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地三中心 双活解决方案

两地三中心 双活解决方案

两地三中心 双活解决方案
两地三中心 双活解决方案

一、方案背景与用户需求

1.1 方案背景

随着企业的商业活动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寻找一种强大的数据中心架构,这种高可用的结构能够减少甚至消除正常和非正常的停机对业务可用性造成的影响。这意味着无论是否有中断,关键任务应用系统都能够不间断地创造产值并提高公司的业务持续性底线。

因此建立多个数据中心来实现业务的容灾成为必然的选择。而用户建立多个数据中心来承载业务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应用的高可用性,因此根据数据中心之间的关系,我们通常将数据中心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 主数据中心/灾备数据中心, ● 双运营数据中心 ● 双活数据中心

1.2 用户方案需求分析

用户建立多个数据中心来承载业务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应用的高可用性,因此根据数据中心之间的关系,我们通常将数据中心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 主数据中心/灾备数据中心,

● 双运营数据中心 ● 双活数据中心

主数据中心/灾备数据中心: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用户所有的业务系统在主数据中心中运行,而灾备数据中心为业务系统提供冷备或热备。当主数据中心的应用出现故障时,可以将单个应用或者数据中心整体切换到灾备数据中心。

双运营数据中心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用的一部分应用在第一个数据中心运行,另一部分应用在第二个数据中心运行,同时两个数据中心实现应用的互备,当某个应用出现故障时,由对应的备份数据中心应用接管服务。

双活数据中心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用户所有的业务系统同时在两个数据中心运行,同时为用户提供服务,当某个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出现问题时,有另一个数据中心的应用来持续的提供服务。

双活数据中心最大的特点是:一、充分利用资源,避免了一个数据中心常年处于闲置状态而造成浪费。通过资源整合,双活数据中心的服务能力是双倍的。二、双活数据中心如果断了一个数据中心,另外一个数据中心还在运行,对用户来说是不可感知的。

二、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两地三中心 双活解决方案

V 1.1

2.1双活数据中心路径优化

路径优化技术:如何引导用户去最适合的数据中心访问应用。

DNS重定向(GSLB),通过智能DNS技术,在多个数据中心之间实现负载分担,要求应用采用域名方式进行访问,可以实现数据中心双活

健康路由注入(RHI),这是一种路由机制,它允许两个数据中心使用同一个IP地址。这意味着同一个IP地址(主机路径)被发布为不同的metric。上游路由器可以同时看到两条路径,并将metric更好的路径插入到其路由表中。适用于通过IP访问的应用,实现应用的灾备。

LISP(Locator/ID Separation Protocol),提出将标识Locator的IP(RLOC)和标识目的节点ID的IP(EID)进行区分和叠加封装,在公网传输时只根据Locator IP转发,只有到达站点边缘时才会剥离外层IP,使用内层标识EID的IP进行转发。可以让网络识别应用在不同数据中心的之间的流动,适用于虚拟化应用。

2.2双活数据中心应用网络

应用网络技术:将同一个网络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并且实现服务器和应用的虚拟化

数据中心互联技术:传统上采用三层互连,通常用于链路备份以及存储复制。随着高可用远程集群技术以及虚拟机迁移技术在数据中心容灾以及计算资源调配方面的广泛应用,在数据中心间需要大二层网络连接,主要技术采用OTV(Overlay Virtualization Transport) 实现多个数据中心的大二层互联。

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对访问数据中心内服务器的负载进行均衡或者说分担。在多数据中心的建设中,需具备与广域负载分配系统的联动能力,以及支持与服务器虚拟化的整合:即如何感知应用服务器的位置、CPU、内存利用率,可以与OTV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结合,实现应用在多个数据中心之间的漂移。

虚拟化技术,有利于整合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机),以提高计算资源利用率以及改善负载流动性,对业务连续性有重要意义。

2.3双活数据中心数据同步

存储复制:提供应用对于本地存储的有效访问,并解决数据中心之间进行远程数据同步的问题:

同步数据复制技术:

●在两个数据中心实时写入存储

●距离受到严格限制

●基于主机的镜像 (i.e. Veritas Volume Replicator) 或是基于磁盘的镜像 (i.e. IBM PPRC, EMC

SRDF/S, HDSTrueCopy, HP DRM)

●需要大带宽,低延时的网络

异步数据复制技术:

●在两个数据中心进行周期性的数据镜像同步

●基本没有距离限制

●IBM PPRC-XD (non synchronous), IBM XRC, EMC SRDF/A, HDSTrueCopy, HP/Compaq DRM可以实现

●由于网络因素,带来了数据丢失的风险

三、双活数据中心配置描述

3.1方案配置:

●NEXUS 7000系列交换机

●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

●应用负载均衡器

●MDS光纤通道交换机

3.2 NEXUS 7000交换机:数据中心虚拟化互联技术OTV

通过FabricPath等技术,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大规模的虚拟化数据中心网络。由于供电制冷的限制,容灾备份等要求,我们可以设计构建物理上分离但逻辑上一体的跨数据中心的网络,基于这个网络来建立分布式虚拟化的数据中心。通过这个网络,计算能力可以在不同的数据中心之间自由流动。我们只有把一个数据中心的网络通过技术延伸到远端的数据中心,才能实现这样的业务需求。OTV(Overlay Transport Virtualization)就是这样的一个技术,通过OTV技术可以实现穿越IP骨干的数据中心网络的打通。OTV技术借用了一部分EoMPLSoGRE的数据帧封装,当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控制平面。通过ISIS来建立Adjacency关系,并交换数据中心之间的MAC地址表。OTV技术对于IP骨干网的要求只是 IP可达,不需要MPLS的支持,大大简化了网络的维护。同时由于采用了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的分离,有效阻止了二层广播泛滥到 IP骨干上,同时也不需要把生成树跨在数据中心间的骨干网上,大大提高了整个网络的稳定性。通过OTV技术,我们可以通过 IP网络实现多个数据中心的网络的整合和虚拟化,实现计算资源在不同数据中心间的自由流动,也为双活数据中心的实现提供了网络保证。

