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咽喉用药市场浅析

咽喉用药市场浅析

咽喉用药市场浅析
咽喉用药市场浅析

咽喉用药市场浅析

咽喉用药是继胃药、感冒药后百姓消费最多的药品种类之一。咽喉药市场大约有20亿元的市场容量,且以年均10%~20%的速度在增长。

在咽喉药市场上,广西“金嗓子”以6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和30%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龙头老大的位子。紧随其后的是西瓜霜含片及喷剂,江中草珊瑚在市场上位居老三,各占13%和6%。其他产品如华素片、黄氏响声丸、健民咽喉片、咽利爽滴丸等产品的年销售收入不足1亿元,靠部分优势市场占得每年4000万~8000万元的份额。虽然它们无法与前三强中的任何一个抗衡,但共同占据了过半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各大制药企业纷纷推出咽喉药类产品,后起之秀在进入市场时多采用细分市场的方式,来瓜分老三甲没有渗透的领域。给人留下较深刻印象的是亿利甘草良咽,它通过翔实的市场调查,准确地切入到一个全新的烟民市场,并以其特有的营销策略——针对“吸烟引起的喉部不适”,曾一度进入同类产品的前五名,销售额超过一个亿,但随后由于推广跟进不足,销售平平,似有昙花一现之感;江中草珊瑚含片的同门兄弟——江中亮嗓也主打烟民市场,在某些地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桂龙药业的慢咽舒宁则是从疗效方面切入,依靠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带来了市场份额的不断攀升;华素片经过对产品内涵的进一步提炼和包装改进后,明确提出“可以消炎的口含片”,立即引起了消费者的共鸣,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效果。

调查显示,在咽喉不适的目标消费人群中,57%是因感冒、咽喉炎引起的,18%是烟酒过度导致,还有13%左右是用嗓过度,12%由其他原因引起。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药品和保健食品大多在病因上没有进行细分,造成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很难找到完全适合的产品。

笼统地讲,消费者购买利咽产品的目的都是解决咽喉不适,但在做进一步分析时可发现,咽喉不适的人群,其产品购买目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疾病式的,如烟酒过度和用嗓过度等,一般症状较轻,可选择药品,也可选择食品或保健食品。因此,他们倾向于购买保健型的咽喉药。另一种是疾病式的,如因感冒、咽喉炎所引起的咽喉不适,这种情况一般症状较重,消费者多选用治疗型的药品。由于除吸烟造成的咽喉不适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咽喉症状并无明确细分,所以产

品知名度便成了消费者选择购买的主要动因,广告的引导作用自然不可小觑。除此之外,产品效果也是决定消费者是否再次购买的重要因素。而药店店员的推荐和口碑传播也能对咽喉产品的销售产生一定影响。

有资料显示,消费者对咽喉类产品敏感度最高的是疗效,而对价格并不是非常在意。目前市场上位于前三甲的产品价格均不超过10元,反而是后来者采取了较高价格策略,企图吸引高端消费人群。

品牌产品成功秘笈

金嗓子喉宝于1995年上市,产品为中成药,属后进入者,但凭借其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便利的终端渠道策略深入民心,在短期内成为咽喉用药的江湖老大。随着近几年新品牌的进入,其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在某些城市出现份额萎缩的现象,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大重点城市年销量仍居榜首。金嗓子喉宝最初是保健药品,后转为药准字产品。金嗓子之所以成为国产咽喉药市场的老大,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产品有个好名字。“金嗓子”可谓雅俗共赏,容易记忆,许多消费者一提到咽喉问题就马上想到金嗓子。其二,当时的咽喉含片均为药粉压制而成,一含即溶,很难在咽喉部较长时间保持药效,含片一般较小,对急性咽喉炎或咽喉不适应者如不大量施药,见效较慢,而润喉糖虽相对能长久作用于患处,但一般无治疗作用。这样,两类产品之间存在一个空缺,金嗓子喉宝发现了这个空缺,推出了中间型治疗保健产品,以润喉糖剂型做成药品,颇受消费者喜爱。

西瓜霜润喉片是上市较早的咽喉药之一,以中医理论的祛“内火”概念确立了自身的位置,是桂林三金药业集团西瓜霜系列的拳头产品,主要在药店销售。桂林三金对这个老字号产品进行了市场深度开发,还生产了不同剂型、功效各有侧重的产品系列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实力不容忽视。但由于该系列产品均是适用于上火引发的上呼吸道及口腔不适,易使消费者混淆各产品的功效,也造成系列产品间的竞争,给竞争对手留下了空挡。

复方草珊瑚含片由江西江中制药生产,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风热型急性咽喉炎,销售遍布全国,销量较为稳定。江西江中制药为扩大其在咽喉产品的影响力,近年又推出保健品“亮嗓胖大海清咽糖”,并定位为“清咽润喉”,采用不同于药品的操作模式,大举进入超市终端,销售业绩不俗。

总的来看,金嗓子喉宝、西瓜霜和草珊瑚产品都没有明确的市场细分。对产品进行较明确市场细分的是亿利甘草良咽和江中亮嗓,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两种产品还很难真正对传统咽喉药诸强形成威胁。如果把产品品牌营销分成三个层次,即品牌崇拜型、品牌偏好型和品牌熟悉型,那么,咽喉药市场上所有产品只停留在最初级的品牌熟悉型的层次上,没有哪一个品牌能引起消费者的偏好,更不用说对品牌的崇拜了。因此,在品牌塑造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塑造品牌细分市场

目前大多数利咽类产品仍然缺乏品牌美誉度,消费者忠诚度不高。其实,这也是目前国内医药产品的通病。对此,专业策划人士建议,医药大企业不妨模仿烟草行业和其他快速消费品行业,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公关和新闻宣传的方式来提高品牌价值,以得到消费者的深度认可。

咽喉类产品从类型上可分保健和治疗两类,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大多是保健型。新品牌挑战老品牌、小品牌挑战大品牌最有效的方法是重新洗牌、改变游戏规则、重新制定标准,颠覆现状。“保健型”和“治疗型”的划分,就是对咽喉药的重新洗牌、标准的重新制定,也是新产品快速提高知名度、快速在消费者心中打下烙印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在治疗型产品中,还没出现一个类似金嗓子喉宝这样的强势品牌。慢咽舒柠和华素片尽管有不错的基础,但优势不足,目前还难以成为该子类市场的领导品牌。可以预见,以治疗为主的市场将是未来几年咽喉药市场中高速增长的细分市场。生产治疗型产品的企业应该尽快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习惯找到突破口,以抢得商机。

