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成矿地质特征与勘查开发利用方向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小秦岭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研究作者:杨晓红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22期杨晓红(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二总队陕西咸阳 712000)摘要:小秦岭横跨陕豫两省,是当今河南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
它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丰富资源能源,使得小秦岭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矿产资源,在历史上极具科研价值。
小秦岭金矿占地1000平方公里,地处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是全国第二大金矿分布地。
为了更好的找矿,必须对其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地质成矿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8(a)-0000-00据现今秦岭金铜岔东蹄子沟石碑记载,明朝景泰年间就已经形成相当大的采矿模式了。
由小秦岭金矿的地质分布特征研究其成矿模式,对于现代秦岭小金矿的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小秦岭金矿的含金石英脉地形分布,使得我国这一重要黄金基地的开采和治理都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论述小秦岭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以期为小秦岭金矿的开采,提供有意义和价值的参考文献。
1 小秦岭金矿的地质特征在对石英脉地质特增的研究中,因穿脉坑道和顶板围岩的界线平整清晰。
小秦岭金矿的主要特征分别表现为:石英脉的分布不在断层构造区,而是与岩层呈现出平行之态。
1.1 地层小秦岭的地脉无论是从赋存部位、脉体形态还是埋藏深度上上,都具有非常特殊的地质特征。
地层中分布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主要是含金石英脉,次要有铜、铅、钼、锌、铁等。
1.2 构造从地图上研习,小秦岭地区的褶皱构造呈复式背斜构造,且各背斜的冀部之间的含金石英脉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发育所形成的矿带形成南、北、中三条,且褶皱构造表现南部和西部强势,北部和西部弱化的局面。
目前已探知的大小含金石脉,约有450条由于。
断裂构造主要集中于褶皱构造的两冀,这是由于在地质运动时期不断地扭(压),反复多次变化的结果,这样的断裂延伸长短厚度不一。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分析吴鹏;文月贵;刘江领【期刊名称】《陕西地质》【年(卷),期】2011(029)002【摘要】小秦岭金矿田处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交接部位。
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是多种地质因素的复合,赋矿地层为多期变质变形的上太古宙太华群深变质岩系;控矿构造为东西向构造叠加北东向构造形成的斜网格状断裂系统,多期的构造一热事件使Au元素多次活化迁移富集成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The Xiaoqinling gold field occurs in a junction between the east-west trend Qinling complex structural belt and the third uplift of Neocathaysian, in which the geological settings for mineralization are composed of multiple ge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ore-hosted beds are of multiple metamorphosed and deformed rocks of the Archean Taihua Group. Ore-controlled structures are of oblique fault system grid formed by superimposed east-west trend structures over north-south trend structures. Multiple phase tectonic and thermal events migrated and activated Au element and then enriched Au to form gold deposits.【总页数】8页(P11-18)【作者】吴鹏;文月贵;刘江领【作者单位】陕西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临潼710611;陕西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临潼710611;陕西中核资源有限公司,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0.8【相关文献】1.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浅析 [J], 刘晓峰;;2.小秦岭金矿田Q9325、Q141、Q127号矿脉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分析 [J], 文月贵;王和平;张欢欢;杨翔宇;肖志豪;倪荣辉;刘晓龙3.小秦岭金矿田金的成矿地质特征及地探工作探讨 [J], 崔丰会4.小秦岭金矿田深部第二成矿段找矿前景分析 [J], 文月贵;刘晓龙;肖志豪;倪荣辉5.小秦岭金矿田410断裂的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J], 高炳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秦岭地区钼矿类型、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田战武;韩俊民;潘振兴;申文环;孙保平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7(033)001
