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空调系统常见控制策略

中央空调系统常见控制策略

中央空调系统常见控制策略
中央空调系统常见控制策略

中央空调系统常见控制策略

群控目的:

自动控制,节能及节省人力:

自动判断建筑负荷需求,按需开启冷水机组;

自动维持稳定的水系统压力;

自动选择并投入备用设备,大大提高冷冻站系统效率;保护设备,延长寿命:

按特定顺序开启设备,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自动完成设备的轮换使用;

控制要求:

压差旁通控制:

空调机组作为末端,并联在供回水间;

每台空调机组按照需求调节水阀开度;

末端水阀的开度变化,造成总流量变化,影响了水系统压差;

对末端来讲,需要稳定的压差;

对冷冻水循环泵来讲,定速泵不能超负荷;

因此设计旁通阀,根据压差随时调节旁通开度;

稳定水系统压差的同时保护水泵;

负荷计算:

建筑物的实际负荷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冷负荷=(冷冻水回水温度-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冻水总管流量*1.19

冷负荷的设定值按照当时运行的冷水机组台数决定。

比较实际负荷与设定值,并当持续判断有效时,决定加减冷水机组;

顺序启停设备:

为保护冷水机组,应确认冷冻水和冷却水充分流动;为保护循环水泵,应确认管路上的水阀已开启;

当决定开启一台冷机时,应按照一定的延时间隔,顺

序开启设备:

冷却塔蝶阀→冷却水蝶阀→阀位反馈确认→冷却泵→冷却塔可用→冷冻水蝶阀→阀位反馈确认→冷冻泵→冷水机组水流确认→启动机组。

当决定关闭一台冷机时,应按照上述反向顺序关闭设备;

自动投入备用设备:

当正在运行或准备运行的机组或水泵发生故障时;自动停止与其串联的其他设备;

自动进入设备轮换程序投入其他设备;

设备轮换使用:

累计设备的运行时间;

先启动累计运行时间最短的设备;

先停止累计时间最长的设备;

冷却塔风扇控制:

当决定增加一台冷水机组投入工作时,会相应增加一台冷却水泵,并打开一座冷却塔的进水蝶阀;

此时冷却塔处于可用状态,直至冷却水回水温度高于32℃时;

开启累计时间最短的风扇,保证冷水机组在较高效率下工作;

监控内容:

冷水机组:状态、故障、启停、内部参数;

冷却塔风扇:状态、故障、手自动状态、启停;

冷冻冷却水循环泵:状态、故障、手自动状态、启停水管路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水流状态、蝶阀、旁通阀。

传感器:

将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针对不同的被测对象,包括不同类型、原理、介质和精度的传感器;

电信号主要分为模拟量信号和数字量信号,一般使用国际工业标准信号;

PAS-C目前所采用的传感器包括:

水管温度传感器,模拟量,Pt1000标准信号

水管压力传感器,模拟量,0-10V标准信号

电磁水流量计,模拟量,4-20mA标准信号

执行机构:

根据控制器输出的电信号,改变调节对象的物理状态;针对不同的调节对象,包括不同类型、工作方式的执

行机构;

以阀门为例,可拆分为阀体和驱动器,驱动器接受电信号改变阀门开度;

电信号主要分为模拟量信号和数字量信号,一般使用国际工业标准信号;

PAS-C需要控制的执行机构包括:

电动蝶阀,数字量,220V继电器输出;

电动旁通阀,模拟量,0-10V标准信号。

控制器:

将传感器传来的电信号,转换为可处理的数据;

将经过处理的数据,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给执行机构;具有CPU和内存,能够进行基本运算,独立实施设备监控功能;

具有通讯功能,能够将本身的数据传递给其他控制器和管理软件;

通讯网络:

现场网络:被控设备分散于楼宇内各处,现场网络用于连接这些现场控制器;

所有控制器的数据通过网络,向中央控制器或系统软件提交;

中央控制器或系统软件,统筹网络中所有数据,完成复杂的逻辑关联;

管理网络:通常为以太网;用于发布用户操作界面;用于和其他系统的软件通讯;

软件及接口:

完成与现场网络的通讯,收集所有的现场数据;

完成系统的复杂逻辑关联,统筹庞大的设备群;

处理并转化现场数据,变为容易理解的图表,方便操作人员管理;

提供动态图形和易于使用的人机界面,并将之发布在网络中;

利用数据库技术,协助用户维护管理设备;

自动将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发送到指定处,如打印机或eMail;

与其他系统通讯,相互共享信息;

暖通空调系统设备及常用控制逻辑:

主机:

主要参数:制冷量(KW)、额定功率(KW)、COP(效率)、VSD/CSD;

监控点:运行、故障、手自动反馈,远程启停,远程水温重设机组运行参数读取(油温、油压、冷凝温度、蒸发温度等)

顺序启停:

冷冻侧:阀门开启>冷冻水泵(制冷机组)

冷冻侧:阀门开启>冷却水泵>冷却塔(制冷机组)开启台数:

通讯:根据电流百分比(FLA%)判断开启台数;

无通讯:根据冷冻水回水温度判断开启台数。

节能控制:根据实时负荷、水温计算及累计运行小时数,确定开启设备。

水泵:

主要参数:流量(m3/H),扬程(M),功率(KW);

监控点:运行、故障、手自动反馈,远程启停,频率给定,频率反馈;

顺序启停:

冷冻侧:阀门开启>冷冻水泵(制冷机组)

冷冻侧:阀门开启>冷却水泵>冷却塔(制冷机组)开启台数:一般情况下,与制冷机组联锁运行。

节能控制:冷冻水一次泵/二次泵根据水系统压差/温差,结合旁通阀变频控制。冷却水泵根据冷却水供回水温差进行变频控制;水泵优化台数控制。

冷却塔:

主要参数:处理流量(m3/H),湿球温度(℃),功率(台数*单台功率KW);

监控点:运行、故障、手自动反馈,远程启停,频率给定,频率反馈;