目前咽喉药在症状和消费者细分上还不成熟。而消费者对健康消费的选择日益理性,他们倾向于选择明确适合自己的产品。从药品生产企业的角度来说,对症状和消费者的细分可以建立营销壁垒,开辟新的领域,从而使消费者形成“第一概念”。因此对症状和消费者进行细分再细分,往往更容易捕捉到对手没有触及的契机,从而开辟新的市场。

咽喉类用药市场分析

老品牌打造江山新品牌竞争乏力 ————咽喉类用药市场分析 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时普医药信息有限公司咽喉病属常见病和多发病,分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慢性咽炎主要是由于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而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慢性咽喉炎的患者比急性咽喉炎的患者要多,且难彻底根治,发病人群广。 1、市场增长性分析 从五城市零售药店数据显示(见表1),咽喉产品市场2004年上半年比2003年上半年的市场规模增长4%,北京和上海的增长幅度较大,而其它三城市呈负增长。咽喉产品市场较为成熟,消费者忠诚度较高,故市场空间增长幅度有限。 表1 销售额对比 (单位:万元)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 2、各类别产品市场构成

对慢性咽喉炎有较好疗效的中成药占据80%以上的咽喉产品市场,而化学药的成份多为西地碘、地奎氯胺、盐酸氯乙啶等,可消除症状,对急性咽喉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对于保健产品,可起到预防作用,吸引着反复发作慢性咽喉炎及注重保健的消费者。至于食品类的咽喉产品更注重清除口腔异味、令喉部清凉舒爽,提神醒脑,对咽喉炎并无明显疗效,受到追求口感的时尚年青人的追捧。表2: 品类比较 3、重点城市市场竞争格局 在北京,保健品类的京都念慈菴枇杷糖由03年第5名上升到2004年第2名,其份额上长升了1.06,食品类的泰诺甘草怡喉爽也飚升至前十名。而风靡一段时间的亿利甘草良咽片由于自身定位的不准确,导致产品诉求群体与实际消费人群出现偏差,退出前十名的竞争。 在上海,本地品牌信可舒与西瓜霜润喉片和金嗓子喉宝呈三足鼎立之局势,三大巨头的竞争较为激烈。 在广州,市场格局变化多端,特别是在三线品牌之间,本地品牌喉疾灵胶囊抢占了金嗓子喉宝的

抗艾滋病HIV用药市场分析

抗艾滋病HIV用药市场分析 一、抗HIV市场与需求 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合成的特性,是一类最原始的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自从1898年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概念后,病毒种类已由最初的几十种发展到今天的数千种,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免疫缺陷病毒的滋生,使艾滋病(AIDS)患者每年递增,在发展中国家和贫穷落后的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督导与控制,导致了感染率直线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浆报道显示,自1981年发现和报告艾滋病以来,全球感染者累计69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占40%,每年约新增500多万HIV感染染病例,目前HIV/AIDS患者总数达4200多万人,若不能有效的预防控制,预计20年后HIV感染者将达2亿人。从地域上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患者占据了70%,而病死率已达八成;在拉丁美洲和加物比地区流行率也较高,60%感染者失去生命,而亚洲也已呈现出快速蔓延的趋势。 纵观全球的HIV/AIDS感染情况,与文化素质、思想意识、贫富状态和卫生保健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多种传播方式中,性爱、体液、血液是传播的主要媒介,毒品注射、违法采集血浆结下了恶果,虽然艾滋病的直接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但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后,继发性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已成为致命的主要因素。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认为,中国已处在艾滋病灾难的边缘,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共同分析显示,中国现存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为84万人,AIDS患者约占10%,约占亚洲地区的1/5,在全球居第14位,HIV感染者占全国总人口0.066%。专家估计的数字要比这个大,尤其在易感染群体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全球的快速蔓延,抗HIV药物已悄然发展成为产销两旺的市场,年销量增长率约在13%-15%左右,在发展中国家有降价策略和呼吁中,销售收入未能得到同步上升,但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据Pharma Business杂志公布的2000年全球畅销500强药物中,抗HIV药物市场已达50.42亿美元,主要由世界七大制药厂商把持,其中逆转录酶抑制剂山65%,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占35%。 在众多抗艾滋病毒药物生产商中,葛兰素克克、百时美施贵宝和雅培已成为前三强,2002年3 家的抗HIV药物销售额已达40亿美元,占全球的3/4;2003年抗HIV药物市场已近6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约5.5%,其中:葛兰素史克拥有的6个药品形成了创收能力,2003年销售收入已达15.01亿英镑,比上一年的14.65亿英镑增长了2.5%,百时美施贵宝5个药品为16.73亿美元,比2002年的16.1亿美元增长了3.9%。国外分析家预测,到2005 年世界7大主要市场抗HIV药物的销售额将增至71亿美元,而且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瞄准了巴西、中国、印度、南非和泰国这五个新兴的市场。 二、抗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开发 自从第一个艾滋病治疗药物齐多夫定问世以来,美国FDA已相继批准了80多种预防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疗效显著倍受推崇的已有20 多个药物,被认为对AIDS感染者病情具有较好的缓解和控制作用,我国已批准进口8种,自己开发的产品已经上市销售。 核苷酸是构成细胞和病毒遗传基因的重要物质,对核苷酸的修饰所得到的抗代谢物,能抑制核酸合成酶,阻断病毒的复制合成,20世纪下半叶,国外上市了许多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自1996年后,艾滋病治疗领域有了重大的突破,设计了具有高活性的逆转录酶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常用多种不同机制的药物协向发挥作用,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目前推荐方案是两种核苷逆转录酶制剂与蛋白酶抑制剂或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复合疗法,