【摘要】小秦岭钼矿带是中国重要的大型钼矿分布区之一,钼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52%.小秦岭钼矿带以其独特的成矿地质背景,丰富的矿产资源,受到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瞩目.然而目前对于小秦岭地区钼矿床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系统总结了小秦岭地区钼矿床的矿化类型,详述了各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从构造背景、岩浆活动及地层岩性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该地区钼矿床的控矿因素.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田战武;韩俊民;潘振兴;申文环;孙保平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2总队,陕西,咸阳,712000;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小秦岭(陕西)华县西涧峪地区钨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J], 赵西锋;雷扛;杨建鹏;李健
2.承德地区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矿床地质特征 [J], 范明杰;孙绍利;陈立武
3.陕西黄龙铺-河南栾川地区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J], 李六全
4.浅析东秦岭地区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J], 田战武;段磊
5.安徽宣城麻姑山—大王村地区铜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J], 毛克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秦岭桐峪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小秦岭金矿田位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北东向隆起带的复合部位,矿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探明了一定的地质储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探明的地质储量早已开采殆尽,因而有必要对矿区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进行地质分析,确定找矿方向,避免工程浪费,解决探矿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矿山即时受益。
关键词:成矿地质分析、成矿规律、找矿方向1 矿脉成矿地质分析矿脉成矿作用是复杂多变的过程,受环境、地史演化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的作用,细究起来比较困难。
矿山地质工作者结合矿山生产情况,对矿区开采的几条矿脉的成矿规律、矿体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工作,明确了探矿方向,充分利用生产工程,对成矿有利地段进行了探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探矿效果。
1.1地层控矿作用1.1.1矿脉(床)产出层位特征区内金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所有已知矿床(点)或含金石英脉均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中心部层位,即大月坪组至三关庙组底部地层内。
据对整个小秦岭金矿田粗略统计,洞沟组和大月坪组内赋存含金石英脉最多,三关庙组次之,板石山组内较少。
就已知矿床看,大月坪组最多,矿床规模大,金品位富,伴生有益组份多,个别矿床可单独圈出铅矿体,规模达中、小型;洞沟组、三关庙组内次之,且以单一金组份为主,品位也相对较低。
由此可见,区内金矿地层层位及岩性上的选择性是很明显的。
1.1.2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脉侧围岩主要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混合岩、辉绿岩等,其蚀变有绢去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钠长石化等,其中以前四类为主,其它次之。
各类蚀变往往混杂分布,且明显的表现出近脉则强,远脉则弱和对称分带特征,总的规律是内带小于中带小于外带。
据分析资料,蚀变围岩的含金性与石英脉的矿化强弱一般呈正相关关系。
1.1.3矿脉规模及形态特征区内石英脉形态比较简单以单脉为主,复脉和网脉(或密脉)次之。
