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斜拉桥总体设计参数的讨论

对斜拉桥总体设计参数的讨论

对斜拉桥总体设计参数的讨论
对斜拉桥总体设计参数的讨论

对斜拉桥总体设计参数的讨论

提要:主梁的中边跨径比、跨高比、跨宽比、宽高比和主塔的有效跨高比是斜拉桥的总体设计参数。本文根据已建斜拉桥资料,对其进行了统计归纳,并对总体设计参数的常用范围及结构性能的影响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斜拉桥,总体设计参数,主梁,主塔

1 前言

从第一座现代斜拉桥Strosund桥的建成至今,斜拉桥结构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稀索体系到密索体系,从工地现场制索、超长节距预制索到单根防护的平行钢绞线索,从钢斜拉桥、PC斜拉桥到各种不同组合形式的混合体系斜拉桥,结构已经达到了经典时期。斜拉桥主跨跨径从300m,500m到最大跨径的890m,并向着千米跨径冲击,形成了对悬索桥结构体系的挑战。

在斜拉桥的设计中,除对塔、梁、索的构造形式及尺寸的选取外,主要的总体设计参数有主梁的中边跨跨径比、跨高比、跨宽比、宽高比和主塔的有效跨高比,这些参数将直接对斜拉桥的结构性能产生影响,故有必要通过统计已建斜拉桥的设计资料,对上述参数的选用给出一总体认识。

2 总体设计参数

2.1 主梁的中、边跨跨径比

主梁的中、边跨跨径比反映了结构体系的变形特性和锚索的抗疲劳性能。

从图1、图2可见,三跨钢斜拉桥的中边跨跨径比较多地位于2.0~3.5之间,集中在2.5处;三跨混凝土斜拉桥的相应数值则为1.5~3.0,较集中于2.2处。

就一般而言,中、边跨跨径的比值大于2.0,将能控制锚索的应力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提高结构体系的总体刚度。在许多斜拉桥中,虽然中、边跨跨径的比值较小,但边跨中往往采用设置辅助墩或将主梁与引桥连接形成组合体系以提高结构刚度,适应结构的变形要求。

图3、图4为两跨斜拉桥的中、边跨跨径比值统计图。图中反映的数值:钢斜拉桥的比值为1.0~2.0,一般为1.5;混凝土斜拉桥的比值为1.0~1.7,一般为1.2。

2.2 主梁的跨高比、跨宽比、宽高比

主梁的跨高比、跨宽比、宽高比分别为主梁的主跨跨径与主梁截面高度、宽度比以及主梁宽度与高度之比。主梁的高度、宽度、截面形式决定了主梁的刚度和抗风性能。

早期的稀索体系斜拉桥,主梁大都为箱形截面,抗弯、抗扭刚度均较大,索跨约在20~60m左右,主粱的跨高比为40~70。密索体系的出现,主梁的跨高比突破了100,然而较多的斜拉桥结构为单索面形式,整个结构的抗扭性能依赖于主梁的抗扭刚度,因此,在索距已缩小至10m左右时,跨高比仍在80~120左右,随着双索面斜拉桥采用结合梁和板式截面主梁,跨高比由200变至478,主梁越来越柔细,从结构性能上主梁已从受弯为主蜕化为受铀压为主,在索距为4~10m左右的情况下,跨高比为140~300左右。

从总体上讲,对两跨或三跨密索体系斜拉桥,主梁的跨高比一般均在100~150之间,较多的徘徊于100左右。

在图5~12中可见,除桁架梁外,无论是钢或混凝土、三跨或两跨斜拉桥,梁高取值一般介于1.5~4.0m之间,单索面的梁高大于双索面。跨高比随跨径增大而相应加大,三跨体系的跨高比变化率大于两跨体系。三跨钢斜拉桥的跨高比值较集中于40~130,两跨的相应值小于100;对混凝土斜拉桥,三跨体系的跨高比则较多在25~150之间,两跨体系的数值小于80的偏多,混凝土斜拉桥的主梁高度大于钢斜拉桥。

一般认为,对双索面斜拉桥,如果跨宽比小于30、宽高比大于10,就不会因风力而破坏;宽高比小于l0时,应加设风嘴;跨宽比大于30,要用A形桥塔,布置两个斜索面,以加强抗扔扭性能;或采用流线型截面;如跨宽比超过40,则须从结构布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比如采用空间缆索体系等。图13~图16中示出钢、混凝土斜拉桥的跨宽比、宽高比统计值。

2.3 主跨长与主塔有效高度比

主塔的有效高度(即桥面以上的桥塔高度)受所选择的索面形式的影响,对同等路径的斜拉桥,一般辐射形索面的塔高较小,竖琴式的较大,而扇形索布置的主塔居中。斜拉桥的索力和索的用钢量随塔的有效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一般双塔三跨斜拉稽的主跨长与主塔有效高度比为4~4.7,两跨斜拉桥主塔跨高比为1.8倍主跨长所对应的三跨斜拉桥的相应值。

比较图17中主塔的跨高比可见,三跨斜拉桥的跨高比较多的在4~7之间,两跨的相应数值在1.5~4.5之间;我国斜拉桥的主塔跨高比相对取值较小,塔较高。

3 长大跨斜拉桥总体设计参数的选用

表1列出了主跨跨径超过600m的已建和拟建斜拉桥的总体设计参数。

从表1可以看出,主粱结构多为钢结构或结合梁混合结构,主梁的中边跨跨径比为2.0~3.3,边跨长相对都取得较长,并设有辅助墩;主梁的跨高比普遍较大,由最小的l79到最大的330,主梁结构显得更加柔细;主梁的跨宽比或许受结构抗风性能的影响,仍以分别小于30、大于10的居多;主塔跨高比在4.6左右,并以倒Y形或A形塔居多。