顺序启停:

冷冻侧:阀门开启>冷冻水泵(制冷机组)

冷冻侧:阀门开启>冷却水泵>冷却塔(制冷机组)

开启台数:

一般情况下,与制冷机组联锁运行;

也可根据室外湿球温度及冷却塔出水温度进行控制。节能控制:采集室外湿球温度,通过计算冷却塔最低出水温度值控制变频。

空调末端:

主要参数:

风机盘管:风量(m3/H),静压(PA),冷量/热量(KW);空调箱/新风机组:风量(m3/H),静压(PA),冷量/热量(KW)。

监控点:

风机盘管(联网温控器):温度、水阀、风机

空调箱:风机运行、故障、手自动反馈,远程启停,频率给定,频率反馈,压力保护;过滤器压差;风阀开关/调节;水阀开关/调节;加湿器开关/调节;电加热开关/调节;温度、湿度、CO2参数。

节能控制:

风机盘管:联网温度重设并设置权限;

空调箱:通过风压控制变频。

一般空调箱/新风机组:

CO2浓度控制风阀开关/调节;

回风温度/送风温度控制表冷水盘阀门阀位;

回风温度/送风温度控制热水水盘阀门阀位。

恒温恒湿空调:

CO2浓度控制风阀开关/调节;

冷盘露点温度控制表冷水盘阀门阀位;

回风温度/送风温度控制热水水盘阀门阀位;

回风温度/送风温度控制电加热开关/调节;

回风湿度/送风湿度控制加湿器开关/调节;

送风压力/环境压差控制风机频率(下限值)。

转轮除湿机组:一般情况,机组自带通讯接口,控制由厂家实现。

板式换热器:

主要参数:

换热量;

一次侧/二次侧供回水温度;

一次侧/二次侧介质;

一次侧/二次侧压降;

板片材质。

监控点:进出口温度、压力;

一次侧水阀阀位反馈及给定。

控制逻辑:二次侧出口温度控制一次侧阀位。

蓄冰装置:

主要参数:蓄冰量,盘管材质,盘管阻力,乙二醇量。

监控点:蓄冰量,蓄冰装置出口温度控制。

控制逻辑:蓄冰装置出口温度控制;直通及旁通调节量。

其他设备:

小球清洗装置

自动加药装置

定压装置

转轮除湿机

常见控制系统:

水泵变频系统:

热回收系统:

冰蓄冷系统:

水蓄冷系统:

免费供冷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

空调自动化控制原理.

空调自动化控制原理说明 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就是对大厦内的各种机电设施,包括中央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进行全面的计算机监控管理。其中,中央空调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0%以上,是楼宇自动化系统节能的重点[1]。由于中央空调系统十分庞大,反应速度较慢、滞后现象较为严重,现阶段中央空调监控系统几乎都采用传统的控制技术,对于工况及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控制惯性较大,节能效果不理想。传统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难以解决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空调系统温湿度影响及控制品质不够理想。而智能控制特别适用于对那些具有复杂性、不完全性、模糊性、不确定性、不存在已知算法和变动性大的系统的控制。“绿色建筑”主要强调的是:环保、节能、资源和材料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对空气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洁净度的要求,因此,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调控制系统涉及面广,而要实现的任务比较复杂,需要有冷、热源的支持。空调机组内有大功率的风机,但它的能耗很大。在满足用户对空气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只有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才能达到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以下将从控制策略角度对与监控系统相关的问题作简要讨论。 2 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空调系统结构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2] [3]:

(1) 新风部分 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须采集部分室外的新鲜空气(即新风),这部分新风必须满足室内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最小新鲜空气量,因此空调系统的新风取入量决定于空调系统的服务用途和卫生要求。新风的导入口一般设在周围不受污染影响的地方。这些新风的导入口和空调系统的新风管道以及新风的滤尘装置(新风空气过滤器)、新风预热器(又称为空调系统的一次加热器)共同组成了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 (2) 空气的净化部分 空调系统根据其用途不同,对空气的净化处理方式也不同。因此,在空调净化系统中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的简单净化系统,也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和一级中效空气过滤器的一般净化系统,另外还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一级中效空气过滤器和一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三级过滤装置的高净化系统。 (3) 空气的热、湿处理部分 对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和降温、去湿,将有关的处理过程组合在一起,称为空调系统的热、湿处理部分。在对空气进行热、湿处理过程中,采用表面式空气换热器(在表面式换热器内通过热水或水蒸气的称为表面式空气加热器,简称为空气的汽水加热器)。设置在系统的新风入口,一次回风之前的空气加热器称为空气的一次加热器;设置在降温去湿之后的空气加热器,称为空气的二次加热器;设置

远程空调集中控制系统方案

远程空调集中控制系统方案

一、应用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在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娱乐等室内环境中安装了空调,以确保给学习一个舒适的环境,强调舒适的同时,空调的管理以及节能环保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例如:在教室环境中使用空调,如果把空调的操作权放给学生或是上课老师,空调将可能会被长期的处在18 度制冷工作状态高负荷运行,在盛夏空调每调高 1 度,可降低7%至10%的用电负荷,从健康的角度来说,盛夏期间室内与室外最好温差为4 至5 摄氏度,这样能防止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患病感冒,甚至得"空调病",另外如果谁都可以开关空调,空调的损坏率也非常高。同样,安装在图书馆、办公楼里的空调一样会面临以上的问题,使用一种可以集中控制空调的系统,由指定的工作人员对全校的所有空调进行集中控制管理,当夏天室内温度过低时可以自动调高空调的温度,或者关闭空调,保持在一个舒适节能的温度范围。 二、产品简介 M790是深圳市凯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制出的以节能、远程集中控制为目的一种新型学习型空调远程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控制器能学习所有带有遥控器的空调及其它设备的红外码值。模拟遥控器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器控制空调不需要改装或拆装空