单脉局部有膨胀狭缩、分枝、复合现象,脉壁与围岩界线清楚,明显的表现出以热液充填为主的矿床特征;复脉和网脉很少单独存在,一般多分布于单脉的端部或旁侧。
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是我国富含金矿的一个重要发现之一,该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义寺山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开采。
该金矿床是一个多金属矿床,包含金、铜、铅、锌、银、钼等多种金属矿物,其中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硫化金、金黄铁矿、镁黄铁矿、黄铁矿等为主,成分较为复杂,矿脉体为层状、带状、脉状等不规则形状,矿石性质优良,属于岩石中的高品位金矿。
小秦岭义寺山地区属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交界带,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岩石类型和矿床形成也是多样的。
该地区地质时代上属于中生代晚期,主要岩石类型为中酸性岩石和变质岩,其中以花岗岩、斑岩、角闪岩和石英岩等为主要岩性。
经过长期的变质、褶皱和断裂活动,使得矿床的形成受到了严重影响,不过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采,总体上可以归纳出以下的找矿特征。
1、控矿构造。
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具有较明显的构造控制特征,矿脉体多呈层状、带状和脉状等不规则形状,大致走向东北西南方向,与该地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断裂构造有关。
在矿床研究和找矿工作中,需要注重对该区域的断裂、褶皱、岩浆岩和变质程度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2、地质形态。
在找矿过程中,需要注意矿床的地质形态特征,矿床呈脉状、带状、散乱状分布,以断层、赋矿围岩破碎带、蚀变沟槽、蚀变带等地质体的局部挤压变形为主要的富矿体基础。
在采矿、勘探及分析工作中,需要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类型和富矿体的分布特征。
3、矿物组合。
在找矿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矿物组合特征,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中的含金矿物以硫化金和自然金为主,同时与铜、铅、锌、银、钼等多种金属矿物共存。
根据不同的矿物组合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物化探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勘探工作。
4、地球物理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在找矿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小秦岭义寺山地区的重力、电磁、磁力等勘探,可以为新矿床的发现和旧矿床的深部探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小秦岭金矿勘查区地质矿产的特征以及相应的找矿的潜力分析[摘要]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寻找提高地质找矿效果的新思路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小秦岭金矿勘查区地质矿产的特征以及相应的找矿的潜力分析。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矿产特征找矿潜力分析1小秦岭金矿勘查区的地质矿产特征1.1地质特征石英脉型金矿是小秦岭金矿田主要的金矿类型。
根据矿脉空间分布特征分为3个矿脉密集带(简称矿带),即中矿带、北中矿带、北矿带。
中矿带:位于老鸦岔主背形轴部,呈近东西向展布。
矿脉密集,成群成带产出,按产状特征总体上分为2组,一是向南中等倾斜(斜角40o -50o)的脉组,如S505-S60矿脉,长约16km,控制了文峪、杨砦峪等大型金矿床,S507-S9矿脉,长约8km,控制了东闯、老鸦岔、金硐岔等大中型金矿床;二是向北缓倾(20°-30°)脉组,如S201、S202、S203、S308等矿脉,控制了四范沟东、西段及淘金沟等大中型金矿床。
北中矿带:分布于七树坪-金渠沟-黑峪子一带,呈近东西向沿七树坪次级向形展布。
矿脉总体上分为2组,一是南倾脉组,主要矿脉有S875、S846、S845矿脉,控制了红土岭、金渠沟等中小型金矿床,其次是出露于向形西端南翼出岔沟脑一带的S8201矿脉,控制了出岔沟中型金矿床;二是北倾脉组,主要矿脉有S303、S304、S305、S1、S2、S3等,控制了桐沟、黑峪子等中小型金矿床,此外还有北东向S1002矿脉;控制了和尚帽矿床。
北矿带:分布于五里村-闾家峪-竹峪-荆山峪一带,呈近东西向沿五里村次级背形展布。
矿脉总体上可分为2组,一是向北缓倾的脉组,如F5、F6等,控制了大湖、竹峪等大中型金矿床;二是向南中等倾斜的脉组,如S0、Ⅰ、Ⅱ、Ⅲ、S952、S190等控制了马家凹、藏马峪、焕池峪等中小型金矿床。
1.2矿产特征小秦岭地区的矿产以金为主,黄铁、共生钼、铅、伴生银、钨、硫等;自然金主要呈巨粒-细粒的粒状、不规则状、脉状、叶片状,以裂隙金、晶隙金和包体金的形式嵌布于黄铁矿、方铅矿、石英等载金矿物中。
例析小秦岭矿区的找矿方向小秦岭密集分布着许多大众小型的金矿,黄金产量几乎占我国的一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资源的开采速度,浅部和地表的金资源量日益紧张,许多矿产企业陷入了困难的局面。
因此,寻找代替资源,进行深部找矿是目前矿产企业重要研究的课题。
