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城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城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城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城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钱敏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苏南京 210013)

摘要本文主要以常州市城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为例,介绍了城市应急系统中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组织模式,建设过程,最终成果等情况。

关键词数据库建设城市应急地理信息系统公安专题信息地址拆分内业审核外业调查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治安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进行管理、指挥、调度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把各类信息置于空间分布中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十分符合公安系统业务特点。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报警定位、犯罪分析、治安防范、户籍管理、综合决策分析等方面提供可视化、形象化、数字化的管理手段,使公安部门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在空间地理信息的背景下,从而可以提高更加迅速、准确的接、处警能力。

城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专题业务数据库、门牌地址数据库以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整合现有城市110、122、119、120、卫生防疫、水、电、气等多个应急处理部门的专题信息,通过集成系统,可实现城市内各分散应急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加强处理社会紧急事件能力,快速处理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由于目前国家(或行业)还没有制定出城市应急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因此常州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标准体系》,对公安各个部门专题信息、门牌地址信息数据以及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理规划。

2.组织模式

常州市城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由常州市公安局-常州市城市应急中心筹建处负责组织、管理、协调,并提供公安消防等部门专题信息资料;常州市土地勘测中心提供现势性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门牌地址信息数据以及负责相关图纸的提供;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数据建设部组成工作小组,指定项目负责人,赴常州全程参予该项目,主要负责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门牌地址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并负责对专题业务信息的审核、采集、加工工作;抽调相关派出所民警以及消防部门人员对专题业务信息、门牌地址信息进行审核补充;由在城市应急

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实践经验相当丰富的北京山海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对建设过程贯彻执行《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标准体系》情况进行把关。

图1 组织方式

3.具体建设过程

针对各类资料数据的不同情况,运用AutoCAD、office2003、ArcGIS9.0,对已有资料数据进行规划、转换、加工。

图2数据库建设流程

3.1处理专题业务信息

专题业务信息是来自公安、消防多个业务部门的业务信息,包括人员信息、案事件、公共场所、城市交通、分区、门牌号码、单位、动态信息、基础设施等,反映了公安、消防各个部门的业务特点,但缺少空间地理位置信息,无法进行空间定位。

对专题业务信息的处理主要是使用office2003各项功能对资料进行录入、统一格式、合并等工作,整理后的专题业务数据保存为ACCESS数据库表,考虑到各个业务部门的不同需求,保留了原业务数据的所有属性项,并根据属性,按照《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将专题业务信息赋上分类CODE值,并以表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

图3专题业务信息表

3.2确定工作单元,数字化各个派出所范围

由于之后的各项审核调查工作都是以派出所为单元进行,因此必须确定各个派出所的范围,在相关派出所的协助下,依据现有1:5000、1:500地理信息数据,用ArcGIS 9.0数字化各个派出所范围,由于常州市各个派出所管辖范围的实际情况,数字化后的shape面数据允许出现缝隙部分,但不应出现重叠部分。

图4数字化派出所范围

3.3整理门牌地址信息数据

门牌地址信息数据来源常州市土地勘测中心,覆盖常州市主城区130平方公里,为面状shapefile格式,按照规范要求,每个宗地面都有属性数据,包含宗地号、市县乡三级代码、街坊号、土地所有者、土地座落、用途、面积等。最小单元为宗地。如:一户独立的私房,一个独立的单位都有地址、门牌数据。

整理工作包括:

1.将原门牌地址信息数据由面状shapefile转为点状shapefile,以便提取坐标信息。

图5门牌地址信息数据转换

2.在门牌地址信息数据原表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地址拆分需要的属性项。

字段名描述

ADDRESS 输入整合的地址串

DISTRICT 输入市名

SECTION 输入区名

XIANG 输入乡名

ZHENNAME 输入镇名

STREET 输入街道名

CUNWEI 输入村委名

SECTIONNAME 输入社区名

VILLAGENAME 输入村名

STREETNAME 输入街名

ROADNAME 输入道路名

XIANGNAME 输入巷名

NONGNAME 输入弄名

TANGNAME 输入塘名

ADDR1 输入各种生活社区名

PLACENAME 输入各种村以下级别的地名

DOORNUM 输入门牌号

BuildingNum 输入楼牌号

OrgName 输入该门牌地址的单位名称或公司名称

X X坐标

Y Y坐标

3.提取点的X、Y坐标属性,并赋入X、Y字段中。

4.按照派出所范围裁切数据,以便能够提取派出所范围的特征地址地名。

5.对原地址属性项进行拆分,并赋入相应属性项中。如原属性内容为“钟楼区五星乡

新新村田家塘40号”,拆分后的数据应为“钟楼区” + “五星乡” + “新新村” +

“田家塘” + “40号”。其中“钟楼区”存入到区的字段中,“五星乡”存入到乡

的字段中,“新新村”存入到村的字段中,“田家塘”存入到塘的字段中,“40号”

存入到门牌号的字段中,最终合成拆分后的标准数据属性,存入输入整合的地址串

的字段中。

在对门牌地址信息数据的处理中,门牌地址的拆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拆分出的各项内容都是组成地址编码库的元素,并且直接影响与专题业务信息进行地址匹配的成功

率和准确性。

3.4整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3.4.1整理1:500矢量地形地籍数据库

源数据覆盖常州市主城区130平方公里,1954年北京坐标系,数据格式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Personal Geodatabase。主要使用ArcGIS 9.0对1:500矢量地形地籍数据库进行整理规划。整理工作包括:

1.合并原始Personal Geodatabase。

2.对合并后的Personal Geodatabase,依据数据分类代码,重新组织分层。

3.配置内业审核用图和外业调查用图。用ARCMAP对数据进行符号化,保存为*.MXD,

以供内业审核和外业调查用。内业审核用图颜色鲜明,注记简单明了,以方便审核

者判读。外业调查用图采用简单的颜色、线划区分要素,并加上门牌地址注记,以

便调查其正确性,并加以标识。为保证图面的清晰直观,不需要对所有的要素都进

行符号化,只需对居民地、水系、绿地、道路、单位等做简单配置。

图6 1:500矢量地形地籍数据库图7 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图8 内业审核用图图9 外业调查用图

3.4.2整理1:5000矢量地形图

源数据覆盖常州市1800平方公里(不含金坛、溧阳),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比例尺1:5000, 2005-2006年航摄,格式为AutoCAD-DWG格式。主要使用ArcGIS 9.0对DWG 文件进行处理。整理工作包括:

1.按照DWG分层内容,用ArcGIS 9.0提取并转换各类要素为shapefile数据。

2.将居民地、水系等要素构面,并且进行简单的人工赋值区分,如居民地中的绿地、

运动场等。

3.所有文本的注记也需要人工赋值区分居民地注记、道路注记、水系注记等。

4.将整理过的shapefile数据重新分层组织,并建立Personal Geodatabase。

5.用ARCMAP对数据进行符号化,保存为*.MXD,用于常州建成区130平方公里以外范

围的参考底图。

图10 1:5000矢量地形图图11 1:5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图12 1:5000地形参考底图

3.5专题业务信息数据与门牌地址信息数据的地址匹配、定位

利用处理后的门牌地址信息数据中拆分的地址项,生成地址库,将专题业务信息数据中的地址属性与之进行地址的初步匹配,取得门牌地址信息数据中X、Y坐标的属性,通过地址匹配,可以使得70%的专题业务信息数据得到空间地理位置信息,同时,初步将专题业务信息分至各个派出所管辖范围中。

3.6内业审核

为了能够得到可靠现势的专题业务信息数据,无论是得到空间地理位置信息的,还是未能成功进行地址匹配的专题业务信息数据都应逐条进行审核,具体审核的内容包括:专题业务信息的确切空间地理位置、名称、具体门牌地址等属性,按照门牌地址信息要求,对专题业务信息的地址同样需要精确到户,即××路多少号、××小区多少幢等;剔除由地址匹配归入派出所管辖范围,但实际并不在该范围内的专题业务信息。对于不能在内业审核当场定位,或者无法确定正确名称、地址的专题业务信息,电脑作业人员对其赋予相应的标识,以供提取后进行外业调查。

图13 内业审核工具

由于专题业务信息量较大,又必须逐条审核,因此内业审核的方式必须选择高质量、高效率、易操作的模式来进行。实践证明安排专人操作电脑,利用投影仪显示,红外光笔确定位置,调用对辖区情况最了解的各个派出所民警进行现场内业审核的方法效果卓越,同时通过内业审核的过程,推广了城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3.7派出所外业调查

由各个派出所抽调人员负责的外业调查内容主要是针对内业审核未确定的专题业务信息属性的正确性和完备性,以及门牌地址信息的正确性和完备性,具体包括专题业务信息的位置、名称、地址(需补充完整至门楼牌号、楼幢号);核对、补充门楼牌号;剔除不在该派出所范围内的专题业务信息;经一步核实派出所管辖范围以及社区范围和名称。

3.8消防部门外业补充调查

在地址匹配成功的专题业务信息之外,还有一部分的信息不能定位,或者不能确定在哪个派出所的管辖范围,无法按照派出所为单元进行内业核查和外业调查,因此需要独立的外业力量进行调查。考虑到消防部门的业务特点,通过常州市城市应急中心筹建处的协调,借调了常州市消防部门人员完成此项工作。消防部门按照消防队管辖的范围,选择熟悉分区内情况对余下的专题业务信息进行位置、名称、地址的调查,并且剔除不在常州市市区范围内的专题业务信息。

3.9内业修改

外业调查结果都采取标识在表格及纸图上的方式,以提供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工作人员

进行内业上机修改。由于各类信息数据侧重属性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数据,需要采取不同的修

改方法。

1.对专题业务数据的修改:用内业审核工具定位、修改专题业务数据;对增加的专题

业务数据,先将属性加入专题业务数据库表后,用内业审核工具定位。

2.门牌地址数据的修改:对门牌地址数据增加一个属性项作为修改标识,对修改的、

增加的、删除的、拆迁的门牌地址数据分别予以赋值,以便最终对区域内门牌地址

的变更、拆迁进行统计。

3.派出所范围的修改:依据外业调查标识的派出所范围,核对派出所范围数据,并加

以修改。

4.消防部门补充调查内容的修改:由于数量较多,采取了属性和几何位置分别处理的

方式对消防部门补充调查反馈进行修改。用内业审核工具修改专题业务数据名称、

地址等属性;建立shapefile点状要素,采集纸图上标识的专题业务数据,将表格

中的编号作为属性录入,并将X、Y坐标赋入相应属性字段,以便与专题业务数据库

表挂接。

3.10各类数据导入数据库

专题业务信息全部核查修改过后,仍然以表的形式存在于数据库中,需要依据表中的X、Y 坐标定位属性,生成点状图层,才能进行空间定位、查询,可在数据库中直接生成点状要素类;将门牌地址信息数据X、Y坐标更新,导入数据库;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比例尺,导入数据库。