进口药品市场调研报告 2019皮肤病药品市场调研报告 精品

进口药品市场调研报告2019皮肤病药品市场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 (5) 二、调查方法 (5) 三、调查对象 (5) 四、调查结果 (5) 1.常见皮肤病种类 (5) 2.常见皮肤病药物 (6) 3、常见皮肤病药市场分析……………………………………………8局限性………………………………………………………10总结和建议…………………………………………………10补充说明……………………………………………………11图目录图表1………………………………………………………………………8图表2………………………………………………………………………9图表3………………………………………………………………………9图表4………………………………………………………………………10附录附件1……………………………………………………………11前言皮肤病在我国是多发病,且不易根治,易反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药物要求的严格,药品的销售价格仍有可能上涨,所以在未来皮肤外用药的销售额仍将继续增长. 目前,以达克宁、皮炎平为代表的西药皮肤病外用药占据了我国皮肤病外用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我国药品零售市场上销售的皮肤科外用药有521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17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4种左右,占20%. 本报告描述了常见皮肤病药物,以严谨的内容、翔实的数据、直观的图表帮助我们了解了我国皮肤病药物.我们的主要数据于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以及我们实地调研. 摘要报告的目的:便于更好的了解皮肤病以及掌握治疗方法 2.调查题目:皮肤药品市场调研分析. 3.调查目的:了解皮肤药品的市场情况及正确用药. 4.调查对象:零售药店、医院、18~50岁消费者. 5.调查时间:2019年6月11日至6月20日.

圣药、要药、常用药、良药

圣药: 呕家圣药:生姜疮家圣药:连翘安胎圣药:黄芩、白术补血圣药:当归 涩肠止泻之圣药:罂粟壳 要药: 发散解表药:发汗解表之要药:麻黄肺气壅遏所致胸闷咳喘之要药:麻黄鼻衄鼻 渊之要药:辛夷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清热药: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石膏热病心烦、燥扰不宁之要药:栀子肺 热咳嗽之要药:黄芩泻痢之要药:黄连皮肤病之要药:苦参各种热毒疮痈之要药:金银花乳痈之要药:蒲公英梅毒之要药:土茯苓肺痈之要药:鱼腥草肠痈腹痛之要药:大血藤、败酱草热毒痰火郁结所致咽喉肿痛之要药:射干火毒蕴结所致乳蛾喉痹咽喉肿痛之要药:山豆根无汗骨蒸之要药:牡丹皮疟疾之要药:青蒿 泻下药:积滞便秘之要药:大黄 祛风湿药:风湿痹痛之要药:威灵仙截风之要药:川乌、蕲蛇 湿痹筋脉拘挛之要药:木瓜虚热之要药:秦艽风湿痹症之湿热偏盛、肢体酸痛、关节肿痛、湿热身痛之要药:防己风湿顽痹之要药:雷公藤 化湿药:芳香化湿浊之要药:广藿香 消除胀满之要药:厚朴醒脾调胃之要药:砂仁 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之要药:茯苓诸淋证涩痛之要药:海金沙膏淋之要药:萆薢黄疸之要药:茵陈 温里药: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附子命门火衰之要药:肉桂胃寒呕吐呃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药:湿痰寒痰之要药:陈皮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木香肝郁化火、 气滞疼痛之要药:川楝子疏肝解郁之要药:香附妇科调经之要药:香附胸痹之要药:薤白 消食药: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山楂 驱虫药:驱蛔之要药:使君子小儿诸病之要药:使君子 止血药:烧烫伤之要药:地榆各种出血证之要药:侧柏叶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伤科之要药:三七妇科调经之要药:茜草收敛止血之要药:白及温经止血之要药:艾叶、灶心土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艾叶妇科安胎之要药:艾叶 活血化瘀药:气滞血瘀诸痛证之要药:川芎头痛之要药:川芎妇科活血调经之

呼吸系统类药物市场分析报告

呼吸系统类药物市场分析报告组员:邹玲玲、何艳、黎丹 一、呼吸系统疾病及用药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城市占第三位,农村为首位。常见典型症状:咳、痰、喘。咳、痰、喘、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有平喘药、镇咳药、祛痰药、呼吸兴奋药和抗感染药平喘、镇咳、祛痰药属于对症治疗药,只能消除或缓解呼吸道症状,必要时要合用对因治疗药。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牵涉面广 , 用药种类或数量亦较多 , 如抗感染药、镇咳药、平喘药、呼吸兴奋药、抗肿瘤药、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是喘息、咳嗽和咳痰 , 这些症状若不加以控制 , 长期不愈 , 会促使病情恶化。随着呼吸疾病病因学、自体活性物质对病因学的作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 平喘、镇咳、祛痰三类药物 , 特别是前者 , 也在不断地更新 ,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 除病因治疗外 , 必须重视对症治疗。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 , 没有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 ,则对症治疗显得特别重要 , 通过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分为5个亚类:清热解毒用药、止咳祛痰平喘用药、感冒用药、咽喉用药、呼吸道疾病其它用药。从2010年9大城市呼吸系统类中成药医院用药各亚类所占比例来看,清热解毒用药占58.00%、止咳祛痰平喘用药占20.40%、感冒用药占11.62%、咽喉用药占9.09%、呼吸道疾病其它用药占 0.89%。 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分析

世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市场2000年的增长率为10.6%,市场价值达20亿美元。预计到2007年,该类药物市场的容量将达450亿美元。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占世界药品总销售额的6%。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市场份额在18%左右。目前,平喘药统治着该类药物市场,其中,抗炎药占30%的市场份额,支气管扩张药占33%。 在国内呼吸系统疾病医院市场,应用最多的是抗炎、镇咳、平喘、祛痰类药。在2004年全国入网样本医院中,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销售金额在大类排序中位列第十,购药金额为4.7亿元,占到当年样本医院用药总额的2.1%。在2002年第一季度~2005年第三季度3年多的时间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的购药数量基本平稳,每年的需求总量没有太大变化,而购药金额的逐渐增加,平均药价呈升高趋势。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分类,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各亚类的金额份额分别为:镇咳药和感冒药类占40%,平喘药占35%,抗组胺药占19%,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其销售金额在秋冬季节的增势较为突出。其余3类药品的市场份额均在2%左右有许多新剂型的鼻用药制剂的医院市场份额仅为2.01%,主要原因是此品经过OTC渠道销售的数量较大。在2005年前三季度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单品销售金额排序中,氨溴索的销售金额排序第一,占26.96%的份额,市场优势较为明显。其他几种药物的份额均在10%以下。市场增长最快的是强力安喘通,增长率为37.85%。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有6种平喘药,占21.12%的市场份额。2004年,共有546家企业生产的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在入网医院使用,其中,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企业占据总市场49.28%的份额,可见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品牌较为集中。