3.3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跨数据中心基于域名的多活技术

对于基于域名进行访问的应用,例如典型的B/S架构的服务。可以通过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实现设立在多个地点或独立拓扑中的数据中心之间的负载均衡。其目标是将客户端引导至最适合或最好的数据中心。

传统的基于BIND的DNS系统存在一些缺点:

●BIND 无法决定其提供地址的设备的“可用性”

●BIND 只有一种简单的均衡方法 - 循环(Round Robin)

为了帮助确保数据中心可用性,需要配置专业的智能DNS多站点选择设备,实现数据中心间的全局负载均衡和智能故障切换,以帮助确保业务连续性、全面的域名系统(DNS)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支持,并抵御基于 DNS 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主要功能和机制:

●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具有丰富和智能的就近性探测策略:

○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使用就近策略Source-list方式,可以实现全局负载均衡,为客户端提供就近性访 问能力。

○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使用DRP协议与相应路由器探针交互实现为客户提供就近的DNS解析

●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keepalive机制kal-ap检测VIP的负载和在线信息(Load and VIP online status)

●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实现多中心的自动切换和负载均衡策略,多台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实现统一

的管理集群:

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利用其功能来根据网络中特定设备的运行状况来做出智能的DNS决策。由于能够实现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监控,并根据从网络中这些设备中收集的信息来决定提供哪些资源记录,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为现有的DNS基础设施增加了很多智能特性。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并不是现有DNS域名服务器的一种替代产品,相反,智能DNS多站点选择器与DNS控制方法一同提供高可用性,可提高现有域名服务器的价值。

基于域名的应用容灾技术与基于IP地址的应用容灾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完整的跨数据中心应用容灾解决方案。

3.4应用负载均衡器:跨数据中心计算能力调度DWS

以数据中心内部署的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为中心,通过网络设备对跨数据中心的感知,将多个数据中心内部署的虚拟计算平台联动起来,可以实现跨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调度。

●负载均衡设备可以与支持数据中心虚拟化互联技术OTV的网络设备联动,可以识别出哪些虚拟服务器

位于本地数据中心,哪些虚拟服务器位于异地数据中心;

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号

北京银泰中心银泰写字楼C座 7-12层邮编:100022

电话:(8610) 85155000

传真:(8610) 85155960上海

上海市长宁区红宝石路500号

东银中心 A栋 21-25层

邮编:201103

电话:(8621) 2201 4000

传真:(8621) 2201 4999

广州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161号

中泰国际广场A塔34层

邮编:510620

电话:(8620) 85193000

传真:(8620) 85193008

成都

成都市滨江东路9号B座湖北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

634号新世界中心写字楼

A座1908-1911号

邮编:610021

电话:(8628) 86961000

传真:(8628) 86961003

香格里拉中心办公楼12层

武汉

邮编:430032

电话:(8627) 83591200

传真:(8627) 83591290

●负载均衡设备可以与虚拟计算管理平台联动,感知数据中心内的计算能力,例如:

○vmware的服务器管理员可以在增加一台虚拟服务器后,直接在vCenter上管理负载均衡设备,将虚

拟服务器添加到服务器群serverfarm中;

○负载均衡设备可以直接读取vCenter中的虚拟服务器状态信息,包括CPU信息、内存信息等;

●在负载均衡设备感知到本地数据中心计算能力不足,性能指标超出阀值时,可以自动把流量导向其

他数据中心内健康的虚拟服务器,从而实现跨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调度。

3.5MDS光纤通道交换机:SAN扩展存储技术

同城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建立同城灾备中心的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在同城范围,即30至100公里以内可以使用裸光纤来实现两个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连。为了充分利用带宽,还可以采用CWDM或DWDM波分复用方案来提高站点之间的带宽和可用性。有了高带宽在两个数据中心之间的SAN相连接,使数据的同步复制成为了可能,可以实施高速数据复制和恢复的业务连续性策略。

思科的全系列MDS光纤通道交换机都可以支持光通道技术在同城之间的SAN的扩展互联,用以支持快速的数据复制。

远程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当需要更长距离的备份时,更多的连接线路会是IP网络,本地数据中心和远程数据中心SAN 可以使用FCIP技术进行互联。在这种FCIP远程连接环境下,因为数据传输的时延比同城以裸光纤连接的时延要大,所以同步复制的方案较难实施,因此绝大部分企业采取了异步数据复制技术。

利用思科MDS9222i或9216i光纤通道交换机,自身带有的支持FCIP技术的GE端口,可以轻松的实现多站点之间的SAN的扩展互联。

四、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优势

4.1方案优势:

●可以从双活数据中心扩展到多数据中心的多活架构

●为多个数据中心提供网络,应用,数据多个层面双活的整合方案

●对虚拟化环境的支持,应用流量可以跟随虚拟机在多个数据中心之间流动

●整合广域网负载均衡和应用负载均衡,为数据中心提供完整的高可用支持

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数据集中阶段的数据中心建设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1 传统架构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2 H3C全融合虚拟化架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双活数据中心建设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2章双活数据中心业务部署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基于的业务部署模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1 模式简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2 企业数据中心业务典型部署......................................................................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基于的业务部署模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1 技术简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2 企业数据中心典型部署..............................................................................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3 与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3章双活数据中心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网络结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双活数据中心部署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双活数据中心方案

