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OFDM系统设计及基带系统仿真

OFDM系统设计及基带系统仿真

OFDM系统设计及基带系统仿真
OFDM系统设计及基带系统仿真

OFDM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OFDM系统设计及基带系统仿真

学号:S315080037

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段京京

任课教师:张薇副教授

2016年4月

第1章绪论

1.1 引言

计算机技术、Internet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这是人类科技的一次革命性的进步。随着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越来越多,无线移动通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移动通信技术有着更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无线通信网络和Internet的结合,使网络资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更加促进了Internet的发展和无线移动网络的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和多样化,世界发展更快、更加精彩、更加辉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迎来了又一次伟大的变革。其中,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其关键技术。

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信道中,随着传输数据率的提高,多径衰落和由之引起的码间串扰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克服这种影响的一种方法是采用信道均衡技术,但是随着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其代价可能变得无法接受。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技术提供了让数据以较高的速率在较大延迟的信道上传输的另一种途径。OFDM技术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它将串行高速信息数据流变换成为若干路并行低速数据流,每路低速数据流被调制在彼此正交的子载波上构成发送信号。由于OFDM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及抗多径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且能够通过IFFT/FFT等高效算法实现,因此目前它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多载波调制方式。

1.2 OFDM系统的发展

上个世纪70年代,Weinstein和Ebert等人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多载波传输系统,叫做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

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式[1]。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反变换解决了产生多个互相正交的子载波和从子载波中恢复原信号的问题。这就解决了多载波传输系统发送和传输的问题。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将大大降低多载波传输系统的复杂度。从此以后OFDM技术开始走向实用。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二十世纪90年代,OFDM广泛用干各种数字传输和通信中,如非对称的数字用户环路 (ADSL), ETSI标准的音频广播(DAB)、数字视频广播(DVB)等[4]。1999年,IEEE802.ll a通过了一个5GHz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其中,OFDM调制技术被用作物理层标准OETSI的宽带射频接入网(BRAN)的局域网标准,同时也把OFDM技术定为它的调制标准技,使传输速率可达54MbPs。现在OFDM论坛的成员已达46个会员,其中15个为主要

会员,我国的信息产业部也加入OFDM论坛[5]。

2001年,IEEE802.16通过了无线城域网标准。伴随着IEEE802.l la和BRAN Hyper LAN/2两个标准在局域网的应用,OFDM 技术将会进一步在无线数据传输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OFDM技术目前拥有两个不同的联盟:一个是OFDM论坛,主要协调各会员递交给IEEE联盟的与OFDM技术有关的建议;另一个是宽带无线互连网论坛,其开发了一个VOFDM标准。OFDM论坛已经在IEEE 802.16无线MAN会议上向802.16.3分会递交了物理层建议,在这个会议上除了CDMA外,还有许多OFDM的建议被提出。

今后,OFDM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增加传输距离、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并且与现有的网络设备兼容。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OFDM调制技术已经渐渐被应用到无线通信、高清晰度广播电视等领域[6]。

OFDM调制技术的高速率性能是通过提高系统复杂性为代价得到的。该技术的最大困难是如何使各个子信道精确同步。OFDM技术的基础是各个子载波必须满足频率正交性,如果正交性存在缺陷,整个系统的性能会严重下降。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和锁相环(PLL)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可以精确跟踪信道冲激响应的实时变化,均衡码间干扰的影响。

1.3 OFDM系统的发展前景

无线通信与个人通信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经历了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从频分多址(FDMA)到码分多址(CDMA)的巨大发展,目前又有新技术的出现,此技术即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比以码分多址(CDMA)为核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更加完善,技术更加先进,我们将之称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OFDM技术在宽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采用多种新技术的OFDM系统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良好的抗多径干扰能力,并且提高了频带利用率,它不仅可以增加系统容量,而且更好地满足多媒体通信要求,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的多媒体业务通过宽频信道高品质地传送出去。另外,OFDM技术的实现简单,成本低廉。随着DSP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产生大量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为实现高速宽带通信系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OFDM将成为实现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的主流方式,因而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研究[8]。

第2章OFDM基本原理

2.1 利用IFFT生成OFDM信号

利用离散反傅里叶变换(IDFT)或快速反傅里叶变换(IFFT)实现的OFDM系统,如图2.1所示。

图2.1 OFDM系统实现框图

从上图OFDM系统的实现模型可以看出,输入经过调制的复信号经过串/并变换后,进行IDFT或IFFT,将数据的频谱表达式变到时域上,再经过并/串变换,然后插入保护间隔,防止码间干扰,再经过数/模变换后形成OFDM调制后的信号s(t)。该信号经过信道后,接收到的信号r(t)经过模/数变换,然后去掉保护间隔,以恢复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再经过串/并变换和DFT或FFT使数据的时域表达式变到频域上后,恢复出OFDM的调制信号,再经过并/串变换后还原出输入符号。

2.2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作用

2.2.1 保护间隔(GI)

无线多径信道会使通过它的信号出现多径时延,此种多径时延如果扩展到下一个符号,就会造成符号问串扰,严重影响数字信号的传输质量。而采用OFDM 技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多径时延扩展。通过把输入的数据经过串/并变换后分配到N个并行的子信道上,使每个用于去调制子载波的数据符号周期可以扩大为原输入数据符号周期的N倍,因此时延扩展与符号周期的比值也同样可降低为1/N。在OFDM系统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符号间干扰,可在每个OFDM符号之间插入保护间隔,而且该保护间隔的长度一般要大于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这样一个符号的多径分量就不会对下一个符号造成干扰。

当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时,可以保证在FFT的运算时间长度内,不会使信号相位跳变。所以,OFDM接收机所看到的只是存在某些相位偏移、多个单纯连续正弦波形的信号叠加,而这种叠加不会破坏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如果多径时延超过了保护间隔,则在FFT运算时间长度内可能会出现信号相位的跳变,因此在第一路径信号与第二路径信号的叠加信号内就不再只包括单纯连续正弦波形信号,从而导致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可能遭到损坏,因此就会产生信道间干扰(ICI),使得各载波之间产生干扰。

2.2.2 循环前缀(CP)

