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

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

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

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

1.成立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组,要求各区县对本辖区(含市属、市管企业、部队医院)死亡的新生儿全部进行评审,市级评审在此基础上抽样进行。

2.县级新生儿死亡评审每季度一次,或根据辖区内新生儿死亡数量来确定,市级新生儿死亡评审至少每半年一次,对各县市区死亡评审专家组评审的新生儿典型或疑难病例进行市级评审。

3.组织评审组专家对疑难、典型或有共性的病例进行评审及专题培训,并收集评审组负责完成的“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完成市(地)级“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

4.提供省级评审要求的新生儿死亡个案调查资料,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5.评审后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完成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并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及时反馈到有关单位。

6.对各县市区新生儿死亡评审进行监督指导。

新生儿童死亡报告卡及新生儿评审模板

附件2 儿童死亡报告卡 填报单位填报人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 死因分类编号 01 痢疾 13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25 交通意外 02 败血症 14 先天性心脏病 26 意外窒息 03 麻疹 15 神经管畸形 27 意外中毒 04 结核 16 先天愚型 28 意外跌落 05 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7 其他先天异常 29 其他意外 06 白血病 18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30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 07 其他肿瘤 19 出生窒息 31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08 脑膜炎 20 新生儿破伤风 32 循环系统疾病 09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21 新生儿硬肿症 33 泌尿系统疾病 10 肺炎 22 颅内出血 34 其他 11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23 其他新生儿病 35 诊断不明 12 腹泻 24溺水

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 编号:省市(地)县(市、区)病历号 评审组级别:(1)省(2)市(地)(3)县(市、区) 评审专家签名:、评审组长签名:卫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签字: 卫计行政主管部门盖章:评审日期:年月日本报告由评审组完成。应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一.新生儿死亡诊断及诊断依据 (a) 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依据: (b) 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依据: (c) 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依据: (d) 引起(c)的疾病或情况,依据: 根本死因: 二.新生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应包括:诊断与处理、辅助检查、护理、操作、病历记录、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设备、药品、规章制度、科室协调、仪器设备维修、设备运转、病历管理、重症抢救组织等方面。 三.评审结论:以首次就诊的医院(包括出生医院)作为评估起点。 1.该新生儿死亡为:(1)可避免(2)创造条件可避免(3)不可避免 2.详细描述理由: 四.建议 根据评审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

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 新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掌握新生儿死亡资料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新生儿死亡,保护新生儿健康。并为制定新生儿生存,保护战略措施提供依据。 一、新生儿死亡报告评审组织 1、成立南丰县新生儿死亡评审领导小组,聘请县直医疗机构儿科、内科、外科、产科、麻醉、保健等专家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妇幼保健所。 2、县直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新生儿死亡报告工作 3、各单位均应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新生儿死亡报告评审对象 1、凡发生在本辖区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全部新生儿死亡者。 三、新生儿死亡报告评审程序 1、城市:由各医疗保健单位报→县级妇幼保健所。 四、新生儿死亡报告内容 1、新生儿死亡调查表和死亡报告卡,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填报,一式二份,县妇幼保健所留存一份,上报市一份。 2、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评审专家对本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所有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评审,并收集评审组负责完成的“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一式二份,留存一份,上报市一份。 3、新生儿死亡总结报告,各县妇幼保健机构填写,一式二份,留存一份,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上报市。 五、新生儿死亡报告时间 对发生在本医疗保健机构的所有新生儿死亡及时填写“死亡调查表”及“死亡报告卡”(7天内),并在规定时间内交至辖区内县妇幼保健机构,同时完成院内新生儿死亡病例讨论”(7天内)。 六、新生儿死亡评审程序及时间