一、小秦岭区域的矿石特征——以陈耳金矿为例(一)矿物成分小秦岭有二种非常关键的金属矿物,一是自然金;二是银金矿。
主要的金属矿物有磁铁矿、黄铁黄铜矿、闪锌矿等,次生氧化矿物有蓝铜矿、褐铁矿等,主要的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绢云母、重晶石等。
(二)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化学成份中有用元素是Au,其品位为0.79~137.3克每吨,全矿区平均7.05克每吨;伴生元素为Ag、Pb、Cu、S等4种,其含量为Ag0.8-146×10-6、Pb0.03-28.5×10-6、Cu0.007-5.77%、S 0.3-15.45%。
其次有少量Zn、Bi、Sb、Ni、Co、As等。
有害元素含量为As 3.33×10-6、Sb7.320×10-6、Bi25×10-6,Zn43×10-6。
以陈耳金矿为例,其主要有SiO2(85~95%),Al2O3(2~10%),其次还有MnO、FeO、CaO、K2O等。
微量元素主要有金、铜、铅、锌、硫等,伴生有益组份主要为银、铅、硫等。
(三)矿石的结构与构造矿石的结构会根据其形成的原因有一下五种类型,一是固溶体分离结构;二是热液结晶作用结构;三是交代作用结构;四是表生作用结构;五是压力作用结构。
(四)围岩蚀变矿体的周围通常都是由混合岩、伟晶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以及这些岩石经动力变质形成的构造岩,构造岩一般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糜棱岩;二是碎裂岩。
由于在含矿热液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硅化、黄铁矿化、磁铁矿化,次有绿帘石化、黑云母化等蚀变类型。
而这些蚀变通常都会以不同的类型互相叠加在近脉体围岩里。
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对矿石资源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使得金矿开采企业加速对金矿田开采的速度,以满足经济市场对矿石资源的需求量。
而河南小秦岭作为我国第二大金矿开采地区,对它的斑岩型金矿进行高效率的开采,是能够有效提高金矿开采总量的最好途径。
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对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成矿规律及其找矿方向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斑岩型金矿的开采效率,成为了各大小秦岭采矿企业的首要任务。
因此,本文将针对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金矿,对其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标签:河南小秦岭;找矿方向;斑岩型金矿;成矿规律1 简析小秦岭斑岩型金矿勘察发现,在河南省小秦岭所管辖的区域当中,金矿田主要集中在文峪上官地带,它所包含的矿岩系属于上太古界太华群,其赋矿层为一套斜长角的片麻岩。
经过科学研究团队对其进行一番仔细的研究之后,发现:小秦岭斑岩型金矿大多产生自脉岩中,所以科学家也称小秦岭斑岩型金矿为“含金石英脉”。
到目前为止,在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田中,已经发现的含金石英脉高达一千一百多条,其厚度普遍在0.4米至1.5米的范围之内。
其中,还有三十多条含金石英脉的长度已经超过了一千米。
2 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成矿规律为了更为直接的体现出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成矿规律,现以小秦岭金矿田中的某个区域为例,对其成矿规律进行深入的剖析。
2.1 研究对象本文选取的斑岩型金矿区域位于小秦岭东部的一个边缘地带,它包含了一千多条斑岩型金矿脉以及二十多个金矿床,它的构造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变质核杂岩”、“界面拆离层”以及“边界断裂层”。
2.2 所含矿石类型根据该矿区的实际情况及其所含矿石的特点,我们将该矿区的矿石结构分为了五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分别是:竹叶型、压碎型、晶体型、假象型以及碎裂型。
其中,绝大多数的岩石都以碎裂型的结构方式存在。
其次,在经过对该矿区的金矿石分布情况进行一番全面的勘测之后,我们把该矿区的构造划分成了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团块型、网块型以及细脉侵染型。
小秦岭金矿地步质特点及矿床成因[精彩] 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的小秦岭金矿田分布于豫陕交界的河南省灵宝、陕西潼关一带。
东西长100公里以上,南北宽近50公里。
该区采金历史悠久,山上老窿密布,并有石刻为记。
如秦岭金矿金硐岔东蹄子沟石刻记载‘景泰二年六月二十日,凿硐三百余眼’,景泰二年为本1541年,可见当时开采规模就已相当可观了。
小秦岭金矿属含金石英脉型,具有脉数多,规模大、易采、易选、易冶,交通方便等特点。
是我国的重要黄金基地之一。
目前小秦岭金矿田探明储量及产金量都保持良好势头。
1(1 矿田区域地质1(1地层小秦岭金矿田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
为一套中基性火山-沉积建造的变质岩系据岩石类型组合自下而上分为蒲峪组、渙池组、闾家峪组、官音堂组和枪马组。
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蒲峪组:底部出露不全,出露厚度大于心不甘375米,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
焕池组:厚度约700米,以金云透辉大理岩,透闪透辉大理岩大理岩为主,并夹有少量黑云斜长片麻岩。
