撒施时尽量快、宽、薄,防止肥料带种、流失,保证施撒肥物的均匀配施。
以上就是有关蔬菜复合肥使用方法及用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使用复合肥施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质地,有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 1 -。
1 栽培季节及茬口莲藕要求在炎热多雨的季节生长,一般在日平均气温达15e以上,水温达12e以上时栽种,长江流域于清明立夏间当藕种萌发时排种。
立秋后开始采收,一直可收到翌年清明。
湖荡、池塘水深,土温较低,必须待水温转暖,并已稳定时栽植为宜。
华北或华南地区相应延后或提前15 d 左右。
藕的栽培制度大致可分为浅水藕与深水藕2种。
浅水藕多为利用稻田及地势较低洼的沤田栽植。
深水藕则为浅水湖、池塘栽植。
1.1 浅水藕的茬口¹藕稻二作:前茬为早藕,常用小棚覆盖栽培,后茬为晚稻。
都采用早熟品种。
长江流域一带,藕在清明谷雨排种,大暑立秋间早藕收获后,抢栽双季后作稻。
º藕与水生蔬菜轮茬:一般在地势较低洼的沤田,常与慈姑、荸荠、茭白、水芹等轮茬。
藕应选用浅水早中熟品种,第1年夏~冬栽培慈姑、荸荠,冬春收完清塘,翌年谷雨~立夏排藕,立秋采藕,处暑前将藕塘四周的茭秧栽入田内,当年秋季采收秋茭,茭白老根越冬,第3年夏季采收夏茭。
另一种早藕或晚藕与一熟茭)水芹、二熟夏茭)藕)水芹、藕)慈姑等栽培形式。
1.2 深水藕的茬口¹藕鱼套作:藕种一般用中、晚熟品种,在谷雨、立夏间定植,5~6月将鱼苗放入塘内,白露、秋分间或在冬至前挖藕时同时起鱼。
如隔年起鱼,则在挖藕时,将鱼捉到其他鱼池中放养。
º藕鱼隔年作:通常是1年养鱼1年种藕或者是1年养鱼2年种藕,1年1茬。
»藕菱间作:用早熟5月菱与中熟单季藕间作。
5月菱在芒种、大暑间收完,随即重施追肥。
藕于10月初采收,一直可以收到第2年春季。
2 无公害莲藕生产技术原则2.1 选择适宜的生产基地参照NY/T391)20005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6执行。
2.2 合理使用肥料参照NY/T393)20005绿色食品肥料使用淮则6执行。
2.3 合理使用农药参照NY/T394)20005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6,执行。
2.4 采用合理的采收、贮运及加工技术贮藏、运输、加工过程中防止污染,腐败变质和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等。
无公害农产品荸荠生产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食品荸荠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适用于浦东新区无公害荸荠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
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 5010—2002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238—2005 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NY/T 5239-2004 莲藕生产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同一品种植株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相同的品种。
3.2早水荸荠5月下旬~6月中旬定植大田的荸荠。
3.3 伏水荸荠6月下旬~7月中旬定植大田的荸荠。
3.4 晚水荸荠7月下旬~8月上旬定植大田的荸荠。
3.5 种荠供繁殖用的荸荠球茎。
4 产量及构成4.1 产量目标每666.7㎡1200㎏~1500㎏。
4.2 产量构成每666.7㎡定植2700株~4000株每株产生球茎20个~25个每个球茎质量18g~20g5 品种选择宜选择抗病、优质、丰产、适宜市场的地方品种。
适宜武汉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参见附录A。
6 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010—2002)的规定。
要求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排灌便利,具有常年保持5cm~30cm深水层的条件。
7 栽培技术7.1 整地施基肥基肥施用应符合NY/T394-2000中4.2和5.2的规定,改造后的土壤肥力指标不宜低于NY/T391-2000中4.6规定的Ⅱ级土壤肥力水田的指标。
宜在大田定植前15d,深耕20㎝,每666.7㎡施入腐熟厩肥或粪肥3000㎏,并配合施入尿素15㎏~20㎏、过磷酸钙30㎏~40㎏作基肥,翻耕耙平。
滇池流域牛栏江流域(昆明段)农作物无害化生产技术规程(试行)昆明市农业局发布前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在滇池流域牛拦江流域(昆明段)内实施农作物无害化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对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作物生产是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由于缺乏科学严格的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为规范和加强滇池流域和牛栏江流域(昆明段)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农药、重金属、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在农田环境和农产品中的残留量,提高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滇池、保护消费者的人体健康,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市农业局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生产技术标准,结合昆明市生产实际和传统经验,特制定本规程(试行)。
本规程发布后,望各级农业部门,生产企业做好宣传培训,组织实施工作;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即时提出需要修订和新增内容的建议,使之更加完善和规范。
我们深信,本规程的发布实施,将对增强滇池湖滨环境保护、提高我市农产品无害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本规程是在GB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和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昆明市实际情况提出的,并增加了以下内容:——增加水稻、玉米、马铃薯、蚕豆、麦类、花卉作物。
