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弃疾《破阵子》教学设计

辛弃疾《破阵子》教学设计

辛弃疾《破阵子》教学设计
辛弃疾《破阵子》教学设计

辛弃疾《破阵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2、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教学课类型精讲教学方法研讨主要教具多媒体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赏析

一导入

前一首词里我们已经接触了辛弃疾这个人物,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这首词在风格上与《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注意体会。

二朗读

请同学朗读,体会词的内容。范读、齐读、点评小组自由朗读、交流、有自己的话说说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概括内容、感情)师生点评、交流。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豪迈的意气,道出了爱国英雄的一片爱国之心。

三赏析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了醉里还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当时作者已经闲居已久,请缨无路,都受到南宋投降派统治集团的排斥和打击。在现实生活中,韬晦之不暇,不可能触发他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只有在喝醉酒的时候,使他能暂时忘却现实,而通过“挑灯看剑”的举动,生动地表现出来。)在迷离的恍惚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连续响起了雄壮的军号声。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军营里,“吹角连营”意味着动员令已经下达,军心振奋,这是诗人的愿望,也是人民的愿望!投入备战。下两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意气激昂,形象阔大,这应该是具体描绘动员令下达的情况,部下的官兵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队奏起雄壮的战歌。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沙场秋点兵”。

人们仿佛看到了这支队伍的赫赫军威,秋天在沙场上检阅军队,阵容威武雄壮秋高马肥,秋又是肃杀之气,都和“沙场”、“点兵”结合得很密切,把杀气腾腾的气氛渲染得符合实际。“点兵”意味着就要对敌人下总攻击令而进入战斗的阵地了,只用五个字,就笔酣墨饱地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的卢,良马名),弓弦惊如霹雳。马作的卢飞快:是运用典故,“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相传一跃三丈,这里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

其所以如此组合,是为了突出“快”和“惊”,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指完成了军王统一大业,自己也取得了深厚英名。两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这两句中的君王、功名的念头表现得很明显;但我们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事业是离不开“君王”和“功名”来实现的。问: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可怜白发生”?转笔使感情从极高点跌落下来,剩下的只有悲愤,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壮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国没有统一,自己

没有功名,却已经年纪大了,生了白发,没有机会了。作者从21岁起投笔从戎,从军杀敌,23岁时,集合突入军营,生擒叛将,智勇双全,气吞山河。40岁以后一直闲居在农村,“可怜白发生”,把自己的悲愤展现在人们眼前。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的对比下,使千百载下的读者对作者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愤慨,还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四构思特点

梦境和现实相结合,来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五总结内容、意境。

小结:全词写“壮”,基调豪迈高亢、大气磅礴。通过梦境中的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收复失地,抗金卫国

的远大理想,抒发了现实中的壮志难酬的悲愤。

六作业

自选一首辛弃疾的词赏析,描绘其中的意境。

板书设计

破阵子辛弃疾梦境(战争场面)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现实(白发生)

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结合)

破阵子 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主讲人:扶沟县崔桥一中李慧娟教学目标 1、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准确理解并默写其中的名句。 3、培养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诵读中陶冶情操,收到启迪。 教法指导采用“阅读——感知——赏析”的方法,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走进作者,导入本课。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展现出一幅农家天伦之乐的风情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心情闲适,完全陶醉自然) 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 其词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内心悲愤,揭露南宋的屈辱投降,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陈亮与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打击。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但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解题 《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轩长短句集》。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四、整体感知 1、说说这首词的风格。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豪放雄壮壮 2、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 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怜白发生……” 五、赏析文章 1、作者为什么要“饮醉”?醉之后为何要“挑灯”?为何要灯下看宝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不是长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

辛弃疾破阵子改写(散文版)