4.最终成果

n专题业务数据库

n门牌地址信息数据库

n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别为1:500和1:5000两个比例尺数据库。

n各个派出所辖区范围数据-shapefile面状数据文件。

n各个派出所外业调查图表资料、消防部门外业调查图表资料。

5.结论和想法

通过常州市城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显而易见的是GIS技术在城市应急方面的应用非常活跃,并且对信息的规划、信息的共享、信息的现势以及完备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常州市城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的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料,详细分析,统一规划整理,使数据基本符合各项需求。调用民警、消防等对专题业务比较熟悉的人员全程参与内业核查和外

业调查,不仅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还增强了专题业务数据的现势性与可靠性,极大的保证了后阶段系统的运行和功能实现。参予各方成员积极配合、充分交流,不仅对项目的顺利完成起到关键的作用,也达到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希望国家或者行业能尽快的制订出相关城市应急地理信息系统标准,使得城市应急地理信息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规划管理,并且尽快启动信息共享,避免不同的部门囤积大量重复,而又不规范的专题业务资料,给应用和统一管理带来不便。

在整个城市应急地理信息系统中,应加快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建设,逐步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属性,特别是交通要素属性的准确性以及现势性,以便今后数据库与系统集成后,能够提供更为完善的应用功能。

参考文献

郭建忠王强《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

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技术

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技术 本文就详细分析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技术,旨在为相关人士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质检技术;建设与应用 1 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意义 1.1 推进地理信息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这样的情形下,地理信息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的内容之一。在智慧城市理念下,地理信息以及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推动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与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如车载导航、手机定位、智能交通、物流快递以及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产品,通过提升各种地理信息产品的附加值,能充分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相关信息服务的需求以及人们对相关地理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拓展相关地理信息的消费市场。 1.2 加快相关技术的创新步伐 在智慧城市理念下,建设并应用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还能加快相关技术的创新步伐,比如说地理信息测量技术、质量测量技术。通过建设和应用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先进测量技术,这样能提升我国相关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相关信息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还能促使我国相关行业占据该产业的制高点。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自主创新、支撑发展、重点跨越、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不断完善该行业的创新体系,提升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地理信息质检技术的应用范畴 2.1 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实际的执行中,相关作业单位应对单位的采集人员、核查人员进行地理信息质检技术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作业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时,作业单位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的自检、互检以及单位验收制度,验收最终的成果,从而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 2.2 加强相关产品质量内容的控制 除了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外,作业单位还可以根据地理信息质检技术加强相关产品质量内容的控制。比如:检查后数据采集的精度。作业单位通过对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遥感1503班第10组 (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017年5月

一.数据来源 二. 目的 三 .任务 四. 任务范围 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 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 二.目的 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 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具体为: 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 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 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 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 (一)数据采集规范 1.数据来源包括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采集、加工和积累的研究数据。 2.采集对象包括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基础文献等一手数据和原始资料。 3.数据类型包括数值、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空间数据等。 4.采集方式包括自动采集、半自动采集和手工采集等。 (二)数据加工规范 1.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规范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CDLS)所推荐的唯一标识符体系以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2.专题数据库的核心元数据应符合《TR-REC-014数据集核心元数据规范》及数据中心的相关要求。 3.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遵循《CDLS-S05-031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和《CDLS-S05-032音频资料元数据著录规则》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以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4.其它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遵循《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CDLS)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5.各类接口所实现服务的标识应符合《TR-REC-017资源唯一标识规范》的相关规范要求。 6.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型数据能够转换为数据中心规定的数字文件格式。 7.专题数据库数据的加工过程需严格执行两重审核制度,保证数据格式符合规定标准。 (三)数据库系统规范 1.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必须使用正版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推荐使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遵守SQL语言系列标准。 2.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具备数据备份及容灾机制,重要数据应进行异地备份。 3.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具备一定的扩充能力,系统的模块化程度高,软件维护方便。 4.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遵循中国国家标准GB/T 20273-2006《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具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确保数据永久安全。 (四)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规范 1.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至少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检测、数据浏览、数据检索、用户管理和数据维护七大类功能。 2.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至少支持开放数据访问接口、开放索引数据收割接口和开放服务状态监控接口三类功能接口。 3.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向数据中心提供访问完整数据记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地理库)地理库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地理库) 地理信息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定位基准,是集成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综合信息的基础,是信息集成的载体,是智慧城市赖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 “智慧南平地理库”建设将结合南平市现有数据情况,补充生产或整合更新南平市域范围内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按照标准规范对数据进行整合改造形成面向应用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并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建库管理和维护更新,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丰富权威的数据资源,推动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补充生产:补充生产地名地址数据、三维景观数据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改造更新。将原来离散的、数据格式各异的空间信息改造成为逻辑上一体的、具有统一空间定位框架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对象主要是现有数字线划图、中小尺度遥感影像、高程模型以及地名数据; (3)公共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整合生产(含政务版、公众版):以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根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标准规范,面向公共应用需求进行数据的对象化、网格化、信息化加工处理,形成面向公共服务的地理框架数据 (4)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入库、日常管理及更新维护, (5)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整合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政务版地理框架数据和公众版地理框架数据进行入库处理,最终建成包含影像数据、矢量数据、高程模型数据的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库、政务地理框架数据库、公众地理框架数据库以及对应的元数据库和数据目录。 “智慧南平地理库”建设将改变南平市因获取掌握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所形成的数据在内容、格式、坐标系统、定位精度等方面存有差别的现状,最大限度地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为交通、水利、国土、统计、公安、民政等各类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还将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通讯技术向全社会提供导航、定位、出行等位置服务,从而推进南平市信息化进程,为创建和谐、有序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新局面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姓名:乔婷婷 学号:201301181122