1、每季度评审一次,分别在每年的7月、10月、1月、4月15日前完成所有新生儿死亡评审,并将所有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儿童死亡报告卡”、“评审分析报告”、“评审总结报告”在评审后2周内各2份上报给抚州市妇幼保健院。 七、评审结果分类 第一类:可避免死亡。根据当地医疗保健设施、技术水平及个人身心状况是可以避免的死亡,但因某一环节处理不当或失误而造成的死亡。 第二类:创造条件可避免的死亡。由于当地医疗保健设施、技术水平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或因个人、家庭经济困难或缺乏基本卫生知识而未能及时寻求帮助造成的死亡,这些死亡可因改善上述条件而避免发生。 第三类:不可避免死亡。当前本省医疗保健技术水平尚无法避免的死亡。 八、评审新生儿死亡死亡因素分类 按照三个环节、四个方面,将评审死因分类填表。 1、三个环节 (1)个人、家庭和居民团体,即非正式保健系统。 (2)医疗保健系统,即正式的有组织的医疗保健机构。 (3)社会其他部门的影响,即社会经济保健系统因素,如部门之间的政策和计划安排、社会经济变动趋势等,包括政府决策机构、交通、通讯、教育等部门。 2、四个方面 (1)知识技能方面的问题:缺乏处理问题所必须的知识技能。 (2)态度方面的问题:缺乏责任心及必要的工作热情和愿望。 (3)资源方面的问题:资源不足或使用不当,地理、自然条件方面的限制等。 (4)管理方面的问题:医疗保健机构内的某些制度不完善,各相关科室配合不协调、管理紊乱等问题。 九、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内容:(1)新生儿死亡的死亡数;

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会

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 (试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提高对新生儿的医疗保健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特制定本规范。 新生儿死亡评审是通过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对死亡新生儿病例的诊断、治疗、转诊、喂养及护理等环节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发现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一、评审目的 (一)明确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分析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 (二)发现在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推广应用相关的技术服务规范。 (三)完善产科与儿科的合作,提高产科和儿科的医疗保健服务质量。 (四)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二、评审范围 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内死亡的新生儿病例。 (一)县(市、区)级评审:对发生在本辖区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全部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评审。

(二)市(地)级评审:对发生在辖区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疑难、典型及有共性的病例进行评审。 (三)省级评审:进行专题和疑难病例评审。 三、评审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负责组织管理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2.成立本辖区内新生儿死亡评审组。 3.提供和保障新生儿死亡评审所需的专项经费。 4.及时反馈评审结果,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 5.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监督、指导技术服务规范的实施。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1.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 (1)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收集和管理本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填写的《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以下简称“死亡调查表”,见附件1)和《儿童死亡报告卡》(以下简称“死亡报告卡”,见附件2)。 (2)组织评审组专家对本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所有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评审,并收集评审组负责完成的“新生儿死

新生儿死亡评审管理制度

新生儿死亡评审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试行)》,更好的开展全市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的组织管理、专家组建立和人员资格审查;同时负责评审结果的反馈;协调解决评审工作所需经费。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专家组成员开展定期的培训;如果专家组成员有变动应及时补充,保证评审工作如期进行;对评审工作进监督指导。 三、全市的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主要针对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内死亡的新生儿。 四、市、县两级要定期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县级每季度一次,市级每半年一次。每次召开评审会时参会的专家要在7人以上,其中新生儿科/儿科专家和妇科专家各不少于2人。县级开展评审工作时至少聘请市级产、儿科专家各一名,必要时聘请引起新生儿死亡相关学科专家参加评审,保证评审工作质量。 五、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内发生新生儿死亡事件后7天内,应当组织完成院内新生儿死亡病例讨论,并完整填写《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和《儿童死亡报告卡》,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到相应的妇幼保健机构。

