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性尿路造影检查(IVP)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
- 格式:docx
- 大小:12.97 KB
- 文档页数:3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步骤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的步骤,主要是患者平躺在有数字减影技术的手术床上,然后穿刺足背的静脉,在足踝处、膝关节处、以及大腿的根部扎上止血带,用来阻止浅静脉,使得造影剂经过深静脉回流,然后持续而且均匀的推注造影剂,在数字减影下观察深静脉的显影情况,然后当止血带血管充盈良好的时候,依次松开止血带来观察髂静脉的显影情况,并以此摄取图像。
通过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可以明确病因及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这样也能够及时的明确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的恶化。
所以下肢静脉曲张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金标准,为静脉曲张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诊断方法。
专家提示:
下肢静脉造影的检查步骤主要是患者平躺在有数字减影技术的手术床上,然后穿刺足背静脉,在足踝处、膝关节处以及大腿根部处扎上止血带,用来阻断浅静脉使造影剂经深静脉回流,然后持续且均匀的推注造影剂,在数字减影下观察深静脉的显影情况,当止血带血管充盈良好时,依次松开止血带来观察髂静脉的显影情况,并以此摄取图像。
泌尿系统增强CT尿路造影检查(CTU)的注意事项及检查方法雷明志;雷申【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泌尿系统增强CT尿路造影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及检查方法。
方法选取了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528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了常规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以及排泄期尿路造影检查,然后将检查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处理,通过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曲面以及容积重建处理进而获得患者排泄期的尿路影像。
结果全部患者中,238例患者为输尿管结石,66例患者为肾癌,41例患者为外压性输尿管狭窄,40例患者为肾展结石,40例患者为膀胱癌侵犯至输尿管下段,26例患者为肾盂癌,26例患者为先天性肾发育失常,25例患者为肾展憩室,14例患者为结肠癌侵犯至输尿管并导致梗阻,12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输尿管粘连并导致梗阻,其中356例经手术证实,172例经临床证实。
结论16排多层螺旋CT应用范围广泛、扫描效率高、层厚较薄、图像质量高的优势,在临床检查中能够多平面、多角度显示患者的泌尿系统病变状况,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27【总页数】2页(P59-60)【关键词】泌尿系统;增强CT;尿路造影;注意事项;检查方法【作者】雷明志;雷申【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湖北黄冈438600;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湖北黄冈438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1我院自2008年底购置GE-16排多层螺旋CT以来,开展了泌尿系统增强CT尿路造影检查(CTU)500余例,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充分肯定。
优质的图像质量及正确、安全的检查方法至关重要。
根据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作如下总结,供基层影像同仁参考和交流。
1.1 一般资料选取了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528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9例,女性患者139例,年龄15~84岁,平均42.3岁;输尿管结石患者238例,肾癌患者66例,外压性输尿管狭窄患者41例,膀胱癌并侵犯输尿管下段的患者40例,肾盏结石患者40例,肾盂癌患者26例,先天性肾发育失常患者26例,肾展憩室患者25例,结肠癌侵犯至输尿管并导致梗阻的患者14例,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输尿管粘连并导致梗阻的患者12例。
静脉肾盂造影(IVP)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摘要】目的采用静脉肾盂造影与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患者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与差异性。
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集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Meta分析技术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建立相关的效应模型,从结果显示的汇总灵敏度以及特异度中对比静脉肾盂造影技术与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存在的差异性。
结果经过Meta 分析结果显示,静脉肾盂造影技术与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的诊断结果存在异质性,但是存在的异质性均被允许。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在灵敏度以及诊断效果上的确诊率较之静脉肾盂造影要高很多。
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的诊断有效率明显要高于静脉肾盂造影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静脉肾盂造影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价值对比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收集了1990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采用Meta分析技术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建立相关的效应模型,从结果显示的汇总灵敏度以及特异度中对比静脉肾盂造影技术与多层螺旋CT 尿路造影技术存在的差异性。