摘要: 目前,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兴未艾,它们的建设都需要有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其基础。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把基础地理数据获取、处理、管理、维护等各个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以平原区某市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为例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 与实现的研究。 该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中的地形数据库建设涉及1:500、1:1000、1:10000、1:50000等多种比例尺;图形信息以点状、线状以及面状地物等形式存在;数据的属性信息以扩展属性和文字描述等方式存在,形成多尺度、多数据格式的数据源。 关键词: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概念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实现其输入、编辑、浏览、查询、统计、分析、表达、输出、更新等管理、维护与分发功能的软件和支撑环境的总称。 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三部分组成,一般包括现势库和历史库。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 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是数据存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软硬件及网络条件。 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总体流程: 总体流程如下:基础地理数据收集、数据检查分析、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编辑整理、质量检测、数据入库。 (一)基础地理数据收集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 研究数据为2012年野外实测,由南方CASS软件编辑成的数字线划图;图层依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按八大类进行分层;要素编码采用国际码+图形代码组成,地形图数据中点状地物的编码在要素的Z比例属性中;线状地物的编码在要素的厚度属性中;要素的扩展属性为地物的实体名称。 地形图数据根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标准,要对需要面状表示的要素进行构面处理,如池塘面、植被面,构面前需进行拓扑关系处理。 (二)数据检查分析

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方案及进展(刘霞)1307600500508

CALIS三期特色数据库项目管理组 武汉· 2011年6月2日 CALIS CALIS三期专题特色数据库三期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方案、进展及要求

大 纲 成员馆建库要求 项目建设进展 项目背景介绍 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背景介绍 ?专题特色数据库是CALIS持续建设的子项目之一–CALIS一期特色库项目(1999-2000) ?建成专题特色库25个 –CALIS二期特色库项目(2003-2006) ?建成专题特色库55个,数据总量达到445万多条(比 一期增长58.9%);全文比例达到38% ?13个库的数据量超过了10万条记录 ?选用了7个经CALIS认证的系统 –TRS、TPI、方正德赛、 快威、义华、中数创新和杭州麦 达

项目背景介绍 ?国外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1/3) –对19所大学进行网络调查(2010.6) ?美国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斯坦福、MIT、哥伦比 亚等大学 ?麦克吉尔大学(加拿大)、剑桥大学(英国)、东 京大学(日本)、香港大学 –共计92个特色资源数据库

国外特色库类型统计 92合计 访问受限2% 2数据中心2% 2百科全书2% 2课程资料14% 13数字化馆藏 包括照片15% 14图片4% 4地图 文史居多45% 42专题库15% 14机构库 说明百分比 数量类型

项目背景介绍 ?国外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2/3) –文献调研(2010.6) ?国外同行的体会 –在建设特色库时应当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包括 大学与IT企业合作、大学之间的合作等 –特色是自建数据库的关键, 要以需求为导向, 以馆 藏为特色, 选择独有的、具有资源优势的专题和 项目开发建设 –做好学术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

练习利用ArcCatalog 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

练习 2 1.利用ArcCatalog 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 2.在ArcMap中编辑属性数据 第1步启动ArcCatalog 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1) 第2步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2) 第3步创建缩图,并查看元数据 (4) 第4步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Personal Geodatabase) (5) 第5步拖放数据到ArcMap中 (13) 第6步编辑属性数据及进行1:M的空间查询 (14) 第7步导入GPS数据,生成图层 (16) 第1步启动ArcCatalog 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当ArcCatalog打开后,点击, 按钮(连接到文件夹). 建立到包含练习数据的连接(比如“E:\ARCGIS\EXEC2”),

在ArcCatalog窗口左边的目录树中, 点击上面创建的文件夹的连接图标旁的(+)号,双击个人空间数据库-National.mdb。打开它。. 在National.mdb中包含有2个要素数据集、1个关系类和1个属性表 第2步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在ArcCatalog 窗口右边的数据显示区内,点击“预览”选项页切换到“预览”视图界面。在目录树中,双击数据集要素集-“WorldContainer”,点击要素类-“Countries94”激活它。

在此窗口的下方,“预览”下拉列表中,选择“表格”。现在,你可以看到Countries94 的属性表。查看它的属性字段信息。 花几分钟,以同样的方法查看一下National.mdb 地理数据库中的其它数据。

第3步创建缩图,并查看元数据 在目录树中,选择地理数据库National中的要素类-Countries94,切换到“预览视图”,点击工具栏上的放大按钮,将图层放大到一定区域,然后再点 ,生成并更新缩略图。这时,切换到“内容”视图界面下,并在目录树中选择要素集-“WorldContainer”,数据查看方式更改为“缩略图方式”。.注意,此时,要素类“Countries94”的缩图图是不是发生了改变 点击“元数据”选项页,查看当前要素类的元数据,了解当前要素类是采用什么坐标系,都有哪些属性字段,字段的类型等信息。在元数据工具栏中,从样式表中选择不同的样式,可以看到,元数据显示的格式发生了变化。 点击元数据导出按钮,可以将元数据导出为多种格式,这里我们选择为“HTML”格式,确定后,元数据将被保存在指定路径下的.htm文件中,从资源管理器中,打开这个.htm文件,查看导出后的元数据信息。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最新)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X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X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X-X年)的通知》(X 经信网办〔X〕227号)精神,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市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我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切实加强监管,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X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进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强化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主要任务 围绕全市“行政审批、监督管理、政府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府审批、监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和农村信用体系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建设和初步完善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形成各类数据库相互联动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

