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5课 蜀道难 1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5课 蜀道难 1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5课 蜀道难 1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5课 蜀道难 1

第5课蜀道难

1.了解诗人,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把握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品味李白作品中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新奇的夸张和奔放的感情。

1.反复诵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感悟诗歌的主旨和寓意。

2.探究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扩大阅读面,阅读一些诗歌鉴赏的资料,听一些经典的通俗歌曲,帮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1.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1.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2.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清全诗的思路,抓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线索性的主旨句。

3.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帮助学生自读自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的旧题。本篇作者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途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

光峻丽,关隘众多。这首诗以乐府旧题写成,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所作。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高危险峻特点来写,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而是重在描写。本诗通过描写,艺术地再现了古老蜀道的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都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呈现出了瑰伟的姿态和飞动的灵魂。

1.“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豪放飘逸。

2.英雄李白。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期许甚高,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却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的地方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据《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诗的写作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足见诗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其诗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伟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诗人李白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将封建社会的丑恶鞭挞得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他“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励着人们,他的创作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答:

[自我核对]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之辞;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的来由。

2.诗人一再感叹“蜀道难”,蜀道“难”在哪几个方面?

答:

[自我核对]山势高峻、地形险要、战祸惨烈。

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3)朝避猛虎, ,磨牙吮血, 。

[自我核对](1)可以横绝峨眉巅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3)夕避长蛇杀人如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鱼凫.( ) ②秦塞.( ) ③石栈.( )

④扪参.( )⑤抚膺.( )⑥巉.岩( )

⑦悲号.( )⑧萦.绕( )⑨猿猱.( )

⑩喧豗.( )砯.崖( )崔嵬.( )

噫吁嚱.( )

[自我核对]①fú②sài③zhàn④shēn⑤yīng

⑥chán⑦háo⑧yíng⑨náo⑩huīpīng wéi xī

2.多义词

(1)危

(2)绝

[自我核对](1)高/危险/危弱(2)跨过/人迹罕至的,偏远的/到了极点/很,非常

3.词类活用

(1)朝.避猛虎( )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3)猿猱欲度愁.攀援( )

(4)使人听此凋.朱颜( )

[自我核对](1)名词作状语,在早上。(2)名词作状语,在上面、在下面。(3)为动用法,为……发愁。(4)使动用法,使……凋谢。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咨嗟:

(2)巉岩:

(3)喧豗:

(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自我核对](1)叹息。(2)高而险的山岩。(3)喧闹声。(4)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蜀道难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几句在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在朗读时应怎样处理?

【思路点拨】注意这几句诗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

【与你交流】这几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噫吁嚱”三个字都是感叹词,是蜀地方言。“噫吁嚱,危乎高哉!”这些感叹词的连接使用,是诗人在激情的冲动下随口吐出的,它包含着巨大充沛的感情力量,充分表现了诗人吐纳山川的宽广胸怀,所以才能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艰险。另外,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的情不自已,也表达了强烈的感叹。“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本诗第2段写“号古木”的“悲鸟”和“啼夜月”的“子规”有什么作用?

【思路点拨】紧扣“悲”和“号”两字,结合“子规”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

【与你交流】第1段,诗人尽述蜀道的高不可攀,而第2段则劝朋友不要西游,因为这里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

3.本诗意境阔大,气势逼人,气象宏伟,画面触目惊心,让人叹为观止。请找出一句诗句分析体会。

【思路点拨】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分析表达效果。

【与你交流】“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似乎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俯视之下,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画面神奇,摄人心魄!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意?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思路点拨】理解句子的含意一般要分析句中的重点字词,而且不能离开作品本身。诗句的“重复出现”,一般都有其常规作用。

【与你交流】用对比夸张手法极言蜀道之险和由秦入蜀之难,认为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

5.诗的第2段对抒发诗人情感有什么作用?

