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报复
- 格式:ppt
- 大小:8.01 MB
- 文档页数:31
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护林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
林务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yā)。
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pú)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sào)帚(ǒu),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fǔ)烂之后,变成了腐殖质,能增强土壤(rǎ)的肥力。
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
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
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多了。
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ě)凶啦。
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人类的老师人类自古就想能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飞行速度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yì)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过了许多年,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
其实蜻蜒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每只蜻蜒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lüè)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动的关键(àn)。
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船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
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jī),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
【传奇故事】大树的报复从前有一棵巨大的大树,树龄已经有上千年了。
它生长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周围的动植物都尊重它,称它为“古树王”。
古树王在森林中享有盛名,它的树干宽达十几米,树冠遮天蔽日。
树下的土地肥沃,四季常年长满了青草和鲜花,是森林中众多生物的家园。
就在不久前,一群野蛮的砍树者来到了这片森林。
为了谋取暴利,他们一刀一刀地砍伐树木,树木倒下的时候,传来了森林中动物悲鸣。
古树王看到了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仇恨。
它曾经以巨大的身躯守护着这片森林,为了生灵们提供庇护,现在却受到了如此蹂躏。
它决定要给这群砍树者一个深刻的教训,告诉他们不要再伤害森林的生灵。
一天,当砍树者们再次来到森林准备砍伐古树王的时候,他们发现树根周围布满了尖锐的尖刺和藤蔓,让他们无法接近。
更可怕的是,他们听到了传说中的“古树之怒”,一些无形的力量开始在树下肆虐,砍树者们一个个被吸入了根部的藤蔓中。
他们绝望地挣扎着,但是却无法逃脱。
他们都消失在了古树王的根部之中。
砍树者的消息很快就在森林中传开了,其他生灵们都知道了古树王的报复。
他们都惊叹不已,同时也对古树王充满了敬畏。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进入这片森林砍伐树木了,古树王也再一次成为了这里的守护神。
古树王在森林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它看着森林中的万物生灵茁壮成长,心中充满了欣慰。
它也明白,报复只是暂时的措施,只有和谐共处才是永恒的道路。
于是,它把树下的土地再次变得肥沃,那些消失的砍树者们的骨灰也被化为了肥沃的泥土,让这片土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每当夜幕降临,古树王的树冠下就会传来悠扬的歌声,那是动植物们为古树王而唱的赞歌。
他们感谢古树王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也感谢古树王教会了人类不该对自然肆意的追逐和破坏。
古树王在这里守护了无数生灵,成为了这片森林的灵魂和信仰。
从此以后,这片森林被尊称为“古树森林”,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人们来到这里都会被这片原始古树森林所震撼,他们纷纷表示要保护大自然,与万物和谐共处。
关于人与自然的文章
1、《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的这部作品被誉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开山之作。
她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化学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2、《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在本书中以宏大的视角回顾了人类历史,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类如何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内容。
3、《大自然的报复》:阿尔多·李奥帕德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生态学家和散文家,他在文中深入讨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倡一种更加尊重自然的态度。
4、《荒野之歌》:约翰·缪尔是美国自然保护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加州约塞米蒂山谷的壮丽景色,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
5、《绿色经济》:保罗·霍肯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认为经济发展应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6、《生活在地球上》:阿兰·韦伯的作品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7、《地球上的生命》:詹姆斯·洛夫洛克在本文中提出了盖娅假说,即地球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生命系统。
8、《绿色世界——我们的未来》:罗伊·艾德金斯在本文中描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社会图景。
9、《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让-雅克·卢梭在这篇文