辛弃疾破阵子改写(散文版) 望着深邃的天空,遐想犹如湛蓝一般悠远.空旷。遐想微风轻意地拂拭着我的眉睫,许多往事都已随风而逝,唯有心灵那份执着的真诚。倏的发现记忆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已随岁月流走,只流下浅浅的履痕。茫然地走过一段里程,才感到一种隐隐的伤疼。静静地回首往昔,宛然如梦,心愿总是太多而梦想成真的总是太少。凭岁月沧桑的似水流失。而那心理底却总有声音回响在我的耳畔,或铿锵,或呢喃;总有声音跌宕在我的心潮,或抑扬,或轩昂,令我习惯于在黑夜烛光的映照下用战剑去梳理它的每一个节奏。在黑夜里舞剑,听角声响起,在烈热下分牛肉的情景,那种豪放,那种气概。 回首往昔,置身于风沙弥漫的战场,戍兵们用坚韧织成一件战袍披在身上,扬鞭,奋蹄。战局像沉重的乌云似乎想把城墙压垮,敌人在我面前一个个倒下。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对外侵者充满了仇恨,从未想过当我的马刀刺进敌人的胸口,鲜血迸溅的那一刹那,会觉得如此畅快。久久淤积在心田的愤懑,刹那间得以释放,共患难的战甲似乎也和它的主人一样,决心寸土必争,拚死杀敌,保家为国。回首往昔,秋风渐瑟,塞外的黄沙,关山的冷月,奔驰、跳跃的战马、尽忠、报国的战士,浩瀚的阅兵场面,一直保存在我的心理,这就是我一直热切地想要拥有的生活。万物消亡,号角声、冲杀声令人振奋。 我眷恋战场,在这里,我们立志报效国家;在这里,我和生死与共的战友奋勇杀敌;在这里,抛洒着我们炽热的血与泪。这次,或许我会倒下,但却永不后悔。“战争过后,就是永久的和平了!”抬头

望去,凝聚在要塞上的血迹好似暮色中的紫霞。我们用牺牲的亡灵筑起必胜的信念,在黄沙河畔厮杀的时候,大家似乎更加英勇,抛开一切胆怯,一切杂念,心中只想杀敌。为了报答君王的深恩,我们将高举宝剑奋战,誓死保卫祖国! 想到这,一缕凄楚笑意爬上我的脸颊,一阵森森的寒意从心底涌起,我不由攥紧了手中的宝剑。残阳如血,我的心都已麻木,可是在最深的地方,还有痛。那就是头鬓上已是白发,再没有声声号角,嘭嘭马蹄,悠悠羌管,呼呼狂风,再没有对月畅酒,迎天舞剑,再没有……有的只是伴着我的长长白发与竹林的潺潺流水。 一丝不愿的月光遗憾的落下来,我明白她心在塞上。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破阵子》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积累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宋朝最著名的词人有哪些?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首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初读感知: 1、了解作者。 先请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2、教师范读诗歌,学生给生字注音。 3、学生齐读诗歌。 4、听读这首词的配乐朗诵,感知诗歌情感。 三、研读品味。 1、理解词意: 八百里五十弦的卢 2、把握内容: 请学生口述词作内容,教师补充解释。 详见板书 3、讨论: A、作者为何难忘军旅生活?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事情,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去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 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B、作者一生的理想是什么?“可怜白发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一生的理想就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他的这种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却无法实现,“可怜白发生!”体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 慨。) 4、朗读品味: 模仿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注意节奏和情感),用心体味作者的抑郁愤慨之

情。 四、拓展探究。 1、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题材上:写军营生活,勇猛、雄健;情感上:表达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语言上:壮丽而不纤巧。) 2、“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再找出一些与“酒”相关的诗句,体味诗人情感。 (①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酒话别,表达美好祝愿; 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抒发对人生感慨,思念亲人;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不得志,借酒宣泄心中郁闷。) 五、熟读成诵。 轮流朗读听背,当堂成诵。 六、作业: 默写这首词。 板书设计: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上阕军旅生活 看宝剑 雄豪、壮美听号角声、塞外曲 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 下阕 战斗场面骑快马、挽强弓 雄壮抒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发感慨可怜白发生悲壮