为了消除多径传播造成的信道之间的干扰ICI,一种有效方法是将原来宽度为T的OFDM符号进行周期性扩展,用扩展信号来填充保护间隔。将保护间隔

内的信号称为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在实际系统中,当OFDM符号送入信道之前,首先要加入循环前缀,然后送入信道进行传送。在接收端,先要将接收的符号开始的宽度为Tg的部分丢弃,然后将剩余的宽度为T的部分进行傅里叶变换,进行解调。在OFDM符号内加入循环前缀可以保证在一个FFT周期内,使OFDM符号的时延副本内所包含的波形周期个数也是整数,这样,时延小于保护间隔的时延信号就不会在解调过程中产生信道间干扰ICI。

2.3 OFDM基本参数的选择

OFDM参数的选择就是需要在多项矛盾要求中进行最优地考虑。一般来说,首先要确定三个参数:带宽(Bandwidth)、比特率(Bit Rate)以及保护间隔(GI)。通常,保护间隔的时间长度应该为应用移动环境信道下时延均方值的2~4倍。一旦确定了保护间隔,则OFDM符号周期长度就可以确定。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插入保护间隔所带来的信噪比损失,则需要OFDM符号周期长度要远远大于保护间隔长度。但是符号周期长度又不能任意大,否则在OFDM系统中将包含有更多的子载波数,从而导致子载波间隔相对减少,致使系统实现的复杂程度增加,并且还加大了系统的峰值平均功率比,同时使系统对频率偏差更加敏感。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选择符号周期是保护间隔长度的5倍,这样插入保护比特所造成的信噪比损耗只有1 dB左右。

在确定符号周期和保护间隔之后,子载波的数量可以直接用-3 dB带宽除以子载波间隔(即去掉保护间隔后的符号周期的倒数)得到或者利用所要求的比特速率除以每个子信道的比特速率来确定子载波的数量。每个信道中所传输的比特速率可以由调制类型、编码速率和符号速率来确定。

2.3.1 有用符号持续时间

有用符号持续时间T对子载波之间间隔和译码的等待周期都有影响,为了保持数据的吞吐量,子载波数目和FFT的长度要有相对较大的数量,这样就会使有用符号持续时间增大。在实际应用中,载波的偏移和相位的稳定性会影响两个载波之间间隔的大小,如果接收机为移动着的,则载波间隔必须足够大,这样才能忽略多普勒频移。总之,选择有用符号的持续时间,必须以保证信道的稳定为前提。

2.3.2 子载波数

子载波数目越多,有用信号越平坦,带外衰减也就越快,图形越接近矩形,越符合通信要求,但子载波数目又不能过多,如果图形越接近矩形则对接收端的滤波器要求越高(只有理想滤波器才能过滤,否则就造成交调干扰)。因此在子载波数目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传递信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子载波数可以由信道带宽、数据吞吐量和有用符号持续时间T所决定:

1

N T

子载波数可以被设置为有用符号持续时间的倒数,其数值与FFT处理过的数据点相对应。

第3章 OFDM 系统仿真

3.1 仿真模型

为了简化仿真过程,对系统框图做以下简化和假设:

(1)假设接收端理想同步;

(2)本次仿真不研究信道编码方案对性能的影响,故不进行信道编解码;

(3)消除子信道平衰落的方法采用简单的频域均衡;

(4)根据文献,仿真可进行低通等效,即进行低通等效传输;

(5)仿真时一般直接进行数字传输,即去掉A/D 和D/A 模块。

简化后的系统仿真模型如图3.1所示。

图3.1 OFDM 系统框图

3.2 仿真条件:

(1)比特率2/Mbit s

(2)可容忍时延扩展(均方根)<4s μ

(3)带宽 1.5MHz ≤

(4)两径信道

3.3 仿真设计过程

(1)确定保护间隔:根据时延扩展确定保护间隔G T 的长短,保护间隔一般取为 均方根时延扩展的4倍,所以保护间隔28=4G s T s μμ?=。 (2)确定OFDM 符号周期长度:选择符号周期长度是保护间隔长度的5倍。 OFDM 符号周期长度s G T T +=5×保护间隔即:=5840s G s T T s μμ+?=; OFDM 符号有用信号时间长度:40832s T s s s μμμ=-=;子载波间隔:()611321031.25s f T kHz -?==?=。

(3)确定子载波数量:单个OFDM 符号传送比特数2Mbit/s 801/40s

bit μ==。 方案1:采用16QAM 调制和R=1/2信道编码。

每个子载波传送2bit 信息;子载波个数80402

bit =

=; 信号带宽31.2540 1.25 1.5kHz MHz MHz =?=<。 方案2:采用QPSK 调制和R=3/4信道编码。

每个子载波传送1.5bit 信息;子载波个数90=601.5bit bit

=

; 信号带宽31.2560 1.875 1.5kHz MHz MHz =?=>; 因此,为满足传输带宽要求,选择方案1。

(4)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和反变换(IFFT )实现:上述设计中FFT/IFFT

必须采用64个采样,其中24个子载波补零,以保证子载波间正交性。 采样速率为66423210

MHz -=?;在s μ40内,40280s MHz μ?=,采样数量是整数,FFT/IFFT 运算时长为6432402s s MHz

μμ=<; 保护间隔为40328s s s μμμ-=;

子载波间隔为

11258kHz s μ=。

仿真结果:

3.4 总结

仿真64点FFT (64=N )的OFDM 系统的BER 性能,其中VC (虚拟子载波)为24个,即可以由used vc N N N -=,调制方案为16QAM,两径信道下的BER 理论性能和仿真性能曲线。

2PSK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二○一三~二○一四学年第二学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班级:电信(DB)1103 学号:201112135090 姓名:阮珊珊 指导教师:杨莘 二○一四年六月

