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与式知识点

数与式知识点

数与式知识点
数与式知识点

科目:数学 年级:初中

中考专题复习一

数与式

数轴 相反数

近似值及有效数字 — 科学记数

放缩法

间接法 分子有理化

作商或作差比较

3、 代数式 有理式

单项式:系数、次数

多项式:次数、项数

提取因式法

4、 整式乘法 噲垐互逆

垎垐因式分解 运用公式法 分组解法 亠,

概念 有意义及值为0的条件

有理式 5、代数式

分式基本性质

约分 、知识网络:

1、实数 有关概念 绝对值

倒数

分类 直接法

利用数轴 近似估计

2、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运算通分

分式混合运算

无理式

开平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 乘方开方开立方立方根

开n次方

a( a 0)

最简二次根式

有关概念同类二次根式

互为有理化因式

分母有理化

7、平方根二次根式性质:a2 a

运算化简求值

、学习目标:

1 ?理解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无理数、数轴的意义,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对应.

2.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理解实数的

运算律,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3.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4.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会求代数式的值,会进行简单的整式混合运算. 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6.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三、命题热点:

1.实数的有关概念历来是中考考查的基本内容,涉及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无理数、数轴等概念,多以填空、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灵活运用实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化简与混合运算是中考的常考内容.

3.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有效数字往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有较强的应用性,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4.因式分解主要考查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分解,直接考查的题型以填空、选择为主.

5.分式作为单独的知识进行考查,其难度在逐年下降,重点考查对分式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运算.

四、考点扫描:

考点I ?实数

1、实数的分类:

2、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对应的.

3、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O, b

1 (a 、0)

a 4、 绝对值: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5、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 个不

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

注意:精确度的形式有两种:(1)精确到哪一位数;(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一个数 的近似数,常常要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

6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记成a x 10n

的形式,其中 Ka v 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在一个数 的科

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 7、整数指数幕的运算:

mn mnm n mn m mm

a a a , a a , a

b a b (a ^ 0)

实数 有理数

无理数 正实数 0

负实数

零整指数幕的性质:a 0

1 (a ^ 0)

9、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加和减是一级运算,乘和除是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是三级运算,这三级运算的顺序是 三、

二、一.如果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至右依 次进行运算.

10、无理数的错误认识:⑴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如 1. 414141 ??? (41无限循环);(2)带

根号的数是无理数如 厲J9 ; ( 3)两个无理数的和、差、积、商也还是无理数,如

3+ .2,3- ,2都是无理数,但它们的积却是有理数;(4)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 以无

法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这种说法错误,每一个无理数在数轴上都有一个唯一位置, 如2,我们可以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在数轴上把它找出来,其他的无理数也是如此.

考点U .整式

1、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1) 代数式是由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

(2) 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①化简求值,②整体代人

2、整式的有关概念

(1) 单项式: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负整指数幕的性质:a a p

8、实数的开方运算: (j5)2 a a 0;pa 2

a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多项式的降幂排列与升幂排列

(4)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顷.

3、整式的运算

(1)整式的加减: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整式加

减的一般步骤是:

(2)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3)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a b a b a2 b2

(2). 完全平方公式: (a b)2 a2 2ab b2,

5、因式分解

(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

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2). 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

考点川.分式

A A 1?分式: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B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B为

分式.

A A A

注:(1)若B M0,则云有意义;(2)若B=0,则云无意义;(2)若A=0且B M0,则占=0

B B B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团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4.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

的通分.

5.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

行计算.

6.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

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

再与被除式相乘.

7.通分注意事项:

(1)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应为各分母系救的最小公倍数与所有相同因式

的最高次幕的积;

(2)易把通分与去分母混淆,本是通分,却成了去分母,把分式中的分母丢掉.

8?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9 ?对于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再代人字母的值求值.

考点W .数的开方及二次根式

1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

(2)正数的正平方根叫做算术平方根;

(3)算术平方根的符号表示法:当a>0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

\_:a = | a | = a (a》0),

—a (a v 0)

2.立方根

(1)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

(2)—个数的n次方(n为整数,且n>1)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n次方程.

