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县东湾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_庞绪成
- 格式:pdf
- 大小:616.74 KB
- 文档页数:7
河南省嵩县石盘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作者:雷新喜徐少龙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9期摘要:嵩县石盘沟位于祁雨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东端,断裂构造发育,区域内与成矿有关的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成矿条件十分有利,本文通过对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的论述,总结出该区找矿标志,指出本区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石盘沟嵩县1. 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北亚带与新华夏系太行山一级隆起带的复合部位,熊耳山古隆起和嵩县断陷盆地的接壤处,熊耳山大背斜的南翼及其倾伏端形成的次级褶皱—王庄—陶村背斜的北东翼,康山—上宫—祁雨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东端北缘。
区域地层以太古界太华群和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为主,次为古近系、第四系。
区域构造受熊耳山大背斜的南翼及倾伏端的次级褶皱—王庄—陶村背斜控制,主要构造线为北西—南东向,以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
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强烈,各种岩浆岩分布广泛,在时间上可分为三期。
其中岩燕山期最为强烈,主要为大规模酸性侵入岩,如西北部的花山花岗岩岩基,西南部蛇沟一带的花岗岩和西、中部的花岗斑岩主要呈岩株状产出,普遍分布的斑状黑云母角闪石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和霏细斑岩等,多呈岩枝状及岩脉状产出。
金矿化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2. 矿区地质矿区地层简单,岩浆岩较复杂,北东部北东向含金破碎带、北西部北西向含金破碎带是金矿体的主要控矿构造,南西部北东向及北西向含金破碎带均可是金矿体的控矿构造。
2.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华群,熊耳群地层在矿区北东部小范围出露。
(1)太华群:主要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因受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局部变为混合岩化片麻岩或均质混合岩。
(2)熊耳群安山岩:属鸡蛋坪组,主要岩石为杏仁状安山岩,含斜长石大斑晶安山岩。
不整合于太华群之上或以拆离断层的形式接触。
2.2 构造矿区位于王庄—陶村背斜的轴部偏北。
河南省嵩县大峪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王凤茹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09(023)005
【摘要】大峪沟金矿位于华熊台隆的外方山断隆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矿体均受蚀变破碎带控制,赋存于蚀变构造岩之中,产状基本与含矿构造蚀变带产状一致.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金属硫化物及其氧化矿物,成矿物质部分来源于深部火山熔浆和基底矿源层,断裂构造是该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总页数】5页(P448-452)
【作者】王凤茹
【作者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嵩县东湾矿区(小南沟-通峪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J], 宁先艺;杨利敏
2.河南省嵩县西白鹿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J], 马新芳;黄传计
3.河南省嵩县油篓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J],
4.河南省嵩县油篓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宋雪枫
5.河南省嵩县龙潭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J], 孔令菲;王光耀;段世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嵩县牛头沟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浅析摘要:牛头沟金矿是嵩县金牛公司的一个探矿区,结合牛头沟金矿以往地质资料和实地工作资料,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分析,为该地区确立找矿方向和寻找相以类型矿床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类型;牛头沟金矿;河南嵩县1矿区地质特征1)地层。
牛头沟金矿位于小章沟-白土塬古火山构造带北部,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属1-A-甲大环形异常带内。
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焦园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区内褶皱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区内岩性为安山岩类、安山玢岩类、英安岩类、流纹班岩类及粗面岩类。
2)构造。
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褶皱构造简单。
地层呈单斜产出,总体倾向南东,局部北东或南南东,倾角5°-45°,一般10°-25°,变化较大,主要为古火山构造及断裂构造所致。