闾家峪组:厚度大于1700米,以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局部见麻粒岩。
混合岩化较强,形成大量条痕状条带状混合岩和均质混合岩。
观音堂组:厚意600米,由含磁铁石英岩石英岩,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条痕状混合岩等组成,偶有少量大理岩夹层。
枪马峪组:顶部出露不全,厚度不大680米,由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条痕、条带状混合岩组成,局部有麻粒岩。
各组地层中都有含金石英脉赋存,其中以闾家峪组为主,占用85,以上。
11.2 构造小秦岭金矿田构造格局由南北两侧区域性断裂及断裂所围限的小秦岭重褶皱所组成。
北界区域性断裂为太要断裂,出露长度75公里,断裂带宽数十至数百米不等,断面北倾,倾角60-70,呈近东西向波状展布。
破碎带内硅化绿泥化绢云母化等热液蚀变现象十分发育。
南界区域性断裂为小河断裂,长75公里,也呈近东西向波状展布,断裂宽度数十米至数百米,断裂南倾倾角50-60,断裂内绿帘石化与磁铁矿细脉等热液蚀变发育。
第45卷第1期2021年2月中国钮业CHINAMOLYBDENUM INDUSTRYVol.45No.1Feb2021小秦岭矿田北带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张渐渐S陈少伟S黄传计S许波1,杨凯2,常克明3(1.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6)(2.灵宝金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灵宝472500)(3.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灵宝472500)摘要:小秦岭矿田是我国第二大产金基地,北矿带(矿体的发现为寻找接替资源提供了方向。
为使后续勘探找矿工作更有针对性,对该区的泉家峪(金矿区、秦南(金矿区、马家凹(金矿区、大湖(金矿区及车仓峪(矿区的地质特征及(矿体的赋存空间特征、成矿年代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总结,并据此对(矿成矿潜力区进行预测。
指出下一步的勘查方向应为:区域性大断裂F5的深部,五里村背斜南翼的构造带成矿有利部位,酸性岩体与太华群的接触部位及岩体内部断裂带,北矿带及以北区域进行隐伏岩体的勘查。
关键词:成矿预测;地质特征;(矿床;小秦岭DOI:10.13384/ki.cmi.1006-2602.2021.01.003中图分类号:P61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602(2021)01-0015-05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ization Preliction of Molybdenum Deposit in the Norttern Orr Belt of Xiaoqinling OrefeldZHANG Jian-jian1,CHEN Shao-wei1,HUANG Chuan-ji1,XU Bo1,YANG Kai2,CHANG Ke-ming3(1.The Fifth Geoloyicol Beaade,Henan 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s Geelogy andMineral Resources,Zhengzhou450016,Henan,China)(2.Janyuan ManangInduseoyCo.,Led.,Langbao472500,Henan,Chana)(3.Henan Jinqu Gosd Co.,Led.,Lingbao472500,Henan,China)Abstract:Xiaoqinling ore field is the second laraesi gold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The discoveo of molybdenum ore body in the northern ore belt provides a direction foe finding replacement resources.In ordee te make the subsequent exploration and prospecting work more taraeted,the geoloyicel characteastice of Quanjiayu molybdenum-gold mining ares,Qinnan molybdenum-cola mining ares,Majiaao molybdenum-cola mining ares,Dahu molybdenum-goia mining ares and Checengyu molybdenum ore ares and he occurrence spacial characteastice of tee molybdenum ore body,metalloyenic yeso and sources of metalloyenic mateaals are summaazed,and the metalloyenic potential aress of molybdenum deposits are podicted accordingly.It is pointed out tiat the exploration direction foc tee next step should be as follows:exploration of the deep pat of tee resional larae fault F5,the faverable metalloyenic pat of the stoctural belt of the south wing of Wuli village anticline,the contact pat of the aciC ock body and the