【思路点拨】分析第2段的内容,思考第2段抒发情感的方式。

【与你交流】诗人在第1段极言蜀道的高,而在第2段又极言蜀道的险。这些具体的描绘,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山川的形态。但诗人仍觉得不够到位,又用“劝阻”“质问”友人这种虚幻的笔法,从侧面烘托了自然景物的惊奇雄险。

6.诗歌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反映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思路点拨】抓住“猛虎”“长蛇”这些关键词,再联系“安史之乱”的背景。

【与你交流】在风云变幻、险象环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一段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用夸张的手法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奉劝友人不要久居,这既像描写蜀道猛兽又像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蕴和现实的内涵。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就证明了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7.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思路点拨】可以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进行分析。

【与你交流】(1)神话传说(运用典故):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2)虚写映衬(虚实结合):黄鹤不得飞越、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3)摹写神情、动作(细节描写):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4)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羁旅之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5)想象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这样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描绘出了一幅幅雄山奇水的壮丽画卷。

使人“聪明”的联想和想象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明”。“聪明”的意思是“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为什么读诗能让人增长智力,增强记忆和理解能力呢?这与读诗常常要展开联想和想象有关。

“联想”和“想象”都有一个“想”字,“想”就是“构想”,想家了,眼前会出现家里的亲人、温馨的餐桌、啄食的小鸡……这些都是“构想”。“联”是“联系”“关联”,“联想”就是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与之有关联的事物。比如,看到落花,林黛玉会想到人的生命消逝。由花想到人,这就是联想。“象”可以简单看成“形象”,花木鸟兽虫鱼等等都是“象”,“想象”就是构想出来的形象,如李白站在蜀道之上,构想了杜鹃悲啼的场景,这场景如果不是李白真实所见,那就属于李白的“想象”。如果说“联想”是由甲想到乙,那么“想象”就是本来什么也没有,只是情感被触发,凭空想起了乙。

我们都具备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很多人在语文课本插图上涂鸦,比如让杜甫手扛机枪、挥刀切瓜、身骑白马、脚踏摩托……被戏称为“杜甫很忙”。某些涂鸦固然有点对古人不尊敬,但不得不承认,这些涂鸦的人具备很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杜甫的这些动作行为,都是联想和想象的结果。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艺术翅膀,诗人借助它浮想联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意境。创作诗歌如此,我们阅读诗歌也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品味出作品的诗情。能力是在运用中提高的,在阅读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如果常常展开联想和想象,就能如培根所说,通过读诗,使自己“聪明”起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请概括出古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答案]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2.节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举例简要说明。

答:

[答案](1)虚写映衬: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写出了蜀道的险要。(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古木荒凉,鸟声悲凄。(3)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请结合所选的文字,简要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

答:

[答案]奔放、散文化的语句。使用设问、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极其酣畅。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伎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4.“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四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对比。愚昧求仙的人难寻黄鹤,海客无心却超然自适。屈原和楚王,都是楚地人物。屈原虽被逐沉沙,其词赋却可与日月争辉;楚王虽富贵至极,然其台榭却早已荡然无存。这四句形成两组鲜明的对比,阐发了诗人的感情。

5.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和追求自由、理想的人生境界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6.“风吹柳花满店香”中的“香”字用得极佳,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使诗人留恋不已。

7.“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答:

[答案]运用了设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诗人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的,可见诗人愁之深,愁之长。诗人用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设问句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素材积累