矿区断裂发育,大小共有11条,最长的M14横贯矿区中部,全长大于3 km,矿区内控制长度1615 m,根据断裂走向,结构面力学性质,及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可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横贯矿区,是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向断裂错断了北西向断裂。
其余各组断裂,不甚发育,蚀变矿化甚微。
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有三种,即熊耳期火山岩,华力西期正长岩、正长斑岩,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它们喷出岩,脉岩、侵入岩的形成式存在。
4)围岩蚀变。
矿区热液活动沿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三组断裂发育,分布于断裂带内及两侧围岩中,蚀变种类多、强度大,蚀变方式包括面型浸染、脉状、网脉状、团块状、透镜状等交代充填。
由于不同方向构造的性质差异,其蚀变类型也相差悬殊。
2矿床成因随着熊耳山地区金矿大规模勘查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和测试成果。
现就牛头沟金矿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河南省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境内,是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的金银矿床之一。
该矿田在构造上属于晚古生代晚期的伊洛蒙古造山带,是一个以古生代岩浆活动为主的大型热液型金银矿床。
本文旨在对该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进行详细分析。
一、地质特征1.岩性特征矿田区域被下古生界的花岗岩、二叠系的火山岩和含煤层相沉积岩包围。
主要的矿种为金矿和银矿,伴生有少量的铜、铅、锌等。
金矿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体内的脉状矿体和石英脉中,银矿则多寄生在花岗岩围岩中的石英脉中。
金矿和银矿成矿过程中,一般以脉状矿、床状矿及点状矿等多种矿体形态出现。
2.构造特征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位于中条山鄂尔多斯—辉南褶皱带伊洛蒙古期构造体系中的牛背葫芦—孟津构造带,是一个弧后盆地-拐弯山构造背景下的大型热液型金银矿床。
在这个构造背景下,矿区呈现出中小规模的岩体变形,具有岩浆热水分离作用。
3.矿化特征矿田中的金、银矿石主要分布在花岗质脉和石英脉中。
金和银是由热液作用初始成矿元素,在流体带到达顶部出现渗流、降温及沉淀作用后沉积下来,形成含矿流体床状矿体。
矿石中含有大量石英、二氧化硅等,是一种典型的热液成因的纯矿物。
二、找矿远景分析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金银矿区,其找矿前景非常广阔。
在该矿田周边区域也发现了一系列类似成矿地质条件的地区。
在寻找类似的金银矿床时,需从构造、岩性、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的含矿体性质多变,未来的找矿活动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探测,如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手段。
三、结论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是一个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大型热液型金银矿床。
金银矿物主要寄生在花岗质脉和石英脉中。
未来如欲在该矿田中寻找更多富矿化点,需要加强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多个方面的探测研究,同时加强与周边矿区的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
熊耳山-外方山金、铅、钼矿勘查实施方案河南豫矿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二00九年四月熊耳山-外方山金、铅、钼矿勘查实施方案编写单位:河南豫矿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队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编写人:李俊生梅秀杰李秋生张参辉聂建民刘志如杨显道郭玉溪廖诗进同建玲审核:樊克锋单位负责人:刘彦明提交单位:河南豫矿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提交时间:2009年4月第1章前言 (1)1.1目的与任务 (1)1.2工作区范围及交通 (2)1.3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4)1.4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5)1.5矿权登记情况 (8)第2章区域地质及工作区地质特征 (10)2.1区域地质特征 (10)2.2工作区地质特征 (16)第3章工作部署 (41)3.1总体工作布署及原则 (41)3.2勘查区工作布置 (41)3.3具体工作时间安排 (49)第4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51)4.1技术要求标准 (51)4.2测量工作 (51)4.31∶1万地质草测工作 (54)4.41∶1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 (54)4.5化探工作 (54)4.6物探工作 (55)4.7槽探 (56)4.8坑探 (56)4.9钻探 (56)4.10样品采取与测试 (58)4.11地质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61)4.12矿床可行性评价 (64)第5章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 (65)第6章经费预算 (66)6.1项目预算编制依据 (66)6.2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 (66)6.3项目经济指标分析 (67)第7章组织管理、人员设置和技术措施 (73)7.1组织管理及人员设置 (73)7.2技术措施 (73)7.3安全与劳动保护措施 (74)第8章预期提交成果 (75)附件1、河南省嵩县东湾金矿普查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复印件)2、河南省嵩县槐树坪金矿普查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复印件)3、河南省嵩县七亩地沟金矿普查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复印件)4、河南省嵩县磨沟金矿普查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复印件)5、河南省嵩县斩龙岗铅矿区地质详查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复印件)6、河南省嵩县上道回沟铅矿区地质详查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复印件)7、河南省嵩县瓦房铅矿区地质详查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复印件)8、河南省嵩县两河口钼矿区地质详查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复印件)9、合作勘查协议10、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队勘查资格证书(复印件)第1章前言1.1 目的与任务《熊耳山——外方山金、铅、钼矿勘查实施方案》是根据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9年度工作安排意见,由河南豫矿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牵头,由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等单位编制。
河南嵩县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
石文静;盛利涛;盛利芳;于栋才
【期刊名称】《科技与企业》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地处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旧县镇西店村,1987年被河南省地质矿产厅地质调查队发现,1988年开始建矿开采。
经过了近30年的开采,浅部的矿产资源已经匮乏。
由于矿区勘探期间受规范及勘探技术的限制,虽然矿体深部未尖灭,但没有施工深部远景钻孔,对矿体深部延伸程度控制不够。
按照热液矿床成矿特征,矿体向深部有较大的延伸空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本文根据葚沟矿段的地质特征结合矿体形成原因,构造控制情况,推测深部找矿的方向。
【总页数】2页(P108-109)
【作者】石文静;盛利涛;盛利芳;于栋才
【作者单位】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 471400;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 471400;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河南郑州 450007;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 471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河南前河金矿葚沟矿段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J], 张辉
2.前河金矿田葚沟矿区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J], 姚松明;韩光照;王中义;盛利涛;齐康
3.嵩县松里沟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辛志刚
4.河南省嵩县前河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J], 巴安民;马红义;张松盛;田修启
5.河南省荥巩煤田大峪沟矿段深部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代耕;李志勇;付永乾;邵卫东;李小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以河南省嵩县槐树坪金矿为例,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化探异常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矿体受火山机构和断裂构造双重控制,并受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属火山喷发-热液改造块状硫化物型矿床,探讨其矿床成因,归纳总结其找矿标志,以期为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址特征;找矿标志区域地质背景槐树坪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熊台缘坳陷熊耳山隆起,与秦岭褶皱系毗邻,属华熊台隆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单元熊耳山隆起与潭头—嵩县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结合部位(图1)。
地壳具有明显的地台型基底和盖层二元结构,地质构造演化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其南西侧近EW向发育的潘河—马超营断裂,规模大、切割深,是区内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而且长期不断活动,有利于富含矿质的重熔型花岗岩浆及与其生成有关的金、银多金属矿产的形成。
矿区地质特征地层鸡蛋坪组遍布全区,分布广泛,自下而上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区内仅出露上、中二个岩性段,总体上呈NE向展布,是矿区赋矿层位。
上段岩性主要为巨厚层的安山岩,局部夹小面积的凝灰岩透镜体及构造角砾岩;鸡蛋坪组中段岩性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构造角砾岩,二岩性段间为整合接触。