Taihua goup and he intemal fractural zone of the rock mass,he hiCden ock masses in the northern ore belt and eh<ae<a eo eh<noeeh.Key worit:metalloyenic podiction;geoloyicel characteastice;molybdenum deposits;Xiaoqinling0前言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第二大金矿矿藏地质体,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先后发现含金石英脉数千条,探明了一批如东闯、杨~峪、大湖等超大型金矿收稿日期:2020-05-16第一作者:张渐渐(1988—),男,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矿产勘查工作'E-mail:11311^13115017@ 床,金渠、文峪、灵湖等大型金矿床,另有28个小型金矿。
小秦岭地区金钼多金属矿成矿特征与找矿预测王瑞廷;袁海潮;孟德明;王磊;马文平【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4(36)1【摘要】Xiaoqinling area is an important Au-Mo mineral base in China.Based on the tectonic-magmatic-metallogenic system,the Au-Mo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Xiaoqinling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etallogenic series:Au (Mo)deposits related to remelting granite magmatic intrusion,and Mo (Au-W)deposits related to deep-hypabyssal granites and alkaline rocks in Indosinian-Yanshanian.The main types of Au (Mo)deposits include quartz vein,structural altered rock-host,mylonite, explosive breccia,composite rock,etc.,and the first two types are predominant.The main types of Mo (Au-W)deposits include porphyry,porphyry-skarn,porphyry-explosive breccia,quartz-carbonate vein,structural altered rock-host,etc.,and the first two types are also predominant. There are three magmatic intrusion activities accompanied by different degrees of Mo-Au mineralization since Triassic,corresponding to three different peaks of Mo-Au mineralization.Mo mineralization epoch includes Indosinian (210-220 Ma),the early stage of Early Cretaceous (140-145 Ma) and the middle-late stage of Early Cretaceous (110-138 Ma) in Yanshanian;Au mineralization epoch includes Indosinian (about 220Ma)and the middle-late stage of Early Cretaceous in Yanshanian (about130 Ma);Mo and Au mineralizations coincide in Indosinian and the middle-late stage of Early Cretaceous in Yanshanian,but separate in the early stage of Early Cretaceous in Yanshanian. Characteristics of intrusion and fault tectonic ore-controlling are obvious,and Au-Mo mineralization in Yanshanian is strong in Xiaoqinling area as a whole.The favorable prospecting targets for Au-Mo polymetallic in Xiaoqinling area are Wawagou-Yu'ergou, Yu'ergou-Caojiagou, Taiziping-Hulugou-Huangdigou and the northern slope of Wengongling,and the ore-bearing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intermediate-acid small intrusio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小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基地。
区域治理调查与发现小秦岭金矿,其金矿床相对较小,地形和构造相对复杂。
虽然旗杆梁的金矿床范围相对较小,但成矿规律对当地有较大的意义。
因此,我们对这一地区的金矿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目的有两个:1。
为了推进这一地区的地质研究和地质调查,2寻找这一地区的其他金矿,我们继续研究和开发线索。