摘要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然而,实际中的大多数信道(如无线信道)因具有带通特性而不能直接传送系带信号,这是因为数字基带信号往往含有丰富的低频分量。为了使数字信号在带通信道中传输,必须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以使信号与信道的特性相匹配。这种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通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调制。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器把贷通信号还原成数字基带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解调。通常把调制和解调过程的数字传输系统叫做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一般来说,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的原理基本相同,但是数字信号有离散取值的特点。因此数字调制技术有两种方法:①利用模拟调制的方法去实现数字式调制,即把数字调制看成是模拟调制的一个特例,把数字基带信号当做模拟信号的特殊情况处理;②利用数字信号的离散取值特点通过开关键控载波,从而实现数字调制。这种方法通常称为键控法,对载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进行键控,即可获得ASK、FSK、PSk三种基本数字调制方式。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运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一个2PSK数字信号调制解调系统。 设计采用的是键控法进行调制。 关键字:Matlab Simulink 2P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4)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4) 三、课程设计及要求 (4) 1.基本工作原理 (4) 1)数字通信系统 (4) 2)调制方法:键控法 (5) 3)解调方法:相干解调法 (5) 2、设计系统 (5) 1)Simulink仿真框图 (5) 2)工作原理 (6) 3)设定参数 (7) 3 .MATLAB仿真 (12) 1)波形仿真图 (12) 4)分析基带信号和已调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15) 5)误码率分析 (16) 四、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9) 五、参考文献 (20)

挑战杯论文(盲人避障)

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盲人属于弱势群体,行动及其不方便,外出行走时需要用拐杖或类似的代替物,这样既不方便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本系统具有辅助盲人进行避障的功能,利用了HY-SRF05超声波模块进行超声波检测、采用ISD4004语音模块作为语音提示,结合单片机系统实现超声波测距语音报警的功能。文中对超声波测距原理、硬件电路结构和单片机软件系统等进行了论述,还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具有成本低,可靠性强,较好便携性,安装使用方 便等优点,具有人机交互等智能化功能,为广大盲人朋友提供 了一种新型的避障辅助器材,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空间。 关键词:HY-SRF05超声波模块、ISD4004语音模块、单片机系统、智能避障

目录 摘要.................................................... I 1. 引言 (1) 2. 超声波测距基本原理 (1) 3. 系统硬件设计 (2) 3.1 系统要求 (2) 3.2 系统结构 (2) 3.3 主要器件资料 (3) 3.4 硬件电路 (8) 4.单片机程序设计 (9) 4.1程序及算法分析 (9) 4.2程序流程图 (11) 4.3程序代码 (12) 5.Proteus仿真 (18) 6.系统调试 (20) 6.1实验测试 (20) 6.2实验数据 (20) 6.3误差分析与改进 (21) 7.市场前景与开发价值 (22) 8.参考文献 (23)

盲人智能避障系统 1.引言 对于正常人来说,也许避开前方的障碍物是很自然的,但是 对于盲人来说,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本作品设计了一种 帮助盲人躲避障碍物的系统,让盲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 2.超声波测距基本原理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波。为了以超声波作为检测手段,必须产生超声波和接收超声波。完成这种功能的装置就是超声波传感器,习惯上称为超声波换能器或超声波探头。超声波传感器有发送器和接收器,但一个超声波传感器也可具有发送和接收声波的双重作用。超声波传感器分机械方式和电气方式两类,它实际上是一种换能器,在发射端它把电能或机械能转换成声能,接收端则反之。本次设计超声波传感器采用电气方式中的压电式超声波换能器,它是利用压电晶体的谐振来工作的。它有两个压电晶片和一个共振板。当它的两极外加脉冲信号,其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振荡频率时,压电晶片将会发生共振,并带动共振板振动,产生超声波。反之,如果两电极间未外加电压,当共振板接收到超声波时,将压迫压电晶片作振动,将机械能转换为电信号,就成为超声波接收器。在超声波电路中,发射端输出一系列脉冲方波,脉冲宽度越大,输出的个数越多,能量越大,所能测的距离也越远。超声波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其结构上稍有不同,使用时应分清器件上的标志。 超声波测距的方法有多种:如往返时间检测法、相位检测法、声波幅值检测法。本设计采用往返时间检测法测距。其原理是超声波传感器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借助空气媒质传播,到达测量目标或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经反射后由超声波接收器接收脉冲,其所经历的时

通信原理实验--数字基带传输仿真实验

数字基带传输实验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 2、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Matlab 的使用; 4、掌握基带数字传输系统的仿真方法; 5、熟悉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6、掌握带限信道的仿真以及性能分析; 7、通过观测眼图和星座图判断信号的传输质量。 二、系统框图及编程原理 1.带限信道的基带系统模型(连续域分析) ?输入符号序列―― ?发送信号―― ――比特周期,二进制码元周期 ?发送滤波器―― 或或 ?发送滤波器输出――

?信道输出信号或接收滤波器输入信号 (信道特性为1) ?接收滤波器―― 或或 ?接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 其中 (画出眼图) ?如果位同步理想,则抽样时刻为 ?抽样点数值为(画出星座图) ?判决为 2.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式中称为滚降系数,取值为, 是常数。时,带宽为Hz;时,带宽为Hz。此频率特性在内可以叠加成一条直线,故系统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最小符号间隔为s,或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最大符号速率为Baud。

相应的时域波形为 此信号满足 在理想信道中,,上述信号波形在抽样时刻上无码间干扰。 如果传输码元速率满足,则通过此基带系统后无码间干扰。 3.最佳基带系统 将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联合设计为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而且具有最佳的抗加性高斯白噪声的性能。 要求接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与发送信号频谱共轭匹配。由于最佳基带系统的总特性是确定的,故最佳基带系统的设计归结为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特性的选择。 设信道特性理想,则有

(延时为0) 有 可选择滤波器长度使其具有线性相位。 如果基带系统为升余弦特性,则发送和接收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特性。 由模拟滤波器设计数字滤波器的时域冲激响应 升余弦滤波器(或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的带宽为,故其时域抽样速率至少为,取,其中为时域抽样间隔,归一化为1。 抽样后,系统的频率特性是以为周期的,折叠频率为。故在一个周期内 以间隔抽样,N为抽样个数。频率抽样为,。 相应的离散系统的冲激响应为 将上述信号移位,可得因果系统的冲激响应。 5.基带传输系统(离散域分析) ?输入符号序列―― ?发送信号―― ――比特周期,二进制码元周期 ?发送滤波器――