4 结语

随着结构向超大跨径的发展,标准三跨斜拉桥形式将受到考验。斜拉—悬吊组合的迪幸格体系再次被关注,将会引起主梁中边跨跨径比值的变化。另外,主梁的跨高比、跨宽比都有增大的趋势,如何构筑一个合理的结构形式,以提高斜拉桥的总体抗风性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严国敏.现代斜拉桥.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2] 林元培.斜拉轿.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3]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桥梁科学研究院.国外桥梁

[4]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桥梁科学研究院.桥梁建设

斜拉桥设计计算参数分析

斜拉桥设计计算参数分析 1 概述 斜拉桥属高次超静定结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安装程序与成桥后的主梁线形、结构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施工阶段随着斜拉桥结构体系和荷载状态的断变化,主梁线形和结构内力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需对斜拉桥的每一施工阶段进行详尽的分析、验算,从而求得斜拉索张拉吨位和主梁挠度、主塔位移等施工控制参数,并依此对施工的顺序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在施工中加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 设计参数分析 2.1 主梁的中、边跨跨径比 主梁的中、边跨跨径比反映了结构体系的变形特性和锚索的抗疲劳性能: 从图1、图2可见,三跨钢斜拉桥的中边跨跨径比较多地位于2.0~3.5之间,集中在2.5处;三跨混凝土斜拉桥的相应数值则为1.5~3.0,较集中于2.2处。 就一般而言,中、边跨跨径的比值大于2.0,将能控制锚索的应力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提高结构体系的总体刚度。在许多斜拉桥中,虽然中、边跨跨径的比值较小,但边跨中往往采用设置辅助墩或将主梁与引桥连接形成组合体系以提高结构刚度,适应结构的变形要求。 2.2 主梁自重分析 选取某斜拉桥桥5号、9号梁段(见图3),各自增重5 %(其它参数取理论值) ,分别计算得到在浇筑完5号、9号梁段后各控制点挠度及主梁控制截面弯矩变化情况,见图3 、图4 。 图3:主梁自重增大5 %的梁段挠度影响图4:主梁自重增大5 %的梁段弯矩影响 从图3 、图4可见,梁段自重对控制点挠度的影响较大,且悬臂越大,影响越明显。梁段自重对控制点弯矩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9 号梁段自重增大5 %,导致6 号梁段的弯矩值增加至1 200 kN •m ,达到合理成桥状态下该截面弯矩值的7 %。 2.3 主梁弹性模量分析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

榆树坪隧道综合设计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 710064 ) 摘要: 本设计按照“新奥法”施工的要求,对某山岭二级公路上的榆树坪隧道进行了综合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隧道横纵断面设计、隧道衬砌结构设计、路基路面防排水及管线沟槽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了隧道二次衬砌的结构计算,IV级围岩隧道施工阶段分析,同时还完成了隧道通风、照明的计算及设计。 关键词: 隧道新奥法防排水衬砌结构 通风照明监控测量结构计算 第一章隧道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概况 榆树坪隧道位于吴旗县,是连接刘河湾,胜利山,贺石湾,洛源桥,榆树坪地区的山岭二级公路区段上重要的通道,该地区为构造剥蚀侵蚀低山地貌,地质地形复杂,拟建隧道经过区域地表地形整体起伏较大,其中最低标高1252.0m,最高标高1512.0m。该隧道拟设计为单洞双向隧道,该隧道为整体一段,入口桩号K0+015,出口桩号

K2+140.87,全长2125.87m,采用双坡,坡度为第一段1.25%,第二段-1.5%。隧道行车道宽度按照设计行车速度60km/m考虑。明洞施工按明挖法施工,暗洞按“新奥法”施工。隧道衬砌结构设计采用“新奥法”复合式衬砌,并采用高压钠灯光电照明、射流风机机械通风;隧道洞门形式根据地形条件采用入口削竹式,出口端墙式洞门。隧道围岩以较为破碎的白云岩、片麻岩、玄武岩、页岩、变质砂岩为主,围岩级别以Ⅲ,Ⅳ、Ⅴ级为主。 二、隧道主要技术标准 定的远景交通量设计,采用单洞双向隧道 公路等级:山岭重丘二级公路 设计交通量:262辆/h(近期),540/h(远期) 隧道设计车速:60km/h 隧道建筑限界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规定确定: 行车道: W=2×3.50m 侧向宽度: L L=0.50m 余宽: C= 0.25m 人行道宽: R=1.00m 限界净高: 5.00m 隧道净高: 7.09m

斜拉桥模型制作设计图

斜拉桥模型制作设计图 一、模型概况 斜拉桥主桥结构形式为双塔双索面漂浮体系结构,主梁采用肋板式结构,拉索采用平行钢丝体系。 斜拉桥模型包括桥塔、主梁、斜拉索、桥墩以及基础。 模型全长18.2米,高米,桥面宽米,索96根。 斜拉桥模型三维图见图1、2。 图1 斜拉桥模型全桥三维图 图2 斜拉桥模型桥塔三维图