皮肤外用药

皮肤类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病,市场上,治疗皮肤类疾病的药物也很多,但主要还是以皮肤外用药为主,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下主要的皮肤类疾病和集中市场上口碑比较好的皮肤外用药: 1、癣类:是一种浅部真菌病,具有传染性、瘙痒,出现红疹或笑红斑块,越搔越痒,出现在出汗较多的地方,主要早脚部和大腿内侧。 a、体癣 由毛癣菌属引起,常常由自身接种传染而引起,也就是说先发生手癣、脚癣、股癣、甲癣等。然后由这些癣病再传染到皮肤上来,单独的体癣较少见。如果与癣病患者密切接触或共用毛巾、衣裤等也可以被传染。 b、足癣 趾间的损害常为发白、脱皮、可形成水泡、具有水疱性、糜烂性、鳞屑角化性 症状是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 常因搔抓引起继发性感染。 c、甲癣 灰指甲,多呈灰白色、且失去光泽、甲板增厚显着、表面高低不平。其质松碎 甲下常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积。 d、牛皮癣 银屑病,慢性皮肤病,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 边界清楚 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 2、湿疹 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 3、痤疮 寻常性。 4、手足皲裂、角化型手足癣引起的皲裂。 皮肤外用药介绍: 肤必治中药乳膏 主要成份: 黄连、蛇床子、珍珠、艾草、白鲜皮、金银花、蝉蜕、地肤子、蛇舌草、桅子、茵陈篙、大黄、苦参、马芷笕等 适用范围: 对引起皮炎(接触性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白色糠诊、皮肤过敏、皮肤瘙痒、肛门瘙痒、外阴瘙痒、手足癣(香港脚、脚气、脚痒、脚多汗、脚臭、烂脚丫、脱皮、水泡、鹅掌风)、体股癣、花斑癣(汗斑)、头癣、甲癣、牛皮癣、外伤感染、小面积挫伤引起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杀菌消毒作用,并能预防皮肤感染。用法用量: 皮肤外用,取本品涂抹感染处 1、皮肤:涂抹于洗净患处,处每日2-3次。 2、外阴:用温水洗净感染处,取本品3g左右涂抹外阴。 3、肛门:用温水洗净感染处,取本品3g左右直接涂抹或注入痔疮感染处。 蜕癣消痒灵中药乳膏 主要成份: 白鲜皮、蝉蜕、蛇床子、冰片、苦参、地肤子、蛇舌草、黄栢、白芷、紫草等 适用范围:

止咳化痰用药市场研究报告样本

止咳化痰用药市场 研究报告

止咳化痰用药市场研究报告 郑从智 1、流行病学情况 引起咳嗽的病种主要有:哮喘、支气管炎、结核病、感冒。根据中国0~14岁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当前患病率为1.54%[1],即有462万儿童患者。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5%左右,当前全国约有350万成人哮喘患者。总体来讲,当前中国共有812万哮喘患者。而支气管炎的患病率(轻、中、重度)约5%左右[2],全国有8000多万人患此病。肺结核的患病率则为523/10[3]万左右,推算全国有593万肺结核病人。中国是流感的多发区,每年有1亿多人遭受流感的袭击。 因此,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估计,当前中国有19405万人因哮喘、支气管炎、结核病和感冒可能引起咳嗽的症状。([1]、[2]、[3]数据来源:《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研究》) 2、咳嗽患者门诊以及年龄分布情况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一项医生调查显示,咳嗽患者的门诊人数年增长幅度约为5~10%,50岁以上的人群是主要患者,刺激性干咳是门诊的主要收治类型,咽喉痛痒是咳嗽患者最主要的伴随症状。表1 咳嗽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3、止咳化痰用药理论市场容量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估计,中国共有19405万城乡居民因哮喘、支气管炎、结核病和感冒引起咳嗽的症状。按12.6亿(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人口计算,中国城乡居民咳嗽患病率为15.36%。根据SFDA南方所对广州、北京和上海三大抽样城市的统计结果显示,国内大城市咳嗽患者的人均年费用为118元。根据国内现有的平均用药水平对中国止咳药市场进行理论估计,按不变价格计算,中国止咳药市场的理论市场容量约为70亿元。 中国止咳化痰用药市场现有规模约为40亿元,与中国止咳药理论市场容量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止咳药零售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作为一个治疗性用药市场,止咳化痰用药市场需求变动小,市场发展成熟,影响市场容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城镇人口及其用药费用的增长变化。随着中国城镇人口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止咳药市场容量也会随之扩大,预计到中国止咳药市场理论容量能够突破100亿元,到可突破120亿元。 4、止咳化痰用药市场情况 4.1 总体情况

妇科炎症用药市场分析

我国妇科炎症用药市场分析 李文娟 妇科炎症是指妇女生殖系统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女性生殖器官的特殊性,妇科炎症为成人女性的常见、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因复杂且常伴有多种严重并发症,对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女性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妇科炎症用药近年来增长很快,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妇科炎症用药市场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 妇科炎症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妇科炎症主要分为阴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三类。我国妇科炎症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根据局部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见图1),我国已婚妇女的妇科病患病率为46.10%,其中农村妇女的妇科炎症患病率(48.85%)高于城市(41.26%)。 2001年王临虹、赵更力等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5个省、直辖市的50个市(区)中的100个街道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发现(见表1),慢性宫颈炎的患

病率最高为39.30%,其次是阴道炎,为15.90%,慢性盆腔炎的患病率排名第三为4.10%。阴道炎中,又以细菌性阴道炎的患病率最高,为5.30%。 表1 我国妇科炎症不同病症患病率分布 调查同时发现,妇科炎症的患者中有83.1%的妇女患有一种感染,15.1%的妇女患两种感染,1.8%的妇女同时患有3种及以上的生殖道感染。 从年龄上看,年龄≤30岁组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为53.3%,31~40岁组的患病率为48.7%,明显高于41~50岁组的41.0%和≥51岁组的31.0%,前两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从患病妇女的就诊率上看,城市患病妇女的就诊率为27.50%,略高于农村患病妇女为26.60%。 2 消费者特征分析 2.1 消费者患有妇科炎症主要症状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妇女在患有妇科炎症的时候,白带异常和外阴瘙痒、刺痛的症状最为普遍,提及率分别为75.41%和72.13%,要远高于其他症状(见表2)。 表2 妇科炎症主要症状提及率