调。使空调远程控制更智能,更简单。控制器主要功能是用户可以利用远程PC 机通过后台控制软件实现对空调的开关、温度、风速、运行模式等进行控制,控制器自带温度传感器能感知其所在地的温度信息,通过温度的实时监测、后台系统的温控策略实现空调的自动开关,自动温度调节,风速调节,保持空调所在地的温度处于指定的合理状态范围,从而达到节能、远程集控的目的。 三、产品主要功能 ?红外遥控学习功能,可学习空调遥控器控制代码; ?在PC 机上集中远程控制空调; ?远程手动开关空调; ?远程手动调整空调温度; ?远程手动调整空调运行模式; ?远程采集空调控制器所在地温度(因空调控制器安装的位置不 同,可能与空调出风口温度存在误差); ?允许使用空调机原配遥控器现场设置空调温度等状态(不影响 原空调的各种功能及使用); ?控制器不直接接触空调,使用红外控制空调(安装时无需拆开 空调); ?远程定时开关空调; ?根据设定的温度远程自动开关空调;

中央空调制冷主机节能控制策略

3.2.2 冷冻机运行台数控制 当冷冻站安装多台制冷机时,根据冷负荷情况适当地确定冷冻机的运行台数使冷量满足负荷要求,系统工作效率高,同时又不使某台冷冻机频繁启停,这对于保障机组安全可靠和节能地运行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中型建筑中广泛采用的离心式、螺杆式压缩制冷机组及蒸汽或燃气式吸收制冷机都具备较好的冷量调节手段,使机组可以在部分负荷下工作。然而,不论采用哪种调节手段,制冷机的COP总随冷量变化,在最大制冷量附近出现效率最高点。当冷冻机出口温度不变,并且通过蒸发器的水量也不变时,不同的冷负荷相当于具有不同的蒸发器进口温度。较低的部分负荷时蒸发器进口水温较低,这也导致COP降低。因此若两台冷冻机均工作在50%的负荷时,改为一台冷冻机运行,冷冻机本身的COP提高,尚可停止一台冷冻水循环泵和冷却水循环泵。对于二级泵系统,这种工况下两台冷冻机运行时,往往是冷冻水侧流量大于用户侧流量,一部分冷水通过旁通管与用户侧回水混合,使进入蒸发器的水温降低从而进一步使制冷机的COP降低。只运行一台制冷机和一台冷冻水循环泵进,用户侧流量就会大于冷冻机蒸发器侧流量,用户侧回水一部分通过旁通管与冷冻机出口的冷水混合后送到用户管网,而进入蒸发器的水温则升高至用户回水温度,这也使制冷机的COP进一步提高。从这个角度看,少开一台冷冻机,使各台运行的机组均处于全负荷状态总比多开一台冷冻机,使各台机组都处于负荷要好。 当采用两级泵系统时,可以认为通过制冷机蒸发器中的水量基本不变,因此冷冻机的相对产冷量r c可通过蒸发器的进出口温差Δt。 式中Δt0为机组在全负荷时可产生的温降。制冷机是否在全负荷下运行还可以根据其出口水温确定,当出口水温在一段时间内一直高于出口温度设定值,表明冷冻机已达到或超过全负荷时的冷量。表3-5给出根据此原则的冷冻机台数控制逻辑,当几台冷冻机容量不同时,根据rc的值恰当地选择适当容量的机组启/停,可以使机组都处于高性能状态,不过这时的控制逻辑要远比表3-5的例子复杂。 表3-5 冷冻机台数逻辑 ·t出口>t set+0.5℃,再启动一台冷冻机; ·,停掉运行时间最长的那台冷冻机。式中,N为仍在运行的冷冻机的台数。 当采用一级泵系统,没有冷冻水加压泵时,冷冻机侧的水量不能小于用户侧的循环量,因此蒸发器入口水温总是低于用户侧回水温度。若能在不减少经过蒸发器的水量的条件下,设法减少二者的流量差,使进入蒸发器的水温接近用户侧回水温度,也可以提高制冷机COP。此时对冷冻机及冷冻水循环泵的启停控制及对冷冻机出水温度设定值的确定就要从冷负荷量、用户侧工作状况两方面综合考虑。由于很难保证经过蒸发器的流量不变,因此根据蒸发器两侧温差很难准确判断冷冻机的相对制冷量。最好在总干管上安装流量计测总循环量G,通过Q=G·c·Δt计算总制冷量。此时的控制逻辑见表3-6。当发现旁通水量过大时,可认为是用户侧流量偏小,温差偏大。对于设计正确的系统,在制冷机和冷冻水循环泵全开时的最大流量下,最未端用户仍应有足够的压差,这样,在部分负荷时用户侧面总流量偏小,一定是用户侧各调节阀关小所造成。此时适当地提高冷冻机出口水温的设定值,就会使用户侧

中央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分析

一、中央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首先是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室内空调设计参数计算冷负荷,按分区结构特点,根据产品样本选择相应的设备,组合成一个系统。但空调系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不满负荷的情况下工作。在不满负荷工作的控制方式不合理,系统能效比会大大降低。现在空调系统在运行调节方式上,风水系统主要是阀门(手动、自动阀门调节),主机利用卸荷方式,而这些方式是牺牲了阻力能耗来适应末端负荷要求,造成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若采用变频控制,能量的传递和运输环节控制为变水量(VWV)和变风量(V AV),使传递和运输耦合并达到最佳温差置换,其动力仅为其它控制系统的30 ~60%,而且节能是双效的,因为对制冷主机的需求能耗同时下降。主机采用变频节能控制,保持设计工况下的制冷剂运动的物理量(如温差、压力等)变化,节能较其它调荷方式明显,如约克(YORK)的YT型离心式冷水机组,配置变频机组在部分负荷下能效比可降至0.2kw/冷吨,可见变频控制方式在空调系统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过去由于价格的原因,在中央空调系统中应用变频技术推广较难。在变频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用此技术与暖通空调专业技术相结合,它并不是一门高价的技术,在小功率空调中其经济性都可承受,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更不应该成问题:(1)中央空调运行时间更长,节能问题更突出;(2)变频控制在整个系统中所占的造价比例不高;(3)变频控制器的容量越大,每千瓦功率单价越低。 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变频器是可行的,其投资回收一般在6~12个月,以变频控制器使用寿命10年计,其净收益在10倍投资额以上。