二、材料 全桥模型材料主要采用有机玻璃制作,主梁、主塔采用有机玻璃制作,斜拉索采用Ф4钢筋,桥墩以及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机玻璃主要材料性能初步假设为:弹性模量E=×103 N/mm2。斜拉索采用Ф4钢筋(Q235),强度标准值f yk=235N/mm2,弹性模量E=×105N/mm2。 三、模型结构图 斜拉桥模型立面布置 斜拉桥模型包括桥塔、主梁、斜拉索以及桥墩。该桥为对称结构,以主梁跨中点为中心左右对称。 6号桥塔 斜拉索 混凝土桥墩 边墩 主梁 边墩 3 7号桥塔 图3 斜拉桥模型布置图(单位:㎜) 注:以后图表中尺寸均采用毫米为单位。 2、主梁 主梁全长米,横截面见图4。 主梁截面图(单位:mm) 图4 主梁横截面图 3、塔 塔高3. 16米,详细尺寸见图5~7。塔与梁不直接连接,依靠拉索连接。梁底距离塔横梁20毫米。 塔墩高米,地面以上米,地面以下开挖米。

为了塔与墩连接牢固,墩上预留洞口,塔柱延伸至墩底部,然后浇注环氧砂浆填补洞口。塔与墩连接处还要加钢板锚固。塔与墩连接的详细构造见图15~17。 索塔立面图 索塔侧面剖面图图5 塔立面、剖面图 图6 塔侧面剖面图

159515 150 100 157015 150 图7 塔结构详图 4、拉索 斜拉索为双索面,共96根,采用Ф4钢筋。 根据位置不同,斜拉索采用不同的标号。比如,“S1”表示边跨的拉索,“M1”表示中跨的拉索,具体标号见图8。

箱梁毕业设计计算书

前言 一、选题依据 (一)设计目的及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设计通过自行拟定桥梁形式及断面尺寸,设计下部结构——墩台与基础并编制施工方案,使我们全面地掌 握桥梁的设计及施工理论,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践。桥梁的设计是系统性十分强的工作,有了本次设计我们可以对 四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一个综合系统的回顾和学习,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桥位在考虑它的使用、经济、美观的同时,我们还要着重解决其在工程实际中的问题。在建桥实践中,该桥 采用20m跨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减少施工中的麻烦,特采用装配式结构。使桥梁构件的尺寸和形式趋于 标准化,便于预制和施工,并节省大量支架模板和劳动力,缩短工期。 (二)设计拟应用的现场资料综述 桥位地质情况,从上到下的土层均为砂土、黏性土、砂砾。 (三)设计拟应用的文献综述: 本设计涉及内容广泛,需应用到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桥梁学、结构设计学及基础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采用 是2004年颁布的新规范《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严格执行其规定。根据设计荷载等确定桥长、跨径及孔数。根 据《桥梁工程》《公路桥涵设计手册》中的简支梁桥的计算进行行车道板的计算;荷载横向分布计算;主梁内力计算; 横隔梁内力计算及挠度、预拱度的计算。根据《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主梁、横隔梁、行车道板及墩台与基础的截面 尺寸设计及配筋计算。根据《基础工程》及《公路桥涵设计手册》进行墩台与基础的设计。并根据《桥梁工程》《基 础工程》拟订施工方案。根据《有关桥涵标准图》进行施工图纸设计。知识涉及相对全面,能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 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四)设计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在我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早在70年代,我国就建成了跨径达五十多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除了简支梁桥以外,近年来我国还修建了多座现代化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型刚架桥、连续梁桥和悬臂两梁桥。目前,我国在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梁桥的施工技术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的研究起步较早,法国著名工程师弗莱西奈经过20年研究使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付诸实践后,新颖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首先在法国和德国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西德最早用全悬臂法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特别是在1952年成功地建成了莱茵河上的沃伦姆斯桥后,这种方法就传播到全世界。近年来,国外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的结构体系有这样的见解,倾向于采用悬臂浇筑工艺来修建连续梁桥。这种方法在世界发展甚快。 二、研究(设计)思路 跨径大于20米的简支梁桥,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它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桥一般可节省钢材30%,跨径越大节省越多。其刚度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桥要大,因此建筑高度可显著减少,使大跨径桥梁轻柔美观。由于能消除裂缝,扩大了对多种桥型的适应性,并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 本设计采用装配式梁桥,其优点是:桥梁构件的尺寸和形式趋于标准化,便于预制和施工,并节省大量支架模板和劳动力,缩短工期。 三、研究(设计)内容