(3)正数a的正n次方根叫做a的n次算术根.

3.二次根式

(1)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①a>0时,a >0,当a=0时,_a =0 , 个非负

即a (a>0)是数

购(.a )2=a(a>0)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 一、杠杆: (一)、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二)、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 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 离。用字母L 2 表示。 (三)、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四)、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 =F 2 L 2 也可写成:F 1 /F 2 =L 2 /L 1 。 注意: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五、应用: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 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

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六、滑轮: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21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2 1 (G 物 +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n 1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n 1 (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 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七、机械效率: 1、有用功: (1)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斜面:W 有用= Gh 2、额外功: (1)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最新电功率知识点总结

最新电功率知识点总结 一、电功率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灯L1、L2的额定电压均为6V,L1、L2的I﹣U图象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逐步调大电源电压至电路允许的最大值,此时() A. L1正常发光 B. 电源电压为12V C. 电路总电阻为30Ω D. 电路总功率为 2.4W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图乙可知,两灯泡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两灯泡的电流I1=0.6A、I2=0.3A,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I2=0.3A,则L2正常发光,故A错误; 由图乙可知,L1两端的电压U1′=2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U1′+U2=2V+6V=8V,故B错误; 由I= 可得,电路总电阻: R= = ≈26.7Ω,故C错误; 电路的总功率: P=UI=8V×0.3A=2.4W,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由图乙可知两灯泡额定电流下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两灯泡额定电流中较小的,即额定电流较小的灯泡能正常发光,根据图象读出两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电路的总功率.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灯L正常发光,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示数变小,灯L变亮 B. 电压表示数变小,灯L变暗 C. 电压表示数变大,灯L变亮 D. 电压表示数变大,灯L变暗 【答案】D 【解析】【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 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所以,由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L变暗,AC不符合题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结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化,利用欧姆定律及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分析即可. 3.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Ω,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为0~4Ω.闭合开关S,在滑片从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1.44W B.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2W C.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2.25W D. 电压表示数从0V增大到2.4V 【答案】C 【解析】【解答】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2=I2R2=()2R2= ,所以,当R2=R1=1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 大,则P2大==2.25W,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示数为

北师大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非常详细)

北师大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第一章 三角函数 2、象限的角:在直角坐标系内,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 半轴重合,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叫做轴线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

弧长公式:r l ||α= ;扇形面积:2|| 121r lr S α=== 5、三角函数: (1)定义:①设α是一个任意角,那么v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α= 弦,记作cos α,即cos α=u ; 当α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 即tan α=u v . ②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 OP r ==>则sin y r α=,cos x r α=,()tan 0y x x α=≠ (2)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口 诀:第一象限全为正; 二正三切四余弦.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x y + + _ _ O x y + + _ _ O x y + + _ _ O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知识点全面总结

12简单机械 杠杆 知识点一、杠杆 1、什么是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棒”不一定是直棒,只要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①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撬棒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成为杠杆。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固定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2、杠杆的五要素: 五要素物理含义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是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①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它位置。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的位置也不可能不同。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①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①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 的作用点的距离。某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

l l l 力的方向改变,力臂一般要改变。 ①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①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①力臂的三种表 示方式:选择哪种 方式,根 据个人习惯而定。 4、力臂的画法: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目的是将石头撬起,则人应向下用力,此力即为动力,用“F 1” 表示。这个力F 1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的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的作用效果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的压力,用“F 2”表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并标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符号“l 1”“l 2”。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杠杆是平衡了。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在调节时,如果杠杆的左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杠杆的右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简称“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②如图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边收到钩码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钩码重力的大小。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数与代数知识点+练习试题

九年级中考数学数与式知识点+练习题 数与代数 ???? ?? ?? ????????????? ???? ??????????????????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数轴:规定了 、 、 的直线叫数轴, 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 相反数:两个数只有 不同,那么它俩互为相反数。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是 。A 的相反数是 ,如果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绝对值:(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 ???-==0 ,0, 00, <>a a a a a a (2)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倒数:(1)a 和b 互为倒数?1=ab ;(2)注意0没有倒数,(3)倒数等于本身有 。 平方根: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 ,0的平方根是 ,负数没有 。平方根等于本身有 。 算术平方根: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0的算术平方根是 ,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有 。 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 ,0的立方根是 ,负数的立