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软件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PROTEUS —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软件 一、Proteus 6.7 Professional 界面简介 安装完Proteus后,运行ISIS 6.7 Professional,会出现以下窗口界面: 为了方便介绍,分别对窗口内各部分进行中文说明(见上图)。下面简单 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1.原理图编辑窗口(The Editing Window ):顾名思义,它是用来绘制原理图的。蓝色方框内为可编辑区,元件要放到它里面。注意,这个窗口是没有滚动条的,你可用预览窗口来改变原理图的可视范围。 2.预览窗口(The Overview Window ):它可显示两个内容,一个是:当你 在元件列表中选择一个元件时,它会显示该元件的预览图;另一个是,当你的鼠标焦点落在原理图编辑窗口时(即放置元件到原理图编辑窗口后或在原理图编辑窗口

中点击鼠标后),它会显示整张原理图的缩略图,并会显示一个绿色的方框,绿色 的方框里面的内容就是当前原理图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因此,你可用鼠标在它上面点击来改变绿色的方框的位置,从而改变原理图的可视范围。 3.模型选择工具栏( Mode Selector Toolbar ):主要模型( Main Modes ): 1*选择元件(components)(默认选择的) 2* 放置连接点 3* 放置标签(用总线时会用到) 4* 放置文本 5* 用于绘制总线 6* 用于放置子电路 7* 用于即时编辑元件参数 (先单击该图标再单击要修改的元件) 配件( Gadgets): 1*终端接口( terminals):有VCC、地、输出、输入等接口 2* 器件引脚:用于绘制各种引脚 3* 仿真图表( gra ph ) :用于各种分析,如Noise Analysis 4* 录音机 5* 信号发生器( generators) 6* 电压探针:使用仿真图表时要用到 7* 电流探针:使用仿真图表时要用到 8* 虚拟仪表:有示波器等 2D 图形( 2D Graphics): 1* 画各种直线 2* 画各种方框 3* 画各种圆 4* 画各种圆弧 5* 画各种多边形 6* 画各种文本 7* 画符号 8* 画原点等 4.元件列表( The Object Selector ):用于挑选元件( components)、终端接口 ( terminals)、信号发生器 (generators)、仿真图表(graph)等。举例,当你选择"元件 (components)”,单击"P”按钮会打开挑选元件对话框,选择了一个元件后(单击了“ OK ”后),该元件会在元件列表中显示,以后要用到该元件时,只需在元件列表中选择即可。 5.方向工具栏( Orientation Toolbar ):旋转:旋转角度只能是90 的整数倍。 翻转:完成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使用方法:先右键单击元件,再点击(左击)相应的旋

盲人自动避障装置毕业设计

摘要 针对盲人行走过程中无法了解到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盲人自动避障装置,且该装置带有语音提醒功能。本方案通过超声波的发送和接收来检测前方一段距离内是否有障碍物存在,若有,则语音提醒模块发出提醒信息。语音电路根据障碍物距离发出不同频率的报警声音,以提醒使用者。此时使用者可按下按键,报警响声中断。报警声响起时,电路板上的LED灯会亮起,以提醒路人让路。 本文所采用的主要芯片有超声波测距模块US-100,语音芯片ISD4004,音频功放TDA2822。 本装置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采用两个超声波模块进行测距,其中一个模块的超声波探头垂直向下,另一个模块的超声波探头斜向下。二者夹角为60°。由于超声波模块US-100的测距范围是:2㎝-450㎝。因而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测距,水平测距范围是0.6㎝-389㎝。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测距与只采用一个超声波模块平行进行测距相比较的优点是:(1)当前方的有坑时,也能检测出来并及时报警(2)能检测到高于地面的所有障碍物。语音芯片ISD4004可存储8分钟的录音时间,本芯片录了四段录音:当离障碍物389㎝-200㎝时播放第一段录音,当离障碍物200㎝-100㎝时播放第二段录音,当离障碍物100㎝-0㎝时播放第三段录音,当前方有坑或沟时播放第四段录音。 通过多次实物验证,能实现预期目标。 本文是在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原理的基础上,配以其他的外围电路来实现避障功能的。此装置简单实用且便携,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盲人行走中的安全问题。 关键字:单片机AT89S52;超声波测距US-100;语音提醒ISD4004;音频功放TDA2822

通信原理第四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习题及其答案

第四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习题及其答案 【题4-1】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110010001110,试以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码型,双极性码波形,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双极性归零码波形,二进制差分码波形。 【答案4-1】 【题4-2】设随机二机制序列中的0和1分别由()g t 和()g t -组成,其出现概率分别为p 和(1)p -: 1)求其功率谱密度及功率; 2)若()g t 为图(a )所示的波形,s T 为码元宽度,问该序列存在离散分量 1 s f T =否? 3)若()g t 改为图(b )所示的波形,问该序列存在离散分量 1 s f T =否?

【答案4-2】 1)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为 2 2 1212()(1)()()[()(1)()]() s s s s s s m P f P P G f G f f PG mf P G mf f mf ωδ∞ -∞=--++--∑ 由于 12()()()g t g t g t =-= 可得: 2 2 22 ()4(1)()(12) ()() s s s s s m P f P P G f f P G mf f mf ωδ∞ =-∞ =-+--∑ 式中:()G f 是()g t 的频谱函数。在功率谱密度()s P ω中,第一部分是其连续谱成分,第二部分是其离散谱成分。 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功率为 2 2 2 2 2 2 22 1()2 [4(1)()(12)()()] 4(1)()(12)() () 4(1)()(12) () s s s s s m s s s s m s s s m S P d f P P G f f P G mf f mf df f P P G f df f P G mf f mf df f P P G f df f P G mf ωω π δδ∞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当基带脉冲波形()g t 为 1 (){2 0 else s T t g t t ≤= ()g t 的付式变换()G f 为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2011 级通信工程专业1113071 班级 题目基于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胡娟 2014年6月27日