沈阳市公和斜拉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沈阳市公和斜拉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圆砾14.00,20.30m,圆砾含土8.80,13.10m,其下为砂砾岩(泥质胶结,强风化,沈阳市公和斜拉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呈土状)。 地下水位埋深12m左右 沈阳市公和斜拉桥位于沈阳市老道口,横跨沈阳站站场,现受沈阳市快速干不存在液化土层 道系统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委托,由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与大连理工大学土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 建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以大连理工大学土建勘察设计研究院为主设计(设场地标准冻深为1.20m 计责任单位)((见设计委托书)。月平均气温:1月,12?,8月24.6?, 极端温度:,30.6?和38.3? 一、设计依据 四、设计规范 1(《沈阳市快速干道系统工程指挥部第七次会议纪要》,代设计委托书; 2(《沈阳市公和桥主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准则 3(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东西快速干道’规划设计及道路红线图; 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4(经市领导审定的公和桥方案图; 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 5(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沈阳建发[1997]30号文件。 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二、设计标准 6(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 范(试行1996.12.1) 1.设计荷载: 7( 施工规范: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行车道:设计荷载汽,20,验算荷载挂,100 2人行道:3.5KN/m 五、桥梁总体布置 2 非机动车道:4.0KN/m,汽,10验算 公和斜拉桥2.桥面宽度桥为单索面独塔斜拉桥,跨径为114m+120m,桥全长236m,建筑 222桥全宽32m,双向六车道上层为755m 面积,下层为2242 m,共计为9794 m。桥梁纵坡为双向2.5%,竖 曲线半径为3000m,桥梁横向宽度为32米,横坡1%,上层为车行道及人行 道,双侧人行道各宽1.8m 下层非机动车道宽4.5m 下层为非机动车道,索塔处桥面中心线标高为 57.863m(黄海高程),塔高桥面以 桥面横向布置(半幅): 上为69.007m。 , 1.85m人行道+0.5m路缘+11.25m(33.75)车行道+0.5路缘+0.2m 护栏 +3.4m/2索塔=32m/2 六、建筑材料 3.设计时速:80Km/h 4.基本风压:700Pa 1.混凝土:箱梁及主塔为50#砼,墩身为50#砼,承台及桩 基为30#砼。 5(设计地震烈度:7度,按8度设防 2.钢筋:采用I级及II级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GB13013,91和GB1499,6(桥上纵坡:2.5%,竖曲线半径3000m 91。 7(桥下净空:?7m 3.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ASTM A416,92技术标准,直径为 15.24mm,标准强度 为1860Mpa,锚具采用VLM型号,并用相应配套的锚下垫板及螺旋筋,力 筋管道采用镀锌波纹管。三、地质条件 4.精轧螺纹钢标准强度为750Mpa,其他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其锚具采用

桥梁毕业设计中期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嫩江大桥连续箱梁桥结构设计 院(系)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 学生 学号 班号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日期

说明 一、中期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安排进行; 2.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 3.后期拟完成的研究工作及进度安排; 4.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5.如期完成全部论文工作的可能性。 二、中期报告由指导教师填写意见、签字后,统一交所在院(系)保存,以备检查。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检查日期:

一、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表1 进度安排 时间应完成的内容天数 收集相关资料、熟悉设计计算内容、理论以及计算软 20 件 2013. ~桥梁结构各构件截面尺寸拟定,截面几何性质计算10 桥梁结构初步有限元建模,计算恒载等各种作用下的 2013. ~ 20 结构内力分析 预应力钢筋估算与配置,箱梁应力与强度验算30 桥墩设计10 整理计算数据、绘制设计图纸,撰写毕业设计论文30 二、工作进度 1第一阶段进度: 3.1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和数据库中借阅、下载了开题报告中所列参考文献; 3.2安装Midas Civil、Auto CAD等软件完毕; 3.3认真阅读、熟悉和理解了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 2第二阶段进度: 本阶段完成了桥梁各截面尺寸的拟定,并计算出截面几何特性。 2.1各箱梁截面尺寸: 主桥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断面,主跨墩顶高度为7.3m,跨中高度2.8m,其间的梁高在纵桥向按次抛物线变化,抛物线方程为Y= ,在Midas软件中由于不能精确输入方程式,故只输入了抛物线次数—,进行近似计算。 箱梁全宽12.75m,其中,底板宽6.25m,翼缘板长度为3.25m。翼缘板厚度分成两段变化,端部为0.2m,在距离端部2.8m处为0.50m,根部为0.95m,其间按直线变化。底板与腹板相交处设置0.6m0.3m的承托。

几种常见形式斜拉桥的特点浅析及设计计算

几种常见形式斜拉桥的特点浅析及设计计算 姓名:XX 学号:X0X0X0XX 摘要:斜拉桥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双塔三跨式;2)独塔双跨式;3)斜塔但跨式;4)三塔四跨式;5)多塔多跨式等。这些斜拉桥形式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应按工程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运用。 关键词:斜拉桥;跨径;适用条件;跨径设计;分孔尺寸 1 引言 斜拉桥是一种用斜拉索悬吊桥面的桥梁。最早的这种桥梁,其承重索是用藤罗或竹材编制而成。它们可以说是现代斜拉桥的雏形。斜拉桥的发展,有着一段十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18世纪下半叶,在西方的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都曾修建过一些用铁链或钢拉杆建成的斜拉桥。可是由于当时对桥梁结构的力学理论缺乏认识,拉索材料的强度不足,致使塌桥事故时有发生。如德国萨尔河桥(1824)在建成第二年,就在一次有246人举行的火炬游行人群聚集桥上时,桥突然坍塌而酿成50 人丧生的严重惨剧。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斜拉桥这一桥型就销声匿迹了。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重建欧洲的年月中,为了寻求既经济又建造便捷的桥型,使几乎被遗忘的斜拉桥重新被重视起来。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公路斜拉桥是1955年在瑞典建成的,主跨为182.6m的斯特罗姆海峡钢斜拉桥。近年来斜拉桥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建成跨度最大的是中国苏通长江公路大桥(1088m)。[1] 2 各形式斜拉桥的特点分析 斜拉桥的孔径布臵主要可以分为双塔三跨式、独塔双跨式和多塔多跨式等三种形式。在特殊情况下,斜拉桥也可以布臵成独塔单跨式或者混合式。下面就这几种形式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双塔三跨式(图一)是一种最常见的斜拉桥孔径布臵形式。双塔三跨式斜拉桥通常布臵