双活数据中心方案 一、需求背景: 随着数据的大集中,银行纷纷建设了负责本行各业务处理的生产数据中心机房(一般称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因其负担了全行业务,所以其并发业务负荷能力和不间断运行能力是评价一个数据中心成熟与否的关键性指标。 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各种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银行数据中心的业务压力业成倍增加,用户对于业务访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障业务系统的7*24小时连续运营并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信息部门的首要职责。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着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监管机构也十分重视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体系建设,多次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相关标准和指引,对商业银行灾备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适应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增长,保障银行各业务安全稳定的不间断运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符合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建设灾备、双活甚至多活数据中心正在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 二、发展趋势: 多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其项目周期往往很长,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大。从技术上来说,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活,就要求网络、应用、数据库和存储都要双活。就现阶段来看,大多数客户的多数据中心建设还达不到完全的双活要求,主流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应用双活。目前客户建设多数据中心的模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单纯的数据容灾: 正常情况下只有主数据中心投入运行,备数据中心处于待命状态。发生灾难时,灾备数据中心可以短时间内恢复业务并投入运行,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这种模式只能解决业务连续性的需求,但用户无法就近快速接入。灾备中心建设的投资巨大且运维成本高昂,正常情况下灾备中心不对外服务,资源利用率偏低,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模板

目录 第1章概述 (2) 1.1数据集中阶段的数据中心建设 (2) 1.1.1 传统架构存在的问题 (2) 1.1.2 H3C全融合虚拟化架构 (3) 1.2双活数据中心建设目标 (3) 第2章双活数据中心业务部署 (5) 2.1基于IP的业务部署模式 (5) 2.1.1 模式简介 (5) 2.1.2 企业数据中心IP业务典型部署 (5) 2.2基于DNS的业务部署模式 (7) 2.2.1 DNS技术简介 (7) 2.2.2 企业数据中心DNS典型部署 (8) 2.2.3 GSLB与SLB (10) 第3章XXXX双活数据中心设计 (13) 3.1XXXX网络结构 (13) 3.2XXXX双活数据中心部署 (13)

第1章概述 为进一步推进XXXX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XXXX业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XXXX在科技楼建有核心机房和一个小的本地容灾备份中心,现在在干保楼又新建了容灾网,实现同城双中心布局。 为提高业务可靠性与双中心设备资源的利用率,XXXX拟建同城双活数据中心,达到双中心同时对外提供同种业务的目标,同时实现业务切换无感知、计算资源灵活调度的功能目标。 1.1 数据集中阶段的数据中心建设 1.1.1传统架构存在的问题 传统数据中心网络采用传统以太网技术构建,随着各类业务应用对IT需求的深入发展,业务部门对资源的需求正以几何级数增长,传统的IT基础架构方式给管理员和未来业务的扩展带来巨大挑战。具体而言存在如下问题: 维护管理难:在传统构架的网络中进行业务扩容、迁移或增加新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困难,每一次变更都将牵涉相互关联的、不同时期按不同初衷建设的多种 物理设施,涉及多个不同领域、不同服务方向,工作繁琐、维护困难,而且容 易出现漏洞和差错。比如数据中心新增加一个业务类型,需要调整新的应用访 问控制需求,此时管理员不仅要了解新业务的逻辑访问策略,还要精通物理的 防火墙实体的部署、连接、安装,要考虑是增加新的防火墙端口、还是需要添 置新的防火墙设备,要考虑如何以及何处接入,有没有相应的接口,如何跳线,以及随之而来的VLAN、路由等等,如果网络中还有诸如地址转换、7层交换

曙光DS800-G25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介绍

曙光DS800-G25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案介绍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解决案概述 在信息社会里,数据的重要性已经毋容置疑,作为数据载体的存储阵列,其可靠性更是备受关注。尤其在一些关键应用中,不仅需要单台存储阵列自身保持高可靠性,往往还需要二台存储阵列组成高可靠的系统。一旦其中一台存储阵列发生故障,另一台可以无缝接管业务。这种两台存储都处于运行状态,互为冗余,可相互接管的应用模式一般称之为双活存储。 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传统的双活存储案无法由存储阵列自身直接实现,更多的是通过在服务器上增加卷镜像软件,或者通过增加额外的存储虚拟化引擎实现。通过服务器上的卷镜像软件实现的双活存储,实施复杂,对应用业务影响大,而且软件购买成本较高。通过存储虚拟化引擎实现的双活存储,虽然实施难度有一定降低,但存储虚拟化引擎自身会成为性能、可靠性的瓶颈,而且存在兼容性的限制,初次购买和维护成本也不低。 曙光DS800-G25双活数据中心案采用创新技术,可以不需要引入任第三软硬件,直接通过两台DS800-G25存储阵列实现两台存储的双活工作,互为冗余。当其中一台存储发生故障时,可由另一台存储实时接管业务,实现RPO、RTO为0。这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双活存储技术。

2产品解决案 曙光DS800-G25双活数据中心案由两台存储阵列组成,分别对应存储引擎A、引擎B。存储引擎A 和B上的卷可配置为双活镜像对,中间通过万兆以太网链路进行高速数据同步,数据完全一致。由于采用虚拟卷技术,双活镜像对中的两个卷对外形成一个虚拟卷。对服务器而言,双活镜像对就是可以通过多条路径访问的同一个数据卷,服务器可以同时对双活镜像对中两个卷进行读写访问。组成双活镜像系统的两台存储互为冗余,当其中一台存储阵列发生故障时,可由另一台存储阵列直接接管业务。服务器访问双活存储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FC、iSCSI式,服务器访问存储的SAN网络与数据同步的万兆网络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组网说明: 1)服务器部署为双机或集群模式,保证服务器层的高可用, 2)存储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FC、iSCSI链路,建议部署交换机进行组网; 3)存储之间的镜像通道采用10GbE链路,每个控制器上配置10GbE IO接口卡,采用光纤交叉直连的式,共需要4根直连光纤; 4)组网拓扑