1任务书 试建立一个基带传输模型,采用曼彻斯特码作为基带信号,发送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5,信道为加性高斯信道,接收滤波器与发送滤波器相匹配。发送数据率为1000bps,要求观察接收信号眼图,并设计接收机采样判决部分,对比发送数据与恢复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另外,对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功率谱进行估计。假设接收定时恢复是理想的。 2基带系统的理论分析 1.基带系统传输模型和工作原理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 所示,它通常由脉冲形成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抽样判决器与码元再生器组成。系统工作过程及各部分作用如下。 g T(t) n 定时信号 图 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 发送滤波器进一步将输入的矩形脉冲序列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波形g T(t)。这是因为矩形波含有丰富的高频成分,若直接送入信道传输,容易产生失真。 基带传输系统的信道通常采用电缆、架空明线等。信道既传送信号,同时又因存在噪声n(t)和频率特性不理想而对数字信号造成损害,使得接收端得到的波形g R(t)与发送的波形g T(t)具有较大差异。 接收滤波器是收端为了减小信道特性不理想和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而设置的。其主要作用是滤除带外噪声并对已接收的波形均衡,以便抽样判决器正确判决。 抽样判决器首先对接收滤波器输出的信号y(t)在规定的时刻(由定时脉冲cp控制)进行抽样,获得抽样信号{r n},然后对抽样值进行判决,以确定各码元是“1”码还是“0”码。 2.基带系统设计中的码间干扰和噪声干扰以及解决方案

通信原理 数字基带传输实验报告

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 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 2、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习matlab 的使用; 4、 掌握基带数字传输系统的仿真方法; 5、 熟悉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6、 掌握带限信道的仿真以及性能分析; 7、 通过观察眼图和星座图判断信号的传输质量。 二、 实验原理 在数字通信中,有些场合可以不经载波调制和解调过程而直接传输基带信号,这种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基带传输系统。 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如下: 基带脉冲输入 噪声 基带传输系统模型如下: 信道信号 形成器 信道 接收 滤波器 抽样 判决器 同步 提取 基带脉冲

各方框的功能如下: (1)信道信号形成器(发送滤波器):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因为其输入一般是经过码型编码器产生的传输码,相应的基本波形通常是矩形脉 冲,其频谱很宽,不利于传输。发送滤波器用于压缩输入信号频带,把传输 码变换成适宜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 (2)信道:是基带信号传输的媒介,通常为有限信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信道的传输特性一般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因此会引起传输波形的失真。另 外信道还会引入噪声n(t),一般认为它是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 (3)接收滤波器:接受信号,尽可能滤除信道噪声和其他干扰,对信道特性进行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 (4)抽样判决器:在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在规定时刻(由位定时脉冲控制)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 (5)定时脉冲和同步提取:用来抽样的位定时脉冲依靠同步提取电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 三、实验内容 1采用窗函数法和频率抽样法设计线性相位的升余弦滚讲的基带系统(不调用滤波器设计函数,自己编写程序) 设滤波器长度为N=31,时域抽样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o为4 /Ts,滚降系数分别取为0.1、0.5、1, (1)如果采用非匹配滤波器形式设计升余弦滚降的基带系统,计算并画出此发送滤波器的时域波形和频率特性,计算第一零点带宽和第一旁瓣衰减。 (2)如果采用匹配滤波器形式设计升余弦滚降的基带系统,计算并画出此发送滤波器的时域波形和频率特性,计算第一零点带宽和第一旁瓣衰减。 (1)非匹配滤波器 窗函数法: 子函数程序: function[Hf,hn,Hw,w]=umfw(N,Ts,a)

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软件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PROTEUS —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软件 一、Proteus 6.7 Professional 界面简介 安装完Proteus 后,运行ISIS 6.7 Professional,会出现以下窗口界面: 为了方便介绍,分别对窗口内各部分进行中文说明(见上图)。下面简单 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1.原理图编辑窗口(The Editing Window):顾名思义,它是用来绘制原理 图的。蓝色方框内为可编辑区,元件要放到它里面。注意,这个窗口是没有滚动条的,你可用预览窗口来改变原理图的可视范围。 2.预览窗口(The Overview Window):它可显示两个内容,一个是:当你 在元件列表中选择一个元件时,它会显示该元件的预览图;另一个是,当你的鼠标焦点落在原理图编辑窗口时(即放置元件到原理图编辑窗口后或在原理图编辑窗口中点击鼠标后),它会显示整张原理图的缩略图,并会显示一个绿色的方框,绿色

的方框里面的内容就是当前原理图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因此,你可用鼠标在它上面点击来改变绿色的方框的位置,从而改变原理图的可视范围。 3.模型选择工具栏(Mode Selector Toolbar): 主要模型(Main Modes): 1* 选择元件(components)(默认选择的) 2* 放置连接点 3* 放置标签(用总线时会用到) 4* 放置文本 5* 用于绘制总线 6* 用于放置子电路 7* 用于即时编辑元件参数(先单击该图标再单击要修改的元件) 配件(Gadgets): 1* 终端接口(terminals):有VCC、地、输出、输入等接口 2* 器件引脚:用于绘制各种引脚 3* 仿真图表(graph):用于各种分析,如Noise Analysis 4* 录音机 5* 信号发生器(generators) 6* 电压探针:使用仿真图表时要用到 7* 电流探针:使用仿真图表时要用到 8* 虚拟仪表:有示波器等 2D图形(2D Graphics): 1* 画各种直线 2* 画各种方框 3* 画各种圆 4* 画各种圆弧 5* 画各种多边形 6* 画各种文本 7* 画符号 8* 画原点等 4.元件列表(The Object Selector): 用于挑选元件(components)、终端接口(terminals)、信号发生器(generators)、仿真图表(graph)等。举例,当你选择“元件(components)”,单击“P”按钮会打开挑选元件对话框,选择了一个元 件后(单击了“OK”后),该元件会在元件列表中显示,以后要用到该 元件时,只需在元件列表中选择即可。 5.方向工具栏(Orientation Toolbar):