学生毕业论文任务说明

学生毕业论文任务及要求 阶 段

我国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以上海地区为例摘要:2014年中国将建成七条铁路、环京13地9万套廉租房、长沙地铁2号线西沿线一期工程在这些浩浩荡荡的工程背后都有着一批默默奉献祖国工程建设的人民,他们被称为建筑业的园丁。建筑行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聚居地,他们一般从事搬运行业等技术含量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外来务工人员是现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房地产的大力发展,国家重要工程的建设,每一样都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与,全国性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报道越来越多,国家对他们的关注也是越来越高。但是作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伴随着祖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水平提高,自身素质的提高,他们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在社会保障问题方面,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重视。在此方面,国家每年也都会出台新的政策,各个地方政府也会提供给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方面的支持与保障。但是如何直面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将理论政策落实到实处,都是全民有待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发展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上海 一、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的发展 (一)推动我国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发展的理论基石 福利经济学、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贝弗利期福利报告和北欧民主社会主义福利思想等,被认为是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或福利经济制度原理。确实,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或福利经济制度基本上都是遵循这些理论,或是受到这些理论部分的知道和启发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虽然各国因国家差异而选择的福利经济制度模式会有所侧重,但不同模式的福利经济制度都具有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活、国家为主或参与实施、减少以至力求消除社会贫困和提高全体公民福利,并尽可能促进社会收入公平等一系列功能特征。对于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指导意义。 1、福利经济学 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英国的福利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A.C.庇古,他主张通过国民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再分配两种方式来增加社会福利。国民收入增加所得的普遍福利增加,关键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尤其是劳动者遭遇疾病、伤残、失业、年老等情况而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时,能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增加居民普遍福利,主要是采取向收入高的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并向劳动者增加失业补助,想穷人增加社会救济,以达到更加平均的收入分配结果,使整个社会群体的福利增加。

桥梁毕业设计方案比选参考

第1章基本资料 1.1基本资料 1.1.1设计标准 荷载:公路-I级+人群作用; 桥面宽度:双向两车道14+2×2m人行道,单车道宽度为3.5米,自行根据规范设计其它细部构造尺寸; 地震荷载:按六度设防; 桥面纵坡:2%,对称设置,需采用圆弧线或缓和曲线连接,曲线设置需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桥面横坡:1.5%。 1.1.2地质情况 表1.1 里程桩号与地面高程 1.1.3 气象情况: 年平均气温20~30℃;月平均高温32.5℃;月平均低温10.6℃;最高温度42℃,最低温度3℃。 1

1.1.4通航要求 V级航道,净宽38m,净高5.0m,航道断面为矩形截面。最高通航水位6.94m。 1.2 设计依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T B02-01-2008) 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G D61-2005) 5、《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3-2005)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61-2005)

第2章方案比选 2.1 方案拟定 2.1.1设计原则 桥梁设计必须遵照“实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基本原则。 (1)符合当地复杂的地质条件,满足交通功能需要。 (2)设计方案力求结构安全可靠,具有特色,又要保证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可行,工程总造价经济。 (3)桥梁结构造型简单,轻巧,并能体现地域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 2.1.2 方案简介 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技术标准,且由于该桥有通航要求,在布跨的时候桥墩的位置不能影响通航,拟选出以下六个初选方案分别为: 1、方案一:45m+70m+45m连续梁桥; 2、方案二:45m+70m+45mT型刚构; 3、方案三:35m+90m(拱桥)+35m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4、方案四:50m+80m+30m主跨80m边跨50m的独塔斜拉桥; 5、方案五:35m+90m+35m双塔悬索桥; 6、方案六:50m+110m单塔悬索桥。 从总体布局、环境协调、技术先进性、施工可能、景观要求、技术经济等多方面考虑,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方案一、二、三来作工程量计算,作进一步比较。 2.2方案比较 2.2.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方案 1、孔径布置 此方案的桥孔径布置主桥为45m+70m+45m连续梁桥。该桥跨越河道是V级航道,设计时必须考虑满足通航净空的要求,还要考虑与两岸接线道路的衔接。采用预应力连续梁桥可以很好的满足上述空间限制的要求,而且施工方便,经济实用。 2、桥跨结构构造 桥跨采用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跨Lmax=70m,边跨与中跨比为0.64,即 3

斜拉桥施工方案(新)

石家庄市仓安路斜拉桥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1.1 斜拉桥概况 石家庄市仓安路斜拉桥位于石家庄市内,跨越京广电化铁路和铁路编组场。该桥主桥跨度55+125+55 m,为双塔双索面PC斜拉桥式,采用塔墩固结、主梁连续全飘浮体系。主梁采用双主肋断面,梁高1.7m,肋宽2m,桥面宽28.9m,梁上索距6.3m,全桥斜拉索4×9对,共72根。 见图T1-1仓安路跨线桥总体布置图、图T1-2斜拉桥布置图 斜拉桥主塔为“H”型,塔高55m,采用Φ1500钻孔桩基础,每个塔柱下部13根桩,桩长62m;主塔承台尺寸为1050cm×1375cm×450 cm;塔柱为5200×300cm 箱形断面,壁厚顺桥向90cm,横桥向60cm。主塔下横梁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上横梁为钢管桁架。边墩立柱为200×200cm钢筋混凝土结构,下为Φ1200钻孔灌注桩,桩长为56m。 1.2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表1-1