二、中央空调调速节能原理 制冷机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液态后送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将冷冻水制冷,冷冻水泵将冷冻水送到各风机风口的冷却盘管中,由风机吹送冷风达到降温的目的。经蒸发后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释放出热量,与冷却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由冷却水泵将带来热量的冷却水带到散热水塔上由水塔风扇对其进行喷淋冷却,与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 旧操作系统为“星-三角转换起动”全压运行,此时空调机组在满负荷状态下工作,系统在起动电机时不能平滑起动,起动时对电网冲击大,长时间频繁起动将造成电机的绝缘性下降,电机温升过高,在运行过程中不能有效的根据病房与办公楼的需求,对温度进行有效的调节,只能工频最大量进给,这将势必造成能量的浪费。 而通过变频频改造后,能根据房间的制冷及制热的需求自动调节冷冻泵及冷却泵的流量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地。 (1)由于目前冷却水循环泵为工频满负荷运转,在制冷周期的前期和后期,环境温度较低,冷却水回水温度较低,会造成溴化锂结晶,导致空调机组效率降低,甚至保护。采用变频恒温差控制后,回水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将大大提高空调机组的效率,达到节能目地 (2)由于冷冻水循环泵也在工频满负荷运转,而不能根据室内温度的要求自动调节流量,而通过变频改造后冷冻泵能根据室外温度及室内温度要求能自动调节流量,提高效率,达到节能目地。 (3)减小空调开机、停机时对供电和系统的冲击

【开题报告】基于组态软件环境下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基于组态软件环境下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并向建筑行业的渗透与融合,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增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中央空调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空调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0%~70%,因此中央空调系统的监控是楼宇自动化系统研究的重点。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的实现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能源利用率,较少能源的浪费,是建筑智能化的标志。近年来,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已经成为节能的重点和热点。但是,国内现有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大部分为开环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不能根据温湿度的变化实施精确控制,难以真正实现节能的目的。而另外一部分虽然能够达到较高的自动控制水平,但是系统设计较为复杂,系统成本较高。如果有一种基于组态软件的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组态软件进行系统设计,不仅能够实现精确的自动控制,而且构造简单,建设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查找文献数据,了解中央空调的结构、组成,以及控制的方案; 2、在组态环境下建立水系统及风机系统的模型; 3、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案;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各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综合、资源共享,在一个计算机平台上进行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 4、对本设计进行总结。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能够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能源利用率,较少能源的浪费,实现精确的自动控制,构造简单,建设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 系统概况 1. 1 控制系统的功能与要求 中央空调整个系统包括冷冻机、冷冻水控制系统、冷却水控制系统、热水控制系统、补水控制系统、新风机控制系统等。中央空调的自动监控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空调自控系统方案设计(江森自控)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 HVAC暖通空调自控系统 技术方案设计书

一. 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用户对项目要求,并结合沈阳建筑智能化建筑现状,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是屹今为止整个沈阳所有建筑物厂区当中智能化程度要求较高的。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里面分布着大量的暖通空调机电设备。 ?如何将这些暖通空调机电设备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集中监测和控制,提高设备的无故障时间,给投资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如何能够使这些暖通空调机电设备经济的运行,既能够节能,又能满足工作要求,并在运行中尽快的将效益体现出来; ?如何提高综合物业管理综合水平,将现代化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管理上提高效率。 这是目前业主关心的也是我们设计所侧重的。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子系统: 冷站系统 空调机组系统 本暖通空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之设计是依据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的设计要求配置的,主体的设计思想是结合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为准。 1.1冷站系统 (1)控制设备内容 根据项目标书要求,暖通自控系统将会对以下冷站系统设备进行监控:监控设备监控内容 冷却水塔(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冷却水泵(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流开关状态; 冷却水供回水管路供水温度、回水温度, 冷水机组(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冷冻水泵(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流开关状态; 冷冻水供回水管路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回水流量; 分集水器分水器压力、集水器压力、压差旁通 阀调节; 膨胀水箱高、低液位检测; 有关系统的详细点位情况可参照所附的系统监控点表。 (2)控制说明 本自控系统针对冷站主要监控功能如下: 监控内容控制方法 冷负荷需求计算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和回水流量测量值,自动计算建筑空 调实际所需冷负荷量。 机组台数控制根据建筑所需冷负荷自动调整冷水机组运行台数,达到最佳节 能目的。 独立空调区域负荷计算根据Q=C*M*(T1-T2) T1=分回水管温度,T2=分供水总管温度, M=分回水管回水流量 当负荷大于一台机组的15%,则第二台机组运行。 机组联锁控制启动:冷却塔蝶阀开启,冷却水蝶阀开启,开冷却水泵,冷冻 水蝶阀开启,开冷冻水泵,开冷水机组。停止:停冷水机组, 关冷冻泵,关冷冻水蝶阀,关冷却水泵,关冷却水蝶阀,关冷 却塔风机、蝶阀。 冷却水温度控制根据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冷却塔风机的启停台数,并且自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U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8449(2007)05-0073-030引言 中央空调耗电量大,电力浪费也大,很有节能潜力。在中央空调系统中,冷水泵和冷却水泵的容量是按照最大热负载设计的,水泵长期在固定的最大水流量下运行,因季节、昼夜的温度变化及用户负荷的变化,空调实际的热负载在大部分时间内远比设计负载低。水泵系统长期在低温差、大流量下工作,从而增加了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浪费了水泵的输送能量。 变频控制特别适合于风机、水泵类负载,既可以节省能量,又由于降速运行和软启动,从而减少了振动、噪声和磨损,延长了设备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并减少了对电网的冲击,所以中央空调系统普遍采用变频技术。另外运行时调整冷水机等设备的运行台数也是常用的控制技术。 1节能控制策略 1.1变频控制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由冷水机组电耗及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的电耗构成。如果各冷水末端用户都有良好的自动控制,而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必须满足用户的需要,那么节能就要靠调节冷水机组运行数量,提高其COP值,降低冷水泵、冷却水泵及冷却塔风机电耗来获得。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效果。 (1)通常冷水机组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电机的输出功率,制冷效率有一个最佳的工作条件,即有一个最佳转速,此时,压缩机的工作效率最高。在该工况下,加入变频技术,改变压缩机的转速,就会使压缩机偏离最佳工作条件,降低工作效率。以往,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中冷水机组通常不采用变频调速控制。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冷水机组压缩机采用变频调速将可以提高机组部分负荷工作时的性能指标,同时变频驱动机组启动电流不会超过机组的满负荷时的工作电流,可减少设备投资,延长设备寿命。目前中央空调的变频技术主要仅应用于冷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风机。风机、水泵负载转速n与流量Q、扬程h、功率N有如下关系: (n1/n2)3=(Q1/Q2)3=N1/N2 (n1/n2)2=h1/h2 在理论上,转速下降到额定转速的1/2时,流量下降到额定流量的1/2,扬程下降到额定扬程的1/4,而消耗的功率却是额定功率的1/8,故节能效果显著。若水泵或风机的特性与管道阻力特性不相匹配,则节能效果就差些。 (2)由多台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的并联系统,通过冷水机等设备的台数控制来满足空调冷负荷,并及时响应空调冷负荷的变化,实现冷水机房的供冷量与末端用户的实际需冷量的匹配,在满足空调负荷的前提下通过负荷预测和优化控制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1.2冷水机组群控 目前大中型建筑中广泛采用的离心式、螺杆式压缩制冷机组及蒸汽或燃气式吸收冷水机组都具有较好的冷量调节手段,使机组可以在部分负荷下工作。然而,不论采用哪种调节手段,制冷机的COP总随冷量变化,在最大制冷量附近出现效率最高点。当冷水机组蒸发器出口温度不变,并且通过蒸发器的水量也不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策略 邱东1,章明华2,宋勤锋2,朱文海2 (1.广州大学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36;2.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30) 摘要:介绍了大型中央空调通过设备群控、变频控制等策略,以实现系统最大节能运行。 关键词:群控;变频控制;自控系统;控制策略