基于matlab的M-QAM通信系统的仿真

课程设计学生日志 课程设计考勤表

课程设计评语表

基于matlab的M-QAM通信系统的仿真 一、设计目的和意义 (1)通过仿真进一步掌握M-QAM调制及解调的原理; (2)学会用matlab编程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 (3)学会用理论知识去分析结果。 二、设计原理 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完成如图1所示的一个基本的数字通信系统。信号源产生0、1等概分布的随机信号,映射到16QAM的星座图上,同时一路信号已经被分成了I路和Q路,后边的处理建立在这两路信号的基础上。I路和Q路信号分别经过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再加入高斯白噪声,然后通过匹配滤波器(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最后经过采样,判决,得到0、1信号,同原信号进行比较,给出16QAM数字系统的误码。 图1 三、详细设计步骤 随机信号的生成 利用Matlab中自带的函数randsrc来产生0、1等概分布的随机信号。源代码如下所示: global N N=300;

global p p=0.5; source=randsrc(1,N,[1,0;p,1-p]); 星座图映射 将等概分布的0、1信号映射到16QAM星座图上。每四个bit构成一个码子,具体实现的方法是,将输入的信号进行串并转换分成两路,分别叫做I路和Q路。再把每一路的信号分别按照两位格雷码的规则进行映射,这样实际上最终得到了四位格雷码。为了清楚说明,参看表1 表1 两位格雷码的映射规律 源代码如下所示: function [y1,y2]=Qam_modulation(x) %QAM_modulation %对产生的二进制序列进行QAM调制 %=====首先进行串并转换,将原二进制序列转换成两路信号 N=length(x); a=1:2:N; y1=x(a);

实验九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实验

姓名:班级学号:47 实验九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数字信号传输过程 2.掌握位同步信号抖动、帧同步信号错位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3.掌握位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在数字分接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用数字信源、数字终端、位同步及帧同步连成一个理想信道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 信系统,使系统正常工作。 2.观察位同步信号抖动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3.观察帧同步信号错位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4.用示波器观察分接后的数据信号、用于数据分接的帧同步信号、位同步信号。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EL-TS-M6)和数字终端、位同步及帧同步模块(EL-TS-M7)。 1. 数字终端模块工作原理: 原理框图如图7-1所示。它输入单极性非归零信号、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把两路数据信号从时分复用信号中分离出来,输出两路串行数据信号和两个8位的并行数据信号。两个并行信号驱动16个发光二极管,左边8个发光二极管显示第一路数据,右边8个发光二极管显示第二路数据,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熄灭状态表示“0”。两个串行数据信号码速率为数字源输出信号码速率的1/3。 在数字终端模块中,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FS-IN 帧同步信号输入点 ? S-IN 时分复用基带信号输入点 ? BS-IN 位同步信号输入点 ? SD 抽样判决后的时分复用信号测试点 ? BD 延迟后的位同步信号测试点 ? FD 整形后的帧同步信号测试点 ? D1 分接后的第一路数字信号测试点 ? B1 第一路位同步信号测试点 ? F1 第一路帧同步信号测试点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1、通过Matlab仿真熟悉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2、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及传递函数的构造; 3、掌握控制系统性能的根轨迹分析; 4、学会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设计要求 1、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画出原理框图。(按给出的形式,自行构造数学模型,构造成1 个零点,三个极点的三阶系统,主导极点是一对共轭复根) G(s)=10(s+2)/(s+1)(s2+2s+6) 2、构造系统传递函数,利用MATLAB绘画系统的开环和闭环零极点图;(分别得 到闭环和开环的零极点图)参考课本P149页例题4-30 clear; num = [10,20]; den =[1 3 8 6]; pzmap(num,den) 3、利用MATLAB绘画根轨迹图,分析系统随着根轨迹增益变化的性能。并估算超 调量=16.3%时的K值(计算得到)。参考课本P149页例题4-31 clear num=[10,20]; den=[1 3 8 6]; sys=tf(num,den); rlocus(sys) hold on jjx(sys); s=jjx(sys); [k,Wcg]=imwk(sys)

set(findobj('marker','x'),'markersize',8,'linewidth',1.5,'Color','k'); set(findobj('marker','o'),'markersize',8,'linewidth',1.5,'Color','k'); function s=jjx(sys) sys=tf(sys); num=sys.num{1}; den=sys.den{1}; p=roots(den); z=roots(num); n=length(p); m=length(z); if n>m s=(sum(p)-sum(z))/(n-m) sd=[]; if nargout<1 for i=1:n-m sd=[sd,s] end sysa=zpk([],sd,1); hold on; [r,k]=rlocus(sysa); for i=1:n-m plot(real(r(i,:)),imag(r(i,:)),'k:'); end end else disp; s=[]; end function [k,wcg]=imwk(sys) sys=tf(sys) num=sys.num{1} den=sys.den{1}; asys=allmargin(sys); wcg=asys.GMFrequency; k=asys. GainMargin;

实验三基于simulink通信系统仿真

实验三基于simulink通信系统的仿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imulink 仿真平台的应用。 2能对基本调制与解调系统进行仿真; 3 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Matlab软件 三数字滤波器设计 (1)、IIR数字滤波器设计 1、基于巴特沃斯法直接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例5.1:设计一个10阶的带通巴特沃斯数字滤波器,带通频率为100Hz到200Hz,采样频率为1000Hz,绘出该滤波器的幅频于相频特性,以及其冲击响应图 clear all; N=10; Wn=[100 200]/500; [b,a]=butter(N,Wn,’bandpass’); freqz(b,a,128,1000) figure(2) [y,t]=impz(b,a,101); stem(t,y) 2、基于切比雪夫法直接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例5.2:设计一个切比雪夫Ⅰ型数字低通滤波器,要求: Ws=200Hz,Wp=100Hz,Rp=3dB,Rs=30dB,Fs=1000Hz clear all; Wp=100; Rp=3;