1.3工程特点 1.3.1地下管线繁多。斜拉桥主塔及边墩下分布自来水管道、雨水管道、电信电缆等各种管道,施工期间必须对地下管线进行勘探、搬迁或保护,增大了工作量。 1.3.2施工难度大。斜拉桥主跨跨越电气化京广铁路和铁路编组场,且主塔的位置靠近既有铁路的地道桥,为保证铁路正常的运营,需对铁路地道桥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施工难度很大。 1.3.3高空作业多,防电要求高。 1.3.4地面交通繁忙,施工干扰大。仓安路交通较为繁忙,来往车辆川流不息,施工期间必须精心组织,合理布置,并对交通进行合理疏导。 1.4施工方案的制定与审核 斜拉桥设计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施工方案制定单位: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联营体方案审核专家组:上海同济大学夏建国、洪国智(教授、斜拉桥专家)、石家 庄铁道学院王道斌、吴力宁(教授、斜拉桥专家)、石家庄 市项目办技术顾问张长生、刘容生(原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 2、斜拉桥施工方案 斜拉桥桩基施工采用循环旋转钻孔,泥浆护壁,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主塔及边墩立柱采用翻模技术施工;下横梁采用军用梁及军用墩搭设支架现浇混凝土;上横梁则在工厂分节预制,运至工地拼装成整体,用塔吊提升至安装位置后,与塔柱上的予埋管件焊接;主梁的两边墩处的6.65m段和边跨在支架上浇筑;主梁0号段在托架上浇筑;1-7号(主跨)段采用短平台、复合型牵索挂蓝悬臂浇筑法施工,每段浇筑6.3m,待7号段和7′号段浇筑完成后,先在支架上进行边跨段的合龙,再悬浇8、9号段,最后利用挂蓝完成主跨合拢段的浇筑;斜拉索由塔吊、千斤顶等进行安装。

预应力简支t型梁桥毕业设计

预应力简支t型梁桥毕业设计

第一部分桥梁设计 第一章水文计算 1.1原始资料 1.1.1水文资料: 浑河发源于辽宁省新宾县的滚马苓,从东向西流过沈阳后,折向西南,至海城市三岔河与太子河相汇,而后汇入辽河。浑河干流长364公里,流域面积11085平方公里。本桥位上游45公里的大伙房水库,于1958年建成,该水库控制汇流面积5563平方公里,对沈阳地区的浑河洪峰流量起到很大的削减作用。根据水文部门的资料,建库前浑河的沈阳水文站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位11700立方米/秒,建库后百年一遇推算值为4780立方米/秒。浑河没年12月初开始结冰,次年3月开始化冻。汛期一般在7月初至9月上旬,河流无通航要求。桥为处河段属于平原区次稳定河段。 1.1.2设计流量 根据沈阳水文站资料,近50年的较大的洪峰流量如下: 大伙房水库建库前 1935年5550立方米/秒 1936年3700立方米/秒 1939年 3270立方米/秒 1942年 3070立方米/秒 1947年 2980立方米/秒 1950年 2360立方米/秒 1951年 2590立方米/秒 1953年 3600立方米/秒 1954年3030立方米/秒 大伙房水库建库后 1960年2650立方米/秒 1964年2090立方米/秒 1971年2090立方米/秒 1975年2200立方米/秒 1985年2160立方米/秒 根据1996年沈阳年鉴,浑河1995年最大洪峰流量4900立方米/秒(沈阳 水文站)为百年一遇大洪水。1995年洪水距今较近,现场洪痕清晰可见,根据实测洪水位,采用形态断面计算1995年洪峰流量为5095立方米/秒,与年鉴资料相差在5%之内。故1995年洪峰流量可作为百年一遇流量, 洪水比降采用浑河洪水比降0.0528%。 经计算确定设计流量为Qs=4976.00立方米/秒,设计水位16米。

道路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道路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关于《道路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题报告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下面是xzlunwen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道路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目的及现状 人类的生活及发展必离不开衣食住行,而随着历史车轮的滚

滚向前,出行逐渐成为人们的必然成为,这就自然的要求道路和桥梁的建设要跟上历史的脚步,桥梁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桥梁是用于跨越障碍物(如河流、海峡、山谷、道路等)而使道路保持连续的人工构造物,俗称道路咽喉,它便利了两岸的往来,又不阻挡山间水上的原有交通。桥梁既是一种交通功能性的构造物,也是一座立体的造型艺术工程。桥梁往往是一个城市或国家(地区)的象征。 我国的桥梁具有悠久的历史,自西周、春秋开始,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到了秦、汉时期,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

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石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石梁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我国大跨径桥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最辉煌的时期,一大批新颖、技术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大和科技含量高的大跨径桥梁相继建成,标志着我国的桥梁建设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近几年建成的特大桥梁,不少在世界桥梁科技进步中具有显著地位。诸如重启朝天门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度刚拱桥,并创造了该类桥梁十余项世界第一;苏通大桥以主跨1088m为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同时成为世界上连续长度最大的双塔斜拉桥。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样本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茶庵铺互通式立体交叉K65+687跨线桥 方案比选与施工图设计 √论文□课题类别: 设计□ 学生姓名: 周伟其 学号: 18030222 班级: 桥土07-02班 专业( 全称) : 土木工程( 桥梁工程方向) 指导教师: 韩艳 3月