【名师一号】2015高中语文蜀道难课后撷珍新人教版必修3 素材点说 1.据传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一见,惊叹为“谪仙人”,称其诗可泣鬼神。后被召入京,供奉翰林,受到李隆基的特殊待遇。不过供奉翰林竟是个号称“清秘”而无实权的职位。时值玄宗后期,老迈昏聩的玄宗,不过是利用李白敏捷的才思,为他写行乐词章。在李白看来,这仍是和“倡优同畜”,他一向所抱“辅弼天下”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他傲视权贵,在宫中不到两年,便“赐金放还”。 点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傲骨便是铮铮的人格。 .........................怀揣报国福民之心,心存“辅弼天下”之志的李白,得到“天子亲迎”的至高礼遇,而受到的是“写行乐词章”的任用,其心难展,其志难伸。李白,就是李白。李白有着李白的骨气,他傲王侯,蔑权贵,力士曾为其脱靴,贵妃曾为其捧砚。他“你不用,我便去”,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仰天大笑出门去”,他把他的骨气演绎成一个个精美的故事,挥洒成一首首绝伦的诗篇。他把他自己也铸炼成一位诗仙,更铸炼成一条硬汉。 2.虽然自隋以来所实行的科举制度,为下层士大夫开放了仕途之路,但是李白所走的却是另外一种道路。他既羡慕张良的从赤松子游又为帝王师,也赞叹鲁仲连的谈笑却秦军,欣赏郦食其的片言下齐城。李白对泥古而不通今,虚伪而迂腐的儒者是十分厌恶的,曾写诗嘲笑他们,讽刺他们,并明白表示,自己和这些儒生决非同道;对汉以来奉以为正宗的儒家礼教,极为轻蔑、鄙视;对孔孟思想带给人们的精神束缚,给予有力的反击。 点说他性格中透出的是放荡不羁,他最厌烦的是拘泥古礼。他赞叹仲连谈笑却秦军,他欣赏郦生片言下齐城,他更欣羡留侯身为帝王师,他要走自己的路,并不像众儒生蝇蝇以 求利,他轻蔑孔孟思想,他鄙视儒家礼教,他自有自己的活法,他活出的正是自己。保持个 ..................... 性,活出真正的自己,乃此点也。 ............... 评说天下 每个人都应做“爱心路人甲” 2014年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朱永华 6月17日,许昌市区上演温馨一幕,为帮助进城卖瓜却出了车祸的瓜农,市民主动抬高瓜价,在一个多小时内,将4000多斤西瓜抢购一空(据6月19日《大河报》)。 农民开着拖拉机进城卖西瓜,不慎与停放在路边的私家轿车发生刮擦,私家车主自称只有交强险没有车险,并强调修车需要2000元,并坚持要瓜农赔偿,很显然造成事故的责任是瓜农,按理就应该如数赔偿,但是进城卖瓜的瓜农除了有200元钱之外,就剩一车西瓜,市民见状,主动提议将本是0.6元一斤的西瓜提高到1元1斤。一位市民群众的提议,引来众多市民群众的踊跃支持,大家不仅主动每人购买数十斤乃至数百斤的西瓜外,有些需要找零的顾客也主动不要瓜农找零,很快一车西瓜所剩无几,旁边的超市得知情况后,赶过来将所有

高中语文必修五背诵篇目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wú)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jiàn),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zhān)衡宇,载(zài)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shāng)以自酌,眄(miǎn)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ji ǎo)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y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huán)。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l è)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hóu)。或命巾车,或(zhào)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xìng)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wèi)乎遑遑(huáng)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yún zǐ)。登东皋(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chéng)化以归尽,乐夫(fú)天命复奚疑! 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课文预习及答案