(一)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 1.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自然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的法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将网上注册用户与服务对象信息相关联,实现网上办事一次登陆、全网通办。[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 2.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建立完善数据标准,整合全市事项申办、受理、审批、办结等各办理过程情况数据,形成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记录事项办理全过程、实现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监管,推进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实现阳光政务。分析挖掘服务环节数据,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 3.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库。加快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在线申请、在线受理、在线审批,以及省、市、县三级事项动态管理,实现与省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库的对接,为相关业务全省通办、异地办理提供支撑。(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编办牵头负责) 4.政务电子证照库。落实《X省政务电子证照管理暂行规定》,建设全市政务电子证照系统,根据网上办事业务需求梳理证照应用目录,逐步汇聚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各类许可证、执照、许可证书、资格证、资质证、合格证书、批准文件、证明文件及其他行政许可

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还能走多远

收稿日期:2010-03-14 修回日期:2010-05-26 作者简介:易淑琼(1970-),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华侨华人文献与数据库建设三 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还能走多远?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反思 How Far Special Subject Databases Can Go ? Review the Growth of Special Subject Datab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易淑琼 (暨南大学图书馆 广州 510632) 摘 要 基于科学发展的理念,对十年来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三认为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如面子工程二特色不特,各自为政,建用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均与科学发展的理念相悖三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只有坚持全面二协调和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跳出当前的瓶颈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专题特色数据库 质量控制 CALIS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0)10-0154-03 0 引 言 我国图书馆数据库建设有近3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为起步阶段(1975~ 1979年),主要是引进二学习二借鉴国外数据库的理论成果三二为发展阶段(1980~1993年),主要是研究和自建中文数据库三1991年我国自建各种规模的数据库就有806个三三为成熟二实用及快速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它以1993年2月我国第一家专业数据库公司 万方数据公司”的正式成立为标志[1]三接着,1994年CERNET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成;1999年6月,中国期刊网正式开通;1999年7月,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正式启动和运行三 CALIS 运行之初,即设立了CALIS 特色数据库和导航库建设项目组三建设一期由24个成员单位共建成25个 特色库”,数据量已达280万条以上三CALIS 二期 十五”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于2003年9月启动,共有58个特色库子项目完成了规定的建设任务,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三在CALIS 项目的带动下,全国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三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并非一帆风顺三CALIS 项目组自己也承认,由于立项时的各种原因,无统一平台二无统一风格二无统一标准,对数据库的规模二载体类型和文献类型均未做出具体规定;除少数 特色库”做得较好之外,多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三特别是将CA?LIS 特色库”作为一个整体项目,与国内外中大型数据库相比,差距甚远[2]三随着建设速度的加快,建设规模的扩大,盲目上马二重复建设二类型单一,专业特色不突出;标准化程度不高二产出效益低下二后劲不足等问题越发凸显三一些通过了评审验收的专题特色数据库,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半途而废的情况三据笔者对CCALIS 专题特色数据库网站的调查,有的数据库数据仍停留在几年前;有的数据库已链接不上三专题特色库到底有什么价值?读者真的需要吗?有多少人通过专题特色库获得研究和学习的信息?面对目前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有学者表示了 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还能走多远”的担忧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三本文基于 以人为本” 全面二协调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针对目前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拟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剖析,旨在为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三 第29卷 第10期2010年10月 情 报 杂 志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l.29 No.10 Oct. 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的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基础地理信息的承载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种比例尺地图,甚至声像资料等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意义 通过制定统一的分类代码标准,将多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整理转换进行入库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与交换及数字化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准备,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各部门间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基本流程 1)、规范及标准的制定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为了能将它们有机地进行组织,有效地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应用,只有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对它们进行按类别存储,按类别和代码进行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因此首先必须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编写相应的元数据标准。根据绍兴项目的实施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 (1)、《4d产品数据成果入库提交技术规定》 (2)、《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 (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 (7)、《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理及入库