一、研究区的地质特征1.1研究区的地层特点从最早的泥盆纪开始,整个秦岭西部地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地质沉积构造和沉积环境。
对于研究地区的主要地层特征分别为:包括四组中的两个折叠,两个折叠三组,其中,每组100个折叠组,三个堆叠的石炮组。
将主轴中心部分和两个端组从堆栈中拉出,主要分布在一周内。
它是火山碎屑岩。
其特点是灰黑或灰绿色的厚度在以上369m下两倍的四部分主要分布在背轴的核心,这是深灰色块状灰色灰岩和角、石灰石和厚度以上310m,用于岩石上两层,大多含有黄铁矿、毒砂矿化、硅化等部分,这是主要的含矿地层。
1.2构造特征对于研究地区的构造特点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次之。
褶皱构造主要分布在背斜轴部的乐舟区。
由于该区地质构造应力所产生的叠加压力,使该区局部隆起。
核心部位和断层主要分布在该区,作为断裂压力的骨干,规模较大,断层角比较大。
裂缝的宽度约为5米,与硅化与金矿化蚀变越强。
研究区也有岩浆岩。
主要特征是顺层侵入辉绿岩,岩石的主要颜色为晶体,细介晶,深灰色黑色和灰色,常有绿色结构或混合绿色结构。
岩石的接触面与围岩的接触面相同。
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毒砂,这些改变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
1.3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区主要含矿带分布于围岩和围岩接触破碎带、辉绿岩破碎带,受断层控制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蚀变辉绿岩和凝灰岩。
区内金矿床成矿早期主要是中低温热液蚀变,与中矿化主要为毒砂、硅化、碳化,而后期成矿作用主要高岭土化。
在研究区矿石类型主要包括粉碎蚀刻凝灰岩、硅化角砾岩。
主要矿物有褐铁矿、黄铁矿、毒砂、高岭石。
在研究区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期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的早期和中期和后期阶段,其中石英和黄铁矿在早期阶段,主要阶段和石英和黄铁矿,毒砂在中间阶段的主要阶段。
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成矿地质特征与勘查开发利用方
向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灵宝市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的分布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矿类型;分析了灵宝市当前在钼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在钼矿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必须走综合勘查开发道路。
提出了加快灵宝钼矿资源勘查开发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小秦岭钼矿特征开发
1.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资源分布简况
灵宝市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已发现的钼矿资源主要分布于阳平大湖峪、太阳沟秦南矿区等地,分布面积约100km2。
目前已探明共(伴)生钼金属量29918.59吨。
在程村闾家峪、焕池峪、故县泉家峪、石母峪、阳平荆山峪等处发现有铅钼矿(化)点。
(1)大湖金矿区金钼多金属矿床:该矿区位于阳平镇西南约9km 大湖峪口东侧。
共查明钼金属量29749吨,平均品位0.15%。
(2)桐沟金矿太阳沟秦南矿区:该矿区位于阳平山神庙村南约1km处。
已探明的与金矿伴生的钼矿金属量141吨,平均品位
0.034%。
(3)阳平荆山峪钼矿化点:该点位于阳平镇荆山峪口。
为一金、银、铜、铅、钼多金属矿化点。
(4)赵户峪矿区:该矿区位于阳平镇程村管区西部。
圈定与金
矿伴生的钼金属量(334)?28.59吨,平均品位0.01%。
(5)闾家峪铅钼矿化点:该点位于灵宝市西南26km。
为一金、铜、铅、钼多金属矿化点。
(6)焕池峪金矿区:该区位于灵宝市阳平镇程村管区西南焕池峪。
查明伴生钼金属量24.289吨,平均品位0.017%。
(7)泉家峪钼矿化点:该点位于灵宝市故县镇西南约10km,取样最高品位0.058%,为一钼矿化点。
2、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地质特征
区内已发现的钼矿主要分布于阳平大湖峪、荆山峪、太阳沟秦南矿区、程村闾家峪、赵户峪、焕池峪、故县泉家峪等处。
以大湖和秦南金矿区为例,为金钼多金属矿床:该矿区位于五里村北斜北翼的山前地带。
区内出露岩层主要为晚太古代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杨寨峪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等。
矿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除混合伟晶岩及混合花岗岩外,还有辉绿岩、花岗斑岩、细晶岩及石英脉,均呈脉状产出。
控矿构造为一组近东西展布的韧性剪切带及断层, f5为该区最主要的赋矿构造(见图1)。
控矿构造中含有金、银、钼、铅、硫、铼等多种元素。
其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辉钼矿、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斑铜矿、赤铁矿等。
金矿属中低温热液成因,成矿时代为燕山期;钼矿我中高温热液成因,成矿时代为印支期。