方根是 。 立方根等于本身有 。 比较大小:正数 0,负数 0提示:两个负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a a 2= ) ()、(﹣0a a 1 a 0a 1a p p 0≠=≠= 1、3 1﹣的倒数 ,绝对值是 ,相反数是 。 2、若m、n 互为相反数,则5m+5n-5= . 3、 2-的相反数是( )A .2 B .-2 C .4 D . 4、 23-的值是 。 5、计算:20247)π-+-+= 6、据河北电视台报道,截止到2008年5月21日,河北慈善总会已接受支援汶川地震灾区的捐款15 510 000元.将15 51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7、若22+-b a 与互为相反数,则a+3b= 。 8、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①ab<0②0b a <③a+ b <0④a -b <0⑤b a <⑥﹣a >﹣b 其中正确有 个。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9、在下列各数: 51525354.0、 10049、2.0 、π 1、7、 11 131 、327、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10、如图,点A ,B ,C 都是数轴上的点,点B ,C 关于点A 对称,若

电功率知识点归纳

电功率知识点归纳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电功率》知识点归纳 一、电功(电能)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用 W 表示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 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 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Pt (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t R U Rt I W 2 2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I 2 Rt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t R U W 2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 常用公式W=W 1+W 2+…W n W=U 总I 总t=P 总t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 )常用单位:kw ·h (度)1千瓦时=1度=1kw ·h= ×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电能表上“220V ”“5(10)A ”“3000R/kwh ”等字样,分别表示:电能表应接在220V

的电压下使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是5A ;额定最大电流为10A ;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A 、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如: 这个月用电________度合___________ J 。 B 、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 (3000R/kwh )在 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___J 。 7、电池充电把 能转化为 能,放电时把 能转化为 能,电动机把 能转化为 能,灯泡工作把 能转化为 能和 能。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1s )内所做的功或电流在1s 内所消耗的电能。 2.物理意义:表示 电流做功快慢 的物理量或表示用电器 消耗电能快慢 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 实际功率 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 (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I 2R=U 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I 2R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U 2/R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 常用公式P=P 1+P 2+…P n 月底读数是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一、角的概念的推广 ●任意角的概念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正角、负角、零角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成的角叫做正角,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叫做负角, 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所成的叫做零角。 可见,正确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关键是看射线旋转的方向是逆时针、顺时针还是没有转动。 ●象限角、轴线角 当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时,那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终边的端点除外),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当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时,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叫做轴线角。 ●终边相同角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集合S={β|β=α+k ?360°,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二、弧度制 ●角度定义制 规定周角的 360 1 为一度的角,记做1°, 这种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角度制,角度制为60进制。 ●弧度制定义 1、长度等于半径的弧度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弧度制。1弧度记做1rad 。 2、根据圆心角定理,对于任意一个圆心角α,它所对的弧长与半径的比与半径的大小无关,而是一个仅与角α有关的常数,故可以取为度量标准。 ●弧度数 一般地,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如果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的弧的长为l ,那么,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r l =||α。 α的正负由角α的终边的旋转方向决定,逆时针方向为正,顺时针方向为负。 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点P 的坐标是(x,y ),它与原点的距离r (0r = >) ,那么 1、比值 y r 叫做α的正弦,记做sin α,即sin y r α=。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数与式知识点归纳

一、数的分类 实数????? ??????????????????????????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或 实数???????????负无理数负有理数负零正无理数正有理数正实数实数 其中:有理数(即可比数)即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 数轴 (1)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实数???→←一一对应 数轴上的点。 (3)利用数轴可比较数的大小,理解实数及其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 三、 绝对值 (1)几何定义: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做a 。 (2)代数定义:a =?? ???<-=>) 0()0(0 )0(a a a a a 四、 相反数、倒数 (1)a 、b 互为相反数?a +b =0(或a =-b ); (2)a 、b 互为倒数?a ·b =1(或a = b 1)。 五、几个非负数 (1)a ≥0; (2)a 2≥0; (3)a ≥0(a ≥0)。