《书愤》优质课教学设计

《书愤》教学设计 宿州三中裴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游的生平,掌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诗人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怀; (3)学习白描艺术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让学生了解陆游和他的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 (2)朗读诗歌,体会诗情; (3)探究问题,理解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2)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点: 《书愤》主旨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学习白描的艺术手法。 2、同时代其他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陆游《示儿》《诉衷肠》朗读导入。从文中我们看到一位立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爱国志士形象。文如其人,陆游的精神可歌可泣,人格可敬可仰,现在我们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书愤》。 二、新课 1、释题:书写愤慨之情 2、写作背景: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三、读一读,明确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3、齐读课文 4、结合注释,明确诗意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圈点勾画难点;交流讨论,明确诗句内容。 板书: 早年岁月 书愤盛年鏖战过去 晚年现状现在对比 追慕先贤 过渡语:同学们,学习诗歌只会读,明确了诗句的内容还不够,我们还需走进诗境,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情感。

四、想一想,品一品(小组合作探究) 1、结合诗人生平说说“世事艰”指什么?包含诗人什么情感? 指的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所愤之一乃“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诗人报国无门,悲怆至极。 2、“气如山”该如何理解? 诗人北望中原(倒装),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豪气如山。 3、“气如山”的依据是什么?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诗写的是南宋人民抗金的两次胜仗,给了诗人信心,南宋人民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所以诗人的报国壮志如山一样雄壮,如山一样坚定,如山一样不可动摇。 4、“塞上长城”指什么?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5、“空”字和“已”字饱含诗人什么情感?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年青时以捍卫祖国、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敌人的千军万马。可是就诗人的经历来看,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之前而被除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着一“空”字,壮志难酬,沉痛愤懑之极。 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着一“已”字,悲凉之至。 6“出师一表”指什么? 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7“谁堪伯仲间”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这话正说出了陆游的心事;有谁比得上写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由此可见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悲凉万分。 板书: 报国无门悲怆 壮志难酬愤懑 愤年华空老无奈 无人领军悲凉 五、读一读,品一品 1、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展示,(背景音乐) 六、难点突破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言形式有何特点? 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采用白描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形象飞动、画面壮阔。 这种表现手法叫白描,是描写的一种。 展示:“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不加烘托,不加渲染。

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

6.水龙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本词的创作背景。感悟辛词雄健而沉郁的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通晓一定诗词鉴赏的技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学习词中借景抒情和大量用典的艺术手法,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培养学生高昂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中的形象;分析词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词中典故运用的作用和作者深沉悲愤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听老师读、抽读、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2、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师: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 (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辛弃疾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原文译文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饠古?头。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作

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破阵子·春景》教案

一、走近诗人 二、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解释字词,了解诗词大意,齐读译文 四、何为“斗草”?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五、回顾“白描” 六、分析文章内容 1、此词写的是什么时节?从哪里可以看出? 仲春时节。从“新社”、“清时”可以看出。 2、上片写了些什么?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上片主要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柳絮等。一句一景,典型地刻画了仲春时节的景物,透露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写景为主。 3、下片写了些什么?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下片写人,生动地刻画了“东邻女伴”斗草游戏的欢乐场景,点缀着一派春光更加绚烂多彩,充满了活力,以叙事为主。 4、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个性的? ①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 ②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③场面描写:斗草。 5、东邻女子的个性如何? 活泼天真、纯洁无瑕 6、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给人一种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即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7、关于“疑怪”两句,向来有三解:一是解作斗草姑娘的内心独白,