构造构造可以导矿,为矿液运移提供通道,也可以储矿,为矿液沉淀提供聚集场所,构造是决定了矿体的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
该区成矿作用主要受NE、NW向、SN向等几组断裂构造及火山构造的联合控制。
①褶皱构造区内褶皱构造不甚发育,总体上表现为一向东偏南倾斜的单斜构造,由于应力作用的影响,局部可见到层间小揉皱构造及勾状构造。
②断裂构造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断裂构造相当发育,成群成带出现,主要有NE向、NW向等多组。
其中NE向、NW向断裂是本区构造的主体,规模较大,切割较深,是控矿的主导性构造。
③火山构造小章沟为一古火山活动中心,由1个火山喷发群,5个火山喷发中心,呈环型或群环型影像特征出现,常叠加破碎带,是该区成矿十分有利的构造型式,槐树坪金矿床位于小章沟古火山构造的东北部。
河南嵩县牛头沟金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河南省嵩县牛头沟金矿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区内断裂纵横交错,民采点遍布。
我们从研究本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和力学性质入手。
建立本区成矿构造体系,分析构造探矿规律,为今后地质探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标签:牛头沟金矿区成矿构造体系构造控矿规律牛头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大章乡三人场村境内,南起上庄,北至松里沟,西到县界,东到花山花岗岩体的侵入界线,面积约13.5平方公里。
牛头沟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它处于秦岭东西构造带的北亚带与新华夏系的交接部位。
在区域构造中,它位于马超营东西向断裂北侧。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各种力学性质断裂发展演化与空间分布,构成了矿区基本构造格架,也控制了本区金矿化的形成与分布。
下面从断裂构造来阐述矿区构造及构造控矿规律。
1断裂构造特征区内断裂构造按展布方向可分为:北西西向断裂、南北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及北北东向断裂。
1.1北西西向断裂。
北西西向断裂是区内最大规模的一组构造。
其出露广泛,遍布全区,局部集中,成带出现,是构成矿区构造格架的主要成分。
此带既是重要构造蚀变带,也是岩浆活动带,断裂多期活动控制了伟晶岩脉、斑状安山岩脉、闪长岩脉的分布。
该组断裂走向60°-80°西,倾向南或北,倾角变化较大。
根据倾角大小不同,可划分出陡倾与缓倾两组北西西向断裂。
1.2南北向断裂。
南北向断裂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共有两条。
一条是陈吴子沟断裂,其长2000余米,其中工程控制达1200余米;另一条是陈吴子沟断裂东侧的F25断裂,其北起南沟南端,向南延伸1200余米,区内出露长度仅600余米,陈吴子沟断裂与F25断裂间距约为800米。
1.3北西向断裂。
北西向断裂主要分布于矿区南东部,规模较大者有猪耳朵沟—下庄断裂,其中部在三人场被第四系覆盖,断裂全长1400米。
另外,东沟、阴寺沟各见一条,长400-500米,断裂宽度变化不大,除东沟所见北西向断裂充填石英斑岩脉宽近10米外,其它多小于1米,最宽处可达2-3米。
河南嵩县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石文静;盛利涛;盛利芳;于栋才【摘要】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地处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旧县镇西店村,1987年被河南省地质矿产厅地质调查队发现,1988年开始建矿开采。
经过了近30年的开采,浅部的矿产资源已经匮乏。
由于矿区勘探期间受规范及勘探技术的限制,虽然矿体深部未尖灭,但没有施工深部远景钻孔,对矿体深部延伸程度控制不够。
按照热液矿床成矿特征,矿体向深部有较大的延伸空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本文根据葚沟矿段的地质特征结合矿体形成原因,构造控制情况,推测深部找矿的方向。
【期刊名称】《科技与企业》【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108-109)【关键词】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地质特征;深部找矿方向【作者】石文静;盛利涛;盛利芳;于栋才【作者单位】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 471400;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 471400;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河南郑州 450007;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 471400【正文语种】中文前河金矿床葚沟矿段地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外方山隆断区,大庄—中胡背斜北翼,在地质发展的过程中,本区进入地台阶段后,经历了元古宙裂谷发育阶段,形成了熊耳群巨厚的中酸性火山岩沉积岩系,此后进入长期平稳发展阶段,使得古生代的地层大部分风化缺失,从中生代开始,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沿着地台的边缘发生了一系列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又称为A型俯冲作用),致使区内岩浆频繁活动,造成了区内断陷盆地和隆起相间的情况,同时也为矿区的矿床形成提供了较好的地质条件。
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太华群、中元古界熊耳群、蓟县系下栾川群、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
矿区的金矿体都蕴藏在中元古界熊耳群中基性—酸性火山岩中。
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着本区的矿体。
构造和岩浆的频繁喷发为本区Au的富集提供了热源和大部分的矿源,地层含矿的主要形成条件则是断裂破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