独塔双跨式斜拉桥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孔跨布置方式, 由于它的主孔跨径一般比双塔三跨式的主孔跨径小, 适用于跨越中小河流和城市通道。 独塔双跨式斜拉桥的主跨跨径与边跨跨径之比一般为1.25~2, 但多数接近1.52, 两跨相等时, 由于失去了边跨及辅助墩对主跨变形的有效约束作用, 因而这种形式较少采用。 斜拉桥与悬索桥一样, 很少采用三塔四跨式或多塔多跨式。原因是多塔多跨式斜拉桥中的中间塔塔顶没有端锚索来限制它的变位。因此, 已经是柔性结构的斜拉桥或悬索桥采用多塔多跨式将使结构柔性进一步增大, 随之而来的是变形过大。 2.2.4斜拉桥的施工工艺及描述 主梁施工 主梁除钢主梁和叠合梁采用工厂加工制作, 现场起吊拼装形成外, 预应力混凝土主梁大多采用挂篮现浇或支架现浇, 少数也有采用预制拼装法完成。挂篮悬浇法由于其造价较低, 且主梁线形易于控制, 采用较为广泛。在中国, 挂篮悬浇从后支点发展大前支点(也称”牵索式挂篮”) , 从小节距发展到大节距, 从轻型发展到超轻型从节段施工周期15天发展到最快4天, 技术已经逐渐成熟。牵索式挂篮的采用提高了挂篮承载能力, 加快了施工速度。 索塔及索塔基础施工 当前中国斜拉桥无论采用H形, 倒Y形, 还是钻石形索塔, 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索塔的形成, 主要取决于支架和模板工艺。近年来大多采用简易支架或无支架施工法; 索塔施工模板、提模、翻模及爬模工艺, 其中爬模造价较低, 浇注节段高达6~9米, 施工速度快, 外观较光滑。斜拉桥因为其跨径较大使得主塔墩基础竖向荷载相应较大, 从而基础工程相应较大。索塔基础一般采用桩基础、钢围堰、沉井、或围堰加桩基础施工方法。 拉索施工 拉索的加工一般采用热剂PE防护法在工厂或现场加工。拉索锚头有热铸和冷铸两种, 大多采用冷铸锚头。拉素大多系整束集中防护张拉, 但也有个别采用平行钢绞线分束防护张拉。斜拉索的张拉、牵引与张拉。随着斜拉桥的跨径增大, 拉索长度和质量随之增大, 其张拉、牵引及张挂的力度与难度随之增大。一般采用放盘法自下而上牵引到位或采用整盘吊装上梁后牵引上塔。

斜拉桥设计规范

路桥隧道管理养护专业网www.rbt mm.co m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Highway Cable Stayed Bridge(on trial) JTJ 027—96 主编部门: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试行日期:1996年12月1日 l 总则 1.0.1 为了使公路斜拉桥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混凝土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钢斜拉桥的设计,为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补充。除本规范明确规定外,应遵照现行有关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要求执行。 1.0.3 斜拉桥总体方案,应与环境协调并综合考虑经济与安全、设计与施工、材料与机具、营运与管理,以及桥位处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因素确定结构体系。 1.0.4 桥宽应满足交通发展的要求,并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 01 —88)(1995 年版 ) 的规定。 1.0.5 设计主梁、索塔与拉索时,宜进行多方案比较2 .

1.0.6 所选方案除进行静力分析外,应重视动力分析,结构体系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混凝土斜拉桥宜注意减小收缩徐变影响。 2 术语 2.0.1 混凝土斜拉桥:主梁为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的斜拉桥。 2.0.2 钢斜拉桥:主梁及桥面系均为钢结构的斜拉桥。 2.0.3 结合梁斜拉桥:主梁为钢结构,桥面系为混凝土结构,主梁与桥面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受力的斜拉桥。 2.0.4 拉索:承受拉力并作为主梁主要支承的结构构件。 2.0.5 索塔:用以锚固拉索,并将其索力直接传递给下部结构的受力构件。 2.0.6 主梁:主要由拉索支承,直接承受荷载的结构构件。 2.0.7 辅助墩:为改善主跨的受力状态,在边跨内设置的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的墩。 2.0.8 初拉力:安装拉索时,给拉索施加的张拉力。 2.0.9 拉索调整力:为改善主梁及索塔的截面内力状态而调整拉索的拉力。 2.0.10 跨径:原则上为两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中跨为两个索塔中心线间的距离,边跨为后锚索处的墩上支座中心线与临近的索塔中心线间的距离。 3.一般规定 3.1 材料 3.1.1 混凝土 用于斜拉桥各部分构件的混凝土标号、混凝土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混凝土受压及受拉时的弹性模量,按交通部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023 — 85) 的规定采用。 预应力混凝土主梁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40 号,预应力混凝土索塔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30 号,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30 号,钢筋混凝土索塔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30 号。 3.1.2 钢材

双塔斜拉桥设计说明

双塔斜拉桥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交通部交公路发[2003]252号文《关于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山西省侯马至禹门口段黄河大桥技术设计的批复》。 2、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务[2001]27号文《关于国道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山西侯马至禹门口段黄河大桥桥位与桥型方案审查意见请示的批复》。 3、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2002年11月编制的《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山西侯马至禹门口段黄河大桥技术设计》。 4、郑州黄河康利经贸有限公司2001年4月编制的《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禹门口黄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 5、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1999年2月编制的《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桥址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二、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5、斜拉桥热挤聚乙烯拉索技术条件(GB/T18365—2001) 6、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JTJ027—96) 7、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9、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 10、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114—97) 三、主要技术标准 1、双塔斜拉桥桥面宽:28+2×1.3(布索区)=30.6m。 2、荷载标准:汽车超—20级,挂车—120。 3、桥面横坡:双向2%。 4、地震烈度:基本烈度7度,按8度采取设防措施。 5、设计洪水频率:1/300。 6、通航:根据山西省、陕西省交通厅航运管理局联合制定的航道规划,桥址处黄河的通航标准为Ⅳ(3)级航道,通航净宽35米,通航净高8米,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10年一遇洪水位。 7、船只撞击力:顺桥向300kN,横桥向400kN。 8、风速:初步设计收集了离桥位最近的河津市气象局1973~2002年历年各月份最大风速,根据此系列资料推算出桥位处设计风速为24.1m/s,基本风压为363pa。查《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桥址区域基本风压为500pa,设计偏安全的按基本风压为500pa进行计算,相应设计风速28.3 m/s。 四、主要材料 1、混凝土 混凝土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有关规定。砼的配合比、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养生、施工缝、以及砼配合料所采用的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材料的要求,应严格按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斜拉桥设计】中英文摘要