001中央空调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中央空调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引言 楼宇自动化系统中中央空调子系统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央空调系统的自动化实现方式很多,有采用单片机,接口采用RS485,现场总线或者以太网,能实现中央空调的远程监控功能;还有采用PLC,比如西门子的S7-200实现数据的采集和监控。目前单片机种类很多,能实现本采集监控功能的芯片选择范围也较广,比如MEGA系列,freescale系列等,另外高端的芯片本身带有丰富的接口,实现更加方便,但是成本较高,另外基于PLC的中央空调监控系统成本瓶颈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所以开发一套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中央空调远程监控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中央空调监控系统是一套工业远程监控系统。利用此系统,可以通过电脑对中央空调的主机和管道系统的各类参数进行远程集中监控。中央空调监控系统包括:空调冷源监控、空调机组监控、新风机组监控、风机盘管监控、膨胀水箱高、低水位监测报警和屋顶排气风机、通风机控制等。 二、系统结构 本系统采用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PLC)进行设计,使用人机界面进行集中操作,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连续运行。整个监控系统由可编程控制器(PLC)、监控电脑和数据通讯网络(TCP/IP以太网)组成。 下图为中央空调监控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 系统结构示意图 三、系统设计思路 目前的中央空调系统按输送介质主要有以下三类:空气,水和冷凝剂,所以相应的中央空调系统主要分为风管系统、冷热水系统和制冷剂系统。本方案主要适用对象是冷热水系统。冷热水系统分主机和风机盘管,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室外主机产生出空调的冷热水,由管道系统送至室内的各末端装置,在末端处冷热水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产生冷热风,从而消除房间空调负荷。冷热水空调系统的末端通常都装有风机盘管,风机盘管的控制原理采用温控器加电动阀结构,如图1示。所以可以通过调节末端风机转速来调节送入室内的冷热量,由此可见,此种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对各个末端(房间进行)单独的控制和调节。 室内温度可由设于每台风机盘管回水支管上与各房间内的温度传感器连锁的电动三通阀调节,亦可由风机盘管三速开关调节。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策略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策略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给人们带来舒适建筑环境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是建筑节能优化的重点。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中央空调工作原理 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主要由2部分组成,即水系统部分和空气处理系统部分。其中,制冷机组为中央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所需要的冷负荷,不仅将制造的冷量传递给冷冻水循环系统,且把工作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水循环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冷却水泵、冷冻水泵以及冷却塔为中央空调系统提供水循环,是进行热交换的载体。冷冻水将制冷机组制造的冷量带到风机盘管系统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将室内热量带回到制冷机组中;冷却水将制冷机组在工作和热交换中产生的大量废热排放到室外空气中,经过冷却塔降温后的冷却水又流回制冷机组的冷凝器中进行热交换,如此循环往复。 2、控制策略 不同的控制策略对中央空调系统总能耗的影响特别明显,由于中央空调的系统由冷水机组、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却塔风机系统组成,冷水机组的控制由其自身的控制策略直接控制,但其制冷效果会受中央空调系统中水系统控制的影响。某酒店主楼高18层,辅楼高4层,拥有178余间客房。酒店中央空调系统原控制策略采用冷冻水恒压控制,冷冻水回水压力作为反馈值,0.558MPa作为目标值;冷却水出水恒温控制,冷却水出水温度作为反馈值,目标值设为31℃;冷却塔风机工频控制。经过对系统运行状况的评估同时考虑现场条件,节能改造采用以下的控制方式:冷冻水恒温差控制,冷冻水进出水温差作为反馈值,5℃做目标值;冷却水恒温差控制,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作为反馈值,目标值为5℃;冷却塔