图1 大湖金矿区第x勘探线线剖面(引自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3.灵宝钼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市场分析
3.1 灵宝钼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已进行钼矿资源开发的矿区仅有灵宝市金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湖金矿区。
该公司在对金矿资源开发的同时,积极对其共(伴)生的银、铜、钼、铅、硫等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进行研究,先后采用优先浮选、混合浮选等工艺进行试验,并取得突破,钼矿回收率达到77.27%,伴生的金平均回收率为47.95%。
3.2 钼矿资源市场行情
我国钼矿资源丰富,总保有储量钼金属量约840万吨,居世界第2位。
以河南省钼矿资源为最丰富,钼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0.1%。
目前,钼精矿平均生产成本约1.5-2.2万元/吨,氧化钼平均生产成本约为8.82万元/吨,而我国的钼矿砂及其精矿(以下简称钼矿砂)出口价平均在20-21万元/吨,钼制品出口价平均为51-52万元/吨。
产销差额较大,有着很好的利益空间。
因此钼矿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1)灵宝市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没有形成单独的钼矿床,钼矿多与金、铜、铅、硫等元素共(伴)生,具有金钼型多金属矿床的
特点。
(2)从各钼矿区(点)所处位置、产出地层、成矿地质条件来看,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主要是受太要断裂与五里村背斜影响,具有中高温热液成矿的特点。
(3)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寻找金钼矿床的前景巨大,且以f5
断裂带最为有利。
一是目前已查明的钼矿资源除大湖金矿区外,其它钼矿(点)均为地面露头或控制标高在400米以上,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二是目前已发现或查明的钼矿(点)分布特点来看,钼矿全部集中分布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的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3公里范围内,具有成带状分布的特点;三是大湖金钼矿床的突破,为该矿带进一步勘查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4)金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大湖金矿区钼矿资源的成功开发,进一步证实了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的金钼型多金属矿床能够被综合开发利用。
4.2建议
(1)今后在小秦岭金矿田找矿评价时,要注意对共(伴)生矿种、尤其是钼矿的调查评价。
(2)要着眼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整体地质找矿勘查,积极开展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找矿工作。
(3)要积极开展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深部整装勘查,主攻f5、s35、s0、f6、s208等矿脉,对标高自400米至-400米区段进行总
体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工程部署,整装勘查,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对该矿带深部空间进行综合找矿工作。
(4)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共(伴)生矿产综合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1997.12,《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矿产研究报告》,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矿产局
2.2005.7.31, 《河南灵化集团有限公司桐沟金矿太阳沟秦南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河南灵化集团有限公司桐沟金矿
3.2006.12,《灵宝市钼矿资源调查报告》,灵宝市地质矿产局
4.2007.7.25,《河南省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罗山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5.2008.1.4,《河南省灵宝市赵户峪金矿详查报告》,灵宝市矿山技术服务中心2008.12,《河南省灵宝市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深部金(钼)矿普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
6.冯建之等.2009.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北京?地质出版社
7.2011.8,《河南省灵宝市大湖金矿接替资源勘查(普查)报告》,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
作者简介:
齐江涛,男,1979年10月4日出生,工作单位:灵宝市西区地
质灾害防治管理站
刘红方,男,1980年6月19日出生,工作单位: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