六、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要严格执行保密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审结论不作为医疗事故鉴定依据的原则。各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支持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召开评审会时,要求有关医院为专家组提供隐去个人和家庭信息的原始病历复印件,以便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收集和管理本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填写的新生儿死亡病例、《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和《儿童死亡报告卡》,定期提交到新生儿死亡评审会进行死亡评审。 八、各级评审专家组完成评审后,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 九、市级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组除完成金川区辖区内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死亡新生儿的评审外,还应选派专家参加县级评审工作。同时每年组织一次全市疑难、典型或有共性的死亡病例评审及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全市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质量。收集省级评审要求的新生儿死亡病例资料后,上报到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并选派专家参加省级评审。 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评审结果反馈给辖区内各医疗保健机构,并监督指导辖区内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的改进。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有典型意义的评审结果向下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并督查相关工作改进情况。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程序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程序 一、死因监测的目的 了解居民病伤死亡水平,确定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以掌握居民期望寿命; 为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依据等 二、工作依据 《云南省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关于使用<出生医学死亡证明书>、<医学死亡证明书>和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卫统发[1992]第一号文件) 三、职责分工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医疗单位对在本院(包括下属分院、医疗点)正常死亡的,必须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在7日内上报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容填写要完整、准确;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医院)及时做好登记不全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医院外(家中、途中等)正常死亡居民的入户调查工作,准确、完整填写《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按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做好《死亡证》的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管理。 四、调查对象、内容 死因调查一般宜在死后一个月内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家属回忆错误或有关医院诊疗资料销毁、遗失。 1.调查对象: 具有辖区常住户籍的居民,属于登记和统计对象,无常住户籍的流动人口,属于登记对象不属于统计对象。 2.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户口地址、生前工作单位、死亡时间、地点、家属姓名、地址等。 ――既往史:死者生前患过的主要疾病、发病距死亡时间间隔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现病史:死者生前发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包括起病缓急、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是否有并发症或继发症、是否后遗症,疾病的演变及治疗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现病史要重点询问。 ――生活史:死者生前的饮食习惯、烟酒嗜好、家庭状况、经济收入等。 五、《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工人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电镀工、炊事员……等; 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簿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室,农村要填写到行政村、组等 生前工作单位是指死者在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那个单位 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按照公历填写年、月、日,如按阴历的,则推迟1个月计算; 实足年龄按照周岁计算,未满1周岁按月、日计算,未满1日按小时、分钟计算。 a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以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小时; b 死亡时已过生日,实足年龄 = 死亡日期–出生日期 c 死亡时未过生日,实足年龄 = 死亡日期–出生日期– 1; 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应填写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和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者同事、邻居的姓名; 住址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具体住址或工作单位,如有电话号码应尽量填写,以便于联系。14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父、母的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 按照选择式填写的项目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死者生前上述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及最高诊断依据,对于这些项目,必须在列出的几种情况中与死者情况符合的一种上打勾。 注意年龄与婚姻、文化、职业逻辑关系 注意年龄、性别与疾病关系 注意疾病与诊断单位、诊断依据的关系 第1部分死因填写注意事项

死亡报告卡

死亡报告卡 死亡卡编号: 死者姓名:(死亡儿童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性别:1、男,2、女 出生日期: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祥,实足年龄:) 死者生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户籍:1本县区2本地市其他县区3本省其它地市4外省5港澳台6外籍 死者生前住址(详填):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村民小组(门牌号)死者生前主要职业和工种: A: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3、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4、事业单位负责人;5、企业负责人) B:专业技术人员(11、科学研究人员;13、工程技术人员;17、农业技术人员;18、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经济业务人员;22、金融业务人员;23、法律专业人员; 24、教学人员;25、文学艺术工作人员;26、体育工作人员;27、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28、宗教职业者;29、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C: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1、行政办公人员;32、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33、邮政和电信业务人员;39、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D:商业服务人员(41、购销人员;42、仓储人员;43、餐饮服务人员;44、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45、运输服务人员;46、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47、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49、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 E: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51、种植业生产人员;52、林业生产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人员;53、畜牧业生产人员;54、渔业生产人员;55、水利设施管理养护人员;59、其他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F: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61、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员;62、金属治炼、轧制人员; 64、化工产品生产人员;66、机械制造加工人员;67、机电产品装配人员;71、机构设备修理人员; 72、电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供电人员;73、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 74、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人员;75、纺织、针织、印染人员;76、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77、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人员;78、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79、药品生产人员;81、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及木材制品制作人员;82、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83、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84、广播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人员;85、印刷人员;86、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87、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88、工程施工人员;91、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92、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93、体验、计量人员;99、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G:军人H: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I:婴幼儿、学龄前儿童 J:学生K:家务L:无业或待业 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发病日期:年月日诊断日期:年月日最高诊断单位:最高诊断依据:住院号: 死亡日期:年月日 根本死亡原因(必填,手工录入): (ICD-10分类代码): 其它死亡原因(必填,手工录入): (ICD-10分类代码:) 报告单位:填卡医生:医生填卡日期:年月日不明死因的主要症状体征:

儿童死亡评审报告总结

////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认真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制订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年11月30日我市召开“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会议”,会上,专家们对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了评审。现将评审情况总结如下: 一、评审现状 ///年我市五县两区产妇总数为///人,其中活产数为///人。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人,其中婴儿死亡数为///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7.9%,新生儿死亡78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3.5%,占婴儿死亡数的57.8%。 二、评审内容 全市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完整病例中抽取的7份病例,其中新生儿死亡病例4份,占总病例数的57%。 三、评审组织 按照儿童死亡评审规范要求,新生儿死亡评审需妇产科、儿科、保健专家同时参加。评审会议由濮阳市卫计委妇幼科科长///主持,评审委员会成员,///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产科主任医师;///产科副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妇幼