【预】人教必修3第4课《蜀道难》教学资料 “李 《将进酒》 二、文本知识 1.乐府诗歌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背景资料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歌词内容多写从长安往西南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三、字词归纳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噫吁嚱 ...()鱼凫.()秦塞.()萦.绕()石栈.() 猿猱.()扪参 ..()抚膺.()巉.岩()号...()峥嵘 古木() 飞湍.()咨嗟 ..()喧豗.()砯.崖()崔嵬.()吮.血()2.解释加点的字词: (1)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2)危 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 上屋骑危.() (3)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 阳虎去.齐走赵() 除残去.秽()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连峰去.天不盈尺()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 (2)使人听此凋.朱颜()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侧身西.望长咨嗟() (5)但见悲鸟号.古木() (6)开国何.茫然() 四、内容探究 4.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5.请将全诗分为三层,并概括每层大意。 6.有人说,《蜀道难》全诗内容可用一个字概括,你觉得是哪个字?并简要评说理由。 7.开篇“噫吁嚱……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8.作者叙蜀开国历史、说“五丁开山”故事和表现蜀道之难有何关系? 9.诗中最后写剑阁险峻,战火频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现代文词语解释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现代文词语解释 1.独立:独自站立。立:站。 2.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 3.湘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南的海洋山,长817千米,流经长沙,向北流入洞庭 湖。 4.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5.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 6.万山:指湘江西岸的岳麓上和附近许多山峰。万:表示多。 7.红遍:指岳麓山区枫林茂密,秋来经霜,山山变红。 8.漫江:满江。 9.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透:极,与“遍”互文,都是副词。 10.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11.争流:争着行驶。 12.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13.长空:广阔的天空。 14.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5.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钱,不是真的浅。 16.万类:万物。 17.霜天:秋天。 18.竞:争着。 19.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20.寥廓:之宇宙的广阔。 21.苍茫:旷远迷茫。 22.主:主宰。 23.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 24.携来:携:同,来:助词。 25.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 26.峥嵘:原是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27.稠:多。 28.恰:当,正当。 29.意气:意志和气概。 30.挥斥:奔放。 31.遒:强劲有力。 32.指点:评论。 33.江山:指国家。 34.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35.文字:即变革。 36.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 37.万户侯: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 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 38.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39.击水:指游泳。 40.遏:阻止。 41.飞舟:飞快前进的船只。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必背课文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必背课文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必背课文(一)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必背课文(二) 滕王阁序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

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lǘyán)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通:舳zhú)。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必背课文(三)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愍同:悯)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x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 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 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 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

《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新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要“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在“阅读与鉴赏”中还要求:“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情操、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灿烂的中华文化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诗歌史。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李白和杜甫又是唐诗的“双子星座”。《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之一,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 它不仅是培养鉴赏评价能力的范例,更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接触过不少李白的诗歌,但还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还比较零散、肤浅,有必要以《蜀道难》的教学为契机,让学生加深对李白诗歌的理解,提高鉴赏、评价、探究的能力,养成亲近李白的人文情怀。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在诗歌的理解上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勇于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矛盾。 本次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了解,教学过程中的距离感、教学内容的预设性不太好把握。 【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首先做示范性诵读,让学生去模仿,把握情感、掌握停顿,读出抑扬;再通过学生自由诵读后,点名朗读方式,指导诵读,进一步感受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因为是借班上课,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鉴赏诗歌,有些学生不爱表达自己的看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队员交流,达成共识,以一人为代表发言,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其他队员补充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品风格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 2、初步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 3、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2、激发想象,鼓励倾吐,从而引导学生体景悟情。 3、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鉴赏本诗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诗人奔放的感情和全诗恢宏的气势。

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成语

《归去来兮辞》 1心为形役:形:形体。心神被生活、功名利禄所驱使,受到形体的奴役。形容人的思想不自由,做一些违心的事。(中性词)2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往者:过去的事;谏:规劝;来者:未来的事;犹:还;追:赶上。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的。后多用作鼓励之辞。 3无心出岫:出岫:1、出山,从山中或山洞中出来。2、比喻出仕。 无心出岫指无心做官,无心于仕途。 4晨光熹微:早上天上微明。 5迷途知返:迷了路才意识到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6今是昨非: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7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 8倦鸟知还: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9息交绝游:屏绝交游活动而隐居。 10欣欣向荣: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11乐天知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陈情表》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2.【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3.【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4.【人命危浅】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5.【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6.【乌鸟私情】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7.【皇天后土】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8.【零丁孤苦】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9.【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祚浅薄。 10.【急于星火】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11.【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逍遥游》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扶摇而上:指乘着风势快速上升。也比喻指仕途得志或飞快上升。扶摇:迅猛盘旋而上旋风。