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概要

自控系统介绍 一、概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建筑物迅速崛起及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必然条件。而现代化建筑物的大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必然导致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种类繁多,技术性能复杂,维修服务保养项目的不断增加,管理工作已非人工所能应付。因此,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及计算机管理已成为现代建筑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它可以大量的节省人力、能源、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提高建筑物总体运作管理水平。 建筑自动化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实质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Central Control Monitoring System, 简称CCMS),有时称为综合中央管理系统。现阶段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领域,以提供对各类建筑物内设备进行高效率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 BA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对机电设备实现以最优控制为中心的过程控制自动化; 以运行状态监视和计算为中心的设备管理自动化; 以安全状态监视和灾害控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自动化; 以节能运行为中心的能量管理自动化。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智能建筑设备控制中机房设备相对比例较大,控制流程和技术较复杂,涉及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图形及显示技术等。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它不仅涉及对大厦的电、风、水等设备进行控制,而且与大厦的IT(信息技术)应用了有紧密的联系。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控制网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给楼宇控制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是智能化工程中投资较大的部分。 1、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与日俱增,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计算机房已成为各大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房的环境设备(供配电、 UPS、暖通设备、等)必须时时刻刻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一旦机房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如事故严重又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损坏硬件设备,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机房的集中管理更为重要,一旦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尤其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机房环境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在许多地方的机房不得不安排软件人员或者不太懂机房设备管理甚至根本不懂机房设备维护的人员值班,这对机房的安全运行无疑又是一个不利因素。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自控方案实现了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负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实现了机房的科学管理。

中央空调系统的数据分析与控制策略

中央空调系统的数据分析与控制策略 一、问题的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迁和空调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物利用中央空调系统来实现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控制。特别是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如何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中央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与节能,这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研究也是实际中的一个很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课题。 图1给出了常见的一类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三套冷却装置Chiller,记为CH-1/2/3)、两个冷却塔(Cooling Tower,记为CT-1/2,二者等效)、三个冷凝水泵(Condenser Water Pump,记为CWP-1/2/3)和四个冷水泵(Chilled Water Pump,记为CHWP- 1/2/3/4)。三套冷却装置的额定功率分别为550RT,550RT和235RT(RT为冷却吨,即表示制冷能力的功率单位,1 RT = 3.517kw )。 图1. 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给出了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图。每一套(水冷)中央空调系统都包含内循环和外循环两个热交换循环系统。在内循环(图2下方)中,冷水泵将冷却装置中由冷却器冷却的冷水推进大楼, 通过热交换对大楼内部的空气进行降温和除湿。循环水在吸收了室内空气中的热量以后温度升高,重新回流至冷却器中冷却降温,并通过冷却装置将其热量传送到外循环。在外循环(图2上方)中,冷凝器水泵推动冷凝器中的水来吸收冷却器降温所产生的热量到冷却塔,冷却塔把水中的热量排放到室外空气中,水流再流回冷凝器。依次循环。内循环中的冷却器和外循环中的冷凝器被封装在一起,称为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却装置(Chiller)。中央空调通过能量转换实现将室内的热量

中央空调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中央空调工程常见故障解决方案本文从空调风系统及VAV系统、洁净技术、蓄冰空调、住宅中央空调、建筑空气质量与防排烟、热泵应用、空调设备及末端等方面论述了空调工程的各个环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中央空调常见通病有: (1)、多数制冷机实际开机容量远小于装机容量。 (2)、△t普遍<4℃,水泵选配不合适.调查结果:较好的3℃,差的1~1.5℃。 (3)、设计方案陈旧,VWV、VAV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2、哈工大陆亚俊教授论文“几种空调系统空气输送能耗的比较(论P.713)”。 空调系统的空气输送能耗占总能耗的11~28%。办公楼中不同系统,其空气输送能耗差异很大,应充分考虑。作者比较了VAV、风机动力箱VAV、FP+新风、置换式诱导器系统。结果为: (1)、VAV、FP+新风、置换式诱导器系统,输送能耗比较低,为全空气的45~60%,置换式诱导器系统能耗更低一些。 (2)、当只有部分面积使用或部分负荷时,VAV具有显著的输送能耗低的优点。 (3)、风机动力箱VAV系统全部投入使用时,并不比CAV系统节能,不是全部面积投入使用则能省,为什么? (a)、风机动力箱是小风机、小电机、 (b)、风机动力箱的能耗与一次风的空气输送能耗大致相等,从而抵消了一次风运行时变风量所节省的能量,(负荷变化大的末端用风机动力箱才合适)。 (c)、应采用并联型风机动力箱,它当一次风降到最低限时才启动,可降低风机动力箱的能耗,使VAV节能优点显示出来。 3、目前建筑面积越来越大,应分内外区。 4、舒适性空调,应把空气品质放在首位。

依靠提高新风量来改善空气品质是有限的,提高净化效率,才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按GBJ19-87国标修改稿,最小新风量加大,原有建筑空调系统面临改造问题。论文高档商业建筑室内空气品质改善措施的适用性研究(文P.97)提出了新风予处理,使增加新风量后所需的冷量≤原系统能提供的冷量,南京可采用热回收式、蒸发冷却式、混合除湿热回收(蒸发冷却)、新风予冷除湿蒸发冷却这四种方式。 5、显热能量回收要慎用、要分析选用。 (1)、室内外温差大者,节能效果才较好。 (2)、并不总能节省能量,不合理使用时,会使表冷器能耗增加 (3)、要作全年工况分析,作合理调节。 6、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考虑热平衡、风平衡、妥善介决排风出路。如柴油发电机房,直燃机房要考虑燃烧空气量,烧烤要考虑排气补风,厨房排气补风。 (2)、商场等集中回风,要考虑回风口噪声,也要考虑排风口噪声,速度不宜过大,尽可能不设在主要路边。 (3)、全空气系统,要充分考虑利用室外空气自然冷。 (4)、高大共享空间,气流组织设计要注意温度梯度。 (5)、电梯井、楼梯间附近房间,应充分考虑冬季热压问题。(论P.766) (6)、有条件时,应考虑利用冷凝热 a、冷却水再加热后作生活热水。 b、空调设备中以部分冷凝热代替电加热,降低总机电容量。(论P.561) 水系统及VWV 1、通病为水系统设计功率偏大,水泵配置不当,原因有: (1)、设计负荷偏大,使水量偏大,选水泵时乘太大的安全系数,有达1.5。