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妇科科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副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ICU科副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三、评审目的 1、进一步明确死因,特别是对县级讨论不能确定死因的死亡,做出最可能的死因诊断或推断。 2、根据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的要求,利用新生儿死亡影响因素分析表,从孕产妇/家属或母亲/养护人、医务人员、管理这三个方面的时间、认知、喂养、知识技能、动态监测、病例管理、沟通、药物供应、实验室检查、仪器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审,确定每一例死亡是否可以避免,最后将评审意见填入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中,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关键性的指导意见。 四、评审结果 1、经评审分析,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人,占死亡总数的28.6%,不可避免死亡5人,占死亡总数的71.4%。 2、从死亡影响因素方面看,孕产妇/家属或母亲/养护人占主要因素,其次为医务人员和其他社会制度。孕产妇/家属或母亲/养护人因素主要表现为其就诊时间和认知知识的欠缺,医务人员因素主要表现为知识技能和病例管理方面。 五、结果分析 1、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切实做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篇一:5岁以下儿童死亡管理制度 营城子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掌握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的现状,推动《甘井子区儿童发展规划》的落实,研究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主要死因的分布及主要社会、医学问题,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辽宁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及加强妇幼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二、监测对象 1、凡在我区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不管其户口所在地,无论孕周大小,分娩后有生命体征的活产婴儿,发生死亡均需填报儿童死亡报告卡。新生儿死亡:出生后至未满28天者死亡。 婴儿死亡:出生后至未满周岁者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后至未满5周岁的儿童死亡。 2、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以实足年龄计算,计算方法是用儿童死亡时间减往出生时间即为实在足年龄。5岁以下儿童

死亡是指刚出生至差1天满5周岁的死亡儿童,其中不足28天为新生儿死亡,不足1岁为婴儿死亡,满1岁到差1天满5周岁的为1-4岁儿童死亡。 3、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年度。 三、监测管理 1、在区卫生局领导下,由区妇幼院负责对本制度的管理。 2、区妇幼院对辖区内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管理工作进行质量监控,负责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核查、统计分析、和评审及人员培训工作,并接受市级妇幼保健院对区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 调查、质量监控、评审等工作。3、建立完善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网络,专人负责。 四、上报程序 甘井子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均应及时按上报流程报告,一律填写全市统一印制的死亡报告卡及死亡登记薄。 1、各医疗保健单位,如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由经治医生交死亡报告卡填写完整后,报本单位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填写死亡登记簿后于每月五日前将上月死亡者 报区保健院儿保科。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每月5日前,将

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

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儿童死亡报告卡 填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卡人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死因分类编号 01 痢疾 13 其它消化系统疾病 25 交通意外 02 败血症 14 先天性心脏病 26 意外窒息 03 麻疹 15 神经管畸形 27 意外中毒 04 结核 16 先天愚型 28 意外跌落 05 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7 其它先天异常 29 其它意外 06 白血病 18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 30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 07 其它肿瘤 19 出生窒息 31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08 脑膜炎 20 新生儿破伤风 32 循环系统疾病 09 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21 新生儿硬肿症 33 泌尿系统疾病 10 肺炎 22 颅内出血 34 其他 11 其它呼吸系统疾病 23 其它新生儿病 35 诊断不明