曙光DS800-G25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介绍V1.1

曙光DS800-G25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介绍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解决方案概述 在信息社会里,数据的重要性已经毋容置疑,作为数据载体的存储阵列,其可靠性更是备受关注。尤其在一些关键应用中,不仅需要单台存储阵列自身保持高可靠性,往往还需要二台存储阵列组成高可靠的系统。一旦其中一台存储阵列发生故障,另一台可以无缝接管业务。这种两台存储都处于运行状态,互为冗余,可相互接管的应用模式一般称之为双活存储。 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传统的双活存储方案无法由存储阵列自身直接实现,更多的是通过在服务器上增加卷镜像软件,或者通过增加额外的存储虚拟化引擎实现。通过服务器上的卷镜像软件实现的双活存储,实施复杂,对应用业务影响大,而且软件购买成本较高。通过存储虚拟化引擎实现的双活存储,虽然实施难度有一定降低,但存储虚拟化引擎自身会成为性能、可靠性的瓶颈,而且存在兼容性的限制,初次购买和维护成本也不低。 曙光DS800-G25双活数据中心方案采用创新技术,可以不需要引入任何第三方软硬件,直接通过两台DS800-G25存储阵列实现两台存储的双活工作,互为冗余。当其中一台存储发生故障时,可由另一台存储实时接管业务,实现RPO、RTO为0。这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双活存储技术。

2产品解决方案 曙光DS800-G25双活数据中心方案由两台存储阵列组成,分别对应存储引擎A、引擎B。存储引擎A和B上的卷可配置为双活镜像对,中间通过万兆以太网链路进行高速数据同步,数据完全一致。由于采用虚拟卷技术,双活镜像对中的两个卷对外形成一个虚拟卷。对服务器而言,双活镜像对就是可以通过多条路径访问的同一个数据卷,服务器可以同时对双活镜像对中两个卷进行读写访问。组成双活镜像系统的两台存储互为冗余,当其中一台存储阵列发生故障时,可由另一台存储阵列直接接管业务。服务器访问双活存储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FC、iSCSI方式,服务器访问存储的SAN网络与数据同步的万兆网络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组网说明: 1)服务器部署为双机或集群模式,保证服务器层的高可用, 2)存储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FC、iSCSI链路,建议部署交换机进行组网; 3)存储之间的镜像通道采用10GbE链路,每个控制器上配置10GbE IO接口卡,采用光纤交叉直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建议书

前言 信息是用户的命脉。在过去的十年中,信息存储基础架构的建设为用户带来了长足的进步。从内置存储到外部RAID存储,从共享外部RAID阵列的多台服务器,到通过SAN共享更大存储服务器的更多服务器。在存储服务器容量不断扩展的同时,其功能也在不断增强。从提供硬件级RAID保护到跨磁盘阵列的独立于服务器的数据镜像,存储服务器正逐渐偏离服务器外围设备的角色,成为独立的“存储层”,以为服务器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保护和共享服务。在数据中心。 随着用户服务的不断发展,对IT系统尤其是存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考虑到用户服务的重要性,由于信息的重要性,需要多个中心来防止单个数据中心的操作风险。 多数据中心建设计划可以防止出现单个数据中心的风险,但是面对建设多个数据中心的巨额投资,如何同时使用多个数据中心已成为IT部门的首要问题。决定者。同时,必须使用多个数据中心在各个中心之间传输和共享生产数据。众所周知,服务器性能的瓶颈主要在IO部分。不同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将导致IO延迟,这将影响数据中心整体表现。 同时,各种制造商继续引入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扩大容量,不断提高性能以及越来越多的功能。但是,由于不同存储供应商的技术实现方式不同,因此用户需要使用不同的管理界面来使用不同的供应商。存储资源。这样,也给用户行业的用户带来很多问题。首先,不可能使用统一的接口来允许服务器使用不同制造商的存储服务器,并且不同制造商的存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迁移也将导致业务中断。 针对用户跨数据中心信息传输和共享的迫切需求,推出存储解决方案,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第一章.方案概述 1.需求 计划建设两个数据中心,构成同城双生产系统,两中心之间距离不超过100公里;要求数据零丢失,系统切换时间小于5分钟; 2.方案简介 为了满足客户建设容灾系统的需求,我们设计了本地双活数据中心。整体架构如下: 上图是双活数据中心总体框架,包括双活存储系统、双活数据库系统、双活应用系统和双活网络系统。 我们将利用存储双活技术和主机集群技术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双活,利用负载均衡设备实现应用系统在两个数据中心内的负载均衡,利用动态域名确保两个数据中心的网络双活。 双活数据中心可以实现业务系统同时在两个节点同时工作,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当生产节点出现故障时,业务系统还能够在第二生产节点上正常工作,实现业务零切换。

两地三中心分布式双活数据中心技术发展趋势精编版

两地三中心分布式双活数据中心技术发展趋势 2016-06-20 作者:赵培(中兴通讯) 业务连续性保障一直是IT 运维的热点话题,随着近几年政企IT 系统集中化的建设发展思路的确定,在数据中心层面的业务连续性保障成为了重中之 重。上到国家、行业主管单位,下到企业,都在数据中心层面制定了相关的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建设标准、行业指导意见、企业规范等。2007 年,国家发布了国标GB20988-2007 (信 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2009年6 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商业银行按照两地三中心的模式建设数据中心。最近两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逐步应用,政府在智慧城市和电子政务云的建设方面也采用了集约化集中建设的思路,为保证集中化建设的数据中心可以为政务应用提供高业务连续性,双活数据中心也基本成为智慧城市和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的基本要求。 虽然两地三中心模式的概念频频被提及,但目前仅仅在金融行业中的大体量商业银行和股份银行做得好一些,基本建设了两地三中心的模式。中型金融机构(如城商行、农信行)正在按照监管单位要求,逐步建设自己的灾备体系。据统计在国内的160 家城市商业银行中,70%以上的银行没有灾备中心,这些银行目前仅有一些简单的数据备份措施,整个系统存在较大风险。而建设灾备中心对于这些体量较小的金融机构也存在投资规模大、选址要求高、运行成本的问题。 最近两年,在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下,部分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采用了双活数据中心的 建设方案,但由于故障导致的宕机仍然时有发生,如支付宝由于一根光纤被挖断,从而导致了大规模的网络故障和服务长时间阻断。 业界现有的各类双活两地三中心解决方案并不完美,根本无法达到国家关于RTO(故障恢复时间)小于数分钟,RPO(故障恢复点)等于0 的要求。通过对淘宝光纤故障、携程程序员误删数据、西部某地方银行37 小时服务中断等事故的分析,我们分析发现现有的两地三中心双活数据中心方案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目录 1 用户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3) 1.1面临的挑战 (3) 1.2迫切需求 (3) 2NetApp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4) 3NetApp解决方案优势 (5)