Ws=200; Rs=30; Fs=1000; [N,Wn]=cheb1ord(Wp/(Fs/2),Ws/(Fs/2),Rp,Rs); [b,a]=cheby1(N,Rp,Wn); freqz(b,a,512,1000); 例5.3:设计一个切比雪夫Ⅱ型数字带通滤波器,要求带通范围100-250Hz,带阻上限为300Hz,下限为50Hz,通带内纹波小于3dB,阻带纹波为30 dB,抽样频率为1000 Hz,并利用最小的阶次实现。 clear all; Wpl=100; Wph=250; Wp=[Wpl,Wph]; Rp=3; Wsl=50; Wsh=300; Ws=[Wsl,Wsh]; Rs=30; Fs=1000; [N,Wn]=cheb2ord(Wp/(Fs/2),Ws/(Fs/2),Rp,Rs); [b,a]=cheby2(N,Rp,Wn); freqz(b,a,512,1000); 实验内容:1 设计一个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它的采样率为Fs=100Hz,希望在该系统中设计一个Butterworth型高通数字滤波器,使其通带中允许的最小衰减为 0.5dB,阻带内的最小衰减为40dB,通带上限临界频率为30Hz,阻带下限临界频率为40Hz。 2 试设计一个带阻IIR数字滤波器,其具体的要求是:通带的截止频率:wp1=650Hz、wp2=850Hz;阻带的截止频率:ws1=700Hz、ws2=800Hz;通带内的最大衰减为rp

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传输实验报告

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 2、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matlab的使用; 4、掌握基带数字传输系统的仿真方法; 5、熟悉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6、掌握带限信道的仿真以及性能分析; 7、通过观察眼图和星座图判断信号的传输质量。 二、实验原理 在数字通信中,有些场合可以不经载波调制和解调过程而直接传输基带信号,这种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基带传输系统。 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如下: 基带传输系统模型如下:

各方框的功能如下: (1)信道信号形成器(发送滤波器):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因为其输入一般是经过码型编码器产生的传输码,相应的基本波形通常是矩形脉 冲,其频谱很宽,不利于传输。发送滤波器用于压缩输入信号频带,把传输 码变换成适宜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 (2)信道:是基带信号传输的媒介,通常为有限信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信道的传输特性一般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因此会引起传输波形的失真。另 外信道还会引入噪声n(t),一般认为它是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 (3)接收滤波器:接受信号,尽可能滤除信道噪声和其他干扰,对信道特性进行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 (4)抽样判决器:在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在规定时刻(由位定时脉冲控制)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 (5)定时脉冲和同步提取:用来抽样的位定时脉冲依靠同步提取电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 三、实验内容 1采用窗函数法和频率抽样法设计线性相位的升余弦滚讲的基带系统(不调用滤波器设计函数,自己编写程序) 设滤波器长度为N=31,时域抽样频率Fo为 4 /Ts,滚降系数分别取为、、1,

基于matlab的4FSK系统设计仿真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专业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matlab的4FSK系统设计仿真学院:电子系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学院审核(签名): 审核日期:

一、设计基本原理与系统框图 以前学过2FSK信号的产生,知道它有两种方法:调频法和开关法,前者是用二进制基带矩形脉冲信号去调制一个调频器,使其能输出两个不同频率的码元;后者是用一个受基带脉冲控制的开关电路去选择两个独立频率源的振荡作为输出。2FSK键控法调频原理图如下: 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4FSK信号,是采用第二种方法得到的,即用基带四进制信号去键控四个频率不同的载波,就可以得到四进制频移键控信号,其中4FSK是采用四个不同的频率分别表示四进制的的四个码元00、01、10、11,每个码元都含有2bit的信息,其波形如图1-1所示,这时仍和2FSK时的条件相同,即要求每个载频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使不同频率的码元频谱能够用滤波器分离开,或者说使不同频率的码元相互正交。4FSK调制原理如下: 传“0”信号(或00)时,发送频率为f1的载波;传“1”信号(或10)时,发送频率为f2的载波;传“2”信号(或11)时,发送频率为f3的载波;传“3”信号(或01)时,发送频率为f4的载波。

系统方框图如图1-2所示 二、 各单元电路图设计 本次系统设计大致可分为四大模块:㈠晶体振荡器与信源共用,位于信源单元;㈡多级分频电路;㈢4FSK 调制中的逻辑电路单元;㈣二进制基带信号的串/并转换模块。 ㈠ 、 信源单元电路 晶振 4FSK 调制 串/并转换 NRZ 图1-2系统方框图 ÷2 ÷2 ÷2 滤波器 滤波器 滤波器 4FSK 1f 2 f 4f 3 f 图1-1 4FSK 信号波形

(整理)基于单片机的盲人蔽障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盲人避障器摘要:由于盲人在走路的时候没有办法知道前方有没有危险,这个问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针对这类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由单片机控制的盲人避障器,这个器件装置具有语音提醒和报警的功能。该方案的原理是探测前方一定范围内没有任何障碍,根据发送和接收超声波如果有,那么语音提示模块可以发出声音,按钮可以播放的距离。当距离达到10cm时,蜂鸣器会报警提醒,如果有障碍物快速靠近的时候语音会发出“危险请躲避”的声音。 关键词:AT89S52 HY-SRF05 语音芯片ISD1420 Blind avoidance device based on micorocontroller Abstract: Since there is no way to know ahead the Blind whether there are obstacles in the process of walking,this issue has brought to their lives a lot of inconvenience.For this problem ,a obstacle-avoidance device was designed,which is based on principle of the program is based o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ltrasonic probe to the front there exists a range of obstacles.If having,then the voice will sound to remind module, After pressing the button,it can broadcast the distance,when the distance is less than 10cm,Buzzer will alarm to remind,If there is an obstacle when approaching

基于.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设计

1任务书 试建立一个基带传输模型,采用曼彻斯特码作为基带信号,发送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5,信道为加性高斯信道,接收滤波器与发送滤波器相匹配。发送数据率为1000bps,要求观察接收信号眼图,并设计接收机采样判决部分,对比发送数据与恢复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另外,对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功率谱进行估计。假设接收定时恢复是理想的。 2基带系统的理论分析 2.1基带系统传输模型和工作原理 1)信道的传输特性为C(w),接收滤波器的传输特性为设系统总的传输特性为GR(w),则基带传输系统的总的传输特性为:H(w)=GT(w)C(w)GR(w),n(t)是信道中的噪声。 2)基带系统的工作原理:信源是不经过调制解调的数字基带信号,信源在发送端经过发送滤波器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码型,经过含有加性噪声的有线信道后,在接收端通过接收滤波器的滤波去噪,由抽样判决器进一步去噪恢复基带信号,从而完成基带信号的传输。 2.2 基带系统设计中的码间干扰及噪声干扰 码间串扰和信道噪声是影响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 1)码间干扰及解决方案 码间干扰:由于基带信号受信道传输时延的影响,信号波形将被延迟从而扩展到下一码元,形成码间干扰,造成系统误码。 解决方案: ①要求基带系统的传输函数H(ω)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若不能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在接收端加入时域均衡,减小码间干扰。