12 腹泻 24溺水 儿童死亡报告卡填写说明 1、监测地区0~4岁儿童每1例死亡均需报卡,无论哪级死亡,均由村医报卡。城市有死亡报告网,可直接到有关单位抄录并补填不足项目。 2、儿童编号要与“0~4岁儿童花名册”中该儿童的编号相一致,每个儿童只能有1个编号。儿童编号为8位数字,左起1、2位为儿童所在市(县)代码,第3位为乡(街道)的代码,第4、5位为村(地段)的代码,第6、7、8位为儿童个人代码。 3、报告卡中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均用阳历。年只填最后两位数字,月、日只有一位数字时,前一方格必须填“0”。死亡年龄均填写实足年龄,出生不满24小时填写“0”天,不满28天者填具体天数,满28天~1月29天者填写1月,不足1岁者填月数,超过1岁者填岁数。 4、出生体重、孕周、出生地点:年龄小于1岁以下的死亡儿童填写。 5、死亡诊断:应写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诊断。如儿童死亡有二种以上疾病均起重要作用,可都写上。 6、死因分类:参考卡片下方的疾病分类,把相应的代码填入□。 7、死前治疗:指引起本次死亡疾病的治疗情况。住院指在乡(街道)、县(区)以上医院正式办理住院手续,住院治疗后死亡者(包括死在医院或出院回家死亡)。门诊治疗包括急诊、观察室治疗未正式住院者。未就医指未接受医生治疗。同时有2种治疗情况,如“门诊”和“住院”,要填写最高治疗级别,填“住院”。凡经村医生诊治,按“门诊”治疗填写。“未治疗”指根本未治或家长自治。 8、诊断级别:填写死亡疾病的最高诊断级别,如患儿曾在村卫生所、乡卫生院、县医院诊治,应填写县医院。 9、未治疗或未就医的主要原因:死亡前未治疗或未就医者请填写主要原因,仅选一项。 10、死因诊断依据:(1)病理尸检:指在医院死亡做过尸检证实诊断的。(2)临床诊断指医疗单位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做出的诊断。(3)死后推断指死前未经医疗单位诊治,死因是死后分析判断出来的。死后推断要把病情记录在“死因推断依据”栏内,供上级单位核查时参考。 死因推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生儿死亡评审方案

龙湾区新生儿死亡评审方案 一、评审对象 龙湾区辖区内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内的新生儿死亡病例。 二、评审范围 对符合条件的全部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评审。 三、评审职责 1.区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负责组织管理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2)成立本辖区内新生儿死亡评审组。 (3)提供和保障新生儿死亡评审所需的专项经费。 (4)及时反馈评审结果,并向市级妇幼保健院提交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 (5)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监督、指导技术服务规范的实施。 2.区妇幼保健所职责 在区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1)收集和管理本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填写的《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以下简称“死亡调查表”,见附件1)和《儿童死亡报告卡》(以下简称“死亡报告卡”,见附件2)。 2)组织评审组专家对评审对象进行评审,并收集评审组负责完成的“新生儿死亡评审 分析报告”(见附件3),完成“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见附件4)。 3)向市级妇幼保健院上报“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同时将所有“死亡调查表”和“死亡报告卡”上报到市级妇幼保健院。 四、评审原则 遵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1.保密原则:评审结论不对社会公布;评审人员不得将评审相关资料、评审经 过与结论对外披露。所提供的病历应隐去评审对象的个人和家庭等信息。 2.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根据多数人意见确定评审结论。 3.相关学科参评原则:死亡原因涉及其它相关学科时,应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参加评审。 4.评审结论不作为医疗事故鉴定的依据。 五、评审频率、内容和程序 1.评审频率:每半年评审一次。 2.评审内容及程序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 2、监测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期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包括妊娠各期和不同部位,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上的原因造成的死亡,但不包括妊娠各期的意外死亡和外省来就医而死亡者。 3、发生孕产妇死亡后责任医生负责填写《牡丹江市孕产妇死亡病历报告》,并报区妇幼保健所。 4、凡发生孕产妇死亡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书面材料形式报区妇幼保健所;

婴儿死亡报告制度 一、获准实施产妇分娩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严格建立分娩手术档案,施术医生按要求填写《分娩手术登记表》。 二、出生新生儿死亡系指出生后具有自主呼吸、随意肌抽动等生命体征,但在出生后死亡的情况。 三、凡出生后死亡的婴儿,不论是否足月分娩,应实行双向报告制度。即生育夫妇应在婴儿出生死亡24小时内向户籍所在街道计生部门,计生部门接通知后立即调查核实,并登记备案,助产医生应在婴儿死亡的第一时点向本单位分管领导报告,并尽可能保护好现场。 四、新生儿在医疗机构死亡的,必须由该医疗机构二人以上医生签字,并出具《死亡证明》,并在8小时内将婴儿死亡情况上报助产单位所在街道计生办。新生儿在医疗保健机构、计生服务机构以外地点死亡的,婴儿父母应在48小时内向户籍所在社区(筹委会)、单位计生办报告,街道计生办应及时与当地进行联系,核实后登记备案。