1 用户用户面临的挑战面临的挑战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和需求 1.1 面临的挑战 ? 目前几乎所有金融行业用户的业务正常开展都离不开后端IT 环境的支持,一旦IT 环境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提供支撑服务,就会对用户的业务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金融用户对后端IT 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保证IT 系统7×24的运行能力。 ? 虽然目前大部分的专业存储系统均实现了硬件容灾保护,单个部件的失效不会导致其数据访问能力的失效。但是一旦某套存储系统由于一些严重故障或灾难性事故导致其整体性失效,则会导致前端应用系统的宕机从而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金融用户需要在硬件冗余的基础上提供更高的可靠性保证。 ? 目前很多金融用户已经采取了多数据中心的架构,并且在多个数据中心之间进行了数据容灾保护架构的建设。但是由于传统的容灾架构基本上采用了Active-Standby 的方式,因此一方面限制了数据中心的角色和功能,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用户在各个数据中心部署应用系统的灵活性。最重要的一点,传统的容灾架构在进行容灾恢复的时候过程复杂且冗长,缺乏足够的智能化。因此金融用户需要一种更加灵活更加智能化的多数据中心架构。 1.2 迫切需求 ? 后端存储系统在硬件冗余保护的基础上,需要提供更高级别的可靠性保证,能在存储系统发生整体性故障的时候还能保证数据访问的正常进行,从而防止这些严重故障或灾难性事故对业务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 实现双活的数据中心架构替代原有的Active-Standby 架构,双活数据中心架构必须提供如下的功能: o 前端应用服务器可以从两个数据中心均能对同一份数据进行正常访问,同一个应用的服务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部署在两个中心当中的任何一个或同时部署在两个中心,部署在两个中心的应用服务器均可以处于服务提供状态

医院灾备建设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XX 医院灾备建设灾备技术建议书 2016 年 1 月 5 日

1 项目概述 (5) 1.1 项目背 景 (5) 1.2 系统现状描 述 (5) 1.2.1 应用系统现 状 (5) 1.2.2 IT 系统现 状 (6) 1.3 需求分 析 (7) 1.3.1 行业发展要 求 (8) 1.3.2 灾备建设需 求 (9) 2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11) 3 容灾建设方案 (13) 3.1 业务系统特征及灾备需 求 (13) 3.1.1 HIS 门诊 类 (13) 3.1.2 HIS 住院 类 (13) 3.1.3 EMR 电子病历系 统 (14) 3.1.4 PACS 影像系 统 (14) 3.1.5 LIS 实验室检验系 统 (15) 3.1.6 医院各类经营管理系 统 (15) 3.1.7 业务需求分析汇 总 (16) 3.2 总体架构设 计 (17) 3.3 应用双活架构设 计 (18) 4 关键技术 (20) 4.1 存储层解决方 案 (20) 4.1.1 VIS 虚拟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 签。 4.2 数据库层解决方 案 (25)

4.2.1 Oracle RAC 技术...................................................................... 错误!未定义 书签。 4.3 管理层解决方 案 (29) 4.3.1 灾备决策支持平台方 案 (30) 5 容灾相关产品及规格 (40) 5.1 Tecal RH5885 V3 机架服务 器 (40) 5.1.1 功能和价 值 (40) 5.1.2 规格参 数 (41) 5.2 OceanStor V3 系列存 储 (43) 5.2.1 功能和价 值 (43) 5.2.2 规格参 数 (44) 5.3 FusionSphere 云操作系 统 (46) 5.3.1 FusionCompute 虚拟 化 (46) 5.3.2 FusionManager 云管 理 (49) 5.4 SNS 系 列 (52) 5.4.1 功能和价 值 (52) 5.4.2 规格参 数 (53) 5.5 BIG-IP 本地流量管理器平 台 (58) 5.5.1 功能和价 值 (58) 5.5.2 规格参 数 (59) 5.6 OceanStor ReplicationDirector 管理软 件 (61)

银行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银行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 1数据中心现状 (1) 2项目规划 (1) 数据中心改造方案 (1) 2.1业务互联网接入区域高可用设计 (1) 2.2业务互联网接入区域双活设计 (2) 2.3业务区高可用设计 (4) 2.4业务区综合前置区域基于IP的双活设计 (5) 2.5业务区OA区域基于IP的双活设计 (6) 2.6测试区域应用高可用设计 (8) 2.7项目利旧设备调换说明 (8) 3实施计划 (9) 3.1互联网接入区F5LC替换说明 (9) 3.2互联网接入区F5LC替换业务影响 (9) 3.3应用区F5LTM替换说明 (10) 3.4应用区F5LTM替换业务影响 (10)

1数据中心现状 目前有番禺生产机房和柯子岭灾备机房,两个数据中心采用裸纤DWDM互联。 数据中心按其所部署业务属性不同,划分为外网网银区、内网综合前置区、内网OA区以及负责办公用户上网的互联网接入区。 2项目规划 为提升数据中心IT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保障业务灾难时的平滑切换,计划将两中心建设为双活数据中心,并对原机房中部署的F5设备进行升级。 数据中心改造方案 2.1业务互联网接入区域高可用设计 ?网银区域高可用包括了接入互联网链路的高可用和Web/App应用的高可用。?在链路高可用上采用F5互联网融合解决方案,通过部署F5 BR-4000S,实现链路负载均衡、多数据中心负载均衡、DNS server、DDOS防护、数据中心防火墙等诸多L4-L7 Services,解决了传统架构中的“糖葫芦串”的复杂部署,简化了网络架构,降低了后期的运维管理成本。在番禺生产机房部署2台BR-4000s,通过Scale N+M集群保证网银出口的高可靠性; ?互联网出口处F5实现的DDOS防护功能有效保护了外网DNS系统的安全; ?将外网DNS迁移部署到F5设备上,为广州农商银行实现了高性能的智能DNS系统; ?在应用高可用方面,Web层使用LTM4000s,App层使用LTM2000s,实现对应用的负载均衡、SSL Offload、健康检查和会话保持等功能。 业务互联网接入区域改造后拓扑示意图如下所示: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最新)