浅议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

浅议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 发表时间:2019-05-06T16:38:47.2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蔡云霞 [导读] 对于城市范畴中的所有空间数据,赶着全方位的管理作用,通过对地图的数据化处理,进而实现对各种信息的系统化储存。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该文阐述了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地图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作用与差别。针对我国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同时建立与维护空间数据库与地图数据库的必要性。指出了随着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库最终将取代地图数据库,同时提供多比例尺地图服务及各种时空尺度的地理信息服务。 一、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的相关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又称“地学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系统。而所谓的空间数据库,正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力辅这以计算机硬件力量的支撑和扶持,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处理活动,以实现提供空间动态层面的多元化,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服务的质量的一种技术操作手段。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与核心元素,对于城市范畴中的所有空间数据,赶着全方位的管理作用,通过对地图的数据化处理,进而实现对各种信息的系统化储存。 二、空间数据库的特点 GIS空间数据库与普通的数据库在模型及功能上有很大的差别,总的来说,空间数据有以下特征。空间特征:每一个空间对象具有空间坐标。除了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文件系统关键字索引和辅关键字索引以外,一般都需要建立空间索引。非结构化特征:空间数据不满足结构化的要求。将一条记录表达一个空间对象时,它的数据项有可能是变长的。例如,一条弧段的坐标,其长度将是不可预料的;此外,一个对象也可能包含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空间关系的特征:空间数据中记录的拓扑信息表达了多种的空间关系。该种拓扑数据结构一方面既方便了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另一方面也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增加了复杂性。海量数据特征:空间数据库是海量数据。由于空间数据量大,需要在二维空间上划分出块或者图幅,垂直方向上分层来组织。由于空间数据的如上几个特征,当前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系统难以满足要求。而大部分GIS软件将采用混合管理的模式――即用文件系统来管理几何图形数据,用商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较弱,特别在数据的安全性、以及一致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数据损坏后的恢复方面都缺乏基本的功能。所以GIS 开发商一直在寻找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同时管理图形和属性数据。 三、空间数据库构建中的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库在实际构建前需对设计的用途以及应用对象进行确认,确保空间数据分析能够为数据库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数据分析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首先,做好数据库应用对象的调查工作。通过对应用对象的调查了解信息的需求以及信息处理内容,以此为依据确定空间数据库的构建目标。其次,对数据研究范围进行确定,主要包括区域边界与地理控制点两方面。最后,保证源数据的准确性。为使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参考价值,需注意综合考虑调查资料与其数学精度,如地物间是否在逻辑上保持一致或图面的相关表示是否准确等。尤其要求在构建前应使各坐标系统进行统一,避免出现数据不统一的情况。 四、空间数据库分类 空间数据可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大类。矢量数据用点、线、面等来描述现实世界,表达地表信息,通过坐标值来定义,是数学的表达方式。栅格数据用一定的空间分解力来解析地表的信息,通过灰度、色调来定义。以前矢量数据以其数据结构严密,拓扑关系完善、数学分析方便、图形输出精美、数据记录量小等诸多的优点而为广大GIS用户青睐,但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制约栅格数据的硬件问题得到解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制图周期和更新周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矢量数据复杂的内容、漫长的采集期,不便快速更新的缺点反而越来越突出。现在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相互相成,互相转化,使矢量图的内容相对数字地形而言,内容大为减少,缩短了矢量数据生产和更新的周期。 五、我国的空间数据库建设问题与改进策略 5.1我国现行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过程 我国在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初期,很多人由于对数据库这一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把地理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弄混淆,所以在两个数据库中分别含义对方的数据信息。还有一些空间数据库在设计初期不合理,无法满足地图数据库的要求。为此,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直接对已有地形图进行数字化,或者在进行地形图生产的同时,利用同一数据源,采用与地形图相同的地理要素建立空间数据库。 5.2现有空间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们对两个数据库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在空间数据库后期制作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常常出现在同一个区域利用逻辑关系把相关的地理信息分隔开来;在数据库中记录信息不全面,设计结构不合理;在数据库中存在大量人工处理过的地理信息。这样不仅给数据空间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还降低了提供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 5.3未来空间数据库建设思路 在充分了解地图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之后,知道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数据库。为此,在以后的建设中要集中到这两个方面:其一,对空间数据库的更新和改造。从不同角度出发,提高提取地理信息的速度,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加强管理,对每一条信息进行有效操作;加强对信息的安全把控,防止数据泄露,并进行有效分类,统一标准。其二,对地图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明确地图的符号化,统一标准,提高对数据的挖掘能力,加强地图制图综合能力。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时,就证明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信息储存方面也可以及时的更新,不用在大量积攒无用的信息。 六、我国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基本途径 虽然我国在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存在了20多年的研究历程,但如令人欲改变停滞不前的初级阶段,仍然需要基本途径的转换和更新。第一,要在新兴的空间数据库的工作上,夯实其更新创造的基础。更新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实现对地理信息速度和精确度的增长,自动化程度的增强,同时也要促进数据系统的人为管理。第二,对于传统通用的地图数据库,也要进行适度的改造,对于地图数据库中的系统功能的优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图形的符号化动作,以便解决地理信息的合理表示问题;地图制图综

数据库建设基本流程

使用权数据库建库基本流程 一、标段数据库模版建立 1、根据坐标系统建立标段数据库模版 2、导入本标段所有权数据并检查、 执行“河南专题-所有权成果入库” 检查图层重要属性值不为空 行政区:行政区代码和行政区名称 地籍子区:地籍子区代码和地籍子区名称 所有权宗地:宗地代码;土地所有者名称; 3、分别对地籍子区和行政区设置 执行“数据建库-地籍区维护工具”;“河南专题-行政区设置” 建立好标段数据库模版发放给作业人员,分村建库人员直接把使用权数据导入到模版数据库。合库的时候这些所有权数据可以不合并。 二、外业dwg转shp,处理未转换的要素,数据入库(转换的界址点线不要)

三、分别对单层数据进行图形检查和属性检查 1宗地层 ①拓扑检查,手动处理错误,保存入库 ②检查QLR,DJH,XDLH是否为空 ③DJH正确性和重复性检查 “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地籍号正确性检查/编号重复性检查” 2房屋层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FWJG,FWCS是否为空 3测量控制点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 KZDMC,Z80是否为空 4线地形要素,面地形要素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 FHMC是否为空