摘要 XX大桥主孔斜拉桥是一座公铁两用的斜拉桥,跨度为504米。是国内首座上层为六车道公路桥面,下层为四线铁路的斜拉桥。 本文以该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首先采用SAP90程序,建立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主桁、主塔和斜拉索的关系。三片桁架通过横梁联系,将混凝土桥面板、钢桥面板按恒载考虑。进行恒活载计算时,将横纵梁、桥面板、道碴、道碴槽、汽车活载、列车活载等转化为集中力施加到桁架节点上。并以刚度控制为标准确定斜拉索初张力。 在恒活载内力分析中,上层公路桥面用弹性支撑连续梁法,下层铁路桥面用杠杆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从而确定中桁为最不利桁架。结构计算以跨中和支座处的断面为控制断面,绘出控制杆件的轴力影响线,利用影响线加活载并求内力。按照公路规范进行内力组合,对控制杆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疲劳强度的检算。最后进行结构性能评定。关键词:斜拉桥,钢桁梁,初张力,内力分析,结构验算

ABSTRACT The main span of Tianxingzhou Bridge is a Cable-stayed Bridge in Wuhan, which is used for highway and railway. The main span is 504m.It is the first bridge that its up layer can hold 6 lanes of highway, and it’s down layer is used for 4 track railway in our country.The thesis takes this Cable-stayed Bridge for engineering background.First,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set up using SAP90 program.Consider revising the connection of primary truss, main tower and cables,regarding concrete deck and steel deck as dead load.The three trusses are integrated through cross beams. In the process of load calculating, the gravity of cross beams, girders, deck, ballast, ballast trough are transformed into concentrated force which compel on the joints of trusses.Moreover, according to the stiffness norm, the initial prestress are added to the cabl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l force analysis, the middle truss is determined as the most dangerous truss through calculating cross subsection factor. The up layer adopts the method of continuous beams on elastic support,and the down layer use heaver method.Next, definite the most dangerous section, the influence li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member is made , and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According to the highway bridge standard and railway, combine internal force.Check the strength, rigidity and fatigue initiation of the control member.Last,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Key words: Cable-stayed Bridge, steel truss girder, initial prestress, internal force analysis, structural check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Highway Cable Stayed Bridge (on trial) 主编部门: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道部 试行日期:1996年12月1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北京 1总则 1.0.1为了使公路斜拉桥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混凝土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钢斜拉桥的设计,为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补充。除本规范明确规定外,应遵照现行有关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要求执行。 1.0.3斜拉轿总体方案,应与环境协调并综合考虑经济与安全、设计与施工、材料与机具、营运与管理,以及桥位处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因素确定结构体系。 1.0.4桥宽应满足交通发展的要求,并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1995年版)的规定。 1.0.5设计主梁、索塔与拉索时,宜进行多方案比较。 1.0.6所选方案除进行静力分析外,应重视动力分析,结构体系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混凝土斜拉桥宜注意收缩徐变影响 2术语 2.0.1混凝土斜拉桥:主梁为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的斜拉桥。 2.0.2钢斜拉桥:主粱及桥面系均为钢结构的斜拉桥。 2.0.3结合梁斜拉桥:主梁为钢结构,桥面系为混凝土结构,主梁与桥面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受力的斜拉桥。 2.0.4拉索:承受拉力并作为主梁主要支承的结构构件。 2.0.5索塔:用以锚固拉索,并将其索力直接传递给下部结构的受力构件。

2.0.6主梁:主要由拉索支承,直接承受荷载的结构构件。 2.0.7辅助墩:为改善主跨的受力状态,在边跨内设置的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的墩。 2.O.8训拉力:安装拉索时,给拉索施加的张拉力。 2.0.9拉索调整力:为改善主梁及索塔的截面内力状态而调整拉索的拉力。 2.0.10跨径:原则上为两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中跨为两个索塔中心线间的距离,边跨为后锚索处的墩上支座中心线与临近的索塔中心线间的距离。 3一般规定 3.1材料 3.1.1混凝土 用于斜拉桥各部分构件的混凝土标号、混凝土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混凝土受压及受拉时的弹性模量,按交通部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的规定采用. 预应力混凝土主粱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40号,预应力混凝土索塔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30号,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混凝土标号小宜低于30号,钢筋混凝土索塔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子30号。 3.1.2钢材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采用的钢筋类别、钢筋的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钢筋的弹性模量按交通部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的规定采用。 拉索采用强度及弹性模量较高的高强钢丝、钢绞线及高强粗钢筋。 销稿拉桥主梁所用钢板、高强螺栓、粗制螺栓、铆钉等材料的技术要求,焊接材料及钢材的弹性模量等按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的规定采用。 3.1.3锚具用钢材 拉索锚具及预应力锚头应采用45号钢及其他优质钢材。 3.1.4拉索防护材料 拉索防护材料应选用具有防锈蚀、耐老化及经济的聚乙烯、玻璃钢、防腐涂料等材料。 3.2结构型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