辛弃疾 水龙吟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体会情感,品味语言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引: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青年,能够率领区区50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拥有5万多精兵的敌营,活捉了杀死自己首领的叛徒,然后风驰电掣扬长而去。他所创的飞虎军,虽为地方武装,但可以“雄镇一方”。本来他可以成为勇冠三军、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无奈一生备受排挤、屡遭贬谪,有心杀贼,却无路请缨。不过,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壮志难酬的他在慷慨悲歌中竟然成了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被人称作“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学生朗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文章时应注意一下生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语气和情感。 三、知人论世 导引:可能读的时候少了那么一点问道,就是情感不够。《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了解了写作作者的当时的情感,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遍。 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登临所见所感(写景抒情) 下片:登临所想(历史人物)用典抒情 四、鉴赏审美 (一)分析词的上片 导引: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译文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译文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陈同甫:陈亮,字同甫,辛弃疾志同道合的朋友。 挑灯:挑拨灯芯,使灯光明亮。 梦回:梦醒。这里指回到梦里 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麾(huī)下:指部 下将土。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 欤:烤熟的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各种乐器齐奏军歌。五十弦,指古瑟。李商隐 “琴瑟”诗中有“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翻, 演奏。 塞外声, 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秋点兵:秋天在战地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的卢:刘备的战马,曾“一 越三丈”使刘备脱险。 弓如霹雳弦惊:弓弦像惊雷那样响。霹雳,疾雷声。这里形容射箭时弓弦发 出的声响。 了却君王天下事:完成了皇帝托付的天下大事。了却,完成。天下事,指收 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事业。 赢得,博得。 可怜:可惜。 译文 夜深人静带着几分醉意, 忍不住又点亮灯来, 玩看着佩身的宝剑; 恍惚之间, 听见各个军营接连不断地响起了号角。八百里范围内军营里的兵士分吃烤牛肉, 军乐演奏着边塞的乐曲。这是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 拉弓射箭的响声如如同惊雷。 完成了皇帝收复中原统 一祖国的大业,也赢得一生功绩,千古扬名!可悲的是,从梦中惊醒,才发觉自 己已经满头白发,所有的壮志弘愿,只能付之一叹!

破阵子教案

九年级课文《破阵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爱国热枕。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背景:宋孝宗淳熙五年,辛弃疾在临安(今杭州)与陈亮结识,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二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壮士,慷慨悲歌的诗人,遂结为挚友。淳熙十五年冬,辛弃疾收弹劾落职,闲居江西上饶。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部落空。这首词为鹅湖别后唱和之作。报国无门,是中国古典诗词一个常见的主题,这首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破阵子》,就是一首这样主题的悲壮诗篇。 二、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定古诗词阅读量和基础知识,但缺乏体味诗词深层魅力的人生阅历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体味意境,并能够背诵默写全词;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难点:通过吟咏品读词作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 五、教学方法 问答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 六、教具 《破阵子》ppt课件,黑板 七、教学时数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导入 a.解题:根据所学有关“宋词”的知识和对本词的预习,谁能分析一下这首词的题目呢? 破阵子是什么?陈同甫是谁? 破阵子,词牌名,出自《破阵乐》(唐玄宗教坊曲名),曲调雄壮(《秦王破阵乐》唐朝军歌),后用为词调。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案资料讲解

商丘市 初中语文参选优质课 教 学 设 计

虞城县站集镇三中卢喜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词句的意境 2.细细欣赏,理解词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领学生回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师生齐声背诵后,直接导入课题。 (板书词题) 二.析题 1.分辨词牌和题目 2.问题:读词题,你发现了什么? a.词是辛弃疾写给陈同甫的。(明确辛、陈二人志同道合的关 系) b.这是一首壮词。(设疑:何为壮词?) 三.初步感知——朗读 1.出示要求。生读。师及时点评纠正。 (易错点:“的卢”的“的”为四声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节奏)

2.配乐师生共同诵读 四.品味“壮词”,想象画面。 思考:在朗读中,你觉得那一句最能带给你雄壮、豪放的感受?为什么?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 生自由回答,师点评。 预设:1.“八百里”句的对偶,炼字“分、翻”,极力宣染了军营生活的热闹。 深入引导:将士们为何要喝酒吃肉,奏乐歌唱? 2.“马作的卢”句的比喻,炼字“快、惊”,用典极力渲染战斗场面的激烈。 3.“了却”句的豪情壮志。 4.“梦回吹角连营”:满天的厮杀声。 5.“沙场秋点兵”:“秋”字的肃杀感。 小结:这首词无论从题材、语言风格还是表达的感情都堪称壮词呀!辛弃疾不愧是豪放派大家呀!再次诵读。 五.交流探究,领悟“可怜” 小组讨论:“可怜”一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出示本首词的背景材料和《永遇乐》深入探讨、及时板书:梦可