②基带系统的系统函数H(ω)应具有升余弦滚降特性。如图2所示。这样对应的h(t)拖尾收敛速度快,能够减小抽样时刻对其他信号的影响即减小码间干扰。 2)噪声干扰及解决方案 噪声干扰:基带信号没有经过调制就直接在含有加性噪声的信道中传输,加性噪声会叠加在信号上导致信号波形发生畸变。 解决方案: ①在接收端进行抽样判决;②匹配滤波,使得系统输出性噪比最大。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讲解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2016届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分 析》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6-1 指导教师蒋霎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及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传输过程和如何用MATLAB软件仿真设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数字通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及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过程。接着介绍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特性包括数字PAM信号功率普密度及常用线路码型,并通过比较最终选择双极性不归零码。然后介绍了MATLAB仿真软件。之后介绍了数字基带信号的最佳接收的条件以及如何通过示波器观察基带信号的波形。最后按照仿真过程基本步骤用MATLAB的仿真工具实现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过程,对系统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数字基带传输系统MATLAB 计算机仿真;

目录 1.前言 0 2.正文 0 2.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0 2.2 数字基带信号 (1) 2.2.1基本的基带信号波形 (1) 2.2.2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2) 2.3实验原理 (5) 2.3.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5) 2.3.2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5) 3.1MATLAB软件简介 (6) 3.1.1软件介绍 (6) 3.1.2 Matlab语言的特点 (7) 4.1实验内容 (7) 4.1.1理想低通特性 (8) 4.1.2余弦滚降特性 (8) 4.1.3 Matlab设计流程图 (9) 4.1.4余弦滚降系基于matlab的程序及仿真结果 (9)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系统设计与仿真

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摘要: SystemView 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多层次的通信系统仿真。脉冲编码调制(PCM)是现代语音通信中数字化的重要编码方式。利用SystemV 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仿真,可以为硬件电路实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仿真展示了PCM编码实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过程,并加以进行分析。 关键词: PCM 编译码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信号的用于通信系统的动态仿真软件SystemV iew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从底层到高层不同层次的设计、分析使用,并且提供了嵌入式的模块分析方法,形成多层系统,使系统设计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完成复杂系统的设计。 SystemV iew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不仅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在教学领域也得到认可,尤其在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电路及各种速率系统,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基本库和专业库。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SystemV iew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的实现通过模块分层实现,模块主要由PCM编码模块、PCM译码模块、及逻辑时钟控制信号构成。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仿真结果,为最终硬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2、系统介绍 PCM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PCM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律方式,由于A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编码示意图见图1。 图1 PCM原理框图 下面将介绍PCM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 (a) 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b) 量化

基于单片机的盲人避障装置的设计

Software 软件2011年第32卷?第3期国际IT传媒品牌基于单片机的盲人避障装置的设计 刘延霞 谷林柱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徐州?221116) 摘 要:针对盲人行走过程中无法了解到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盲人避障装置,且该装置带有语音提醒功能。本方案通过超声波发送接收来检测前方一段距离内是否有障碍物存在,若有,则语音提醒模块发出提醒信息。本文是在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原理的基础上,配以比较电路,来确定目标范围内障碍物的存在,相关部分附有硬件电路图、程序流程图。此装置简单实用且便携,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盲人行走中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单片机;超声波;语音提醒 中图分类号:TP368.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1.03.031 Obstacle-Avoidance Device Design based on Single Chip for the Blind LIU Yan-xia, GU Lin-zhu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UMT,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blind can’t understand whether there are obstacles in front during walking, a new obstacle-avoidance device was designed, which is based on single-chip. In addition, it has the function of voice-reminding. It detects whether there exist obstacles within a distance in front by means of ultrasonic-sending and ultrasonic-receiving. If having, voice-reminding module will issue information to remind the blind.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ultrasonic distance measurement, this design added the comparison circuit to ascertain the existence of obstruction in the target range. In the paper, relevant hardware circuit diagram and program flow chart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is device is simple, utility and portable. To a large extent, it solved the security problems during the blind’s walk-ing, which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single-chip; ultrasonic; voice-reminding 0 引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盲人的生活有诸多不便,其中一个就是盲人在行走过程中,无法了解到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存在,难免出现撞到障碍物的情况。以往的设计中常使用红外线探测障碍物的存在与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红外干扰源较多;而且在有反射光的情况下,由于光线的干扰,很容易判断失误,出现虚警。因此,有些设备在发射信号时,改进为发送一串连续的红外脉冲,然后接收反射的信号。如果接收到的红外脉冲数量超过某一门限值时,就判断障碍存在。这种方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虚警率,但实验表明,在较强的反射光和使用电子镇流器方式的日光灯起辉时,仍很容易出现干扰现象。 为了避免使用红外线自动感知障碍设备时出现的接收设备本身主动发送信号的干扰问题,本文致力于设计一种形如耳机的简易便携装置,盲人在行走时把此装置戴在头上,该装置能够实时探测前方一段距离内是否有障碍物存在,并由语音系统发出语音提醒,可以有效地避免盲人撞到障碍物而受伤的情况发生。1 总体方案设计 探测的基本原理是:在测量范围内,由超声波发射电路向探测方向发射超声波信号,如果存在障碍物,就会把发射的信号反射回发送端。在发送端,如果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就确认障碍物的存在。由于本设计的目的是检测短距离内(5 米)障碍物的存在,因此加入比较电路,在比较电路设定的时间内若接收端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则启动语音提醒模块。 本设计是在单片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原理的基础上[1,2],配以比较电路,得出目标范围内是否有障碍物的存在。障碍物探测原理框图如图1: 图1 探测障碍原理框图 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的机械振荡,其频率超过 作者简介:刘延霞(198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检测与自动化控制;谷林柱(1987-),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嵌入式系统开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