四、宗地层属性填写和维护 1、使用工具“7.宗地属性维护”进行属性维护 维护内容如下表,维护前确保DJH的正确性

2、填写维护宗地其他属性

注:更新方式的手动填写指根据调查表或者权属调查资料填写 五、界址点线生成和属性维护 1、界线点线生成 通过“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宗地拓扑及属性维护-宗地界址线拓扑维护”功能生成界址点和界址线。 2、界址线地籍号和指接人维护 通过“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界址线所属宗地及指界人维护”可以维护界址线“左宗地籍号LZDJH”,“右宗地籍号RZDJH”,“指界人1 ZJR1”“指界人2 ZJR2”的属性。 RZDJH指的是本宗,就是这次调查的使用权宗地;LZDJH指的邻宗,当邻宗

地理空间大大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地题目总卷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下列不适合直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说法错误的是(A) A.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是连续的相关性较小的数字或字符,而空间数据是连续的,并且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 B.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实体类型较少,并且实体类型间关系简单固定,而GIS数据库的实体类型繁多,实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关系; C. 传统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通常为等长记录的数据,而空间数据的目标坐标长度不定,具有变长记录,并且数据项可能很多,很复杂; D.传统数据库只查询和操作数字和文字信息,而空间数据库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操作和查询。 2. 下列关于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方式经历的阶段及其各自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 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阶段,用一组文件形式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及其拓扑关系,利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属性数据,通过唯一的标识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连接。 B. 全关系式数据库管理阶段,基于关系模型方式,将图形数据按关系模型组织。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在通用关系数据库中,即将图形文件转成关系存放在目前大部分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二进制块中。 C.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阶段,面向对象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最适合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持变长记录,还支持对象的嵌套,信息的继承和聚集。支持SQL 语言,有一定的通用性。允许定义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 D.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阶段,解决了空间数据的变长记录管理,使数据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空间和属性之间联结有空间数据管理模块解决,不仅具有操作关系数据的函数,还具有操作图形的API函数; 3. 对下述图形进行链式编码,编码结果为(D)

专题数据库建设方案

一,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 1. 数据源 数据源,顾名思义就是数据的来源,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来源随着公司的规模扩张而呈递增趋势,同时自不同的业务源,比如埋点采集,客户上报等。 2. ODS层 数据仓库源头系统的数据表通常会原封不动地存储一份,这称为ODS(Operation Data Store)层, ODS层也经常会被称为准备区(Staging area),它们是后续数据仓库层(即基于Kimball维度建模生成的事实表和维度表层,以及基于这些事实表和明细表加工的汇总层数据)加工数据的来源,同时ODS层也存储着历史的增量数据或全量数据。 3. DW层 据仓库明细层(Data Warehouse Detail ,DWD)和数据仓库汇总层(Data Warehouse Summary, DWS)是数据仓库的主题内容。DWD和DWS层的数据是ODS 层经过ETL清洗、转换、加载生成的,而且它们通常都是基于Kimball的维度建模理论来构建的,并通过一致性维度和数据总线来保证各个子主题的维度一致性。 4. DWS层 应用层汇总层主要是将DWD和DWS的明细数据在hadoop平台进行汇总,然后将产生的结果同步到DWS数据库,提供给各个应用。 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的任务就是把数据从各种数据源中采集和存储到数据存储上,期间有可能会做一些简单的清洗。 比较常见的就是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 先做sdk埋点,通过kafka实时采集到用户的访问数据,再用spark做简单的清洗,存入hdfs作为数据仓库的数据源之一。 三,数据存储 随着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张,产生的数据也越来越到,像一些大公司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都在PB级别,传统的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存储要求,目前hdfs是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仓库/数据平台最完美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在离线计算方面,也就是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部分,Hive还是首当其冲的选择,丰富的数据类型、内置函数;压缩比非常高的ORC/PARQUET文件存储格式;非常方便的SQL 支持,使得Hive在基于结构化数据上的统计分析远远比MapReduce要高效的多,一句SQL可以完成的需求,开发MR可能需要上百行代码;而在实时计算方面,flink是最优的选择,不过目前仅支持java跟scala开发。 四,数据同步 数据同步是指不同数据存储系统之间要进行数据迁移,比如在hdfs上,大多业务和应用因为效率的原因不可以直接从HDFS上获取数据,因此需要将hdfs上汇总后的数据同步至其他的存储系统,比如mysql;sqoop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Sqoop太过繁重,而且不

基于CAD数据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基于CAD数据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引言 计算机技术在测绘业的最早应用之一是在地图制图学中引入了机助制图技术,即cad(computer aided drafting)。cad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和处理矢量图形的能力,目前已广泛地被应用在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之中。随着相关学科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cad技术也逐步向gis技术方向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传统的测绘产业向地理信息产业转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便捷的地图显示处理、地理信息查询和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1],在数字产品的管理与应用方面明显优于cad技术[2]。以前的cad数据能否为gis所利用呢?找寻gis利用cad数据的有效途径无疑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cad与gis数据概述 1.1cad与gis的区别 1)gis是采集、存储、分析、查询、输出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管理是这个系统的主要目的。cad是对制图信息进行采集、综合、识别、存储、不同比例尺和不同投影之间的转换、编辑、输出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输出满足规范要求的图形为其最终目的。 2)gis是将空间图形实体抽象为点、线、面、注记4种类型。以此来采集、存储、编辑和管理。如围墙、陡坎、河流、道路等等在gis图中都是线型实体。它们之间差别不是用图形符号来区分,而是以属性来区分。cad图形中的图形元素种类很多,如点、线、多