高中中学语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学生打印加教师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 说明:加▲的为高考背诵篇目或教材要求背诵的内容,可作复习备考重点。 (一)▲▲《氓》(《诗经·卫风》)(高考篇目) 1.开篇“ , . 两句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2.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 , . 3.表现女子绵绵情意,涉水渡河将氓送走的句子是: , 。。 4.点明女子无奈拖延婚期的原因的句子是: , 。。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 6.写女子因为思念而眺望男子的句子是: , 。。 7.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而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 8.表现女子见到心上人后又说又笑的语句是: , 。。 9.表现女子对男子思念及深情的诗句是: , 。 , . 。 10.表明女子和氓顺利成婚的句子是: , 。 , .。 11.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 。 12.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 , . 13.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 14.女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沉痛地总结出一条爱情的教训,男子也许会移情别恋,劝解女子不要太

痴情的句子是: , 。 , . 15.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 , . 16.女主人公自从嫁给氓后,一直过着艰难困苦生活的语句是: , . 17.以淇水的水波浩荡,打湿布幔来反衬女子婚姻的不幸、内心伤痛的句子 是: , . 18.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 是: , .。 19.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 20.女主人公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 。 , .。 21.女主人公自从嫁给氓后,多年来家务繁重的语句是: , .。 22.女子自诉忙于家务而起早贪黑的句子是: , .。 23.表现女子勤劳贤惠持家的诗句 是: , . , .。 24.写出男子心满意足之后就凶暴起来的句子是: , . 25.写女子兄弟不理解自己的处境反而嘲笑自己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26.女子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自我嗟叹的感伤的句子是: , . 27.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 . 28.以“淇”和“隰”的有界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 . 29.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 30.写男子当年海誓山盟,如今却违背誓言的句子是: , .。 31.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语句是: , . 32.《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 , . “ , ”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森(xiāo) 暮砧.(zhēn) 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ɡ) B . 妃.嫔(fēi) 朔.漠(sù) 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 C . 单.于(chán) 潦.倒(liáo) 凋.伤(diāo) 省.识(xǐnɡ) D . 霜鬓.(bìn) 渚.清(zhū) 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 .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 .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 D .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B .万里..悲秋常作客 C .人事..音书漫寂寥 D .分明怨恨..曲中论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独.留青冢向黄昏 B .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生长明妃尚.有村 C.????? 独留青冢向.黄昏 向.吾不为斯役 D.????? 不与.秦塞通人烟 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A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自读课文,以讨论、自由发言为主) 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着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一、导入新课 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赞者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故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生活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故而,他的作品游离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文学的大道上另辟蹊径,以抒写自然的人性为题材,从而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反思。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中篇小说《边城》就是这类内容的代表。 二、简介作者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3课 边城》教学设计(精品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5 教学设想 (自读课文,以讨论、自由发言为主) 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课前布置预习,着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导入新课 看一副对联风声水声歌声谈话声啜泣声声声惊残梦, 乡情民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乱痴心。 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徐志摩亦无愧为琢璞者,他在自己主持的《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沈从文的大批小说,并为之四处延誉,还将这位笔极秀极笨的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之。胡适也是别具慧眼,求才若渴的大名家,每每能赏识青年,他二话没说,就聘任这位忐忑而羞

涩的“山民”做了中国公学的国文教师。 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他的作品代表了艺术的良心和知识分子不能淫不能屈的人格。 他创作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不仅高产,而且始终保持高质量,短篇小说《丈夫》、《三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沈从文也是中国以本土为创作题材可以与世界文学比肩的一代文学巨匠。 三、《边城》主要情节介绍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手段:班班通PPT 教学步骤: 一、诊断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释题:“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师范读,或指名范读)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读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 提问: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板书)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 1、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它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2、写剑阁的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3、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明确) 4、诵读全诗,感悟其思想内容。 四、布置作业:完成自主探究一、二题;抄写课文。 五、教学反思:诗歌朗读占用时间较多。但本课一定要通过朗诵体悟诗歌的雄阔壮丽的意境,非读不足以现其美悟其义。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本课时是以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整体感知,以便下节课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名句默写背诵完整