章中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如何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离。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申论范文素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素材一《大自然的“报复”》我家住在一个小山村里,村子旁边有一条小河。
小时候,那条小河可是我们的乐园。
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河底的沙石和游来游去的小鱼小虾。
夏天的时候,我们一群小伙伴总是迫不及待地跳进河里,嬉戏玩耍,河水凉凉的,特别舒服。
可是后来,村里的一些人开始在河边建养殖场,还把各种污水直接排到河里。
慢慢地,河水变得浑浊发臭,小鱼小虾不见了踪影,就连河边的水草也都死光了。
这可苦了我们这些孩子,没了玩耍的地方。
更糟糕的是,一到下大雨的时候,河水就会泛滥。
因为河边的植被被破坏,河道也被垃圾和淤泥堵塞了。
河水冲出河道,淹没了河边的庄稼和几家村民的院子。
这时候大家才开始意识到,我们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大自然就会狠狠地报复我们。
素材二《山中的惊喜》有一次我去山区徒步旅行。
进入大山,眼前的一切简直是一片绿色的宝藏。
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各种各样的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途中我发现了一个小山谷,山谷里盛开着大片的野花,五颜六色的,像是一幅天然的画卷。
看到这样的美景,我特别小心地在其中穿梭,生怕踩到哪怕一朵小花。
我在山谷里待了很久,听着虫鸣鸟叫,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惬意。
我突然明白,这就是大自然最原本的样子,我们应该顺应自然。
如果来这里的人都乱砍乱挖,那这么美的景色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要顺应自然,在享受它恩赐的同时不去破坏它的和谐。
素材三《海边的守护》我曾经到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度假。
那里的人对大海充满了敬畏之情。
渔民们捕鱼时,如果捕到很小的鱼或者怀有鱼籽的鱼,会立刻把它们放回大海。
他们说,大海养育了他们,如果过度捕捞,大海就会枯竭。
在海边,我还看到一群志愿者在清理海滩上的垃圾。
他们在烈日下认真地在沙滩上捡起各种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等。
一个志愿者告诉我,他以前来这个海滩的时候,经常看到海鸟被塑料垃圾缠住无法高飞,甚至窒息死亡。
他觉得很痛心,所以加入到保护海滩的队伍中来。
为什么自然要“报复”人类?作者:戴荣里来源:《小康》2020年第12期我以为只有我这个年纪的人才会记住并经常回忆起昔日农村的美丽,没想到自己认识的许多80后、90后也对我说,他们很怀念小时农村里美好的田园。
那清澈的河流里,有鱼有虾,孩提时代在家乡的小河边捉鱼逮虾,是难忘的记忆;而山上到处是飞鸟走兽,同样能让孩子们感觉到探索自然的无穷乐趣。
这些年轻人和我一样“伤感”,是因为村里逐渐建起了工厂,河里的污水很难闻;采石场开到了山上,使农村空气不再新鲜。
农民有了收入,衣服穿得的确比过去好多了,家庭摆设也比以前先进了不少,“食有鱼、出有车”,但你若问他们有什么感受,很多人会坦言,对清澈河水充满向往,对清新空气十分怀念。
在农村已经吃不到几十年前鸡鸭鱼肉的香味了,这样的变化到底是什么缘故?为什么再也找不到那时的自然之美了?大城市则更难找到昔日农村的那种“自然之美”,城市里不仅雾霾难以消除,其他污染也变得很严重。
人口聚集繁多的特大城市,光污染和噪声污染其实难以消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城市和过去的时光相比,越来越多的变化在刺激着人类的心灵。
为什么大自然会这样“报复”人类?是人类控制不了大自然还是没有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农村,因为急功近利者的盲目建设,违规厂矿、饲养基地仓皇上马,污染了河流,污染了空气,许多食物也都“遭遇”了农药风险。
在个别地区,无良厂家把有毒污水偷偷排入地下河,直接影响到后代的健康。
科学技术的发展本当为满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效率的工具,而一旦被人当作破坏自然、谋取一己之利的工具,昔日干净的空气、河水也就不复存在了。
人类若是没有达成环境共同体意识,保护自然会变得越来越难!地球是一个大村,小村的逻辑可以延伸到大村的道理。
科技的进步本来可以让人类获得新生,让人与自然更好地相处,但人类贪婪的本性很容易让自然在开发中“瑟瑟发抖”。
战争年代,在你争我夺、互相残杀的斗争中,地球本来的平衡与美丽被毁坏着。
人类的贪婪已让世界难有纯净之地。
恩格斯“自然报复论”的生态警示及其当代价值述评作者:李金泽包庆德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6期摘要:恩格斯的“自然报复论”作为其经典生态思想之一,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阐释的经典依据。
近年来随着学界对此展开学术研讨,由于不同学者理解角度不同,学界对“自然报复论”的解读方式与相关进路有所不同:一是探讨恩格斯为什么用“自然报复论”这种方式来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关系,为什么自然界要“报复”,其根源何在;二是探讨恩格斯所谓“自然报复”人类,是怎样“报复”的,在当代有无其他“报复”形式,其生态警示何在;三是通过对恩格斯文本解读找寻其应对“自然报复论”的具体措施并联系现实提出新的举措。
学界关于“自然报复论”的研讨,对于明确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重要节点的经典生态思想定位,加深对恩格斯生态立场、生态观点和生态方法,特别是对其生态思想核心实质的深度探究,重现“自然报复论”生态警示,树立生态价值观念,恪守生态保护红线,秉持生态优先理念,加深生态哲学预测等具有独特时代价值。
同时学界对“自然报复论”的研究仍存在薄弱环节:如何有序强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针对性研究;如何有效扬弃资本逻辑从而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如何认识自然报复人类还是人类在报复自然;如何更有效提升“自然报复论”的生态警示作用,特别是“自然报复论”的生态预警功能,从而为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广阔道路。
关键词:恩格斯;自然报复论;生态警示;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解DOI: 10.16397/ki.1671-1165.20200603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恩格斯诞辰整整200周年了。
依恩格斯的观点,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自然前提和生物基础。
因此,当人对自然界有所伤害的时候,人类本身也会受到伤害。
特别是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就是自然对人类最严厉的报复与警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代价,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冲突越来越凸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