怜 延伸:在南宋,“可怜”的还有谁呢? 六.赏析“醉” 同桌交流:作者为什么要“饮醉”?(板书醉) 闲居的作者为什么忧心? 出示《题临安邸》,(词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七.提升主题。 雄壮?——>悲壮! 八.课堂总结: 可悲江河碎,可恨君臣昏,可怜英雄梦……华发早生的辛弃疾,以他的这首豪放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今天我国的钓鱼岛、南海诸岛时刻受到邻国的觊觎。同学们虽不必纵马疆场,但一定要牢记: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而读书! 板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梦——可怜 悲壮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诗对接) 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延伸拓展补充) 号稼轩,稼穑,住房,有吃有住就行了。可他的朴素愿望在战乱动荡的年代无法实现。出生时,金败北宋、靖康之难已经13年了,他爷爷做了金国的官,就是跟着汪精卫、日本人干的,但他藏有抱负,渴望伺机从堡垒内部打击敌人,所以他被命名“弃疾”,“弃疾”就是“去病”,辛弃疾,霍去病,可能就含有这个期望。他果真不负爷爷厚望,十几岁就参加了起义部队,在耿京起义军中作高级军官。但金已经营20多年,革命根据地不易建立,形势迫使,他们准备渡江南投,就在辛出使之际,一个叛将杀死耿京率军投敌。辛带几十人,马踏连营,直奔敌帐,逮住叛将,劝回部队,终率万人,千里长征,渡江南投。一年后,南宋皇帝亲自接见于南京,他慷慨激昂,提出一系列抗金复国的建议,但朝廷已经偏安一隅,无心收复,所以他空有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屡被罢黜,最后忧愤而死。所以,作品慷慨悲壮。 三、本词背景介绍。

【教学设计】《破阵子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精品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一、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南渡录》二卷,《窃愤录》一卷等。 2、写作背景: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忌恨,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好友陈亮(字同甫)到带湖拜访辛弃疾,他们促膝畅谈,共商抗金北伐大计。分手后又相互赠和,言志抒怀。《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3、题解:《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集》。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二、读词思考: 1、用“/”划出诗句的停顿。 2、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么?统一国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3、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4、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5、本文凭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壮词”? 明确: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看豪放、壮丽。 三、翻译: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

破阵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味诗词的意境.能初步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有感情地诵读诗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课件一:对联)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上联写出他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你们对辛弃疾有了解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写的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破题:“破阵子”是词牌名,(课件二: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这个词牌名的来源、情调与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相宜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给陈同甫写的一首雄壮的词)(课件三: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了,他退居江西上饶附近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座山峰名叫“鹅湖”。淳熙十五年,有人骑马来访,马到桥头,跳三次退三次。此人大怒,拔剑斩断马头,徒步前进。辛弃疾在楼上看到后大惊,派人去打听此人为谁,谁知那人已到门前,他就是陈亮,字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两人志同道合,畅谈世事,相聚十日才分别,此后两人经常书信来往,诗词酬和,“鹅湖之会”成为词坛佳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全诗,揣摩停顿、语气、语调,并试着理解全诗的内容。思考: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 2、指名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句的读音节奏。把难写的字用手指在课桌上细心的书写几遍。 3、教师范读。 4、全班交流: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 5、全班齐读本词。 ] 三、品读诗词,重点点拨。 1、思考:你从词中的哪些具体语句感受到“壮词”(提示:可从人物形象、描写场面、作者情感、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2.6《登建康赏心亭)》共1课时教案1(07人教版必修四) (一)设计意图: 为使语文教学更有效,平时教学中我们应有这样的意识:巧妙设计活动,不留痕迹地将鉴赏能力和高考考点的能力训练落实到位,为此,设计依据词句内容想象并进行片段写作训练,由个别到类别进而归纳诗词用典的特征等等。另外诗歌教学要善于抓住关键词,简化、优化课堂教学,本词的“登临意”、“英雄泪”便是肯綮之处,了解其内涵,词的内容乃至作者思想感情、作品风格特征便清晰可见。 (二)教学重点:揣摩写景语句,把握情景关系 (三)教学难点:解读典故内容,掌握情感特点。 (四)教学目标: 1、诵读中体会感情,品味中分析意象,比较中加深理解,训练中学以致用,把握“意”的真意,“泪”的内涵;领略辛词豪放的特征,感受其爱国情怀。 2、以读促写,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写促思,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让诗词激越的情感滋养丰富心灵,做到心怀天下,热爱祖国。 (五)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郭沫若曾拟写了这样一副墓联: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我们知道写的是谁?对,就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继苏轼之后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首词感受他豪放的词风、炽热的情怀。 二、诵读,整体把握,体会情感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这首词又是他早期最富盛名的一篇力作,请自由诵读,读出其“壮”情。 1、学生个别朗读,自主评价。 2、师作诵读指导: 3、生齐读并思考:作者围绕“登亭”写了哪些内容? 生合作交流,师点拨总结: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登高必赋,如若写诗词,大都前半部或上阕写景,后半部或下阕抒情,比如我们学过的杜甫的《登高》、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本词也不例外,上片写登亭所见清秋之景,景中含情;下片写登亭所发悲壮之情,情因事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拼音版