义线、圆、矩形、注记等等。cad中的图形数据是矢量形式的,它不仅包含了由一组或多组的x、y、z坐标确定图形的几何位置和几何形状的可见的几何信息,还包含由数值或字符串表示线型的属性的不可见的非几何信息。 3)gis是个动态系统,存储的信息要求符合现状。因此,空间信息也要求及时更新。由于它是面向实体,实体图形只存储其主点主线,比较简单,所以修改比较方便。cad图是以符号来存储,修改麻烦。 1.2数据转换的研究现状 autocad具有极为强大的建模功能,能够精确、便捷地创建各种平面和三维图形,所以画地图首选autocad。在autocad中画出的图形能生成的是.dxf和.dwg这两种格式的文件,可以被arcgis直接调用,但是在打开后只能分成“注释”、“点”、“线”、“面”4层,这样不能很好的区分地图里面的有用信息,例如:做一幅城市地图,要把建筑物和河流分开,在autocad中可以分成两层,一层叫“一般房屋”,一层叫“面状水系”。如图1,当用arcmap打开后,这两层都合成到“面”这一层了,“一般房屋”和“面状水系”就只有靠注释和经验来分辨,这样会加长辨析的时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操作要求,如图2,在arcgis中的arcmap直接画地图没有在autocad中画的便捷,特别是在三维效果上面的体现更加没有autocad中表现的好。根据上面的原因,我们不得不面临着在autocad中画图,通过转换成.shp格式的文件给arcgis调用。

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8-11-16T20:38:16.2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崔雪妍[导读] 摘要: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河北大地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北保定市 071000摘要: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城市信息化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和管理好地理信息数据库,就应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数据库的建库方案,这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1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数字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数字城市”建设是指将有关城市的信息,包括城市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通过对城市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数字城市系统的开发、应用和服务是以数据的采集与更新、数据的共享与交流、数据的分发与挖掘、数据的商业化和社会化为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目标,如:系统需要易于使用、管理及维护,能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成为可依托的有力工具;系统建设的结构、功能和界面需操作方便、灵活,适合各层次用户使用且易于更新和管理;系统采用基于COM组件机制和AreGIS En-gine组件包的开发方式,进而使代码实现很大程度地重复应用、保证系统广泛的自适应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内容、数据分类与编码、数据精度等应采用有关国家标准;系统在设计时以系统功能方便扩充、组可重复应用为指导思想;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方法、设备、技术等,提高系统的技术水平及质量,目标是围绕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建库、测绘资料档案管理、数据增值服务、数据分发、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核心业务和工作,建立满足内部和外部地理信息分发服务需要的业务系统,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水平,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形成信息化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系统应成为综合性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和保证。 2数据库建库 2.1库体创建。根据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按照选择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物理空间的分配、参数的设置、数据表的创建等。 2.2入库检查。数据入库前依据数据生产中使用的技术设计书和有关技术规定、数据生产技术总结、数据生产中的数据检查报告和验收报告等,采用程序进行批量检查和人工交互检查两种方式进行质量检查。 2.3数据处理。为保证各种数据库逻辑无缝、关系正确和要素属性一致,要进行矢量数据属性及图形接边、影像色调调整、数字高程模型、高程接边处理及代码转换、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和投影转换等入库数据转换处理。 2.4数据入库。数据入库分为分区入库和分要素两种模式。分区入库是以区域或图幅为单位组织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分要素入库是以要素层为单位组织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对影像数据和DEM数据采用分区入库的模式,对矢量数据采用分要素入库的模式。所有入库都采用程序批量入库的方式进行。 3数据库功能与应用 3.1功能。1)数据库的基本功能。用户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库管理、视图管理、数据导入、信息查询、数据导出、数据转换和输出打印等,实现对多种空间数据的集成和管理、海量数据的查询和提取及投影、格式转换。2)数据库的更新。提供两种更新方案,一是对数据存储单元内的数据进行整体替换的方法,来实现对数据或数据库的更新,即用新的数据来替换旧的数据。二是在数据库系统中直接对某一数据单元内的局部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无论哪种更新手段,替换下来的数据都存储在历史库中,以便对现实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2应用。在应用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已从最初的学领域扩展到测绘、国土、环境、水利、农业、林业和矿产等传统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应急、公安、交通,旅游、工商、卫生和统计等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并逐步在通信,电力、石油石化、银行、保险、煤矿、物流、烟草、广告、大型制造业、大型零售企业等工商领域和个人位置服务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发展趋势 4.1GIS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目前,我国GIS的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一些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所承担的大型项目中,社会普及率低,对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GIS数据的保密性不够,数据获取困难是GIS技术发展的严重障碍。随着各种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获取成本已极大地降低,提升数据共享和开放,可让GIS更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提高经济活动效率,减少GIS数据重复建设的成本。 4.2GIS产业化及市场化 当前,我国GIS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品牌,这些软件品牌已在较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在今后,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信息市场、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等将初步形成,产业结构会比较合理,地理空间数据将更加丰富,自主产权软件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高,将涌现出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并形成合理的地理信息产业链。 4.3网络GIS的发展 网络GIS是将Intemet与GIS相结合,使地理信息能在高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漫游和共享,这极大地开拓了GIS的应用领域。利用网络发布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等功能,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地理空间平台,将是GIS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4.4三维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三维GIS和二维GIS相比,能帮助人们更加准确真实地认识我们的客观世界。三维GIS能支持真三维的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及以此为基础的三维空间数据库,解决三维空间操作和分析问题,可以预见,三维GIS的发展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4.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GIS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