——增加水稻、玉米、马铃薯、蚕豆、麦类、蔬菜、花卉上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和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
——增加无害化水稻、玉米、马铃薯、蚕豆、麦类、蔬菜、花卉生产施肥技术。
——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法”(酶抑制速测法)作为规范性附录列入规程。
绿色食品对肥料施用有哪些要求?允许使用的有哪些?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对叶菜类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化肥也可与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配合施用。
叶面肥料中不得含有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
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允许使用的有(1)农家肥料。
指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物等物质的肥料。
如堆肥、绿肥、饼肥等;(2)商品肥料。
指按国家法规规定,受国家肥料部门管理,以商品形式出售的肥料。
包括商品有机肥料、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等;(3)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绿色食品生产的生产资料。
19、绿色食品加工产品原料有哪些要求?(1)加工用水应符合《绿色食品加工用水质量要求》的要求;(2)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原料含量在加工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90%;(3)同一种原料不得既来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又来自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4)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含量在2%~10%(食盐5%以上)的原料,要求有固定的来源和省级或省级以上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原料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但对于食品名称中修饰词(不含表示风味的词)成分(如西红柿挂面中的西红柿),必须是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5)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含量小于2%(食盐5%以下)的原料,如部分香辛料、发酵剂、曲料等,应有固定来源且达到食品级原料要求;(6)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NY/T392-2000)要求;(7)禁止使用转基因原料产品。
注:原料含量是指该原料成分占加工产品总重量或总体积(扣除加入的水)的百分比。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肥料是一种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产量的物质。
合理使用肥料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肥料合理使用的准则。
1.土壤测试:在使用肥料之前,进行土壤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测试可以确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帮助农民了解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从而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2.肥料选择:选择适合作物和土壤条件的肥料是合理使用肥料的关键。
不同作物和土壤需要的养分种类和比例各不相同,因此选择合适的肥料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有机肥料对于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持长期肥力具有很大的好处,而化学肥料可以提供迅速的养分供应。
3.施肥量控制:合理控制施肥量是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关键。
过多的施肥会导致养分浪费和土壤污染,而过少的施肥则会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养分含量,制定适当的肥料施用量,避免过量施肥。
4.施肥时机:合理安排施肥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时期也不同,因此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进行施肥。
例如,在作物生长初期,应注重施加氮肥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在成熟期,应适度减少氮肥施用,以促进果实的成熟和品质。
5.肥料施用方式:合理选择肥料的施用方式也是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关键。
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施肥方式,如底肥、穴施、撒播等。
此外,分层施肥也是一种有效的施肥方式,可以确保肥料养分的逐渐释放,避免养分浪费和污染。
6.肥料管理:对于大面积种植的农民来说,合理的肥料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正确的施肥记录和肥料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农民了解每一块田地的施肥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定期的田间观察和监测也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植物的养分缺乏或过量现象,以及其他可能的施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