破p ò阵zh èn 子z ǐ·为w éi 陈ch én 同t ón ɡ甫f ǔ赋f ù壮zhu àn ɡ词c í以y ǐ寄j ì之zh ī 【宋s òn ɡ】辛x īn 弃q ì疾j í 醉zu ì里l ǐ挑ti ǎo 灯d ēn ɡ看k àn 剑ji àn ,梦m èn ɡ回hu í吹chu ī角ji ǎo 连li án 营y ín ɡ。八b ā百b ǎi 里l ǐ分f ēn 麾hu ī下xi à炙zh ì,五w ǔ十sh í弦xi án 翻f ān 塞s ài 外w ài 声sh ēn ɡ,沙sh ā场ch ǎn ɡ秋qi ū点di ǎn 兵b īn ɡ 。马m ǎ作zu ò的de 卢l ú飞f ēi 快ku ài ,弓ɡōn ɡ如r ú霹p ī雳l ì弦xi án 惊j īn ɡ。了le 却qu è君j ūn 王w án ɡ天ti ān 下xi à事sh ì,赢y ín ɡ得d é生sh ēn ɡ前qi án 身sh ēn 后h òu 名m ín ɡ。可k ě怜li án 白b ái 发f ā生sh ēn ɡ !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赵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4)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难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展示】一副对联:“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让学生猜猜这是郭沫若为哪位词人的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总结:他就是被人称作“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板书)的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知人论世——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幻灯片展示】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22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当时辛弃疾奉命渡江与南宋接洽联合抗金事宜,归来途中闻此消息,他立即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南宋。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但未被采纳。相反,他却被朝廷派去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辛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吏。在任职期间,他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好事;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北伐做些军事上的准备工作。从42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20年之久。晚年一度起用,复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病死于铅山。终年68岁。 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思想感情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赏析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能理解词的内容,体悟词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 能理解词的内容,体悟词人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词的故乡。我们为有如此厚重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唐诗因为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博大精深,宋词因为有了苏轼、陆游、李清照而流光溢彩。历史的车轮滚到宋朝,辛弃疾的诞生,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添上了精彩的一笔。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出示课题) 二、自学互动 读诗五步法: 第一,知诗,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代表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第二,读诗,懂得读背诗词五个要求: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读懂内容、读出变化和感情、讲究技巧和方法 1、读背的第一要求是:读准字音。请读准加线字的字音。 陈同甫麾下炙五十弦的卢霹雳 (一读安排:师生齐读) 2、读背的第二要求是:认准字形。请在文中用红笔标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二读安排:一齐重读易错字) 3、读背的第三要求是:读懂内容。请结合课下注释,译出该词大意,不懂的和同学老师商量。注意“八百里”、“五十弦”、“塞外声”、“的卢”的含义。(生质疑,师生解疑。学生说出该词大意。) (三读安排:重复读每句最后几个字) 4、读背的第四要求是:读出变化和感情。请小组讨论该词中 (1)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急切;(2)哪一句应读得最激昂;(3)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深情;(4)哪一句应停顿最长。 (四读安排:单个读) 5、读背的第五要求是:讲究技巧和方法。请尝试用下面的方法,(更欢迎用自己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背诵该词。 (1)情景再现法; (2)角色替代法;(3)提纲缩扩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