皮肤病外用药市场分析

皮肤病外用药市场分析 目前,全国药品零售市场上可监测到的皮肤病外用药有近500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00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0 种左右,占20%。化学药的销售金额占零售市场总销售额的82%-84%,在皮肤病外用药中居主要地位。皮肤病外用药的功效则主要集中于治疗感染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的药品。特别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的药品尤其突出,占皮肤病外用药市场一半左右的份额。中成药以治疗烧(烫)伤、皮肤瘙痒症和蚊叮虫咬的药品为主,也有部分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等慢性疾病的产品。皮肤病外用药常见的剂型为溶液剂、乳膏剂、霜剂和酊剂。 单品销售方面,全国零售市场皮肤病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年销售总额达到 10多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50%左右。从功效方面看,皮肤病外用药零售市场具有多样性,前十名品种有治疗真菌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螨虫、头癣、粉刺痤疮和陈旧性疤痕等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产品表现最为出色,有达克宁霜、派瑞松乳膏、采乐洗剂、皮康王乳膏和孚琪乳膏五个品种进入销售金额的前十名。 主要品种分析: 特比萘芬 本品于上世纪80年代由瑞士诺华制药研制成功,1991 年首次在英国上市,商品名为兰美抒(lamisil)。1996年被美国FDA批准为OTC 药品,同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兰美抒在全球 90多个国家销售。在我国,盐酸特比萘芬也于2000年进入了国家公布的第一批OTC目录。该产品属于抗真菌类药,口服吸收好,并主要以高浓度分布于皮肤角质层,它对浅部真菌感染作用较强,外用或短期口服可以治愈绝大部分皮肤真菌病。 目前国内口服制剂主要生产企业有北京诺华制药,山东齐鲁制药。中美史克和瑞士诺华已经达成协议,引进兰美抒软膏剂,意欲依靠OTC 市场上多年成功的操作经验把这个产品打造成一个皮肤病OTC市场上的又一个“康泰克”神话,从竞争激烈的治疗脚气OTC药品市场分割一块大蛋糕。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 每年的4月7号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的主题确定为应对糖尿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区主题确定为“糖尿病要早预防,分级诊疗帮您忙”。根据2014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1亿的糖尿病患者,即几乎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可见糖尿病药物市场需求的巨大。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随着各家糖尿病药物企业陆续发布2015年财报,笔者对糖尿病市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根据IMS数据,2015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约有600亿美元左右。笔者根据各家药企的数据分析,约有450-500亿美元的规模。差值应主要为新兴市场的本土化企业销售数据难以获取,以及口服降糖药很多已经专利到期,市场被仿制药分割。本文仅依据各药企财报数据,所以主要针对品牌药数据进行分析。笔者统计了11家药企、30余个降糖药物(为便于统计分析,部分药物是合并计算的,实际上超过50个。如诺和诺德所有二代胰岛素合并为同一个药物计算)近6年来的销售数据,对糖尿病市场进行系统分析。32个降糖药物2015年销售额合计达到377亿美元,占据品牌降糖药至少70%的份额。表一:32个降糖药物近6年销售额统计表

注:所有数据来自各药企年报,汇率算法可能稍有区别。五大巨头保持稳定,强生脱颖而出32个降糖药物由11家跨国药企所有,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默沙东、阿斯利康仍是最主要的5家降糖药物供应商。强生则凭借first-in-class的SGLT2抑制剂类药物Invokana 的亮眼表现迅速攀升至第6位,未来可能会威胁到阿斯利康的地位。BMS的糖尿病业务已经陆续转移给阿斯利康,表中只作为一家企业计算。BI与礼来在2011年组成糖尿病联盟,针对新的SGLT2抑制剂类药物、DPP-4抑制剂类药物、PEG化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仿制药等进行研发-销售的全面合作。表中也作为一家企业计算。表二:各家药企降糖药近6年销售额统计表

2014皮肤病药品市场调研报告

2014年皮肤病药品市场调研报告 专业 组长 XXX 组员 时间 2014年6月21日

目录 前言 (3) 摘要 (4) 一、调查目的 (5) 二、调查方法 (5) 三、调查对象 (5) 四、调查结果 (5) 1、常见皮肤病种类 (5) 2、常见皮肤病药物 (6) 3、常见皮肤病药市场分析 (8) 五、局限性 (10) 六、总结和建议 (10) 七、补充说明 (11) 图目录 图表1 (8) 图表2 (9) 图表3 (9) 图表4 (10) 附录 附件1 (11)

前言 皮肤病在我国是多发病,且不易根治,易反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药物要求的严格,药品的销售价格仍有可能上涨,所以在未来皮肤外用药的销售额仍将继续增长。 目前,以达克宁、皮炎平为代表的西药皮肤病外用药占据了我国皮肤病外用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我国药品零售市场上销售的皮肤科外用药有521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17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4种左右,占20%。 本报告描述了常见皮肤病药物,以严谨的内容、翔实的数据、直观的图表帮助我们了解了我国皮肤病药物。我们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以及我们实地调研。