六、社区(筹委会)、单位计生专干将辖区内新生儿统计情况和婴儿死亡情况多渠道收集出生婴儿死亡证据,在核查无误后及时填写《婴儿出生死亡报告单》,每月底向街道计生部门如实统计上报,不得弄虚作假。 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一、凡发现出生缺陷必须由妇保医生填写“出生缺陷登记表”。 二、填报范围:出生时有一种以上缺陷的围产儿,均属填报范围。 三、报告时间及程序:填报单位每月必须将登记表报上级妇幼保健院。 四、力争缺陷儿留影。 五、凡上报的出生缺陷登记表必须进行完整性、准确性审查核对,做好登记,年终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上报妇幼保健院。 六、做到不迟报、不漏报,否则按院纪处理。

新生儿登记报告制度

新生儿登记报告制度 篇一: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 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 一、妇产科和妇幼管理人员要如实填写新生出生性别,同时,详细填写孕妇姓名和所属乡(镇)、村(居)及生育证明,对未持有生育证的,要及时通报孕妇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核查,按时上报,不得弄虚作假。 二、妇产科和孕产妇管理科要建立孕期保健、产期保健、分娩登记,并及时打印出生医学证明。 三、凡出生婴儿,在我院死亡的,不论是否足月分娩,实行双向报告制度。取生育证夫妻应向所管辖的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报告;助产医生应向本单位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报告,助产单位应当及时出具死亡证明,并在8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孕妇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四、新生儿在我院死亡的,必须由二人以上医生签字出具死亡证明,由其父母将死亡证明及时送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和公安部门备案,妇产科必须要作好档案登记备查。 篇二: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1、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各县区CDC 免疫规划科专人每月定期到所属的产科接生点收集接生儿资料,并将新生儿信息反馈到新生儿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接种单位,由接种单位与新生儿家长联系建立预防接种证。 2、建立例会制度。接种门诊指定辖区内的乡村医生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例会。联络员负责上报本辖区本月新生儿资料,核对本月接种门诊收集的新生儿资料。 3、及时查访。接种门诊收到新生儿出生信息后,及时查访,在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4、登记入册。属于本辖区的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立底册并录入信息系统。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预约,及时给家长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督促家长按时间接种有关疫苗。 5、资料保存。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底册,以备核查。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流动儿童均须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并将其纳入当地儿童管理。 6、对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非本地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专用底册。每月定期收集流动儿童资料。每季度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来自: 小龙文

婴儿死亡报告制度

婴儿死亡报告制度 篇一:孕产妇、新生儿、婴儿死亡报告制度 孕产妇、新生儿、婴儿死亡报告制度 1、凡是发生孕产妇死亡、必须24小时内报告院长、统计科室及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当地公卫中心妇幼人员. 2、由当日值班医师负责填写死亡报告的相关表格,并报告科室主任。 3、值班医师与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有配合相关部门调查的责任与义务,提供所有的病历资料。 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死亡讨论,并记录存查。 5、在儿科住院的婴儿死亡由儿科负责报告。 篇二: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 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 1、开展助产接生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医生、妇幼卫生人员,要如实填写新生出生性别,同时,详细填写孕妇姓名和所属乡(镇)、村(居)及生育证明,对未持有生育证的,要及时通报孕妇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核查,按时上报,不得弄虚作假。 2、开展助产接生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建立孕期保健、产期保健、分娩登记,并及时打印出生医学证明。

3、凡出生婴儿,在各开展助产接生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不论是否足月分娩,实行双向报告制度。取生育证夫妻应向所管辖的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报告;助产医生应向本单位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报告,助产单位应当及时出具死亡证明,并在8(来自: 小龙文档网:婴儿死亡报告制度)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孕妇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4、新生儿在医疗机构死亡的,必须由该医疗机构二人以上医生签字出具死亡证明,由其父母将死亡证明及时送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和公安部门备案,医疗机构必须要作好档案登记备查。 5、新生儿在医疗保健机构以外地点死亡的,其父(母)应当在48小时内向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报告,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应及时与当地进行联系进行核实,登记备案。 6、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将辖区内出生婴儿统计情况和婴儿死亡情况每月底向区计生行政部门如实统计上报。 篇三:出生缺陷、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出生缺陷、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1、孕产妇死亡,科室必须及时汇报,由医院主持死亡

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

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儿童死亡报告卡 填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卡人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死因分类编号 01 痢疾 13 其它消化系统疾病 25 交通意外 02 败血症 14 先天性心脏病 26 意外窒息 03 麻疹 15 神经管畸形 27 意外中毒