高一名篇名句默写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背诵全诗)毛泽东 1、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万类霜天。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携来百侣曾游,。 4、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雨巷(背诵全诗)戴望舒 1、撑着油纸伞,独自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姑娘。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忧愁, ,。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4、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 甚至她的,。 ★再别康桥(背诵全诗)徐志摩 1、寻梦?,, 满载一船星辉,。 2、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3、,;,不带走一片云彩。4、,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5、,油油的在水底招摇;,!6、,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烛之武退秦师(背诵全文) 1、,不仁;,;,不武。★记念刘和珍君(背诵二、四节)鲁迅 1、真的猛士,,。 2、惨象,;流言,。 3、沉默呵,沉默呵!,就在沉默中灭亡。 4、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

★荆轲刺秦王(背诵易水送别) 又前而为歌曰:“,!” ★鸿门宴《项羽本纪》 1、所以遣将守关者,。 2、今者项庄拔剑舞,。 3、,大礼不辞小让。,,?★其它 1、,后事之师。 2、,行而不远。 必修二 ★荷塘月色(背诵四至六段)朱自清 1、叶子出水很高,。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2、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峭愣愣如鬼一般;,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1、,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不见复关,。既见复关,。 3、桑之未落,。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4、桑之落矣,。 5、女也不爽,。士也罔极,。 6、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7、总角之宴,。,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采薇(背诵末章)《诗经》 1、昔我往矣,。今我来思,。行道迟迟,。,! ★离骚(背诵全文)屈原 1、长太息以掩涕兮,。,。2、亦余心之所善兮,。,终不察夫民心。,。 3、忳郁邑余侘傺兮,。,余不忍为此态也。4、制芰荷以为衣兮,。不吾知其亦已兮,。5、民生各有所乐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孔雀东南飞(背诵九至十二段,二十四至二十六段)《玉台新咏》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pdf

《蜀道难》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 2、了解七言诗、乐府诗、歌行题等文体常识。 3、领会诗歌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4、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背诵全诗。 5、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意境、风格、章法、气象和基调等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对诗歌主旨及寓意的理解、探讨、评析。 教学方法合作与探究 学法指导诵读 教具(资料) 多媒体、图片 板书设计一叹蜀道高而难行——去之难 二叹蜀道险而可畏——境之凄清险恶 三叹蜀道战祸之烈(防) ——居之难 以夸张的语调点出主题,奠定雄放的基调;内容层层深入,有一唱三叹之效 作业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⑴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诗歌大家酒会想到唐诗,说到唐诗大家就会想到李白。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 背诵高二学过的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通篇记述梦境中的山水。作者灵动飞扬, 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中,李白抖去凡世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下黄泉。他的神思在时空之中 毫无拘束地畅游。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蜀道难》,领略一下作者为我们描绘的 蜀道上的奇丽险峻的山水,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简介蜀道,图片、音乐欣赏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栈道为无路可通之处,人工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古代悬空通道。远望 仿佛悬空小阁,故称栈阁。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险绝艰难与古人坚韧顽强的毅力。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复习资料