摘要 1.报告的目的:便于更好的了解皮肤病以及掌握治疗方法 2、调查题目:皮肤药品市场调研分析。 3、调查目的:了解皮肤药品的市场情况及正确用药。 4、调查对象:零售药店、医院、18~50岁消费者。 5、调查时间:2014年6月11日至6月20日。 6、调查方法:资料采集法。 7、调查安排:2014年6月11日至6月16日,设计调查问卷,领取问卷并开始调查。2014年6月16日至6月20日,收集整理资料并撰写调研报告。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简介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全网发布:2012-07-07 12:04 发表者:苗相波(访问人次:36643)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治疗急慢性咽喉炎常用的中成药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种,医院常用的处方药品种较少,一般药店非处方药品种较多。非处方药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方便但有时难以对症,况且有时药店的店员或促销员推荐的药物由于利益驱动难免合适。患者应该在选择药物前详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仔细对照选择和自己病情合适的药物。因此,我将收集到有关治疗咽喉炎的常用中成药资料汇集成册,希望对患者及医生有所参考。 非处方药(OTC): 一、清咽片 【药品名称】清咽片 【药物组成】桔梗、寒水石、薄荷、诃子(去核)、甘草、乌梅(去核)、青黛、硼砂(煅)、冰片。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色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绿色;味苦凉。 【作用类别】本品为咽喉病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咽。用于声哑失音。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 孕妇忌服。 2. 忌食烟、酒、辛辣、油腻食物。 3. 肺脾气虚者,其表现为声嘶日久,逐渐加重,语音低微,倦怠乏力不宜服用。 4. 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发热较重,或热度持续不减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5.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 一般症状在服药三天内无改善或出现发热渐高等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 7.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8. 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9. 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条件】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二、复方瓜子金颗粒 【处方】瓜子金 90g 大青叶 210g 野菊花 120g 海金沙 150g 白花蛇舌草 150g 紫花地丁 120g 【制法】以上六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4~1.28(70℃)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3份,糊精1.25份及乙 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鉴别】(1)取本品10g,加水20ml,搅拌,滤过,滤液置试管中激烈振摇,出 现持久泡沫15分钟内不消失。 (2)取本品10g,研细,加甲醇20ml,浸渍2小时,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5 ml置试管中,加镁粉适量,再滴加浓盐酸3~4滴,振摇,溶液呈现橙红色。 【检查】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C)。 【功能与主治】利咽清热,散结止痛,祛痰止咳。用于风热症的急性咽炎、痰热

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三章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品微观市场营销环境 第三节药品宏观市场营销环境 ----------------------- Page 2----------------------- 本章结构提示 科技人口 环境环境 社会中介顾客政治 文化竞医药 法律

环境争企业公众环境 者 供应商 经济 自然 环境 环境 ----------------------- Page 3----------------------- 学习目标 了解医药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 明白得医药环境机会和威逼的两种分析方 法;

把握医药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 的构成,并了解这些构成因素对医药企 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阻碍。 ----------------------- Page 4----------------------- 第一节概述 一、药品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方法 ----------------------- Page 5-----------------------一、药品市场营销环境概念及特点 (一)药品市场营销环境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 营销环境确实是阻碍企业的市 场和营销活动的不可操纵的 参与者和阻碍力。” 药品市场营销环境 阻碍和制约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活 动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和。 ----------------------- Page 6----------------------- (二)药品市场营销环境特点 1 客观性 2 差异性

3 有关性 4 不确定性 5 不可控性 ----------------------- Page 7----------------------- 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方法 ——机会和威逼分析法 环境机会是指营销环 境对医药企业进展过 程有促进作业的各种 契机。 环境威逼是指环境中

怎样正确使用皮肤病外用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a15674219.html, 怎样正确使用皮肤病外用药 作者:葛冠英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8年第05期 皮肤病的主要症状是奇痒难忍,到医院里去看病,医生除了开处方给患者打针、吃药外,多数还会再配些外用药给患者,让患者通过外搽药物减轻或治愈皮肤病。这种治疗往往要患者自己进行,所以患者若不懂得正确使用外用药,非但不易治好疾病,有时候反而会使皮肤病恶化。 常用的皮肤病外用药有以下几种: 一、溶液:常用的溶液有4%的硼酸溶液,1:(5000~10000)高锰酸钾溶液,0.1%的利凡诺溶液等。这些溶液大多是用来湿敷的。皮肤病的湿敷,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通过冷敷使有渗出液的创面渗液减轻,保持创面清洁。正确的湿敷方法是:使用比创面略大的消毒纱布4~6层(也可使用普通消毒口罩),浸透上述湿敷溶液,略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放在创面上。根据创面渗液情况,每隔15~30分钟更换纱布1次。要保持纱布清洁和潮湿。湿敷的主要目的是使创面上的渗液全部被纱布吸收,再加上不断冷敷,使皮下扩张的毛细血管收缩,新的渗液减少,达到清洁创面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急性湿疹、皮炎、Ⅱ度烫伤后水疱溃破的渗液面,但大面积湿敷要考虑到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谨防感冒。 二、洗剂:所谓洗剂就是水和粉的混合制剂,储存时水在上层,粉剂沉淀在瓶底。皮肤科常用的洗剂是炉甘石洗剂、硫黄洗剂等。使用时必须注意先摇匀,再用毛笔或棉签涂用。它的作用,除了消炎、杀菌、止痒外,主要是通过洗剂外用后蒸发水分降低皮肤温度,以达到治疗作用。所以,涂用洗剂的次数,每天必须达到3次以上,这样才能使局部温度不断降低。在有毛发部位使用时其可能和毛发粘在一起,不宜应用。 三、醑剂:是一种药物溶解于酒精中的制剂,常用的有止痒醑剂、癣药水等。这类药物涂用后,由于酒精蒸发较快,再加上酒精制剂中含有止痒、脱皮的药物,可达到治疗作用。由于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黏膜部位及婴幼儿不宜应用,特别是癣药水,由于有强烈的刺激、脱皮作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我国抗过敏药物市场分析

我国抗过敏药物市场分析 国内的抗过敏药物市场经过多年的角逐,已基本上形成了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三足鼎立”局面,而2005年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凭借不引起心脏毒性的优点,率先切入市场竞争的行列,已占据了这一市场份额的8%,有奋起赶超咪唑斯汀之势。 与此同时,在2006年哈尔滨新特药品交易会上,第三代抗组胺药新贵左西替利嗪作为一个重点点评的品种受到了业界的瞩目。 西替利嗪光辉不减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有着较好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其中以西替利嗪药物活性最强,且具有最高的生物利用度,是惟一给药24小时后大范围抑制荨麻疹和皮肤泛红区域的药物,同时还能抑制炎性细胞向过敏反应部位移行,从而抑制后期过敏反应,是一个具有双重抗过敏作用的药物,其抗过敏作用强于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 西替利嗪是美国辉瑞制药、比利时联合化工集团UCB开发的品种,1995年12月8日经美国FDA审定批准后上市,2003年两家公司的