中央空调PC集中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中央空调PC集中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2018-01-10 一,中央空调集中控制系统总述 超大液晶双温显示中央空调网络集中控制温控器,可控制2/3线式阀门和三速风,智能化根据房间温度选择风速,根据房间温度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关,使人体舒适。 我们是专业的酒店中央空调网络集中控制器、集中网络空调485网络温控器生产商,我们有一流的技术研发人员,协议可以根据贵方的要求来调整,灵活的技术应用,方便你我。 怎样的集中控制485网络温控器才是好的: 1、稳定网络温控器不稳定那就和普通温控器差不多,反而会给你带来心灵上的烦忧。所以一个稳定的485温控器很重要。 2、不耐用,花了这么多的钱,产品品质不好,采用的元器件不好,比如用的不耐用的芯片,不耐用的继电器,不耐用的变压器等等,那么会发生什么呢?可想而知,产品使用周期短,没用多久出毛病了又得从而更换新的,花钱费时间,实在划不来。 稳定性强,标准的MODBUS协议,高级软硬件开发工程师,和我们的工程师交流你会发现是那么的专业。 耐用性我们的产品采用的都是优秀的品牌产品,质量上可靠性强,也经得起考验。产品稳定性从何而来,莱安你值信赖,也是你值得信l赖的控制器开发合作伙伴。 二、技术参数 1.额定电压:220VAC(1±10%),50/60Hz; 2.自身功耗:<1.5W;

3.负载电流:<5A(阻性负载); 4.控温精度:±1℃(1-10可调); 5.控温范围:5.0℃(0-25可调)~35.0℃(25-85可调); 6.外形尺寸:86mm×86 mm×13mm(面板:高×宽×厚); 7.材料和颜色:白色PC/ABS阻燃材料(颜色可以定制)。 三、网络温控器可实现如下功能: 1、所以末端温控器联网控制后,每台温控器都可以在电脑终端进行远程集中控制。 2、可以在电脑终端观察到没个温控器的工作状态:风速档位开关机状态模式运行状态,设定温度、实际测量温度值都可在电脑终端查看到。 3、可以在电脑终端控制每个温控器比如设定温度风速调整开关机转换模式转换。 四、方案约定: (1)、每个数据采集卡(串口服务器)最多可以带32个温控器,每台电脑可以控制最多64个数据采集卡 (2)、具体每个数据采集卡带温控器数量有布线方便决定, (3)、本工程中需要使用温控器为N台 (4)、初步计算数据采集卡的数量为:N/ 32 = ?(具体使用采集卡数量得根据楼房房间的多少,而定) (5)、RS232-485转换器的个数:1个 (6)、PC电脑: 1台 (7)、集中控制软件:1套 (8)、布线:

中央空调控制方案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方案 一、设计概述 根据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图、空调自控系统图及甲方要求,我公司凭借多年在中央空调自控领域的丰富经验为此自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采用西门子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配以各类温、湿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对空调机房2套空调机组和1套风冷机组进行数据检测和自动控制。对空调机组、风冷机组风机启停进行远程控制及状态显示、故障报警,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显示、超限报警,保证综合楼恒温控制要求及设备安全运行和远程控制。 本次综合楼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以严格满足综合楼空气质量要求、温湿度要求,系统稳定性、操作性为首要目标,兼顾系统的经济性能为前提,性价比最优为原则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中央空调及楼宇自控的要求,保证整个综合楼各房间的温湿度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因此需要对空调主机,风冷主机、冷冻泵、冷却泵、热水泵,冷却塔风机,循环泵,补水泵、电动调节阀,进行自动控制,同时将各温湿度、压力压差,流量检测、频率电机运行情况信号上传至集中控制单元,以便于业主进行综合管理。 因此我公司为本工程设置了中央空调集中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采用SIEMENSS7-300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安装集中控制柜作为集中控制器,高性能的10.2寸触摸屏作为系统工作站的人机对话界面,进行机组运行参数的显示,故障报警,控制参数设定等。二、初步设计方案 1、中央空调自控系统遵循原则 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必须直接并快速地响应代表负荷或能量指令的前馈信号,并通过闭环反馈控制和其它先进控制策略,对该信号进行静态精度和动态补偿的调整。 控制系统任何部分运行方式的切换,不论是人为的还是由联锁系统自动的,均平滑进行,不引起过程变量的扰动,并且不需要运行人员的修正。 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为脉冲量或4~20mA连续信号,并有上下限设定,以保证控制系统故障时系统设备安全。 控制系统的手操备用,包括人机界面上的软手操和直接作用到控制装置的硬手操两种,系统的“自动”和“手动”之间的切换,必须是双向无扰的。硬手操能在任何的控制系统故障情况下,均能对现场设备实行控制。 控制系统能监视设定值与被控变量之间的偏差,当偏差超过预定范围时,系统将报警。 手动切换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驱动装置投入自动时,为不产生过程扰动,而保持合适的关系,使处于自动状态的驱动装置等量并反向作用。 2、系统参数及被控设备、功能详解 ①现场采样参数包括: 空调主机所有进出口温度,空调供回水压差,冷却塔进口水温、风冷机组供回水温度,回水流量,循环供回水压力,室内湿度等工艺参数和电机频率,电流,阀门开度,接触器状态,变频器运行故障,电机故障等电气参数。 ②现场控制参数包括: 在现场人机界面(触摸屏)上可以对空调机组和风冷机组控制参数的设定:冷冻水出回水温差,冷却水出回水温差,冷却水回水流量超低报警,空调供回水压差,风冷机组供回水温差,循环泵出水压力,补水泵的回水压力等参数的设定,以便对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风机,电动旁通阀,热水泵,循环泵,补水泵等进行自动控制。还可以直接对各水泵、风机、阀门、变频器等进行手动的启停开度频率的设定。 ③报警指示、联锁保护系统包括:

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 一、课程设计目的 1、熟悉并掌握组态王软件的基本使用; 2、通过组态王软件的使用,进一步掌握了解过程控制理论基础知识; 3、培养自主查找资料、收索信息的能力; 4、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二、选题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增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中央空调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空调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0%~70%,因此中央空调系统的监控是楼宇自动化系统研究的重点。在民航业中,中央空调系统是航站楼内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其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旅客的感受。 三、设计任务 由于中央空调系统非常复杂,本设计选取温度作为主要被控对象,使用组态王设计温度监控画面,能实现被控环境的温度设定并实时监控温度的变化趋势,控制器采用PID控制算法,可以在监控界面上对PID参数进行整定,实现稳态误差小于5%。 四、详细设计 1、监控界面说明 监控界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系统组成部分、PID调节部分和显示部分,如图1所示。 系统组成部分位于画面左上侧,由被控环境、温度传感器、A/D模块、控制器、D/A模块、变频器、风机和管道组成。温度传感器检测被控环境的温度,经过A/D模块传送至控制器,与温度设定值比较,输出控制值,经D/A模块传送至变频器,控制风机的转速。值0-10对应管道流速,0为不流动,10为最快,运行时点击“系统运行”按钮,管道出现流动效果。 PID调节部分位于画面右侧,包括PID控件、环境温度设定显示按钮和PID参数输入按钮。利用系统PID控件内置的PID实现温度的控制,点击相应的按钮可输入值。 显示部分位于画面左下侧和右上侧,包括实时温度曲线、历史温度曲线、报警窗口和实

多联机空调与集中式中央空调方案设计比较

多联机空调与集中式中央空调方案设计比较 陆妍杰 摘要:本文对多联机与集中式中央空调在造价,运行费用,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阐述了各种系统的优缺点。 关键词:多联机冷水机组风冷热泵机组造价运行费用 本文以南通某单位食堂改造项目为例,谈谈多联机组与传统型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的各自优缺点,并进行性价比较分析。 ●项目概况: 南通某单位食堂原建筑面积1600㎡左右,现改造后建筑面积增加到2300㎡左右,楼层为三层(局部四层),功能包括职工食堂,包厢,会议室等。每层建筑面积约650㎡,根据甲方要求现增设中央空调设计。 ●空调负荷: 单位面积空调冷负荷取310W/㎡,空调面积约2000㎡,总冷负荷为620KW。 ●比较方案: ◆螺杆机组+冷却塔+循环水泵+风机盘管 ◆风冷热泵+循环水泵+风机盘管 ◆多联机中央空调 1原理比较 1.1螺杆机组中央空调系统 螺杆机组的核心是采用螺杆式压缩机。该压缩机是一种回转式的容积式气体压缩机,能在低蒸发温度或高压缩比工况下可单级压缩,通过滑阀装置,使制冷量可在10~100%范围内进行调节。螺杆机组COP值较高,但通过水载体输送到客户末端,有一定的冷量损失,而且只能实现单冷,制热还需另外配置锅炉等加热装置。 1.2风冷热泵集中中央空调系统 风冷热泵机组的输送介质通常为水溶液。它通过室外主机产生空调冷/热水,由管路系统输送至室内的各末端装置;在末端装置处冷/热水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产生出冷/热风,从而消除房间冷/热负荷。它是一种集中产生冷/热量,但分散处理各房间负荷的空调系统型式。 该系统的室内末端装置通常为风机盘管。目前风机盘管一般均可以调节其风机转速(或通过旁通阀调节经过盘管的水量),从而调节送入室内的冷/热量,因此该系统可以对每个空调房间进行单独调节,满足各个房间不同的空调需求,同时其节能性也较好。但冷热水输配系统所占有一定安装空间。 1.3多联式空调机组 其工作原理是:由控制系统采集室内舒适性参数、室外环境参数和表征制冷系统运行状况的状态参数,根据系统运行优化准则和人体舒适性准则,通过变频等手段调节压缩机输气量,并控制空调系统的风扇、电子膨胀阀等一切可控部件,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并使空调系统稳定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 多联机空调系统是在空调系统中,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量和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适时地满足室内冷热负荷要求的高效率冷剂空调系统。多联机空调系统需采用变频压缩机、多极压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中央空调系统是现代大型建筑物不可缺少的配套设施之一,电能的消耗非常大,约占建筑物总电能消耗的50%。通常中央空调系统中冷冻主机的负荷能随季节气温变化自动调节负载,而与冷冻主机相匹配的冷冻泵、冷却泵却不能自动调节负载,几乎长期在100%负载下运行,造成了能量的极大浪费,也恶化了中央空调的运行环境和运行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央空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采用西门子的S7—200PLC作为主控制单元,利用传统PID控制算法,通过西门子MM440 变频器控制水泵运转速度,保证系统根据实际负荷的情况调整流量,实现恒温控制,同时又可以节约大量能源。 关键词:PLC;中央空调;控制

Design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for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based on PLC Abstract Th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one of the necessary supporting facilities of modern large-scale buildings. The consumption of electric energy is very large, which accounts for about 50%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frozen host usually in the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load can automa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and load regulation, refrigeration pump and cooling pump matched with the frozen host can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load, almost run 100% under load operation, resulting in a great waste of energy, but also worsen the operation environment and operation quality of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then use SIEMENS S7 200PLC as the main control unit, using the traditional PID control algorithm, through the SIEMENS MM440 inverter control pumpspeed ensur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adjust load flow, realize constant temperature control, but also can save a lot of energy. Key words:PLC;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