(4)若几个非负数之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也分别为0. 六、 (1)a n 叫做a 的n 次幂,其中,a 叫底数,n 叫指数。 (2)若x 2=a (a ≥0),则x 叫做a 的平方根,记做±a ;算术平方根记做a 。 (3)若x 3=a ,则x 叫做a 的立方根,记做3a 。因此33)(a =a (4)算术平方根性质: ①(a )2=a (a ≥0); ②2a =a ; ③b a ab =(a ≥0,b ≥0); ④b a b a =(a ≥0,b >0)。 七、运算顺序: 1. 同 级:左→右 2. 不同级:高→低(先乘方和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3. 有括号:里→外(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八、运算律: 九、运算法则 ①加法法则: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章电功率知识点全面总结

18 电功率 第1节电能电功 一、电能 1、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时消耗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消耗了多少电能就得到了多少其他形式的能。 3、电能的单位 (1)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表示。 (2)常用单位:千瓦时,用符号kW·h表示,俗称度。 (3)换算关系:1kW·h=1×103W×3600s=3.6×106J。 二、电能的计量 1、电能的计量工具——电能表,也叫电度表,是计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2、电能表的读数 电能表计数器上显示着数字,计数器前后两次示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消耗电能的多少),单位是kW·h(度)。注意电能表计数器中最后一位数字是小数(十分位)。 3、电能表上所标参数的含义 (1)“220V”——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2)“10(20)A”——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电能表工作时的电流不能超过额定最大电流。 (3)“50Hz”——这个电能表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4)“3000revs/(kW·h)”——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3000转。 4、1kW·h的作用:洗衣机工作约2.7h;电脑工作约5h;电车行驶0.85km;灌溉农田330m2。 三、电功 1、电功概念 (1)定义:当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时,我们说电流做了功,简称电功。电功用“W”表示。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所以说用电器消耗了多少电能和电流做了多少功,两种说法是一样的。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2、电流做功多少的影响因素:跟电压的高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都有关。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 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小 B . 变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 3.(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 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在示意图上画出F 1和F 2的力臂。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 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40cm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 (3)若0B=,BC=,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 (4)若他一分钟可完成30个俯卧撑,其功率多大

数与式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数与式 一、数的分类 实数????? ??????????????????????????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或 实数???????????负无理数负有理数负零正无理数正有理数正实数实数 其中:有理数(即可比数)即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 数轴 (1)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实数???→←一一对应 数轴上的点。 (3)利用数轴可比较数的大小,理解实数及其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 三、 绝对值 (1)几何定义: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做a 。 (2)代数定义:a =?? ???<-=>) 0()0(0 )0(a a a a a 四、 相反数、倒数 (1)a 、b 互为相反数?a +b =0(或a =-b ); (2)a 、b 互为倒数?a ·b =1(或a = b 1)。 五、几个非负数 (1)a ≥0; (2)a 2≥0;

(3)a ≥0(a ≥0)。 (4)若几个非负数之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也分别为0. 六、 (1)a n 叫做a 的n 次幂,其中,a 叫底数,n 叫指数。 (2)若x 2=a (a ≥0),则x 叫做a 的平方根,记做±a ;算术平方根记做a 。 (3)若x 3=a ,则x 叫做a 的立方根,记做3a 。因此33)(a =a (4)算术平方根性质: ①(a )2=a (a ≥0); ②2a =a ; ③b a ab =(a ≥0,b ≥0); ④b a b a =(a ≥0,b >0)。 七、运算顺序: 1. 同 级:左→右 2. 不同级:高→低(先乘方和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3. 有括号:里→外(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八、运算律: 九、运算法则 ①加法法则:

电功率复习知识点总结-

电功率知识梳理: 1.电能(1)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2)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1 kWh=3.6×106J。 (3)测量电能的仪表:电能表。 2.电功率 (1)定义: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的大小。 (3)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I2R=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I2R P1:P2:P3:…P n=R1:R2:R3:…:R 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U2/R P1:P2=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常用公式P=P1+P2+…P n (4)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①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额2/R ②当U实=U额时,P实=P额(灯正常发光) 当U实U额时,P实>P额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有时会损坏用电器) 当U实>U额时,P实=0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6)测量 ①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原理:P=UI;电路图:略;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电流从“+”接线柱流 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电流从“+”接线柱流人,“—”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或I额=U额/R选择量程。 ②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秒表。原理:P=W/t。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总汇(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角的概念的推广 1、与的终边 1、相同 2、在一条直线上 3、关于x 轴对称 4、关于y 轴对称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总汇 = + 2k , k ∈ Z = + k , k ∈ Z = 2k -, k ∈ Z = (2k + 1) - , k ∈ Z 2、终边在 处的角的集合 x + := 2k ,(k ∈ Z ) x : = k ,(k ∈ Z ) 轴线角 = k (k ∈ Z ) 2 x - : = (2k + 1) , (k ∈ Z ) y + := + 2k (k ∈ Z ) 2 y : = + k ,(k ∈ Z ) 2 y - : = 3+ 2k (k ∈ Z ) 2 直线 y = x 上:= + k , k ∈ Z 4 3 直线 y = -x 上:= + k , k ∈ Z 4 一 2k < < + 2k 2 三 + 2k < < 3+ 2k 2 二 + 2k < < + 2k 四 3+ 2k < < 2+ 2k 2 2 4、区域角(不包括边界) (1) - 2+ 2k < < 3 + 2k ,(k ∈ Z ) 6 (2) + k < < 4 + k ,(k ∈ Z ) 2 二、弧度制

3 - 2 0 5 4 270° 0 2 - 2 2 - 2 -1 2 7 4 360° 2 2 - 3 不存 在 2 - 2 1 - 2 1 2 2 2 5 6 225° 180° 3 - 3 -1 -1 2 - 2 3 2 315° 1、弧度的定义:在以单位圆为半径的圆中,单位长度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 1 弧度的角。 l 弧度的公式: = 2、角度与弧度的互化 180°= rad ( 为角的弧度数,l 为弧长, r 为半径) r 360°= 2 rad 1° = rad 1 rad = 180 180 3、角度与弧度的对应表 4、扇形的弧长及面积公式( 为角的弧度数,l 为弧长, r 为半径) l = r 1 1 2 l 2 s = lr = r = 2 2 2 r = l = l r 三、单位圆与正、余弦,正切函数 1、正、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关系: 1、单位圆中的定义: 设是任意角,其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 x 轴非负半轴重 合,终边与单位圆 O 交于点 p(u,v),那么点 p 的纵坐标v 叫作角 的正弦函数,记作v = sin ; 3 1 3 3 正切 0 1 2 2 2 3 2 1 余弦 3 2 1 3 2 2 2 1 2 正弦 3 4 2 3 2 3 4 6 0 弧度 150° 135° 120° 90° 60° 45° 30 ° 0° 度 -1 不存在 1 1

第一章数与式 1实数随堂检测

实数的有关概念检测 1、-5的绝对值是_____ 2、-2的相反数是_____,2的倒数是____ 3、√16的平方根是_____ 4、有理数-8的立方根是____ 5、点O,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O为远点,AC=1,OA=OB,若点C表示的数为a,则点B所表示的数为() A、-(a+1) B、-(a-1) C、a+1 D、a-1 6、下列不等式错误的是() A.-2<-1 B. π<17 C.5 2>√10 D . 1 3 >0.3 7、已知x是整数,当|x?√30|取最小值时,x的值是() A、5 B、6 C、7 D、8 8、小明学习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的方法之后进行联系:在数轴上找到表示2的点A,然后过点A做AB⊥OA,使AB等于3,以点O为圆心,OB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P,点P表示的数介于() A、1和2之间 B、2和3之间 C、3和4之间 D、4和5之间 9、下列各数中3.1415926,√9,1.212212221…,1 7,2?π,?2020,√4 3中,无理数 有___个 10、纳秒(ns)是非常小的单位,1ns=10?9s。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授时精度由于20ns,用科学计数法表示20ns是_______ 11、数轴上有两个实数,a>0,b>0,a+b<0,则a、b、-a、-b四个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12、写出一个比√2大且比√15小的整数_____ 13、已知|x?3|=3-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4、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161亿元=________元,0.0000046=___________