高一语文上学期(必修一、必修二)期末复习材料 一、字音(括号前的注音是错的,括号里的是对的。边读边划去前面的保留对的) 踟zhí(chí)蹰熨yùn(yù)帖隽jùn(juàn)永绮qí(qǐ)丽慰藉jí(jiè)愤懑mǎn(mèn)绵亘gèng(gèn)风姿绰约zhuò(chuò)恪gè(kè)守间不容发fā(fà)怦pīng(pēng)怦矫jiāo( jiǒo)揉造作济济jì(jǐ)一堂漫溯shuò(sù)粗糙zào(cāo)渲xuān(xuàn)染埋mái(mán)怨连累lèi(lěi)忸怩nī(ní)脊髓suí(suǐ)内疚jiū(jiù)青苔tāi(tái)酗xiōng(xù)酒伺sì(cì)候杀一儆jìng(jǐng)百孝悌dì(tì)汲xī(jí)取船舷xuán)(xián)不容置喙zhuàn(huì)遒劲jìn(jìng)数shù(shuò)见不鲜梵fán(fàn)婀玲涟漪yí(yī)沼zǎo(zhǎo)泽笨拙zhuó(zhuō)咆哮xiāo(xiào)瑰宝ku?(guī)咋zà(zé)舌靓liàng(jìng)妆炽zhì)(chì)热翘qiào (qiáo)首剖pāo)(pōu)析古刹shà (chà) 渐车帷裳shàng(chang)纸屑xuè(xiè )倔 juè( jué)强风流倜zhōu( tì)傥青荇xìn(xìng)长歌当dāng(dàng)哭叱咤 chà (zhà)悄qiāo(qiǎo)然目眦 cì(zì)颓圮 jǐ(pǐ)创伤chuàng(chuāng)潜力qiǎn(qián)谄媚xìan(chǎn)共其乏困gòng(gōng) 字音辨析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总之,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二、错别字(括号前的汉字是错的,括号里的是对的。边读边划去前面的保留对的) 缥渺(缥缈或飘渺)报(抱)负走头(投)无路安份(分)守己遗(贻)笑大方熨贴(帖)邮戮(戳)蒙弊(蔽)出类拔粹(萃)嘎(戛)然而止人才倍(辈)出暄(喧)宾夺主斑澜(斓)慷概(慨)一叶嶂(障)目寒喧(暄)憔粹(悴)必(毕)竟篾(蔑)视崭露头脚(角)渎(赎)罪百折不绕(挠)义愤填鹰(膺)撕打(厮)致(至)理名言福份(分)要言不繁(烦)一如继(既)往众口烁(铄)金辑(缉)私惩前毙(毖)后绿草如荫(茵)夸夸奇(其)谈迫不急(及)待安祥(详)不径(胫)而走橘子州(洲)头上阙(阕)沉腼(湎)苍(沧)桑其黄而殒(陨)群贤必(毕)至越陌度纤(阡)绿州(洲)抵(砥)砺德行禁固(锢)礼上(尚)往来响(享)誉中外陨(殒)身不恤疏竣(浚)钮扣(纽)漕(嘈)杂欧(殴)打暗(黯)然神伤 附: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按(安)装甘败(拜)下风自抱(暴)自弃针贬(砭)泊(舶)来品脉博(搏)松驰(弛)一愁(筹)莫展穿(川)流不息精萃(粹)重迭(叠)渡(度)假村防(妨)碍幅(辐)射一幅(副)对联天翻地复(覆)言简意骇(赅)气慨(概)一股(鼓)作气悬梁刺骨(股)粗旷(犷)食不裹(果)腹震憾(撼)凑和(合)侯(候)车室迫不急(及)待既(即)使一如继(既)往草管(菅)人命娇(矫)揉造作挖墙角(脚)一诺千斤(金)不径(胫)而走峻(竣)工不落巢(窠)臼烩(脍)炙人口打腊(蜡)死皮癞(赖)脸兰(蓝)天白云鼎立(力)相助再接再励(厉)老俩(两)口黄梁(粱)美梦了(瞭)望水笼(龙)头杀戳(戮)痉孪(挛)美仑(轮)美奂罗(啰)唆蛛丝蚂(马)迹萎糜(靡)不振沉缅(湎)名(明)信片默(墨)守成规大姆(拇)指沤(呕)心沥血凭(平)添出奇(其)不意修茸(葺)亲(青)睐磬(罄)竹难书入场卷(券)声名雀(鹊)起发韧(轫)搔(瘙)痒病欣尝(赏)谈笑风声(生)人情事(世)故有持(恃)无恐额首(手)称庆追朔(溯)鬼鬼崇崇(祟祟)金榜提(题)名走头(投)无路趋之若骛(鹜)迁徒(徙)洁白无暇(瑕)九宵(霄)渲(宣)泄寒喧(暄)弦(旋)律膺(赝)品不能自己(已)尤(犹)如竭泽而鱼(渔)滥芋(竽)充数世外桃园(源)脏(赃)款醮(蘸)水蜇(蛰)伏装祯(帧)饮鸠(鸩)止渴坐阵(镇)旁证(征)博引灸(炙)手可热九洲(州)床第(笫)之私姿(恣)意妄为编篡(纂)做(坐)月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