构建永不宕机的信息系统 ——双活数据中心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目录 案例分享 12

存储层 应用层 双活数据中心端到端技术架构 数据中心A 数据中心B 双活存储层双活访问、数据零丢失 异构阵列 双活应用层 Oracle RAC 、VMware 、FusionSphere 跨DC 高可用、 负载均衡、迁移调度 双活网络层高可靠、优化的二层互联 最优的访问路径 ≤100km 裸光纤 Fusion Sphere Fusion Sphere 接入层 汇聚层核心层DC 出口网络层 GSLB SLB GSLB SLB

前端应用的双活(VMware )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AD vm vm vm vm SQL node1MSCS vCenter Server vm vm vm vm APP……. APP……. SQL node2MSCS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大二层互通网络,跨数据中心VM 配置双活应用,使用虚拟化网关提供的镜像卷作为共享存储 Weblogic 业务集群 管理集群 vm Weblogic ?vSphere Cluster HA ?vSphere Cluster DRS ?配置PDL 参数 ?Huawei OceanStor UltraPath for vSphere ? 配合负载均衡设备实现 Weblogic 访问自动漂移和均衡 VMware 配置要点 业务访问效果 ?业务访问负载均衡 ?虚拟机分布按业务压力自动均衡 ?故障自动切换访问?Weblogic 可动态扩展 ? 单数据中心故障恢复后,虚拟机自动回切

医院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V1

医院双活数据中心 建设方案 2013年7月

1.需求和目标 数字化医院是我国现代医疗发展的趋势。“数字化医院”是指将先进的网络及数字技术应用于医院及相关医疗工作, 实现医院内部医疗和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及后处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数字化运作的医院信息体系。“数字化医院”是由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医院业务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工程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充分应用,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医疗行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着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对国内传统医院信息系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现有的信息系统已难以全面适应医院的需求。因此,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是当前国内医院信息化行业的迫切需求。 1.1项目需求分析 医疗行业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包括病人临床信息和医院管理信息等。医疗行业IT部门面临的最明显挑战是由信息数字化造成的信息量持续增长带来的,这些增长来源于: ●每个医疗过程涉及大量图像加上每年要执行大量扫描,使得存储的医疗 记录以超过 70% 的年增长率在增长; ●更多类型的数据:财务、临床、图像管理,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及 非结构化数据(如数字影像、报告、视频、演示文稿等); ●更多用途的数据:HIS、EMR/EHR、PACS、知识管理以及数据挖掘 ●更多设备产生的数据:药征、患者监视、仪器 ●更多管理法规:国家医疗记录保留要求 医疗行业中不同业务应用系统的需求不尽相同。我们以医院的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为例,分析其来自医院业务的需求: ●HIS/EMR系统 –随着就诊人数的增长,需要保证系统的性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应用级双活建设方案

1.逻辑架构 2.方案简述 某客户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需要部署双活数据中心,传统的数据中心解

决方案,正常情况下只有主数据中心投入运行,备数据中心处于待命状态。发生灾难时,灾备数据中心可以短时间内恢复业务并投入运行,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这种模式只能解决业务连续性的需求,但用户无法就近快速接入。灾备中心建设的投资巨大且运维成本高昂,正常情况下灾备中心不对外服务,资源利用率偏低,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两个数据中心(同城/异地)的应用都处于活动状态,都有业务对外提供服务且互为备份。但出于技术成熟度、成本等因素考虑,数据库采用主备方式部署,数据库读写操作都在主中心进行,灾备中心进行数据同步。发生灾难时,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库可以快速切换,避免业务中断。双活数据中心可充分盘活闲置资源,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帮助用户接入最优节点,提高用户访问体验。 3.实施方案详述 真正的双活,要在数据中心的从上到下各个层面,都要实现双活。网络、应用、数据库、存储,各层面都要有双活的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据中心层面的双活。 从某种程度上说,双活数据中心可以看做是一个云数据中心,因为它具有云计算所需的高可靠性、灵活性、高可用性和极高的业务连续性水平。不仅能够满足应用对性能、可用性的需求,而且还可以灵活动态扩展。 3.1网络子系统 3.1.1简述 从网络上来看,双活数据中心需要将同一个网络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间需要大二层网络连接并且实现服务器和应用的虚拟化数据中心互联技术。 大二层的网络技术有IRF、TRILL、SPB、EVI等。IRF是将多台网络设备(成员设备)虚拟化为一台网络设备(虚拟设备),并将这些设备作为单一设备管理和使用。