04 结核 16 先天愚型 28 意外跌落 05 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7 其它先天异常 29 其它意外 06 白血病 18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 30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 07 其它肿瘤 19 出生窒息 31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08 脑膜炎 20 新生儿破伤风 32 循环系统疾病 09 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21 新生儿硬肿症 33 泌尿系统疾病 10 肺炎 22 颅内出血 34 其他 11 其它呼吸系统疾病 23 其它新生儿病 35 诊断不明 12 腹泻 24溺水 儿童死亡报告卡填写说明 1、监测地区0~4岁儿童每1例死亡均需报卡,无论哪级死亡,均由村医报卡。城市有死亡报告网,可直接到有关单位抄录并补填不足项目。 2、儿童编号要与“0~4岁儿童花名册”中该儿童的编号相一致,每个儿童只能有1个编号。儿童编号为8位数字,左起1、2位为儿童所在市(县)代码,第3位为乡(街道)的代码,第4、5位为村(地段)的代码,第6、7、8位为儿童个人代码。 3、报告卡中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均用阳历。年只填最后两位数字,月、日只有一位数字时,前一方格必须填“0”。死亡年龄均填写实足年龄,出生不满24小时填写“0”天,不满28天者填具体天数,满28天~1月29天者填写1月,不足1岁者填月数,超过1岁者填岁数。 4、出生体重、孕周、出生地点:年龄小于1岁以下的死亡儿童填写。 5、死亡诊断:应写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诊断。如儿童死亡有二种以上疾病均起重要作用,可都写上。 6、死因分类:参考卡片下方的疾病分类,把相应的代码填入□。 7、死前治疗:指引起本次死亡疾病的治疗情况。住院指在乡(街道)、县(区)以上医院正式办理住院手续,住院治疗后死亡者(包括死在医院或出院回家死亡)。门诊治疗包括急诊、观察室治疗未正式住院者。未就医指未接受医生治疗。同时有2种治疗情况,如“门诊”和“住院”,要填写最高治疗级别,填“住院”。凡经村医生诊治,按“门诊”治疗填写。“未治疗”指根本未治或家长自治。 8、诊断级别:填写死亡疾病的最高诊断级别,如患儿曾在村卫生所、乡卫生院、县医院诊治,应填写县医院。

医疗机构死亡报告登记管理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获得及时、准确的死亡登记信息,依据《全国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特制定中原区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专人负责本院内的死因监测工作。 二、院内死因上报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详实登记制度。 三、按照统一格式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漏项或错项。死亡原因用中文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填写。如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生前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治经过以及相关慢性病史。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死亡证医学明书》内容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 四、医院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疹疗过程中死亡),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五、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错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与填报医生进行核实。错误卡片由填报医生进行订正。

五、网络报告人员在7天内(从填报之日起)完成网络报告工作。网络填报时,需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编码。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按昭《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所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 六、网报人员在报卡次日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浏览,发现未通过审核的卡片,根据反馈的具体审核意见,与填报医生进行核实、订正网报数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填报医生进行订正。 七、网报人员每月对网报数据与纸质卡片数据一致性的审查工作,如发生报告死亡病例死因诊断变更或填卡、编码错误,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八、网报人员每周对网报数据进行一次查重,及时删除本院所报重卡,并做好删除、查重记录。 九、按《河南省综合疾病监测地区居民死亡报告登记册》项目进行底册登记。 十、每月月初下载本单位所报案数据,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保存。

医疗机构死亡报告登记管理制度

死因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获得及时、准确的死亡登记信息,依据《全国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特制定中原区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专人负责本院内的死因监测工作。 二、院内死因上报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详实登记制度。 三、按照统一格式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漏项或错项。死亡原因用中文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填写。如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生前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治经过以及相关慢性病史。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死亡证医学明书》内容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 四、医院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疹疗过程中死亡),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五、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错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与填报医生进行核实。错误卡片由填报医生进行订正。 五、网络报告人员在7天内(从填报之日起)完成网络报告工作。网络填报时,需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

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编码。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按昭《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所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 六、网报人员在报卡次日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浏览,发现未通过审核的卡片,根据反馈的具体审核意见,与填报医生进行核实、订正网报数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填报医生进行订正。 七、网报人员每月对网报数据与纸质卡片数据一致性的审查工作,如发生报告死亡病例死因诊断变更或填卡、编码错误,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八、网报人员每周对网报数据进行一次查重,及时删除本院所报重卡,并做好删除、查重记录。 九、每月月初下载本单位所报案数据,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保存。