产品“仙特明”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已突破了20亿美元,而UCB的“仙特明”已是欧洲市场上销售最多的抗过敏药品,2005年辉瑞的“仙特明”仍比上一年增长6%,达到了13.62亿美元。 自上世纪末,国内生产的西替利嗪上市后,现已成为抗组胺药物市场上的畅销品种。目前西替利嗪已形成了原料药生产批件21家、片剂、分散片、胶囊、糖浆、口服溶液36家的格局。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20家厂商生产的西替利嗪制剂在样本医院使用,国产药已占领了主要市场,但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其中进口药物主要是比利时UCB大药厂的“仙特明”滴剂和片剂、印度太阳药业、阮氏制药的“赛特赞”和“斯特林”片剂,3个进口药品占据了用药总量的24%,而药物销售金额则占据了这一品种46.82%的份额。 国内生产的西替利嗪在样本医院占据了总量的76%,用药金额占据了53.18%,其中鲁南制药、苏州东瑞制药、江苏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4家厂商的片剂占据了46.34%,其他12家的口服制剂所占比重较少。 从2005年医院终端用药看,用量较大的是片剂和胶囊剂,滴剂在市场上占据了8.6%的份额,滴剂主要用于季节性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在西替利嗪滴剂市场上是由比利时UCB大药厂的“仙特明”、成都民意制药的“杰捷”所占领,用量上几近平分秋色。 西替利嗪的中枢神经系统活性虽然极轻,但仍有嗜睡等不良反应,研究表明,这主要是右旋体与脑内受体有一定亲和性所致。而它的单一光学异构体——左旋西替利嗪,由于无镇静、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

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二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二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品种概况 现阶段,在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上销售的皮肤科外用药有将近521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17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4种左右,占20%。从销售金额来看,化学药的销售金额占皮肤科外用药零售市场总销售额的85.19%,在皮肤科外用药中居主导地位;从药品功效来看,销售最多的皮肤科外用药则主要集中于治疗:由于细菌、真菌、球菌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皮炎和由于食物、花粉等引起的过敏性皮炎的药品。尤其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的药品特别突出,几乎占据了皮肤科外用药市场50%的份额。而中成药则以治疗烧伤、烫伤、皮肤瘙痒症的药品为主,也有少数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等慢性疾病的产品。皮肤科外用药常见的剂型为乳膏剂、霜剂、酊剂和溶液剂。 2003年中国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㈠、总体情况: 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中皮肤科外用药销售总额为45.06亿元(截止12月中旬),占药品销售总额的1.87%。其中,医院销售18.39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40.81%,占全部医院用药的0.98%;零售市场销售26.67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59.19%,占零售市场药品销售总额的4.72%。同比2002年的46.32亿元销售总额,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中皮肤科外用药销售呈整体下降趋势,销售总额总体下浮了2.7%。在医院市场,虽然皮肤科外用药的销售额有上升,但所占医院用药比例却有所下降;而在零售市场,皮肤科外用药的销售额,其所占用药比例和有销售额同时出现下降。 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皮肤科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年销售总额达到11.31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26%左右, 同比2002年的13亿,也下滑了13%。进入前十名品种仍然是集中于治疗真菌性皮炎、体癣、过敏性皮炎、粉刺痤疮等皮肤疾病,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产品仍然表现较为出色。 2003年中国零售市场皮肤科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为:达克宁、保发止、999皮炎平、兰美抒、派瑞松、采乐洗剂、邦迪创口贴、亮甲、美克乳膏、皮康霜。(见表四) 年度排序品牌 2003年度第1位达克宁 2003年度第2位保发止 2003年度第3位 999皮炎平 2003年度第4位兰美抒 2003年度第5位派瑞松 2003年度第6位采乐洗剂 2003年度第7位邦迪创口贴 2003年度第8位亮甲 2003年度第9位美克乳膏 2003年度第10位皮康霜 ㈡、市场特点:

药品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总结

药品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总结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涉及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消费者表现出理性而非冲动的购买行为。为此为大家整理了药品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欢迎参阅。 但由于药品的消费过程专业性较强,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具备相应的药理知识和鉴别能力,在药品的消费过程中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医生和店员的指导和推荐。但非处方药又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定、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等不同于处方药的特点,所以购买决策过程相对简单,显示出与其它日常消费品类似的购买特征。因此除了医生意见和自身经验之外,广告实际上成为人们了解药品的重要来源和影响人们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药品广告应该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1. 说理而不说教: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广告传播中应该做到以理服人,向消费者阐明作用机理,但这绝不意味着药品广告就应该是一味地枯燥说教。 2. 通俗而不粗俗:由于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具备相应的药品专业知识,因此在广告传播中必须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这也绝不意味着药品广告就应该粗俗不堪。 3. 煽情而不矫情:一则好的药品广告除了要阐明作用机理,还应该能煽动消费者的激情,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望,但这绝不意味着矫揉造作。 4. 夸张而不夸大:广告允许适当的进行艺术的夸张,但绝不能随意的夸大,更不能信口开河,捏造事实,作虚假的广告宣传,这一点在药品广告中显得尤为重要。 5. 幽默而不哗众取宠:广告大师波迪斯说:“巧妙地运用幽默,就没有卖不出的东西。”幽默是广告的润滑剂,一则优秀的广告能够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不由自主的发出会心的笑容,从而使受众在愉悦的心情中对产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一则成功的药品广告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定位准确、诉求单一: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所谓“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每一种药品都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在进行广告创意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定位。一种药品可能会同时具有若干种功效,但在实际传播中往往只是针对其中的一种,从中提炼出最核心的一个诉求,也就是所谓的单一诉求,集中火力,重点突破。很多成功的药品广告语往往只有寥寥数语,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广西金嗓子凭着一句“保护嗓子,请用金嗓子喉宝”历经十余年始终稳居咽喉类药品首位;“杀菌治脚气,请用达克宁”西安杨森的达克宁霜因此而成为治疗脚气的首选用药;“治颈椎病,选颈复康”成就了河北承德颈复康药业(原承德中药集团)在治疗颈椎病领域的霸主地位。 2.富于感染力和亲和力:药品广告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说教,人始终是感情动物,情感是人类最为看重并对人的活动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尽管消费者在选择药品的时候往往都会显得