浪潮双活存储解决方案

浪潮数据中心存储双活解决方案【需求分析】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各行业至关重要的核心资产。传统的灾备方案中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可用性差、出现故障时停机时间长、数据恢复慢、风险高等问题。数据是否安全、业务是否连续运行无中断成为用户衡量一个灾备方案的关键。 传统数据中心存储灾备一般采用主备模式,只有当生产数据中心存储故障后,灾备中心存储才会接管数据访问业务,并且此过程需要手动执行,将灾备中心对应的业务Lun手动激活读写服务;此外,主备数据中心的模式,在正常业务运转情况下,只有主中心发挥作用,备中心的资源一直处于“待命”模式,无法最大程度发挥所有资源的效率。 双活数据中心将是未来数据中心发展的趋势,而存储双活又是数据中心双活的重要基础。 【浪潮存储双活方案设计】 浪潮AS8000-M3使用虚拟卷镜像与节点分离两个核心功能实现数据存储的双活构建: AS8000-M3虚拟卷镜像功能实现: 浪潮AS8000-M3作为异构存储整合的专业设备,可以实现在两台存储设备之间实现逻辑卷的镜像。保障单个磁盘的故障或单台存储的故障都不造成对前端服务器性能的影响,实现业务连续性。 上图是通过AS8000-M3实现两台阵列之间存储镜像的示意图,对于底层的磁盘阵列来说,其使用方式与现在相同,对其内部的磁盘先进行RAID,然后在RAID 组上进行逻辑磁盘(LUN)的划分。如上图的例子中,首先对两个阵列的磁盘做RAID5,然后在左边阵列中再作成LUNa和LUNb两个逻辑磁盘,同样在右边阵列中可以作成LUN1和LUN2两个逻辑磁盘。AS8000-M3将从左边磁盘阵列获得的管理磁盘a和从右边阵列获得的管理磁盘1进行镜像后,形成了虚拟卷为虚拟卷1,然后再将虚拟卷1映射给服务器。服务器就像使用本地磁盘一样的使用虚拟卷1。 使用AS8000-M3进行跨阵列镜像后,对于服务器获得的虚拟卷来说,不会因为任何一个后端磁盘存储系统的故障而出现问题。 ?AS8000-M3节点分离功能实现: 浪潮AS8000-M3拥有节点分离功能,可以把AS8000-M3一个节点组中的两个控制器节点分开放置,两个节点间最远距离可以达到100KM,AS8000-M3节点分离功能只是物理节点的分开放置,但是在用户对于数据的访问以及在AS8000-M3对于后挂存储空间的管理上与一个节点组处理方式相同,如果一个AS8000-M3

曙光DSG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介绍V

曙光 D S 8 0 0 - G 2 5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介绍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信息社会里,数据的重要性已经毋容置疑,作为数据载体的存储阵列,其可靠性更是备受关注。尤其在一些关键应用中,不仅需要单台存储阵列自身保持高可靠性,往往还需要二台存储阵列组成高可靠的系统。一旦其中一台存储阵列发生故障,另一台可以无缝接管业务。这种两台存储都处于运行状态,互为冗余,可相互接管的应用模式一般称之为双活存储。 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传统的双活存储方案无法由存储阵列自身直接实现,更多的是通过在服务器上增加卷镜像软件,或者通过增加额外的存储虚拟化引擎实现。通过服务器上的卷镜像软件实现的双活存储,实施复杂,对应用业务影响大,而且软件购买成本较高。通过存储虚拟化引擎实现的双活存储,虽然实施难度有一定降低,但存储虚拟化引擎自身会成为性能、可靠性的瓶颈,而且存在兼容性的限制,初次购买和维护成本也不低。 曙光DS800-G25双活数据中心方案采用创新技术,可以不需要引入任何第三方软硬件,直接通过两台 DS800-G25存储阵列实现两台存储的双活工作,互为冗余。当其中一台存储发生故障时,可由另一台存储实时接管业务,实现RPQ RTO为0。这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双活存储技术。

曙光DS800-G25双活数据中心方案由两台存储阵列组成,分别对应存储引擎A、引擎B。存储引擎A 和B上的卷可配置为双活镜像对,中间通过万兆以太网链路进行高速数据同步,数据完全一致。由于采用虚拟卷技术,双活镜像对中的两个卷对外形成一个虚拟卷。对服务器而言,双活镜像对就是可以通过多条路径访问的同一个数据卷,服务器可以同时对双活镜像对中两个卷进行读写访问。组成双活镜像系统的两台存储互为冗余,当其中一台存储阵列发生故障时,可由另一台存储阵列直接接管业务。服务器访问双活存储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FC iSCSI方式,服务器访问存储的SAN网络与数据同步的万 兆网络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组网说明: 1)服务器部署为双机或集群模式,保证服务器层的高可用, 2)存储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FC、iSCSI 链路,建议部署交换机进行组网; 3)存储之间的镜像通道采用10GbE链路,每个控制器上配置1OGbE 10接口卡,采用光纤交叉直连的方式,共需要4 根直连光纤; 4)组网拓扑 5)故障组A和故障组B之间距离不超过1KM 300米以内存储私有网络连接使用多模模块,超过300 米存储私有网络连接使用单模模块; 6)配置上要求镜像对的所有主LUN位于一台引擎上,所有镜像LUN位于另外一台引擎上,当服务器组发起写IO请求时,多路径软件会自动选择最优路径至主引擎端,主引擎会统一分配写IO请求,将数据同时写入主备引擎,之后返回写完成信号给服务器。 注:只有当数据都写入主备引擎后才返回写完成信号,因此对应用而言,会有一定的延时等待,性 能约降低30%左右!

双活数据中心方案

双活数据中心方案

双活数据中心方案 一、需求背景: 随着数据的大集中,银行纷纷建设了负责本行各业务处理的生产数据中心机房(一般称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因其负担了全行业务,因此其并发业务负荷能力和不间断运行能力是评价一个数据中心成熟与否的关键性指标。 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各种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银行数据中心的业务压力业成倍增加,用户对于业务访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障业务系统的7*24小时连续运营并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信息部门的首要职责。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着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监管机构也十分重视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体系建设,多次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相关标准和指引,对商业银行灾备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适应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增长,保障银行各业务安全稳定的不间断运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符合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建设灾备、双活甚至多活数据中心正在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 二、发展趋势:

多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其项目周期往往很长,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大。从技术上来说,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活,就要求网络、应用、数据库和存储都要双活。就现阶段来看,大多数客户的多数据中心建设还达不到完全的双活要求,主流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应用双活。当前客户建设多数据中心的模型能够归纳为以下几种: 1.单纯的数据容灾: 正常情况下只有主数据中心投入运行,备数据中心处于待命状态。发生灾难时,灾备数据中心能够短时间内恢复业务并投入运行,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这种模式只能解决业务连续性的需求,但用户无法就近快速接入。灾备中心建设的投资巨大且运维成本高昂,正常情况下灾备中心不对外服务,资源利用率偏低,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EMC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V4.0资料

EMC数据中心容灾系统 建设方案建议书 EMC电脑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Version 1.0,2014/10

前言 信息是用户的命脉, 近十年来信息存储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用户取得长足的进步。从内置存储转向外置RAID存储,从多台服务器共享一台外置RAID阵列,再到更多台服务器通过SAN共享更大型存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容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功能也不断增强,从提供硬件级RAID保护到独立于服务器的跨磁盘阵列的数据镜像,存储服务器逐渐从服务器外设的角色脱离出来,成为单独的“存储层”,为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保护和共享服务。 随着用户业务的不断发展,对IT系统尤其是存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用户业务由于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各地各用户多中心来预防单一数据中心操作性风险。 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可以预防单数据中心的风险,但面对多数据中心建设的巨额投资,如何同时利用多数据中心就成为IT决策者的首要问题。同时利用多数据中心就必需实现生产数据跨中心的传输和共享,总所周知,服务器性能的瓶颈主要在IO部分,数据在不同中心之间的传输和共享会造成IO延时,进而影响数据中心的总体性能。 同时,各家厂商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容量不断扩展,性能不断提高,功能越来越丰富,但由于不同存储厂商的技术实现不尽相同,用户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界面来使用不同厂商的存储资源。这样,也给用户业用户带来不小的问题,首先是无法采用统一的界面来让服务器使用不同厂商的存储服务器,数据在不同厂商存储服务器之间的迁移也会造成业务中断。 作为信息存储行业的领先公司,EMC公司针对用户跨数据中心信息传输和共享的迫切需求,推出存储VPlex解决方案,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本文随后将介绍VPlex产品及其主要应用场景,供用户信息存储管理人士参考。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V100R002C10 方案描述 文档版本 01 发布日期 2015-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5。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 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 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eb626200.html,

方案描述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2 方案描述 (3) 2.1 方案定位 (3) 2.2 方案组网 (4) 2.3 方案特点 (5) 2.4 产品介绍 (5) 2.4.1 存储阵列OceanStor 18000系列 (6) 2.4.2 存储阵列OceanStor V3系列 (6) 2.4.3 存储阵列OceanStor T系列 (7) 2.4.4 虚拟化存储网关OceanStor VIS6600T (7) 2.4.5 FC交换机OceanStor SNS系列 (8) 2.4.6 多路径软件OceanStor UltraPath (9) 2.4.7 容灾管理软件OceanStor ReplicationDirector (9) 2.4.8 负载均衡器L2800 (9) 3 术语表 (11)

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一、需求背景: 随着数据的大集中,银行纷纷建设了负责本行各业务处理的生产数据中心机房(一般称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因其负担了全行业务,所以其并发业务负荷能力和不间断运行能力是评价一个数据中心成熟与否的关键性指标。 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各种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银行数据中心的业务压力业成倍增加,用户对于业务访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障业务系统的7*24小时连续运营并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信息部门的首要职责。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着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监管机构也十分重视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体系建设,多次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相关标准和指引,对商业银行灾备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适应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增长,保障银行各业务安全稳定的不间断运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符合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建设灾备、双活甚至多活数据中心正在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 二、发展趋势: 多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其项目周期往往很长,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大。从技术上来说,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活,就要求网络、应用、数据库和存储都要双活。就现阶段来看,大多数客户的多数据中心建设还达不到完全的双活要求,主流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应用双活。目前客户建设多数据中心的模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单纯的数据容灾: 正常情况下只有主数据中心投入运行,备数据中心处于待命状态。发生灾难时,灾备数据中心可以短时间内恢复业务并投入运行,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这种模式只能解决业务连续性的需求,但用户无法就近快速接入。灾备中心建设的投资巨大且运维成本高昂,正常情况下灾备中心不对外服务,资源利用率偏低,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目录 1 用户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3) 1.1面临的挑战 (3) 1.2迫切需求 (3) 2NetApp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4) 3NetApp解决方案优势 (5)

1用户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1.1 面临的挑战 ?目前几乎所有金融行业用户的业务正常开展都离不开后端IT环境的支持,一旦IT 环境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提供支撑服务,就会对用户的业务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金融用户对后端IT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保证IT系统7×24的运行能力。 ?虽然目前大部分的专业存储系统均实现了硬件容灾保护,单个部件的失效不会导致其数据访问能力的失效。但是一旦某套存储系统由于一些严重故障或灾难性事故导致其整体性失效,则会导致前端应用系统的宕机从而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金融用户需要在硬件冗余的基础上提供更高的可靠性保证。 ?目前很多金融用户已经采取了多数据中心的架构,并且在多个数据中心之间进行了数据容灾保护架构的建设。但是由于传统的容灾架构基本上采用了Active-Standby 的方式,因此一方面限制了数据中心的角色和功能,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用户在各个数据中心部署应用系统的灵活性。最重要的一点,传统的容灾架构在进行容灾恢复的时候过程复杂且冗长,缺乏足够的智能化。因此金融用户需要一种更加灵活更加智能化的多数据中心架构。 1.2 迫切需求 ?后端存储系统在硬件冗余保护的基础上,需要提供更高级别的可靠性保证,能在存储系统发生整体性故障的时候还能保证数据访问的正常进行,从而防止这些严重故障或灾难性事故对业务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实现双活的数据中心架构替代原有的Active-Standby架构,双活数据中心架构必须提供如下的功能: o前端应用服务器可以从两个数据中心均能对同一份数据进行正常访问,同一个应用的服务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部署在两个中心当中的任何一个或同 时部署在两个中心,部署在两个中心的应用服务器均可以处于服务提供状 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