电功率知识点总结经典

电功率知识点总结经典 一、电功率选择题 1.具有防雾除露、化霜功能的汽车智能后视镜能保障行车安全,车主可通过旋钮开关实现功能切换。图是模拟加热原理图,其中测试电源的电压为10V,四段电热丝电阻均为10Ω,防雾、除露、化霜所需加热功率依次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关旋至“1”档,开启化霜功能 B. 开启防雾功能,电路总电阻为5Ω C. 化霜与防雾电路的总功率之差为15W D. 从防雾到除露,电路总电流变化1A 【答案】 C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当开关旋至“1”档时,两条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此时电路总电阻最大为2R=2×10Ω=20Ω,由知道,此时电功率最小,开启防雾功能,AB不符合 题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 =0.5A;此时电路的总功率是:P1=UI1=10V×0.5A=5W;当开关旋至“2”档时,一条电阻丝单独接入电路,电阻较大(大于并联时的总电阻),电路消耗的功率较小,此时为除露功能;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 =1A;从防雾到除露,电路总电流变化量是:I2-I1=1A-0.5A=0.5A,D不符合题意;当开关旋至“3”档时,两条电阻丝并联接入电路,总电阻最小,总功率最大,此时为 化霜功能,电路的总电阻是:,电路的总电流是: =2A;此时总功率是:P3=UI3=10V×2A=20W,化霜与防雾电路的总功率之差是:P3-P1=20W-5W=15W,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开关处于不同状态时元件的连接方式,由知道对应的状态,再逐项进行计算即可. 2.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Ω,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为0~4Ω.闭合开关S,在滑片从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知识点归纳 第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一:角的概念:角的定义,角的三要素,角的分类(正角、负角、零角和象限角),正确理解角,与角终边 相同的角的集合 } {|2,k k z ββπα=+∈ , 弧度制,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弧长l r α=、扇形面积2112 2 s lr r α==,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任意角α的终边上任意取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 r x y =+(r>0),那么角α的正弦r y a =sin 、余弦r x a =cos 、正切x y a =tan ,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与诱导公式: 1.平方关系: 22sin cos 1 αα+= 2. 商数关系: sin tan cos α αα = 3.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正弦 余弦 正切 第二、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 基础知识:1、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

2、熟练求函数sin()y A x ω?=+的值域,最值,周期,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等 ,会用五点法作 sin()y A x ω?=+简图:五点分别为: 、 、 、 、 。 3、图象的基本变换:相位变换:sin sin()y x y x ?=?=+ 周期变换:sin()sin()y x y x ?ω?=+? =+ 振幅变换:sin()sin()y x y A x ω?ω?=+?=+ 4、求函数 sin()y A x ω?=+的解析式:即求A 由最值确定,ω有周期确定,φ有特殊点确定。 基础练习: 1、tan(600)-=o . sin 225?= 。 2、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圆心角是1弧度,则扇形的面积= cm 2 . 3、设a <0,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3a ,4a ),那么sin α+2cos α的值等于 4、函数 y =的定义域是_____ __ 5、的结果是 。 6、函数x y 2sin 3=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3 x 2sin(3y π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个6π单位 (B )向右平移个6π单位(C )向左平移个3π单位 (D )向右平移个3 π 单位 7、已知0tan ,0sin ><θθ,那么θ是 。 8.已知点P (ta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则角α的终边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 识点总结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 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小 B . 变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 3.(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 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在示意图上画出F 1和F 2的力臂。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40cm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