2014年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

2014年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 一、评审目的 明确新生儿死亡原因,确定每一例死亡是否可以避免,确定死亡的影响因素,提出可行性干预措施。 二、评审方法 评审采取个案专家评审形式,充分发挥专家优势,从专业角度讨论,客观、真实地分析造成新生儿死亡的全过程,找出在孕产期、新生儿期及新生儿科诊断和处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的改进意见及对策。 三、评审范围、对象及新生儿死亡现状概述 民勤县2013年10月—2014年9月底新生儿死亡5例,均为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全部为本地户口;县级医疗机构分娩3例,省市级医疗机构各分娩1例;死亡新生儿母亲4例为高中文化水平,1例为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本次新生儿死亡评审3例(1例死亡地点为省级医疗机构、1例为放弃治疗,死亡地点为家中,无资料,无法评审)。 四、评审结果 (一)死亡新生儿基本情况:死亡3例新生儿全部为本地户口,农村户籍2例,城市户籍1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顺产1例,剖宫产1例,臀牵引助产1例;1例新生儿母亲产前高危因素为胎盘早剥;死亡地点3例均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均前进行了抢救治疗。

(二)新生儿死因构成 3例均为新生儿窒息。 (三)新生儿死亡评审结果 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66.7%,不可避免死亡1例,占33.3%。 五、分析与建议 (一)死亡新生儿基本情况:农村户籍新生儿占66.7%,提示农村经济水平低下,自我保健水平较低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社会因素,因此要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改善人口综合素质,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仍是我们贫困农业县的长期奋斗目标。 (二)死亡新生儿的分娩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1例新生儿母亲产前高危因素为胎盘早剥,2例新生儿是巨大儿,因此应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对高危妊娠的专案管理工作,及时规范治疗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严格按照程序管理高危孕产妇;同时加强产前宣教工作,定期产前检查,防治巨大儿的出生率。 (三)新生儿死因:新生儿死因3例全部为新生儿窒息,1例为早产儿,2例为巨大儿。 (四)新生儿死亡评审结果:本次评审结果显示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66.7%,不可避免死亡1例,占33.3%。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规范公民死亡证明书得管理与使用,提高统计工作得质量,根据《成都市居民死亡证明书》得填写要求,特制定本院死亡证明报告制度. 二、公民死亡证明书就是判断死者性质得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就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得基本信息来源。就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得一个重要内容。 三、凡在我院发生得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成都市《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五联单)。 四、《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就是具有法律效力得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与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症状体征。对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填写《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 五、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加盖我院医疗专用章. 六、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第一联由医疗机构保存,第二联随病人尸体,第三联由公安部门办理户口注销手续后,由公安部门保存,第四联用于办理尸体火化手续后,由殡仪馆保存,第五联报预防保健科,网报后,交疾控中心保存。 七、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八、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得保存与管理,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九、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如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请分别填写成都市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与儿童死亡卡.有保健科收集、整理.分别网络直报与报交我市妇幼保健院预防保健科。 十一、对不履行职责,有死亡病例漏报者,按医院有关奖惩办法予以考核(50、00/例).

《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制度 一、领用、发放制度 ㈠《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领用、发放、收集由预防保健科负责管理,预防保健科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㈡建立《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领用、发放登记记录。 ㈢各相关科室得《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使用完后,请电话或院内即时通(AM)与保健科联系,保健科医师会及时补充发放. ㈣各科室对领用得《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专项管理,不得遗失. 二、使用登记制度 ㈠在我院发生得死亡(包括来院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应出具成都市《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㈡各临床科室建立《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登记记录。 ㈢记录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年龄、死因诊断、死亡时间、开具得《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编号等内容。 ㈣医务科及临床科室对登记记录进行检查、审核,进行考核. ***人民医院 死亡证明书得填写基本要求 一、按照成都市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得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 二、应用黑色、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迹清楚,不能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 三、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 四、实足年龄,按照周岁填写。如为婴儿,可填写实际存活得月、日、小时. 五、致死得主要疾病诊断填写要求,可分两部分报告。 1、在第Ⅰ部分(a)中填写最后造成死亡得那个疾病诊断,或损伤、中毒得临床表现,如肺心病、脑出血、颅骨骨折(不要填写呼吸循环衰竭等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