皮肤科外用药品用药情况分析

皮肤科外用药品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皮肤科外用药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用药与采购药品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对本院2012~2013年的药品的品种、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肤科外用药以国产化学药为主;激素类与痤疮类用量最大;2012~2013年销售数量前10名药品几乎无变化;复方蛇脂软膏12月用量最大,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7、8月用量最大。结论本院用药结构稳定,品种基本满足临床需求,采购药品要考虑药品主治疾病的淡旺季。 标签:皮肤科;外用药;用药分析 皮肤病是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多比较轻、难以根治,不危及生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皮肤病的症状大多表现为局部瘙痒,局部皮肤变化异常如风团、潮红斑、玫瑰色斑疹等。皮肤病的药物治疗途径有口服、注射和外用。局部外用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途径,其直接作用于皮肤异常部分,针对性强、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较小等优点。现对本院2012~2013年的皮肤科外用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了解其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信息,同时也为皮肤科药品采购工作提供信息。 1临床资料 从本院的药房管理系统获取2012~2013年的皮肤科外用药销售数据。以图表方式表现外用药品种数、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的变化与趋势。统计数量按最小单位计算:支、盒、瓶。 由于外用药每次用量因人及皮损大小而异,且日剂量根据患者部位而定,医生的处方量大都以支、瓶为剂量单位,因此采用销售数量、销售金额做分析指标,不选择DDDs(用药频度)和DDD(限定日用量)做为分析治标。 2结果 总结为表1、表2、图1、图2。 3分析与讨论 3.1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表1可见2012~2013年各类药品的品种数与销售金额的比例基本一致,本院外用药结构稳定;本院以国产化学药为主,国产化学药品种数与销售金额的比例2012~2013都高达60%;中成药品种数与进口合资药的品种数相差较小,销售金额比例明显高于进口合资药,说明中成药外用制剂是本院的皮肤科外用药中的重要部分。见表2,2012~2013年的前10名药品有8种一样,说明本院用药品种很稳定,可能与本院医生经常间互相学习用药经验与知识有关。

皮肤病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皮肤病药物市场研究报告(2006 年版)限公司2006 年 6 月 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 皮肤病药物市场研究报告目录前言 1 第一部分皮肤病药物概述 2 第一节:皮肤病药物临床应用现状 3 第二节:皮肤病药物的分类 6 第二部分国际皮肤病药物市场状况14 第一节:国外皮肤病药物市场概况15 第二节:国外皮肤病药物市场预测17 第三部分我国皮肤病药物总体市场状况18 第一节:皮肤病药物市场规模分析19 第二节:皮肤病药物各类别市场份额分析20 第三节:皮肤病药物各品种医院市场份额分析21 第四节:皮肤病药物生产厂家医院市场份额分析22 第五节:皮肤病药物各品种市场增长率分析23 第六节:皮肤病药物各品种潜力分析24 第七节:各类皮肤病药物具体品种市场分析25 1、特比萘芬26 2、益康唑27 3、硝酸咪康唑28 4、联苯苄唑 29 5、酮康唑30 6、丁酸氢化可的松31 7、莫米松31 8、卤米松(卤米松/ 三氯生)32 9、莫匹罗星33 10、喷昔洛韦33 11、过氧苯甲酰34 12、异维A酸34 13、维胺酯(维胺酯/ 维生素E)35 14、聚维酮碘36 15、多磺酸粘多糖37 16、阿达帕林37 17、卡泊三醇37 18、煤焦油38 19、阿维 A 38 20、复方氨肽素39 第四部分我国皮肤病药物商品名、生产厂家40 第五部分我国皮肤病药物价格及进入医保目录53 第六部分皮肤病药物市场政策分析60 第七部分皮肤病药物研发状况 62Copyright ? 2006 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1 图表表 1 :皮肤科常用各种抗组胺剂(H1 受体拮抗剂) 6 表2:皮肤科常用各种抗组胺剂(H2受体拮抗剂)7表3:常用皮质类固醇剂量表8表4 :截至2005年8月的12个月内 主要零售市场的各治疗类别销售状况15 表5:2002-2005 年皮肤病药物各品种医院市场份额(前 20 位)21 表6: 2002-2005 年皮肤病药物各生产厂家医院市场份额(前20 位)22 表7: 2003-2005 年皮肤病药物各品种增长率23 表8: 2005 年各类皮肤病药物医院销售金额排名25 表9: 2005 年特比萘芬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26 表10: 2005 年益康唑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27 表11: 2005 年硝酸咪康唑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28 表12: 2005 年联苯苄唑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29 表13:2005年酮康唑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0 表14: 2005 年莫米松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1 表15: 2005 年卤米松及其复方制剂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2 表16: 2005 年喷昔洛韦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3 表17: 2005 年过氧苯甲酰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4表18:2005年异维A酸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4表19:2005 年维胺酯及其复方制剂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5 表20: 2005 年聚维酮碘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6 表21 : 2005 年阿维 A 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8 表22: 2005 年复方氨肽素医院市场厂家竞争格局39 表23:我国皮肤病药物商品名、生产厂家41 表24:我国皮肤病药物市场价格54 表25:进入2004 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皮肤病药物 57 图1 : 1999-2005 年皮肤病药物整体市场销售规模和市场增长率19 图2: 1999-2005 年皮肤病药物各类别市场销售规模20 图3:皮肤病药物各品种市场潜力分析24 皮肤病药物市场研究报告前言皮肤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且有些皮肤病不易根治,治愈后易反复。我们仅以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脚气病为例,该病在全国的平均发病率就达到1/3 左右,在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的南方部分地区发病率甚至超过50%。皮肤药在零售渠道的销售量位于复合维生素和钙制剂类药 品、感冒咳嗽类药品之后列第三位。虽然皮肤病药物总体销售金额不及位居前两大类的规模,但增长率却超过了复合维生素及钙制剂,仅次于感冒咳嗽药,位列第二。现阶段,在中国 药品零售市场上销售的皮肤科外用药有将近521 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17 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4 种左右,占20%。从销售金额来看,化学药的销售金额占皮肤科外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