1.2 方法1.2.1 选取资料内容选取自1990年起的关于MSCTU以及IVP技术的相关资料,并对两种技术的真假阳性值、真假阴性值、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研究对象的数量、年龄等进行预测[1]。
1.2.2异质性检测根据以下公式分析异质性部分所占的总变异的比重,我们将此公式指数成为I2指数。
I2=(Q-df)/Q,Q为常数值,是统计量,df则为自由度,当I²比例大于50%时,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的异质性比较明显,此时需要进行卡方检测与P值检测[2]。
1.2.3 Meta分析找到效应模型与所选资料进行鼻罩,然后对各个反差的倒数进行研究,计算MSCTU与IVP在汇总灵敏度与特异度、可信区间(95%)存在差异性。
泌尿系统检查项目有哪些泌尿系统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一个系统之一,主要功能是排泄体内废物和调节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
泌尿系统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本文将介绍泌尿系统常见的检查项目。
一、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泌尿系统检查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基础的一种,包括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等检测指标。
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疾病,例如肾炎、膀胱炎、肾结石等。
此外,尿常规检查还可以对日常饮食、环境污染等因素进行检测。
二、尿沉渣检查尿沉渣检查也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检查方法,是指取一定量的尿样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沉淀物,进一步了解尿液中的有关成分。
主要检查指标有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晶体、细菌等。
通过尿沉渣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疾病,同时还可作为尿常规检查的辅助手段。
三、B超检查B超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来形成图像,可用于评估肾脏、膀胱、前列腺等部位的解剖结构、大小、形态、功能及病变情况,甚至可以检测到微小的结石、囊肿等。
B超检查对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非常有用,如慢性肾炎、膀胱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等。
四、尿路造影(IVP)尿路造影又称静脉肾盂造影,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从而进入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排泄系统,然后拍摄X线影像的检查方法。
通过尿路造影检查可以评估泌尿系统的器官、形态、大小、位置、功能及病变情况,特别是在肾盂、输尿管、膀胱有病变时,尿路造影将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五、尿细胞学检查尿细胞学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上皮细胞、癌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有无异常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检查方法。
该检查对早期发现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十分重要,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
六、尿蛋白定量检查尿蛋白定量检查可用于检测膀胱、肾脏、前列腺等器官的蛋白质含量。
CT尿路造影来源:航医影像CT尿路造影是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由于肾脏的分泌功能使得对比剂在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内充盈,利用CT对受检部位进行连续的扫描,将获得的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进行三维重组,从而获得包括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在内的整个泌尿系统立体图像的成像技术。
CT尿路造影解剖:CT尿路造影适应症1、适应症:肾、输尿管疾患,如结核、肿瘤、畸形和积水;证实尿路结石的部位,了解有无阴性结石;原因不明的血尿和脓尿;尿路狭窄不能插入导管或做膀胱镜检查者;了解腹膜后包块与泌尿系统的关系;用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筛选检查。
2、禁忌症:碘过敏,全身衰竭,急性传染病或高热,急性泌尿系炎症及严重血尿、肾绞痛,妊娠期及产褥期,骨髓性白血病有严重蛋白尿时,脱水可能使过多的蛋白沉积在肾小管而导致梗阻,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CT尿路造影准备1、患者在检查前30分钟开始憋尿。
2、碘过敏实验。
检查前12小时内禁食、禁水。
3、对比剂:非离子型对比剂以370mgI/ml碘帕醇为例,成人用量70-80ml。
4、使用18-22G套针于肘前静脉穿刺。
5、检查前训练平静呼吸及闭气。
CT尿路造影技术检查步骤:1.检查前嘱患者饮水至充盈膀胱。
2.膀胱充盈合适,饮水后进行泌尿系CT平扫(范围: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3.或高压注射器以3-4ml/s经肘前静脉注入对比剂,并记录注药时间。
4.注药后扫描延迟时间为40秒(皮质期),60~90秒(实质期),240秒(排泄期)5.若因结石或积水显影不佳,则要求患者多走动,并在注药后20min以不同体位再次进行扫描。
CTU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操作简便,扫描时间短,图像分辨率高、具有多种成像方式、多方位观察病变。
无需肠道准备和腹部加压等优点。
强大的后处理软件,使得CPR、MPR、MIP和VR重建图像所包含的信息更多,可根据需要显示泌尿系统全程或重建所需要的图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分泌、排泄功能,对病变的显示更清晰直观,结合传统CT和IVP及B超的优点,较其他泌尿系检查方法更容易做出定性诊断,在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医学术语iup和ivp分别代表以下含义:
1. iup:是intra-uterine pregnancy的缩写,指的是宫内妊娠。
这是女性正常的一种妊娠状态,指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着床并发育。
如果经过超声检查发现有完整的胚囊、胎芽和胎儿心跳等,就可以确定为宫内妊娠。
2. ivp:是intravenous pyelography的缩写,指的是静脉肾盂造影。
这是一种通过注射造影剂后,通过X线或CT扫描观察泌尿系统的方法,通常用于诊断肾结石、肾盂肾炎、肾肿瘤等泌尿系统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医学术语是专业的医学领域术语,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最新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脑血管造影的规范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一、适应症与禁忌症1.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疑似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梗塞、脑出血等。
2. 禁忌症:包括对造影剂过敏、严重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二、术前准备1. 详细病史收集,包括过敏史、药物使用史等。
2.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
3. 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
4.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检查过程、可能的风险及预期效果。
三、造影剂选择1. 选择低渗透性、低毒性的非离子型造影剂。
2. 根据患者体重计算造影剂用量。
3. 确保造影剂在使用前处于有效期内。
四、操作流程1. 患者平卧,选择适当的血管入路,如股动脉或颈动脉。
2. 局部消毒、铺巾,进行局部麻醉。
3. 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导管和导丝。
4. 逐步推进导管至目标血管,进行造影。
5. 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五、影像学评估1. 采用高分辨率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
2. 评估血管的形态、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等。
3. 对于疑似病变,进行多角度、多时相的动态观察。
六、术后处理1. 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或并发症。
2. 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预防血肿形成。
3.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
七、风险与并发症管理1. 及时识别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血管损伤、造影剂过敏等。
2. 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八、质量控制1.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图像质量。
2.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九、随访与记录1. 建立完善的患者随访制度,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后续治疗。
2. 记录每次脑血管造影的详细过程和结果,便于后续分析和研究。
静脉性尿路造影检查(IVP)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
1.适应证
(1)泌尿系结石。
(2)泌尿系结核、肿瘤、囊肿、先天性畸形和慢性炎症。
(3)原因不明的血尿及脓尿。
(4)需了解损伤程度和范围的尿路损伤。
(5)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等。
2.禁忌证
(1)碘过敏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
(2)严重肾功能不全。
(3)急性尿路感染。
(4)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肝功能不良。
3.药物及器械准备
(1)浓度为300mg/ml 以上的水溶性有机碘造影剂。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2)带充气气囊之腹带,椭圆形压迫器两个。
4.检查前准备及检查注意事项
(1)肠道准备同泌尿系统平片常规检查。
(2)检查前6小时禁水、禁食,但糖尿病、肾衰竭、多发性骨髓瘤、婴幼儿和高龄患者不宜绝对禁水。
(3)造影剂过敏试验。
(4)造影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内尿液。
(5)婴幼儿消化道常有气体存留,在临摄片之前可给予牛奶、豆浆或糖水,使两肾盂肾盏重叠于扩张的胃所在的区域内。
5.检查技术步骤
(1)造影前先摄泌尿系统平片。
(2)在肾下极水平以下用压迫器和充气气囊在体外压迫输尿管,压力一般为10.64~ 13.3kPa(80~100mmHg)。
新近腹部手术后或有消化道出血、腹主动脉瘤、大量腹水、巨大腹部肿块,不能压迫输尿管时,可改用头低10°~15°体位或臀部抬高约10°体位,并可加用双倍造影剂剂量。
(3)静脉注射造影剂:成人总量20~ 40ml,儿童 0.5~1ml/kg。
穿刺点皮肤消毒后1分钟左右把造影剂注入静脉。
过敏试验阴性者仍可发生严重反应。
故造影过程中仍须对患者密切观察。
6.检查质控评价
(1)主观定性评估:就平片而言,整个泌尿系器官均应包括在照片内,下缘包括耻骨联合,椎体位于照片正中,肾轮廓、腹脂线及腰大肌阴影能识别清楚;肠内容物及积气清除彻底,无干扰影;照片标记准确、清楚、无污染、无划痕等人为伪影。
此外,对于造影片应满足以下条件:肾实质、肾盂、肾盏形态清晰,肾盏杯口锐利,输尿管、膀胱均显影良好。
(2)客观定量分析:造影剂密度值≤0.25D;空曝区密度值≥2.4D;造影剂及其周围组织密度差>0.3D;腰大肌(L3横突下) 0.9~1.0D;
肾区(L1横突平段),右 0.4~ 0.5D,左 0.45~0.55D;肾区(L2横突平段),右0.7~0.8D,左 0.8~0.9D;肾区(L3横突平段)右0.9~1.0D,左 1.0~1.1D;腹壁脂肪线内(L3平段)1.7~1.8D;腹壁脂肪线外(L3平段)2.0~2.1D;膀胱区(髂后下棘平段)0.65~0.7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